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雪优美散文摘抄实用

时间:2024-11-21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一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自然之美在心悦神娱中缓缓出场。

枕一水清盈,挽一山翠绿。心,闲品着一份雅致;情,顿悟了一丝空灵。云水禅心,让人走进一个恬淡宁和的生命之都。

泉水潺潺,流经生命里每一个干涸的都城。润泽着,浸淫着,涤荡着尘世间无尽的杂念:莲花飘香,鱼虾嬉戏,平湖弄水,渔舟唱晚。此番美景,让人陶醉其中,于是千般物欲,万般心结,缓缓解开,随水流去。

聆听这样美妙的曲子,心已沉静,意也恬淡。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他们很难闲适淡泊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不如随了这音乐,慢慢走近丢失多年的禅心里去吧。

音乐在流光溢彩中缓缓前行,眼前不觉浮现那样闲适惬意的画面:林间品茶、山前拂琴、月下轻歌、溪畔曼舞,真的是人生最美妙的享受。可是这样的恬淡雅致的向往,红尘中几人能做到了无牵挂的洒脱呢?才子苏轼也只是在黄州的闲散时光中与月色作伴,和怀民长谈,心中那份悲凉与无奈,谁人能懂?何人会听?就连醉情山水的孟浩然,恐怕也很难领略这乐曲声中无尽的缠绵,更何况红尘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几许相思,几番恩怨,都沉湎在闲淡清婉的悲切曲调里,演绎着今生前世的人间情怀。

今夜沐浴着这清泉,舞动着这霓裳,让剪不断的愁绪缓缓漫过山林,任理还乱的思念透过指尖,人生如梦,梦随缘生,不如做个今宵酒醒何处的夜归人吧。

悲悯的韵味,平和的禅意,如甘露,似清泉,清冽,明澈。仿佛少女无邪的眸子,令人心醉神往,人世间的烦恼只在此刻,消散尽净。

此刻,只想静观云卷云舒,笑看花开花落。

听着这样入心的乐曲,看着这样入神的画面,不仅是一种听觉的盛宴与欢愉,更是一种灵魂的脱胎和洗涤。这妙曼的乐曲,给人多少遐想;你是否就是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每一年为他花开一次?千年的思绪,都在遥远的红尘里,慢慢风干成唐诗宋词。

忽然想起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诗中淙淙的流水、苍苍的山石、郁郁的树木、朦胧的月色,仿佛就在这清幽,澄净,空灵的乐曲中涌现。艺术的魅力虽然形式不同,一个是用诗歌来寄托,一个是用音乐来抒怀,但都一样给人予美的享受,都一样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令人叹为观止。

人生总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官场的失意、情事的无奈、生活的琐事、人生的窘迫……不如把心灵逐放在幽静空旷的山水之间,去静静倾听这求得片刻的安宁的云水禅心吧。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二

月儿高挂,那挥不去的思乡情,笼罩了我的心扉。

今夜晚思乡情不能自已,今晚的思乡泪要洒向哪一个故乡?

这一个故乡清晰地就在眼前,这里有父母、兄姊、同学,也有童年的屈辱;那一个故乡模糊遥远,没有了至爱的爷爷奶奶,但却有一个仲老师,还有一个孩子的尊严。

这一个故乡在后,那一个故乡在前。

那一个故乡是爸爸的家,是在我六岁已开始懂事时,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四个和爸爸想孝敬老人的心愿,从陕西搬回去的那个远在山东白马河畔的家。

记得那时冬天特别冷,雪下得既大又勤,打雪仗,堆雪人,游戏的快乐自不必说。最难忘,患有关节炎的仲老师,一到冬天,就要拄着拐杖来学校。我们都很喜欢他,怕他滑倒,早早到学校扫雪,甚至把雪扫到了两里以外的老师家门口。然后再簇拥着,搀扶着老师来到学校,一路还唧唧喳喳说个没完。

老师特别爱笑,笑起来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老师声音洪亮,说一口富有磁性的山东口音普通话。读课文,叫同学名字,像唱歌一样好听,尤其叫我名字的韵味,现在还回荡在耳畔。我现在也常用这种抑扬顿挫中透着热情亲切的语调叫我的学生,感觉真的很好。那时,父亲在陕西工作,在我心中,老师就是我父亲,他也像父亲一样呵护着每一个同学。

每次看到小朋友花钱买橡皮泥,就想起了在那个故乡玩泥巴的快乐。雨中戴着席夹子,那是像斗笠的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尖顶防雨帽,从卧牛山掘下湿润的红泥,在大青石板上反复揉搓,摔打成光光滑滑,方方正正的大泥块,再浩浩荡荡地举着这些游戏的原材料,一路说笑着来到一个小伙伴的家门口。那个故乡是丘陵地形,平平的地上耸起一座山,山上净是青石板。盖房垒墙全靠它,各家门墩也是它,为我们玩耍游戏提供了桌和凳呢。

我们捏小鸟,捏书本,捏泥娃娃,还给老师塑像呢,我每次捏的泥人都是笑容可掬的仲老师。最激烈的是摔泥碗。每个人捏一个泥碗,碗口向下,朝大石板上猛一摔,碗底摔破一个洞。然后再根据摔的窟窿大小让同伴拍成泥片来补。摔泥碗的呱唧声和着小伙伴的呐喊声、唏嘘声、赞叹声,真是奇妙无比的音乐。技术高超的,看着自己的泥块越来越大,心里甜滋滋的;技术差些的,看着自己的泥块越来越小,也会心疼的。摔泥碗是我在那个故乡最快乐的游戏。

三年后,因母亲多病,父亲又费尽周折,把我们搬到了终南山下的一个村庄。

那年,我上四年级。第一次去新学校,人生地不熟,老师讲的地方话我一点也听不懂,结果没听清当天的作业,第二天被独眼老师罚站,下课被围观的同学嘲笑。我心里在流泪,我更想那个家,想那个父亲一样的仲老师,想那些亲密无间的伙伴。我害怕上学,故意不起床,不想去,母亲硬把我送到校门口,我低着头走进去,又受到更严厉的批评。我倔强的性格也在逆反中渐渐形成,我在那个故乡的快乐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最伤心的是,这个故乡的孩子,因为我不是本地人,叫我“野种”,这是给我幼小心灵带来最大伤害的两个字,为了这两个字,有次还和两姐妹发生过激烈争执,甚至还撕扯在了一起。由于带着一股不可遏制的被羞辱的怒气,我竟然还占了上风。于是,很少和同龄孩子玩,看哥哥姐姐读过的书,在书的世界里寻找乐趣。

在我心里,在孤独寂寞中,是那个故乡留下的美好回忆给了我温暖,那里才是我的精神家园。

记得上高一那年,我的一位老师也有关节炎,到冬天腿也是一瘸一瘸的,过完年竟奇迹般地好了,我问老师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老师告诉我药名,说是在河南一个厂家邮购的,一瓶两元多钱。我的心当时就动了,想起了冬天忍着痛给我们上课的仲老师,我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两元多钱寄到了河南制药厂,并写了一封信,留下了仲老师地址,让药厂直接把药寄给老师。要知道那时候,我一月的伙食费才只有4元钱,这两元钱可真是来自不易呢。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仲老师给学校写来了感谢信,我受到大会表彰,那是我在这个故乡获得的第一次赞扬,那是对我真诚感恩的嘉奖。在寂寞的读书岁月里,我和那个故乡的仲老师书来信往,他给了我许多鼓励和指引,直到我走出这个故乡。

因为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我的心很敏感。从那个故乡的仲老师身上我懂得了师爱就是孩子的天堂;从这个故乡的独眼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冰冷是戕害孩子心灵的魔掌。从那个故乡的小伙伴身上,我看到了友谊可融化冰雪;从这个故乡小伙伴身上,我看到了侮辱可给他人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

我做了老师,那个故乡的老师就是我的榜样,关爱每一个孩子,让阳光照在每个孩子身上;这个故乡的老师却在提醒我,不要忘记了自己所受的伤害,更不要再把同样的伤害给予我的学生。

我做了老师,时常提醒、暗示、引导每一个孩子,扶助弱小,方显英雄本色;与人和睦友爱相处,推己及人,才叫文明礼貌。

经历都是财富,无论幸福,还是苦难。

感谢那一个故乡,也感谢这一个故乡,她们都是我的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一个故乡,我离别了再也没有返回过,但我的灵魂却在那里永久寄放;这一个故乡,我常常回去,这是走出小我的地方,这是磨练考验我的熔炉,这是父母居住的地方,我把同样的灵魂复制、粘贴在这里,用那个故乡原版的、阳光的、美好的灵魂,覆盖住这个故乡的阴影,融化这个故乡的冰雪。

在这片飘着雪花的土地上,我在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的故乡编写着美丽动人的童话,让他们的灵魂也在这里永久寄放!

把他的故乡当作你的故乡,把你的故乡当作他的故乡,生活处处便都是故乡,灵魂在哪里便都可以寄放!

雪从今夜白,他乡故乡月都明!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三

4月6日上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带着亲人们的期盼和美好的梦境,我和妻陪同父母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安徽临泉县宋集镇。

由侄儿驾车,先是从自家村往北绕行近10公里乡间水泥路、柏油路,后到大广高速平舆(杨埠)站上路,往南行10多公里入新阳高速新蔡段,向东至阜阳(临泉)一路飞奔。

车内,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兴致勃勃:述说思乡的话题,回忆苦难的岁月,感慨时代的变迁,畅想亲情的温馨。还不时透过车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浏览着清明期间的无限春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的田野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苗儿、黄灿灿的油菜花儿,夹杂其间而无名的朵朵野花儿,在春风吹拂下波浪起伏;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座座葱郁的村庄、一条条河流沟港,一幢幢民舍楼房,伴随着一阵阵鸟语花香从眼前一掠而过。再看,高速路上,双向四车道的路面乌黑发亮、平坦如镜;洁白的地标线、蓝色的护栏板伸向前方遥远的天际;来来往往的车辆风驰电掣般呼啸前行,尽显现代化交通的神速;醒目的路牌、弯曲的匝道相隔不远而清晰可见。在观景的同时,我们最多的话题还是聆听父亲讲述故乡昔日里的面貌,观看今天的巨大变化。越往东走,越显村庄稠密,路边的民舍和我们当地的一样,有红砖瓦平房,有新建的2-3层楼房,鳞次栉比,尽显贫富不一。

车过新蔡(孙召)站、栎城站后,就是临泉(宋集)站,不到1小时的光景就下了高速,二表弟高山及司机早早在此等候。和高山见了面,我们紧随其后,沿着尘土飞扬的马路,前行约2公里就到了宋集镇。镇上主街道呈“十”字型,两侧多为2-3层小楼,面貌和我们万金店镇相似,各色门面及地摊的商品琳琅满目,赶集的人们行色匆匆,并不拥挤,整个街道显得有些杂乱,不整洁卫生,有一段道路还坑洼不平。我们沿着街道先往南后往东,再往南走乡间小道,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后,总算进入了二表弟高山所在的贾庄,此时已过中午12点半,啊,终于到了,我们一颗颗紧张悬着的心脏才松弛下来。

在村东头,迎接我们的是10天前刚见过面的73岁的表叔,他开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已经在此等待多时,此刻和我们一一打过招呼,就与高山一道往西给带路。在一块宽阔的.地带停好车后,我们把携带的礼品捎在他的车上,引领我们5人又步行约200米土路到村西头,再走约100多米,才算真正来到他的家门口。表叔一声“客到了”,马上,打扮干净利落的表婶率领一群女儿、外孙们,出门迎接,一面喜气洋洋和我们打招呼,一面拉着我母亲的手,快人快语,无不抱歉地说:“春节后我们都说去西乡看你们,结果下雪了二哥没让去,我是多么想你们啊!前些时大有哥去世,我也想去,可是家里一摊子事走不开,没去成,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到了!一听说你们要来,我高兴地这几天就没睡好觉,就盼着你们来呢!”母亲也无不感慨地说:“我也想你们啊,自从当闫家的媳妇50多年,还没来过老家哩,天天都在想啊!这不,高速路通了,孩子们孝顺,今儿个把俺们用车拉来,咱不见上面了吗?”说着,领我们跨过过道房,进入院子,然后又进东厢房(主房)让座,倒开水,上馓子(一种油炸很细的麻花),开始边拉起家常,边吃上了午饭。

表叔和父亲是姑表弟兄,我奶奶是他三姑,老一辈先后作古,只有同辈表弟兄俩还有来往。由于我们是逃荒要饭到了西乡,解放前兵荒马乱,解放后土改在此,也就和老家来往很少。记得上世纪我们这里“75.8”发大水,奶奶70多岁,水后76年春被表叔接来长住近半年,那时是大集体,表婶一边上工干生产队的活,一边照顾奶奶,关系处得很融洽。秋后父亲把奶奶接回,也是奶奶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回娘家。1987年奶奶去世,老家来了7、8家闫家近门亲戚,和表叔表婶一起来奔丧,他们小住几日,到次年父亲又回老家探亲一次。到了2004年父亲有病住院,在驻做生意的大表弟金山得知消息后,通知表叔由高山陪同,来平舆家里探望一次,至今又十年未见面。现在通讯发达,交通方便,比起过去步行或转车探亲有着天壤之别!

表叔家现有2子2女,都各自成家立业,人丁兴旺。长子金山52岁,有1男2女,2女出嫁,孙子当兵刚复员;次子高山46岁,有1男1女,都在上学;长女1男1女;幺女有1男3女。两儿子都在外做生意,家安临泉县城,只有幺女离他们仅1里地,经常偎着他们,相互照应。表叔表婶身体好,尽管都过古稀之年,古铜色的脸膛上已刻下道道皱纹,但干起农活来仍不减当年。眼下,他们还种十来亩地,养猪养羊,鸡鸭成群;低矮的5间红砖瓦平房、略显肮脏而杂乱的院落里,透出浓浓的农家气息,彰显主人的勤劳朴实。

午饭准备的很丰盛。方桌上摆满6荤两素8盘菜,两盆汤,鸡鱼肉蛋样样齐全,都是自己人做的,盆大盘满,可见待客实在。特别是大块的红烧肉,还是他们过年杀猪自留的。讲起今天的生活,表叔表婶一脸的幸福和满足:自种的麦子年年吃不完,现在还有满满的一囤,足有2000多斤,用高高的铁皮箍成圆筒;自养的肥猪过年杀后送给两个儿子每家几十斤;还有一同样高的铁皮箍成的圆囤盛满过冬的棉衣棉被,虫不咬,不返潮;每年不花孩子们的钱,除自挣外,国家还每月每人给100多元的养老金。饭桌上,在让我们吃菜的同时,表叔还拿出1瓶白酒,高山他们非让我们喝几口,我们推说有病吃药忌口,经再三退让才罢。主食是蒸馍,个大口感好,我们个个吃得饭饱汤足,1个小时的光景便结束了午餐,侄儿还特意给大家照张就餐像。

饭后,父母和表叔表婶继续拉家常,我和侄儿随高山在村庄小转一圈,我提议重点看了他家的房。在距表叔约200多米的北边,金山、高山各有一片宅基地,面积3间见方,只是高山盖起5间平房(其主房3间),居住几年后进城了,现一层院落空闲已十多年,荒草丛生,呈破败景象。而金山压根儿就没盖,生长着一片树木。再看左邻右舍,有些富足户或已翻盖成2层小楼,或正在盖楼,建筑样式为现代风格。不过,全村缺乏整体规划,房屋参差不齐,道路宽窄不一,而距新农村建设标准相差甚远,到2020年建成小康更任重道远啊!

4点时分,我们和表叔一家人分手告别,他们恋恋不舍,想留我们去临泉县城住宿,父母没同意,说好以后每年至少见一面,平时电话多联系,这次了却父亲27年的夙愿,二老已经心满意足了。

上车后,高山把我们送到高速入口,由于返程路熟,到家仅用1个半小时,比去时提前了半个钟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年迈的父母那高兴劲儿,我突然不由地想起了一首老歌,其中有句歌词:“我的故乡在哪里?”也想到了“叶落归根”这句成语的含义,此时此刻,父亲会从这次回故乡探亲,想到爷爷的出生成长地闫庄,就在表叔家东边5里地的地方。不过,近百年物是人非,沧桑巨变,据表叔讲,闫家爷们已都出五服了,老辈人故去,晚辈人即使回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接待了,爷爷解放前故去迁回的坟早已不见了土堆,烧纸追思都已找不到地方了,现在,回故乡唯一的亲人就是奶奶的娘家侄表叔一家啦。

清明时节,凭吊古人,思念故人,感怀亲人,祝愿世人,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应该做到的。今天,我可以释怀了,陪同父母这次回故乡,也是了却了我多年来的夙愿,追根溯源,我的近祖就在安徽临泉县,我的元祖在山西洪洞县。从此,我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有了新的诠释,我对父亲过于思念故乡的亲人有了新的理解。我也从中领悟到,人的一生不管你漂泊有多远,哪怕是五洲四海;也不管你地位有多高,哪怕是国家主席,都必须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我还会回来的!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四

一直感觉城市的秋天是没有风景的,或者说城市的秋天是单调而无趣的,除了一成不变的高楼大厦和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除了街边日渐枯黄的树木花草,除了公园里那些还不到熟就被扫荡一空的山楂树和柿子树,还有静守一隅无人问津的红红的酸枣,我几乎想不出城市的秋天还有哪些动人之处。

我所钟情的秋天应该是丰盈而动态的秋,有鸟儿在高远的天空自由飞翔,有野兔在田野间欢快奔跑,有沉甸甸的谷穗低眉颌首向秋天深深鞠躬,还有那些待收的玉米士兵一样坚守着乡村的土地。田野的风是轻柔的,带着各种果实和庄稼的清香拂面而过,秋的气息便浓浓地在心头弥漫。那些在地里收秋的人们,忙碌的身影在和煦的秋阳下被染上了淡淡的光晕,他们顾不上欣赏秋天的风景,他们的风景只有自己田地里那些待收的庄稼,那是用一季汗水换来的收成,比什么都重要,那才是他们眼里真正的秋。

故乡的秋天对于我来说,与田野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但更多的,是用孩童的视野来诠释的秋天的美丽。年少的时光,那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好奇心的时期,田野里的任何东西都在记忆的显示屏上留下了丝丝痕迹。自由自在是孩童的天性,从来不喜欢循规蹈矩,像风一样随意,像雨一样率性,像吸饱了露水一样的花草那样饱满润泽,在广袤的田野间肆意奔跑。那时的天和地都那么色彩斑斓,金色的秋天满含着丰收的喜悦,掠过年少的脸庞,在暖暖的阳光里,洒下一路银铃般的欢歌。

喜欢行走在秋天的田野间,头顶是辽远的白云蓝天,脚边是待收的大豆高粱,飒爽的秋风吹来了野花野果的清香,太阳给大地镀上了金色的光环。是谁在耳畔吹响笛音?那青草做成的笛和着少年的青涩在金秋的流光里闪烁,如一幅记忆的画卷,在故乡苍茫的秋天里定格。

总是怀念故乡的秋天,城市的单调加剧了心中的向往。是否还记得,儿时草地上那一脚淌下去有蚂蚱跃起时的惊喜,还有无数个跳跃的生命流窜般地逃离?喜欢草丛里那叫起来大肚子一鼓一鼓的蝈蝈儿,和那在秋夜里不疲不倦吟唱颂歌的蛐蛐儿,大自然赋予它们一副金嗓子,让它们把秋天的丰盈和安宁执着地诵读和歌唱,我们便在这美妙的乐声中沉醉,在秋的怀抱里深情地守望。

秋天里的一切庄稼都要颗粒归仓,玉米、大豆、谷子、高粱、那些洁白绽放的棉花,还有缠绵了春、夏、秋三季的漫漫红薯秧,用纠纠缠缠的姿态爱恋,结出深藏不露的圆圆满满。深沉的谷穗压弯了细弱的腰身,是感谢秋的赠与?是留恋秋的气息?抑或只是与土地温柔对视,怀念一场无悔相守的爱情?当它们被锋利的镰刀割起,谷穗与土地间的深情便被写进了泥土的芬芳,在故乡的田野间亘古传唱。

夜晚是秋虫的音乐会。你听,那啾啾鸣唱着的,可曾是响彻心灵的悠悠梵音?似从旷野间漫起的声声天籁,回旋成永不倦怠的地久天长。秋虫与夜色,秋虫与星空,与大自然美妙的静谧一起,渲染着故乡的宁静。此时,若一家人围坐一起,采摘着白天从地里收回的花生,那一粒一粒米白色的果实便如一个个饱满的希望,在我们的心头荡来荡去。收获的季节,家中成了丰盈的粮仓,秋虫齐鸣的夜晚,若恰有一轮朗月挂于天边,便凭添了几分宁静的味道。灯光月影下,你的手中或许在捡着打谷场上收回的黄豆,或许在撕扯着沾染了碎叶杂物的棉花团,或许正将带皮的玉米棒剥开而后两两相系……清凉的晚风拂去了白天的喧嚣,蟋蟀的歌唱陶醉了夜的柔肠,星和月也在彼此的遥望中情话窃窃,而故乡土地上的我们,用最贴近泥土的方式与秋对话,用最朴实的情感表达丰收的喜悦。夜,那么静谧,如那时我们如水的心境一样,不用沉淀,清澈的一如既往。

故乡的秋天妆点了乡村的容颜,金灿灿的玉米、黄橙橙的谷穗、雪白的棉花、红黄绿各色的豆类,将朴实的乡村装扮成了盛装的模样。它们的秸秆也被散落各处,或摊开来碾轧,或一捆一捆地在某个角落里安营扎寨,像忠实的哨兵执守着朴素的农家院落,街道处处秋意丰盈。儿时的我们喜欢在秋天的田野间徜徉,除了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我们与土地和原野亲密接触,从泥土的呼吸间感悟生命的涵义。

是的,泥土是有呼吸的,它们在温热的一起一伏之间孕育了大地的春种秋收,用呼吸主宰了夏秋的收成和冬春的蛰伏与生长,也将千百年来土地的魂赋予了它的后人——我们。我们是土地的孩子,生来就与泥土为伴,在庄稼的拔节声中成长,在泥土的馨香中积攒对土地的深情,并将它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带到任何一个日后我们漂泊的海角天涯。

故乡总在不经意间跳入脑海,像一只调皮的精灵,搅扰着大脑的思维,拨动着记忆的琴弦。故乡的秋天常常令我神往,那里不光有收获的喜悦,更有着一个遥远的`儿时梦,梦里的故乡亲切如昔,梦里的秋天有着童话般的欢喜。

旧时的故乡里有我们的年少时光,那时的天很蓝,云很白,清风爽朗。那时没有机械化的收割作业,所有的秋收工作都要依赖人们的双手完成,年少的我们虽身单力薄,但土生土长在家乡那片沃土之上,照葫芦画瓢地去做,土地上的任何活计也还是难不倒我们的。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是秋天里最重要的农作物,与那些大豆、花生、芝麻等辅助作物相比,玉米的收获过程要更加繁重劳累,一是因为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二是因为它们要经过很多道工序,譬如割倒秸秆、掰棒子、晾晒、剥籽,最后才能颗粒归仓。而余下的工作,譬如将秸秆和玉米根清出,犁地、种麦子等等,也都要靠人工来完成。

犹记得那时秋天的人们剥玉米的情景,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说笑着,忙活着,手中上下翻飞,玉米籽刷刷落下,金灿灿地在面前越堆越多,这种壮观的劳动场景在当时的乡村非常多见。剥玉米时先用改锥等尖利的器具戳开一行口子,而后用手指和手掌相配合将籽剥落,或以一个玉米芯做辅力,避免剥籽时对手掌产生摩擦力,使玉米剥起来更加顺畅省力。

在有先进的脱粒机之前,乡村的人们都是靠这样手剥的方式将玉米脱粒的,所以这在当时绝对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农人们在秋收过后没日没夜地剥玉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说边笑地剥,抑或独自一人寂寥地剥,直到将家中那座金色的小山一点一点地削平,继而变成屋顶上铺展凉晒着的金色籽粒。还有一些用来留作种粒的品相好的大穗玉米棒,人们会把它们特殊保护起来,将玉米的外皮剥开系在一起搭在树杈上,或挂在屋子的外墙上,又或者搭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甚至一圈圈地围挂在粗壮的树干上,这时的农家小院里,便充满了浓郁的收获气息,在秋日暖融融的太阳光下,愈发地弥漫着金色的希望。

还有那些沉甸甸的谷穗,要怎样变成金黄色的小米呢?也要靠农人的双手和滴入足下土地的那些滚烫的汗水来完成。一颗颗谷穗要靠人工用剪刀一个个从谷秆上剪下,摊开来暴晒,然后堆积在一起用粗木棍用力敲打,直至谷粒从谷穗上脱落干净,之后再用专用的脱皮机将外皮脱掉,才能变成金灿灿的小米。还有那些豇豆、绿豆、黄豆等作物,也是这样用木棍敲打的方式来脱粒,可以说,那时乡村的春种秋收还完全是一种传统的甚至原始的耕种方式。直至如今,除了小麦玉米等主产农作物因地块集中、播种范围广、利于机械化收割等原因而使收割方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外,其他辅助作物基本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收割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祖祖辈辈最朴实的关于土地的记忆,也在发展与传承之间引领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

无论现在和过去,我从来都算不上是土地的主人,过去的自己充其量只是土地的孩子,在她博大的胸怀间享受着大地所赐予的一切乐趣。现在的自己早已远离了土地,喜欢在回忆里一点一点地搜寻有关故乡与土地的记忆,并且炼就一颗颗怀旧的五彩石,在心空璀璨成耀眼的星辰。那些似远而近的记忆经了时间陈酿的浸润,散发着馥郁的醇香,常常让我在流年的纷繁里,忍不住忆起故乡清风送爽的秋日,忆起那片原野上丰盈的收获和所有与土地有关的温馨故事。

又是一年秋浓时,一团团洁白如云的花朵在郊县的棉花地里开得正酣,密密匝匝的植株犹如我细密的回忆,在原野上扩展成一望无际的怀旧绿野。曾几何时,那个腰里扎着围兜,在几乎齐胸深的棉花地里穿梭采摘的小丫头,哼着歌,轻巧的手指拂过云团一般洁白的棉花,随着手指的并拢捏拽,将那些怒放的五瓣棉絮轻轻采下,收入囊中。那时的乡野清风吹拂着年少纯真的我们,时间没有杂音,像水一样悄悄流逝。随着倦鸟归巢,夕阳西下,我和相邻地块的同伴也该打道回府了,一下午的劳动即将结束之时,还不忘在旁边的红薯地里挖上几块紫艳艳的红薯,塞入棉花包内,而后我们说着话,头顶着包,高高兴兴地在夕阳的余辉里回家。土地给自己打上了永久的烙印,光阴的流逝中,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总也挥之不去,仿佛被时光的魔笔深深刻印在了心房,那些往事的痕迹,历经岁月的洗涤,依旧纹络清晰。

曾几何时,我们大扫荡似的在草丛里逮蚂蚱、捉蝈蝈,用一根狗尾巴草穿过那些蚂蚱、扁丹、蝈蝈的鄂,将它们串成一大串,炫耀战果一样地提在手里把玩,全然不顾那些可怜的生灵们痛苦的挣扎。而后或者放到煤火的四周烤焦了来吃,或者干脆将它们丢给鸡鸭们开荤,看着它们争抢着撕扯,竟也无动于衷,大自然的食物链注定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只是如今想起来,感觉多少有些残忍,虽然人类的怜悯心并不能改变这些生灵的命运。但是,长大以后的我们,凡事顾虑多了,胆子小了,心也更柔了,再也不忍这样去做,也再也没见过这样的画面。土地给了我们成长的希望,土地也让自小与它结缘的我们保留了淳朴的泥土气息,即使被城市的风拂过千遍万遍,也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留下来,永难更改。

相隔了几十年的时空距离,不会忘记有一种最美的语言叫乡音,不会忘记秋夜里蛐蛐儿的鸣叫声总是那样让人沉醉,不会忘记每一种庄稼的生长形态,甚至不会忘记那用红薯叶茎做成的装饰链儿以及用高粱杆儿制成的简易灯笼架。

儿时的生活总是那样丰沛,丰沛到我现在忆起来时,都觉得那简直是一笔人生的财富。乡村的秋天正浓,我在偶尔的下乡时感受到了那些熟悉的风景和气息,那些感觉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过去,思绪飘荡得很远很远……时光荏苒,再也不见那些一脚淌在草丛里就有蚂蚱跃起的美妙画面了,也再也没有看到过故乡漆黑的夜和闪烁不停的星星,那些只属于故乡的掺杂着鹅卵石的泥土和那些令人怀念的庄稼地,以及其上生长出的各种五谷杂粮,每每都令人魂牵梦绕。但我知道,那一切都只活在回忆里,年少时的故乡离自己是越来越远了。

不得不说,最美还是故乡的秋天!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五

小时候,一直期待能在春天里静待柔光,将自己氤氲在花海之中。等到大些了,却宁愿一个人茫然着,也不愿掏出童年的幻想憧憬着。

彩色的条纹在电视里不安地蠕动着,飘落的灰尘模糊了视线。打开窗户,感到阳光被我的指尖梳篦,也被时间所渗透,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嘀嗒,嘀嗒……我望了望桌上,曾经的笑声并未因为夏天的到来而愈发美丽,相反却早早凋谢。空荡荡的房间幽闭得可怕,仿佛将我浸没于这一片深邃之中。

以前一直担心,如若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不知道以前母亲那令人厌恶的唠叨,将会不会成为我渴求的希望。而当一切成为现实时,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无法原谅,有时我几乎没有瞬间想起离婚对我近乎残忍的痛觉。

一阵风袭来,吹走了期盼,留下了一片沉默。“我是一只黑天鹅,注定不会幸福。”踏着绝望的尘土,一步步走向让他们后悔的道路。湖面平静依旧,肃穆地迎接我的到来。为何到现在我才那么坚定不移,为何之前没有足够的勇气阻止他们的错误。也就这个时候,夕阳的余光从眼旁逃过,让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哥哥,你怎么来了?”“哦,你在这,所以我来了。”后来,我就陪她在湖畔旁坐着,就这么和她傻傻地望着湖面。

那是我表妹,我依稀记得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奔跑在田野里不时地喊着:“我是最快的。”但小小的年纪却被命运塑造成另一个林黛玉。之前望着她哀怨而又深刻的眼神,我有点不知所措,只是轻轻地安抚着。有时候,她只是趴在窗口,凝视着天空,又或者抱着玩具熊躺在床上一天,敲门也不回一声。记得我想让她说出心里事,可她只是笑笑,装模作样地开心起来,不过好笑的是,她的表演能力是那么地拙劣。

“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好累,天天要迎合别人的脸面,连爸爸妈妈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讨人厌。”真是一鸣惊人啊,妹妹的话也让我吓了一跳。她要我为她出主意,我哪有什么主意,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不一样是痛苦和绝望吗。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你们还要让我痛苦!”一步、两步……灿烂的云霞渐渐充斥着整片天空,在地平线上留下了一点、两点。

整理好行李,带着另一种希望,终于出发了。“妹妹,你想和哥哥一起到哥哥故乡去吗?”“嗯。”火车的尾巴连着一头,火车的前方注视着另一头,或许这是我刚刚踏上“旅程”的心情吧。

凌晨一点钟,火车还在忽上忽下地颠簸,本来稍稍静下来的心又重新忐忑起来。睡不着了,看了看周围的人,他们也没睡,估计都是在等待那个心灵栖息地的到来吧。说实话,我想找回一种感觉,在故乡才有的感觉,而且固执地认为,它能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望了望窗外,只有轰隆隆的铁轨声充斥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中。

“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上海发展,因为能在那里定居是我的梦想。”

“那你还回故乡吗?”

“不了,那里留给我的都是不幸。”

……。

“你认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不知道。”

似平似淡的语气让这次交流渐渐落下了帷幕。其实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我不想再次触痛自己罢了。

灯光微弱,我模糊地张开双眼,差不多要到站了,耳边还放着她临走时给的纸条:静待百花烂漫。我不懂她是什么意思,但很清楚她和我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仰面朝天,我开始思索,紧接着是一连串的后悔。后悔当初离开爷爷奶奶,与父母来到这个陌生而又凄凉的城市,后悔自己始终没有勇气阻止父母离婚,连带着被城市里的浮躁之气慢慢浸透。

这一年,我十七八岁,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羡慕阳光的明媚,追赶了整整十七八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或许是我总爱把事情悲观化,却总没有行动阻止它。

火车又开始摇晃起来,整节车厢只剩下我和妹妹了。就这样,拖着偌大的行李箱,一人一碗泡面,和妹妹在候车厅等待天亮些再出发。当饿的扁扁的肚子在疯狂吸吮来自外界的温暖时,却看见一个人向这边跑来,清晰些了,一张笑脸上充斥着明媚。“你怎么来了?”一切是那么突然,惊了我一脸朦胧。

“你知道世界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索性就说存在于人的心中,不就好了。那你说,我觉得是哪里呢?”

“额,你便是你心中最美的地方……”

三个人坐在回家的大巴上,在一阵家常聊天后,便又恢复了沉闷。最后还是妹妹说了句:“哥哥,喜欢诗文姐吗?”带着一点挑逗,但足以活跃气氛了。诗文却是认真般地等待我的答复。我没有直接回答,用稍微轻松的语气对妹妹说道:“诗文姐姐曾经的嫣然一笑,胜过春暖花开,你懂了吗?”妹妹当然是一脸茫然,而诗文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吃力地咬出了几个字:“子轩哥,我有对象了。”“什么!”“家里人介绍的,那个男的很老实肯吃苦,大家都喜欢他,父母说过两年等我俩再大点就结婚。”“额,那我做哥的得恭喜恭喜了,到时一定给个大红包。”时间在空气中渐渐凝固起来,时钟的声音却开始在脑海回荡。一秒,两秒………我想转过头去,因为周围的空气逐渐沸腾起来,升华成热气在我眼中缭绕。

“为什么这里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妹妹嘟起了嘴。我这才恍觉,一切似乎与记忆中的景象有所改变,不,确切的说是彻底改变了。“这几年,城乡一体化进度很快,不久,我们也不会被说成是山沟里出来了,也不会有更多人远走他乡了。”诗文津津说道,却没有一点表情。

是啊,以往的夏天,我会和诗文还有几个朋友在稻田里捞蝌蚪,捉蛙,在呱呱声中一直持续到天黑,无不欢快。而此时的我,却怎么有了夏至浅伤的感触,是因为如今的稻田里喷洒了更多的农药,连蛙都不敢来了吗?还是因为在闷热的天气,在好似要溶化一般泊油路上踩不出脚印,却还有一股令心脏刺痛的味道。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头上飞过,从背后几近萧索的村庄里又带走了些许活气。我的故乡,我就这么回来了,它也就这么迎接了我。不过也怪不得别人,人和事是相对统一的,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

到了老家门口,柱子上斑驳的水彩画映衬着这几年老家的沧桑,爷爷奶奶早已迎着出来了。诗文却在这时悄悄走了,就像我那样。而爷爷奶奶那愈憔悴的眉梢也给我不少震惊。午餐很丰盛,虽说在城里也经常吃西红柿炒蛋,但此刻的味道却是一种睡也给不了的热度。而妹妹则索性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菜。”逗笑了一桌人。

吃完饭后,妹妹抓着我去爬山看海,我便只好去楼上找一些曾经特制的木棍,方便爬山。房间依旧那么干净,好似眼前出现了爷爷奶奶每天打扫房间的景象,而这时,一张照片瞬间冲入视线。照片里的小孩,拿着铁锹学着旁边的农民一样翻泥,明明拿不起,却还露出一副不服输的执拗眼神。那是我吗,他肯定会嘲笑如今的自己,一个在叛逆期还忍气吞声的自己。

怎么了,为什么我突然感到空间幽闭起来,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渐渐地忘记了思绪,忘记了之前的悲伤,忘记了一些该忘记的浮躁,也忘记了一些不该忘记的流年。

大伟和我聊了很多,直到妹妹又嘟起了小嘴,才草草结束。大伟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和他的距离也被越来越长,时间带来的只有交谈中多次出现的陌生。“妹妹,咱们快点,跑到山脚下去吧。”气喘吁吁地跑着,跑着,内心却从来没这么清晰地要快点爬到山顶。

从海面上眺望远方,记忆里的风景如同这一望无际的海水,只剩下缕缕涛声。“我们向你问候了,大海。”我听见一声叹息,随风而至……。

“哥哥,我们直接回家吗?”“嗯,不过回家前,我们去一个叫故乡岛的地方吧。”“那是什么地方?”“那里的天空飘着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故乡的感觉。”“哥哥,你怎么了,从上火车开始,就发现你有点魂不守舍。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会有这种地方?”我一愣,觉得自己真的可笑,心若无栖息,哪里都是流浪,我是在编造一个不可存在的幻想之地罢了。

又怎么了,为什么空间又渐渐幽闭起来,周围的人瞬间变得迷离,一片片黑色不断涌来,让我感到窒息。“啊………啊!”怎么没有人回答,怎么那么安静,安静得可怕。

“差不多了,你现在睁开眼吧,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行,至少没有之前那么压抑了,你小子,行啊。”

“那我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这么神经质了?”

“子轩,身为你的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到底想不想打开心结?”

“我不是打开了吗?”

打开窗户,美美地吸了一口气。“子轩,或许我和你都是悲情男主角吧。”我已经看见了,却终究还是没能踏上故乡岛。只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刻,我看到那里的天空,湿润了。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六

自我记事起,家乡老城墙,就是我的乐园。

我家住在村子最西边,房子坐南朝北,呈东西走向,和我家门相对的是八组的保管室,说是八组的房子,其实是我家的祠堂,解放了被政府没收了,分给八组当了保管室了。

祠堂的事情是听老辈人告诉我的。解放前,这里是我家私塾,村里能念起书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我爷爷是村里的村长,还兼着保长,管理者临近三个村子的大小事情。

我家靠近老城墙,老城墙下面,是深深的芦苇荡,这芦苇荡从村子南面一直沿着曲曲弯弯的老城墙,由南向北,再向东一直通往马村,和马村的芦荻接上了。一到夏天和秋天,茫茫无际,简直就像是《沙家浜》里面的景色,但是最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还是老城墙上的景致。

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七八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那时候不懂事,调皮捣蛋,喜欢玩耍,特别是每天下午放了学,我便带领一帮调皮鬼,来不及回家,背着书包,一起到老城墙跟前去玩耍。

春天里,我们互相帮忙,大个子蹲下来,小个子骑在他的身上,爬到城墙顶端,一个个都上去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在下面,这种机会人人都有,是轮流着的。

留在下面的人在城墙根下用手揪小蒜吃,我们在上面玩,老城墙上面很宽,是祖先们一夯一夯修筑的,结实得很,上面的宽度能走牲口车,我们玩的很起劲,听不到大人们的呵斥声;眼看着太阳已经就要落山了,这才一个个互相抓着,往下溜,下面有那个大个子接着,直到有大人不放心来找了,一个个作鸟兽状,各自逃走了。

我家的西面就是村子人赖以生存的芦苇荡,也是我们这些十一二岁孩子们的乐园。

我家靠近老城墙跟居住。老城墙在我童年时候已经留下半垛子了,人们为了到城墙西面的.小河里淘麦子,洗菜洗衣服,在我家靠近洗面老城墙根子下面开了个豁口,踩出一条小路;一年四季,总有很多叔叔阿姨担着担子,到小河去淘麦子,担担子的多数是男人们,女人们也有,多是些男人们体弱或是男人们不在家的,但是这些女人最多的是寡妇。

芦苇荡最使我们着迷是时节是夏季和秋季。夏季里,天气变得热起来了,芦苇荡也高出一人半了,阴历五月间,不时有人偷着折芦苇叶子,用来包粽子;那时节,芦苇荡属于集体所有,村上派了好几个人看芦苇,其中有个叫王明三的人,很厉害,村子人都怕他,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哄孩子时常说:不要哭了,在哭王明三来了——孩子立刻不哭了,可见此人是多么厉害呀!

我那时候已经十二岁了,上了小学四年级。因为家穷,父亲在外教书,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劳动,工分很少,农业社按工分分粮食,我家自然分的少,姊妹多,经常吃不饱,饿肚子;夏天的中午,我经常独自一人去到芦苇荡里掏鸟蛋。

绿油油的芦苇,密不透风,我钻进去,仰着脑袋四下张望,看见了鸟窝就马上走过去,顾不得脚下野草缠了一脚,不小心绊倒,赶忙爬起来,伸手把鸟窝搬到倾斜,一眼就看见了里面有四五个鸟蛋,惊喜异常,赶紧把鸟蛋放进口袋里。有时候,正掏鸟蛋,羽呱呱鸟看见了,拼命地叫着,我依然往口袋里装,全然不顾,等长大了,才知道那是鸟妈妈的孩子,可是那时候年纪小,加上饥饿,根本不容思考这些。

回到家里,悄悄把鸟蛋藏起来,等放学后叫上几个好朋友,就在城墙根下面,用麦草点燃,拿铁勺炒鸟蛋吃,吃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都是黑乎乎的,露出白牙傻乎乎地笑,吃饱的感觉真好。

吃饱后,看看太阳还早,就又去了芦苇荡里摸鸟蛋,为明天的大会餐做准备。放暑假了,我们更加高兴了,不用担心作业麽做完,挨老师的批了,尽管放心去玩。

这时节,天气很热,我们掏够了鸟蛋,就开始洗身了。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底子是沙子,踏在上面软呼呼的,很舒服。大家脱了衣服,光着屁股,有人建议糊泥巴,于是大家都糊泥巴,从头到脚都是泥乎乎的,互相看看,傻笑不止,看见有妇女来了,呼啦一声,扑通扑通都跳到水里,文静的人自己游起泳来,调皮的互相打水仗,有时候兴致来了,各自分成两帮人,互相打水仗,互相在追逐嬉闹,不亦乐乎!

那时候,虽然贫穷,可是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大人们眼睛里,人跟人是有区别的。记得有个孩子的家长对他孩子说:不要跟谁睡玩耍——我知道,这个谁谁,就是指我,因为我家是大成分,那时候阶级斗争很激烈的,大家虽然穷,但是还能认清我们是阶级敌人的后代呀!

也难怪,我记得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写作文,灵机一动,虚构了村子有名的大地主王德选叫我们挖芦苇根的事情,把此事上纲上线,写成是阶级敌人叫我们挖社会主义墙角,居然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时候我很得意,今天想来简直可笑得很,幼稚得很,简直有点可恶,可是那时候我是大成分出身,很羡慕贫下中农子弟啊!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七

过去,闲暇时总想回老家走走看看,每每快接近家乡地界,心儿便不得安分,像怀揣的小兔奔跳个不停,探头探脑像要飞出心房,飘向朴实的村庄。而今我实在是不忍再踏进用博大的情怀、满腔的柔情养育几代几辈望族庶人的故土。不是我不讲孝悌感恩,也不是我养尊处优不居安思危,也不是我嫌贫爱富,忘恩负义,这些都不是。由衷的说,从骨髓里我是热爱故乡,感恩我的衣食父母的。我是为故乡的衰败和颓废伤心伤怀,我不忍满目的褴褛和萧条。踏进这片土地,走进村庄,再也看不到鸡飞狗跳的热闹,再也看不到荷锄抗锨,牵牛拉马的故乡人,再也看不到一栋栋红砖绿瓦的新房子。寻遍村里的角角落落,那些健壮如牛的汉字,羞涩俊俏的大姑娘小媳妇像南归的燕子,一去不复返,都不见了踪影。故乡一切都是陈旧的,唯有的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宽阔而悠长,但行人寥寥,偶尔的出现的也是年迈多病的翁妪或拄杖的残障。就连不知天高地厚,调皮捣蛋的孩童也不知躲向何方?站在瑟瑟的寒风中,看着满目的凄凉,我泪流满面,大颗的泪珠,滴入厚重的土中,发出无言的声响。我再也找不到昔日故乡的踪影,我再也感受不到故乡似火的激情,如水的柔情!沧桑的故乡,像麦芒穿心,痛心而彻肺!颓废的故乡,让我伤怀心碎!如此的反差,我困惑不得其解,茫茫暗夜里,苦苦思索,急切的想知道故乡的病根,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豁然顿开茅塞,找到了长期困扰我的症结------故乡老矣!我不愿故里行的缘由是不忍心看到她步履蹒跚的'龙钟老态。

过去,乡村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房屋的变化上,农村两大喜,无非就是盖新房娶新媳妇。婚礼热烈却短暂,而盖新房却绵长厚重,视若百年大计。八十年代初期,如火如荼的农村改革伊始,家乡变化虽不能称之一日千里,但也像三伏天沐浴透雨的庄稼,夜深人静都能听到它拔节窜长的躁动,几年下来,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土院墙被红砖绿瓦的新房取而代之,红红火火的日子过的滋润而惬意。庄户人家天天都是激动的,日日都是忙碌的。准备娶媳妇办喜事的人家,冬天农闲买木料,备砖瓦,日头暖暖的时候,小院里全家都上阵,一块块荆芭在他们粗糙的大手里编织出来,壮汉都要进山挖石头,为明年盖新房娶媳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冬去春来,沉睡一冬的土地刚刚解冻,早已按捺不住的人们便早早的开始挖沟磊石基盖新房,等到了雨季,一幢幢盖好的新房,像梳妆待嫁的新娘,静静地期盼着幸福时刻的来临。农村盖房是不用花钱雇工的,互相帮工已成人们盖房修院最好的省钱途径,谁家盖房,亲朋好友不呼自来,一窝蜂的前来帮忙。帮忙的人多与寡,也是人缘,家道兴盛的大比拼,更是向全村炫耀的最好资本和见证。不讲吃喝,不讲待遇,甩开膀子舍着命给你干,一盒烟、一顿酒就是主人最好的报答、最真的情义。阳婆婆带着疲惫歇息了,劳累一天的人们也该收工用饭了,主人少许几个下酒菜,几瓶廉价的老烧酒,热情的招待义薄云天的帮工者,左邻右舍的大姑娘小媳妇,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屋里屋外陀螺似得转个不停,做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炕上地下的老少爷儿们,几盅老酒下肚,泥脚泥衣却也豪情万丈,打诨插科,互相取笑,猜拳行令,愿赌服输,借着窗外的一缕春风,语高能惊天上人,大话能把牛吹死。那豪气,那做派,略逊梁山雄风,却也胜似落草的绿林。到了封顶压栈的时候,村里人不论手头再忙都要停下来,荷锹扛铲先来帮忙助阵,红联贴上屋梁,鞭炮响彻邻里,幸福写在脸上,再看,封山用的泥浆是用铁锨连同泥浆一齐送上去的,地下的人嗖的一声,铁锨和泥浆瞬间离手飞向空中,骑在墙上的泥瓦师傅侧身灵巧的接上,空中那铁锨飞过的轨迹像一道道弧线让人痴迷缭乱,盖新房的场面是热烈的,隆重的,也是圣神的。所有的一切不仅仅是一村一寨的古老习俗,更多的是淳朴憨厚的庄户人最美好的祝福。而今,走进故乡,江山未改,面貌依旧,房屋还是过去的那几间,门窗早已用土坯砖块碴的严严实实,像从烟囱里钻出的猫崽,灰头土脸,狼狈而可怜;院落野草凄凄,却再也看不到往日瓜果飘香农家景象,在村子里娶媳妇的也渐渐稀少了,近几年几乎没有再盖新房的。

过去花枝招展的新房新屋,如今皱褶满身,红的耀眼的砖瓦也黯然神伤失去往日风采,变得沧桑憔悴。过去遗留下的少许土屋,早已不堪风雨侵蚀,破烂不堪,记得刚开始流行出外打工挣钱,举家出去的人每年的春暖,或是自己亲自回来抹一遍屋顶或捎信委托亲戚朋友抹一遍,这样还能保持房屋一年不漏雨。也许是出外安稳了、收入增加了,或许早已不打算回家,不愿意年年回去抹房,就独出心裁在房顶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上边再在上边铺上厚厚的胡麻桔,为防大风吹走,就在上边用棍棒、砖头瓦块压实。这样就能保持三五年不漏雨,省去了每年的劳顿和牵挂。久而久之,三五年回去一趟也嫌麻烦的外出人家,就渐渐地忘却了故乡的老屋,再也顾不上凄风苦雨中呻吟的老屋了。老屋在风雨飘摇中苦苦等待着、挣扎着。屋顶上的胡麻桔杆霉变成黑漆漆的一片,没有了筋骨,晴日,一脚下去,沙尘夹杂着变质的胡麻秸秆霉瘴瞬间泛起,呛人鼻,迷人眼;逢雨,顺着屋檐流下的是黑水,象老屋流下的泪。连绵不绝的雷声,仿佛老屋寂寞伤痛的呐喊!

旧日,冬季来临,飘飘洒洒的大雪,遮盖了村庄田野,洁白了房舍树木。寂静总被勤谨一生的乡亲们打破,清晨,各家各户清扫出的一条条蜿蜒的雪景小道,曲曲折折,沟通了千家万户、联通了乡村小道。饱睡了通宵的鸡鸭猪狗,蹒跚着从窝或棚中走出,在没膝的雪地上跳来蹦去。每到此时,女主人总要在小院中把厚厚的积雪堆成雪堆,扫出一片露出黑黑泥土的空地,一把一把的把瘪谷瘪黍莜麦小麦等混杂的土粮食撒在空地上,鸡儿、鸭儿、狗儿便蜂拥而至,竞相争食,就连不知躲在何处的麻雀也成群结队的来抢食,女主人轰走东边,马上又在西边落下,淘气的麻雀睁着滴溜溜的小眼与女主人玩开了捉迷藏游戏,风姿绰约的女主人已娇喘吁吁,香汗淋漓,此时也顾不得矜持,恼怒的破口大骂这遭天杀的小畜生。麻雀队伍久经沙场,哪去理会主人的愠怒而不好意思,依然镇定自如我行我素,乐在逍遥!而今鸡鸭少了,猪狗少了,就连铺天盖地的麻雀也少了。庞大的队伍像从战场上溃败下来似的,零落的几只,也是无精打采,贼头贼脑、胆战心惊不敢见人,久久盘旋窥视,不敢落下。

徘徊在乡间小道,心脏像供血不足似的憋闷的慌,老大的不舒服,有一种痛,一种无言的痛,说不清也道不明,瞬间感觉到自己也明显的老了,落伍到不能容纳这一切,也不能接受这一切,变得多情善感,变得弱不禁风。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沧桑一生的故乡,看起来确实老矣!不由得我的眼泪又扑簌簌流了下来。

故乡的雪散文摘抄故乡的雪散文随笔实用篇八

有一些凉了,村子里的夜晚静静的。月亮倒映在门前小河的水中央,通过岸边树木枝叶的缝隙可以依稀感觉到她荡漾着的影子。远处一两声犬吠,近处草丛里偶尔的虫鸣。淡淡薄雾中的小石桥沐浴在月光里,看起来很像一件精美的象牙雕件。月圆圆,风轻轻,轻掩家门,唯恐扰了这安详静谧。

路边用竹竿儿搭着的瓜架上还结着几个长长的瓜,直直的垂着,纹丝不动,月光照上去,泛着乳白色的光。白天淘气的女儿费劲儿的抱着一个直喊着叫我帮着抬回家,小孩子的脸上透着收获的喜悦。也许此刻她正在梦里一路笑着,和我一起扛着。微风吹过叶子沙沙的声音,是她轻快的脚步,简单而幸福。

月亮把树的影子深深地印上村庄的小路,斑驳的光通过枝叶洒落下来,光与影交融映衬,边界清晰却又特别的柔和,那种界限似烈酒的味道,乍入口觉得呛,顷刻间绵柔的感觉又弥漫开来。

月色下的景象就是一幅刚刚渲染润色好的水彩。人行走其中宛如入画,月清清,风轻轻。

有种香草的味道随着微凉的风沁入肺腑,轻摇的野草,一直伸向远方的小路,在月光下清晰的就像一条安静的溪水,一日喧嚣过后依然执着的向着前方,蜿蜒曲折着,尽头消失在远处月光穿不透的薄雾中,此刻侧耳倾听,真的似有流动的声音,漫过了独行的寂静,随着人的影子,也细碎着脚步前行。

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除了野草的清香,也有月光的味道,那种味道是在异乡不曾有过的清幽绵长,入了心,醉了人。

皓月当空,那月光似柔软的薄纱,朦胧着周围的一切。又好似一把鬼斧神工的刻刀,雕砌出天地之间似梦似幻的景致。优雅又不失活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无酒,我已经陶醉在故乡的月色之中了。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月圆圆,风轻轻。

月亮走,我也走,有距离,有不舍……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搬迁要写离职申请书(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

    最新夏殇的歌词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

    2023年让梦想在绘画中飞翔作文800字高中 让梦想飞翔作文600字左右八年级记叙文大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最新锁作文300字 锁作文400字以上优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2023年冬日的故乡经典散文800字实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2023年文学小说经典语录摘抄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四年级作文600字左右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2023年小班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优秀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

    2023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暑期三下乡个人总结字优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最新县级大队辅导员竞聘发言稿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