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一
我说课的题目是《妙用符号》,是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四册第5课,其主要内容是:按照输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二)说大纲
(三)说学生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重难点、关键
(六)说教学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八)说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教程
(十)说教学效果
(十一)说电子版书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a、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 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 “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二
本课内容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课《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本课是在学生掌握logo的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已经学会了前进、后退、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而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体会重复命令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以后的《重复命令的嵌套》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学会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难 点:让学生自己“悟”出重复命令中的内容重复次数和重复内容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及教具准备:
教师: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投影仪等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因此本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进行讨论、探究,以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所教学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边数与角度的关系,命令形式从单一命令到复合命令,命令功能从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学生的认识过程也从形象过度到抽象,学生对logo语言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本课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 揭示课题——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归纳总结 畅谈收获 ”四个环节。
下面我就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生活情感汇报如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最游戏吗?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起立,请同学们遵照老师的口令,画一个图形,并仔细观察重复了几次是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
生:正方行,重复了4次。
师:同学们这样画一个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烦呀?有更好的办法吗?
神奇的logo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来。屏幕显示“repeat 4[fd 100 rt 90]”,请同学在logo语言中输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的重复命令 (板书课题)
【次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重复命令】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20分钟
师:通过刚才指挥小海龟画正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呀?小海龟是怎样执行重复命令的?
生答:小海龟重复了4次每一次旋转90°
师:repeat(重复命令)重复的次数 [重复执行的命令]
repeat 4次 [fd 100 rt 90]
师:重复的次数=边数 你怎么知道旋转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预设)
1、因为正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2、因为正四边形的边是4条边,内角和是360°所以旋转的角度是360/4等于90°
师:刚才我们用重复命令画了个正四边形,知道了它的边数是4条边,角度是90°,如果画一个边长为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呀?
(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学生画正四边形,理解小海龟的旋转角度,再利用知识的迁移法让学生计算出正三角形的旋转角度和边数,进一步突破难点】
师:那名同学愿意试一试,看看和你们的想法相同吗?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
(三)、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12分钟)
刚才的验证同学们发现了,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真了不起,你们已经都成了电脑编程小高手了,那么老师出个考题考考你们,如何用重复命令画一个五角星呢?又如何计算旋转的角度呢?
(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1、重复的次数=角数
2、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小组内讨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及时评价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四)、归纳总结 畅谈收获(4分钟)
师: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下课的时候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有那些收获?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本人对本课的认识,不足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讨论:小a同学,对于b应用程序非常厌烦,想要卸载该程序,于是小a直接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问b应用程序被正确卸载了吗?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载软件?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四
1、教材的作用
本课主要分为文字的修饰和段落的修饰两大部分,从内容上主要是对文字的字号、字体、颜色的设置,以及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等。课程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生对文章修饰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word的强大功能。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
(2)掌握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的修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识;
(2)学会评价作品,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行为与创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修饰。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字的修饰。
难点:段落的修饰。
4、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对word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1、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本课我采取到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1、一篇经过不同修饰过的《写给祖国的歌》诗歌。
2、网络机房。
1、导入
比较分析导入法具有简洁、直观、省时的优点。
在课程的开始,先向学生展示课件中两篇不同修饰过的文章,一篇经过修饰,一篇是纯文字。通过两篇文章的呈现,向学生设问: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文章修饰的特点。
2、新授
课文内容,是将其分成字体和段落两大块。我将其细分为5个任务,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式,其中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比较简单,段落的对齐方式和行距的任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基于学生已经认识过word,并对word窗口、菜单栏、工具栏有过认识。在任务提出后,我会将学生以2人分成一组,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尝试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或颜色,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教师则对学生操作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究性学习后,每个小组汇报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请已会的学生上前操作,解决问题。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演示操作,以集体讲授的方式,告知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的学习中,掌握多一种的操作方法。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完成文章的修饰。这时由于接受过帮助,学生的操作会相对熟练,所以给定的时间可以较短一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本课重点之一:字体、字号的修饰,在学生第一次汇报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修改字体、字号?
2、修改了之后又有哪些好的地方?
为了学生理解本课难点之一:居中的设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居中”有什么作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字号大小和不同磅数的行距,使学生对word中的大小有感性认识。
3、教学评价
学生交流作品,我会从字体、字号的大小合适、颜色的合适、文章的整体修饰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总结
(1)引导学生自我阐述学习心得与成果。
(2)教师要提醒学生:适当的使用字体、字号、颜色及行距的设置,可使文章美观,不能过于夸张,适得其反。
5、课后作业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激发爱国教育,试写出一篇《祖国颂》,并对文章进行修饰。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五
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二:《可怕的白色污染》
1、学会利用“格式——行为”设置在浏览器中打开首页时弹出另一窗口的效果。
2、学会正确处理塑料制品,减少环境污染。
:进行一步美化网页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了解大家是怎样看待“白色污染”的。了解到“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严重性。
:三课时
师: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的塑料废物。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需数百年才能分解,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如果这些废弃的塑料能正确处理的话,还能为人类所利用,成为再生利用的原料等。
课前我们一起调查有关“白色污染”的问题,下面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二、网搜集资料,解决调查时遇到的困难。
三、设计制作网页结构图。
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设计网页结构图。
1.设计页面
网站首页多为图片信息,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图片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强,能让人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已经很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减少白色污染。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页面颜色的选择也要尽量突出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形式要简洁,不杂乱。让人能从页面形式和内容上体会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进一步介绍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
2.弹出新窗口
网上可以经常见到在打开一个窗口时,弹出另一窗口。另一窗口通常是一些特别提示、广告宣传等,用来提醒人们网站的变化或用来做广告宣传等。在本课中,像一些号召人们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宣传语就可以采用弹出新窗口的形式呈现。
六、交流:保存网页并在ie浏览器中浏览。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六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习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习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锦上添花——插入剪贴图》,它是清华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课所学的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图”,是word排版和页面美化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图文混合排版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学习word的灵活应用,是对学生掌握文字排版后的能力训练与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体会如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学习word的灵活应用,是对学生掌握文字排版后的能力训练与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插入剪贴画的各种方法;
(2)通过练习操作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在word中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难点:学生熟悉插入图片的方法,掌握对图片的调整和编辑的技巧。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1、计算机电子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选一个计算机水平较好,又比较负责任的学生担当小组长;
4、将上节课所建立的文档相关资料及图片存放在学生机上。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引出主题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第一环节: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几幅作品,让学生自己发现在文档中插入了图片,能使我们的文章变得多么精美,以此来感受作品美。然后再出示几幅优劣不等的作品,让学生比较那副作品好,它好在那里,那一副作品尚有些不足,它们应该如何修改。此时,问道:最后一副作品美不美啊?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门本领啊?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图!好不好?
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是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的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是课程的首要任务,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教授部分讲授一个新的内容,就让同学们示范演练,在自学的时候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操作练习,使其有所提高收获,还有创作性练习,来完成一副完整的作品,通过形式多样性的练习,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它们的创造力、想像力。手、脑、眼多感官参与学习,不但使他们兴趣十足,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个环节: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令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习文字环绕类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只示范操作“四周型环绕”,其它的几种环绕类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使其在发现中掌握新知。并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授图像控制等几个工具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个环节: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主,要让他们感到计算机非常有趣。能够帮助我们做许多工作,所以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欣赏一副计算机制作的3d动画图片,以此来告诉他们这样精美的三维动画也是用计算机制作出来的,如果我们要制作这样精美的图画,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更深的计算机知识才行,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教学演示为主,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从多方面给予评价,同时,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八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软件的作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相关知识。
2、了解系统软件的安装。
情感目标:
合法地使用软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计算机主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
实验1:启动事先准备好的裸机,学生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老师总结原因(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一、操作系统知识讲授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管家。
(补充知识)
1.操作系统的出现人机矛盾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时,经常出现操作人员手忙脚乱而计算机却空闲等待的情形,这种人工干预的慢速度与计算机运行的高速度之间的严重不协调,被称为人机矛盾。
2.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能协调、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它还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ppt展示软件安装的过程;
(2)ppt展示软件卸载的两种方法,要求学生依此卸载系统中的两个软件;
(3)质疑探索,安装与卸载中出现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做汇报,由教师总结,以给同学提供某些指导。
三、软件的合法使用
通过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盗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软件版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和使用软件的习惯。
(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关于软件合法使用的观点;
(2)教师用ppt演示总结,软件合法使用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九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5、拓展训练: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6、 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p4(1);
2)p5(2);
3)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4)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通过实践,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二、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
1、会插入行和列。会调整行高与列宽。
2、会插入新的工作表。
3、数据排序
调整行、列宽;删整行整列数据的操作。
讲练结合
一、复习提问:
1、求总和的函数是什么?
2、求平均值的函数是什么?
3、如果不记得这些函数名的写法,怎样办?怎样使用函数指南?
二、新授
(一)、行高与列宽的调整操作(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我们可以用excel制作表格了,但表格还不够完美,如表格标题占据了其他的单元格,行列的宽度不是很合适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工作表的编辑方法。
(1)调整行高
a、选取所要调整的行
b、将光标移动到任两个选定行行标之间的线上,当鼠标指针变为形状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拖动,调整行宽。最后松开鼠标左键。
(2)调整列宽
a、选取要调整的列
b、将鼠标指针移到任意选定的两列列标之间的线上,当鼠标指针变为时,按下鼠标左键拖动,调列宽。最后松开左键
2、行与列的插入操作(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提示:首先要定位行列插入的位置。
3、删除整行整列的操作
(二)工作表操作
1、插入新的工作表。
2、工作表间复制数据。
(三)数据排序
1、选定表格,要包括表头。
2、主关键字和次关键字的设置。
3、按升降序排列。
三、小结:光标要移到选定行或列的标线之间,才能调整宽度。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一
《美化球赛通知》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2册第5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本课要研究的是在word 20xx中插入剪贴画,是在学生掌握了文字排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插入剪贴画,让学生给文章配上漂亮的图片,把文章装点得更美观,为今后学习设计和制作板报奠定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掌握剪贴画图片的插入、选择、编辑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与审美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为了使学生掌握在word 20xx进行美化文章和板报设计,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
1、重点:学习在文章或板报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难点:插入剪贴画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节课我主要综合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任务驱动法
3、启发式教学法
4、演示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的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的方法
4、讨论法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展现我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任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有兴趣才可能有探索,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上两张内容相同的门票,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张门票?为什么?当然学生肯定会选择这张色彩斑斓、图片新颖的门票。因为这张经过工作人员美化的门票更漂亮、更能吸引观众。紧接着顺势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播放球赛片段)看完后,同学们在电脑里写一份球赛通知,看看谁的设计更漂亮、更能吸引观众。出示课题,铺设学习任务:美化球赛通知。
(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学习新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先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输入“球赛通知”,结合语文教育,让学生知道写通知时应注意的格式,并运用已学知识设置版式。
(在这个环节里,既让学生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又为这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2、合作探究:输入球赛通知后,就进入本节课重点:为这份“球赛通知”配上合适的剪贴画。(板书:插入剪贴画)这时,我让学生懂得:刚才你们喜欢的那张门票,不仅是因为色彩斑斓、图片新颖,关键是图中的画都是本次演唱会的人物,是很多人喜爱的歌星,因此很吸引观众。那么我们为这份“球赛通知”插入剪贴画时,也得符合球赛内容,这样才能突出球赛的主题,在这基础上去美化版面才有意义和价值。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让学生看着课本“照着做”,初步了解剪贴画的插入方法及操作步骤。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左右同学互相交流,让知识掌握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和小组长,进行互帮互学。老师则加强巡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索新知,形成技能。)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让每个小组长汇报自己组员刚才在实践操作中都发现了什么问题?我进行及时归纳。如:在插入剪贴画时,图片都偏大,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再板书:调整图片大小。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单击剪贴画,被选中的剪贴画周围出现8个小方块(叫做“控制点”)。当鼠标指针移动到控制点,鼠标指针变成类似双向箭头的形状时拖动控制点,这样就可以改变剪贴画的大小了。]演示完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跟着做”,去探究,去摸索。让他们去发现在操作中所遇的困难,并提出来。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改变图片的大小只是在原位置,如何将图片移动到自己想放的地方去呢?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板书:移动图片位置)为了突破难点,我先是让班里的“电脑小高手”去展示自我: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对于课堂的闪亮点,我先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深入感知版式有五种,分别是: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衬于文字下方。然后,我借机向学生提问:它们分别在文章都起到什么作用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讨论、探索,说说各种版式环绕方式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将领悟到的,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交流心得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是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当学生带着任务完成了“美化球赛通知”后,我设下这样疑问:只是球赛通知才可以配上漂亮的图片吗?紧接着让学生大显身手给前几课的例题配上剪贴画。如:整理观察日记,发布天气预报等。最后布置作业任务:写一则关于“神舟六号”的新闻,并插入合适的图画。
(这个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到的、通过自学等得到的知识,主动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从课内到课外,拓宽思路,知识得到延伸,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现自我的操作演示机会,但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懂处点拨,在学生理解的新点处鼓励,在学生困惑处指导。创设了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能力得以发展,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美化球赛通知
1、 插入剪贴画
2、 调整图片大小
3、 移动图片位置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知识。)
附件: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二
《奇特的绘画天地》是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它是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茹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难点:"奇异的绘画天地"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2、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投影。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了茹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先训练,后演示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详细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漂亮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仿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喜欢这漂亮的画面吗?打开课本你会发现自己很快也能制作这么好看的图画。"利用这种设计引导学生去自主研读教材。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获取新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目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
1、研读教材
2、同学间合作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先训练 后演示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创作一幅作榀,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让学得好的学生通过投影设备演示操作过程。这样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同学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分层教学)
(四)、学生探索性总结,教师纠正并补充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让学生回家后思索一个问题:"你能否把你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学习中的吗?"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孽比较有特色的是:
1、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舒畅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 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三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
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
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
⑵.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⑷.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四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篇十五
华师大版教材十四课到十八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制作一份小报,在这个单元活动中我以 “平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本课源自华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十四课《开始做小报啦!》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字处理软件,也了解和体会到制作一份电脑小报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excel等软件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是制作漂亮的小报的开始,也是最为基本的设置框架结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要依据自己的项目活动,把握自己的主题风格,又要有性格的设计和制作自己小报的框架结构,这是最为关键的,融会贯通在整节课的过程之中
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思维能动性,同时让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将十四课到十八课以 “平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这节课是“开始做小报啦!”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出小报的框架,并对框架图形的线条进行美化处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板报制作的步骤,也让看似复杂的板报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起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为后边的教学作了铺垫。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活动主题和任务,才能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思考并绘制“框架构思图”,引导学生构思小报框架制作所要采取的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避免了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框架设计制作活动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构思的框架图在word中实现,他们将发现采取行动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会很迫切地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求知欲将会膨胀开来,这正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最终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梳理板报制作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比较并说出电子板报与手绘板报之间的区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特色是:将问题预设在板报框架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会受好奇、好强心理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宽松、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寓知识技能于快乐的学习活动之中,在主体性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 示范演示法——通过对样例板报的制作进行“时光倒流”的演示,使板报制作的步骤变得清晰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自主学习法——通过事先制作的“小帮手”文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3、尝试法——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到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果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没起到预期的作用时,应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典型,以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尝试。
本课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设置了学生在35分钟的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学习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也为今后的可持继发展作了铺垫。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生能够达到的层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兴趣与情感的主线在与知识技能这条线紧紧缠绕交织呈现的时候,价值观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能知道小报的基本构成要素。
2、能应用自选图形工具创作图形。
3、能对绘制的自选图形的线条进行效果的设置。
1、能在设计制作小报的过程中,理解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2、能借助于帮助文件的学习,尝试自主探索发现新知,掌握操作技巧。
能在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感受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求生方法的必要性。
重点: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难点: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教法:学件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法:自主学习、尝试操作法。
本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突破过程:通过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
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突破过程:借助于事选准备好的“框架构思图”,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之前先在纸上完成“框架构思图”的绘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做到在操作时目标明确,不再盲目地选择一些不太合理的自选图形。
本课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在上一节的课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制作一份小报的过程,确立了自己小组的主题项目活动,对word菜单栏有所了解,能打开指定的文件,能按要求保存文件,具备插入自选图形的操作技能,此外,学生通过项目学习的网站学习与了解了很多安全小常识及急救小常识,具备把自己所学的常识和朋友与家人分享的欲望和想法,制作一份主题为《紧急求生知多少》电子小报的建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常规操作有所了解,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导致学生的在这方面的能力素养还很欠缺,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往往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本学期的教学特别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放弃的主观学习意识。
通过前面画图软件的学习后,对软件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家庭因素(家中早已拥有电脑),一个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分成上、中、下三层,而中下层的同学居多,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做到三者兼顾,本课的“小帮手”文件就是为解决这种困难的一种尝试。
a、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教师上课用的ppt演示文稿。
b、学生学件:本课供学生自主学习用的学件是利用flash软件配合屏幕录制软件制作而成,简单直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故将其命名为“小帮手”。
c、网络教室等:通过网络教室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演示操作及教师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及学生需要用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教师引出话题:上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关于求生小常识的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一个小组从中至少选择4篇短文。现在请各小组长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内容?
各小组的小组长及时回应。向全班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对前期的项目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为本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铺垫。】
提出想法:也许有同学会问,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
及时回应:我们要用word来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
出示初始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
【设计意图:在不经意的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明白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内容。】
师:电子小报该怎么来制作呢?这里有一张制作好的电子小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3:样例
学生看样例
【设计意图:通过样例的展示,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
引出:大家一定很想看看这份小报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来的,那就让时间倒流,一起去看个究竟吧!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时间倒流”
学生观看“时间倒流”,从而理解板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倒流”,将复杂的板报制作过程变得简单可操作,增加学生动手的信心,勾起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并且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能说出板报制作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现在大家一定知道制作小报的步骤了,来说说看,该怎么做?
学生回应老师的提问,尝试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定主题、选内容;整体构思设计框架;美化框架;填入文字;整体效果修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首先让学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其次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小报制作的知识。】
教师及时引导提问:那么这一次我们定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应教师的提问:是《紧急求生知多少》。
明确任务:内容大家也选好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小报整体的构思,设计并美化框架。
出示完整的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框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与提示,明确已经完成的步骤和本堂课要完成的步骤】
提出要求:仔细思考一下小报的整体构思,先请你完成“框架构思图”。
学生绘制“框架构思图”。
【设计意图:借助“框架构思图”,帮助学生进行小报框架的整体构思,使学生有“先动脑,再动手”的行为习惯,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准备,也为接下来的框架设计制作做准备。】
教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名叫“模板”的文件。
学生打开“模板”文件。
教师进行解释:“模板”文件是一张空白页面,需要你在上面进行设计制作。
出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要求,并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经历读一读的过程后,对制作要求心中有数,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
提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四幅小报框架,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说出理由。
提醒:希望大家在制作过程也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四个案例,较直观地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要求在进行制作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问题:如何美化框架图形?
提出疑问:如果在进行美化处理时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平时的课堂习惯以及课件中的提示得出回应:打开桌面上的“小帮手”文件,它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帮助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及时保存文件的好习惯】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小报框架制作得怎么样了呢?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自愿展示。
打开自愿展示的学生作品。
评一评:
出示评价引导语:从整体效果看____,理由是______。在技术应用方面___,理由是______。我还觉得______。
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习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引导语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出思绪,说出相关的内容。】
说一说:在设计制作板报框架过程中,我学到了_______。我还知道了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本领,梳理本课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比一比:
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手绘小报的区别在于:
电子小报________
手绘小报________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两者的区别:电子小报快、整齐、易修改、不会画也能制作,手绘小报不快、字写不齐、难修改、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但较随心所欲。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制作板报的方法之间的比较,更深一步地了解他们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应用所学本领以及常用软件的合理应用。】
跟据小报制作的步骤,现在我们完成了几步,下一次我们要完成什么?
学生回答
真想看看大家最终完成后的作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