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

时间:2024-11-18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一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预习时,按照上课惯例,从三方面做预习工作:一是不解之处;二是精彩之处;三是有误之处。每个同学至少要有一处发现,准备上课发言。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9页,这幅图中所画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开始提问发言。请语文科代表做好发言记录。

生2:引号是为了引用老王说的话。

生3:引号是为了直接引用老王说的话,为下文做铺垫。

师:看来大家对引号的作用掌握的不错,回答的很好。给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各加1分。

生4: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是更深的不幸”?

生5:第一个不幸是指的从小营养不良,第二个不幸指的是得了恶病。

师:那么由这两个方面来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个侧面,是什么呢?

生6:苦!

师:头脑真是灵活,给两位同学各加2分。

生7:为什么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车?

生8:因为老王的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因为当时是文革时期,社会动荡,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独自乘三轮车。

师:能联系文章背景思考问题,说明预习工作做的不错,各加2分。

生11:因为作者当时被老王的样子吓到了,所以记不清数目了。

生12:因为事情隔了很久,所以作者记不清了。

生13:因为作者很惊讶,老王在这个时候还能亲自给她送鸡蛋。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不错,想的也很全面,做了认真的思考,各加2分。

生15:第一个“老实”是指老王年轻时不规矩。第二个“老实”是指老王厚道。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确实要费些脑子,先给这位同学加上2分,课后我们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做具体的分析。

生16:怎样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生(齐):从小营养不良

师:很好,那么后一个不幸指什么呢?

生(齐):害了恶病。

师:那么,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生17:我想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说明的是他从小生活环境不好,而害了恶病说明他的生活状况的不好,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下,给他加上2分。再给大家一天的时间思考,我们明天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8:老王吃鱼肝油后,到了晚上真的看得见吗?

师:加1分,哪位同学能回答她的这个问题?

生19:我想应该是看的见的,因为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而鱼肝油中含有这种成分。

师:看来你不仅对文章有研究,对医学也有兴趣。给你加上2分。

生20:前者是写十个或二十个,后者为什么还要写多得数不完?

生21:因为日子长了作者记不清了。

生22:我笑着说“有钱“,为什么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给他加上2分。我们可以从老王的性格方面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生23:表现了老王的善良。

师:反应很快,加3分。

生25:这样表达更为准确。

生26;这样表达较为含蓄。

生27:更突出作者看到老王病成这个样子还给她送鸡蛋时的难过。

生28:与前文“我害怕的糊涂了相照应”,表达了作者看到老王时的意外。

师:看来这个问题同学们的争议很大,给每位同学各加3分。我们可以下去再思考一下,明天来解决。

生(齐):老王

师:其实不管是老王还是作者,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这句中说老王是不幸的人,作者是幸运的人,究竟有什么含义,由于时间关系,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做一个思考的作业。现在请我们的科代表总结一下发言情况。

科代表:整节课共有20人发言,提问不解之处的9人次,共15分;回答评价的18人次,共36分;提问“精彩的”5人次,共13分;总分为82分。(其中有同学多次发言)

师:今天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有越来越多的精彩。下课!

《老王》课堂实录(幅合思维课)

生(齐):作者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的人。

师:(板书)  作者  幸运的人

老王  不幸的人

生3;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给了老王鸡蛋很香油的钱,觉得这种行为侮辱了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个“不幸的人”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老王的生活的。请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具体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生:(勾画)

生4:76页第一段,“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生6:“没有什么亲人”

师:从哪里看出他没什么亲人呢?

生7:“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师:他这样一为“没什么亲人”的人,住在什么地方呢?

生(齐): “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师:这里说的是老王的居住条件,那么还有对老王生活的描写吗?

生8:眼睛是瞎的

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到位,是仔细阅读课文的结果。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描写,正是这些描写体现出了老王生活的一种状态‘苦’。

(展示板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谋生手段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他的生

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没什么亲人                    苦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    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生9:为老王送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10:送默存去医院

生11:不仅是默存上医院,而且还不要钱。

师:不仅不要钱,最后作者把钱交给老王,老王拿了钱后又怎样

生(齐):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师:还有与作者交往片段的叙述吗?

生11:在生病的时候给我送鸡蛋和香油。

生12:善良

生13:老实

生14:乐于助人

生15:无私

生16:讲义气

(板书展示)

蛋,表示感谢。

生17:因为他眼睛是瞎的,而且三轮车被取缔了。

生18:组织起来可能是为了更好做生意,而且安全。

师:既然组织起来很好又安全,又为什么会被“取缔”呢?

生:(思考不解)

师:我们不妨结合文章的背景来分析。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处在一种荒唐的状态,三轮车的起起落落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状况,先是组织,再是取缔,像作者和她的丈夫这样杰出的学者,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反动学者”。

生19:老师,那为什么作者还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呢?

生20:坐老王的车。

生21:给老王钱

生22:送鱼肝油给他

师:还有呢?

生23:问他能不能生活。

生(齐):善良的人

生24:尊重别人

生25:有爱心

师:作者同老王一样,都是普通的人(板书)普通人,也是真诚善良的人(板书)真诚善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正是想让所有的人都能关心不幸的人,因为在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板书)人人平等。学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样做。

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抄评优美精彩段落;写“一课一得”。

下课!

板书设计:                  老       王

杨绛

老王    不幸的人          体现        反映

作者    幸运的人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二

⑴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⑴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投影片

师:老师这几天遇到个难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我想个办法?

生:愿意。

生:想。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学生回答。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

(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这节课老师还准备了最好的奖品,将给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机会哦!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

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生:“但当涉猎”怎样解释?

师:谁来帮他解决?

生:只是应当博览群书。但,只。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怎样是什么意思?

生: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辞,推托。以,用。这是一个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生: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而别?

生:鲁肃佩服吕蒙的才略。

……

生:“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生@:那为什么不让他“治经为博士”呢?那样岂不更好?

生:因为吕蒙,他是一员大将,读书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生@:那他学识渊博岂不更好?

生:因为它原来才疏学浅,学好那是不可能的。

生@:那这样严格要求他,岂不更好?

生:“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师:你赏析得非常好,能不能语重心长的读一读?(生读),读得非常好!

生:“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师:你能不能读出鲁肃的这种吃惊的语气,来,试一试!

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师:那你再读读这句话,能不能读出吕蒙的这份自豪?试试看!

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师:这点发现非常了不起!

(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演?小组内先试试。

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

师:通过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

生:我演的是孙权,我觉得他当时应该是,很严肃的,同时他对吕蒙也是非常关心的,对他寄予厚望。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生:我觉得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生:我觉的吕蒙身为一员大将,能听从首领的规劝,努力读书,并才略大长,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值得学习。

(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打好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学习,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

生:多读点历史书,了解历史,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

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生:可以先给他讲讲吕蒙的故事。

生:老师,你让我们背课文的时候,不是你自己先背下来吗?你让我们读书,你自己不是也在读书吗?你也可以像孙权一样,用现身的说法来教育他好好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师: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采纳。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愿不愿意也听听老师的意见?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为读书教育。与此同时可作适当的板书)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把它积累下来,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下面利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篇短文背下来,看谁记的最快?开始!

(5分钟后检查,时间允许,可指名背,时间不允许,可集体齐背)

师:一节课很快下来了,根据这节课的表现,大家看看我应该把奖品送给谁?(学生们自己推选出很多人选),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奖品送给谁了?就送给大家吧!猜猜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什么奖品?(出示带有书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幻灯片)

老师就把这书连同这些名言警句一块送给同学们,(学生齐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师: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师: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哪一课啊?

生:翠鸟。

师: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十遍。

生:六七遍。

生:“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

请小朋友抬起头来,看于老师写,并且一边提起手来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师:既然已经预习了,问一个问题:“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拿起书,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读句子。

生:头上的羽毛象橄榄色的头巾,橄榄是绿色的,所以“翠”就是绿色的。

师:噢,有理,那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

生:背上的羽毛象浅绿色的外衣。

师:既然“翠”是绿色的,那为什么不叫“绿鸟”,而要叫“翠鸟”呢?

生:因为叫绿鸟声音不好听,叫翠鸟好听。

师:是啊,同学们在读课文时,一定注意过有个词叫青山绿水,那颜色就可以叫重峦叠翠。

有一种竹子,叫翠竹。为什么要用上这个“翠”字呢?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生:翠就是很亮。

师:这个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它不光表明一种意思,还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叫翠鸟多可爱啊,让我们把课题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的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生自由读全文。

师:我认真看了同学们的表情,听了同学们的声音,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我看出来了,你们把这篇文章读熟了,而且还很喜欢读。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来叫一个不举手,不敢看我的。

(指着一位没举手的说)你来,你为什么不举手啊?

生:我怕读不好。

师:哦,怕读不好?怕不怕我?

生:怕。

生:怕。

生:敢。

师:大声点。

生:敢!(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师:好!自发地鼓掌了,真好!请你读。

生读,但是读不好。

师:噢,还真有些害怕呀,坐下读,好吗?你坐下来读,应该能读好一点的!

学生坐下读了一句。

师:坐下读,果然好多了,大家再给他一点掌声(掌声),好,继续读。

生读毕。

师:嗯!真不错!读错的句子也改过来了。(学生再次鼓掌) 师:谁还想来读读这个句子?这回请个举手的。

一女生读。

师:嗯!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她的读中,可以看出她喜欢这一节。

谁还愿意读读这一节?超过她?

一男生读。

师:啊,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啊!我都不敢读了。(生发出惊讶地感叹)真不敢读了,谁还敢来读?(全班学生纷纷举手)

一男生读。

师: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翠鸟的喜爱都放在脸上了,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翠鸟的喜爱放在脸上,读!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就有办法了。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再接着往下读?

一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读了第二句时):我觉得你把这个翠鸟停得太重了,能不能再轻一点?来!大家都来试一试。

生各自读。

师(指着刚才那个女生):好,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这个“清脆”读得比刚才好多了!

谁再来读读?

(指名多人读,分别表扬):不错,轻多了。

更轻了。

还更轻了一点的吗?

生:因为如果重重地停,哪还有小鱼儿敢来呀?

师:哦,原来是怕惊跑小鱼儿呀

好!谁接着往下读?

一学生读不好。

师:没关系,再来。(还是没读好),没关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三遍,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要是第四遍还是读不好,还有第五遍呢!

生再读,终于读好了。

师(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比较长,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两遍。

师:接着往下读,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

学生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一学生读,读了第一二句时

师:这个“刚刚”读得真好啊,再读一遍。(生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请你继续读。

生继续读。

师:这两句读得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再指名读。

师:啊呀,水波还在荡漾呢!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

师范读。生热烈鼓掌!

师:尽管我读得有错误,但是同学们还是了我掌声,我真是高兴啊!同学们,上课,就要多读,多听,多想。同学们,听我说,这一段写得非常好,如果你把这一段读熟了,记住了,以后你写小动物的动作就有办法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老师不时发出表示赞许的惊叹。

师:谁接着往下读?(生举手踊跃)这个机会给谁呢? 请了一个还没读过的,读。

学生练习读。

师:谁来试试?我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他吧。(指刚才那位学生) 学生读。

师:啊呀,一眨眼的功夫,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呢。(生笑) 谁还能把老渔翁读得更老一些?(指名一女生读)我们来看一看,女同学能不能把这个老渔翁读得老一些。

生读。

师:听她读,几岁了?

生:六十。

师:嗬!长了十岁了。谁还能读?(学生纷纷说我能读,有些说:我能读一百,我能读一百)

师:好!你们三人读(指三个说能读出一百岁的学生说) 三人一齐读。其余学生还想读。

师:别再读了,再读下去,我们就不用读小学了,全都去上老年大学了呀。(生笑)

还有请你再往下读。(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学生)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啊!读得真有味道啊!(学生纷纷表示还想再读)同学们,请安静,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请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你读得太有味道了。(指刚才的学生)

师:读了课文,特别是第一三自然段,我想,今后要是让你写小动物,你一定是有办法写好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三自然段,轻轻地读,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读吧。

学生各自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

师: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生:不累。不休息。

师:听课的老师们要不要休息?

学生笑:要!

师:好,那我们就先休息五分钟,下课最重要的一件事别忘了。下课!

第 二 课 时

生自由读。

指名四人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

师点评:看!这只翠鸟正在叫呢,鸣声清脆,我给画点声音出来。(师加了一笔)

这只翠鸟正停在苇杆上一动不动呢。

这只翠鸟飞起来了呀。

啊,这只翠鸟刚出生呢,羽毛还没丰满呢。

师:同学们画得这么好,可不能浪费了,谁能来介绍介绍这些翠鸟?

要想介绍得好呀,得把第一自然读好!读得滚瓜烂熟! 学生自由读。

生笑了一下,再一想,说:同学们好,你们看,这只翠鸟(学生介绍得较简略)

师:你学得介绍得怎么样?

生:还不错。

师:这么自信?

生:是。

生:不知道。

一女生介绍。(介绍得很详细,很生动)

生:因为我把课文读熟了,而且记住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好经验啊,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

生:愿意!

生:愿意。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采访。

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鸣声清脆。

师:噢,鸣声清脆,叫几声试试。

生纷纷放开嗓子学鸟叫。

生:会。

指名唱。

师:唱得真好听!

翠鸟们,我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不是“大灰狼”的“狼”哦。

你们叫叼鱼郎,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能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生:小鱼儿刚一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我就发现了。

师:哦,刚一露面,你就发现了?然后呢?

生:然后我就象箭一样飞过去,把它叼起来了。

师:你讲得比较简单,谁能来详细讲讲呢?

生:那些小鱼儿是非常机灵的,它们总是只悄悄地露出水面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吹个小泡泡,但是就算是这样的,还是逃不过我们的眼睛的,因为我们总是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的,所以它们一露面,我们就会发现了,然后就蹬开苇杆,象箭一样地飞出去,用我们尖尖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它们叼起来了。

师:还真是快啊,可是这是你们说的,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证明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我们一蹬,就蹬开苇杆了。

师:你就是再蹬,我也感觉不到你们的本领高,速度快呀。 生:我打个比方吧,从这个角落到那个解散,我们只要一眨眼功夫就能飞过去了。

师:噢,一眨眼。还有吗?

生: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也能看出我们的速度快。

师:这怎么就能看出来呢?

生:因为当我们已经飞远了的时候,我们原来停的苇杆还在那儿摇晃,水波还在那儿荡漾呢,说明我们飞的速度特别快。

生:我们家在草地上。

师:是吗?翠鸟怎么搬家了呀?我听说你们不是在草地上的呀? 生:我们家在石壁上,洞口很小,你们人类是进不去的,真是可惜了!

师:是吗?进不去呀。那你们家是什么样呢?能不能给我介绍介绍,我也好回去给你们登登报呀。

生:我们家在小溪边上,陡峭的石壁上,那里,洞口很小,而且又很深,所以你们人类就进不去了,只能伸进一只小手。

师:好,通过你们的回答,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家是在石壁上,啊呀,翠鸟们,你们真是太会找地方了。那儿真安全啊!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生:欢迎你以后再来我们这儿。

师:你们这儿热情好客,我一定会再来的。

生:希望你多帮我们宣传宣传。

师:这个不用你们说,我也会做到的,我一定会好好写一篇文章给你们宣传的。

生:以后我要发明一样东西,可以把你变小,然后请你去我们家坐坐。

师:啊呀,你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谢谢你!

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以后对我们鸟类要保护。

生:不能再伤害我们了。

生:要保护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和你们人类做好朋友。 师:好,各位翠鸟们,你们的要求我记住了,我要写一篇文章,下面还得加上一句话:让我们全人类都来保护环境,保护鸟类!

嗯,你们这儿有没有现成写你们翠鸟的文章啊?我带回去翻译一下。生举起手中的书:这篇就是啊。

师拿起书,作惊讶状:嗯???这是什么字呀?我怎么不认识? 生:这是中文。

师:啊呀,我能听懂中国话,可是不认识中国字啊,谁能来读读,让我听听,这写得好不好,看是不是可以就把这篇拿回去翻译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听出来了,写得不错,翠鸟们,这一段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外貌。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我又听出来了,这两段也写得不错啊,这两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怎样捕鱼。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段又是写你们什么的呢?

生:写我们住在哪里。

师:噢,也就是说住处。

写得真好啊,先写了你们的——(外形),再写了叼鱼的本领,还有——(住处),我下面呀,还得加上一段,让大家都来保护你们。

谢谢各位翠鸟们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采访。

师:同学们,现在我又是于老师了,而你们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为了感谢同学们,我送同学们一样礼物,给同学们一段京剧。

师唱京剧《苏三起解》

结束!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华口小学 梁淑君

目标:

1.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设疑质问的技巧

4.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学习重点

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教具准备:《翠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生2:美丽

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 …

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问: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生:翠鸟长的怎样的呢?

师给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

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

(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 羽毛 眼睛 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

(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

师:你真聪明,而且提的问题也很好、很恰当。

同学们一起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接着告诉老师生1提的问题。

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

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

出示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你更喜欢。

生1: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因为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

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出示句子:

(1)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学生交流)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 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翠鸟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

生:见过,这是翠鸟。

师:那你能跟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翠鸟是什么样的吗?

生:翠鸟是绿色的,很小,而且嘴巴长长的。

师:你说的真好,看来你在生活中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学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认识翠鸟吧!跟老师一起写下今天的课题——翠鸟。

翠:上面是羽但是没有钩,下面是卒,那谁能来解释一下翠呢?

生:翠就是一种颜色,翠绿,苍绿。

师:翠字不仅表示绿色,颜色亮一点,而且还表示很可爱,好听。这就是汉字的一个特点,它不光表明一种意思,还是一种心情的表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对于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者和同学交流,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生:(读课文,画生字生词)

生: 荡漾:起伏摇动:水波荡漾;陡峭:指山势很大,直上直下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

生1:朗读课文

生2:我知道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3:我知道了她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板书:颜色鲜艳)

生4:我知道了它小巧玲珑。(板书:小巧玲珑)

生5:我知道它一双灵活透亮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把翠鸟的外形特点都说了出来。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学习的有关翠鸟外形的描写都是静止不动的,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

师:接下来让我们齐读这一自然段去感受翠鸟静态的美吧。(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面对这样一只美丽的小鸟,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翠鸟,你太美丽了!

生2:翠鸟,我太喜欢你了!

生3:翠鸟,你的羽毛太美了!

(学生兴趣高涨,自由朗读)

生1:我觉得是翠鸟本身美。

生2:这里面有个比喻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把翠鸟的头上的羽毛比喻成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生:(练说比喻句)

生1:头、背、腹。

生2:先总后分,因为先说了颜色鲜艳,后又分着介绍了头、背、腹的颜色。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看来,我们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只要能按一定的顺序,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我想也可以写得很好。

2、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生1: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能看出翠鸟的速度快。因为当翠鸟已经飞远了的时候,原来停的苇杆还在那儿摇晃,水波还在那儿荡漾呢。

生2:像箭一样飞过去。因为箭的速度很快。

生3: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的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出翠鸟的眼锐利。

师:作者在写翠鸟机灵的时候运用了尽管还是这个关联词,谁能也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呢?(学生说)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而且同学们真会学习,以上都是描写翠鸟的动作的,我们把这样的描写称为动态描写。现在我们再次用读的方式来感受翠鸟的活动吧。(板书:动) (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啊,连老师都陶醉了,看来你们的朗读水平又有所提高了,老师感到真高兴。

生:①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②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③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④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3、学习4、5自然段

师:翠鸟这么可爱,这么美丽,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可以吗?

生齐答:不行。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生1:不捉鸟

生2:在有鸟的地方立一个牌子,写上“保护鸟儿,人人有责”

生3:不破坏鸟窝,不掏鸟蛋。

师: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鸟儿努力吧!

四、总结方法,朗读升华

1、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翠鸟的可爱和美丽吧,看谁能读出对翠鸟的喜爱。

2、作者为什么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

生:这是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还有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师: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

课下同学们去认识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观察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并且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的,按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四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你的想法不错。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也行。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师:它究竟奇在哪?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师:你真会读书,作者是用哪个词形容这潮声的呢?(闷雷滚动)闷雷滚动是什么样 的呢?(播放课件——闷雷声音)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潮声,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了。我好像看见了人们面对江面有的喊,有的叫,有的跳,有的挥舞手臂!大堤上如一锅煮开的沸水。这真是……。

生:人声鼎沸。

师:还有喜欢不同句子的吗?

生:我喜欢“过了 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句话写出了大潮声音变化,样子变化,人群的变化。

生:因为在刚开始听到潮声时,人们就已经沸腾了;现在不仅听到了潮声,还看到了如白线般的潮头,不由自主地又激动得沸腾起来了。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就是第二次沸腾。现在我们就读出这种沸腾的气势来。(听了你的读,我感觉人群有一点点沸腾,谁能读得更沸腾些/?)

c、师:谁还想告诉我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浪潮移动的速度(非常快),气势也(越来越大)。随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激动)。

d、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作者把白浪比作了水墙。

生:浪潮坚不可摧,势不可挡,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师: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大潮力量的风采吧!(播放录像)

从画面录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男同学,请你们把男子汉的力量展示出来,美美地读读这句吧!

e、师:还有谁来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写出了浪潮的样子。(出示句子)

师:不仅写了它的样子,还描绘了它的声音。喜欢这句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准备 一下,待会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这里有俩句话,想一想哪句更好?课件出示句子)

生:更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声音和样子的气势,真是雄伟壮观!

2、品中悟

师:刚才大家品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是按一定顺序写的。看谁聪明,能把书中合适的词填进括号里。(生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呢?(生答,师板书:远——近)

师:潮水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师点击课件)

师:潮水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答,师点击课件)

3、悟中记

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描绘这潮来时的景象吧!(播课件——配乐师引读,生跟背)

4、记中练

师:作者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描绘,把大潮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能象作者那样,说说雷电时的景象吗?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1、 远景配解说

师:同学们活学活用,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今天我们欣赏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你们看!(播放课件)

师:请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图片,配上解说词。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五

《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张若虚的故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内容略,编者注),然后才开始上课。

学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

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学生们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

学生开始轻声交流。

“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这个学生说得很诗意。

“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你呢?”我转向另一名学生。

“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

“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第三位同学站了起来。

“谁?这个人是谁?”

“作者。”

“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

“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我为有这样灵动的学生而欣慰。

……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

“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一学生说。

“是。”

“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

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位老师听课的原因,学生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

“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你推荐一位,怎么样?”我点了一个女生的将。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而前一阶段学习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这位女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还是有些欠缺。

“朗诵得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请注意,‘沈’这个字在这里念‘沉’。”我知道此时不宜多指点朗读技巧。

学生自由诵读。

“有没有自我陶醉?”

“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

学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五大意象中最主要的意象“月”。学生通过品味诗中10多处写月的诗句,明白了这首诗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块内容,以“但见长江东流水”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思,后一部分由景入情。

学生在积极地创作,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5分钟时间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的同学来发言。先让他们朗读自己所描绘的诗句,然后再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不知我这样调侃是否合适。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起来。

“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

“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我纠正道。

一阵又一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

我是一个热爱诵读的老师,对朗读有一定的研究。随着我的诵读,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的境界中。许多学生开始跟在我的后面轻轻朗诵着,几个句子后,就发展成了一种全班的跟诵。

有一种来自诗歌、来自朗诵、来自心灵的美,从教室里生成,然后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

朗诵结束后,有个半分钟的静场,直到下课的音乐响起。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六

《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素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张若虚的故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现场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内容略,编者注),然后才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内容之美

学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

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学生们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

学生开始轻声交流。

“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这个学生说得很诗意。

“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你呢?”我转向另一名学生。

“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

“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第三位同学站了起来。

“谁?这个人是谁?”

“作者。”

“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

“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我为有这样灵动的学生而欣慰。

……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

“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一学生说。

“是。”

“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位老师听课的原因,学生你望我,我望你,没有人提名。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

“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你推荐一位,怎么样?”我点了一个女生的将。

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而前一阶段学习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这位女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还是有些欠缺。

“朗诵得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请注意,‘沈’这个字在这里念‘沉’。”我知道此时不宜多指点朗读技巧。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

学生自由诵读。

“有没有自我陶醉?”

“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

学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了五大意象中最主要的意象“月”。学生通过品味诗中10多处写月的诗句,明白了这首诗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块内容,以“但见长江东流水”为界,前一部分由景入思,后一部分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诗歌的情感之美

学生在积极地创作,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5分钟时间到,我挑选了几位描写得形象生动的同学来发言。先让他们朗读自己所描绘的诗句,然后再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多美的境界,多奢侈的想象啊。你该用多少牛奶才能把这天地洗个遍呀。”不知我这样调侃是否合适。学生们善意地笑了起来。

“真好,永恒与纯洁,你的两个关键词。”

“不要评价,只是描绘出情景来。”我纠正道。

一阵又一阵掌声,从教室里响起。

教学过程七:师生共读,在美读中拥满怀优美

我是一个热爱诵读的老师,对朗读有一定的研究。随着我的诵读,学生们再次沉浸到那虚无缥缈美不胜收的境界中。许多学生开始跟在我的后面轻轻朗诵着,几个句子后,就发展成了一种全班的跟诵。

有一种来自诗歌、来自朗诵、来自心灵的美,从教室里生成,然后溢出窗口,弥漫向四面八方。

朗诵结束后,有个半分钟的静场,直到下课的音乐响起。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七

(上课铃声响,课件出示李白人头像特写,配以古曲《春江花月夜》。)

(随着主题的揭示,课件出示“李白望月图”)

师: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首先请大家汇报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首先汇报第一个问题。

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他的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正直、重情义的人。他和杜甫、贺知章、孟浩然都是好朋友。

生:我了解到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活了61岁。

生:我还了解到李白的诗歌很浪漫,很夸张,而且想象也很丰富。像“白发三千”、“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

生:李白还在很多诗歌中,表现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像《独坐敬亭山》

……

(板书: 其人:豪放、正直、重情义……

李白

(701-762)其诗:夸张、想象……

〖评:这一过程重在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学生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师:有谁知道李白一生共留下多少首诗?

生: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六十多首诗。

生:我读了李白诗歌37首,记住了《静夜思》、《月下独酌》等18首,我是从《唐代三大诗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1首,记住了17首,如《关山月》、《望庐山瀑布》等,我是从《古诗台历》上知道的,这是我妈妈留下的,是1986年的台历。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5首,记住了15首,其中包括《怨情》、《静夜思》、《将进酒》等,我是从同学们的资料和网络上得来的。

师:(及时问)网址?

生:新浪网。我先在搜狐里输入“李白”,然后点击“李白诗选之白鹿书院”,然后我就把它下载、打印出来。这就是我搜集的资料。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71首,记住《古朗月行》、《将进酒》等18首,我是从爷爷的《千家诗》、《唐诗鉴赏词典》中读到的。我在爷爷的书柜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你们看,书都发黄了。

生:我读了李白的诗48首,记住了《静夜思》、《赠汪伦》等16首。我是从《儿童古诗观止》、《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自己到书店买的。

……

〖评:此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还了解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生:对,还有《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

师: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回味这几首诗,好吗?(课件出示四首诗,并配画配乐)师生共同吟诵。

生:《赠汪伦》写了诗人和汪伦深厚的友情。

师:你还知道李白的诗最常写些什么?

生:李白还最爱写酒!什么《把酒问月》呀,《月下独酌》什么的。

(板书:明月 山水 友情 美酒…….)

(学生自行分类)

师:你最喜欢李白写的哪一类诗歌?能举例吗?和他(她)有相同爱好的同学请举手。

师: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吟诵、品味你最喜爱的诗,并请推荐出表现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学生主动离开座位寻找同伴,并聚成四个小组:明月组、山水组、友情组、美酒组,在小组内或吟诵、或展示自己的作品、或三五人齐读、或齐唱,气氛十分热烈。)

〖评: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研讨,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诗歌。

师:请大家就近入坐。现在请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味李白诗歌的韵味。

(明月组:四个男生上台)

我们四个人都喜欢《月下独酌》,现在我们为大家吟诵这首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有表情地吟诵,十分投入。)

(生鼓掌)

师:还有人勇于自荐吗?

生:我从小爱李白的《静夜思》,两岁时就会背了。现在我想背诵给同学们听。

生:我们特别推荐××和××,他们特别喜欢《独坐敬亭山》还有××,他吟诵《望天门山》特别好,还有我为大家表演《山中问答》。

生:(展示诗签)这是我特意制作的诗签,上面写着“诗之窗”。打开这心灵的窗户,悬挂着一只小狗,我希望这一只小狗能够和李白一起“happy”。打开这诗的大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就是“敬亭山”。

师:说说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因为我常常像李白那样,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孤独地呆着。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八

《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在学习这篇文章前学生在必修一已经接触过唐诗宋词元散曲,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在学生自主鉴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重在让学生欣赏诗歌,体验美。

师:月在古典诗词中犹如一条生命的纽带,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情思,一月千年,意蕴丰富。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咱们学过的有关月的诗句。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师:一提到月,同学们可谓滔滔不绝啊。(生笑)的确,月可以说是中国的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诗人对月抒怀,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他们的人生坎坷,意蕴丰富。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明月高悬,清辉映照,在空间上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明月寄托着诗人或相思或失意的情感,代表着情感意象。在李煜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明月亘古不变,人生却易逝,此时的明月代表着时间的意象。(幻灯片展示)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看他的笔下,月亮会带给我们什么。(幻灯片展示张若虚的简介)

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诗不在多,精彩进行。(生笑)张若虚的作品不多,但《春江花月夜》可谓孤篇绝伦,诗人也因此名垂后册。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咱们现在就跟着配乐朗读一遍。(播放配乐,师生一起诵读全文)

读之前咱们先回忆一下,朗读要注意什么?

生(多):读准字音字词、语速、情感、节奏。轻重缓急的抑扬顿挫的。

师:这首诗的节奏是?

生:二二三。

师:语速适合?

生:轻缓。

(生齐读)

生(笑轻声):不好。

师:咱们先看一下这首诗的韵脚。这首诗一共有九韵。(幻灯片展示)

声音从洪亮—细微—柔和—洪亮—细微变化,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这些韵脚,同学们再结合文章的内容看一下,和什么有关。(静默一分钟)

生:情感变化。

师:对了,所以咱们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运用轻重缓急的语速读出它的情感变化来。我试读一下1—8句,同学们看读得怎样。(师示范读)

生(鼓掌):好!

师:谢谢。请哪两位位同学接着读剩下的部分?(两生个人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不错,速度把握得好,感情也读出来了,现在请全班同学一起来配乐朗读。(配乐)

师:同学们这一次比第一次读得怎样?

生(笑):好多了。

生:艺术手法。

生:形象。

生:……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艺术手法,炼字,形象或意象,思想感情、内容等是咱们常见的鉴赏诗歌的切入点。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合作探究,任选一角度鉴赏这首诗,15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我补充一点,咱们教材上的版本是“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有些版本是“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也可以列入讨论的范围。(学习开始,师到各个小组指导)

生(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以炼字为切入点,觉得这首诗有很多字写得特别精彩。比如,海上生明月的“生”,写出了明月随海水涌动的动感,气势很大,似乎明月有了生命。还有可怜楼上月徘徊的徘徊,它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月亮人的感情,可怜在这应该是可爱的意思。可爱的月亮好像被女主人公的痴情感动了,徘徊着跟着她,不肯离去。至于老师刚刚说的“望”“待”与“只”“照”,我们认为,“只”是只有的意思,写出了月亮虽不变但只是重复而已,比较吻合作者的意思,望字则表现不出来, “只”好一点。而“待”,有等待的意思,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活了,而“照”字显得平淡一些。

生(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也是欣赏字的,不过我们有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望”“待”与“只”“照”,相比“望”更好,望指望上去,看上去,有抬头的动感,是人的动作,比较符合当时的语境。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生(小组代表3):我们组还找出了两个字,觉得很精彩。“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卷”和“拂”,这两个字传神的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挥之不去,有点李清照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觉。(生笑)

生(小组代表4):我们组以内容为切点欣赏,觉得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我们以前学的诗比起来丰富很多,意象也很丰富。首先,它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然后又写了关于人生的问题;接下来写到了女主人公对君的思念;最后还有作者的感概。月亮这个意象也很丰富,就像老师前面说的,月可以作为空间意象,时间意象,情感意象,我们以前学的诗歌大都只有一种含义,这首诗三种都有。

生(轻声):不大像。

生:游子。

师:对了,所以最后是写游子对思妇的思念之情。好,综合全诗,咱看一下,全诗以月为线,1—8句写景,9—16句写理,最后写情。(师板书)这首诗是情景理完美融合,意蕴丰富。

景—月之色—春江花月美景

理—月之问—宇宙人生哲思

情—月之情—思妇游子相思

师:同学们欣赏的角度都非常的不错,还有最后五分钟,还有小组是不同角度的吗?请抓紧时间。

生:我们组是名句鉴赏的角度。选了两句,一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前面同学说了,我们意见基本一致就不重复了。还有一句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白云悠闲自在,但离人却因为离别承担着痛苦,用了反衬的手法;而青枫浦是离别的地点,也是最让人伤感的地方,就算是这样的地方,它的愁也比不上思妇的愁,可见思妇的思念之深。

生(齐声):行踪不定,飘泊,飘忽不定。

师:很好,扁舟子代指游子,明月楼代指思妇,出门在外的游子行踪不定,明月楼中的妻子肯定是万分挂念。这里写出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啊!这首诗出来刚才分析的几个意象外,还有很多其他意象同样精彩,比如最后部分提到的残梦、落花、流水、残月,与游子的相思之情相辅相成,给人以凄美之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你发现别样的精彩,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希望这节课,只是同学欣赏这首诗的`开始,它的美还有待同学们课后慢慢体验。课后请同学们把你们未来得及展示的成果写在练笔本里,让老师继续分享。谢谢,下课。

1、背诵全诗。

2、写一篇或一段赏析文字。

《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选修课的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在讲这首诗课的过程中弱化了知识的以及技巧的传授,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体会诗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喜欢,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要在短时间读透一篇经典,确实不易,所以,课前我布置他们预习。而我要在45分钟的时间,把它讲解好,更不容易。在备课过程中,我思索了很久,反复研究课本,发现可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月的意象、全诗的意境、主旨、情感等,无论选哪个点,都可以讲上一节课。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欣赏这首诗,发现它的美。

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读出了音韵美,感受到了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学生的表现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胆活跃,有主见,对诗歌的有自己的见解。课后的作业当中也有所体现,事实证明,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当然,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读的时间太少了,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得不够充分。如果加多一个分组读或请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演示一下,或许更能带动同学置身诗境。其次是在讲到作者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时,我处理得不够好。前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意境宁静旷远,但作者在美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面前却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永恒,人生渺小的感伤。

这段感慨来得突然,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我能结合诗人创作的时代讲解可能会好一点。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男儿志在四方,只身一人出门远游那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杜甫,在入长安前,大概二十岁时,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再如李白也是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将近十年的遍游天下的旅行生涯。他们大凡有感,随手成文,所以我们在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关于的游记散文或诗词,而这些作品,有不少是作者只身一人,也可以说是是孤独时,审视自己,与自己或与天地自然间对话的成果。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苏子与客,其实是苏子与自己的对话。现在的学生也许是被保护得太好了,也许是太忙了,难得出门,即使出门,或是家长老师护送,或是三五结伴成群,到到游人如织的所谓旅游圣地溜达一圈,很难有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机会,就算有机会,也未必能静心与自然对话。所以很难有作者的情感体验。

张若虚只身一人,在良辰美景前,面对着苍茫宇宙,人显得多么的渺小。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或许是作者经过一番思索之后的所得吧,也是这首诗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春江花月,良辰美景,美不胜收;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生命虽短暂,但各有精彩,同样是一种美;而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相思,虽然难免苦涩,但有值得牵挂的人,同时又被人牵挂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初中过年作文600字(实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初中过年作文400字(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2023年开学作文400字六年级(通用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最新开学题材作文5篇(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2023年开学话题作文600字大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最新《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模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2023年开学作文600字初三8篇(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2023年开学作文开头 开学作文400字(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开学作文400字四年级三篇(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月夜的作文400字四年级大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