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书写格式(优秀8篇)

时间:2024-12-16 作者:念青松

通过按照实习报告格式来撰写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实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和进步。实习报告应准确描述实习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等基本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有所帮助。

论文书写格式篇一

摘要: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关键词: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可持续发展;黄帝文化园

1、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

1.1、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从狭义上指自然与一般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同时也指生态系统上的完整性与健康水平的完整表示;广义上则是表示的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基本权利、生活安全、生活的保障来源、必要社会资源、经济与社会生态安全,从而形成一个人工复合型的生态安全系统。

生态安全所阐述的是国家或者是区域范围内的:水、气候、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上的健康系统状况,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状况大小。

景观生态安全研究基于对生态风险的评价与管理。

原来早期的生态风险研究是从个体和种群水平的生态毒理学,当前的生态安全则是开始注重生态系统及其以上的要求,试图通过以宏观上的生态学理论进来考量,讲述单一或者小区域范围内的生态风险问题相互联系,进行生态风险的评估,同时也从生态系统内的服务功能和健康作评价,注重过程的安全性和整w性,着重以功能过程上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1.2、景观安全

景观安全性如不完善,景观是不能够存在与健康稳定发展的,从而无法达到景观安全的需求,更无法称之为健康良好的生态景观。景观安全含义不光是表述景观的安全,更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景观,人为的因素在整个综合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在整体景观内安全感的获取,首要的感受就是对景观安全的判断。景观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景观带给人的安全感,二是人为因素能否保障景观系统的持续安全发展,从而达到生态景观的和谐发展。

1.3、区域生态安全

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尤为重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完整性的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都是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问题的有力控制,并同时能够有效的持续完善区域空间的格局。

(1)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性考量。同时面对生态系统的退化,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恢复,社会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共同都是对解决区域性生态问题的系统性回答。确保将不同尺度上的生态修复措施相互联系,合并添加不同的方式方法,在解决宏观生态问题能够保持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2)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通常上需要具有针对性与特定性,结合生态学理论,加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生态系统修复为基准。用于目前最为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等问题的解决,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与措施,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区域空间地域上,完善景观生态安全。

(3)考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多由于大范围内的人类不合理的使用与干扰,应该重视小区域内的问题,并延伸发展到大区域大尺度的全球性问题上,重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修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目前生态保护的发展趋势。

(4)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才能达到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合理的人为措施有益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2、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理论基础

2.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为基本框架,并加入地理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的科学。系统论、等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共同构成了景观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的体现,是需要通过优化景观环境来得以实现。

景观生态的优化,需要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都有一定了解,并分析不同的过程,排除对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态过程,修复对生态过程有利的。这样才能达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优化景观格局的方式方法是对景观的再建与恢复,主要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环,以迎进新的景观单元组,重新修复受损的空间结构,调整景观格局。

2.2、保护生物学

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他生物生存的干预也逐渐增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点。

保护生物学是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研究中地位日益凸显,景观规划上应提出多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建立国家性综合公园、生态自然保护区,建立核心保护栖息地,同时建立缓冲区以减弱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可见,面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格局,从大尺度上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性的完整,最终才能达到区域生态景观安全。

2.3、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利益。当前社会某一种观念是追求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总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理念不符合。针对当前区域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应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对策。

2.4、恢复生态学

为确保生态系统内服务功能正常有序进行,首先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是整个生态圈内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也是自身能够合理的自我调节,应对危险自我恢复的能力。研究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目的是解决人类对资源使用与自身生存环境质量安全的问题,保证生态系统能够安全健康地发展进行。

恢复生态学不仅仅是对生态系统的讨论,同时也是多层次的研究,如生物因素的恢复技术、非生物要素的恢复技术、整体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还有人类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过程的恢复。

3、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3.1、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

(1)异质性原则。

如何保证生态异质性的可持续问题,需要对异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生态状况,因地制宜地对生态破坏进行分类,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建设的`层次,有序准确地进行设计与规划。

(2)针对性原则。

深刻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确定干扰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内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合理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思路。

(3)综合性原则。

需要对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进行考虑,使得能够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产生有利的影响。这需要进行合理的综合规划,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法则与技术,达到生态安全标准和格局的相互融合。

3.2、干扰分析原则规划

干扰分析能够对生态问题中的过程与原因进行详细的解读。生态问题的解决更加直观。

(1)对干扰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改变过程的、直接影响目标的、间接影响目标的和环境产生压力的类型,这需要在空间上进行定位并分析。

(2)以监测、评价和排除过程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同时分析干扰的层次,以及组成景观层次、群落层次、生态系统层次等。确定干扰性尺度范围,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

(3)把社会经济文化的因素加入干扰分析中,这样更加有针对性。

(4)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性结合,保持景观生态的异质性,把不利于景观生态发展的排除,使得景观恢复中人类干扰能与安全格局相互发展。干分析的规划是将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体现,因对生态系统及其影响的因素分析,是个极其复杂而且困难的过程,而用干扰分析生态学,对影响生态安全因子的产生、经过、结果的分析变得简单清晰,所以能对区域安全格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3、格局优化原则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有完整和系统的框架,如下:

(1)背景分析。

综合考虑区域当中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格局空间关系、人文与自然过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影响。

(2)整体布局。

通过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形成一个高度稳定的总体布局模式,用以满足生态规划的要求。

(3)关键地段识别。

是在景观生态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予以重视,其中包括,生态中的关键点裂点、生物种群的生活环境类型、影响景观发展的重要单元。

(4)空间属性规划。

通过生态的角度,对现实存在的景观问题和特点,用整体的布局与目标来对景观进行优化。

(5)空间属性规划。

空间属性有如大小、形态、边缘宽度、长度等复杂的边缘属性;廊道的连通性、水文过程的多层网格格、河流通道的缓冲区、空隙的大小位置、道路廊道与缓冲带的位置为主的网络属性。景观格局优化是对环境生态问题,用景观的手段来解决的生态学途径。

3.4、预案研究

预案主要是针对未知的可能性进行某种探索,并且加以实现的方式途径,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决策者顺利解决问题。生态规划上主要以“由上至下”或者是“由下至上”两种不同的方法。

预案方法是通过格局优化与干扰分析的规划来实现的,相互影响促进,格局优化作为“由下至上”因子提出各种不同的预案的可能性;干扰优化则是把影响生态安全水平的干扰因子作为“由上至下”因子,提出能适合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需要。这两种因子同时对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规划的完美体现,从而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发挥出二者之间融合的特点与优势。

4、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

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法是整合了格局优化、干扰分析与预案分析等方法,分为4个步骤进行。

4.1、景观生态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运用gis、rs技术,对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功能分析,干扰源、频率、强度等特点与风险状况,区分区域生态景观问题与格局状况的关系,以及经济社会与生物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功能问题的分析,生态系统中健康状况。

都是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中,需要仔细研究。

4.2、安全层次设计与总体规划目标

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中所得出相应结果,对生态安全的现实问题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把先前的预案作对比,得出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整体目标。区域生态安全规划的种类也各有不同,如以人类活动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区域,农业活动发展区域等,都有各自相应的安全指数。

4.3、预案设计

需要把干扰控制对策,社会经济文化对策,对生态功能修复对策相互结合,对将来不同情况下的干扰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保证在有利的干扰和不利干扰的变化中能够进行设计预案。研究中应采用预测模型,空间模拟等方法,对不同状况下所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对比参照,同时也应当对生态文化经济状况进行评估,等处在不同生态安全方面的预案结果。

4.4、适应性管理

主要是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多样性,采取不断完善的理念,对区域内的生态安全格局的方案,进行适应性管理。

第一步,应当对方案实施的效果展开分析调查,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包含有对动植物的评价、景观生态的评价、社会文化经济的评价、生态系统的评价,也需要对过程中的作用与之前的目标之间的不同做出评价,从中得出的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反应到设计之中,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新问题,区域内的生态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的设计规划的新发展等,都将经过监测和评估,在新的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案中体现。

所以适应性管理是一个在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是区域生态安全设计的重要基础。

5、建立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步骤

5.1、“源”的选取

考虑搭配生态安全格局中“源”的确定,主要方式是把需要进行保护的对象或者区域看作“源”。在对现状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是单一的物种作为目标,也可以是某个需要被保护发展的区域,都是可以被认为是“源”。

5.2、阻力面的建立

人类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利用,是被认为是对空间的掌控与覆盖的过程,然而要进行控制需要对克服当中所存在的阻力。阻力面就是反应人类对空间作用所产生影响的趋势。最小阻力面为模型,公式为:

其中f为未知的正函数,反映空间中任意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距离和景观基面正相关关系[2]。

dij的是物种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所穿越的某景观的基面i的空间距离;ri是景观i对某物种运动的阻力[3]。

尽管f是未知量,但是(dij×ri)之累积值可以被认为是物种从源到空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性的衡量[5]。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目前已应用到景观生态战略点的判别。

5.3、由阻力面来判别景观空间

根据阻力面的理论,对生态安全格局中发生的景观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活动、生物物种活动等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来判断过程中对哪些是景观生态安全有利的与哪些不利的,包含缓冲区、源间连接、射道和战略点等,划定各级的生态安全格局水平等级。

6、结语

区域景观安全生态格局的研究,不仅是对该区域自身生态系统上的安全性研究,也是考虑人类活动不断扩张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研究。

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等级的理论上,进行对不同级别区域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多层次的安全格局是对生态系统安全的多重保证。

同时,随着自然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也会有所变化与进步,管理思路也在不断适应新要求。

这也是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现阶段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造升华。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人类对于生态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态管理的政策也在不断改变。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是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官紫玲.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3]技术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7).

[4]汪洋.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黄帝文化园区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李晖,易娜,姚文璟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j].生态学报,2011(13).

论文书写格式篇二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是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受到社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和审计档案管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最后提出了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内容审计审计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日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审计工作显得起来越重要,审计质量备受社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抓好审计质量对于保障审计工作效果,督促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笔者想谈谈一些观点和认识。

一、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1.审计立项确定和计划编制过程

审计项目确定要有依据,依据是事前计划的,或是领导交待的任务,还是群众举报的。审计项目确定应通过有关部门或领导审批手续,一般由审计委员会,企事业单位领导予以审批。审计项目确定应围绕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领导、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与人民息息相关重大问题开展审计,审计项目必须考虑规定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审计项目确定以后,就要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工作量和实际情况,组成审计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拟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实施的具体工作安排,是审计项目计划的具体化,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机构设置,管理方式,资金来源和重大开支等情况,确定审计范围、重点问题及难点和疑点,对规模大或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的部门进行审计。

2.审计底稿编制和审计证据的获得的过程

取得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实际上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过程,审查测试内部控制,审计和核对会计资料,查问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检查和盘存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和询问,以取得有关证明书性材料的过程,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决定审计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关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检查审计人员工作状况,提高审计工作业绩,分清审计责任,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其执行的审计工作所做的完整记录。精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志,也是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改进工作质量,为外部审计人员评价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在审计实务中,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一项多人和多层次进行的工作,一般实行三级复核。在不同工作阶段,其复核内容和要点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内容为:

(1)有关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进行复核;

(2)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和恰当进行复核;

(3)审计人员所做出的判断和估计是否有理有据进行复核。

3.审计结果形成的过程

编制审计报告,表明审计实施过程基本结束,是审计组向审计部门提出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是在整理、分析和综合审计工作底稿,保证审计证据客观、真实、重要、相关基础上的书面文件,是出具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总结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成果,而审计工作是若干特定阶段的构成的,有了审计结果,还应使其得到落实和执行,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考核审计结果的正确、合理与完整得出来的。

4.审计档案整理的过程

审计档案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的真实记录,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审计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审计质量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审计过程的基本情况,可作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复核和检查已完成的审计工作参考。建立审计档案可以较为系统地总结审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摸索审计工作的规律。为其他项目的审计提供参考,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重要方面。审计档案的管理,依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做到项目完成及时立卷,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要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作用,开发审计档案的信息资源,提供审计档案为审计工作和服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几点思考

1.推行审计结果运行和公告机制

在考核、考察、任用和奖惩中,要重视和发挥审计结果作用,将审计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或参考依据。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规范,确保审计成果科学和有效的利用。对审计发现有问题的人,不应重用、提拔。组织、人事、纪检和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审计成果才能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用好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保守有关秘密和遵守有关人事纪律的前提下,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告。通常的审计结果仅向委托部门、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其他部门和群众并不了解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完成了哪些审计项目,不得而知。有的把审计工作戏称为“地下工作”,这样审计结果也会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和挫伤,审计质量和风险意识更加淡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这样不仅能促使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而且能还能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后续教育

审计质量的好坏,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防犯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业务和技能培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此外也要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参加职业考试,如审计、会计职称,cap以及工程造价师等考试。还要开展审计人员实践活动,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其他单位审计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会二手抓,一手抓业务技能的培养,一手抓政治的学习,二手都要硬,不能放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制度

科学考核和评价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审计质量检查和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审计质量。审计检查有事中检查、事后检查,检查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否按照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所执行,然后进行考核和评比。通过检查、考核和评比,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质量,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审计信息,改善和提高审计部门和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深化审计工作,最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和评比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审计质量优良项目组和有关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审计质量差的项目组和有关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以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4.提倡编制审计日记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通俗地说,审计日记反映的是审计人员每天做了哪些事情,而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反映的则是审计查出的什么问题。其要素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时间和审计内容等;审计人员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编写审计日记,审计人员要认真遵循制度和程序,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随意删改和毁弃,应当是查什么就记录什么,使审计日记真正成为审计人员职责履行情况的反映,审计期间交给审计组长保管。编写审计日记,利于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5.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审计部门要大力宣传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各级领导和部门以及人民真正给予支持、关心和爱护,只有得到他们的理解、帮助,审计工作才能胜利进行,否则审计工作就很难开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碍。要根据审计人员的多少,审计项目要求和内容,围绕社会和人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进行审计。审计部门要协调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复监督,还要协调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减少在实际审计工作的压力和阻碍。

6.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岗位责任制度

古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园。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只有将审计质量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使每一项审计工作(环节)都有负责和管理,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健全有效的审计质量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同时,为保证审计质量,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分级复核制度,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部门审计人员等因素,设置不同的复核等级,以确信其符合审计准则及相关审计质量的要求。对于每一位审计人员所完成的审计项目工作,应当由具有同等或较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已完成的工作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及及内部审计规范;是否对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结论做了充分的审计记录;是否存在任何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审计程序的目的是否已经实现;所表达的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的结果一致。审计部门负责人为最终复核人。

参考文献:

[1]张孝友朱虹/编:《审计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份

[2]刘建英/编:《审计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份

[4]王锡庆/主编:《审计公文写作与实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份

[5]《江西省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审经责发[2006]2号文件)

论文书写格式篇三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是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受到社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和审计档案管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审计质量,最后提出了提高审计质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内容审计审计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日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审计工作显得起来越重要,审计质量备受社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抓好审计质量对于保障审计工作效果,督促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笔者想谈谈一些观点和认识。

一、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1.审计立项确定和计划编制过程

审计项目确定要有依据,依据是事前计划的,或是领导交待的任务,还是群众举报的。审计项目确定应通过有关部门或领导审批手续,一般由审计委员会,企事业单位领导予以审批。审计项目确定应围绕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以及领导、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与人民息息相关重大问题开展审计,审计项目必须考虑规定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审计项目确定以后,就要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工作量和实际情况,组成审计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拟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实施的具体工作安排,是审计项目计划的具体化,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审计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机构设置,管理方式,资金来源和重大开支等情况,确定审计范围、重点问题及难点和疑点,对规模大或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的部门进行审计。

2.审计底稿编制和审计证据的获得的过程

取得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实际上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过程,审查测试内部控制,审计和核对会计资料,查问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检查和盘存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和询问,以取得有关证明书性材料的过程,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决定审计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关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检查审计人员工作状况,提高审计工作业绩,分清审计责任,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其执行的审计工作所做的完整记录。精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标志,也是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改进工作质量,为外部审计人员评价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在审计实务中,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一项多人和多层次进行的工作,一般实行三级复核。在不同工作阶段,其复核内容和要点也有所不同。其主要内容为:

(1)有关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进行复核;

(2)审计结论是否客观、公正和恰当进行复核;

(3)审计人员所做出的判断和估计是否有理有据进行复核。

3.审计结果形成的过程

编制审计报告,表明审计实施过程基本结束,是审计组向审计部门提出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是在整理、分析和综合审计工作底稿,保证审计证据客观、真实、重要、相关基础上的书面文件,是出具审计意见、审计结论和总结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是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成果,而审计工作是若干特定阶段的构成的,有了审计结果,还应使其得到落实和执行,才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考核审计结果的正确、合理与完整得出来的。

4.审计档案整理的过程

审计档案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工作的真实记录,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审计档案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审计质量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审计过程的基本情况,可作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复核和检查已完成的审计工作参考。建立审计档案可以较为系统地总结审计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摸索审计工作的规律。为其他项目的审计提供参考,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重要方面。审计档案的管理,依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做到项目完成及时立卷,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要充分发挥审计档案的作用,开发审计档案的信息资源,提供审计档案为审计工作和服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几点思考

1.推行审计结果运行和公告机制

在考核、考察、任用和奖惩中,要重视和发挥审计结果作用,将审计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或参考依据。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为规范,确保审计成果科学和有效的利用。对审计发现有问题的人,不应重用、提拔。组织、人事、纪检和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审计成果才能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用好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保守有关秘密和遵守有关人事纪律的前提下,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告。通常的审计结果仅向委托部门、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其他部门和群众并不了解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到底做了什么工作,完成了哪些审计项目,不得而知。有的把审计工作戏称为“地下工作”,这样审计结果也会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和挫伤,审计质量和风险意识更加淡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这样不仅能促使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而且能还能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后续教育

审计质量的好坏,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防犯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业务和技能培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此外也要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参加职业考试,如审计、会计职称,cap以及工程造价师等考试。还要开展审计人员实践活动,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其他单位审计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会二手抓,一手抓业务技能的培养,一手抓政治的学习,二手都要硬,不能放松,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检查和考评制度

科学考核和评价审计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审计质量检查和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审计质量。审计检查有事中检查、事后检查,检查审计活动是否符合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否按照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所执行,然后进行考核和评比。通过检查、考核和评比,可以了解审计工作的质量,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审计信息,改善和提高审计部门和人员管理和业务水平,深化审计工作,最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和评比审计质量的基础上,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审计质量优良项目组和有关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审计质量差的项目组和有关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以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4.提倡编制审计日记

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通俗地说,审计日记反映的是审计人员每天做了哪些事情,而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反映的则是审计查出的什么问题。其要素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时间和审计内容等;审计人员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编写审计日记,审计人员要认真遵循制度和程序,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随意删改和毁弃,应当是查什么就记录什么,使审计日记真正成为审计人员职责履行情况的反映,审计期间交给审计组长保管。编写审计日记,利于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5.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审计部门要大力宣传依法行政、依法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各级领导和部门以及人民真正给予支持、关心和爱护,只有得到他们的理解、帮助,审计工作才能胜利进行,否则审计工作就很难开展,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碍。要根据审计人员的多少,审计项目要求和内容,围绕社会和人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进行审计。审计部门要协调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关系,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复监督,还要协调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和公安部门,减少在实际审计工作的压力和阻碍。

6.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岗位责任制度

古话说:没有规距,不成方园。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只有将审计质量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使每一项审计工作(环节)都有负责和管理,审计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健全有效的审计质量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分明,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同时,为保证审计质量,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分级复核制度,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和部门审计人员等因素,设置不同的复核等级,以确信其符合审计准则及相关审计质量的要求。对于每一位审计人员所完成的审计项目工作,应当由具有同等或较高技能的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已完成的工作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及及内部审计规范;是否对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结论做了充分的审计记录;是否存在任何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审计程序的目的是否已经实现;所表达的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的结果一致。审计部门负责人为最终复核人。

参考文献:

[1]张孝友朱虹/编:《审计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月份

[2]刘建英/编:《审计学》中南大学出版社7月份

[4]王锡庆/主编:《审计公文写作与实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份

[5]《江西省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审经责发[]2号文件)

论文书写格式篇四

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1、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

1.1、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从狭义上指自然与一般自然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同时也指生态系统上的完整性与健康水平的完整表示;广义上则是表示的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基本权利、生活安全、生活的保障来源、必要社会资源、经济与社会生态安全,从而形成一个人工复合型的生态安全系统。

生态安全所阐述的是国家或者是区域范围内的:水、气候、空气、土壤等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上的健康系统状况,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状况大小。

景观生态安全研究基于对生态风险的评价与管理。

原来早期的生态风险研究是从个体和种群水平的生态毒理学,当前的生态安全则是开始注重生态系统及其以上的要求,试图通过以宏观上的生态学理论进来考量,讲述单一或者小区域范围内的生态风险问题相互联系,进行生态风险的评估,同时也从生态系统内的服务功能和健康作评价,注重过程的安全性和整w性,着重以功能过程上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1.2、景观安全

景观安全性如不完善,景观是不能够存在与健康稳定发展的,从而无法达到景观安全的需求,更无法称之为健康良好的生态景观。景观安全含义不光是表述景观的安全,更是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景观,人为的因素在整个综合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在整体景观内安全感的获取,首要的感受就是对景观安全的判断。景观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景观带给人的安全感,二是人为因素能否保障景观系统的持续安全发展,从而达到生态景观的和谐发展。

1.3、区域生态安全

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尤为重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完整性的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都是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问题的有力控制,并同时能够有效的持续完善区域空间的格局。

(1)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需要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性考量。同时面对生态系统的退化,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恢复,社会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共同都是对解决区域性生态问题的系统性回答。确保将不同尺度上的生态修复措施相互联系,合并添加不同的方式方法,在解决宏观生态问题能够保持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2)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通常上需要具有针对性与特定性,结合生态学理论,加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生态系统修复为基准。用于目前最为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等问题的解决,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与措施,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区域空间地域上,完善景观生态安全。

(3)考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多由于大范围内的人类不合理的使用与干扰,应该重视小区域内的问题,并延伸发展到大区域大尺度的全球性问题上,重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修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目前生态保护的发展趋势。

(4)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才能达到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合理的人为措施有益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2、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理论基础

2.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为基本框架,并加入地理学与系统科学的结合的科学。系统论、等级理论、经济地理理论、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共同构成了景观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的体现,是需要通过优化景观环境来得以实现。

景观生态的优化,需要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都有一定了解,并分析不同的过程,排除对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态过程,修复对生态过程有利的。这样才能达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要求。优化景观格局的方式方法是对景观的再建与恢复,主要是指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环,以迎进新的景观单元组,重新修复受损的空间结构,调整景观格局。

2.2、保护生物学

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他生物生存的干预也逐渐增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点。

保护生物学是对保护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研究中地位日益凸显,景观规划上应提出多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建立国家性综合公园、生态自然保护区,建立核心保护栖息地,同时建立缓冲区以减弱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可见,面对区域景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格局,从大尺度上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稳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性的完整,最终才能达到区域生态景观安全。

2.3、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讨论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利益。当前社会某一种观念是追求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总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理念不符合。针对当前区域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应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对策。

2.4、恢复生态学

为确保生态系统内服务功能正常有序进行,首先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是整个生态圈内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也是自身能够合理的自我调节,应对危险自我恢复的能力。研究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目的是解决人类对资源使用与自身生存环境质量安全的问题,保证生态系统能够安全健康地发展进行。

恢复生态学不仅仅是对生态系统的讨论,同时也是多层次的研究,如生物因素的恢复技术、非生物要素的恢复技术、整体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还有人类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结构与功能过程的恢复。

3、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3.1、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

(1)异质性原则。

如何保证生态异质性的可持续问题,需要对异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生态状况,因地制宜地对生态破坏进行分类,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建设的层次,有序准确地进行设计与规划。

(2)针对性原则。

深刻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确定干扰源。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内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合理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思路。

(3)综合性原则。

需要对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进行考虑,使得能够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产生有利的影响。这需要进行合理的综合规划,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法则与技术,达到生态安全标准和格局的相互融合。

3.2、干扰分析原则规划

干扰分析能够对生态问题中的过程与原因进行详细的解读。生态问题的解决更加直观。

(1)对干扰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改变过程的、直接影响目标的、间接影响目标的和环境产生压力的类型,这需要在空间上进行定位并分析。

(2)以监测、评价和排除过程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同时分析干扰的层次,以及组成景观层次、群落层次、生态系统层次等。确定干扰性尺度范围,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

(3)把社会经济文化的因素加入干扰分析中,这样更加有针对性。

(4)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性结合,保持景观生态的异质性,把不利于景观生态发展的排除,使得景观恢复中人类干扰能与安全格局相互发展。干分析的规划是将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体现,因对生态系统及其影响的因素分析,是个极其复杂而且困难的过程,而用干扰分析生态学,对影响生态安全因子的产生、经过、结果的分析变得简单清晰,所以能对区域安全格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3、格局优化原则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有完整和系统的框架,如下:

(1)背景分析。

综合考虑区域当中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格局空间关系、人文与自然过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影响。

(2)整体布局。

通过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形成一个高度稳定的总体布局模式,用以满足生态规划的要求。

(3)关键地段识别。

是在景观生态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予以重视,其中包括,生态中的关键点裂点、生物种群的生活环境类型、影响景观发展的重要单元。

(4)空间属性规划。

通过生态的角度,对现实存在的景观问题和特点,用整体的布局与目标来对景观进行优化。

(5)空间属性规划。

空间属性有如大小、形态、边缘宽度、长度等复杂的边缘属性;廊道的连通性、水文过程的多层网格格、河流通道的缓冲区、空隙的大小位置、道路廊道与缓冲带的位置为主的网络属性。景观格局优化是对环境生态问题,用景观的手段来解决的生态学途径。

3.4、预案研究

预案主要是针对未知的可能性进行某种探索,并且加以实现的方式途径,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方法帮助决策者顺利解决问题。生态规划上主要以“由上至下”或者是“由下至上”两种不同的方法。

预案方法是通过格局优化与干扰分析的规划来实现的,相互影响促进,格局优化作为“由下至上”因子提出各种不同的预案的可能性;干扰优化则是把影响生态安全水平的干扰因子作为“由上至下”因子,提出能适合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需要。这两种因子同时对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规划的完美体现,从而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发挥出二者之间融合的特点与优势。

4、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

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法是整合了格局优化、干扰分析与预案分析等方法,分为4个步骤进行。

4.1、景观生态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运用gis、rs技术,对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功能分析,干扰源、频率、强度等特点与风险状况,区分区域生态景观问题与格局状况的关系,以及经济社会与生物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中所存在的功能问题的分析,生态系统中健康状况。

都是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中,需要仔细研究。

4.2、安全层次设计与总体规划目标

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中所得出相应结果,对生态安全的现实问题与状况进行合理评估,把先前的预案作对比,得出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整体目标。区域生态安全规划的种类也各有不同,如以人类活动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区域,农业活动发展区域等,都有各自相应的安全指数。

4.3、预案设计

需要把干扰控制对策,社会经济文化对策,对生态功能修复对策相互结合,对将来不同情况下的干扰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保证在有利的干扰和不利干扰的变化中能够进行设计预案。研究中应采用预测模型,空间模拟等方法,对不同状况下所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对比参照,同时也应当对生态文化经济状况进行评估,等处在不同生态安全方面的预案结果。

4.4、适应性管理

主要是针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多样性,采取不断完善的理念,对区域内的生态安全格局的方案,进行适应性管理。

第一步,应当对方案实施的效果展开分析调查,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包含有对动植物的评价、景观生态的评价、社会文化经济的评价、生态系统的评价,也需要对过程中的作用与之前的目标之间的不同做出评价,从中得出的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反应到设计之中,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新问题,区域内的生态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区域生态规划中的设计规划的新发展等,都将经过监测和评估,在新的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方案中体现。

所以适应性管理是一个在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是区域生态安全设计的重要基础。

5、建立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步骤

5.1、“源”的选取

考虑搭配生态安全格局中“源”的确定,主要方式是把需要进行保护的对象或者区域看作“源”。在对现状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是单一的物种作为目标,也可以是某个需要被保护发展的区域,都是可以被认为是“源”。

5.2、阻力面的建立

人类活动对空间环境的利用,是被认为是对空间的掌控与覆盖的过程,然而要进行控制需要对克服当中所存在的阻力。阻力面就是反应人类对空间作用所产生影响的趋势。最小阻力面为模型,公式为:

其中f为未知的正函数,反映空间中任意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距离和景观基面正相关关系[2]。

dij的是物种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所穿越的某景观的基面i的空间距离;ri是景观i对某物种运动的阻力[3]。

尽管f是未知量,但是(dij×ri)之累积值可以被认为是物种从源到空间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性的衡量[5]。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目前已应用到景观生态战略点的判别。

5.3、由阻力面来判别景观空间

根据阻力面的理论,对生态安全格局中发生的景观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人类活动、自然活动、生物物种活动等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来判断过程中对哪些是景观生态安全有利的与哪些不利的,包含缓冲区、源间连接、射道和战略点等,划定各级的生态安全格局水平等级。

6、结语

区域景观安全生态格局的研究,不仅是对该区域自身生态系统上的安全性研究,也是考虑人类活动不断扩张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研究。

在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等级的理论上,进行对不同级别区域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路,多层次的安全格局是对生态系统安全的多重保证。

同时,随着自然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也会有所变化与进步,管理思路也在不断适应新要求。

这也是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理论,现阶段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造升华。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人类对于生态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态管理的政策也在不断改变。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是对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官紫玲.福州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技术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13(7).

[4]汪洋.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黄帝文化园区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李晖,易娜,姚文璟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j].生态学报,2011(13).

论文书写格式篇五

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1医学论文的写作要求简洁、明了、确切医学论文和其他科技文章一样,不同于文学作品,不追求形象的比喻、华丽的词藻,而应该是质朴无华,很少使用带有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的具体生动的文学词语。医学论文的写作应是以尽可能少的文字负载尽可能多的信息,能用一个词说明的不用两个词,能用一句话讲清的不用两句话,医学论文中的每一个词或字都应有它存在的意义。我国主张论文标题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包括图、表,每篇不宜超过4000字。“短篇报道”一般不超过800字。专业名词在文中可运用同道们已熟知的缩略语,但对尚未被公认的缩略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写出中文全称。双重语言符号系统的使用医学论文中双重语言符号系统的使用是医学论文写作语言的重要特点。语言符号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即全民共同使用的用文字书写的语言符号系统,如用中文、英文、俄文、日文等记录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自然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另一种是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又称非自然语言符号系统或超自然语言符号系统,即指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以外的可以用来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假定性的书面符号系统,例如图像、表格、公式等。

在医学论中公式虽出现不多,而图、表几乎在每篇论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医学术语的使用医学论文中出现的医学术语较多。医学术语是医学的专门用语,它用压缩的形式浓聚丰富的知识,反映科研成果,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专业性。医学术语具有单义性、稳定性、严肃性等特征。4医学论文的句式单一、严整由于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干脆、利落,不带感情色彩。因而,医学论文的句式单一、严整,很少变化,表现在以下几点:多用正常词序的常式句,很少使用变式句,几乎不用倒装句。大都为陈述句,几乎不用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很少用。为了既周密又简练地表达,往往在主、谓、宾语之前加上长定语、长状语,在谓语之后加上补语,故医学论文的写作中长句使用多。复句较多,常用二重复句,有时也有三重以上的复句。5医学论文的格式规范、统一、固定医学论文要求严密规范,遵守相对固定的格式,趋于规范化,但内容要求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组织结构,或是纵向的、步步深入,或是横向的、总提格式,或是二者有机结合。医学论文的写作常分大、小层次,往往都有大小、标题,并且加上序号,脉络分明,一目了然。自然段一般分得较细,每一小段讲一个问题,中心句总是放在显要的位置上,便于读者抓住要点。

论文书写格式篇六

1、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2、创新性。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3、理论性。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4、简洁性。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5、逻辑性。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6、可读性。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

1.医学论文写作要点

2.医学论文写作目的

3.医学论文写作

4.医学英文论文写作

5.论文写作基本格式要求和规范

6.医学论文的种类及规范

7.医学论文写作要求方法

8.医学论文写作要素

9.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10.2017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论文书写格式篇七

小学英语书写教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音、形、义三个层面,对语言作出了书面的记录即是对该语言进行了书写。英语的书写包括字母、由字母组成的单词、以及由标点和单词组成的句子。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小学生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做到大小写、笔顺、连笔、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能让小学生在接触英语之初用最少的时间达到大纲的这一要求,本人从小学英语教学的的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新授规则坚持规范性

一切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因此英语书写也得循规蹈矩,如字母略向右倾斜度一致、大写字母都不顶到四线三格的第一线等等。教师在新授每一个规则时都要以书写体来规范学生,这种规范的做法要坚持始终,否则错误的容易先入为主,只有坚持规范性教学才能为后继的书写教学打下一个坚实基础,学生才能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书写规则也不一定完全是灌输,很多规则可以通过教师指点学生观察得出。如通过呈现“helen、mike”等英美人名并让学生与一般单词比较,就可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到英文中人名的首写字母应用大写。

二、练习形式呈现多样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口语的练习是在创设的情景之下进行的,具有交际性和趣味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而书面的作业,诸如抄写、造句等则显得枯燥了一些。为了避免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老师在杜绝狂抄滥写的同时,如果能开动脑筋设计形式新颖的书写练习(如搭配、改错、替换等),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就是最简单的抄写字母也要变换着方式,如按元音归类抄、按大小写字母分类抄。教师把“少而精”的练习奉献给学生,学生自然不会产生畏惧的情绪和泛味的感觉。花样繁多的练习形式在实际运用时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抄写“thequickbrownfoxjumpsoverthelazydog”并把这句话中的.小写字母改成大写字母。这类题就属于综合了字母书写,单词书写和句子书写要求的题,这类题应该放在字母教学之后,并且练习前已讲授过单词和句子书写的要求。

三、评讲练习重视可比性

教师评讲学生的书写练习目的不仅是指出错误,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书写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本没有什么“所以然”可讲,教师如果从学生的错误出发把正确与错误作比较找出错误的根源也不失为一种“所以然”。如学生把英语字母写成了拼音字母、把手写体和印刷体混淆了就要运用比较排除干扰。在对英语练习的评讲过程中重视了对比,还为设计出高效的练习打好了基础。改错题、搭配题等最好是来自对学生的练习的评讲,再把这些题反馈给学生时就有了针对性,即利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现状,也易于学生纠正错误。

四、平时书写作出示范性

“师者,人之模也”书写对学生而言是一块样板,教师的示范性书写不仅要体现在新授课的板书之中,同时要体现在一切展现给学生的材料之中。有的教材在字母和几个简单的单词教学之后就没有手写体的范例了。此后教师为了巩固书写基础,最好还要作出明确的示范,办法是让学生在四会单词和句子的下方画出四线三格,并抄上四线三格上的板书,为以后的抄写作参考。

五、阶段活动讲究必要性

这里的“必要性”,包括两层含义,即英语书写教学中要渗透一些阶段性的活动,但渗透的是必要的活动而不是滥用活动。在英语书写教学中开展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相互比较、相互交流英语书写技巧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英文书法之美的积极性。但是英语书写活动并非越多越好,多了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做了无用功。我们只要在平时搞一些作业展览、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之后开展一些书写小比赛,如写字母、写单词、写句子比赛等,这样的简单活动就足以激起学生的“攀比”欲,促进学生认真对待英语书写了。

英语书写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几方面的操作也不是孤立的,只要英语书写教学中多实施一些活泼的创新的方法,学生的英语书写水平一定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而迅速地达到既定要求。

文档为doc格式

论文书写格式篇八

参考某一学校的要求)论文书写格式(如图)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 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 ´ .doc”,其中´ ´ 代表自己的学号。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论文首页格式: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 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4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院(系)名称:计算机系本科生学号:学 位 论 文 题 目学 科、专 业: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生姓名: _____ _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年 月摘 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空一行)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空一行)关键词:词1、词2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计算机概论……… ………………………………..……1 1.1 计算机产生……..…………………………………………..11.2 计算机的发展……………………………………………..21.3 计算机中的进制 …………………………………………3一 二进制表示法…………………………………………..….3第二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6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4 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4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4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4 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1.1 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空一行)粗宋体5号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