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

时间:2024-12-18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是一种可以供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学习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写作类型,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兴趣。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一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而《曾国藩家书》也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书里的一封封家信,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无论长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关怀,充满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往往感到迷惘、彷徨、困惑,诱惑太多,都忙于追名逐利,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在逐渐的变得淡薄,维持人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表达往往是靠短信、微信、微博等网络所传递,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二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家书》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家书读来平平淡淡,背后却蕴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同样大有裨益。

今天,经济发展迅速,更激发了现代人的雄心壮志,却也引发了人们的浮躁之气,在许多事情往往追求短期效应,不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而是追求“一鸣惊人”。这本书值得人们去好好阅读,好好深思,在追求自己向往目标的时候,首先要正视自己,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先从修身开始,再去治家,最后平天下,或者说叫创造自己的一份事业。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二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毛泽东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更将曾国藩风味终生学习的楷模,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把《增胡兵书》列为必修科目。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信件。

所涉及广,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政治,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曾国藩一生有13套学问,而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曾氏几十年宦海浮沉,修身教人的真实记录。

其中卷九,卷十是曾事业的巅峰时期所作,其攻陷天京,其弟攻陷金陵;这个时期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天津教案使其备受讥讽,唾骂。

其中多为与四弟国潢,九弟国荃的书信来往;训书卷则多是与两个儿子纪鸿,纪泽的书信。

书中多涉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查阅这些人物关系的同时,看到了许多这些任务给予他的评价。

为了不被这些评价左右,我告诫自己能完全从曾氏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其人格,对人生的感悟,对他人的评判,对修身读书的深刻理解,而对官场上的明哲保身不做评论。

我读完第一遍时,对曾国藩的印象是他是一个精忍,恳切,有大志,爱护家人,提携下属,关注后被教育的一个人。

他对自身修身的刻苦已近严苛,自律、慎独的精神是我最敬佩的。

慎微慎独,有大志,是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完人”必须具备的前提。

内省自身这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自我监督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

他提醒儿子“万事有恒,需从‘有恒’二字下手”,一生身体力行.信奉儒学,每日习字,作文,几十年不辍,但就这样还常常感叹自己“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如果他不是世上最可怕的伪君子,其谦逊谨慎,对“恒”之一字的重视有可见一般了。

重读一遍,则体悟更深,尤其是养身、修身、守福、内敛更觉得很有滋味。

我将这次读书的感悟,分了三层:一层是从曾国藩的自省中去体悟他的心境和品质,从中学习;二层是从他对其弟其子的叮嘱、训诫中去理解他对人生、人情、人格的分析感悟;三层是从其对人事、军事的安排上去领会他打仗做人的方法学问。

剔去官场上的虚与委蛇与明哲保身,这洋洋万言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或更广一些,像我这样的当代青年,他的所言所悟是值得我学习的。

每一读懂他的人,都该佩服他——在军事上,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衡各方,思虑极深的优秀将领;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位积极,首创外派留学生,提倡工业化,经济西化的睿智人物,,是咸同中兴名臣;在文学上,自成流派,为一代儒学大师。

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即使位极人臣,仍强调勤俭持家,诫奢从简,这种身居高位,仍能谦逊,不迷失自己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

没一个大人物,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自己独特之处,或者说是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们拥有不同的特质。

曾国藩最危险、关键的时刻睡午觉的习惯雷打不动,即使攻打太平军也必小憩一会儿,谁若弄醒他,必大发雷霆。

他不迷信药石,主张生病不要着急吃药,要睡眠静坐,坚持早起,睡前洗脚。

他告知弟妹家人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这是他的高瞻远瞩,现代人尤其青年人不注意,户外锻炼,体质羸弱,我本身也是,该以此为戒。

体育老师就跟我们感叹他们毕业那会,大约十年前,跑1000米,最差的也要3分半,而现在3分半基本就是最好的了。

曾国藩的家训犹在耳畔啊!

我一直以为人的智慧是不受时代局限的,大凡大智慧,深刻哲理都是普适的。

曾国藩骨子里是个倔强,绝不倒下,绝不服输的人,但却时常说自己“打掉牙活血吞”,默默地努力,一点点进步,让所有嘲讽自己的人闭嘴,让鼓励自己的人欣慰。

他一生崇尚节俭,谨遵祖训。

令家人种蔬菜,视自己为一介农夫,不把官职++当成自己的职业。

盛时作衰时想。

我本身是一个冲动的人,而曾国藩快思而慢语,低调,不焦躁,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给我上的生动一课。

他对待自己的后辈子侄颇为爱护。

教育上,他强调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却并不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任其兴趣发展,开明的很。

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是士大夫最高的殊荣,被封为一等忠毅侯,是以文官身份成武将爵位的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和郭子仪仅有的两个在官场上全身而退并荫及子孙的人。

透过这些辉煌,我看到的其实一位双眼欲睡,偶有精芒的严肃老头。

他严格要求自己,语言迟缓,却思虑极快极深,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所不及的,也是我该学习的。

这个老头南征北战,在文学上也独占鳌头,风光得意;这个老头,貌不惊人,矮小身材,但聪明勤奋,拙诚坚韧;这个老头遭人嘲讽,但从不气馁,风雨过后,依旧坚强;这个老头爱护亲人,提携后辈,这个老头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其人格的魅力有目共睹,对于修身的不懈追求,对于学习的严谨,让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智慧可爱的老头。

历史已经尘埃落定,那个时代已经被划上了句号。

我们固然要以史为鉴,但没必要再追究某个人的功过得失,因为那已经不可改变。

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个被毛泽东评价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绝对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功过任人评说,相比之下,他的拙诚,坚韧,守福,修身之道更值得人铭记!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三

看过《曾国藩》传记后,开始留心有关曾国藩的一些东西,在中外名篇导读中读到《曾国藩家书》其中二则,感触深厚,曾国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之栋梁,家之支柱,父母之孝子,最好的哥哥,仁慈的父亲”。

《曾国藩家书》收录其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大致可分为治军、为政、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理财、交友、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窥斑见豹地探索曾国藩一生之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内心和思想世界。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儒家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他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他在政事繁劳、军务紧张之际,总共写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读《曾国藩家书》不仅仅让我学到了其许多治家、治学、修身、立志、从政等方面的知识,我感觉是在和一颗伟大而丰富的心灵在对话,不知不觉中,心中涌起了敬意,人生境界得到了净化和超越。

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名臣”,通过他的家书,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规行矩步”,“诚心敬意”,“忠、诚、笃、信”。其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首先,他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及其历史坐标。科举入仕,在他进入到封建政权这个机构后,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冲击中国的大门,英国的船队已经一次一次地北上游弋,战争已经是一触即发。太平天国起义,并且横扫大半个中国。在这个时候,他受命治国平天下。他开创他的湘淮军政集团,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并且在他的生命的最后,推动了留学事业的发展。从他的生平看,我觉得他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其次,他是一个大节不含糊,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文化使命感,履行了中国文人的历史责任。太平天国起来以后,曾国藩兴办团练,来带孝出征,抗拒太平军,所以他是一个有一种道德使命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人。从他的那篇《讨粤匪檄》看,他几次临危受命,留下遗书,准备以死报国,在安庆决之战中,他孤军深入前线,受到了李秀成的十万大军的包围。在受困的几个月中,面对惊涛骇浪,心惊胆战,在他给朋友的信中曾说到,其是如何惊涛骇浪中度过的,心已操碎,胆已吓破,但他誓死不撤安庆之围。大敌当前,曾国藩忠诚不二,所以我认为其大节不含糊,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文化使命感,履行了中国文人的历史责任。

再次,我认为曾国藩是个乱世中仍很清醒的人,看得清大方向,抓得住大关键。比方说创建湘军,赤地新立,拉出一支部队来,镇压农民起义,稳定自己的地位。建水师、办现代军工、派遣留学生、平内乱御外患,兴洋务。

最后,我看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他一生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这就是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这一切都体现在他写给儿子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向来治家极严,有章法,并谆谆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湿润隽永的文辞,语重心长的告诫,诚挚由衷的认错;一派慈和,一派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单单从字面上就能看到他在身体力行教育子弟治家、治学、修身、立志等,让人惊叹,让人折服。纵观历史前后,空前绝后,有谁能像曾国藩一样,为官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机智沉稳,步步为营,为儒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兄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是一个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

然而与曾氏家教比较,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过分的重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社会和家庭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曾国藩家书》里强调的勤劳、谦逊、戒骄、宽容、坚忍、自强等品质,在我们的教育中却所剩无几。

曾国藩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在其家书中或许已给出了答案。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

我建议大家都完整地读一下《曾国藩家书》,这些书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四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显赫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曾国藩家书》主要是记述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反映其从政、处世、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评价曾国藩,“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读完所有家书,对我个人触动最大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曾国藩重视养身益寿之道,在许多书信中提到“谨守父亲保身之训”,“节劳、节欲、节饮食”,正是由于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使在身体上能够保证其南征北战和几十年担当国家栋梁之大任。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读书要树立一个目标,通过广泛读书、坚持不断地读书,才能够取得成功。

曾国藩与其弟曾国荃诸多的书信所谈,非政即军。对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通篇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例如,在写给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语重心长的叮嘱、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五

曾国藩家书是他齐家思想的精华。读者读了之后,都有哪些体会?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曾国藩家书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

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写一副。

对联。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

散文。

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清代嘉庆十六年(1820xx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谥号文正,因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儒家讲“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两、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他在政事繁劳、军务紧张之际,总共写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读《曾国藩家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家教家训,而且也让我增长了不少有关治家、治学、修身、立志、从政等方面的知识。

儒家认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学熏陶的曾国藩将此列入修身的准则,同时作为家庭团结兴旺的凝聚力。在他看来,荣华富贵的仕宦人家好景难长,优越的家庭条件是使子孙滋生骄佚的温床,只有谨朴耕读、孝顺友爱之家才会兴旺发达,前程远大。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教导弟弟们,对长辈要敬爱兼至,平辈之间要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要做出榜样,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要求子侄辈除读书之外还要室内和下田劳动,并且认为这是极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将患难与共,同御外侮,所以必须团结和睦,互相庇护,相互扶植,休戚与共,“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人们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类的纲常信条,而应该还“孝友”之本来面目,赋予其崭新的意义。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个胸怀四海,追求美善、笃敬事业的人,一个友爱兄弟的人,难以想象他不是襟怀坦白、肝胆相照、善于合作的人。

明清以来,科举取士的制度日趋腐朽弊陋,压抑人才,浪费青春,贻害匪浅。曾国藩参加科举还算顺利,但他却明确认识到“此中误人终身多矣”。他期望于弟弟们的,不在于科名的有无,而是孝悌为瑞,文章不朽,要真才实学,不图科举虚名。这些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务大、务远、务实的思想作风。

他还在信中跟弟弟们讲治学修身之道,妙语连珠,感染力强,例如“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为学譬如熬肉”,“用功譬如掘井”,“但取名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均十分贴切深刻。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起点,是基矗曾国藩在他给弟弟的家书中讲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有关“修身”的道理和方法,他认为人成材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做到言有矩,动有法,并且开列了自己修身养性的课程,每天都纠正过失,增长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们能够仿效。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历来是人们的准则。凡骄傲者,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进。或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这些都是影响进步的因素。曾国藩在信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谆谆告诫弟弟们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对后人也同样会有深刻的教益。

立志是成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凡成材者,都是有志者;凡平庸者,都是无志或志短者。要在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树立远大志向,同时还须具备坚强的性格。曾国藩自办理军务以来,既要对付强大的太平军,又受到地方实力的排斥、攻击和朝廷的不信任,但他却能从大局出发,“忍辱包羞,屈心抑志”,用一个“忍”字诀应付险恶的环境,在与太平军的战事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奇迹。

自古以来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为官者大都苟合取容,投机钻营,耿直不阿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曾国藩则敢于在新君即位之际力矫时弊,直言进谏,将个人得失祸福置之度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继续读《曾国藩家书》,知荣明耻、惩恶扬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氛围,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近日,读此书更感勤俭节约为修身立人之本,兴业持家之道,人人勤俭自持,社会节约之风,蔚然成行。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黄金白银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保持清贫。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家书箴言,放之于当世,多少领导干部倒在反腐利剑之下,皆因没有管好自己,没有管好身边人。

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更注重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六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八年级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读后感《八年级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后的感想》。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应该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七

曾国藩出身于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如何能够成为一代鸿儒呢?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

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32岁的曾国藩,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

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

曾国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经据典,历数从古至今一些强势人物的悲惨结局,告诫诸弟加强自身修养而不是与人争强斗狠。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们学习。

八交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盛德者;去围着;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我们学习曾国藩,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身上那种持之以恒读书、勤勉、谦恭、恒心、坚韧反省、以诚交友的可贵精神。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八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那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参考资料历史的重要资料。杜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着作留传出来非常少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杨绛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赞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社会制度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终身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此信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发展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上为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启蒙教育,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几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继承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感于政界英雄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湿,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绝佳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舅舅,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究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思想素质,在私情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后裔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九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我读《曾国藩家书》的目的,是想从他平日的书信中了解到最真实的一面,褪去后人加在头上的无数名号,了解真实的曾国藩究竟是什么样的,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曾国藩家书》从近一千五百封家书中选取了两百封,包含了修身养德、持家交友、治学为政等许多方面,平淡的语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示。

一是读书贵在有恒。他在勉励弟弟的家书中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而我们现在学习的目的性、功利性越来越重,很多时候学习是为了通过某个考试、评上某个职称,等考试通过、职称评上了之后就会放下书本,各个书店卖的最好的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职称考试方面的。曾国藩认为读书贵在有恒,学习应当出于自发性,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而不是把学习当做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诚然,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没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闲暇的时候更多是选择看看电视上上网。我觉得不管其他人如何,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融入到生活习惯中,做到勤学多思、善学好问,努力通过学习锤炼自身修养、强化能力素质。

二是做事贵在坚持。曾国藩在家书中写到,“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我们的事业、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轻言放弃,选择咬牙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不坚持,到哪里都是放弃。如果这一刻不坚持,不管再到哪里,身后总有一步可退,可退一步不会海阔天空,只会为自己下一次的逃避埋下伏笔。当然,就算选择坚持,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成功,但是坚持的过程中,收获到的东西比成功更为可贵,因为我们收获的是一种坚持的勇气、必胜的信心,当一个人具备这些品格的时候,做其他事就能更轻易地获得成功。就拿马云来说,阿里巴巴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网上购物当时在中国可以说一片空白,他们团队面临的困难是我们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是马云选择了坚持,他始终坚信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结果也如他所愿,他创造了阿里巴巴、淘宝这样巨大的商业帝国。

三是做人贵在谦谨。曾国藩在写给子侄的书信中说,“天地间唯谦谨是载富之道”“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温廉谦恭让,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却很不简单,古时的君子尚不能全为,但曾国藩做到了极致,读《曾国藩家书》的时候,一个居高位而不自傲、成大事而不自矜的谦谦君子跃然纸上。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是我们需要奉行或遵循的准则,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风格与品德。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谦虚谨慎是必备的素质,在对待同事时要温和有礼、尊重他人,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时要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改正。我们应该把谦虚谨慎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来自觉追求,作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来自觉发扬,作为一种重要的为人之道来自觉践行。

#曾国藩读书#读完《曾国藩家书》,不仅学习到不少知识,更懂得了如何做人。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十

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喜爱写家书,这个问题到仔细读完他的家书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写家书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也时刻嘱咐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时向父母表达敬意。言辞之间是充溢了善意的指责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担当,担当责任,广交俊杰,能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气。历史站在太平天国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国藩一端便是平定战乱,然而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曾先生还是未能跳出封建时代思想,认为是一般的叛乱,却殊不知内外交加,但这也不阻碍他的赤字之心。

家书中曾先生力推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提的最多的是《高校》《中庸《论语》,孟子中的话间或提及,对其影响深远最多的当属《高校》,三纲八目深化到了骨髓,信手拈来,本书大致从七个方面来归类家书内容,修身、劝学、治家、治国、处世、为官、养身,并未涵盖全部家书内容,而是节选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

家书的特点微言大义,对于细微环节的描述远胜于理论的空口号:

治国以天为大,顶天立地之中凸显国家肱股之臣所应当分担的.责任,危亡之际,凭一人影响力足以捍卫国家疆土;处世不以圆滑为大,棱角为重,以本心为中,符合本心便以各类方式与人打交道,吉、吝、咎、凶自有定论;为官当以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两袖清分,对得起做官的初衷,但有不痴迷于权势与财宝,为官只是一种工具,生当归隐田园,终老一生;养生,早起八段,心无旁骛,神无杂念,不以药石为主,当以修生养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长流水。每日自己复盘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过且过,时时想不起初衷为何,目的为何,方式为何,结果如何,何种方式变更。终极问题是,为人一世,最终想要把自己变成什么,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没有肉体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鲲鹏,可以御风而行,但最终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现实的药。而慎独,作为自我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这一味药的替代品。曾先生倾其一生而找寻的自我救赎,慎独可以让人完成许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过完其他人的几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为结果,成为里程碑。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梦将醒时,方知自年少。家书,是曾先生各阶段里程的回来,化思想为实际的记录,对于复盘全部事情的起先与结束,一生慎独,小心翼翼,思想之大而其出路之小,内心的丰富,又何必在乎世间的看法,无矩也不应有距。

你老了是否会写家书?不是写给别人,是给自己的墓志铭。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十一

曾国藩(18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1、甘苦自得。

12、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3、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4、好谈己长只是浅。

1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7、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19、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0、侍亲以得欢为本。

21、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2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24、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5、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26、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8、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31、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5、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36、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3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8、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40、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4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42、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43、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4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4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46、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4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5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6、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57、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58、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59、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6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62、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3、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6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十二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不可不谓有治国之才,坚忍不拔之志。他在我的印象中活得单薄又直观,他的光环在历史书中,在知识点里,他与湘军,与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他是封建地主阶级,也是先进中国人,如果问我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前的我会这样回答。

现在的我又会怎样去说呢,我不过是看来他写的家书罢了,大概能了解的,也只是他想为家人子孙后代留下的,他自己呢?除了他再没有人能说清。

他反反复复又复复反反地提醒女眷不可奢靡;

他督导战事,每一次的用兵如神都是长久的深谋远虑;

他反省,他说他愧对江西绅士;

他痛心,又一位挚友兄弟战死沙场;

他也想“躺平”,说“大局日坏引退未尝非福”“唯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他生于国家大厦将倾之际,他没有超于常人的天赋,他“比贼笨”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甚至科举考试都不名列前茅,但就是这样的他实现了十年跃七级,一步步成为晚清的中流砥柱,欲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

在那一封封的家书里,有家长里短,亦有时局险恶,更有他作为当时时代的一个先进人物的迷茫。他曾在信中坦言“洋人电气线之说断不宜信,目光非他物可比。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又在后期着手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样的转变反而更让人看出他在世界变幻莫测的发展中选择相信进步,决定改变。怀着一颗传统的心对新事物提出质疑,又怀着一颗救国的心对新事物提出学习,敢于承认自己当初的浅薄,敢于改正自己的举措,可谓赤诚了。

求不去,满腔曰即卑污。他身处高位,已然识得高处不胜寒,在那个黑暗又泥泞的朝堂,他见惯了奸佞谋害忠良,也见惯了官场上追名逐利到最终一场竹篮打水。他在其中,就已经要“坚守初心”了,可换句话说,“坚守初心”不就是初心难以坚守吗?他承认守心之难,便更要教导子孙“不忮不求”,当你满心被权利与欲望填满,在没有去处给你的真心一个得以喘息的空间时,人便同于行尸走肉,站在这青天白日下也无法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在朝堂中,这便相当于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招致满门祸患。

他像是没有退隐的陶渊明,在脏污的朝堂上战战兢兢又坦坦荡荡地守着自己的方寸之地,若能再为他的国家做些什么,那便再好不过。

他的家书留给子孙,也留给我们,我们能够以此窥见那个时代,也能以此稍稍窥探他的内心,“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平生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余右目久盲,左目日蒙,作字非常之苦。所开方凉药太多,余不敢服,恐蹈郝医之覆辙也。不治则左目不久必坏,殊为焦灼”。他一点一滴地反思自己,也在一丝一缕地忧患自己,怕自己事业未成而中道崩殂,怕自己家国未救而有心无力。他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可就像左宗棠选择抬着自己的棺材也要去收复新疆,他就算拖着残破的病躯也要为这个苟延残喘的帝国做些什么,不然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实在是无人可用。

人有各自的信仰,各为其主也是值得敬佩的。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看过去的曾国藩,他服务于晚清,剿杀太平天国,他看着国家衰落,对外战争几乎屡战屡败,他逝世于1872,一个不高不低的时间,没看到帝国最后的破败,没看到瓜分帝国的狂潮,同样也看不到先进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看不到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看不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最终站起来。他逝世于一个破败的王朝,即使当时看起来一切还好,太平天国被镇压了,洋务运动也正如火如荼,他很幸运,离开的时候,正是他想象的向好的样子,不像曹雪芹,非得把那万紫千红纸醉金迷看遍,还要经历那一番门前冷落鞍马稀。这也算是曾国藩的幸与不幸之处了。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这句话曾国藩坚守了始终,也当是我们的处事之道,没有什么是一直长久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我们回顾曾国藩的家书也并不全是为了窥探时代窥探他的内心,更是要从中汲取一些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与处事方式,于他人的经历中摸索出自己的处世方法,以那个时代反照当今的现实并着手着眼于未来,当今青年应当做的大概也是如此了。

曾国藩家书的论文(通用13篇)篇十三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此刻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超多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这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样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职责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职责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简历(通用23篇)

    社会实践是一种锻炼个人能力和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参加社区服务,对我是

    探索未来课堂作文的教学方法(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可靠参考,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清晰明了的观点和逻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

    学生演讲者的主持词大全(22篇)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一起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共同追求进步与发展。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总结样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男:请欣赏古筝等器乐合奏《茉莉花开

    财务部门员工的工作亮点与总结(实用21篇)

    部门可以按照不同的业务板块、职能属性或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部门工作总结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20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确定

    学期工作总结指南(实用20篇)

    在学期工作总结中,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风格和结构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学心得体会(热门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这次培训,我们有幸听了山师大系

    教师的绩效管理实践(优质18篇)

    范文范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作品写作和评估。希望以下范文范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使我们在写作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师团员评议表的重要性(热门19篇)

    团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下面是一些团员在团队工作中发挥优秀的表现和成果展示。11月28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经党组织的批准,我实

    教育研究人员的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学计划总结(优秀15篇)

    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强调互动和参与,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家长和教师共享的教育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加强幼儿阅读、书写能力

    了解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的意义(实用21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反思自我的过程,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进行评价,可以获得更清晰的自我定位。如果你正在进行自我评价,以下是一些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