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问题调查报告10000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1000字优秀(8篇)

时间:2024-12-25 作者:储xy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一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以餐饮和食品零售和服务业居多。我观察到的主要有餐饮食品、小百货、美容美发、家政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和平分局的统计中看到分别为489户、302户、161户、137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90%。

(二)从经营的人员角度来看,大多为下岗职工从事无照经营,达693户。外来人员、残疾人及其他闲散人员无照经营分别为143户、10户、354户,占无照经营总数的40%。

(三)从经营场所分布的角度来看,劝业场周围地区较为集中。在我调查时发现无照经营多集中在劝业场、小白楼周边的一些小门脸、小商铺。店面很简陋甚至是临时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员说他们对此进行过专项调查。

(四)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劝业场周边我发现无照经营者采取各种方式掩盖无照经营。如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服装店,屋内有门通向一饮品店,而饮品店没有营业执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员说“从近几年查处的无照经营案件分析得出:一是违法主体以个体、私人经营等非公有制主体的自然人或合伙居多;二是经营规模以小规模居多;三是经营时间上以短时间居多;四是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大,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前一阵劝业场工商所已经发现并查处了一件利用网络游戏和网络商铺等经营手段来从事无照经营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盖无照经营。”可见其形式的多样。

(一)从无照经营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在于:

(1)因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而不能办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

(2)依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不能办理营业执照造成无照经营。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无照经营主要原因有:属违章建筑,如临时建筑、居民楼窗口售货、窗改门等;还有无房本等产权问题;再有就是商铺已经规划拆迁。

(3)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因素而无照经营,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行业。他们多数既在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等场所经营,又不贴合卫生许可的要求,因而造成双重因素的无照经营。

透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无论是一种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无照经营,都集中在食品、餐饮及美容美发等行业。他们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备卫生防疫部门在营业面积、卫生条件、操作间等经营条件的统一规定,在无《卫生许可证》的前提下无照经营。

2、主观原因在于:

(3)见其它商户未办营业执照,怀有侥幸心理不起照。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造成无照经营的原因有:

1、无照经营价格低、地点便利,一些个体经营者往往受这些因素的诱惑;

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无照经营的现状堪忧而成因复杂,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治理无照经营也不能一蹴而就。我认为各管理部门就应去其害存其利,用疏导与取缔相结合的方法,避免群众对工作不理解而产生逆反情绪,避免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及不稳定因素。一方面要防止其继续蔓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一)在市民中普及法制观念,认清无照经营存在的隐患。

无照经营行为的优势是成本低,以至于带给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对较低,市民容易被其诱惑。然而,他对守法的有照经营构成冲击,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守法商户的利益。另外,无照经营从事餐饮、食品行业,由于没有《卫生许可证》,其卫生状况得不到审查监督,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这些隐患应让市民更加清楚和了解。执法管理部门能够与各区物业人员相互配合,在市民中普及法制意识和市场机制原则。一旦市民充分认识到无照经营的隐患,做到自觉抵制,无照经营自然会从根本上消除。

(二)各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执法力度。

对于有条件办理营业执照而拒不办理,屡教不改的商户,及涉及市民健康安全的餐饮业等无照经营活动,一经查处应加重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对于违章建筑,由于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应及时拆除。另外全市能够同时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治理工作,从无照经营集中的行业、地区入手,各部门配合工作。据了解,工商河西分局在暑假期间的专项治理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对弱势群体实施优惠政策,保护有照经营者。

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活确实困难,而上铺的房租、各种税费又较贵,致使他们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因此对弱势群体办照应免收一部分税费,下调房租,降低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简化手续。推荐政府出资建一些硬件设施规范的经营场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帮忙弱势群体再就业,实现自力更生。对于有照经营者应加强服务,减少后续的杂税。对守法且口碑良好的商户给予减免税款的奖励。这样能够创造一个有照经营受保护,无照经营受打击的公平竞争环境。总之,行政执法部门应转变职能,以服务为本,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以上便是我的几个推荐。我认为最根本、也最有力的办法就是让市民自觉做到抵制无照经营。当然做到这一点也是最困难的。那么,普及法制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违法现象才会自然减少。这也是所有法律人及学习法学的在校生的共同愿望。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二

我市社会各界评议市机关满意和不满意单位活动(以下简称社会评议)已连续开展了四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20xx年社会评议共发放了10649张评议表,收回10395张,收集到意见表1495份,录入了3900多条意见,去除表述重复和意思表达不清楚的录入,有效意见3514条。这些意见是社会各界对当前我市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次集中反映。为了更好地系统掌握当前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透过对这3514条意见进行了梳理、归类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公共安全。主要反映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涉及到公安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分别占这些单位意见总数的18.4%、54.2%、74.3%、37%和43.9%。资料为“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对企业“三合一”整治不严、安全隐患多,打击假药力度不够大,食品掺杂有害物质、吃什么都不放心。

(二)城市管理。主要对道路交通管理、非法停车收费、流动摊贩和流浪乞讨人员管理、违章建筑多拆违力度不够等方面提出意见,分别有165条,43条,88条和65条,道路交通秩序的意见占对市公安局意见的31.9%。主要反映交通拥堵、市区停车点供需矛盾突出、非法停车收费、流动摊贩过多、拆违力度不大、以罚代管、职能部门配合不够没有构成合力等问题。

(三)城市建设。主要涉及发改委、规划局、土管局、房管局、各指挥部等部门。城市规划方面意见为124条,主要是对城市规划的前瞻性、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出意见;拆迁安置方面意见48条,主要对对安置房建设速度,安置房建设质量提出意见;另外对高房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意见。

(四)生存环境。主要反映市容不整洁、河道整治效果不明显、环境执法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如对温瑞塘河整治提出86条意见,塘河两边违建严重,拆违缓慢,超多生产和生活废水、垃圾直排入河;市容不整洁方面意见51条,城市垃圾随意倾倒,新城一带空气充满刺鼻气味;广场健身活动噪音扰民及汽车喇叭噪音扰民,影响居民作息;对高污染企业打击不彻底,对一些小型制革电镀作坊监管不力。

(五)教育文卫。对市教育局提出了257条意见中关于择校费的有135条意见,占52.5%;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反映强烈,提出了60条意见,占市卫生局总意见数38.5%,收受红包现象的意见有43条,占27.6%;对各种医疗广告(包括涉及性疾病方面)方面的意见32条,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意见数的72.7%。

(六)社会保障。企事业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不一致,个性是企业工人退休工资低,门诊不报销,住院医疗报销比例不高,退休后生活困难;对社会保险政策变化的具体状况宣传不到位不及时,影响市民和企业依法享有社会保障的权益;对下岗职工、低保户和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关心指导不够;对低保户审批不严格,一些不贴合要求人员靠关系也能申请到低保户。

(七)公平公正。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普通职工,个性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过低;资本分配太多、劳动分配太少,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政府部门各种奖金津贴名目繁多,非透明、非规范性收入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之间差距也较大;司法公正方应对如何平等地对待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公正裁判,如何体现适用程序法律和实体法律的公正做得还不够;反映法官与律师有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的现象存在;法院判决之后执行难。

(八)反腐建设及机关作风。受杨湘洪和出国考察团事件影响,今年对反腐倡廉方面的意见明显增多,反映腐败问题的意见有68条,占市纪委(监察局)意见总数的59.6%。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意见很大;商业贿赂整治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对公款消费、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现象缺乏整治对策。机关作风方面的意见约占总意见数的10%,主要反映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宗旨观念不强,缺少主动服务意识;部分执法人员具有特权思想甚至带有衙门习气;公用车辆违规较多,有损执法部门在群众中的执法公信力;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反映干部作风不够扎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

(一)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推行,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从评议收集到的意见推荐状况看,反映最集中的是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公正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期盼。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为民办实事,多让群众得实惠,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从分布状况看,意见推荐涉及比较多的单位,如公安、教育、城管、卫生、环保、药监等部门都是直接面向群众,带给公共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是带给公共服务的主要部门,群众的关注度高,服务的范围和资料面广量大,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体现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在温州由于流动人口多,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城市管理压力大;由于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等教育卫生方面的公共产品的要求就高;由于地域空间的限制和城市规划的滞后,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高度关注。

(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职能的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对社会管理的难点,有利益就争,有职责就推。如食品安全、流动摊贩和乞讨人员的管理、公共环境治理、停车难乱收费等问题,由于多头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管理合力,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监管缺失,成为管理的盲区。又由于职责主体不明确,政出多门,要么无人过问,要么越位争权,难以构成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成为顽症。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既有管理的职责,又不完全是哪个部门的事,从而成为每次评议意见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相关部门没有从思想上、措施上真正把这些问题的整改工作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因而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

(四)舆论焦点成为意见的导向。在20xx年评议期间,刚好是杨湘洪出逃法国和赴美考察团事件的曝光,产生全国性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所以这次评议的意见、推荐中关于反腐和限制干部出国的呼吁就明显增多。之前的温富大厦失火事件和龙湾车辆爆炸事件,一时成为村头巷尾的热议话题,在意见推荐中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呼声就很高。近期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又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要求政府如何扶持企业走出困境,保增长、保稳定、促就业就成为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的问题,也对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与企业有关的经济管理部门,这方面的意见比往年有所增加。

(五)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还有差距。几年来,透过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我市机关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评议中的意见推荐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针对机关干部的作风效能,如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有的推荐意见是由于干部作风效能引起的,如执法公正的问题、城市管理的问题等。个性是窗口单位,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他们的作风效能直接关系和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一些参评单位没能正确看待重点问题整改,没有在改善机关机作风、改善服务方式上下功夫,为民解困的办法措施不多,解决服务民生问题的动力不强,整改的力度和成效不明显,从而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造成连续几年老问题重复提的现象。而只有真正重视整改,以整改的成效取信于民,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如市公安局近几年加大了打击“两抢一盗”力度,今年这方面的意见推荐明显减少。曾被评为不满意单位的市房管局和市卫生局,正是因为重视意见、推荐的整改工作,不断加大整改力度,不断取得整改实效,才能使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透过归纳、分析、总结,我们认为透过以下途径能够加大对热点问题的解决力度。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树立民本思想。

紧紧围绕市委“保稳促调,统筹兼顾,开创温州科学发展新局面”实践总载体,引导市直机关各单位高度重视社会评议意见、推荐,将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列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料。深挖问题、深究根源、深谋良策,着力在破除制约机制、创新解决机制上下工夫,推进热难点问题的解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修订不适应社会转型形势、不适合民生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解决热难点问题的政策法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引导市直机关各单位进一步树立“民生为重”的思想,强化服务理念,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扩充公共服务的层面和资料。

(二)探索建立热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

有些意见、推荐自社会评议开展以来,几乎年年都被提出来,但整改成效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导致社会管理上的越位、缺位。对这一类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当前行政管理体制还未完全理顺的状况下。推荐建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或明确一个具体牵头单位,有关部门参与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并明确分工,落实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多年重复提议的问题得到逐个解决。

(三)继续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在前几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坚持机关干部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为民服务意识,继续严格效能监管和“四条禁令”的贯彻落实,加强明查暗访,持续高压态势,使机关效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完善各项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推进解决“事难办”。深化建立机关服务品牌活动,透过服务品牌建立活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改善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

(四)研究建立重点问题整改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考核办法。

市委、市政府对社会评议意见、推荐整改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今年为评议整改年,将整改工作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资料,同时将各单位的整改力度和整改成效列入2009年年终目标考核资料。市效能办将按照“统筹兼顾、奖优罚劣、力求公平”的原则会同市人事局抓紧研究制订各单位整改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相挂钩的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体系,严密筹划工作措施。年终将组织力量对各参评单位重点问题整改力度和整改成效进行考核验收。透过考核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破除“改与不改一个样”的状况。这既对各参评单位整改工作施加了压力,又增加了整改的动力。

(五)加大督查力度,狠抓重点问题整改。

社会评议不是以被评单位的排序为目的,主要的是如何将评议结果运用好,在于各参评单位开展重点问题整改,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过程。市效能办首先将整理好的意见向各参评单位予以反馈后,将要求各单位研究解决群众意见、推荐的资料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分析本单位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确定2~3个在本年度内需要重点整改解决的问题,制订详细的整改措施,落实职责处室,限定整改时限。市效能办将邀请一些重点部门的一把手在电视媒体或网络媒体上与公众做应对面交流,并作出整改承诺。同时,加大对各参评单位整改工作的督查力度,组织力量对各单位整改力度、整改善程和整改成效进行督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部门重点问题的整改善行指导,适时邀请市机关效能建设特邀督察员参与对热点问题整改的检查。从而营造解决热点问题的浓厚氛围,构成上下合力,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取得实际成效。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三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 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 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 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 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 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1.独生子女证明书

2.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民俗调查报告

3.关于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4.关于村镇的调查报告

5.关于贷款的调查报告

6.关于台风的调查报告

7.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8.关于薪酬的调查报告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四

1.调查背景:“春节”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极有分量的节日,作为中国的传统,这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在外打拼的人们可以卸下一年的重担,回家与亲人团聚。而且,在这个长假里,很多人都会走亲访友,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出游也备受人们推崇。然而,这一切的行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是春运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但是春运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春运“一票难求”早已成为社会问题。

2.调查目的:面对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社会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的数据分

析,能更清晰的了解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现状,并且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最终的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3.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6日—20xx年12月4日

4.调查地点: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火车站

7.调查过程: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然后打印了100份,26日乘车来到黄村火车站的售票处,向购买火车票的排队的人们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有86份。收回问卷后,进行统计数据,计算出百分比,并作数据的分析,归纳与整理。

旅客虽然长时间排队却一票难求,一些票贩子却能通过各种手段拿到火车票用于倒卖获利,要么求人找关系买票,要么你多花钱到票贩子那边买票,这种恐慌的心态是许多人都经历过的,作为一名外地的大学生,我深有体会。

2、分析原因:

①分析排队时间对购票的影响(第2题)

通过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有34%的人购票时间是在2-4小时内,27%的人购票时间在5-10小时内,说明人们的购票时间比较长。通过询问,在许多售票点和火车站的售票厅里,一般能排在队伍前面的人买到票的机会更大,而越往后的人买到票的几率就越小,因此,在队伍后面的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排队买票,甚至会有整夜排队的现象。

②分析买票方式对购票的影响(第3题)

由图表可以看出,在火车站和代售点购买火车票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0%,购买黄牛提供的高价票的人数占18%,在网上或者电话定票的人数只有2%。看来大多数人还是在售票窗口购买火车票,因为售票窗口分布的范围比较广,去那里买票相对实惠和方便一些,而黄牛提供的高价票是普通民众承担不了的,除非是紧急情况下才会考虑购买高价票。其次,网上订票范围有局限性,电话定票则经常打不通或者占线。还有一些其它渠道,例如托关系找门路买票,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在购票窗口的人数越多,购票的难度就会增加。

由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有71%的人购买的是普通坐票,12%的人购买的是卧铺票,对于是否乘坐高铁的回答中,我们可看出,有50%的人除非在紧急的情况下会购买,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火车票的价格对人们购票的困难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普通的座车票相对来说不是很贵,大多数人愿意购买这种票,而卧铺和高铁票的价格较贵,购买的人少,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争相购买普通坐票,增加了普通坐票的购买难度。有些人因为实在买不到普通坐票,才会购买价格更高的票。

④分析“黄牛”(票贩子)对购票的影响(第6、7题) 全部的人都认为黄牛是火车票难买的原因之一,有98%的人认为政府没有有效的打击黄牛。因为黄牛的存在,是导致人们购票难的其中一个因素,因为有大量的票被黄牛持有,导致票源紧张,并且出售的价格更高,以次寻求差价,获得利益。这样一来,由于人们买票困难,而黄牛的票价高的离谱,导致了买不着票的恶性循环。政府对于黄牛的严打措施更是伤脑筋,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黄牛更加猖狂。

⑤分析“实名制”对购票的影响(第10、11、12题)

由表格可以看出,有77%的人认为“实名制”很难抑制黄牛,有87%的人认为“实名制”会侵害个人的隐私,76%的人可以接受实名制延长买票时间。大部分人对“实名制”还是持观望态度的,认为“实名制”有好处,也有弊端。“实名制”的出台时间很短,效果不是很明显,最终还是要靠消费者和时间的考验。

3、总结

对于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的现象,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排队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购票的一方面因素,排队的人越多,用的时间越长,导致购票的机会减少。其次,不同购票方式的功能有所差异,导致每种购票的方式接触的人数不均,使得大部分人去排队购票,减少购票的机会。第三,不同火车票价的差价很高,导致人们争相购买普通票价的坐票,导致这类票的票源紧张。第四,有很多黄牛通过各种渠道倒卖大量火车票,并把价格抬得很高,使得购票的人们陷入两难境地:继续排队买票或者购买黄牛的高价票。第五,从目前来看,“实名制”的出台并没有有效地控制黄牛的行为,没有明显的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

铁路运输是春运的主力,然而一票难求的现状始终得不到缓解,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有人问:“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很猖狂,为什么没人倒卖飞机票呢?” 首先因为飞机票价格一般比较高,因而客流量小,票源比较宽裕;其次是我国航空客运是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竞争而非垄断的市场,机票可打折出售,惟恐卖不出去,这样的市场,对“黄牛党”来说是缺少吸引力的。因此追其“一票难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铁路的运营能力不足,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因为火车就这么多,票数是固定的,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量。

我国铁路运输供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与我国运输业的垄断经营密不可分,因为铁路部门有垄断火车票源的权利。而且,由于我国地域广大,自然气候异常多变,这也为运输业的扩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运输的供给总是远远落后于需求的增涨。

班次,虽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是也算是有一定成效的。再比如铁道部通过提价来限制需求,然而,这一项措施似乎并不成功。这一措施不符合现在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然而,这两年试行了实名制,但是实名制依然还是解决票贩子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票贩子还会通过其他手段倒票,庞大的需求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之,购票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春运高峰期铁路运营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缺口。要解决买票难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加大铁路建设的力度,改变铁路垄断行业,形成市场竞争。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五

暑假假期

本地区

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状况

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状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校园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记者透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转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校园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校园能够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校园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校园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十分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六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xx市xx区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还送上了营养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透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了解了老人们过去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也了解了他们此刻的养老状况。

住在这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多在70岁以上,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送到敬老院来(这与我以前在其他敬老院了解的状况也是一致的),如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身边亲人大多已过世,孤身一人;一个人待在家里太孤单,想有人能够陪伴。从她们的口中,我大致了解到过去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文化,但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干些体力活或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如在织布厂工作,生产烟草等。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物资供给一样严重不足,大部分人最大的期望便是能吃饱穿暖。因为条件有限,许多人不能去上学,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夜校读书识字。生活在乡下的人,为了能去校园读书,冬天里也穿着草鞋踩着冰雪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求学。路上饿了就吃从家里带的生红薯或其他干粮充饥,要是遇上荒年,就吃路边生长的野菜,生存条件极为艰苦。

此刻这些老人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他们被子女送到敬老院来更多的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选取。在我所了解的老人中间,绝大多数人的子女都只在缴纳生活费时才来看望一下老人,顺便购买一些物品,见面交谈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真正关心老人生活起居细节的更是少之又少。子女们普遍对父母们的生活状况关注较少,以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万事大吉了。更有甚者,子女之间互相推卸养老职责,只顾自己享乐。这种状况着实令人心痛。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人口中都会说只要自己的子女过得好,自己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他们来到敬老院生活至少还有人能够一齐生活、说说话,陪伴他们度过晚年,这比孤单一人待在家里好。我注意到,每当老人们说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时,他们的脸上、眼神中总会流露出温馨、留恋、幸福,甚至泪眼婆娑。由此可见,老人们的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回归家庭、渴望亲情的!

的确,老一辈人为我们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过去所经历的苦日子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人永久铭记,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创造此刻完美生活的前辈们,并以他们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努力学习,争取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辜负老前辈们的期望。

我认为,传统“养儿防老”模式虽然受到现实的挑战,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并没有过时,并且永久但是时。解决养老的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以外,还要解决一个“良知”的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敬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辛苦地养育子女,当父母老了的时候需要子女们照顾的时候,子女们就应尽最大努力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职责,而那些推卸养老职责的子女就应遭到良知的谴责。倘若子女养老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每个人都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那么,国家的养老制度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之,最好的养老制度也温暖不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养老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孝敬老人的心,那么解决养老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有人人都唤起自己的良知,才能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七

近年来“社会冷漠现象”日趋严重。 2006 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彭宇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 40%的损失,即 45876 元,10日内给付。 2011年8月27日中午, 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张黄立交桥上看见了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倒,司机殷红彬下车搀扶了老人。不想面对警方的调查,那老人一口咬定是那辆 撞倒大巴车撞她的。最后,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他不是撞人者,而是下车救人者。2011年9月2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88 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 100 米的菜场门口 迎面摔倒了。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大家仅仅是围观,却无人敢扶他一把,致使他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在家附近的巷子里玩耍,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型货柜车先后三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并逃逸。然而18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是漠然不理,无一施以援手。最后只有一位拾荒者陈阿姨将小悦悦扶起,躺在路边小悦悦就这样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钟,最终抢救无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达,中国人越来越患上了“发达社会冷漠症”。它突出表现为:社会越发达,人的竞争意识越强,法律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也越高。一些时候,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不太懂得感恩,这也就使得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减退。当我们去帮助别人时,可能会招来旁人异样的目光。帮助他人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的行为,使得我们渐渐缩回了那只帮忙的手。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善心恰恰是中了别人恶意的圈套。例如好心借手机给他人,手机却被盗了;将路边摔倒的老人扶起却被诬陷是肇事者,勒索医疗费等等。人们逐渐功利化,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喜欢思考投入回报比,不再愿意无偿地奉献、自发地帮助别人。如果中国社会30年的经济腾飞换来的是“发达社会冷漠症”,这值得每个人去反思。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一时出现信息爆炸。一件事,可以在一瞬间,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媒体。而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出了一些曾经看起来很稀奇的事情。就如几年前的 “彭宇案”和去年的“小悦悦事件”等。据相关统计,最近几年出现了至少十二起搀扶跌倒老人被诬陷事件。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人们的正义感真的是日渐降低了吗?还是媒体的无意炒作引起了人们自身权益的警惕?或者是什么东西改变了我们?为此,本人对广大学子作了问卷调查, 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出现的冷漠的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真实的原始数据,结合问卷的题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原因及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68%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意社会公德心,但是有点缺乏社会公德心。而62%的同学认为缺乏社会公德心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由此可看出,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属于“随波逐流”型,跟随大众的脚步,在感觉社会公众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依然“我行我素”,没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超过90%的同学在对待因救陌生人而牺牲的英雄表示非常敬佩,但是自己没有勇气这么做。此处充分说明几乎所有人都对英雄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但是并没有把他们作为榜样。这就造成了见义勇为者可能得不到社会上大众的认同,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积极性可能得不到提高,见义勇为的精神则得不到很好的弘扬。

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大多数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如果

快到站了,就让座;如果路途较远,就不让座。在让座上,被调查者都认为社会上风气很好,大多数人能主动让座。

在看到帮人救火或抓小偷、送车祸受伤者或突发疾病者去医院、抢救落水者、制止抢劫行凶的歹徒、制止欺辱妇女的流氓、帮助走失的儿童或老人寻找家人、看见有人打算轻生(跳楼、跳河等)现象的时候,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会选择报警和呼救。当遇到有人吵架的时候大多数则会选择尽量不介入、避免麻烦。

这种助人为乐意识和见义勇为的淡薄, 不仅反应了个人抱有不惹祸上身的想法, 也显示了见义勇为后续保障制度的缺失。 由于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民群众见义勇义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的当今社会频繁出现见死不救、见危不帮现象,英雄缺失,人们感慨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遇到路边的乞讨者的时候,51%的'同学会选择偶尔路过的时候捐赠一些零钱,以帮助他们;34%的同学不清楚他们是否把行乞作为一种骗取钱物的手段,因此一律不给予帮助。在对于给不给予乞讨者资助的问题上,可以说两方的人数比较相近。这和个人价值观有关联。

被调查者遇到朋友帮助陌生人后反被其污蔑陷害后40%的同学选择以后还会帮助陌生人,毕竟这只是少数人的不良行;而50%的同学会看清楚具体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帮人。说明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仍然选择毅然帮助他人。

如果媒体对相关社会冷漠行为(如见死不救,见义不为)进行报道,40%的被调查人觉得会引起社会不满情绪,激起人们助人精神;10%的同学认为这样会使大众产生冷漠对待的从众行为,36%的同学觉得不能怪个人,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有问题。

在面对目前存在“社会冷漠”现象上,被调查者认为主要原因有:28%的人认为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38%的人认为是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大;49%的同学认为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 而34%的同学认为是人们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76%的同学认为是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46%的人认为是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问题调查报告字篇八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