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16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两次试上,第一次上完感觉非常糟糕,不仅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我自己上的也很吃力,第二次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点,但依旧有很多的不足。正式上课那天,时间却绰绰有余,按照教案的流程讲最后一题时还有十分钟。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减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我在备课的时候很少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去思考完善教案,或者说还不能够去想到大部分同学的课堂反应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备课的三方面要求我似乎只是基本完成了备教材,备教法,学生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里,我做的还太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

平常上课时,班上的氛围挺好的,很多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也有部分调皮的孩子,甚至部分同学走神,但是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都过于规矩。在让他们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时,在我预想中他们应该是很活跃的,活动展开后就比较难以让他们安静下来,但是实际却是本份地坐在那里折折量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平时上课时,师傅说我要学会驾驭课堂,但是这节课很轻松的就控制住了课堂的节奏,环境有所不同,他们的表现也会不一样,但是我希望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在哪里上课,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表现自己,像平时一样。

在听了郑主任的评课后,我想到我的教具方面也没有准备到位。之前在网上看到某特级教师的说课,根据她的说课我准备了在课始给学生信封,一开始是每四人一个,冯老师在给我梳理的时候提到这边可能有点困难,后来我又每两人一个信封,信封这边我准备了很久,但是其实真正应该花时间准备的应该是给每个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以便在具体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时能够一起测量,规范讲解。这边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以至于在课堂上他们自己测量时,出现了尺子长度不够,不会规范测量等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抓主要矛盾,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完全没有经验,需要多学习!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让学生分析和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本节课我更多的觉得是自己在说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归纳,就像在告诉学生长方形的长和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这两个概念时我采取的方法也不对,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就能看出来,直接告诉他们长和宽,边长的概念,不去强化,不让他们自己多说一说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要多注重细节之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第三周的时候我讲了公开课——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回忆这一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配合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创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经验,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张,心理素质太差。这也许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锻炼的机会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重认识,不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勉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针对这节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书本、魔方玩具,直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习材料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让学生自己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更是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在给出图形中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转换再到自己按要求设计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配合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行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创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经验,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张,心理素质太差。这也许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锻炼的机会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重认识,不注重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勉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不过知识点零碎,本节课要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把以前零碎的知识与经验整理归纳,要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多边形有准确的认识,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辨认各种图形。重点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围绕情境图,联系植树节。让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树木保护牌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是立体图形呢?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有的说树枝比较细,如果用长方体做保护牌太沉了,容易把树枝压断,有的说长方体保护牌上的顶点容易刺伤树皮,等等。大家众说纷纭,都是站在保护树木的角度出发,和预想的一致,同时也复习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视动手实践,积累知识经验

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究得发现。特别是自主练习中的剪一剪,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成四个相同的图形,有几种剪法。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操作中丰富了对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周末,安排学生自己做课外实践,用七巧板做拼图游戏,通过摆、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造美丽的图案,也可把自己拼摆的过程和感想写成数学小博文,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让学生乐学。

一、学、用分离。

部分学生知识点学的牢固,可不会活学活用。例如分别给出一个长方体的一条长和宽的长度,不会利用长方体的“对边相等”这一特征直接得出另一条长或宽的长度,部分孩子存在用尺子量的情况。同时学生区别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有困难。课堂注意把握探究活动的细节。教师折纸演示,充分揭示对边就是上下两条边为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为另一组对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即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为上边和左边不相等,上边和右边也不相等,同样道理下边也一样,这叫做对边相等,对比正方形,动手折一折,让学生自己汇报什么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说一说,同桌交流自己的认识,巩固知识。

二、部分学生习惯性的徒手画图,不用尺子,画图不规范。

三、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时,只顾剪拼,缺乏思考,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以说促思,以做促思,慢慢的,逐步抽象特征。

知识简单,教学不易,切学切思切珍惜!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对于本堂课,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我觉得,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排头兵,通过这节课我感觉到课前准备很重要。要布置学生回家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亲手做钉子板。如果不做好这些准备,课根本就没法上。不是用课件放放就能解决问题的。要一年级孩子做9的确是为难他们了,但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问题,有的学生钉子板上的间距没有空耗,所以围出来的图形不太像。

本节课有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地方,一提到操作马上学生就兴奋起来了,玩玩积木,玩玩钉子板,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我让他们摸长方体的面时,有学生手里还拿着圆柱,根本就不听老师的指挥。相比前一单元的计算教学,课堂秩序要乱了很多,所以也耽误了上课的进度。小孩子今天很兴奋的原因,我想也和平时较少有机会动手有关,如果能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习以为常了。

今天上课语言有些罗嗦,甚至可以说是“韶”,所以课堂上学生反而不知道老师说的哪句话是重点,对老师说的话也是“东耳朵进,西耳朵出”。精练、简洁、充满激情的语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为什么同一内容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呢?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设计一和设计二中的老师都是想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建构知识:设计一的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为操作而操作”,他没有将这一学习方式用足、用好、用透,因此没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效果不好;而设计二的教师把握住了操作活动的关键,他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建构了知识。因此,体验,仅仅是操作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这样的体验对学生来说才是深刻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去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例如,上述设计一和设计二中“从‘体’上剥离出‘面’ ——认识长方形”这一环节中,两位教师都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看一看、画一画、指一指、找一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使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直观认识长方形,体验数学知识。

以往有些数学课上,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当教学环节进入学生操作时,教室里顿时热闹开了,学生各自动手。而且有时用于操作的时间可多可少。这种“摆设”型的动手操作看看很热闹,其实可能是“蜻蜓点水”只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上,学生得到的体验也是不深刻的。因此体验光有表面上的活动是不行的,它还需要老师细腻和到位的指导。像上述两个设计同样是认识长方形,设计一中老师设计的活动看上去很细,但指导上还不够到位,如:学生画的长方形可能有很多种,这位老师却只出示一位学生的作品,并贴到黑板上,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导,只有这种长方形才是长方形,这样学生的体验就不丰富了;又如,在找长方体上其他面上的长方形时,这位老师仅伸出食指指着各个面,这又易使学生对“面” 的理解不深刻,可能会对他们的后续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设计二中的老师引导认识长方形层次非常清晰,指导非常到位:从引导看一看长方体的面,摸一摸这些面,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的概念;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对长方形直观认识;最后在揭示概念时,又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的比较,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因此,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指挥者,而应是合作者,与他们一起探索发现,教师这时的指导可以是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话,这些都能让学生加深体验。

其次,体验还需要与学生的思维相伴。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如果是依样画葫芦,照着课本“例行公事”,或按着老师的旨意被动行事,那么学生所经历的过程只是一个机械的、浅显的过程。因此体验要与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例如设计二中学生亲历了看、摸、画、比等多样的活动,他们对长方形的感知很直接,这时候老师进一步引导:揭示概念,想像,找长方形,学生对长方形的感性认识越来越丰富,他们就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自然而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体验就更深刻了。正如语文书上所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总之,我们在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提供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全方位“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去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上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用机器人引出新课,并借机器人鼓励学生,目的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2、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度、水到渠成。

3、小组合作学习。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学生进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这一环节。叫一个学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其实,在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3、为了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制作了一些图片,还利用钉子板让学生围自己喜欢的图形。从现场来看,学生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在围图形时,孩子们都乐于参加。有的围正方形时出现了争论,因为围得不标准,当时,我只是以一个学生围的正方形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现在回想起来,围一个正方形对刚接触图形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时应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而且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4、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师及同学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把本节课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5、教师的语言不凝炼,学生已经掌握的还要重复多次。

1、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点时,不让他们马上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xxx是零碎而不完整的,而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考虑周全些,语言组织精炼些,这时再做出回答,肯定会很精彩。

2、教师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那些参与程度不高,操作速度慢的学生,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

4、教师要善于吸纳学生反馈出的新信息,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进行再加工、再完善、再拓展,释放给学生,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5、教师要有凝炼的语言,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勤练基本功,多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一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时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的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出发,让他们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再让学生找找自己所在教室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及无限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看一看、比一比,发现虽然手中的长方形都不一样,但都是长方形,引发思考,小组讨论为什么都是长方形?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围一围、画一画等练习,让学生动手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画一画中,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在练习中不断地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认识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改进:

1、在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后,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是怎么认识长方形的?在认识正方形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去验证。

2、猜这个游戏环节可以放在最后,作为归纳总结。

3、练习中,画一画后可以再增加一个折一折的环节,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次加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

4、板书中要清楚的体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时适当调整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二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不过知识点零碎,本节课要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把以前零碎的知识与经验整理归纳,要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多边形有准确的认识,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辨认各种图形。重点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围绕情境图,联系植树节。让学生回想自己做过的树木保护牌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是立体图形呢?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有的说树枝比较细,如果用长方体做保护牌太沉了,容易把树枝压断,有的说长方体保护牌上的顶点容易刺伤树皮,等等。大家众说纷纭,都是站在保护树木的角度出发,和预想的一致,同时也复习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视动手实践,积累知识经验

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自主探究得发现。特别是自主练习中的剪一剪,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成四个相同的图形,有几种剪法。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操作中丰富了对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周末,安排学生自己做课外实践,用七巧板做拼图游戏,通过摆、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造美丽的图案,也可把自己拼摆的过程和感想写成数学小博文,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走出课堂,让学生乐学。

一、学、用分离。

部分学生知识点学的牢固,可不会活学活用。例如分别给出一个长方体的一条长和宽的长度,不会利用长方体的“对边相等”这一特征直接得出另一条长或宽的长度,部分孩子存在用尺子量的情况。同时学生区别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有困难。课堂注意把握探究活动的细节。教师折纸演示,充分揭示对边就是上下两条边为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为另一组对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即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为上边和左边不相等,上边和右边也不相等,同样道理下边也一样,这叫做对边相等,对比正方形,动手折一折,让学生自己汇报什么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说一说,同桌交流自己的认识,巩固知识。

二、部分学生习惯性的徒手画图,不用尺子,画图不规范。

三、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时,只顾剪拼,缺乏思考,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以说促思,以做促思,慢慢的,逐步抽象特征。

知识简单,教学不易,切学切思切珍惜!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三

<

1、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研究图形特征所采用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比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第二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结束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一节课研究图形进所采用的方法,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4、注重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比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1、研究、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单的说明先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楚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略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奥秘。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四

3月30日完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公开的授课。因31日要赶去潍坊学习培训,没有来得及总结反思。

这节课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功或者不成功。但是有突破,在评课时我听到了“重难点把握的比较准确,难点突破的比较好”的评价。这是我往常公开课时一直难于突破的一点,以往的公开课在课后的评课中总是有重难点把握不准突破不到位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较大的突破吧。

作为新教师,第一次教授这一教材,教材内容的熟练和重难点的把握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入职之初,授课流程尚不熟悉,就要分一些经历在这些方面,进入二年级,与孩子们已有默契,授课形式也逐渐清晰,于是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重难点的把握上,而不是过多地去纠结于授课的形式。

摸索、努力、成长,等我把教材教过一遍,再回过头来带另一批孩子时,教学上是不是会更娴熟一些,也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悄无声迹地积淀,或许会有反复,会有暂时地停顿甚至倒退,但是只要我愿意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上积累,我想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和目标的。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五

上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用机器人引出新课,并借机器人鼓励学生,目的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2、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度、水到渠成。

3、小组合作学习。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在学生进行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这一环节。叫一个学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说哪个图形就说哪个,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就会出现生1说长方形的边,生2说正方形的角,生3又说到正方形的边,如此一来,学生得到的知识都是一个点,一个点,而没有连成线,显得零乱,不完整。其实,在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3、为了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制作了一些图片,还利用钉子板让学生围自己喜欢的图形。从现场来看,学生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并能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在围图形时,孩子们都乐于参加。有的围正方形时出现了争论,因为围得不标准,当时,我只是以一个学生围的正方形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现在回想起来,围一个正方形对刚接触图形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时应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尝试去解决,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会更好,而且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4、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师及同学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把本节课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5、教师的语言不凝炼,学生已经掌握的还要重复多次。

1、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点时,不让他们马上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xxx是零碎而不完整的,而引导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考虑周全些,语言组织精炼些,这时再做出回答,肯定会很精彩。

2、教师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那些参与程度不高,操作速度慢的学生,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

4、教师要善于吸纳学生反馈出的新信息,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进行再加工、再完善、再拓展,释放给学生,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5、教师要有凝炼的语言,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勤练基本功,多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

《长方形正方形认识》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六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时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的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出发,让他们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再让学生找找自己所在教室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及无限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看一看、比一比,发现虽然手中的长方形都不一样,但都是长方形,引发思考,小组讨论为什么都是长方形?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再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自己的发现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围一围、画一画等练习,让学生动手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画一画中,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在练习中不断地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认识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改进:

1、在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后,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是怎么认识长方形的?在认识正方形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去验证。

2、猜这个游戏环节可以放在最后,作为归纳总结。

3、练习中,画一画后可以再增加一个折一折的环节,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次加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

4、板书中要清楚的体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时适当调整板书。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神秘礼物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礼物教学反思优秀(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

    2023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内容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大全8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一上学

    最新域名服务协议(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方案(精选10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

    最新时间证明一切的句子说说 时间证明一切的文案(大全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最新创新教学总结与反思通用(1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

    最新护士演讲稿题目 我是一名护士演讲稿(精选16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最新自主招生校长推荐信 自主招生推荐意见(优秀1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自主招

    高中老师推荐信优秀(1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