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

时间:2024-11-21 作者:书香墨

学期快要结束了,写一篇期末总结可以帮助我回顾所学内容,更好地备战考试。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作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一

1、15千米的是千米,比60千米多是()千米。

2、()s25=0.4=()÷5=()%=。

3、把0.62、6.8%、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一个圆的直径为6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辆自行车轮的半径是35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厘米。

6、一个数的45%是36,这个数的80%是()。

7、把s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8、幼儿园买来120张彩色纸,买来的白纸比彩色纸多,两种纸一共有()张。

9、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为5s4,那么女生比男生人数多()%。

10、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两天共读32。

页,这本书共有()页。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二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又结束了,在本次考试中我所任教的6个班级的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很多,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就期末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2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4.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结果学生无从回答。

三、其他方面:

1.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涉及范围较广。

2.期末考试前时间紧,内容多,期中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努力做到:

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味的说好。另外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也很重要:

1.采用了领着学生复习,每一节课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内容,然后小组抽背,课代表抽背,之后教师串联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个完整的历史概念。

2.老师统一思想,强化基础训练;多接触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一些在历史学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让学生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3.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4.多搜集材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5.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我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体验是全新的,而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还相当有限,还有待于我们全体老师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而在教改中求发展。

本次考试虽已结束,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我将加倍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再创佳绩。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三

1)陈建英,你是一个文明热宁勤燕,你是一个乐观、活王恒,在本学年中,你能遵心的孩子,平时总是严守纪泼的女孩,上课能专心听守班级纪律,按时完成作律,这学期你的进步也特别讲,做笔记也很认真,课后业,是个很踏实的学生。

3)谢紫英,淡淡的微笑,轻轻的诉说,这是你给老师留下的印象。班级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学习上你不甘于人后,有刻苦努力的精神。老师希望你在升入初二的新学期里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4)周霞,你是一个文静、乖巧、认真的女孩。后半学期你上进心明显表现出来,因为你不甘比别人落后。可老师还觉得你缺少像钉子一样的钻劲儿,快上初二了,如果把你的认真劲儿发挥出来,再加上“钉子精神”,那成绩该会有多大进步呀?用你的行动来证明吧!

5)陈静,平时总是沉默不言的你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是个让老师放心的孩子。从你专注的眼神能看出你对知识的渴望。快上初二了,要记住“勤能补拙”这句话,继续奋进,你的成绩会更加优秀。

6)欧阳禧,老师只送你一句话:要想成才,先学会做人.

7)龙慧平,你是一个守纪,肯学,有上进心的同学,为人诚实,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成绩也很不错。在下一个学年中,老师希望你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满足于现状,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8)肖依,你是一位自觉,听话的女孩,能守纪律,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顽强拼搏。快要放暑假了,老师希望你在下个学年中,调整学习方法,注重各科平衡发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9)徐富林,你活泼好动,天资聪颖,有着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这促使你在学习上充满热情。在本学年你成绩比较稳定。请不要忘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新的学年,老师希望你奋发努力,再创佳绩。吧?加油吧!

10)谢欢欢:你是个文静、认真、正直的女孩,身为班干部的你,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善于把握今天的孩子,你优异的成绩证明你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愿你在新的学年里,把握人生的每一天!

12)李洁:你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不太爱讲话的孩子。勤读书,勤思索是你的优点,一学期以来,你优异的成绩证明你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能加倍努力,成为老师和家长的骄傲。

14)男孩,这个学期,乐观开朗的你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成绩进步很快,上课总是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希望你在下学年更加勤奋努力!加油啊!

15)曾凡霞:从你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从你积极的学习态度上,我知道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学生。你在学习上的这股冲劲,使你在这个学期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希望你能抓住青春的机遇让自己更优秀。

16)陈土财:在老师眼中你是一个纯真、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你有不甘落后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你一向脚踏实地,一学年以来你在学习上刻苦勤奋,成绩优良,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希望你在初二年级的学习中,再接再厉,力争更大进步!

17)刘科海:你平时虽然不怎么爱讲话,但善解人意,能与同学很好的相处,一学年以来能踏实认真学习,成为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假期的日子里,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袁雨霞: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孩子,在学习上,老师希望你能有股冲劲、拼劲,刻苦一点,主动积极一点,多动手动脑,你一定能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加油吧!老师是喜欢你的.

18)雷郴凌:你是一个诚实、进石雄伟:你是聪明懂事的取、拼搏的好学生。学习中,孩子,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不你总能够投入精力去学,勤错,如果你能在课堂积极大廖芝,你老实憨厚、听话于动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更懂事、心系集体、也乐于助论,成绩优秀。努力地去实好。愿你快乐、上进,在知人!你的踏实、勤奋老师也现自己的目标吧,老师相信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看在眼里,但老师认为如果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者!你能再改进学习方法,一定会越来越棒,越来越优秀萃的人。的!

19)侯娜:勤恳的你每步走得很踏实,老师喜欢你这可贵的含蓄。如果你能再活泼一点那就更完美了。老师希望看到你的锋芒,大胆地展示风采。加油!

20)李文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方面,学习态度良好,成绩较稳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息地奋斗,执着地追求,使自己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21)孙丽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的提高我们大家有目共睹,从学业到纪律,各方面你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你更应该充满自信地面对。继续向前,让你的天空更美丽。

22)侯健芬:我特别欣赏你诚实的个性,你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证明你是个思维敏捷的女孩。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

23)袁志鹏:你性格温和,语言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思维活跃,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老师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大胆展现自我,释放灵气,锻炼胆量,争取更多的收获!

24)谢淑珍:老师很欣喜地看到,这个学期的后段时间,你进步了很多。真心地希望初二的日子里你能更努力一点,更投入一点,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蔚蓝的天空。肖雯琴:你诚实质朴、学习认真、待人真诚、上进心很强,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你外表文静,本学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希望在初二的学习中你能继续保持这种态势,争取更大的进步!

25)曾凡亮:你是个文明诚实的孩子,平时总是严守纪律。学习方面,你点点滴滴的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希望在新的学年里,你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26)段美玲,你是一个独立、进步的女孩子,乐于助人,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生活,学习比以前认真,上课积极,学习成绩优秀。你的认真与执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你沿着自己的目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27)何佩瑜,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你就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脑子灵,反应快,希望你早日勤奋起来,让智慧的火花早日闪烁起来。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四

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正方体是由____个面围成的,有_____个顶点,______条棱。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

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记作______。

若a0,则a_____2a(用、、=填空)。

在74中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在(-2)3中底数是________,指数是______。

(-1)=__________,(-1)=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

a的15%减去70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如果立方体的边长是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

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是a,十位数字是b,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4x,5x,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三个连续偶数中,n是最小的一个,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____。

请说明下列各代数式的意义:

6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a+12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商品的价格是x元,则1/2x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周角=_______平角=________直角=_______度。

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有理数分为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3、-(3x-2)=-3x-2()。

4、8x+4=12x()。

5、3(x+8)=3x+24()。

6、3x+3y=6xy()。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五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还未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的权力高度集中。

c.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完善而严格。

d.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政治稳定b.经济繁荣c.文化认同d.国家统一。

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封,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a.周国力强盛,伐封建国b.周的政治文化与夏商有惊人的继承性。

c.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日益完善d.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

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

5.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

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d.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

6.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a.是最为合理的选拔制度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彻底破除了门第限制d.贯彻了平等竞争的原则。

7.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d.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a.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b.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

c.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d.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

c.临时大总统权力很小d.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a.宣扬排满情绪,鼓动民众b.宣扬种族革命,更新政体。

c.要求光复汉族河山d.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观念。

a.中共三大制定的纲领b.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

c.中共四大制定的纲领d.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a.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战争性质b.战场形势c.美国援华d.民族立场。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

15.195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这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为新中国打开了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d.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a.两级格局瓦解后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b.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d.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增强。

a.人文精神b.民主意识c.反抗精神d.爱国意识。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射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a.总统要对国会负责b.总统无权。

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d.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d.在形式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d.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a.意识形态b.平等人权c.民族矛盾d.国家利益。

a.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1956年赫鲁晓夫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c.1961年修筑“柏林墙”

d.1962年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进古巴。

24.当今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是。

a.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结果b.美国强大的结果。

c.两级格局瓦解的结果d.第三世界崛起的结果。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六

25.(1)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仁宗以后,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丞相之名的丞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16分。每点4分。)。

(2)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9分,任意3点即可)。

26.评分参考。

分值要求。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27.(1)“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3分)。

“同”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近代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3分)。

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4分)。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5分)。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七

1.历史线索不清,前后颠倒混淆。由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中历史部分的编排是按专题进行的,它将整个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均只用一个单元就加以浓缩概括,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虽能有所补充,但大多被教材所局限,导致学生在快速浓缩掌握几千年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并不牢固。而在接下来学习各专题时,又再次涉及到各个时期或朝代,造成了他们对历史时期的混淆,甚至有同学连中国古代史最基本的朝代先后都搞不清楚,所以经常造成朝代与事件、与人物,事件与内容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例如填空题一般考查的均是学生极其熟悉的内容,如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件,确仍是错误百出,学生几乎将他所知道的所有文件均写了进去,却无法分清哪部文件属于哪个国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却未能加以理解记忆,虽将知识点背下来,却无法准确应用。

2.汉字基础不牢,别字错字成堆。无论在填空题还是综合题的答题中几乎每题都能批到学生的错别字,姑且不论一些比较冷僻的词,就是平时最常用的中国共产党的“党”,独立战争的“立”等一些最常用的字,错误率也不低,所以自然就在无形中让学生的答题准确率降低许多,令人非常惋惜。

3.缺少相应练习,解题能力缺乏。如果说填空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背诵,基础知识的掌握的话,那么选择和综合题中考查的必然有一部分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选择题:“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的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问其中‘由理想到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里对学生考查的就不只是他的历史知识的记忆了,而更多的考查了学生对一些历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大部分初中生在这一方面明显缺乏,所以整个阅卷中这一题的错误率是极高的。从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在审题、解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何加强和弥补就有待初中教师去探讨和解决了。

1.化整为段背一背。众所周知,复习课最难的就是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文科,它必须建立在牢固的背诵上,如果没有扎实的背诵,即使能力再强,也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诵却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那么,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呢?首先,应坚决杜绝整堂课布置完背诵任务后,教师就撒手不管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恐怕连10分钟的效率都达不到。其次,我采取把当堂背诵内容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节课的背诵内容把它分为5段,每一段规定学生在5~10分钟内背完,同时在每一时段之前,先有教师或学生将要求背诵的内容加以分析,先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完,完成背诵后再由教师或学生互查背诵效果,这样的话就把一节45分钟的无聊背诵课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时竞赛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复,虽然学生当堂已经完成背诵,但是往往会在背完后出现反复,为巩固记忆效果,在每次背诵下一课的内容时,我往往会给学生5分钟的巩固时间,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现象。

当然除了进行短时背诵,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趣味历史、史学新发现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由于所复习内容相联系的趣味性较强,一两分钟的小讲演可消除其复习一段时间后的疲乏,同时又能再次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2.抓住重点写一写。虽说历史很长,知识点繁杂,但是作为初中历史,结合考试要求与每年热点,仍能抓住一些基础和重点知识,加以整理和精炼后再交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到头来两头皆空的结局。当然这需要多位老师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为之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充分借鉴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当然这一成果可以有老师直接印发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进行听写归纳,前者为学生节省了更多的复习背诵时间,后者却可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查漏补缺。在听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记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写或直接不写,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复习状况,让自己的复习效率越来越高,需要背诵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增强它的成功感,并且还可以加强其错别字的训练,尽量避免许多学生会背不会写的现象。

3.精选习题练一练。基础知识掌握以后,所需要的就是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否则会背而不会做仍是空谈。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有限,在基础背诵上花费大部分时间后,解题训练所剩的时间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可分专题(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能力与拓展题)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锻炼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文档为doc格式。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八

1)邓和桢,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位勤奋好学的男孩,平时语言不多,但成绩进步大,老师为你高兴。希望在新学年里,继续加油,成绩更上一层楼!

2)邓文艳,你很聪明,也很有灵气,你本来不应该是一个成绩普通的学生,只可惜有时贪玩,上课不留心,致使成绩滑坡。希望你以后更加刻苦努力,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去学习,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3)曹佳,你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学习上很有潜力,马上升入初二,年龄悄悄增长,也到了懂事时候了,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两年后给家长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复。

4)尊敬老师,深得师生们的喜欢彭娟,你总是带着甜甜的长,对工作负责,这一点值得无论在教室还是课间,你都笑容,能与同学友爱相处。

5)赞扬。但有时有点贪玩,你能严格遵守班规校纪,是老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遵规要知道学习不能有半点马师比较放心的学生,即将升守纪的学生,以后应注意培虎,初二的学习形势更加严入初二,老师在这里祝愿你养自己的控制能力。你的学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成绩更上一层楼!

6)习态度着实令老师着急,只分耕耘一分收获”,愿你以要告别懒惰,相信你不会比后更加努力,成绩如芝麻开刘丹萍,你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深受师生们的喜欢。但在学习上劲头不足,容易偷懒,因此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希望在初二学年你能重塑自我,争取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7)欧阳丽芳,一直以来,你上课时专注的眼神,下课时孜孜不倦的情景,给老师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你是一个坚强、不断超越的女孩,你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你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老师祝你暑假愉快!

8)尹有威,你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你应该是一位有出息的好孩子。你也有上进的愿望,但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学习,成为学习的强者,我会永远支持你、祝福你!

9)廖雅芳,你忠诚老实,一见就是一个很文雅的女孩。本应该是一位成绩很不错的学生,但对学习不够重视,这学期以来,成绩一直在进步,老师希望你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得到成功的喜悦!加油吧!别人差。希望你通过勤学苦练,获得成功。

10)匡鑫铭,你热情乐观,劳动积极。你关心集体,令人喜爱。要是你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在细节上下功夫,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大有进步的。蔡钰轩,你是一个活泼、好动、聪明的孩子,但在学习上还需要下大功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更加勤奋努力,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11)余托,你平时默默无闻,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并听从老师的教导。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功夫,要知道“天道酬勤”,继续努力学习吧!

12)侯小斌,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待人有礼,深得师生们的喜欢。

13)“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老师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父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九

期末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对于学期末的总复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复习把以前学过内容的漏洞和缺欠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所以对期末考试的反思对同学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期末考试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是自己的事,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中,必定会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我们都要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成长。反思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这些缺点。期末考试过了,我也该进行反思了。

这次的考试,班里以及年级的人,都有很多掉了下来。可是,为什么有一些人一直保持着自己优秀的成绩,而不落下来,原因有很多:一是稳,只有稳住心态,办事才不会失败,在考试以前,我们都太浮躁了,老师的言行根本就是耳旁风;二是细,细致观察事物,看清他的思路,不管是易错的还是不易错的都要细致做,细心我们才能成功;三是练,在我们玩的时间,优秀的学生都在学习,不停地练题目,达到了题型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境界。做到这些,再加上上课认真学习,上课从不走神,那当然就不会落下来。

我这次考试,考得并不好,既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也没有搞定我的目标。我总是抱有侥幸的心理,总是以为考试前复习复习就行了,上课认真听听就行了的这种心理,以至于我考试的失利。段老师说的很对:“考试是为了错题,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从来不改错,那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每一次考试都会在那儿丢分。

如果说学习是鱼,那么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算现在学习再好,将来也会掉下去。

好的方法才是硬道理。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对于学生的成绩,我很不满意。在责怪学生的同时,我也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确,在两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做得不好。现把我的反思归纳如下:

1、对于知识的理解我没有什么困难,专业知识水平足够,但对于学生的了解,我还远远不够。由于年龄的差异很小,我可能有些过分的纵容学生,对于他们的错误,我没有及时的制止,我总是觉得多宽容他们一点,多给他们一个机会。但是我却忘记了,学生这个年龄段还是孩子,还需要更多的约束和必要的惩罚。以后,我会在课堂管理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放松、不纵容、不放弃。

2、学生基础较差,基本计算能力训练的不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对于有潜力的学生要积极督促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以及高难度习题的练习。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多加管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优生更好,并加强后进生的转化。

3、以后要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听课,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学习课堂管理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把自己的各项业务提高上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充分利用前的时间,争取把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上去。4、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思想上转变,爱学习数学,爱上数学课,爱做数学题。

本学期初中政治考试已经完成,成绩还好,但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学生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学科不重要,只要能够升上职业高中,去学习盲人按摩,任务就算完成,有而没有认真去复习。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效果太差学习政治,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政治的内容抽象,概念较多,学生记起来比较难,加学生比较懒惰,学生不够重视,记忆方面失分比较多。

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运用知识去解题的能力不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的掌握不好,缺乏认真审题的意识和方法,审题不到位。

四、对今后政治教学改进的方向:

1、重视“双基”教学。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加强教学难重点的突破的方法。

4、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教学要加强师生要互动。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

一、填空题。

1、3.27×4.6的积有()位小数,3.84÷0.06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2、3.24吨=()千克。

4小时18分=()小时。

23公顷=()平方米。

60078平方米=()平方千米。

1.8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50000平方米=()公顷。

42.56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甲数是56.2比乙数多4.8,甲乙两数的和是()。

4、在0.0.310.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5、在0.1250.250.3750.5……这一列数中第八个数是()。

6、一段路长a米,小明每分钟走米,走了4分钟,还剩()米。

7、写有数字1―7的7张卡片,任意抽出一张,抽到6的可能性是(),抽到单数的可能性是(),抽到双数的可能性是()。

8、两个因数的积是5.24,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而另一个因数缩小100倍,那么积应为()。

9、一组数:31、40、38、45、50,它们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底是18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二、判断题。

1、真分数一定小于1,假分数一定大于1。()。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1千克西红柿用去和用去千克,剩下的一样多。()。

5、8.9×0.99=8.9-8.9×0.01()。

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9、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等底等高的。()。

10、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那么高是7厘米。()。

三、选择题。

1、一组积木摆成一个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组积木有()。

a、4个b、6个c、最少4个d、最多6个。

2、把一个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并且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确定。

3、45.62÷3.8的商是12,余数是()。

a、2b、0.2c、0.02。

4、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合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是()。

a.120b.431c.140。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用简便方法计算。

3、解方程。

五、应用题。

1、某工厂3天共节约煤8.4吨,照这样计算,再工作5天,共可节约煤多少吨?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一

本卷共3小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叉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睪宰臣是系。其贤邪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o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谦称,即秦牧)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卷五o一万历四十年(1609)十一月乙未条。

(1)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1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9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律乃自然中应有的最高理性,它只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相反的行为。当这种理性确立于人的心智并得到实现,便是法律。”也就是说,存在着两个法律概念的差别:永恒的法和人民的法。前者是“最高的法律,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于任何国家形成之前。”“它”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民的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这种”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

——据西塞罗《论法律》。

综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然法与罗马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二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的节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对中国意味着什么?(5分)。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二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第一轮:复习时间为三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复习内容为:依据课标,引导学生过好教材关。复习任务: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学生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完成课时练习,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整体构建;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学会选择答题方向;重视书写和格式,提高应考能力。

利用1——3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因为这部分内容中考所占比重最大,头绪多,知识点多,学生遗忘的也多,先从这里下手,就切入了重点和难点。

利用2周左右复习中国古代史,并穿插山西历史。

利用2课时复习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单元模块为线索,以学生识记、创新思维为主导,精心设计复习训练题,快节奏大容量,落实课堂效率。具体复习模式:

第一步:依据知识网络,学生熟读教材,初步建立知识体系。

第二步:整合知识点,突破重难点,形成知识平台。

第三步:课堂训练,说写结合,提高应考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第四步:注重知识的迁移,建立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

第五步:课堂练习,量少质高,达到巩固和提高。

总之,历史科目的复习,没有定式,只有规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来不得虚假,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进入它那充满无穷乐趣的殿堂。

为了莘莘学子实现九年以来的伟大理想与报复,为了父母谆谆教导与期望,为了xx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蒸蒸日上,我作为九年级的一名历史教师制定了如下的总复习计划,希望在其他老师与我的勤恳、勤奋、敬业与智慧之下,能为20xx年xx市xx学校中考再创佳绩。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4单元。

第2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3单元及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

第3周: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5单元。

第4周: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5单元。

第5周: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

(3)学生记忆1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4)课上测试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5)讲评试卷,查缺补漏。

(6)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1)早自习再现课上复习的基础知识。

(2)课间抓时间知识点测试。

(3)周周测试以基础知识为主。

(4)抓时间补习弱科生,促其全面发展。

(5)精选试题,面批面改。

(一)时间安排:第6周至第7周: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的建设与外交成就。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专题(十二)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无产阶级的斗争。

专题(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五)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八)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对筛选的试题做到面批面改。

(4)对本学科后进生的试题应更加关注、耐心辅导指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

(5)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一)时间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进一步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具体步骤。

(1)分析试做三年中考题,进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题走向。

(2)教师精选模拟试题做好模拟演练。

(3)及时辅导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向中考挑战。

(4)认真研究“中考说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体学生,培尖扩优,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时间安排:第16周:自由复习、备战中考。

(1)重视基础知识的回顾、回归课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识的忘与陌生。

(2)穿插模拟训练。

(3)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与心理调节,使学生有信心、有精力冲刺中考。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三

本学期由我负责初一年级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初一年级共有5个班,各个班的人数及学习基础略有差异,期中2班、3班人数相对较多,课堂气氛,学习气氛相对于其他,班都要稍好,1、4、5班人数不多,但是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四班学生相对沉稳,学习态度相对其他两个班比较好。

二、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本套试卷总分共110分,选择题60分,材料分析题28分,问答题22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杀那个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尤其在开放题中,要求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用以分析对当代的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及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

2、本次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适中。

3、从试卷的内容看,本次考试侧重点在7-11课,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考察的内容都比较多。如:选择题8--20题考察的基本都是7-11课的内容。材料题中主要考察第7课的内容,尤其是商鞅变法。问答题中主要考察10-11课中秦朝的建立及灭亡的问题。

三、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从本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看,选择题主要失分在2、3、6、15。材料分析题中的22小题,问答题的失分率为最高。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对做题的方法没有灵活运用。如:选择题第6小题,学生反映红山文化遗址的所在区域没有提到,学生不会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材料分析题中22小题,学生因为看到给出材料复杂,无法判断材料信息,不懂得从关键字及给出的图画中判断题中信息。(2)对题目的理解不透彻。如选择题第3小题,学生没有读懂题目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农业的发展才使原始人过定居的生活,而不是造房术;选择题第15小题中题目中问的是不可能是战场上的对手,学生误以为是实力的对比。(3)笔记没有做好,知识没有记牢。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上课期间讲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学生都表示听懂,到考察起来失分情况却很严重。如:问答题。秦始皇采取的巩固措施;秦无道的具体表现,在上课期间都与学生一一讨论总结,但是还是答不好。(4)由于种种原因本次初一教学九月中下旬才开始,所以课程进度相对较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练习巩固以及笔记记录情况的检查不够,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不够,所以导致这次考试失分情况严重。

四、今后计划。

本次考试学生成绩不甚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因为初中生控制能力不是太好,所以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听课。(2)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穿插历史故事,这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便会主动学习。

(3)多做练习巩固。以学习指导为主,每次教完一课时便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前,我在初一四班展示了一堂初一历史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10课。课型是复习课。公开课虽然结束了,自己认为本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有必要认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这次公开课从定题到设计再到多媒体设计我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历史教研组老师们的大力帮助。上完后,全组集中认真研讨、分析这节公开课,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无私地指出整堂课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

1.缺乏互动。师生配合上比较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整体积极性,或者由于学生有点紧张,整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

2.时间控制。整节课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于内容多,担心复习课无法完成,所以讲解语速、学生互动等环节上时间安排没有处理好,有待改善。

3.语言不精炼。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导致语速较快,语言有点拖泥带水,不够精炼。语言缺乏艺术,没有给课堂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没有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展示起到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优点:带领学生全面、细致的将知识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和有效练习,完成了复习课的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课本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容量扩大、形式灵活,做到了生动形象、讲解细致,并通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牢牢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答题能力,不仅坚持了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获益良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此次公开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汲取教训,加强学习锻炼,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想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为此,我也思索过很多。

作为历史老师要教给学生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学生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一中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仅仅是感兴趣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在中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下,学生们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课上,他们不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背、默历史这门学科了。由此,我们也就能想到,在没有多的练习作业的情况下,没有被重视的学科,想有好的成绩,仅靠课堂上45分钟是不可能有好成绩出现的。

不管历史的前景与命运如何,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尝试,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

而作为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悉心沟通,不断尝试改进,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勤于调整反思。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历史人物可以说在历史课本中随处可见,历史就是人类的一部活动史,离开了历史人物也可以说历史教学就无从谈起。历史人物虽然在历史发展中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起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开学与以往稍有不同。经过一个假期的沉淀,在上好“开学第一课”后的同学们似乎已经快速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调整好了学习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而教师们也在假期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能力,提前就绪,为开学第一课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作为实验初一的历史老师,我本着认真备课,高效上课,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开学目标,有序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任务,现就其教学内容做出以下几点反思,以供时时警醒,改进自己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

首先,在开学初,年级组即下发教学任务,要求务必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的教学工作,在巩固复习好旧知识的前提基础之下,再进一步传授新的知识,做到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为下一大周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开学前两天的历史教学我设计为“讲练”结合式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下课时做好新旧笔记的誊写和整理,再根据上课展示的思维导图,串联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堂演练的训练题目,扎实做好第一项教学任务。从随堂提问的过程中以及晚自习限时测的成绩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做了部分内容调整,有新增教学要点,也有删减冗杂材料,更多是将课程做了进一步合理化的调整。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我适当地调整了教学设计,重新修改了导学案的内容设置和环节布署,以学生和教学内容为导向,不断调整并细化学案内容,为课前教学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程新增“王安石变法”一子目,对此,我将以往的“材料研读”环节重新调整为“目标导学”和“难点突破”两个环节,融合了知识、材料、研讨、提升四项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教学过程。

一般情况下,四个班级的教学都能按照导学案设计的环节进行,但是因为每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对某些教学环节重点突出,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比如一班学生基础较差,会在知识细节上多做强调和训练,二班学生思维活跃,会可以训练历史思维的形成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三班基础扎实,但成绩不够突出,会刻意安排让学生自主总结的环节,而四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会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课上多提问容易走神的学生,最终实现综合提高年级各班成绩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习惯。虽然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开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但因为课时的安排不统一,一、二班要比其他两个班级多出两个课时的时间。着对于前两个班级来讲,是非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有足够的时间做全面的复习,但剩下两个班因为没有多出的两个课时,只能利用自习和课下的空余时间整理复习,导致后两个班级在专题训练中所得成绩明显不如前两个班级高,并且在新知识衔接上页不够流畅和自如。但归根结底其实体现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没有及时巩固复习的意识,而且这一问题又直观体现在课前预习上。

缺乏课后练习,新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学生容易出现现学现忘的现象。虽然授课过程中有课堂训练这一环节,但简单的几道选择题根本无法全面覆盖一整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如果课下再没有安排时间进行专题训练,那么,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形成一个体系,容易出现知识漏洞。

学习心存疑惑不及时找老师解答,问题堆积如山,挫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做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全方位辅导,而且学生不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问题,教师是很难察觉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想有针对性地辅导每一位同学,就需要学生主动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一再隐藏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最终导致成绩的下滑。

(四)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课前、课中多提问一些小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再次,继续推行弹性作业,因材施教。最后,继续实施培优补弱计划,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历史老师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而在育才这块教学沃土上,语、数、外几乎站领了孩子大部分时间,他们会对历史感兴趣吗?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它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促进作用。如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主要介绍秦始皇的过失,引起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建立西汉,我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较久远,通过分析课文,能知道,但记忆困难,为了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准备了北京长城的图片,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世界名胜古迹有了兴趣。接下来放映《孟江女哭长城》学生们看到劳动人民,用小推车、肩膀扛、绳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来放映陈胜、吴广起义。这样学生进行对比,然后分组总结秦始皇的功、过,学生的兴趣从不知不觉中调动起来。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乘机扰乱课堂,哗众取宠的现象。也有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言之有物,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对学生的能力的重视:

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我觉得这个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现在的教改真是及时雨,把我的苦恼化解了。

今天县教研室到我校进行视导,每科听两节课,我讲了一节,感觉非常一般。一堂课下来后,自己都不知讲了什么,小组怎么合作的都不清楚。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

讲完课后,高主任给我们做了点评。首先高主任指出了我们三位历史老师,说我们不积极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朝圣学社。确实我有点懒,没有多大的工作热情,对任何事都是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才使得小组合作不很到位。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点流于形式。高主任还指出要想搞好小组合作,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要经过好长时间,这期间还要相互学习,要经常听课,还要有好的小组评价机制。

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小组合作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端正教学态度,提高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实现真正的小组合作。

本课的教学内容所跨的时间长,涉及的历史事件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侧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1、以活动贯穿课堂,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问题的兴趣。

因为学生对三国时期及之后的这段历史较感兴趣,而且不少同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过,所以提前布置这项作业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会很难,但为了使工作更顺利地开展,课堂上的讲故事还要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挂钩,对于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而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他们“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

3、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本课的教学核心内容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教师利用学生身处南方的现实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关注当今学生的生活状况,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明晰。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为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些建议,这些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这段时间是国庆节休息与我校七年级学生军训时间,因此课程安排的时间比较少。七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的历史这门学科,并初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两个教学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和战》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还有第8课和第9课的《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这段教学时间内,由于有月考的进行,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初步尝试学习复习历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学校的要求,教学内容要高效,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进步,对这一阶段的教学反思做如下总结: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3、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涉及到此时的成语典故特别多,因此在教。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鞍山新世纪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阶段反思。

5、通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的反馈情况看,有部分学生对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记忆不好,还有部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记忆效果仍然不好。

三、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

1、在课堂习题的选择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讲精练。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精练简洁准确,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善于学习历史的学生,逐步采劝小先生”制。

4、对学生发言好的及时加分鼓励,制定详细公平的加分准则,激励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5、对于单元测试题的选择,仍然坚持自主命题。在广泛了解出题动态后,选择能突出重难点的习题进行测试。

这一周,给初一上了两节新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来说,初一历史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知识点的讲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课堂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保持这份积极性到期末。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比如说《我们的远古祖先》这课内容比较抽像,所以上课时候需要补充大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想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并得出结论,可以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图和思考上。而且,我们提问,要尽量生活化,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比如学生在想象“北京人生活的一天”这个问题时,就很积极主动。

第三、因为书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上课时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小知识,让学生学的有成就感。

第四、关于校本学案,发现如果学生能先把其中的自主预习部分做完,那上课的效果会好些。所以,我希望在课前,布置学生先自主预习,让他们也养成自己学习的好习惯。

这一周,给初二也上了两堂新课《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通过教学,发现初二近代史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会容易出现一课时完成不了教学计划的状况,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重点,破难点,精讲,精炼。

第二、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的爱国热情很高,他们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很愤慨,这种情绪,有利于他们融入课堂,但需要加引导,让学生理智爱国。

第三、通过教学,发现初二的学生对于许多历史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思考的不深入,所以讲课时,可以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讲授历史问题思考的方法,引导其更加全面、深入的看问题。

第五、要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比如设计情景对话,我在讲太平天国时用《太平风暴》这样的情景对话,让学生扮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或者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历史人物,会怎样做这样的想象式问题,效果也比较好。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设计1]。

一下子就会使学生进入急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把握时机讲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2]。

提问:半坡出土的纺轮有陶制和石制两类。这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哪些技术?石制纺轮必须经过打磨、钻孔两道工序。这表明“半坡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陶制纺轮说明“半坡人”不仅掌握了制陶技术,而且会自如地制作各种用途的陶器。纺轮的出土还说明“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原始的纺织业已经出现。

提问:原始纺织业的出现说明人类生活有什么新变化?

在“山顶洞人”时期,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因为棉花传入中国较晚,所以半坡原始居民采用的是野生麻的纤维,用纺轮捻成线织成庥布。这说明人类制作衣服的原料逐渐丰富起来。这也是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教学设计3]。

提问:请同学们从艺术角度对陶猪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猪和陶羊,线条准确而简洁,风格古朴粗犷,形态栩栩如生,是出色的原始陶塑艺术品。

提问:从塑造得如此形象逼真的陶猪和陶羊可以看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什么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河姆渡原始居民一定经常接触这些动物。不过,人们在狩猎时过于紧张,难以观察得如此仔细。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只有把平时捕捉到的野猪、野羊进行驯养,才会有条件对动物进行长期仔细的观察,并将它们用造型艺术描绘出来。这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饲养猪、羊等动物。原始畜牧业已经出现。

[教学设计4]。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骨耜的形状分析其用途。骨耜和现代的铲子类似,是一种用于铲挖的劳动工具。

提问:骨耜的出现,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劳动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人类最初的生产活动主要是狩猎和采集,基本上是被动地撷取天然果实。骨耜的出现,说明人们已会在土质疏松的地方用骨耜平整土地、挖洞点种,说明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这样,人类的依物来源更趋稳定和丰富,生活也更有保障。这是人类社会的又一大进步。

人类在原始社会早期就已会制造和使用木器和骨器。这类工具是人类用木棒和兽骨稍加刮削、琢磨制成的,都是利用材料的天然特性。然而,装有木柄的骨耜是把木器和骨器加工成为一种复合工具。这是人类从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在工具制造上的一大创举。骨耜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的生动表现。

[教学设计5]。

提问: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两者有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回答)。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社会生活情况大致相同。他们都会建造房屋,都过着定居的生活。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地下的,围墙也较厚实严密,房顶还用绳索进行了加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完整的土上建筑,房顶轻巧,围墙也较薄,是单纯的木结构建筑。

这些差异是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造成的。半坡位于黄河中游,四季分明,降水较少,温差大。特别是冬季寒冷多风。半地下建筑冬暖夏凉,很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河姆渡位于长江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因此,当地的原始居民建造了易于通风、结构轻便的地上木结构房屋。总之,构建房屋,定居生活,这是原始居民在长期生活中不断摸索的结果,是人类生存能力提高的又一表现。

很清楚的记得:在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两个环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个环节: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话一出口,许多学生按耐不住情绪已经站了起来,高高举起了手,我采取了各组竞赛的方式,给他们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成语故事:让我没有意料到的是有些同学说出了成语故事,而且还简单讲到了故事情节和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许多同学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显然他们对个别同学讲到的成语故事是比较陌生的,还要求讲述者大声一些,再讲细致一些。我深深感觉到学生对这一活动意犹未尽,于是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示。

第二个环节:分析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是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是曹军兵多骄傲自满,第三是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有同学大胆发言:赤壁之战是在七月天里,曹军来自北方不习南方生活,所患瘟疫非常严重,死者很多,这就使曹军士气受到损失,战斗力受创。因此我认为曹军失败的原因中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瘟疫。

我问大家:你们认同他的说法吗?

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认可。

这时我已经意识到这位学生的发言已经补充了我的授课资料。同时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面对学生所具有的动态性资源,我可以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挖掘,跟着学生走。这样不仅可以把课堂资源延伸到课外拓展,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情感。让学生最终知道:我说的不是权威,教材也不是权威,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大家的广泛交流可以越过教材,穿过课堂,让学生和我在交流中共享资源。

第一次拿到初一下册《历史与社会》的教材,看到内容之后,感觉这本书不象初一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讲的是地理方面的知识,而有些象思想品德的教材。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在讲评了上学期期末试卷之后,介绍本学期的内容时,学生的感觉也都和我相同,都认为不是社会书而是思想品德书,以至之后的有几次上课都有学生把书拿错。

于是我再次借来了初一的上下册《思想品德》书,将其中的内容和初一下册的《历史与社会》内容进行对比,发现的确有多处雷同的地方,比如: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二框《尊重与平等》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雷同;初一《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与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的相关内容雷同,都是讲权利和义务,还有哪些法律,一些经常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条文等;其他诸如发掘美好情感,生活高尚情趣等都是差不多的内容。

我还发现初一《历史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不仅和初一《思想品德》有类似的地方,和初三的《思想品德》也有一处重复的内容,是有关于如何进行合理购物的教学内容。

一、初二的地理、历史内容也作为考试范围,我认为这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情,因为这么做他们可以把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从初三中考的内容改革让我想到初一的《历史与社会》下册应当加强地理方面的知识,不能仅仅在上册上了一部分之后,就没了下文,这样的话就象是半途而废了,而且现在学生的地理知识相当肤浅,我认为应当补充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是有好处的,最起码他们在上高中地理的时候不会显得一无所知,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能够有所掌握。

当然初一新教材下册的《历史与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的之处,很多内容相当贴和社会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如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课,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一旦遇到困难,发生了意外,生活出现了难处,可以有哪些保障制度是自己理应可以享有的,将来参加工作后,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该包括哪几块,不然就是损害的他的合法利益。再比如正当权益受到伤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文中例举的内容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还曾经遭遇过,学过课文之后,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会如何进行处理,怎样会比较合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相对合理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为什么要上这课的目的。

总的来讲,我个人认为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讲,初一下册应该安排地理方面的内容,现在初一下册的内容贴和学生生活实际,对他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考虑放在思想品德课上给学生介绍,这样的话就两全其美了。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教。

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达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案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能进行帮助和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存在学生没有兴趣,按以往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但在学案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作用,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利用学案,把课堂的教学重点通过自学方式、讨论方式来解决课文中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学案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确实有突出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由以前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通过教师发的学案,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点拨和引导方面。比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小故事、图片、视频等方法提出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和交流,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师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讲到祖国统一时,先出示教学目标,并用于右任的诗词朗诵导入新课,用诗人优美的诗句引入问题,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学案教学比较开放,不拘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问题的认识,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认识不断加深。比如在讲述《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就对当时使用的青铜剑有兴趣,进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古代兵器的讨论。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但在教学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强。现在网络的流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课本知识的能力欠缺,学生往往关注视觉上的动感,忽视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授之以渔”才是教师想达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学案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学案的问题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如,在讲述《经济大危机》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总之,当今作为一名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五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学年教科书中。大部分都在县自测题。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初一3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初一(一)班平均分51.8,优秀率44.9%,及格率为55%;初一(二)班平均分52.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64.1%,初一(三)班平均分53.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54.2%。三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和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下步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六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起于581年,止于960年。

1.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2.教科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3.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盛况。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

a.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诞生。

b.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c.科举考试内容:进士和明经。

d.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e.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经济上,精耕细作的衣耕继续发展,出现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进步。

手工业方面,丝织业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考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5.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6.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7.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8.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

第二大块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有汉族建立的北宋和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随后出现了元朝大一统。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时周边民族相起,与重文轻武的北宋并立。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利有弊。

女真族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和北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最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继秦汉之后,结束政权分立局面,开创长期统一的朝代是()。

a东晋b北魏c隋朝d唐朝。

2.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唐朝的建立者及都城分别是()。

a李世民洛阳b李世民长安c李渊太原d李渊长安。

4.被后人称为“政起开元,宏治贞观”的是()。

a唐高祖b唐玄宗c唐太宗d武则天。

5.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6.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b政治比较安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7.结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是在()。

a秦朝b唐朝c汉朝d隋朝。

8.唐朝科举考试中最受人们推崇的科目是()。

a明经科b明算科c进士科d诗赋科。

9.松赞干布遣使向唐朝求婚的原因是()。

10.回纥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

a藏族b白族c彝族d维吾尔族。

11.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大量移民海外。

12.研究唐朝时期印度、中亚的历史,最好参考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

13.“世间苍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b王维c杜甫d白居易。

14.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b阎立本c颜真卿d柳公权。

15.“飞天”的形象来源于()。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敦煌莫高窟d吴道子的代表作。

1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里的宋祖指的是()。

a嬴政b刘彻c李世民d赵匡胤。

17.南宋的都城临安在今天的()。

a开封b杭州c北京d南京。

18.“苏湖熟,天下足。”这种现象出现在()。

a唐代b五代c宋代d隋代。

19.南宋时一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广州,他抵达后需要去办理手续的地方是()。

a蕃市b勾栏c市舶司d瓦子。

2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到北宋时期的东京游玩,不可能办到的是()。

二、列举(22分)。

1.将唐朝经济繁荣的相关表现写在横线上(8分)。

(1)唐朝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技术。

(2)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3)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是居民住宅区是商业区。

2.列举隋唐在建筑、印刷方面领先世界的成就。(8分)。

(1)建筑、、。

(2)印刷。

3.列举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6分)。

(1)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在江南推广的是。

(2)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是在(朝代)。

(3)宋代我国造船业集中于和广州等地。

三、材料解析(26分)。

(一)(8分)。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这两首诗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2分)。

2、隋的大运河对历史和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它位于隋朝国都的什么方向?(2分)。

(二)(8分)。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这是谁说的话?他的年号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他说“以人为镜”的人指的是谁?你能说出他统治时期的名相吗?(2分)。

(4)你能举出他之前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吗?(2分)。

(三)(6分)。

材料一:唐太宗有一次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诗人孟郊中进士后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请问:

(1)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拔政府官员的是什么制度?(1分)。

(2)我国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谁统治时期?(1分)。

(3)我国公务员考试一般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办法,历史上首次采用此办法的是谁?(1分)。

(4)这种制度创立之初有哪些积极作用?(3分)。

(四)(4分)。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你能说出唐诗如此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吗?(3分)。

(2)你知道唐朝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吗?(1分)。

四读图解图(12分)。

这尊塑像是一件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6分)。

1、图中的人物是谁?(1分)。

2、他为什么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2分)。

3、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4、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说明大和民族有怎样优秀的特点?(1分)。

这是大昭寺的图片,其建筑风格糅合了中外建筑艺术。(6分)。

(1)该建筑是唐朝和什么民族友好关系的见证?它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2分)。

(2)此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1分)。

(3)唐朝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设立管理机构等方式处理民族关系。请问:唐朝是采取什么方式处理和该民族的关系的?(1分)。

(4)唐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历史答案。

一、1c2c3d4d5d6a7d8c9d10d。

二、1(1)育秧移植栽培(2)茶经(3)坊市。

2(1)赵州桥、长安城、大明宫(2)金刚经。

3(1)占城稻(2)南宋(3)泉州。

三(一)。

1皮日休的,因为他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也指出了隋炀帝巡游的腐败,看问题比较全面。

2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今天仍然发挥着南北交通动脉的交通作用。

3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洛阳东。

(二)。

1唐太宗贞观。

2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让统治维持下去,必须让老百姓生存下去。

3魏征房玄龄或杜如晦。

4牧野之战,奴隶阵前倒戈,商朝灭亡;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的统治等。

(三)。

1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

2隋炀帝。

3武则天。

4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

1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考试中以诗歌为重要内容。

2李白。

1(1)鉴真。

(2)在日本传播佛教,把唐朝的医药、建筑、绘画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不辞劳苦,不畏艰险,百折不挠。(4)善于向先进民族学习。

2(1)吐蕃拉萨(2)藏族(3)和亲。

(4)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才能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

历史学家推荐的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七上(实用17篇)篇十七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

本套历史试卷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道,20分,判断题6道,6分,填空题6道,6分,材料与问答题3道,18分,总分50分。

2、试卷特点。

就试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通过对本套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本套试题包括四种题型,即: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其中选择题占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其它三道题占60%,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套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

/2。

二、学生试卷存在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不能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

3、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中图片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4、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历史考试答题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的内容要点(优秀20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综合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日后的工作安排和调整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接下来是一份班主任工作总结的范文,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估了班级的发展和

    小学六年级自我介绍范文(精选24篇)

    自我介绍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别人更好地了解我们。借鉴以下这些自我介绍范文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或许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我的外貌是;一个圆圆

    家长与幼儿园中班的成长寄语(热门18篇)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的第二个班级,标志着他们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下是一些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实践案例,通过这些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理念。

    幼儿园校长的国旗下讲话指南(通用19篇)

    在国旗下,我们铭记着先烈的牺牲和奉献,感恩并传承着他们的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旗下的珍贵照片,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可以

    郑州特大暴雨灾害: 政府官员与救援人员的合作(优质18篇)

    合作可以让人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参考下面的合作案例,或许能够为你解答一些关于合作的疑惑和困惑。灾情信息报送存在迟报瞒报问题,对下级党委政府

    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精选21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客观评价,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下面给出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

    教育顾问的个人工作表现自我鉴定(优秀24篇)

    工作鉴定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正式和系统化评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工作鉴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良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水

    红色精神的启示与教育(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导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妨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从中吸取一些写作经验和技

    医院护士绩效分配方案详解(实用17篇)

    护士们还承担着健康教育的职责,他们需要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和健康指导。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护士所写的工作总结,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下,根据卫生部和省

    高三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经验分享(专业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有些青年教师不愿当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