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 线认识说课稿(模板9篇)

时间:2024-11-16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线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这部分内容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简单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该部分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为后续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习打基础。线段、射线、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活动,在“看一看”活动中以现实情景中抽象出线段、射线与直线。通过“认一认”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种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三种图形进行比较,讨论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17页“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一系列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联想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画、到生活中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获新知;通过分组训练、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3)情感目标: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特征,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是理解、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本节课我使用的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演示、谈话等教学方法。

学法:

1、动手操作法。

2、归纳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三)实践活动,归纳巩固。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开始,我便展示课件图片,利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会使他们感觉到比较亲近。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来分别表示它们,提出问题:这些图中的事物与什么有关?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会回答与线有关,由此揭示课题:线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认真分析图,进一步了解人行横道线、激光景灯、铁轨的特点,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时适时给出教材第16页“认一认”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命名。《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生活中的事例到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转变,这样的情景设计既完成了衔接新课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名称后,我们再来研究它们的特点,首先我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他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学生完全开放学习后要适当的引导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我这样做是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三种线的特点,想说什么说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完全在学生开放的情景模式下展开,在小组合作完成以后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逐步引导从端点、长度、中说一说。

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知道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后,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读法,直线和线段有两种读法,线段ab或线段ba,直线ab或直线ba,但强调直线上的两点,并不是端点,读射线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这一部分只需直接告诉学生,之后进行小结。

在学生掌握了读法之后,出示几道练习让学生完成。

(三)实践活动,归纳巩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在你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

1、试一试

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具,让学生自己转一转、画一画,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得到结论:过一点能花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想一想

出事课本图片让学生观察: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陈望道老先生说过: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在“看一看”、“量一量”中,我通过做游戏,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第一组中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思想得到进一步拓展,再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正确答案。加深学生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搞一个小游戏从而把本课气氛推向高潮完成一个精美的结局。

我这样设计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布局合理,能使学生通过板书系统了解本节所学内容和知识要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二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三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四

三角形内角和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下册4~5页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证明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能应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单项传授转化为双向互动。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标出每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这时提问:“你知道另一个角的度数吗?”当学生面面相觑时,教师说出答案。这时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树立了教师的高大的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怎样才能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呢?根据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当同学们回答后,我予以表扬和肯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是得不到一个确定的数,又怎么办呢?这时,我又鼓励学生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再通过剪、折等不同方法实验,观察三个角的变化,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性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指导时,我采用高科技手段演示课件,让学生既感兴趣,又一目了然。

3、及时练习,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我出示了三种练习:

(1)主要巩固对例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完成课后2、3题,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的加深;

(3)小组竞赛,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求三角形任意一个角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4、总结归纳,突出重点

结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板书设计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五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特征和学会画圆。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是在前五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做好准备,起到桥梁的作用。

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图形教学非常感兴趣。,敢于动脑、动手。但是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形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初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 学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目标定位后,我结合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圆的特征。

2、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直尺、圆规。

依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质疑、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基于上述设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为了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复习引入的时候我就动用了课件,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找出“圆”。再让学生说出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理由:圆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下来我又用圆形钟面、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激发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从而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 认识圆心。请学生们拿出课前已备好的圆形纸片,引导他们按不同的方向对折手中纸片,看看能发现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在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大家的众多发现中,突出肯定“许多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并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个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点上“点”,用“o”表示出来。之后在“圆周上、圆外、圆中心、圆中任意地方”点一“点”,让学生辨误,强化对“圆心”的认识,了解“圆上”的概念,为学习半径和直径做好准备。

(2) 认识半径。请学生在自己的圆周上任意定几个点,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这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同学报出测量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同一个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老师再用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从而揭示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径来。引导学生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从而掌握“在同一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基本知识。

(3) 认识直径。引导学生观察手中圆形纸片,动手描一描这些折痕,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直径的特点,并让学生练习画直径。让成功者告诉其他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感染其他学生。随之老师用课件揭示直径的概念,让学生也在圆上表示出来,并通过比一比在单位时间内画直径,看谁画的多?量一量你又能发现什么?通过画、量、想等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最后请学生观看课件,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样通过半扶半放的教学,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在学完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计算的能力。

(1)、了解画圆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画圆的工具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个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装有铅笔或粉笔,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教师边讲边示范。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圆就画好了。

(3)、练习画圆

1、学生自己随意画圆。

2、学生动手按指定的半径与直径自己画圆。

学习了半径、直径、圆心,通过辨析比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

(1) 判断题与填空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题。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既是这堂课的设计者、引导着、也是这堂课的参与者,而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灵活把握,适时点燃学生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这堂课中,我遵循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走进生活,办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六

1、教学内容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吗?生汇报。

师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王国里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别着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呀就藏在这些物体中。请你们仔细观察猜猜它是谁?(课件展示,师生共赏。)猜到这位新朋友是谁了吗?(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生活中的角

1、找角,发现角

生找出眼前的角,并同桌交流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

生上台指出角

(二)感知角的特征

1、折角;感知角

师:寻找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下面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不规则的纸,想办法把它折成一个角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生活动,师指导)

2、摸角;感受角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三角板上有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出其中一个角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3、说角;认识角

(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顶点:尖尖的 边:直直的

课件展示一个完整的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画角;抽象出角的图形

(1)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角,并投影展示生的作品。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5、指角。(课件展示)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标出课本第67页中的角。

(三)、体验角的大小

1、看角,红蓝角之争。

2、做活动角。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3、比角(重叠法比角)三、巩固训练

1、下面的图形中能找出几个角?课件展示。

2、思考题

三、总结收获,再现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角交了朋友,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呢?(生总结汇报)同学们介绍的真详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

师:角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找出更多美丽的角,发现更多角的秘密。

整堂课设计,我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做、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七

《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说课内容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前置作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下面我先来说第一板块——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的。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让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教材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安排学生找角、折角、画角。在活动中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能力目标:会用尺子画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和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1、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它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

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置作业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自学内容,

并且清楚自己“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我的看法怎样?”,进一步使得课堂上学生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

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一)找角

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二)认识角——折角、摸角

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

次。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三)、练一练

1、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完成课本第88页指一指的练习题。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画角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记住重点知识。

做该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加深对角的知识记忆。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使学生复习且巩固了对角的认识、画角及角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去思考、创作。学生学得有乐趣。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且重点突出。图形与文字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八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认识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部分,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根据算式猜想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知识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1、让学生对着插图,进行观察和交流。

具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察,借此培养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察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宝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交流观察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知识中,也给每位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行交流,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知识共享。

而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察、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巧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如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老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认识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免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在引导学生叙述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非常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根据加法的意义,应该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当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部分,根据减法的意义,应该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容易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决定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行辨析,从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我也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美丽的小湖》与前面的知识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领》、《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奖励机制,如评选故事大王、速算冠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当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情况放到第二节课或者课外进行,毕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及时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在教学中,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相信,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倍的认识说课稿博客篇九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代表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代表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代表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代表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2023政治担当方面个人总结 政治担当方面自查总结6篇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先进理念,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看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贯彻者,又是因地制宜、自主决策的指挥者。下

    精选年轻干部下基层实践锻炼总结范文4篇

    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下基层实践锻炼是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以

    三讲一评颂党恩会议记录范文精选6篇

    三讲一评”强化正面引导激励作用,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该活动主要讲述强化感恩教育,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正面引导激励作用。今天小编

    精选爱鸟周活动总结集锦  爱鸟周活动工作总结范文8篇

    爱鸟周活动是一项旨在宣传和保护鸟类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鸟类观察、讲座、展览等形式,来提高公众对鸟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个活动可以让人们了

    最新辅警廉洁自律报告范文精选8篇

    辅警廉洁自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能够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提升辅警队伍整体素质。以下是辅警廉洁自律报告精选范文,欢迎有需要的朋

    2023政法工作主题教育研讨发言稿范文精选

    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是新时代政法战线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政法战线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政法工作主题教育研讨发言

    最新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千万工程”重塑了浙江农村环境,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下面小编在

    2023暑假防溺水倡议书范文优秀10篇

    青少年儿童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外出游玩、户外戏水的人增多,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代价惨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暑假防

    2023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8篇

    作为青年教师,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培训,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要多向优秀前辈们学习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班培训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研讨发言范文精选6篇

    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擦亮政绩观这面镜子,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