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篇一
《我们边的垃圾》这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三里的一个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这个主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的熟悉。当然一年级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再加上有了《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学习的铺垫,学生对身边的垃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达成“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入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
本节口语交际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依据教学内容,把握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特点,努力创设多个交际情境。
1、由《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为话题切入口,用课件出示垃圾图片,由此引发“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交际话题。
2、播放垃圾的对话。废纸说:“我的身体被菜汁弄湿了,发霉了,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呢!”塑料瓶说:“我的身体快被挤破了,真难受!”易拉罐说:“别挤了,我的身体变形了。”垃圾齐说:“哎!人们扔的垃圾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地球先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真让人着急!”地球先生说:“是呀,如果再这样下去,我的身上到处都会是苍蝇和臭虫,小动物们也没有了家,人类就更难生存了!”由垃圾的对话引发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
3、由评选环保小卫士引发说说自己处理垃圾的想法等。口语交际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垃圾”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而抗污染问题又是全世界人类所关注的,“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这个十分生活化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我要说”的欲望呼之欲出,教学设计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享受过程,多边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于是,教学时,我创设和谐民主、生气勃勃、富有创意的课堂氛围,创设共生与生、生与师多向互动的`口语交流动态过程。“要当环保小卫士,必须先说说你处理垃圾的想法,我们在学完保护环境这一组课文后,有的小朋友做了小制作,有的画了画,赶快拿出来吧!待会儿音乐一响,小朋友就把你处理垃圾的想法和好朋友说说,听听他有什么疑问,或给你提更好的建议,然后我们再来评选环保小卫士。”
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想象的翅膀张开;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习惯、技能,恰当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即时评价,点拨调控,步步引领,释放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童趣活力,促进口语交际目标的达成。
三、彰显学生的个性化。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询问家长和附近居民,用鼻子闻垃圾的味道、用手扒开垃圾察看,看电视、查图书……”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充分显现,课堂中,我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增强自主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和激励,充分调动学生进步的信心和力量;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提意见,甚至允许学生插话,做到形式自由、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不但让学生说,而且还要说得出与众不同。让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的花园,成为“群星闪烁”的智慧园。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楚;由于年龄的限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明显想得不够周全;课堂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了。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篇二
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达到全面、系统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矗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即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训练形式可分为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两种。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训练要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地说,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以及后期的综合训练,练什么、怎么练和训练时间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设计。
2.训练要遵循“狠抓基础,突出重点,辨别比较,联系实际,活跃思路,分析综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训练。
3.训练要规范化。教师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好习惯。
二、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所谓“线”,即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而后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原因”、“表现”、“意义”、“作用”、“区别”、“关键”、“本质”、“关系”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综合训练,可选用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训练。
其次,归类综合训练还可以把所学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说明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
在题型归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如:有些学生对于阅读理解题、判断说明题、理解说明题审题拿不准,答题没有把握。这就要提醒学生开拓思路,尽可能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
第二,教师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可用填空、选择、简答、理解说明、阅读分析、判断说明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如:“有人认为既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就不必讲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就是以下三个问题的综合:一是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决不能动摇?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什么?三是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果学生熟悉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特点及解题思路,原来那些望而生畏的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三、重点复习,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所谓“点”,即重点复习。也就是进一步突出强化重点、难点,并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如:教材中共有哪些重点?哪些难点?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其次,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如:在分析“我国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问题时,我运用比较和列图表的方式进行逐步分析讲解,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宪法和普通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结论。
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某些“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严重,贪图享受,不愿艰苦奋斗”等现象,我设计了这样几种题型:
第一,理解说明题: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两段话的理解。通过启发、诱导、分析、审题,大部分学生能明确题目的内在要求和答题思路:一是文明的含义;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四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案例分析题:1993年8月27日,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窝藏、妨害公务、行贿罪等数罪并罚,判处原大邱庄致富带头人禹作敏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a、这一事实表明了我国公民享有哪项权利?
b、这项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经过一番推敲、分析,学生很快回答出这一材料表明了“公民享有平等权,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而准确地解释这一权利的含义。
第三,判断说明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提倡艰苦奋斗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提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判断正确,说理全面,要点明确,结论扣题自然。
由于题材既紧扣教材,又联系社会实际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重点、难点,并且学会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同时相应地提高了思想觉悟,真正达到了知识、能力、觉悟的同步提高。
可以这样说,“面”是搞好复习的基础,“线”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点”是搞好复习的关键。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要掌握好这三个环节,就能达到优化复习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篇三
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然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方法名目繁多,选择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呢?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面、线、点”的复习法做一简要探讨。
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达到全面、系统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矗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即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了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
训练形式可分为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两种。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训练要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地说,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以及后期的综合训练,练什么、怎么练和训练时间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设计。
2.训练要遵循“狠抓基础,突出重点,辨别比较,联系实际,活跃思路,分析综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训练。
3.训练要规范化。教师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好习惯。
二、归类连线,综合训练,强化巩固
所谓“线”,即归类连线。也就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而后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这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原因”、“表现”、“意义”、“作用”、“区别”、“关键”、“本质”、“关系”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归类整理的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综合训练,可选用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训练。
其次,归类综合训练还可以把所学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说明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
在题型归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
[1][2][3]
点线面·黑白灰教案篇四
通过点、线、面去描绘美的造型时,其画中的`点、线、面因其结构特征、方向特征等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再现、暗示作用和不同的视觉心理效果.在展现美的同时,其功能也在不断体现,需要绘者和观者共同领悟.
作者:孙国辉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学院刊名:教育艺术英文刊名:educationart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点线面·黑白灰教案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点、线、面、体》,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
《点、线、面、体》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节第2个课题。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
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