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指导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一
大学礼仪教育应该更加的多样化,加强校园礼仪文化建设。可以开设礼仪的必修、选修课、定期的进行礼仪文化的展演、举办礼仪文化节等等。礼仪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须的,缺失礼仪的人将会无法立足于社会。
礼仪不仅仅是理论,更是生活的实践。大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和理论,应该融入环境自如的运用礼仪。这就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设礼仪讲坛,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性,给大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将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风采。
想要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的氛围。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的,学校里的环境总是在不停的熏陶着或是改变着大学生们。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会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才能对礼做到由内而外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到礼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礼的内涵。
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相较于孩子则是更为成熟的个体,他们所能反映出个体在社会中的不同特点。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往往会被孩子进行模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积累。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能够建立自尊、自信和自爱,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尊重则同样是首位的。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对于自己的尊重,父母对于孩子也是如此。在家庭教育当中,相互尊重是教育能够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这当中,孩子不仅能够收获经验更能学会尊重。
尊重是礼仪的重要原则,在尊重中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家庭作为最好的课堂,更应该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创造一个平等、自律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榜样作用下健康的成长。
大学生加强自我意识,对礼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礼仪作为珍贵的中华瑰宝,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传承的责任。继承和弘扬礼仪文化,首先就应该加强自我认识,提高对礼仪的认识。大学生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有着高雅的气质和潇洒风度的人总是能够获得他人欣赏的目光,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可以消除胆怯增添自信,使自己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应对自如。
礼仪也并不是片面的交际手段,礼仪是一个内心的修养,是良好道德的外化,同时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内涵,塑造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们不能一味的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养对于步入社会而言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会有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的时候不适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各种场合的礼仪要求知之甚少,因此,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认识以及对礼仪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提高礼仪素养。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二
接孩子放学,坐上车就说妈妈今天作业超级多!给她买了点多味小花卷!让她吃着,好节约时间回家赶紧写作业!到家换鞋洗手就准备去写,这时孩子爷爷发话了:让她玩会,歇一会!我说:“爸今天作业有点多,也许10,11点才能完成!”
孩子爷爷嘟嘟囔囔的……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我想各位都知道!这也是我坚持自己带孩子的原因,也庆幸自己做对了!有时我都在感慨一晃都那么大了,而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你们错过了用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呼吁一下希望你们陪在孩子身边!九点听见孩子收拾书本的声音,问她说:妈妈作业我写完了!出乎我意料,看今天的作业量,按照她平时拖拉的习惯怎么也得11点完成!表扬了她!亲她一下!让她去洗漱睡觉!应该是我这段时间控制脾气不发火鼓励多于批评的效果!成绩也有所提高!想改变孩子看来首先改变的应该是我们。
@二.五班樊朝希妈妈 拖拉的毛病是大毛病,只有我们沉下心来陪伴才能慢慢改变她。对孩子来说,最靠谱的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对他都不靠谱,靠谁都不大靠谱。留守的孩子性格很孤僻,孩子有这样的妈妈是人生的幸福。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谈到孩子的教育,父母们都极为重视,特别是在当今的中国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投入都十分巨大。然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您在培养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优秀品格的培养。现在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已经纷纷开展了礼仪、品格教育,幼儿园更是起点奠基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为了让您的孩子进一步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园开展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对在园的孩子施以科学的礼仪、品格教,就是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礼仪教育的敏感期是在6岁前: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在敏感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就会得到与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所以,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与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运用上以往与人交流的技能、技巧,这就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适时、适宜的环境。
3、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更易于实施: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有些教育在家长那里就很难实施,而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会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养成行为习惯更具成效。
4、依照系统的礼仪教程实施有针对性的行为教育:
因材施教的教育对孩子才是最有益处的。
二、开展礼仪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拥有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秩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工作的时侯就会有礼貌地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做这个工作吗?”“xx,我可以和你一起看这本书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地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家长的礼仪行为是孩子礼仪的榜样,孩子会自然地吸收模仿。
此致
愿:天下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
xx幼儿园。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四
好的成就源于教育。因此人人都想寻找那最好的教育,我想说:不用找了,其实它就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磨难!
每当我听着第九交响曲那激昂富有节奏的旋律,我就会想起那个在磨难中尽情挥洒自己才华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年少的贝多芬当时已成名,此时他应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可接连的灾难打破了他看似完美的一切:他的耳朵聋了,与他相恋的女友也走了。面对这双重打击,贝多芬没有退缩,他张开双臂,充分地接受着这次磨难的洗礼。这次磨难,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多变无常与人生的价值,从此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先前所得到的荣誉与鲜花,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事业中去。他要用辛勤的汗水来填满那磨难所教给他的生命的价值。磨难——最好的教育,使他成为了最伟大的音乐家。
还记得那饱含硝烟与屈辱的年代吗?19的火烧圆明园、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马关》《北京》《南京》那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还能想起那些悲惨的画面吗?一处处房屋被焚烧、一座座设施被轰炸,那些贪婪的强盗门举起手中的刀向苦难的人们砍去。天上飞机一颗颗炮弹扔下,地上坦克将一座座房屋推倒……硝烟散后,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们。侵略者们认为中国人民从此倒下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恰恰给了中国人民最好的教育——磨难。
放眼望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磨难是最好的教育:姚明成名前身体的缺陷、海伦成为名作家之前的黑暗、朱元璋称帝前的悲惨不都是最好的事例吗?所以说,让我们用一颗学子之心来面对磨难——这最好的教育的洗礼吧!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五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在人们心目中应当是语言文明、彬彬有礼、举止得当。而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诸多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称的现象。虽然,追求个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但在追求突出个性的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作了“新潮”、“时髦”、“潇洒”。有的大学生语言低俗,举止粗鲁,衣冠不整,行为不端;有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勾肩搭背,大声喧哗;甚至有的大学生诚信意识差,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则缺乏最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问候,不会握手,不会微笑,不会谦让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修养还影响群体、校园风气。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是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最主要人群,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群体、校园及社会的和谐。
1.礼仪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
大学生是高校最主要的群体,大学生个体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构建和谐的主体是和谐的,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礼仪具有道德功能,也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明礼知耻的品格,使之能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从而对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修正起到引导作用,进而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内诚外行”,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3.社交礼仪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要是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通过礼仪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实现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有序。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六
口号。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
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盲目追求分数的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表情的微妙变化等,都会牵动着孩子的思维神经。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独立、自理能力强,有坚强意志的孩子。那么,作为父母,不要把素质教育当成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并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需要每位家长都能当好孩子们的老师。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儿童在他们的生命之初,就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并且呵护它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种子能够开出绚丽的人生之花。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
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习惯之一,也是吸纳一切智慧的必要。因此,从小学会用心倾听各种声音,而不去粗鲁地打断别人或随意插嘴,是现代儿童应有的良好素质。
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
按规则办事是地球公民学会共处的基本准则,如果每个人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遵守公共规则,不考虑他人的意愿,这世界必定永无宁日,也必定危及每个人的利益。中国加入wto的现实,尤为紧迫地提出了这一强烈需求。对于儿童来说,养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规则的习惯,并自学遵守有关规则,是儿童社会化的范式。譬如,从小养成习惯于公共场所的排除队,而拒绝投机取巧。
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
是否具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主要之一,也是衡量儿童社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日益增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职,都可能导致整个事业的崩溃。一代代人的责任心状况,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生存)。
每个人的节俭不仅仅显示了个人的道德观与生活能力,也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节约每一分钱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并从中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与博大智慧。
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教育永恒的方针,也是人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重要的发现值得人类铭记;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养不成运动习惯,长大了养成运动习惯,而一个没有习惯的人,生命的质量必定下降。因此,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10小时,学习不超过6小时,而运动1小时以上。
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
善始善终对于儿童是困难的,却又是十分必要的,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思维的有序性,也有益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用百次机会可养成儿童某种文明习惯,若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千次万次了是徒费心机。
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
对于一切来自他人的帮助都应心存感激,对于一切妨碍他人的行为都应心存愧疚。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如能养成及时表达内心感受的习惯,既可以与他人心灵沟通,又可以避免遗憾的产生,从而使自己处于健康并积极、主动的生活状态。
9、做事有计划(成功心备)。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周密的设计与不懈的奋斗,我们都鼓励孩子走向成功,却又矿太宽容孩子的心血来潮和胡思乱想,尽管这的确是儿童期的自然反应。
假如当孩子提出某项请求时,我们总是轻轻地地问一句:你的计划呢?当儿童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一个伟大的变化就开始了。
如果,我们耐心地与孩子讲座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那么,孩子也就悄悄地成熟起来了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譬如每天临睡之前,将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就是儿童做事有计划的必要训练之一。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
儿童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其形象与状态容易影响心态,因此,如何迎接新的一天,是儿童平凡生活中的大事,而从清洁做起,是培养孩子神圣感的良好措施。不必穿名牌,更不必奇装异服,只要求干干净净,譬如,剪去长指甲、经常换洗衣服、经常洗澡、不使自己发出异味、书本不乱涂乱画,等等,儿童能做到这一些,就足以表明他充满希望。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七
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内容。
道德与礼仪。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对于自己就有着一定的规范与约束。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根。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的外化,而这种内在更多的则体现在人们学习、工作的与人交往中。礼仪是一种由心而生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典范表率,更表现为一种容貌和风度。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类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德是自我的教育,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不仅仅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拥有一个平等交往的机会,更是健全人格的表现。对于社会来说,徳比智往往更为重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人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大学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想要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就不能放弃礼仪教育。社会是一个存在教育,而进入社会的基石便是“成人”。“成人”,便要懂得礼义廉耻,便要学会尊重宽容。社会需要交流,没有对自我的梳理,就很难融入社会。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仪更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艺术。在当代社会,交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
科技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近,但是正是由于各种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即时的交流和沟通被人们所忽视。手机短信代替了问候与祝福,网络文学也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交流与沟通似乎更多了机械化的冷漠。生长在新媒介下的大学生们,或许早已习惯了面对电脑屏幕,对扑面而来的小社会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
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礼仪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能够让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正视自己和他人,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得当的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如若不能顺利的与人沟通与交流,则有可能会对自我认识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大学生的成长是伴随着时代的巨变的,当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大学生们在自我意识中便有意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排斥的倾向,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和放荡不羁。这就使得大学生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大学就应该是一个随意、散漫的环境,在大学里就无所谓校规校纪,甚至觉得放荡不羁才是大学生的特质。在课堂上,大声喧哗,随意进出,把和老师顶撞当做是个性。
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当代大学生自身修养不高等等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
长期的应试教育过多的强调成绩,而忽略了礼仪的重要性。
可以说,学校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输着“礼仪”的营养。从小学到初中的课本上更多的是礼仪的典范。由于进入了初中以后,升学的压力使得学校不得不把中心放到应试教育上,在中学的6年,学生们由于学业的压力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去,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没有过多思考和感悟。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中,长期的应试教育忽略了礼仪素养重要的核心教育。
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下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确使得社会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但是也正是因为此,父母多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无理由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成长缺失。骄纵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家庭是启蒙教育的摇篮,它远比学校的教育要重要。但是正因为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八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明显,自闭、焦虑、恐惧、紧张,有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疾病。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青少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弑父杀母,杀害教师学生的事件比比皆是,且年龄之小、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每每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无欠缺,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我们农村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曾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占16.2%。笔者认为这是近几年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心灵扭曲甚至变态,我们一线教师虽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有朝一日,心理扭曲学生的砍刀也会架在我们的脖子上,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了,于学生、于家长、于社会,我们都无颜以对,更有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人性生命的绽放,思想灵魂的碰撞,情感精神的愉悦。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热情、真情、豪情、激情去荡涤学生纯真的心灵,激起其情感的涟漪,使他们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我们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要以教材为蓝本,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他们心里的矛盾困惑,排除心理障碍,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联系一些资深的心理咨询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性心理健康辅导。
现在农村大部分家长都进城务工,即使是能和父母见上面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能问一下学习,对思想、心理问题从不过问,也意识不到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多数都只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衣食住行,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即使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轻者说说而已,重者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而不是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这项任务全落在了教师身上,农村教师任重而道远。但是有些学生基于自尊心,不愿意把心里话吐露给教师,总有一种畏惧心理,怕教师把他的隐私公布于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借助心理咨询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阳光向上的心态熏陶学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农村中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毕竟农村学生的阅历较浅,接触的知识较少,网络上的明星就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结果却模仿得四不像,那些酷毙了、帅呆了的“范儿”被他们模仿得面目全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识明星,同时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影响他们。而我们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真正症结,自己本身心理不健康,整天怨天尤人、斤斤计较、牢骚满腹、自私狭隘,甚至心理阴暗,与同事、领导钩心斗角,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带出健全向上的学生吗?“教师就是学生的模板。”这话一点不假,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句话,要想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班主任更要表现出更多的真诚、平等、宽容、诚信和耐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的一片苦心,教师是在和他共同面对难题和困境,给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学生内心一定会多一些向上向善,少一些仇恨抱怨,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资源整合,营造积极健康、至真至善的育人氛围。
中学生逆反心理强,一味地说教甚至打骂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在大家的关爱和呵护中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温暖,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他们的审美眼光会向至真至善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探究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要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
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与科任教师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家长毕竟文化水平很低,有些连手机都不会用。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和科任教师及家长共同探讨,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多方配合共同教育,从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和真心共同努力,定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九
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保障,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针对学生个体的自身特点,积极引导教育,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大学生走出各种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里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主要有三个原因致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当客观事物与自我身心达不到统一时,就会有心理挫折和挫败感的产生。无法让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一致是现今社会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二是人际交往的因素。大学时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而且必须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在其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需要应付,这时往往容易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于是产生苦闷、自卑,以致影响身心健康。
三是教育模式的因素,一直以来的中国学生都面临招考试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学校家长双方面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没有过分重视对于其人格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突然到大学独立生活就显得格外不能适应,使之心理生理都无法与周遭环境协调,最终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心理问题。
1以教育的手段更容易学生接受健康的观念。中国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为课程,与传统的政治,英语等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走入牛角尖,死胡同。全面的健康不仅仅包括智力和身体,心理健康更是重要的方面,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2提升了高校教学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又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对思想政治课的人之提升一个档次,将理论内化为个人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3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待处理问题。为了应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自己一点独立自主的空间,所有生活上的问题都被父母老师大包大揽,忽略了对自己独立能力的培养,当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无法出师,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的问题,以致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奴隶,长期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高校的教师掌握心理学以及心理调节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其服务,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拥有自我独立处世的能力。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健康顺利的脱离传统束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引起重视,建设优秀的教育队伍是前提。现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数量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学校应充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发展,设立一些奖励晋升的优惠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学校应经常对教育队伍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质量,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有效地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得以治疗。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广大学生需求的方法。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设身处地的为了学生着想,把心理咨询辅导落到实处,注重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之交流情感,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学业等值多方便的心理失衡,帮助学生宣泄出不良情绪,并及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克服换位思考,来摆脱心理闯题的困扰。以学生班级为基础,开展宣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案例,找出启发他们的心灵之药。
3、坚持不懈,做好持之以恒的长期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其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应做好长期工作,长期提高自身能力的心理准备。只有不断扩展教育的范围,才能适应当今需求日益提高的社会。认清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使之身心健康”必须长期不断创新地开展下去。
现在的大学生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意识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对于完全大包大揽的干预并不能接受,他们更期待公平、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心理老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同学们朋友的角色。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学生建立一个彼此接纳,彼此信任的沟通环境,以确保疏导的顺利进行。真诚就是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本人,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为他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的符合其人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学生更积极的面对独立生活,正常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紧张的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失衡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宣泄心中苦闷、解开矛盾、改变心理失衡的场所,这样才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新形势下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建设组成成分。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更是体现了高校教师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将学校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文化中不可缺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
导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状态。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心理都不会失去平衡,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对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身心健康的潜能,积极地显示出来。对于中专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可用“三良好”来衡量:(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中专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
中专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中专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中专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专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中专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专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4.1 中专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4.2 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4.3 中专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所有),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因此我们要多谅解学生,加强对话,交融心理。
现行的中专学校德育大纲已列入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教育,明确规定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专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专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因此,注重和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通过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可使他们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培养学生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总之,中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使之社会不论对他们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成熟的人。注重和加强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我们既要看到对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一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认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的帮助由衷地怀着感恩的心理并真诚地回报的一种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高校大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中,很多“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人物,部分大学生出现感恩意识淡薄、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这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1)认知方面,即大学生认同和知道自己从外界所得到的帮助,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经调查发现,有88.3%的大学生认为感恩是很重要的,并有79.8%的`大学生有过感恩的经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恩意识在不断增强,同时,想要回报社会、回报自然、回报他人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这种感恩意识的来源,大多数都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获得的。
2)情感方面,即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而转化为一种回报感恩的行为。据了解,辽宁某高校内,总计5000余名学生,有4859人表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非常辛苦,对此表示感恩;有3726名学生表示老师对自己照顾有加,生活中嘘寒问暖,工作上经常指导,学习上一直帮助,对此也表示感恩。但仍然有极少数学生认为:父母生我就必须养我,在学校是教了学费的,老师就必须时刻帮助我。从以上数据当中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正确理解感恩、心存感恩,但仍然有少数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和环境的影响,导致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
3)实践方面,对于感恩的实践做法,就是将这种感恩情怀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有65.2%的大学生清楚的记得父母的出生年月日,有20.3%的同学仅知道父母出生的月和日,却记不清父母的属相;有78.8%的同学会在父母生日当天送去电话祝福或者小礼物;在对除接受父母以外的人的帮助时,也会适时地帮助别人,分享其他人的喜怒哀乐,偶尔还会伸出援助之手。但这些大学生的感恩积极性并不高,也就是说,没有进一步地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在思想上也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高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90”后,而且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别人给予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尤其是来到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和管教,更加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另外,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后果,他们有的人每天泡在网吧里,接收各种渠道的各种信息,这些都使他们淡漠了人际关系,远离了最积极主流的人群,从而忽略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他们身上更谈不上感恩了。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做的不够,使孩子本身没有耳濡目染的熏陶,自然也不会感恩;二是父母甚至是整个家族对于孩子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小时候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别人给予他的,他都应该心安和理得地接受,并无一点儿感恩心态。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中,国内高校普遍比较忽视,实施力度小,并流于形式,更没有在各大校园内掀起“学会感恩”的思潮。一是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利现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学业上,在大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等重要环节上,下的功夫比较小;二是理念落后,目标不明确;三是情感缺失,很多高校老师都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的好坏、技能大赛获得几等奖看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在类似此工作中得到老师的青睐,从而也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一)紧跟时代步伐,明确感恩的意义。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汇成一句话就是:人民至上。他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高校大学生要知恩报恩,就应该真正地理解总书记意味深长的话语,就应该化力量为行动、化不思进取为奋勇拼搏,在实践生活中做到感恩。
(二)杜绝形式主义,实施实践教育。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一所高职院校的某个班级,辅导员每天早晨都会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时间一长,该班同学整体素质极大地上升,甚至有的家长给这位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中提到,以前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给父母端过洗脚水,在一次回家时,晚上亲自给父母轮流洗脚......家长感动异常,匆忙打电话报喜。
(三)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弘扬感恩美德。感恩教育,事实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重视自身建设,做好表率,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取得更好的成效;另外,也可在高校内定期举办与感恩有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参考文献:
[1]丁利锐,朱世英.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2]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
[3]谢敬东.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8).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二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在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入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班级活动,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如语文、体育等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是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是有较好生活行为心理,人格个性心理,最后才是学习心理。具体而言:
(1)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阶段,学生应设定正确的长远人生规划,清晰的短期目标,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对生活有信心;对既定目标能有积极行动的表现。
(2)生活行为心理。中学生应当是乐于交友,即使与异性也得得体自然交往;应当爱幻想却不沉迷其中;敬老,敬母,敬师,爱幼,有同情心;行为、作风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
(3)人格个性心理。中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能够自我肯定,但也有自知之明;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有社会责任心,在陌生环境有自我调节适应能力。
(4)努力学习心理。在学习心理上,对考试成绩重视而不依赖,重结果更过程,能针对考试结果制定以后的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能正面、轻松接受,基本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兴趣广泛,且认真对待。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教学活动一样,给学生上心理课。生硬的心理课程往往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给学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应当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样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自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时,目标要明确,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而非教育本身。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课。班级集体活动或小团体活动作为健康教育的形式,实践证明有较明显的作用。班级活动主题可以围绕生理卫生、健康心理两大展开。生理卫生类的可以组织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的预防、爱眼、爱牙、禁毒、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活动。健康心理类的活动可以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我与青春对话、成长中的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还可以开展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抵抗诱惑、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交往、如何面对考试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
(2)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利用有意义的课文实现心理教育。语文课程中有不少的课文本身很有教育意义,这些语文课程如果能够深化利用,将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今年寻找最美的山村教师的评选中,一位手臂残疾的山村老师没有手指,他长年用没有手指的手臂给学生在黑板上写字,在给学生讲到《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这篇文章时,老师会说:植物没有手,没有脚,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答案有很多种,虽然种子没有手没有脚,但是植物有植物的办法。老师每次还会拿自己做例子,说:我没有手,但是,我是怎么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呢?我通过不断的努力,用我的手臂给大家在黑板上写字。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我们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他的每一届学生在听到这一课的时候,都会流下眼泪。这一课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力。这是一个典型的把课文中内容和老师自我体会融入到教学中去的例子,当然,只要老师细心发现,不断挖掘,还有很多课文是可以用于心理教育的。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性比赛。比如:拔河比赛。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我所在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为准备一次拔河比赛,优先挑选的肯定是有力气、个子高、结实的女生,其中一个体型较胖的女生在其他学生动员她参加的时候,一直拒绝参加。其实这个女生一直因为自己的体型问题,比较自卑。最后经过老师的劝说,这个女生最后参加了比赛。经过学生们的努力,也很幸运的是,这个女生所在的队伍赢得了这次比赛。比赛结束这个女生高兴地笑着,特别开心。后来这个女生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比过去开朗,而且学习也更加积极了,开始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来老师找她谈话,问及她的改变,她自己坦然回答说,在那次拔河比赛中,她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可以发挥自己作用,也找回了自信。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增加责任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起到优化教学气氛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性格,为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更是可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控能力。
(4)把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健康教育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比如老师想改善两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让两个人结伴回家,给学生安排一个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一起提交一个讨论的结果。虽然起初是老师硬性安排的,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是学生经过接触,深入讨论之后,很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关系不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也许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客观的看待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改善同学关系。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并且采取多种形式,融健康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健康教育。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三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欢迎参考!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宝,何如让孩子在自己父母身边在学校里乃至将来在社会上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无法回避的实际课题。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较强的集体观念、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和尊重社会公德。但孩子年龄小,贪玩的天性只是让他仅懂得了这些道理,如果不经过持续得体的训练和教育,那也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因此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便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怎样回答问题、怎样尊敬老师、怎样团结同学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时常教诲,孩子依旧不可能“事事洞察皆文章”,要不然,这个孩子也可能没有童真童趣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大人孩提时的故事,哪怕是最顽皮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提起神来。我就抓住了儿子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自身儿时的磨难对他进行适时的教育。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讲当代著名科学家的事例,使他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孩子做作业时,难免有“螺丝屁股”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静心耐心的性子,孩子妈妈在他做作业时会静静看书陪读,使之潜移默化地慢慢培养该静则静该动能动的行为习惯。
我们十分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例如:孩子有时来告状,说个别同学对他的东西比如玩具、图书感兴趣,乃至放学后叫他请客买吃的事情等。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会笑着对他说:你作为一个男同学,起码要具备大方大度和广纳人气的气度,在你有能力的条件下,为什么不做“好人”去成为一个“领袖”呢?接下来,孩子自己也笑了,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也就达到了教育目的…….但反过来,我绝对不允许他有“那种”思想的存在,因为这是两种“制度”下不可对等的要求,我告诉儿子,谁要有对等凡俗的计较,以后谁将会有凡俗的结果。
我总觉得,我们对孩子在道德建设上的培养有利于他德育上的帮助,教育和培养孩子尊重社会公德(如在公交车上让座,给社会上那些乞讨的同龄人或老年人施以帮助、残疾人义演的赞助和汶川大震捐资等等)都能极大地培养他将心比心的同情心和对现有幸福生活感恩的心,从小帮助他树立更大的自信心和将来对社会富有责任感。又比如说,我们在每月给我父母养老钱的时候,尽量让孩子看到,要他知道他的父母不忘“生养之恩”。好几次,孩子也会自然地“关心、催促”我们一月当中是否及时给他爷爷奶奶“孝顺”钱了没有。孝心从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催芽并茁壮成长。孩子虽小,尚在小学生之列,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一代人的素质有所提升,必须有二代人的付出,我们现在做父母的没有理由不担当起这个使命,梁老用《少年中国说》不无道理地说教了我们这个国度。
人都有自尊心,适度的表扬和批评,孩子辨明了是非曲直之后,我常用表扬他身边某个学生伙伴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孩子模仿性很强,教师和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和孩子妈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我们首先尽量做到。如要求孩子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孩子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特别是我能整整七年义务打扫我们自己这个单元从顶楼6楼到一楼的楼道卫生。
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们忙得高兴,累得有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我的儿子在成长中也跃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少年,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当女儿上一年级时,我总就得这段时间应该是培养她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上学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业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检查,并做好复习和预习。我总觉得如果养成这种习惯以后她就不会就得学习有什么困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刚开始,我女儿动作非常慢,写字慢,做题目慢,一个字写了擦,擦了写。一篇课文没几个,生字,可她却要写上半个小是,甚至一个小时。有一次语文测验考了55分,后来老师打电话来说我女儿不是不会做,而是动作慢,来不及做,叫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她。于是,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我在她写字台上放了个闹钟,让她有时间观念,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女儿写字的速度明显加快,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好,女儿也有了自信心。我还帮她买了一些课外作业,让她利用双休日在家多练习,做好以后我像老师一样用红笔帮她批改,并写上分数,错的帮她讲解,直到她弄懂为止。从一年级到现在五年级快毕业了,一直保持这种习惯。我想小学这些知识都是基础,不外乎就是多做题。题目类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试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下面我来谈谈在家里是怎样辅导三门主课的。
首先,我先说语文。低年级的语文不外乎就是把学到的生字记住,再慢慢扩展成词语,词语学多了就会造句。基础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词语一定要默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她认识的字多了阅读能力也会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阅读分析和。
作文。
大有帮助。还要多看课外书,刚开始可以看一些注音课外书,有助于拼音的提高。还要多带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让她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这样等到高年级写作文时,就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写进去。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阅读的增加,要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就轻而易举了。在加里我也经常买一些开放阅读,阅读分析的书,让孩子在家多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分析,也可以让她读到好的文章,这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数学的学习我没有特别的绝招。孩子小的时候,大脑语言功能的发育大过逻辑思考。就是说小孩子对逻辑思考比较的迟缓。所以说,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你要用简单的方法告诉她。不要你以为很简单的题目轻描淡写地跟她一说,可她还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据小孩的思维去想,去理解。为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可以重点的训练她对于数字的敏感。用做游戏的方法,用扑可牌一张一张出出来,来训练她的计算能力。等她学完了加减乘除还可以和她一起玩24点的游戏。这即能学到知识,又能和孩子增加感情。有一次,学校举行亲子活动,我和女儿拿到24点pk赛的冠军。等到孩子她逻辑思维有了飞跃前进的时候,对数学的学习会更加迅速和轻松。
现在的英语比我们小时候难的多了,我也是跟女儿一起从头学起,白天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晚上在复读机里多听几遍,让她会读,读熟了再让孩子把单词背出来,并且默出来。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读,背,默这三样是基础,基础扎实了,对今后的辨音,语法等都能应付自如。再让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课外作业,巩固一下,这样的英语成绩肯定ok。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四
实习学校: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实习班级:初二(1)班。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
实习时间:10月8日至11月26日。
实习学校指导老师:____________。
二、实习主要内容。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教育调查。
太阳伴随着国庆的结束终于露出了它那可爱的脸庞,同时,也迎来了体育学院08级全体同学实习的日子,带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我们在2010月8日早上9:25分坐着载满行李的大巴离开了广西师范学院长岗校区,历经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十点半左右抵达了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我深深地知道自打车驶入西大附中中学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已经变为老师了。应该改变作为学生那种不良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做好每一个细节。当时的心情是兴奋、激动的,毕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中学的顶岗实习,而且天天都要和学生在一起,在学生面前我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又是大四的学生。因而心情也是很复杂的,总之今后这段时间的实习也是充满了艰辛,需要我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勤奋才能顺利地完成的实习任务。
二(2)的体育课将由我来担任。我为了尽快了解我所在的班级初二(1)班,在不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前提下我听了一节唐老师上的课,唐老师的专业课上得很精彩。从听课中我也确实成长了不少,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我的同学都能很好的应付过来,不至于课堂无法继续进行。下面我就来重点谈谈实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就是备好和上好体育课了。体育老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只有一个具有道德崇尚、职业技能高超的体育老师才能真正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西大附中的老师唐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师。面对学生我有很大的压力,怕自己上课上得不好,更怕自己因没引导好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但我不能因此而退缩,毕竟上好体育课是我实习工作中最重要的了。怀着极其不安的心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流程,虽然只是整个框架建构的初略完成,但我为自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至少我没有因害怕而放弃,虽然在很多细节上我做得不好,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但我接受这样的不足,因为这是我继续我教师生涯的勇气和动力!同时,在真正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甚至是那短短的四十分钟让我领略到了不同的人生意义。
最后,就是做好教育调查了。我的初步计划是结合我的论文在高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一次教育调查问卷。我打印了300份关于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问卷,并根据西大附中的分班情况发放了我的问卷。因考虑到初三没有我们实习老师的身影加上高三的学生都忙于学业,我就把问卷在我们初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各放了150份问卷。通过对比让我更明确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在不同的班级所呈现的不同情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一个半月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实习的这一个多月是我过得最充实,也是最有成就感和最有挑战性的一段快乐时光,在每一个星期我都有很好的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在这段时间里我所遇到的事情是很多的,这些事情的成功解决都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师从业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或许就是这样吧,人生就是在不断去接触和体会,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是自己的,也只有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失落才能奋勇前进。经历了这次实习生活,让我再次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喜怒哀乐,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次实习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学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了好的印象。
苦,了解老师的付出和汗水。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真的非常感谢指导教师唐老师对我的照顾和耐心指导,感谢所有的学生,感谢所有指导教师,让我知道世上最光辉的事业就是人民教师,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神的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热爱学生是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体现,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育是知识的传递,人格的塑造,是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
______。
2011年11月30日。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五
首先,从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
一是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二是讲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
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总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六
[摘要]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层次来论述“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开展途径和对策,以期为改善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提供相关帮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精神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开始浮躁、欲望膨胀;人与人很多交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为了利益渐渐迷失自我,变得狭隘、自私。当前“90后”即将步入社会承担责任,日渐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对“90后”大学生的偏见,尤其在感恩意识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然而“90后”大学生确实在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等方面存在令人诟病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从“90后”大学生的特质来说,他们大都有着较为独立的思想和较为开放张扬的个性,但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形成对自我的过分重视与强调,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具体来说,“90后”大学生在当前的感恩意识缺失情况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来看:
1.从社会层面来看,对社会和他人的回馈意识冷漠。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须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联系才能真正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然而部分“90后”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关心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更不要说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也比较封闭,与社会脱轨,更不会花费时间去关注社会与国家。他们缺乏主体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常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具体到“90后”的个体上,主要表现在对于考试和助学贷款等方面的诚信缺失上。
2.从学校层面来看,对师长的教育之恩缺乏。
在大学生活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直接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水平。尊师重道并非空言,在实际生活中每名“90后”大学生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这四个字作出注脚。然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乃至随意进出课堂等都是对于教师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更有甚者,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提起母校却嗤之以鼻,对于曾经苦心教导自己的老师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个体在道德素质上的缺陷,更为“90后”大学生群体抹黑。
3.从家庭层面来看,对父母的孝亲观念淡薄。
无论是儒家的《孝经》还是《弟子规》,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敬老孝亲的极端重要性。“孝”正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和起点,因此作为“90后”大学生必须要非常重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长辈的感恩。然而一些学生不知道父母生日,不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给父母适当的关心与关怀,特别是很多“90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孝亲观念极为淡薄。
1.多元的西方文化冲击和传统道德文明的弱化,淡化了社会感恩氛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推进,带来了利益主体和观念的多元化,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甚至将亲情、友情抛在脑后。自近代以来,西方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思想糟粕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伦理架构,出现了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科学、重视工具性知识轻视文化涵养、重视功利化价值取向轻视集体价值观念等问题。另外,一些网络思想毒瘤也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90后”造成了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扭曲和异化。正是由于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让感恩之花在“90后”大学生心中扎根,感恩意识在思想尚未成熟的“90后”大学生当中也逐渐被弱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效。
一是教育的功利化。一些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应考的能力,学生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二是教育方式单一。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方式单一化阻碍了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弱化了感恩教育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主要以授课为主,缺少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弱化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有些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实践面不够宽广,进行感恩教育的场所大多以教室为主,大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意义。
3.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和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弱化了感恩教育。
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不懂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其核心与本质正是对“90后”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的抨击。很多批评将“90后”大学生视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冷漠一代”,这无形之中为“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淡薄的弱点,他们极度自我中心化。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部分“90后”大学生性格敏感、容易冲动,意志力较差,略有成就就会盲目自大,而稍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这些都导致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大学生不能做到心存感恩之情、身行感恩之举。
从“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学校、家庭是与“90后”大学生作为个体而出现的不可割裂的系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其感恩意识,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着手。
1.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宣传感恩教育思想。
社会环境是“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舞台,是加强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包括政府、企业、传媒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机构要有意识地推进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不断塑造并发挥正确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社会舆论引导方式,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更加坚实淳厚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全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供助力。
2.坚持高校主阵地,注重感恩教育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加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坚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正是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一是要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感恩内化。从思想方面启发“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情感方面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情怀,从品行方面促成“90后”大学生的感恩践行。二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感恩意识,让教师作为富有正能量的火把不断将感恩意识传递给每名“90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做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航者。三是要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怀,在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精神内化的过程。四是应该不断开展针对于“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
3.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
托尔斯泰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曾论述,“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提升“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重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一是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家庭感恩情怀教育。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还应重视子女的情感疏导和道德教育。家长对子女要关爱,但不能溺爱,对子女的关心不仅在物质领域,更要涉及精神领域,重视子女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子女的健康人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知恩、感恩。二是树立感恩榜样,优化家庭感恩氛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家长应主动积极地营造家庭和睦融洽的氛围,做到互敬互爱、谦让包容,让孩子体会“感恩”带来的温暖。三是要注重关爱与理解教育,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
4.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感恩认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要想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联动力量,来助推“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展开,必须以“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落脚点。“90后”大学生应以“慎独”精神为原则,积极带头践行感恩行为,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做到严于律己、知行统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唤起他们内心的感恩意识,最终目的就是要让“90后”大学生将感恩意识内化为感恩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汇总17篇)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市场竞争已愈来愈激烈,从而便给高校实习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且高校实习生具有生活经验欠缺、社会阅历浅等一些普遍存在的特点,从而造成了高校实习生共同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心理教育通过疏导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规律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目前,在实际生活中,在高校实习生群体中时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采取悲观的解决办法,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影响,研究数据表示,的高校实习生中有50%的学生群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由此可见,加强对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与关注非常重要。
一、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学生群体当中,高校实习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抉择,且对于实习生来说,他们在社会角色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从学生角色向职业员工角色进行了一定的转换,实习生不仅要承受住社会发展、职业学习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自我成长带来的生活压力,因此时常会遇到心理困惑,造成实习生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在高校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认识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困惑能够帮助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实习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心理困惑。
1、人际交往问题。
高校实习生步入社会以后,首先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即是人际交往、沟通问题。学校与社会的一大区别即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且拥有不同的人物关系,如果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很容易给生活带来一定的限制。高校实习生进入实习期之后,也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且需要和团队一起商讨问题、处理问题,如若在当中不能进行很好地沟通与协商,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导致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离,致使实习生缺乏工作的信心,这极易给其带来负面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影响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
2、缺乏社会支持。
高校实习生进入实习阶段,首先应当掌握企业工作内容和学会企业工作技能,以进一步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自身的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以及大多数企业对高校实习生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在工作问题上难以与高校达成一定的协调,从而忽视了社会人才的培养,造成大多数高校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中也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与工作技巧。在此阶段中,高校实习生只是突然地被抛向了社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寻存在感,这样的实习现状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且大多数学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地实现,从而失去生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3、生活工作压力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实习生来说,迷茫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情绪,大多数学生都会为了未来感到忧愁,这也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问题上,如一部分学生希望找到自己既喜欢又满意的工作,但实际生活中职位难找、工作环境不理想、公司待遇不佳等问题时常存在,这些问题会与实习生原先的想法背道而驰,从而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工作压力。再者,一些学生对于从基层做起的工作仍旧准备不足,且自我期望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习生的心理压力。
二、强化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
从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心理教育,面对同事之间的相处矛盾、工作内容的不如意、环境的不称心等不同的问题上,实习生仍不能完好地解决,从而易产生挫折感和抑郁的情绪,有的学生还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体现,至此加强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已刻不容缓,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1、加强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的素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够重视,从而造成学生的承受心理压力能力不够强,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应高度重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且应将实习生的心理关注与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使之进行持续的发展。同时,学校应针对高校实习生不定期地开展心理教育座谈交流会、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旨在进一步了解实习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这不仅利于学校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完善,达到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还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
各大高校在重视实习生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在校园中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展开沟通的桥梁,从而有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实习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加强对实习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同时,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保密工作,对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途径及咨询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视心理教育问题,还有助于实习生积极面对社会、工作上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习生的合理需求,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知识学习与交流,根据实际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实习生的生活压力,并且还可以调动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上举一反三,以树立正确的心态迎接社会的挑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定的心理教育与关注对于高校实习生来说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承受多方面带来的压力,还有助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健康成才。为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的专业修养应进行一定的学习与提升,并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实习生给予专业的咨询与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