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

时间:2024-11-17 作者:笔砚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范文是学习和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一

摘要:

低碳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实施低碳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制定各地区发展规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继续开发和推广使用新能源,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和有机农业以及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低碳关联产业等措施以保证我国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可分为审批性可研报告和决策性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性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项目立项时向政府审批部门申报的书面材料。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要求,我国大部分地区,企业投资类项目采取项目备案制和项目核准制(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政府性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因为其自身的优势,对企业各类可行性研究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企业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企业所经营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2、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企业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

3、财务可行性。主要从企业经营项目及企业投资者的角度,设计企业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所选择的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金融主体(企业)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

4、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所以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细致入微包括许多方面,可以评析出企业的各方面发展因素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一)项目总论:总论作为企业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企业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和合理的准备要求,为促进企业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二)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也可称作企业建设产品的市场预测,包括:

1、企业建设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2、产品市场预测。

企业建设产品的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并在企业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企业制订生产产品的方案,确定企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包括:

1)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国际市场预测。

2)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国内市场预测。

3)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价格预测。

4)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5)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6)企业建设推广产品的加工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三)企业建设项目所需的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等情况。

(四)设计方案:

1、企业建设项目产品规划方案:建设产品产能规划的方案;企业建设项目产品的工艺规划方案中的加工产品设备选型,产品说明,产品生产流程等。

2、加工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1)营销战略规划。

2)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投资者分成;企业自销途径分析;某些企业所建设的项目还可适应国家的需求,涉及国家部分收购方面;企业建设项目的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等。

3)促销策略,包括企业建设项目的产品广告设计,营销办法等的分析与总结。

(五)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这个部分在企业建设的可行性报告中即可适当补充,也可看情况而定省略不加以分析。

(六)环境保护:环保、节能与企业员工劳动安全的方案分析。

在企业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认为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出企业改革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七)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在企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促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八)企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利于企业的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的决策,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从而促使企业找好建设项目,抓住本企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三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9.1%,相当于节省标准煤6.3亿吨,第一文库网换算成碳排放就是15亿吨。该报告主编、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认为,中国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但很多人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碳减排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如果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的7%经济增长速度、20的碳排放强度计算,到,中国要削减70亿吨二氧化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宣晓伟指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三个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非化石能源比重的上升,在核电当前遭遇发展阻碍、可再生能源比重基数又很低的条件下,要达到目标绝非易事。工业部门尤其是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强度的继续下降将是实现全国能耗强度目标的关键,但未来五年仍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的阶段,要继续保持各个部门能耗强度明显下降的态势,其难度也将明显增加。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的影响评估,是该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邀请到的日本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的能源问题专家和直接参与震后赈灾复兴计划制定和能源战略调整的第一线专家学者的基本看法是:日本的能源政策可能从应对气候变化优先转向保证能源安全供给优先,从“核电立国”转向“不完全依赖也不完全放弃核电”的立场,在提高核电安全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减少核电的.比重,并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产品开发的步伐。

薛进军认为,核电站的临时关闭和停运造成短期电力不足,迫使日本恢复和增加火力发电,这将可能增加日本的碳排放。与此同时,核泄露事件严重影响了日本核能发展计划,促使日本更加坚定反对京都议定书延长的立场,有可能在近期修正25%的减排目标。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认为,美欧日的经济危机与政治社会危机使这些国家难以在近期的国际谈判和国内减排问题上有大的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承诺也难以兑现,《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岌岌可危。德班会议恐难达成实质协议。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四

[2]宋桥生,娄光新,李宝喜,等.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1(19).

[3]杨雄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科技管理,2015(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

关键词:固碳林业;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促使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碳排放这一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需要在新时期采取更加经济环保的措施。这对于林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概念解释。

1.固碳林业。

固碳林业(carbonforestry),通俗来讲,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产品来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产品中贮存的碳量,能起到这样作用的林业,就是固碳林业。固碳林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储量,如造林、再造林,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等增加固碳。二是保护现有碳储量,维护现有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防止多余的碳向大气排放。三是林业可持续经营,通过林业产业自身的经营来获取经济效益。四是林业替代。通过不同的林业品种来进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质林木材产品来代替普通木材产品等。

2.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当前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通用的,连接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这一项目可获得碳信用,这一信用可用于抵消《京都议定书》中各国所承诺的碳排放指标。cdm的显著作用在于,它将发展林业与发展经济联系起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这一项目实现碳交易,既可以让发达国家完成碳排放指标,又可以让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收益。目前,我国在cdm上发展取得一定成果。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主要趋势。

1.减排任务艰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提出并明确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目标的低碳经济的来临,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数字上来看,会议提出,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500亿吨,我国所能获得的最大减排额度有104亿吨。但是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指出,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0亿吨。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显示,我国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距离104吨的额度也只一步之遥。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届时将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2.能源结构和经济模式限制。

多年来,我国的能源特征一向是富煤、少气、缺油。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长方式,一直使得我国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这一占比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所改变的难度很大。煤炭的过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这样来看,到2020年完成任务就非常艰巨。

3.发展固碳林业成为主要趋势。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节能减排,这里面就包含了大力发展林业及固碳林业。一方面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护环境,吸收二氧化碳,达到最终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同时,《京都议定书》也规定了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固碳的作用。这其实就是大力发展固碳林业。投资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点,也使得我国在固碳林业发展上前景光明。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发展固碳林业则是最优途径。因此,固碳林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一带)林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如何迎接这一机遇作简要分析。2014年11月,陕西省林业厅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关中地区林业治污减霾功能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关中地区森林面积为207.12万公顷,年固碳量达到397万吨,相当于1212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1%。2013年,《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预计到2015年,年固碳量达到418万吨,相当于1369万城镇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5.76%。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对于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有着极大帮助。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下,这样的项目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1.建立固碳林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林业,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即可,要有选择、有目的性的选择林业品种。《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林业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盖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防风固沙带,护林绿化带等一系列措施,但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及较少。将固碳林业和低碳经济发展起来,在第一产业要扩大种植丰产林、用材林、粮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在第二产业应发展林业高精加工产业等环境友好型工业,实行从林业中提炼固体燃料、清洁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业资源进行气热电联产等。

2.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森林碳汇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一是政府引导,积极与低碳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如与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开展合作。二是社会参与,社会上要逐渐成立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运用自身已有优势与国外市场进行碳交易,获取经济利益。三是权利义务引导。可以参考《京都议定书》中所采用的碳交易规定,借鉴多排碳源、多买碳汇、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对陕西省内相关企业进行约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业建设,客观上促进森林碳汇交易的同时,达到整体减排的目的。低碳经济的到来和趋势,使固碳林业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但在当前整体环境下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保护我们所拥有的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国家政策缺陷等诸多问题,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科研力度,实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保障制度,由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文章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低碳经济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高严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carbonmechanisms: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8]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9]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六

目前中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期间,*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落实绿色产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等都是*省“十四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近些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问题等也在制约着*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领力,如何转变传统生产发展方式,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省经济发展探索的重点。

(一)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

能源转换率是一个能考察能源加工设备、生产技术及管理制度的关键指标。它主要反映一段时间内,能源经过加工后,产出的产品数量与投入的原料数量的比率。随着加工设备的更新,技术水平的提高,*省的能源加工转换率也一直在增长,2016年是近些年的最高值,达到了75.03%。从1995年至今,能源加工转换率提升幅度不大,而且2016年之后不进反退,一路回落,到2020年为69.59%,相比1995的59.73%,仅增长16.5%。能源加工转换率主要有发电及供热效率、炼焦效率、炼油效率。纵观数据可以发现,虽然炼焦效率、炼油效率比率增长缓慢,但是到了2020年,它们的效率都在95%以上。反而是发电及供热效率较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2018年才超过45%,至今仍然低于50%。因此想要提高*省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影响最大也最见成效的应该是尽量提高发电及供热的效率(表1)。

与中国整体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相比,2019年中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73.3%,*省为69.75%,效率相对偏低。从1995年至今,*省增长速度比中国整体要快,不过还是达不到整体水平。同属于中原地区的*省,起点很低,1995总效率仅为38.73%。但是后来居上,2016年达到了74.8%,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之后继续提升,与*省相比,*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2)。

(二)能源消耗较高。

从表3可以看出,*省近些年的能源消耗总量一直在增加。从2010年的1.8964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20年的2.2752亿吨标准煤,增幅为20%。人均生活用能从2010年的179.79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359.68万吨标准煤,增幅为100%。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居民日常能源消耗量增长迅速。目前,*省正处于工业化全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省的支柱产业还是以制造业为主,资源消耗较多;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量的高能耗电器步入了人们的生活,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电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对高能耗需求的急剧增长。同时,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导致了环境的持续恶化,而高碳能源的消耗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此,*省对能源的需求只增不减,这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矛盾。然而*省的主要发展产业就是工业,又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主要领域。从表3可以看出,从2010—2020年,*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采矿业能源消耗量下降明显,制造业仍然消耗能源较多。*省这种资源型产业发展很难快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导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导致*省不得不依靠传统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经济增长的上限。如何在不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环保是必经之路。

(三)产业结构不均衡。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按照我国产业结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能耗较低,但产值也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产值相对较高,能耗也比较高。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其他产业,产值较高,能耗相对较低。根据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可以保持经济增长,同时,能源消耗也相对较少。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高,发展越快,碳排放越高,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矛盾。

由此,实现产业低碳化,对低碳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从统计年鉴数据来看,*省各产业比重近些年变化较多,第一产业由13.8%降到了9.75;第二产业由53.75降到了41.6%;第三产业由32.5%升到了48.7%。随着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比越来越大,*省的产业结构愈发合理。相比2010年,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22%,而产值相对较高,能耗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将近50%,这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过相比全国,在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了54.5%,占比在一半以上,更加低碳高效,*省产业结构还要继续优化调整。

工业产业结构能耗呈现“三高一低”的特点。*省的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较大,其中化学加工、金属冶炼、电力供应等高能耗行业在工业中占比较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8%。在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导,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比为46.2%,而新产业占比为22.4%,新产业更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41.8%,说明*省工业结构还是以资源型为主,能源消耗巨大,消耗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是能源消耗、污染环境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难点。

2020年,全国平均第三产业比重为54.5%,而*省尚未过半。*省的产业结构比起之前,已经优化不少,第三产业占比从32.5%到48.7%,产业结构逐渐向着良性方向调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速度也不如全国平均水平,在2020年,全国排行仅在21名。同时,*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虽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在2020年达到全国第七,但是还是由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支撑起来的,这些行业贡献了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3.9%。*省位于中部地区,交通发达,连接东西部地区,但是很多产业空有优势却没有发挥出来,例如物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竞争力,整个行业发展不够理想。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发展较好,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等行业发展同样不好。*省文化资源丰富,名山盛水,在2020年,文化行业增加值却只有614.67亿元,在*省行业增加值中为倒数。*省普通高等、中学、小学在校人数均具全国首列,但是985、211等双一流大学却极少,教育行业多而不精。传统服务业对*省的第三产业影响颇深,一方面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也因为传统服务业人力资源密集,能耗较高,污染较重等因素,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受到了制约。现代服务业因其附加值高、低污染、低消耗等特点,有益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模式需要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而要发展良性的第三产业结构,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能源结构不合理。

从表5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省能源消耗总量一直在增加,但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能源生产总量不及能源消耗总量。*省主要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能源生产构成中,煤炭生产占比基本都在8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比重很少。由此可以看出,*省能源生产结构特点,多煤少油少气。*省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耗不平衡,能源生产构成不均衡,都对*省低碳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能源消耗应尽量利用清洁能源,以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省能源消耗还是以煤炭为主,尽管近些年来煤炭消耗比重一直在降低,到2020年,仍然达到了67.6%的比重。而煤炭的碳排放要高于石油和天然气,这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冲突。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耗都在提升,尤其是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从2010年的3.0%提高到16.4%,在2020年的能源消耗构成中仅次于煤炭的消耗。清洁能源逐渐发挥作用,全省的能源消耗结构有所优化。另外,*省可以利用的清洁能源较为受限制,水能源受自然条件约束,发展核电能源优也不具备势。较为理想的清洁能源就是风能和太阳能等,不过考虑到技术和资金的原因,短期内难以对低碳经济产生较大的良性影响。

(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

1.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要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就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而低碳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省对低碳技术创新方面不够重视,能源利用率较低,整体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省要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制度,激发主体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政府通过制度改革,增加企业创新的外在压力,“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高校等专业机构参与,从而更好地促进低碳技术发展。

2.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清洁能源一般都具有储存量大、可循环利用、污染极少、绿色环保的特点,清洁能源的利用开发,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一方面,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从而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降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可以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增加低碳能源消耗,减少高碳能源使用。

3.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管*省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主要领域,但是第二产业也主导了*省的经济增加,无法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第二产业的高碳问题,不过数字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困境。第一,使企业生产更加精细化。研发环节,虚拟仿真可以最低程度地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运输环节,供应链技术帮助提供供应方案最优化;销售环节,大数据技术帮助寻找优质客户,及时了解市场变化,降低宣传成本。数字技术在多个环节,帮助企业减少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使资源配置更高效,制造效率更提高。第二,使企业资源利用更高效。想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利用必不可少。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工业废料信息,实时监控废料流向,进行分析使用。优化工业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既可以减少能源损耗,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企业发展更绿色环保。

(二)调整产业结构。

1.产业低碳化。传统产业对*省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尽管传统行业往往更加高碳、人力资源密集、消耗大,所以短时间内不能放弃传统产业。要发展低碳经济,先着手传统产业,首先是缩短电力、有色、建材等产业链条,使上下游的产业链尽量低碳化。其次,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制造业的三个环节,“设计”与“销售”往往利润点更高,碳排放更低,而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低、高消耗、高污染。所以,制造业的利润点最好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从“设计”和“销售”环节下手,既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2.发展低碳产业。除了使传统产业尽量低碳化之外,发展低碳产业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法之一。首先,第二产业可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行业,建立新兴战略产业基地,助力新型产业发展。其次,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省劳动人口较多,可以多发展服务业。一方面优化调整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扩大服务业领域,*省交通便利,文化资源丰富,可以多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使*省产业结构更加低碳化。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从制度层面上,政府应该为发展低碳产业提供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发展低碳化,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政策机制、投融资机制等,完善低碳经济制度体系。从法律层面上,制定适合本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扶持低碳产业,量化低碳目标。对于高污染行业,严格审批,约束投入,减少财政补贴,可以给予低碳产业一定的补贴。进一步细化低碳标准,使低碳指标和评价体系更合理,对企业碳排放的监控更可操作。完善低碳经济执法制度,执法人员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意识到重要性,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及时全面地监控企业排污情况。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七

摘要: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全球行金融危机下,作为上游产品,这一龙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现减退,同时其他省份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加,出口困难等因素也影响着山西经济的发展,作者对山西省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在产业转型中,金融业应注意什么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政策行和实践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金融;产业转型。

山西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特别是煤炭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世界能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其他省市煤炭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采以及国家对能源出口的限制增加,就区域而言,山西的煤炭生产龙头地位发生动摇,因而也导致山西经济总量出现增长下降的态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首部中部蓝皮书指出,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示出下降趋势,20xx年中部gdp增长速度达15.45%,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4.04%,但是却远低于环渤海的22.73%和珠三角的35.26%。中部的具体排名是:河南gdp总量与增速均居中部首位,湖北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居中部第二位,湖南省工业增长缓慢工业增加值居中部第三位,安徽gdp总量居中部第四位县域经济滞后成制约,山西经济发展居中下水平gdp总量位居中部第五位,江西经济发展处于滞后水平gdp位列中部第六位。我国的能源过分依赖于山西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说明依靠煤炭能源为主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山西必须审慎的面对自己的产业现实。

一、山西省能源生产面临的挑战和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调查表明,新疆的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其天然气、石油等综合能源的地位正在加强,神化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定位已经把新疆作为首选战略要地,目前的国家战略也把新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接替区。内蒙古煤炭储量也超过山西,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内蒙古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水、天然气等资源实现就地转化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该基地产业由清洁能源、甲醇及深加工产品、煤制烯烃及下游产品三大产品链构成,每个产品链中包含不同的产品群,通过上下游延伸发展,到20将最终形成300万吨/年二甲醚、160万吨/年煤制烯烃的生产能力,构成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等产品为主干的产品结构。内蒙基地已经按照建设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原则,将能源产业建设成为规模经济、技术先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一流的大型新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煤炭储量是168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6%,仅次于山西2654亿吨的水平。山西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从20xx—20xx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21.5%、19.3%、18.3%和21%,其中重工业增速分别达21.6%、19.0%、19.4%和21.3%,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由20xx年的93.3%上升为的94.6%,上升1.3个百分点。在一定的资本、人力、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约束下,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使“重”字当头的产业调整难度越来越大。迄今为止,山西生产了全国所需的1/4的煤、2/5的焦、1/17的火电。全省一年消费原煤2亿多吨,约占全国的1/10。以煤炭、电力、焦化、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主的重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全省工业投资的90%以上用在重工业领域,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4.6%,煤、焦、电、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传统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提高到80%。20轻重工业比例,全国平均水平为轻工业29.5%,重工业70.5%,而山西轻工业5.4%,重工业94.6%。重工业比重高,能耗高,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重。年全省单位gdp综合能耗2.76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十五”期间,全省能源消耗占全国5.8%,而全省的gdp总量占全国的2.1%;“十五”期间,全省gdp增长85%的同时,能耗总量增长了80%。目前,工业体系的重构依旧是以煤为核心。按照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的布局,山西的目标是形成煤炭、电力、焦炭、冶金制造、化工等五大工业体系。中国处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而山西处于整个中国产业链的中低端。因此,山西产业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

二、从金融的视角看山西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风险。

1.煤价波动需关注煤炭行业市场风险。近几年,由于煤炭的比价优势较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突出,使世界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而国内煤炭行业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带动下,投资规模迅速扩张。特别是初煤炭价格快速上涨,使煤炭开采速度加快。但20xx年9月份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煤炭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使煤炭行业产生市场风险。

2.煤炭企业收入下降预警煤企信贷风险。目前煤炭价格有很强的下调预期,使20煤炭行业的高景气趋于平淡。同时,20xx年煤炭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煤炭增值税改革、资源税征收等政策因素将使煤炭企业开采成本增大,财务收益空间缩小,经济效益滑坡,对银行如期收回煤炭行业贷款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山西省,由于煤炭行业在当地经济中属主导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巨大,多年来一直是各银行的信贷支持重点,反映在贷款结构上一些煤炭企业的信用贷款占比较大。在20xx年来煤炭市场行情飙升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投向不断向煤炭行业集中。从短期看尽管贷款集中于优质客户,可能提高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但当煤炭市场因素发生变化后,作为优势行业过度旺销的势头逐渐减弱,煤炭企业收入普遍下降,贷款过于集中便极易引发信贷风险的积聚。3.集团客户和关联交易风险尤其应当防范受地域经济的影响,山西省以煤炭为主业的关联客户众多,在保证贷款中大多由关联企业进行担保。由于相互担保多发生在子公司、分公司及集团客户成员之间,银行对关联企业资金的监控难度较大,并使风险未能有效地分散到关联企业体系之外。一量发生现实风险,产生连锁反应,银行贷款的担保就会形同虚设。而且,关联企业成员之间相互投资、连环投资的行为,会使企业产生资本虚增,容易误导银行扩充信用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家集团客户多家银行授信,增大了银行信贷风险。此外,一些煤炭企业搞多头投资扩张和跨地经营等,如山西煤业集团在全国较大城市诸如山东、海南、江苏等省市都设有分支机构,因此更加大了对其资金运作情况监控的难度,这些都将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

4.煤化工产业面临较大风险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特点使得煤化项目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的背景下,石油化工生产成本的增加更变相地提高了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这两年在我国掀起了一轮投资煤化工的热潮,总投资金额至少达4000亿元。然而,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使煤炭的替代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投资煤化工项目的企业可能面临“零利润’’的巨大风险,不少企业将有倒闭风险。20xx年9月4日国家发展委下发的《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通知》指出,除了个别上市公司可继续从事可行性研究与开发外,“一律停止实施其他煤制油项目”。目前,煤化工的.传统产业——煤焦化也面临着行业景气下行的风险。而且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煤化工产业在环保能耗方面仍面临环保、能耗、技术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见,煤化工项目投资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投资风险正进一步扩大。

总之,在当前煤炭行业整体趋势尚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适时调整信贷策略。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合理确定授信,继续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煤炭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高度关注煤炭行业和重点煤炭企业的各种潜在风险,及时调整信贷投向投量,对已经预见的隐性风险贷款积极主动地进行压缩和退出,努力增强退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

山西的金融业应该审慎地研究整个能源开发系统,并切实采取措施引导山西的产业结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山西区域性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不够紧密要充分发挥山西省金融办公室和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作用,以便解决山西区域性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深层原因有三:。

(1)人民银行与地方产业政策制定的工作磋商、沟通交流机制还不够健全,银行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有效配置缺乏指导,也影响了货币信贷政策的发挥。

(2)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信贷风险的保障机制,政府部门要主动地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以便改变山西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相对割裂的状态。

(3)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企业经营风险向银行信贷风险转化,而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贷款时缺乏必要的公司金融分析技术加大了风险产生的概率。因此,建立健全产业结构调整所引发的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资源配置相协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2.要解决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过于集中的问题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高度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尤其是在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电力等行业,而服务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吸纳贷款的能力不强。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与金融界的沟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配套政策,也影响了金融支持经济建设的效果。

3.处理好全国性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协调发展问题从20xx年上半年末数据看,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中,地方金融机构2544亿元,占比21.4%,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为9331亿元,占比78.6%。贷款投放方面,地方性金融机构贷款1536亿元,存贷比例60.4%,而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贷款4288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例仅为40.2%,低于地方性金融机构20个百分点。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开户、结算等方面受到诸多政策性限制,很多财政性单位(除乡以下)都不准在地方金融机构开户。同时,重点项目贷款优先考虑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少选择地方金融机构,导致山西地方金融机构与中央性、输入型金融机构间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无论在结算方式、经营理念、服务手段还是服务对象方面多有不足。

4.创新金融工具,实行多元化投资,分散经营风险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全国新型融资工具、融资方式的筹资额已经占到融资的5%左右,沿海发达城市为7%,而山西目前还不到1%。所有这些都有待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大力气清除金融支持的障碍,保证经济良性循环。山西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要加强在新型信托组合、投资基金、各类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支持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本身发展壮大的“双赢”。

参考文献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白日成:《积极发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山西统计信息网,202月.王森:《中小企业成长:融资、制度与战略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3期.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八

低碳文明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环境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然的要求。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与低碳文明所不相适应之处,必须尽快做出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九

全球变暖导致了南北极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危机沿海城市发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作为农业生产大国,要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碳能源的使用量,共通过合理的计算将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也是低碳理念下农业生产的方式,国外某咖啡园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低碳咖啡的生产,并且在包装上印有“碳中和”字样,引领低碳消费风尚以促进消费,同时促进种植也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

现代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物产资源,我们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开采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反击。因为林木过度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导致了农业的产量下降,而且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工业发展是先污染后后治理的节奏,但是治理的过程远远比污染难得多。由于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在自然界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土壤酸碱度变化、土壤板结等都极大地影响作物生长。这就对直接影响了从业经济的发展。

3、科技应用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尽管科技兴农、科技下乡的活动不断的落实,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的工作者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欠缺,所以技术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效果离预期还有一定距离。

1、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首先,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化石能源过度的消耗积极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浓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积极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采取有效的`解决拌饭充分利用农业剩余的能量通过有效合理的使用从而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减少资源过度的浪费。第三,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捉进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利用新型能源来取代生态资源将其生态资源的过度浪费。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很多机械设备,在播种、农耕和收割的过程中,都要消耗很多燃油,这些燃油的使用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此同时,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应该考虑农业生产中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实现“碳中和”,从而实现低碳经济时态下的农业发展。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不可能完全的对等,并且秋季“烧荒”做土壤肥料等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所以要将整个农业生产看成一个产业链,把一年当中生产所需的排碳量进行计算,对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的吸碳量进行计算,作物消耗不了的碳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性吸收,例如,在大地闲置的季节种植其他作物,在田间地头种植肥料性作用,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树林隔离带,一方面可以防风,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温室气体;隔离带中还可以种植家畜食用的草料。“碳中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直接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间接为生态环保做出了贡献,生态环境良好又能积极地反作用于种植业,并且对农业中的畜牧业发展也有推进作用。

3、遵守经济学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在近代农业中由于应用了较多的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流失在水中,直接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间接造成了水污染影响居民健康。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在其生产过程中也向空中排放了二氧化碳,这中间就存在了三个问题,一是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对健康的影响,三是能源浪费。低碳生态经济性农业的发展要遵守经济学原理,将农业生产看成一个产业链,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规划以求最优的投入/产出指数。

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仅仅依靠手工劳动很难适应如今对农业产量的需求。科技下乡活动已经有效地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农业从业者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对于高难度的科学技术的学习会相对容易。所以首先要定期的对相关的农业者进行科技讲座;其次是要建立信息交流站,当农民在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与有关专家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另外,要组织活动刺激农民对技术的学习,如中央电视台的农业科技人物推荐活动,“科技苑”节目都能够激发农民学习的欲望,同时这些节目和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农业科学技术性的认识,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自豪感,进而能够引导就业方向,让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业研究当中,从革新生产力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低碳理念已经在各个生产领域中实施,农业生产也要对其进行大力的研究。低碳经济下农业的转型主要从“碳中和”的经营理念和科技革新生产力两个方面进行。农业经济低碳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减轻全球性温室效应,还有利于农业向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进一步发展,最终同时实现绿色生产和“碳中和”生产。

参考文献:

[1]许志辉.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商业,2013(07)。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十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因生产环节、产品特性等因素,产业不同,其消耗的能源及产值也不尽相同。产业结构改变能够对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变化进行充分反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与利用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河南省在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在整体结构中比例过大,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这些都是增加能源消费及加大碳排放量的原因。

3.1能源结构优化。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指在能源消费中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目前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导,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河南省近几年来,不仅创新了煤炭净化技术,更对煤层气与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在有关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对新能源进行了开发与研究,如光伏能源的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年总辐射要多出许多。相关数据显示,42亿平方米为河南整个省的水产养殖区及建筑屋顶的总面积,假设光伏发电面积为其1/10,4200万千瓦为其装机总量,这种情况下,每年节省下的标准煤为万吨,5200万吨为其二氧化碳减排量。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推动河南省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并能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这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我国从20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并对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以完善。同时还出台的诸多法律法规,为光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总装机容量应达到3500万千瓦、实施“度电补贴”等。由此可见,我国光伏事业正逐步发展、壮大。

3.2产业结构合理化。

河南优化产业结构的方案主要是对第三产业比例进行提升,减少第二产业比例。可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制造业、发展低碳服务业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首先,对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以利用。河南工业生产具有较高能源消耗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企业技术改革,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提升。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应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给予大力支持,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应对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等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可靠依据。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更是协调发展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必然需求,其主要内容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及废弃物排放的大幅度减少。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十一

摘要:快速发展的经济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为国民创造了更加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人们大量开采、浪费不可再生资源,导致我国资源量不断下降,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尤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上,加大低碳农业发展力度,降低农业污染问题,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

低碳经济发展中要坚持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原则,尽量将自然资源消耗减少,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调整、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升级,最终达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目的,创造绿色、低碳、舒适的生存环境。当前我国很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同时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想要在未来谋求更加良好的发展,需要提高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坚持科技兴农、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农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我国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国土跨越区域较广,有着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这导致农业生产力和农业资源分布也十分不协调,加上资源浪费、矿产资源无节制开采更增加了资源消耗的速度,导致很多区域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各个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还有很多地区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当前农业种植生产中基本都会使用农药,而农药必然会对空气环境产生一定污染,加上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土地沙漠化扩散等问题,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降低能耗是低碳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够,相关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建设,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而限制了整个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较高利润在农业生产作业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严重破坏了当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

(三)科技水平能力低下。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当前从事农业生产劳作的更多的是农业文化知识不高、缺乏对先进种植技术了解的中老年人。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我国农业必然无法得到高速发展,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种植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还非常低,大多采用的是传统耕作方法,也不流行土地承包,导致难以实现集体化生产经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一)优先发展低碳农业。

我国近些年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优先食用一些低碳排放量的事物,加大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力度,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农业产业体系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

(二)对农业生产能力进行提高。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水平,其中人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教育,积极宣传农业知识,提高农民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利用吗,降低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从而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降低,全面推动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建设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

我国近些年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脚步,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需要的产物,我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却难以一时改变。为此,我们应当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引用到农业生产中,统一指导、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工作,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农业生产,加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在重视农业生产产量的同时应当提高对销售的重视度,保证平稳发展农业经济。此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的基础,应当积极引入新的品种和技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低碳农业发展技术水平。

(四)积极开拓农业生态经济。

我们应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将农业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利用,将资源消耗浪费情况、农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进一步地遏制,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管控水平。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的监管,尽量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积极采用生态种植技术,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将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从而为绿色环保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将产品价格进行适当提升,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广泛,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所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走质量兴农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积极开拓农业生态经济,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拓宽发展思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我们需要汇集各方智慧,推出创新举措,补齐发展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富裕起来,农村美丽起来,谱写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孙婷婷.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山西农经,(21):7-8.

[2]李叔香.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5+8.

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热门12篇)篇十二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为前提,旨在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使用的一些政策激励手段,它不仅保障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低碳经济也起着调节以及引导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财政方面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现有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对促进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一等奖说课稿(专业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题材和形式。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总结。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

    学校防溺水演练方案(通用15篇)

    1.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学校教育的一些成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为了保障全园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

    个人借款合同电子合同大全(17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约束借款人和出借人行为的法律文书,有助于维护借贷关系的稳定和合法性。在下面列举了一些经典的借款合同样本,供大家学习参考。甲乙双方就委托貸款事宜,经

    农村房屋转让合同的注意事项(模板16篇)

    在签订转让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的格式、内容、签署等细节,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在签署转让合同之前,不妨先阅读一下下面的样本,对合同内容和格式有个更清楚的了解。

    财务部长转正工作总结(汇总17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盘点,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范文中的转正工作总结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和修改的,可以作为我们写转正工作总结时的参考和借

    学生综合素质家长评价的重要性(汇总24篇)

    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从小就淘气的你,随着时间的迁移尤其是上了

    校园消防安全演讲稿的撰写技巧(通用20篇)

    安全演讲稿旨在通过言语的力量唤起人们的安全意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危险和突发情况。现在,就让我们一同阅读一些成功的安全演讲稿范文,感受它们的力量。

    家长孩子期末考试反思(汇总24篇)

    学校的期末考试将在不久后到来,我们需要开始准备并撰写期末总结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期末考试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每次考试试卷下发,我们的家长都需要对自己孩

    个人借款担保合同的重要性范文(16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书,一方面规范了借款行为,另一方面保障了出借人的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借款合同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撰写借款合同

    教师的大班美术教案(专业24篇)

    大班教案是指适用于幼儿园大班的一种教学计划,用来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请您参考下面这些经典的大班教案范文,相信会对您的教学有所启发。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