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总结和分析,展示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共性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一
过去的几年,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抢抓机遇,稳中求进,砥砺前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实力与形象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强的获得感。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于科技强国的重视,政府报告中也多次提出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这些前沿的战略学科方向,这为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科研奋斗方向。我国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较过去有了大幅提升,科研人员的待遇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改善。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二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政治立场坚定的“明白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国家的发展大局,是党和国家的头等政治任务,只有政治头脑清醒、政治立场坚定的党员干部才能担此重任。基层党员干部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把脱贫攻坚当做“自己的事”,用自己“最大的劲”,脚踏实地的走村入户,切实遍访贫困户,用真心感受他们的生活,用真情倾听他们的诉求,用真诚带他们致富奔小康,真正做到真扶贫。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党员干部身处基层,是打赢脱贫攻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角色。随着脱贫攻坚决胜之际的到来,各项政策红利涌入基层,如何引导贫困户持续就业和发展产业,如何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从“心”出发,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的具体要求,耐心为群众讲解惠民政策的各种好处,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基层党员干部要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古语曰:“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基层的党员干部不光要充分利用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重要的是要因户施策、精准施策,找到适合当地群众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就业途径,让贫困群众能持续不断地增收,主动找致富门路,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扎实开展“志智双扶”工作,让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效实现“长期脱贫”。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三
要、坚定信念。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面临的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多,沉迷享乐、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标签。做有为青年,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青年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无论是家庭兴旺、社会繁荣还是国家昌盛,都离不开我们青年一代的拼搏奋斗。
要明确目标、脚踏实地。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何来作为?作为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更要明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青年人都要戒骄戒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要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沉下心来工作,消除不切实际的杂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那么多的激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砥砺自己,将小事做细、做扎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干。
要勤奋好学、勇于创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时刻都有新的事物产生,以及旧事物的消亡,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保持坚定的信仰,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坚决同诋毁我党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向上级领导、新老同志、基层群众学习,开拓自己的思维,通过沟通取得经验,通过交往获取知识。工作中不能拘泥于单一处事方法,施计用策要开拓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深入思考,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途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在今后更要以精神为指引,将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坚定信念,勤于学习,崇尚实干,敢于担当,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四
在“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中,我们的学习主题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一期网上主题团课学习心得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于党于国于人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首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图谱,是推动“中国之治”不断迈向更高境界的里程碑。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组织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努力克服各项因素造成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强化组织培养,增强党的领导力,提高党群组织的活力,构建党和国家基层建设主体框架,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
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证人民群众的地位,要知道党和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必修课题,要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作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要一如既往,百炼成钢,记成钢城意志,红心向党,对党无限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无论在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信仰力、价值观、方向感保持不偏不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政治忠诚、思想忠诚、行动忠诚,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成为党性的捍卫者、成为铁心向党的引导员。坚持一颗红心对党忠诚,在利益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铭记在党旗前庄严的宣誓,做到为民用权不谋私、金钱美色莫贪恋、亲情面前是非明。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路线,摒弃“官本位”思想。政府也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公仆意识,要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把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眼前。
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国旗下、党旗下宣誓的样子,要牢记自己出发的地点在哪里,将要去往的终点在哪里,预设好航线,不要偏离,只有坚守初心,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严守纪律红线,勇于担当,不辜负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期望与信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五
通过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二期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明白,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是非常重要的,也使我在党性修养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特别是使我对共产党员如何增强党性锻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在我对我自学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义务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义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天生就有的,需要党员经过刻苦学习去获取,认真读书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加强修养的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生活在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即是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共产党员增强党性,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和基本方法。
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精神,加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展开活。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知法,知道了,才能进一步谈到守法和依法办事。我们带头学好法律知识。
三、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而贯彻这个战略的关键,是提高我们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古人说:“吾养吾浩然之气”。每一名党员干部如果都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侵蚀和歪风,真正把党和人民的权力用来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就能实现像要求的那样:“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六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让我能在基层的生活中更加努力地认清自己,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的方法,当好村官,服务农村。
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细心。农村是个大舞台,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农村的关系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知识型人才,但农村实践工作经验普遍不足。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细心细致地开展走访调査,找准农村的薄弱环节,认真研讨分析,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真心。当好“大学生村官”必须怀着一颗建设农村、支援农业、服务农民的真心。要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心里要时刻装着农民。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解农民所困,帮农民所需。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真心换真情,以我心换你心,使村民能够从心里真正的接受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
三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信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对当代农村发展形式充满信心。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放向和期望,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大学生村官要用好自己的优势来尽可能弥补农村工作的劣势,对于自己所掌握与农村发展有益的信息,要大胆向相关人员建言献策,争取领导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七
特殊时期两会顺利召开,标志中国战“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大领导力和执行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短但有温度有力量,直面挑战、传递信心、民生导向,通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在2019年经济平稳运行时遭遇了疫情,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齐心协力取得重大胜利。克强总理说,虽然一季度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但人民群众生命更重要,这是非常值得的牺牲。正是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定了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更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平凡的话语体现出来了政府的担当,给予国人精神力量。19年和20年的上半年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极为艰难的时间,尤其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使我国处于比较困难的发展阶段,总理也用到了“异常艰巨”一次来形容所面临的挑战。政府报告中坚持民生导向,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坚持重点突出,全面回应了当下我国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并针对种种问题提出了精准措施,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和力量。正如总理所形容的疫情防控“十分不易,成之为艰”,接下来国家经济形势会面对更严峻的挑战,但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终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八
党旗是指团旗的方向。高校共青团成员要做理想远大、政治坚定的模范,努力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崇尚道德、善良、严格纪律的模范。
1.学习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培养青年的理论思维。“青年学习”引导高校共青团成员深刻理解和理解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意义、精神本质和实践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讨论和讲解历史革命故事、国家重点领域、社会热点问题等知识,结合青年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每次学习都会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加深青年的理解,帮助共青团成员学会把握各种思想交融对抗的主流,把握复杂现象的本质。“青年大学习”将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与青年的谆谆教诲相结合,引导共青团成员在自觉跟风中汲取成长养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健康成长。
2.学习新思想的实践魅力,激发青年奋斗精神。高校共青团成员亲身见证、体验和参与了新时代伟大进程的故事,感受到了国家取得的全方位、开拓性成就和深刻而根本的变化。“青年大学习”网络团课采用短视频、互动答题、清新手绘、生活解读、网络名人风格拍摄技巧、青春靓丽的“小哥哥”、“小姐姐”指导教学等手段进行内容设计和安排。依托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推动,学习更加脚踏实地,更加受欢迎。通过同龄人的力量,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打造新时代的“红色偶像”。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4篇2023青年大学“第九期”网上团课答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青年大学2023年第9期答案的相关认知。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九
当今邓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这是全国人民热切期待的两个重大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将产生影响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提案和议案。3月3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部长通道”上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话题时表示,要把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到教师的心里面去,“让他们脸上充满笑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听到教育部长的话感到非常欣慰。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觉得教育是任何工作的基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理应受到重视。我期待,通过20的“两会”,将产生更多更好的教育相关的提案和议案,保障全国广大教育工作的自身利益,提高工资待遇,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热情,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齐卫平表示,我们党以一次全会专门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和优势的体现。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体的。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的、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第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思想理念、制度体系、法律规章、实施路径、干部队伍等诸多方面,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现代化。总而言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更好地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表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制度上的体现,也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宏波表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治理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意识,体现了务实的实践风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9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制度与效能、体系与能力、党建与治理、分工与协同、统一与特殊等概念和关系的认识中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制度的有效执行。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以最大限度发挥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整体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能狭义理解为完善国家监察和督查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人认为,这就是深化监察与督查体制改革,以监察和督查提升治理效能。事实上,监察和督查只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将国家制度优势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过程,至少包括制度创设、有效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强化制度有效执行也不能限于负向的监察、督查和问责,还包括正向的法治保障、德治引领等手段。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效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但又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基础,有了运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二者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当前,有的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并将物理平台信息化等价于治理体系现代化,认为建好系统、搭好平台就一定能实现有效治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治理思维,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可能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目标相违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党的领导。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意义上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各条线、各部门的作用,发挥社会与市场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党建应与治理紧密结合。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在地方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共性”与“个性”失衡的现象。为探索经验,一些地方鼓励基层先行先试、自主创新,然后将基层经验总结提炼成为全域的政策,但是,在总结经验时,往往将不同地方的做法“东拼西凑”,形成一套基层经验无法保鲜、基层活力无法传递的政策,在执行方面则片面强调“整齐划一”。这种过于教条的思路,容易挫伤基层积极性。
党的领导作为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体现在以党建工作促进有效治理,以党的领导统领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二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不说更早的时期,就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总结性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庄子·秋水》中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3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__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30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_’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1/4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他还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这就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怀。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所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建议大家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
第三,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说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第四,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同时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几十代人,那是多么长啊!从孔老夫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几代人。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的时候,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就像是“剥洋葱”,明知结果是好的,但就是过程有些艰难,很难坚持下去。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不妨以“剥洋葱之法”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将基层形式主义“扼杀于摇篮之中”。
“菜刀用冷水浸泡”,准备充足,时机成熟,处理起来才不会“辣到眼睛”。作战需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个别基层组织和部分干部对“洋葱辣味过于敏感”,存在畏难情绪,导致“你不剥,我不剥,大不了大家都不吃”的不良风气。“剥洋葱”需要“不怕辣”的勇气,破解基层形式主义也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但仅凭猛冲猛打还不行,还需要找准时机,打有准备之仗。我们在破解基层形式主义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切实把问题表象弄清、问题原因弄准,切忌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照抄照搬等现象,这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是徒劳的。破解基层形式主义务必要因地制宜拿出整改方案,而且要快刀斩乱麻,不能给个别干部“滥竽充数”的机会,在必要时候,可以“杀鸡儆猴”,树立反面典型。
“掐头去尾留中间”,再次浸泡,掌握方法,解决起来才能够“得心应手”。基层形式主义的“掐头”不能只局限于镇村一级领导干部,还要不断往上级延伸,只有“上梁正了,下梁才会不歪”。为此,基层形式主义还要从上级层面开始重视,不能当“甩手掌柜”,而要发挥自身作用,层层树立正反两面典型,不断鼓励基层、引导基层做好破解形式主义问题。“去尾”重点指的是去掉广大人民群众的“放任心理”,干部好与坏、是否干实事、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想必只有常去办事的广大老百姓最为了解。为了彻底根除基层形式主义,广大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及时进行有效监督。基层党委、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好市长热线、百姓热线、举报信箱等,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维权途径,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将外衣层层剥开”,只要坚持,用心加工,才会将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对症下药,成功的前提是不断坚持,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解决基层形式主义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要像“剥洋葱”一样,一片一片剥掉它的“外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许越到后面越会感觉身心俱疲,也会感觉到问题的辣味儿越来越重,但我们要坚信否极泰来,胜利就在前方。破解基层形式主义还要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切莫让原本的“形式主义”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主义”。同时,还要及时给广大年轻干部搭建平台,让广大干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只有让年轻干部带头反对破解形式主义,才能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四
经过青年大学习的学习,我深切地感遭到了我们的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我们国家重视培养青少年的人格,这类重视程度乃至超过我们青少年本身对自己的重视。一直以来,我认为国家对人材的培养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无关,现在看来,我这类想法是多么毛病。青少年应当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建立一个个小目标,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成为能给国家带来贡献的人。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现在的我们。正如再冉升起的朝阳,更应当为祖国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精神层面却略显单薄,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人们产生了一系列疑问。尤以对我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一些杂音和不和谐的音符。
分秒必争的发展速度没有给人们留下太多解答内心疑惑的时间,带着疑问和不确定性上路,必然让人对前路产生迷茫。于是,一些国外反动势力趁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疯狂地抨击和否定,国内一些人不明就里,一度被误导甚至被当枪使。一段时间以来,质疑我国所走的已不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甚嚣尘上、追随者众多。
4月1日,总书记在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就我国所走的道路问题给出的坚定回答,从历史、科学和现实角度,全面准确阐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怎样走好这条路?清晰直观的表达,是为拨开萦绕在群众中间的思想迷雾而主动发出的最强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纵观全文,没有修饰用语、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通过简洁的脉络和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却力透纸背,蕴含直抵人心的力量。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深刻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文章强调了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章思辨的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同时要注意,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权威,更在于其为奔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人们排除了眼障和疑惑、指明了方向,还告诉了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条路要怎么走?党员应该做什么?什么是要扬弃的?解除疑惑的同时,透过此文带给我们充足的信心和勇气,我们的步伐才能稳健而坚实。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六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文章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带领大家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夺取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建国初期,党带领大家完成“三大改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带领大家一同开展“真理大讨论”,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在哪个时期,我们党都能坚持从国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特色道路。
然而,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其实,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走好“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历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是人民的选择。
走好“必由之路”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全面领导贵在全面,重点是全覆盖,目的是实现坚强有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好“必由之路”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我们党在加强政治建设时,必须重视中青年党员和中青年干部的思想教育,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不断探索提升中青年党员和中青年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其政治定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分重要。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对“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提出了要求。调查研究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意义重大,绝不仅仅是去基层走走看看、听听汇报那么简单。好的调查研究要用心用情,身入心至。要切实防止“木人探海式”调研、“刻舟求剑式”调研和“无肠国式”调研,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下沉力、思考力和转化力。
谨防“木人探海式”调研,提升调研下沉力。寓言“木人探海”讲的是,有个木人想要了解海的深浅,便在大海里游了一圈,上岸后他夸夸其谈:“海就那么深,连我的膝盖都没有淹没”。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下沉到底是调研获得真知的前提,如果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就会像“木人探海”一样,不但没有沉到海底、探到深处,还会产生“海就那么深”的盲目乐观,给决策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提高调查研究的下沉力,要从行动和观念两个方面发力。深厚的群众感情是提高下沉力的关键,心有百姓,就不会作风漂浮,就不会为了完成规定动作,应付了事、点到为止,就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听群众心声,谋发展良策,解群众急难。撇去真相上的浮沫是提高下沉力的保障,一心求真求深,就不会满足于“经典路线”和“精致盆景”,就能轻车简从、直扑现场,看到实情,听到真话,摸准规律。
谨防“刻舟求剑式”调研,提升调研思考力。“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楚人在船上作了个记号,船到岸边,他便从做记号的地方下船打捞。“刻舟求剑”的做法显然是愚蠢的,注定要失败的。错就错在不顾实际、预设立场。我们的工作中这样的调研也有一些这样的情况。他们以学习借鉴之名,把别人的调研报告、过去的调研报告、经典的调研报告当成“舟”,并在相应位置“刻”上记号,修修补补,妄图以此“求”得当前本地区的客观规律之“剑”,这也是注定要失败的。下沉是调研的第一步,思考是关键一步,心之官则思。搞调研不仅要“看在眼里”,更要“想在心里”。在调研中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提高想事情的自觉性,我们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调研对象中摸清规律、找到症结,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谨防“无肠国式”调研,提升调研转化力。“无肠国”的故事来自《山海经》,说的是无肠国的人吃下去的食物,通常只经过一段肠子还未等到消化便排泄了出去。所以他们要不停地吃不停地喝,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需要。不经过消化吸收的食物,很难完全转化为身体活动的能量。未经过消化吸收的调研成果也是如此。于是少数单位反复“调研”,反复“下基层”,或者反复让基层报材料,以“调研”的名义作秀,增加基层负担。调研在精,不在多。调查研究要坚持实践导向、效果导向,而不是“文本导向”。一份完善的调研报告不是调研的终点,不能调研报告写好了之后就束之高阁,一切工作照旧。调研要坚持从实际工作中来,到实际工作中去,把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是检验调研水平的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地通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调研成效转化为实践成效,我们的工作才会取得进步。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八
作为高校教师,今年两会,我重点关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发声,他指出,要让教师成为大家羡慕的职业需要办六件事,分别为“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一提,提高地位待遇;二改,改革教师配备制度;三育,振兴师范教育;四用,加强教师使用,压担子,指路子,提点子,给位置,发票子,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五保,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六尊,重振师道尊严,全社会尊师重教。如果各级各地能够认真落实部长指出的这六件事,教师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全力保障,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乡村教师的能动性都能被极大的激发的情况下,全国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随之快速提升,教育资源将更加均衡的分配,全国的教育事业将加速步入到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水平、更全面的发展的教育“新时代”!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十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扫除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信心提振、效率提升的重要法宝。
“表哥”“表姐”,再见再也不见。经多方调研了解到基层年轻干部“表哥”“表姐”的无奈感叹和调侃式自嘲,于是党中央在政策制定之中以初心为本融入仁爱之心,让基层干部真正从“表”中走出来、闯出去。当前,我国经济受到疫情暴发的影响,面临系列挑战,如期打胜攻坚战役需要更加聚焦的注意力、更加蓬勃的创业心和更加坚定的落实力,减“表”定“闯”有效考察发掘干部,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决战根基更实、决胜信心更盛,势必成为“关键一招”。
“大会”“小会”,别后方是晴天。当“层层压实责任”的指令逐步异化为“层层开会传达”的现象出现,党中央高度警惕并及时叫停,切实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力结合,紧紧扣实各级担当,守住“精文简会”硬杠杠。一方面,明确标准、尺度,对会议“乔装打扮”“改头换面”的行为及时纠错整改,用“负面清单”警示倒逼,让“简单落实”无路可走;另一方面,抓实监督、检查,将应景造势、言之无物的会议加以杜绝,做到减负真减,把“练嘴皮”的功夫转移到“迈步子”的实际工作中,切实提升效率。
“套路”“甩锅”,终将渐行渐远。基层早厌倦了各式各样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行为,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考核让一线干部苦不堪言,陷入“迎检”旋涡。此次《通知》的印发,对职能部门和专事监督的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更高要求,“过程导向”转化为“结果导向”——简而言之,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两场战役”中,监督者从“找问题”的局外人变身“帮解决”的责任主体,让过往的“套路推责”和“督战甩锅”成为过去式,并肩战斗、荣辱与共、共克时艰成为新时期工作主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一代共产党人肩负着建设新时代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唯有以“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的坚定信心和胸怀,才能狭路相逢、勇者必胜!
青年大学网上团课第九季(优秀20篇)篇二十
4月26号,中纪委网站发布动漫时评《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了面子丢了里子》,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视频中官员为了政绩好看,下令粉刷临街危旧房屋,引得群众怨声载道。究其原因,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
给危房刷白墙的做法,属于典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并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只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抵触。而群众这种不满情绪最终也只能发泄在具体落实这项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身上。想想基层工作人员一方面为落实上级交办的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又要安抚对这项措施心生不满的群众,夹在中间的他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所以,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于我们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党组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敢于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桎梏,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抓实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