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桥教学课件王崧舟篇一
生1:我想了解赵州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呢?
生2:我想知道赵州桥是谁建造的
生3:我想知道赵州桥与别的桥有什么不一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1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中有好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生2读:赵县,安济桥,石匠
生3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哪一句话读得还不够流利
师范读这句话“这么长的桥……”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多了
生4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段话中有哪个生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呢?
生5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要求会认的字组成的词语,
生齐读词语:赵县,石匠,砌成,横跨,坚固,雕刻,抵着,智慧
生默读课文
师: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呢?
生1:我知道了赵州桥是由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制造的
师:这是刚才我们的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在又解决了,真不错
生2:我知道了赵州桥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
生3:我还知道了赵州桥非常雄伟,而且坚固美观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吧
生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师:那怎么来记住这些生字呢?同桌讨论吧
同桌讨论
师:可以交流了吗?说说你们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生字的呢?
生1:我发现石栏的栏和横跨的横都是木字旁的
生2:县里面是两横,大家写的时候可千万要注意呦
生3:贵上面是一个扁扁的中,中下面可是有一横的,大家千万不要把它写丢了
师:老师来写一写,大家认真看,好吗?
师范写“贵”字
生4:参加的参字下面在撇很难写,要顺着竖中线写下来才能写美观呢
师范写“参”字
生写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写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赵州桥》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吧
听写词语:雄伟,坚固,美观,宝贵,创举,
四位同学轮流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谁来说说你对赵州桥总的印象
生1:我的赵州桥非常雄伟,
生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雄伟,坚固,美观这些赵州桥突出的特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做了介绍呢?
生1:第二段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第三段写了赵州桥的美观
生默读课文第二段
师:可以交流了吗?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呢?
师:说得真好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桥长五十多……两旁走人”
师:的确很雄伟
生齐读这几句话
生3:创举是什么意思呢?
生4:好像是创造的意思吧
师:是有那么一点意思,那么创举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呢?这是让我们来读读句子吧
生读:“这种设计……节省了石料”
师:明白了吗?
生1:好像是以前人都没有做过的吧
师:是啊,让我们来看一看赵州桥,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不非常美观,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1:“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还有的刻着真双龙戏珠,这可图案可真精美呀”
生2:“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师:这么精美的图案让我们把它读出来吧
生齐读“桥面两侧……真像活了一样”
师:读得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美的图案,看看龙的各种姿态
多媒体放影录象
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们想说什么?
生1:这些龙有的相互缠绕着,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真有意思
师:想象力非常丰富,演得也非常有意思,下面谁来交流,
生3:有的两条龙在戏珠,活灵活现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第三段抄一抄
生抄写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一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呢?谁能够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来说一说?
生1:在一千四百年前,就能建造出这么雄伟的赵州桥,当然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了
桥教学课件王崧舟篇二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学生在齐读)
师: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师: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跟着读一遍,教师又读一遍,带一点感情,学生跟着又读一遍)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吗?好,开始。
(学生朗读)
生:她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她在读“夜升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对!这叫读得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有感情地读),读。
生齐答:有味道,有感觉
师: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一学生站起来)
师: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预备开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谁还想读?来,孩子。
(另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长相思”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好,你感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谁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的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了,是觉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没有梦,是吧。这一点的印象留给你特别深。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长相思》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师:好!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身)
师: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没让这个学生坐下),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来,请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师:路上,请请站着。继续说。你说。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山海关,你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来,你说。
生: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山海关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还可能在哪?孩子你说。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师:那是怎样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师: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
师: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教师连着问了第一排的学生,回答都是故乡)
师: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生齐答:故园。
(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看学生没回答,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说:)
师: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师:恩,不错。你说。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层。你说。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你说。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着家乡。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
师:一起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的好!再来问。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学生说不出来了)
师: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啊!问自己,孩子,问自己。
(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
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
(学生说问“夫”)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贤德的妻子。还有谁会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纳兰性德的儿子。
生:父。
师:“父”好!长亭下,芳草青青,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
师: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父亲。
师:还有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吗?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长亭下,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年纪的确已经很大了。还有谁也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哥哥。
师: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
生: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孩子们,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
(板书:轻?)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再想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师:请坐。好一位贤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读征程想故园问离别
——谈王崧舟《长相思》教学中读、想、问策略
江苏仪征 周正华
一、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诵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在《长相思》教学中,王老师把“读”始终贯穿整个过程,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与感觉。正可谓是“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感情读;“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读和悟。
1、读得充分。
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是诵读和背诵。王崧舟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自主读中感知词句,在默读中理解词意,在朗读中体味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想象与感悟形象。
让我们来看王崧舟的两次范读: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是帮助学生悟情,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提供示范;学生通过想象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时,王老师再次用范读链接学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画面,凸显人物形象。
《长相思》课堂里17次传出朗读的声音,再加上学生的7遍自主读和1次默读,24次文本的感悟与对话,语言和精神在朗读中积淀,情感在朗读中迸发飞扬。
2、读得技巧。
充分地读需要技巧,除了正确运用读的方式外,王崧舟老师注重了朗读的技法指导。他首先要求学生仔仔细细读上4遍,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出感觉来,又由整体上感悟词人“非常思念家乡”,到从字里行间具体叩问其“身”在哪里、“心”在何处。读的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直抵形象与情感。
王崧舟老师不但注重读的指导,还给予读积极的评价。诸如“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的时候,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真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等等。在教师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引导中,学生不仅读懂了词意,习得了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并且增长了自主学习的信心,精神世界得以全面提升。
3、读中生情。
学生在自主读中理解词的情感,在默读中感受词人的情怀,在教师的范读中想象体验着情感,在朗读中感悟与生成情感。
《长相思》的教学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这节课中的“情”,是融合了师生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求真、向善、热爱生活的情。这节课中的读,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词人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词人者的人格、思想和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二、想——“行”在征程,心系“故园”
王崧舟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教学中,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他的生活,他的世界”。围绕“征途”与“故园”,教者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身”“心”分离的情感。
1、用音乐的渲染和言语的诱导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在背景音乐《怆》里,王崧舟用他那磁性、激情而内敛的声音,声情并茂地将学生引进词的境界,走近词人的生活。“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学生们在音乐和语言的感召下,展开想象,通过形象再现,让自己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走进他的“征途”。
学生们在“征途”的画面中舒展着所思所想。然而教者话锋一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又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展开对“故园”的想象。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的生活有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2、在想象中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
在想象中,学生们感悟到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等等画面。纳兰性德的“聒碎乡心”丰富和激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构成了“长相思”的精神主题——思乡与卫国、壮志与理想。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
学生的想象极其丰富,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学生用言语和文字释放着“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
“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两次想象,让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两次想象的对比更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
通过想象,“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语言和精神得以同构。王崧舟老师再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在想象中朗读,加强形象,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问——问君何事轻离别?
问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显示剂、催化剂和兴奋剂。王崧舟在《长相思》教学中,既发出了帮助感受理解的导问,又设计了引领感悟的查问,更实施了直面心灵的追问,显示出阅读教学就是心灵的对话。
1、导问引领感受,查问帮助理解,感悟“离别”。
“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王崧舟在导语中让学生感受主题“乡愁”,且这种感受在读和问中一步步地加强理解。“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通过问,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插图、注解进行理解。学生们对整首词理解得如何呢?王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身在哪里?一个是心在哪儿?)进行了检查理解,引领学生感受词人的“身”和“心”,初步感悟“征途”与“故园”。
在导问、查问的引领帮助下,再通过想象的张开,问终于达成了目标——想象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景与画面,感悟到“身”与“心”的分离。
2、追问叩击心灵——何事轻离别?
词是一种精练而有韵律的语言形式,它形象丰富、感情丰妙,极富特质。王崧舟充分展示构建“诗意语文”的重要手法,进行文本的拓展,对感悟的形象进行巩固和深化,发出了直面心灵的追问,营造具有生命意义的对话。
学生的追问和词人自问再次把学生引入“故园”情景的追思中,并由此生发词人的“妻子”“儿子”“父亲”“哥哥”一次次叩问——“问君何事轻离别”?在叩击心灵的追问中“故园”的感悟步步加深,“乡愁”越来越浓。
3、反问升华情感——何轻离别?
面对众人直及心灵的追问,纳兰性德不得不反问——“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词人反问自己,反问“父亲”,反问“妻子”,在一次次地反问中表述着自己的理想与壮志。我们在词人“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矛盾中体悟到词人“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至此,词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鲜活形象生成在我们的语言和精神中。
尽情地美读、心灵的回想和生命的追问,是王崧舟语感训练的三大装备。以语感能力为阅读教学的目标,情感、想象和生命意义造就了王崧舟诗意的课堂。
桥教学课件王崧舟篇三
【全国第一届经典诗文读研讨会】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学生在齐读)
师: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师: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学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字是个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他都念准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跟着读一遍,教师又读一遍,带一点感情,学生跟着又读一遍)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吗?好,开始。
(学生朗读)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
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她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她在读“夜升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对!这叫读得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升千帐灯”(有感情地读),读。
生齐答:有味道,有感觉
师:读词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一学生站起来)
师: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预备开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谁还想读?来,孩子。
(另一位学生朗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长相思”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好,你感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谁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的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了,是觉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没有梦,是吧。这一点的印象留给你特别深。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长相思》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师:好!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身)
师: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没让这个学生坐下),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来,请你说。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
师:路上,请请站着。继续说。你说。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山海关,你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来,你说。
生: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山海关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还可能在哪?孩子你说。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师:那是怎样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师: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
师: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生:他的心在故乡
(教师连着问了第一排的学生,回答都是故乡)
师:用词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
生齐答:故园。
(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看学生没回答,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说:)
师: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师:恩,不错。你说。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层。你说。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你说。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着家乡。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可以轻轻地读。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
师:一起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
没有这样的声音,睡的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的好!再来问。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学生说不出来了)
师: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啊!问自己,孩子,问自己。
(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
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
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
(学生说问“夫”)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贤德的妻子。还有谁会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纳兰性德的儿子。
生:父。
师:“父”好!长亭下,芳草青青,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
师: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父亲。
师:还有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吗?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长亭下,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年纪的确已经很大了。还有谁也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哥哥。
师: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
生: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孩子们,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
(板书:轻?)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再想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桥教学课件王崧舟篇四
课文内容: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不此声。
课堂实录:
(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时,那个地方停顿了? 生:他在“身向榆关”后面停顿了。
师:再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时,哪个地方又停顿了?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
师:你们都听出来了么?这叫读得有板有眼。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古诗词时,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再读指名朗读。
师: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生读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了,谁还想读? 生继续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学生齐读。
师:真好,词读到这里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觉呢? 生:我想到了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生:我感觉到了纳兰性德,他思念家乡的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睡不好了,是根本就没有梦了。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遍,把这种感觉读到字里行间去。
师:现在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掌握了没有。第一,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生:在山海关。
生:身在山海关的那边
师:那么山一程呢?还可能在哪儿 生:身可能在山上? 师:怎么样的山在? 生:高山
师:那么水一程呢? 生:可能在船上。师:那么千帐灯呢?
生:他的身还可能在营帐里。
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师: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呢? 生: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但心却在故乡。
生:我发现他不但保家卫国,但却很想念自己的家人。师: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了。师:嗯,你的心可真细腻呀!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自己的家乡。
(播放音乐师范读后全班齐读,虽然有很长的等待,可是全场依然安静)
生:我看风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在营帐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展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了营帐,望着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重了起来。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昂视的画面。
生: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却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看到了,看到了纳兰性德辗转反侧的画面,看到了他抬头昂望的画面,还看到了他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是怎么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的家乡故园的景象写下来。(音乐起)
师述: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效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智趣相投的朋友围坐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故园,在家乡,你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展开你的想象吧!
生:你为什么不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下来,让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外,还会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生:纳兰性德的儿子,师: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该把君字改成什么? „„
师:轻离别呀,你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你从哪里体会到我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 生自由读全诗。
师:我想先问我的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我还想问问我的爱妻。
生:你不是,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
桥教学课件王崧舟篇五
第一部分:忆,擦亮五个名字的圣洁之光
师:请同学们把作文的稿纸拿出来,找到最干净的一页。这一页上没写过一个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然后请你拿起笔,准备好。听清楚要求——请你在这张最干净最纯洁的纸上,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不着急,慢慢地写。
(生写)
师:这五个是你最爱最爱的,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你在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一定会非常得工整,非常得端正。
(有学生在写的过程中犹豫良久,迟疑下笔)
师:他们是你最爱最爱的五个人,所以你写下的不是几个汉字,也不是几个符号。当你写下他们的时候,也许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神,也许你会想起他们的表情,也许他们的音容笑貌、故事、细节都会在一刹那呈现在你的面前。所以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感受——这五个最爱的人——一种什么感受会涌上你的心头?好的,写完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了手)好,谢谢。还有几位,我们稍等片刻。
(后写完的几位学生陆续举手示意)
师:好,已经写完的请举手。
(所有学生均完成)
师:我来问一下。(对一生)跟大家说说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
生1:我写的是,妈妈、爸爸、婆婆(外婆)、外公,还有姨妈。
师:把姨夫给踢出去了。
(众笑)
师:请个男孩。(对另一生)你跟大家说一说你最爱的五个人。
生2:我最爱的五个人是,第一个是妈妈,第二个是爸爸,第三个是婆婆,第四个是公公(外公),第五个是老师。
师:老师?哪位?
生2:陈老师,我们班主任。
师:请坐。(看了一下该生的作文纸)他是写陈老师。老师应该幸福啊,陈老师。我虽然并不了解你们陈老师,但是冲着孩子能够把您列入到最爱的五个人当中去,那一定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再请一位。(对另一生)来,请你说。
生3:我最爱的五个人,第一个是爸爸,第二个是妈妈,第三个是外公,第四个是外婆,第五个是姨夫。
师:怎么就没爷爷和奶奶呢?
(众笑)
师:谁还想说?有谁把爷爷和奶奶写进去的?来,请你。
生4:我最爱的人,第一个是爸爸,第二个是妈妈,第三个是爷爷,第四个是奶奶,第五个是我的太婆婆。
师:太婆婆?老人家还健在吗?
生4:已经去世了。
师:哦,已经去世了。虽然她去世了,但是她却依然活在你的心中,是吗?孩子们,当你写下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5个人的时候,老师想问你一下,你的内心充满着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学生沉默,稍等)那是你最爱的五个人,你一笔一画地把他们写下来,你的内心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5:我觉得心里很杂乱,不知道该写哪几个好,老师给的人数太少。
师:对不起,这都是我的错。但这是一个规则。是的,你最爱的可能是六个,可能是八个,可能是十个,对吧?所以你难以抉择啊。但是你还是写了五个,所以内心有点杂乱。好的。这是你的真实感受。(对大家)来,这是他的感受,说说你们自己的感受。
(举手的孩子多了)
生6:我写下了这五个人之后,我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肺腑之言呐,真好。
生7:我写下这五个人之后,感觉心里有股暖流流露出来。
师:真好。一股暖流在心头涌起,然后,流向全身,流向了每一个细胞。是吧?真好,诗一样的语言。(对大家)这是她的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
生8:写下这五个人之后,心里波澜起伏,眼睛比较湿。(表情略有羞涩感,众人有小骚动)
师:看不出啊,男孩的感情有那么细腻!但是老师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无情未必真丈夫。真好。
第二部分:划,体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师:是的,这五个人不是五个名字,更不是五个符号。他们就活在你的生活中,就活在你的心中。他们给你温暖,他们给你阳光。是吧?就是这种感受。好的。(稍停)现在请你拿起笔,听清楚要求——在五个最爱的人当中,现在请你画去一个。
(学生表现踌躇,很多人难以下笔)
(摄像转向学生的稿纸,有名字已被画去。听课席产生喧哗)
师(对听课老师):请老师们千千万万不要笑,好吗?因为你的笑可能在这个时候对我们的孩子是一种伤害。
师:我来问一下。(对一生)孩子,请你站起来。你把谁画去了?
生1:(低沉)我把我的姨妈画去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觉得她在我的生活中不经常跟我接触。但是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带我。但是现在不是经常接触。所以我把她画去了。
师:这不是理由,因为王老师看到你在掉眼泪,为什么?
生1:(沉默片刻)因为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爱我。
师:(对生2)孩子,你来说一说。
生2:我画去了我的外公。
师:为什么?
生2:因为我的外公他现在很少跟我在一起。
师:是吗?你为什么要抹眼泪呢?
生2:(低头,沉默片刻)因为我爱他们每一个人。
师:请拿起笔,再画去一个。
(学生更为踌躇)
师(对一生):孩子,你来说一说。
生3:我画去了奶奶。但是我觉得奶奶还是很爱我的。虽然说接触少了一点。但是每次我回他们家的时候,她总是会给我拿好吃的,或是买一些好看的衣服之类的。给我物质上还有生活中的关爱。但是在剩下四个里抉择,我只好选择了这个(哽咽)
师:你难受?为什么?
生3:(抽泣)因为我实在抉择不出来了。
师;说的是真话,我理解。(对另一生)来,孩子,你来说。
生4:我画去了我的老师。(沉默)
师:为什么摇头?
生4:因为虽然老师曾经关怀过我,但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还有我的姐姐,从我出生以后都跟我在一起,每时每刻都在关怀着我。
师(低沉):这不是理由。因为我知道,老师,陈老师,也是你最爱的五个人之一。我相信一个人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他写下的一定是他最真实的感受。一定是他的心里话。所以我说,这不是理由。然而这的确是一个规则。
生5:我画去的是我的爷爷。因为自从……
师:孩子,你爷爷还健在吗?
生5:还在。
师:多大了?
生5:(思索片刻)78吧。我小时候是在浦口的,后来自从搬到南京之后,很少跟我爷爷在一起了。所以就把爷爷画掉了。(流泪)
师:为什么眼圈红红的?
生5(平定一下情绪):不知道。
师:然而你的眼泪告诉我,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众)很对不起大家,老师让大家难过了。但这是一个规则。有的时候,孩子们,人生就是这样,你最不愿意舍弃的人,你最割舍不下的人,可能就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也可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突然就离你而去,而且永远不再回来。人生就是这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非常的残酷,但是我还得继续下命令。请你,拿起笔。请你注视着自己的笔尖,注视着自己的笔尖。然后,在剩下的你最爱的人当中,再画去一位。
(学生极慢地、艰难地画去第三个名字,有不少学生在抹眼泪)
师(对一生):孩子,你把谁画去了?
生6:(抽泣)我把婆婆(外婆)画去了。
师:当你把自己的外婆画去的时候,你仿佛把什么也画去了?
生6::外婆对我的温暖。
师:仿佛把什么也画去了?
生6:我和外婆之间的感情。
师:感情!那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孩子?
生6:是亲人给我的爱。
生6:我感觉这种滋味说不出来。
师:说不出来的滋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滋味,是的。(对另一生)你把谁画去了?
生7:我把我表妹画去了。
师:当你把自己的表妹画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生7:她调皮的样子,她问我要玩具的样子(眼圈红了)
师;是啊,调皮的样子,问你要玩具的样子。而此时此刻,当你把自己的表妹的名字画去的时候,仿佛把她调皮的样子、仿佛把她曾经向你要玩具的那份天真可爱都给画去了。(板书:划去了表妹的顽皮、天真、可爱……)
师(示意另一生):孩子,你想说吗?
生8:我画去的是父亲。因为在我的生活中,跟他接触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我跟他的友谊非常低。(犹豫)就这样。
生8(声音颤抖):因为剩下的都是我最爱的人。如果画去任何一个人的话,心中就有一种滋味,一种孤独的滋味。(抽噎)
师:“一种孤独的滋味。”你今年几岁?
生8:十二岁。
师: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在今天,在这堂课上面能够说出“孤独”两个字,(板书:孤独)孩子,你长大了。
生9:她带给我的还有爱。
生9:(抽泣)我知道。我将失去这一切爱。
师:是的。
(静场)(教师板书:失去这一切爱)
(教师轻轻拭去眼泪,示意学生坐下)
师: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我也很难受,也很难过。因为当你们流泪的时候,我跟你们一样,我在自己的心中也跟你们一样,在做着一份非常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痛苦的抉择。但这是规则。现在请你放下笔,(稍等)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请你静静地看着最后的两个人,静静地看。这两个人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最爱,最爱的人。你看着他们,你盯着他们,是的,他们的声音会在你的耳边响起,他们的面容会在你的眼前出现,你曾经跟他们在一起所度过的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每一秒,此刻,都在你的心头涌起。(学生中有人伏到桌面哭泣)一个画面,一个故事,一个细节,这一切都是这两位给你的;都是你最爱最爱最爱的这两位给你的。好,请你拿起笔。(稍等)把两位全部画去。(学生凝视稿纸,慢慢地、艰难地画去剩下的两个词。静场。课堂上不时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教师将话筒递给一个孩子)
生10:(流泪)我感觉心里面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
师(板书:失落):你有话对他们说吗?
生10:我想对他们说,我爱你们。(低下头去)
师:够了,四个字,伴着眼泪在飞。
生11:我心里真的很难过。(哽咽)
生11:(眼泪夺眶而出)地狱。
(教师板书:地狱)
师:而跟地狱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什么?(稍等)是黑暗。跟地狱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什么?是恐惧。(板书:黑暗,恐惧)(对该生)是的,你没说,但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说。
生12:我感到心里面很绝望。(擦去眼泪)
生12:这是刀。
师:变成了一把把的刀。笔成了刀。(板书:笔成了刀)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在剜着你心头的肉啊。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说。
生13:(抽泣)老师,我现在有一点埋怨你。为什么要把这五个人名字全部都画掉?(坐下)
生13:(沉默一会儿)最后把奶奶……
生13:(抽泣)我看到了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妈妈在旁边说,奶奶只是睡着了,不是真的死了。(哭)
生14:我最后把妈妈画去了。
生14:(声音嘶哑)我想到了我妈妈在我开心的时候,陪我一起笑;然后呢,在我伤心的时候,抱着我一起哭;然后,教我怎么去面对困难。
师:孩子,请你永远记住妈妈留给你的这些细节——当你高兴的时候,妈妈曾经跟你一起笑过,笑得那样的开心,那样的爽朗;当你难受的时候,当你掉泪的时候,妈妈抱着你,一起陪你哭。这就是你的妈妈。
(学生用纸巾拭泪)
师:(对另一生)孩子,你来说说。
生15:我最后画去的是我爸爸。我爸爸他很爱我。(哽咽,说不下去)
生15(抽噎):我想到我爸爸每天早出晚归……然后……然后每天都很少睡觉,但他还很体贴我。
师:孩子,记住你的爸爸,一个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爸爸,一个每天睡得很迟很迟的爸爸,一个每天带着疲惫、带着倦色,依然深深地关心和疼爱你的爸爸,请你永远记住他。
(教师轻轻拭泪。静场)
师:好,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静默半分钟)就二十分钟的时间,残酷,痛苦。我们仿佛一下子从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跌入了凄风苦雨的夜晚;我们仿佛一下子从鸟语花香的春天,走进了冰封大地的冬天;甚至我们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五个你最爱最爱最爱的人,在这一刻,被你一一画去了。
(学生频频拭泪)
第三部分:写,倾听自己最隐秘的心灵之声
师:请大家抬起头。但是孩子们,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呀!他们依然在你的身边,他们依然好好地活着,你为什么要哭?你为什么要那么伤心地哭?为什么?你们想过吗?(有学生举手)不着急,请把手放下。我相信,这一幕,会在你的心中,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记。那么就请你拿起笔,再换一页稿纸,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用你的文字,原原本本地把它记下来。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说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在你做的过程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同桌,你的伙伴,你要好的朋友,其他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有一些怎么样的表现?当你面对这五个最爱的人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画去的时候,你的手,你的笔,仿佛……当最后两位被你画去的一刹那,你脑海里边冒出的又是怎样的画面,一段怎样的故事?孩子们,把所有的这一切都用你的文字记下来。给大家十五分钟的时间。好,开始。
(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18分钟后)
师:好,孩子们,时间到了。请把手头的笔都放下,好吗?那一幕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的那一幕,几乎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掉了眼泪的那一幕已经过去了。但是我说它没有过去,因为它留在了我们另一张洁白的稿纸上面,留在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用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的稿纸上面。尽管不堪回首,但是还是让我们再回一次首。(对一生)来,孩子,请你上来。
师:我请她再带着大家一起回首刚才的那一幕。请大家把笔放下,放松,凝神,然后是倾听。好的,请你开始。
生1:(读)
老师让我们在一张洁白圣洁的稿纸上写上五个(师提示:读得慢一点,行吗?)我们最爱的人。
我犹豫着,因为在这偌大的世界上,爱我的人很多,我爱的人很多。我心里落下了一块阴影。直到写下了十个汉字——妈妈,爸爸,外婆,外公和奶奶。老师说,我们写下的不只是十个汉字,十个符号。
对啊,我们写下的是亲人给我们的爱,是我们之间的情感。这纸上的那十个字,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随后,老师让我们画去一个。我心里的阴影开始扩散,随着的是一丝无奈。不过我还是画去了我的奶奶。毕竟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和她接触了。
就这样,老师让我们不停地想,想我与这些亲人之间杂碎的片段;老师让我们不停地说,说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还让我们不停地流泪,流着略带咸味的眼泪。真的,我们哭了。直至画去最后一个汉字。不,它不仅是个汉字,还是一段真挚的情感。汉字周围圣洁的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阴影笼罩着心房,心里充满了恐惧、惆怅与孤独。
来到这儿之前,我还与他们欢声笑语,感觉飞在天堂;仅仅二十分钟,我便一片茫然——我在哪儿?在茫茫的沙漠吗?我在哪儿?在茫茫的雪山吗?不,我由天堂坠入了地狱,全身被阴森的气息包裹了。
老师,你知道我们的感想吗?你知道,在你令我们画去名字时,我们的手是怎样无奈吗?你知道我们流的眼泪夹杂着怎样的东西吗?或许,这一切的一切连我自己也无法回答。
老师说,这些都是过去了,你们的亲人还在你们身边。我不知从哪儿来了一阵喜悦,从哪儿飞向了天堂。最后,我把它们化成了文字,写在洁白的稿纸上。
(全场鼓掌)
师:(让生1留在讲台上,对生2)孩子,你鼓掌了,是吧?你为什么鼓掌?
生2:因为我觉得她讲得太好了,跟我有同感。
师:哪儿有同感?
师:(对生1)你说过这个话吗?说过?很好。
生2:而仅仅二十分钟以后,她又像坠入了地狱一样这种感觉。我觉得我也有这种感觉。
生2:好像她后来又飞向了天堂。
生3:我觉得我也和王馨有同感。她说她十分地恨老师,我也觉得我也十分地恨老师。
师:你可以把恨老师写进去,孩子。
生3:因为为什么我写这五个最爱的人,而又要把它画去呢?爱是留在人们心里的,(师:是)不是写在纸上的,(师:对)我们只要真诚地去爱每一个人,他们就会爱我们。(师:是)而老师却无缘无故地让我们不去爱他,这是错误的。
(全场笑,掌声)
师(对生3):孩子,你把这些话赶紧记下来,好吗?你刚刚说过的这些话,赶紧记下来。多好的语言!只有最真实的语言,才是最美的语言。
师(对生1):你说过这个话吗?有?好。
生:(点头)想。
师:好,我们请她再读一遍。(对众生)你们干什么?你们可以干什么?
生(齐声):写下来。
师:对。不用我说,你们都明白了。拿起笔。是的,你可以记录。也许,那是一种你心里有的感觉,却说不出来的;也许,你有了那种感觉,你也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文字,但是当你听到了她刚才的这一番话语之后,你突然觉得她的感觉比你更加细腻,更加准确,更加深刻;也许,是在刚才的过程当中,你自己不曾感觉到的,其实不是不曾感觉,而是这种感觉被你埋得很深很深,然而听她那么一说,听她那么一读,这种感觉就像泉水一样从地底下汩汩地涌了出来。你可以记。准备。(对生1)请你再读一遍。
生1(读):
老师让我们在一张洁白圣洁的稿纸上写上五个我们最爱的人。我犹豫着,因为在这偌大的世界上,爱我的人很多,我爱的`人也很多。我心里落下了一块阴影。直到写下了十个汉字——妈妈,爸爸,外婆,外公和奶奶。
师:请注意听,请注意听。(对生1)你把刚才哪句话再读一遍。
生1(读):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师:是的。此时此刻,我感觉它们的周围,这十个字的周围,这五个最爱的人的名字的周围散发着圣洁的光芒。是啊,文字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文字它是有生命的。当你的心灵敞开的时候,它是会跟你说话的。(对生1:继续)
生1(继续读):
师:注意,三个“不停”。“老师让我们不停地想,不停地说,还让我们不停地流泪。”真好。
生1(继续读):——流着略带咸味的眼泪。真的,我们哭了。直到画去最后一个汉字——
师:稍等。请注意,孩子们。请注意这几个字——“真的,我们哭了”,“真的,我们哭了”。很朴素的语言,却让人的心头为之一颤。所以有的时候,你不要以为堆砌了各种华丽的词藻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不是的。有的时候,最平淡的语言,最朴素的语言,可能是最打动人的语言。
生1(继续读):
师:回应了。跟前面呼应了。前面写下这十个汉字的时候,它们的周围有一层圣洁的光芒。而此时此刻,光芒却没有了。
生1(继续读):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阴影笼罩着心房,心里充满了恐惧、惆怅与孤独——
师:三个,三个词。心里充满了——(对生1)再读一遍。
生1:心里充满了恐惧(师:恐惧),惆怅(师:惆怅),与孤独(师:孤独)。
师:第一感觉是恐惧,这是第一反应;第二反应是——(生1:惆怅)惆怅;第三反应是——(生1:孤独)孤独。这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体验。
生1(继续读):——来到这儿之前,我还与他们欢声笑语,感觉飞在天堂——
师:这是对比,孩子们,这是她在对比。她回想刚才在进课堂之前的心情,再拿这份心情跟现在的心情相比较,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的会更幸福,而痛苦的会更痛苦。这就是对比的力量。继续。
生1(继续读):
师:是的,她不仅在问老师,她更是在问她自己。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生1(继续读):
——老师说,这些都是过去了,你们的亲人还留在你们身边。我不知从哪儿来了一阵喜悦,从那儿飞向了天堂。最后,我把它们化成了文字,写在了洁白的稿纸上。
师:(对生1)谢谢。同学们,接下去你们应该干什么?知道吗?干什么?对,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师巡回。四分钟后)
师:好,请停下笔。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她修改以后的文字。请大家把笔放下。(对一生)这位孩子,来,你上来。(该生轻声说自己未写完)没事,你写到哪就读到哪。(对大家)她还没有全部写完。没事,你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你已经写了将近500个字。(对大家)好,我们听好了,(做拿笔姿势)干什么?你可以干什么?(学生开始拿笔准备记录)对,对,很好。
生5(读):五个?我一愣,继而又笑了——
师:(对生5)不着急。(对大家)“五个”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生:问号)。问号,是。你看,这是她下笔的第一句话。五个?问号。(对生5)开始。
师:(打断)不着急。“写下五个最爱的人很容易”,孩子们,千万不要小看“很容易”这三个字。正是由这个时候写下的“很容易”,引起了后面的很不容易。很好。
生5(继续读):
师:“轻松悠闲地听”,还没进入角色呢。
生5(继续读)
师(打断):不着急。你看,非常好的一种写法——先抑后扬。先说否定她的理由,再说难以割舍她的理由。我们请她再读一遍。
生5(继续读):——我提笔就画掉了表妹琪琪,一点儿也不犹豫的——
师:注意听——“一点儿也不犹豫的”。
生5(继续读):
——琪琪这个小不点有时真是挺烦人。画掉之后,我有点后悔——
师:“有点后悔”。
生5(继续读):
——想起了她对我撒娇,并且装哭的情景——
师:想起了撒娇、装哭,多可爱的一个女孩。
生5(继续读):
——不过比起其余四个人来,只好对不起你了——
师:话锋又一转。峰回路转,一唱三叹。
生5(继续读):
——“再画去一个。”老师又开口了。我咬着笔尖,想了一会儿——
师:注意——“咬着笔尖,想了一会儿”,尽管她没有真咬,我相信,她是在用心咬。
生5(继续读):
师:“很郁闷”。
生5(继续读):
师:注意,她写了同桌的反应。这叫渲染。
生5(继续读):
师:“依然是很平静的声音”,其实已经很不平静了。
生5(继续读):
师:“缓慢地移动”,孩子们,注意听,“移动”这个词,(做艰难移动的手势)“移动”这个词。很轻的笔啊,很细的笔尖,然而在这儿却成了“移动”。
生5(继续读):
师:画面出来了。画面出来了。
生5(继续读)
——眼中总有一些温热的液体在打着旋。(轻声说:就写到这里)
师:好。就写到这儿,已经足以让人感动了。我想应该会有掌声的。
(全场鼓掌)
第四部分:悟,点亮习焉不察的成长之思
生1:我打算把它叫做“圣洁的爱”。
师:圣洁的爱。(板书:圣洁的爱)
生1:因为我们每个人如果都会失去爱的话,心灵会一片空白,心会像一片死寂一样。就像沉入地狱。
师:说得好。“圣洁的爱”。这是他起的题目。你们呢?
生2:我准备取的题目是“舍去爱”,然后一个大大的问号。
(师板书:舍去爱?)
生3:我取的题目是“天堂和地狱的一刹那”。
(师板书:天堂和地狱的一刹那)
生3:我取这个题目的理由是,我们在画去每一个人的名字的时候,那个速度非常的快,而从天堂掉进地狱的速度也很快。那一刹那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魔鬼,从人一下子变成了空空的。
师:是。所以由这一刹那,能体会到了爱对你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相信,你会珍惜的。你也长大了。
生4:我取的题目是“爱的力量”。(师板书:爱的力量)因为我觉得爱的力量是很大的,它能让我们流泪,让我们联想,也能让我们写出很多自己内心不能说的话。
师:是的,这是你最真实的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爱的力量。
生5:我取的题目是“最真挚的泪水”。
(师板书:最真挚的泪水)
生5:我从小到大很少哭,哭的话一般都是因为爸爸妈妈打我,打得非常疼的时候我才会哭。一般情况下,再哭也就是因为灯光或者灰尘掉到眼睛里才会哭。很少很少就是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今天是第一次。所以我取这个题目。
师:好。孩子,今天是第一次,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叫“最真挚的泪水”。真好。这是她的。
生6:我选了两个名字,第一个名字是“亲情的名字叫天堂”——
师:“亲情的名字叫天堂”。(板书这个题目)
生6:或者是“亲情——引领我们飞向天堂的东西”。
师:还有一个名字是——
生6:亲情——引领我们飞向天堂的东西。
(师板书:亲情,让我们飞向天堂)
师:“东西”二个字就不要了,“亲情,让我们飞向天堂”。为什么?
生6:因为我认为,天堂它是很快乐的,而亲情正是带给我们不尽的快乐。
师:是。你刚才的文字已经告诉了你的一切理由。
生7:我取的名字叫“爱的抉择”。
生7:我用“抉择”是因为选择一个东西很容易,可以随我们的喜好去选,而抉择非常艰难,我们要从五个我们所爱的人里面一一画去很多人,让我们感到很难过。
师:是的。你不但懂得了“抉择”的内涵,也懂得了人生和亲情的意义。孩子,你也长大了。是啊,孩子们,几乎在我们每一个起到的题目当中,都包含了一个字,那就是——(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字)
生(齐):爱。
师:是的。“爱”就一个字。但是,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是一种圣洁的爱,这是一种让我们能够为之流下最真挚的泪水的爱,这是一种叫做“天堂”的爱,这是一种能够把我们带向天堂、能够给我们以无限力量的爱。今天,在这样的爱的面前,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经历了一番抉择,都感受了一番抉择,也都思考了这一番抉择。我很高兴,我也很感动。最让我高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你们写下的文字,而是你们流下的泪水。因为,你们真的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