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

时间:2024-12-20 作者:雨中梧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总结写作,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3.范文范本的选择是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行的,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例子。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一

约翰·布雷恩曾经说过:“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读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一本书只有当他不仅能够给人以心智的启迪,也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的时候,才能算是一本好书。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次外出学习偶遇的一本好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肖川,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肖川改变了中国数十万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两年的时间里印到了十万册。这是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纵观全书,他的写作中时时处处饱含着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对孩子对教师的关切。把人引向对教育,对社会,对时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虽为随笔集,却不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的思想火花。书中指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纯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记得南方周末有一句话:“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我想这种情感中一定蕴含着浓浓的人间真情。每当夜晚灯光下阅读这本书时,它优美的文字、丰厚的含韵、耐人寻味的哲理,让我没有了往日的躁动和不安,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现将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和体会浅谈如下: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作为教育者你要培养一个怎样的未来的建设者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培养一个有创新,独立的,大胆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领?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用更多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读到这里使我想到,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适合学生发展,适应未来国家需要的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决定的,不是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教师决定的。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如果我们只顾埋头赶路,我们怎么可以欣赏到天空的广袤和美丽呢?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才会怎样做,而不会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发展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古人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调的是精神的修养,心性的修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变成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笑柄。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能否创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艺,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我们的学识的积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思考和方法的培养,有时在教育学生上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学生的表现所影响,对学生的错误缺乏足够的耐心,遇到问题没有积极的想办法,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教育收效甚微。试想想如果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是我们理智洞见的成果。你的思想越丰富,你就越加容易变得丰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贫乏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较强,你有更强超越所给定信息而生发出新信息的能力。能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在与学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精神的滋养。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我们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师,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眼光,一种道义的承担。能创造性的有取舍的使用教材,而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就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法宝。很多时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我们也付出了大量劳动,却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和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其实就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构的堆积。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师,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深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改革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否则,诲人不倦是无休止的唠叨、空洞的说教,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环是:自己没趣,还想方设法教导别人没趣,最后弄个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儿童的苦役。

教师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前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头让他饮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作基础,自我反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熟知的一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着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学与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而日深;教因学而益精,而益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

肖川说:书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于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于油墨的气味,那也是爱屋及乌。书中睿智的心的跳荡,纯美情怀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诗意盎然的表达,才是书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什么比得过那一脉书香呢?书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善待书——从著书到读书,这是读书人的本分。著书的人精心打磨,用道义和良知来写作;出书的人注重品位,宁缺毋滥,精益求精;读书的人居敬持志,切记体察,读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读出字里行间的意蕴。惟其如此,书中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思想、古朴的智慧、永恒的真理,才有可能使书香永驻,是陋室溢满书香,也使我们的中心荡漾着书香。

当我们静静的阅读时,我的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之乐,乐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复返。为文学与艺术,往往可以追回人们曾经有过的生命体验,或进入另一种向往的可能的人生。好书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对于“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了,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高品位的书对于我们既是窗子又是镜子。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书犹药也,善读之可治愈。假如能够经常感谢一本书,想念一本书,是一件多么让人幸福荡漾的事。它使我们此时的心情变得温暖而柔软。也许,还夹杂着一种丝丝缕缕的想说却有说不出的感伤,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情感。

拜读了这本《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启迪了我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感悟和向往。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广度,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二

这学期,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书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三

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一)朱显全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饱含了不起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四

这学期,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400字。此书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读后感《《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400字》。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五

文如其人,书如其名。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为师,意味着我们此生将用灵魂牵着爱,思绪纤细至无形。静夜里,当他人都已安详而坦然的沉沉睡去;我们的案头依然烛光摇动。为了那些纯净的心灵,我们一次次攀岩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用无悔来祭典。这也许就是所谓教师的幸福吧!我们的韶华将悄悄走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师爱在左,执著在右,在教育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都是幸福!”

拜读完肖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让我对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更加自信了,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责任,做好老师是我的要求。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无爱的教育是可悲的,爱能让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让阴霾的脸绽放笑容,能让筋疲力尽的身躯精神抖擞,爱是一副良药,能医治教育中出现的病症,爱是阳光是雨露,能甘润孩子们的心灵,照耀孩子们不开心的角落。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年龄小,而且还住校,面对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除了在生活上还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我们班的郭吴炎和刘城志因为一片纸打了起来,我本能的走到他们身边,问了一句:“你们的作业记住了吗?”连问了好几遍,没有人搭理我,过了一会郭吴炎不耐烦了,很厉害的说“没”我当时有点懵了,是不是我那句话问的不对,还是孩子觉得很委屈,我也想不明白,过了一会,我把孩子叫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孩子终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想让别人管,只想自己心里舒服就行,我问他作业怎么办?他说了一句让我很不理解的话,我想写就记作业,不想写就不记作业,后来我给孩子沟通交流得知,家长对其影响较大。我把孩子的家长也交到学校来,通过交流孩子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经常对孩子暴揍,后来我给孩子说作业,孩子一遍记不住,我就在给孩子讲一遍,两遍记不住,再讲一遍,一直讲了五六遍,孩子终于记住了,我又让孩子重复了一遍,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了,晚上家长打电话给我说,白老师,你让我知道了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通过你的沟通也教育了自己,今天的作业他写的非常好,谢谢你。听到这番话,我为我高兴,为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高兴,每教育好一个孩子我都很开心,是不是我很没有出息,但这就是我自己。

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事情请假了,第二天一个孩子跑到办公室,白老师,你昨天怎么没给我们班上课啊,昨天一天没见到你,可想你,听到孩子话,我感觉非常幸福,这可能就是你所谓的回报吧,这样的回报我希望越多越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孩子们对我的感情怎么那么深,我只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爱人爱己爱学生,这就是真实的我。

为师八年,爱与己始终相伴,智慧使教师成长加速,真情铸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师魂,感谢爱,感谢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六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整本书很有亲和性。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肖川博士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本书虽为随笔集,却并不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无论是性情之下的奔放之作,还是沉静思索后的细腻笔触,读来都耐人寻味。

书中讲到,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七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初中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

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

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又该怎样做呢?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只有教师本身的成长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把我们自己比做水和风的话,那么我们只有丰厚了自己才能“负大舟”“负大翼”,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随笔九章,肖川教授娓娓道出一名教师该如何面对繁重的教业,承担教学的重责,获得教育的幸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能读会写表达教之乐。

《教师的解放》一章,肖川教授列举了教师负担过重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几大原因。这些情况确实也存在,但是他给的建议特别好:既然不能改变整个世态,何不从自身改变。“当然教师自身也有调整心态、校正观念、提高素质、自我解放的必要。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昂扬、乐观、向上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然后在教师自身的修炼和尊重学生的思想方面去告诉教师们如何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这些站在教师的角度的阐述深深触动了我。

一名教师如果固执于成规,只能搬、照、仿,缺乏自己的思想,很难形成自我风格。我们希望孩子是独立、自主、创新的人,而我们如果不从自身开始解放,怎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教师自身的解放才能让我们把教育的视角从课堂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到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需要上来。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言论,“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影响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强力的影响。记得,我们开校运会的入场式,基本是班主任走在班级队伍的前面,同事们讨论说,学生们走路的气势、动作和班主任真的有相似之处。

《语言的世界》一章提到的“写作的意义”让我很好地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室有关多写教育随想的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其次要会在反思中进步。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管是有效的经验还是反面教训,都是教学的宝贵财富,在反思中获得进步。肖川教授认为“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如果你的确付出了心血和真情,那你一定有成就感,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确实如此。当我有感而发地想表达当时的想法起,从拟定题目、列出提纲、翻阅资料,再一个一个文字敲出来的这么一个过程,到最终一篇文章呈现在自己眼前,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只有当事人才可以体会到。

有一位老师很有意思地将肖川先生的书名与章节串联起来,让我很感动。“找到教育的方向,才会明了教育的意义。运用教育的智慧,才能获得教师的解放。纵横文明的星空,翱翔语言的世界,释放心灵的阳光,表达自由的言说,品读书的芳香,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很好的注释,借用在此表达我的感受。

合上书页,目光再次锁定在扉页上:《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的,付出真情和智慧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这学期,我读了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在一年来又重新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多看书,看一些经典的书。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书。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宽广的胸怀,美在作者博大的学识,美在作者隽永的文笔。一切的一切,除了美还是美。苦于文笔的羞涩,才学的疏浅,很难将看书时内心深处的激灵用语言表达出来,跃然纸上。下面只能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

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愿所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让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养,开得更迷人更灿烂!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受。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韵味及文字的优美,让我激动而生反复再读的冲动,身心沉浸于教育智慧的滋养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激发我对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学生的朋友,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伤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长期得不到倾诉,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多鼓励,用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信心和个性。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

最后,做好学生的榜样,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教师的一次模范行动的作用胜过千百次说教。

在肖川博士的书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像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将爱、将智慧、将真情倾注教育的每个细节。更加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约翰。布雷恩曾经说过:“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读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一本书只有当他不仅能够给人以心智的启迪,也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的时候,才能算是一本好书。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次外出学习偶遇的一本好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现将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和体会浅谈如下:

一、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方法。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作为教育者你要培养一个怎样的未来的建设者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培养一个有创新,独立的,大胆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领?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用更多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读到这里使我想到,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适合学生发展,适应未来国家需要的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决定的,不是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教师决定的。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如果我们只顾埋头赶路,我们怎么可以欣赏到天空的广袤和美丽呢?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才会怎样做,而不会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发展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古人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调的是精神的修养,心性的修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变成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笑柄。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能否创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艺,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我们的学识的积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思考和方法的培养,有时在教育学生上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学生的表现所影响,对学生的错误缺乏足够的耐心,遇到问题没有积极的想办法,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教育收效甚微。试想想如果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思想是我们理智洞见的成果。你的思想越丰富,你就越加容易变得丰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贫乏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较强,你有更强超越所给定信息而生发出新信息的能力。能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在与学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精神的滋养。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我们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师,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眼光,一种道义的承担。能创造性的有取舍的使用教材,而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就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法宝。很多时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简单重复,我们也付出了大量劳动,却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和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其实就是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构的堆积。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师,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深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改革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三、教师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说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否则,诲人不倦是无休止的唠叨、空洞的说教,是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环是:自己没趣,还想方设法教导别人没趣,最后弄个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儿童的苦役。

教师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前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头让他饮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作基础,自我反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驻,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熟知的一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着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学与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而日深;教因学而益精,而益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

四、书的芳香。

肖川说:书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于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于油墨的气味,那也是爱屋及乌。书中睿智的心的跳荡,纯美情怀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诗意盎然的表达,才是书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什么比得过那一脉书香呢?书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善待书——从著书到读书,这是读书人的本分。著书的人精心打磨,用道义和良知来写作;出书的人注重品位,宁缺毋滥,精益求精;读书的人居敬持志,切记体察,读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读出字里行间的意蕴。惟其如此,书中蕴含着历久弥新的思想、古朴的智慧、永恒的真理,才有可能使书香永驻,是陋室溢满书香,也使我们的中心荡漾着书香。

当我们静静的阅读时,我的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之乐,乐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复返。为文学与艺术,往往可以追回人们曾经有过的生命体验,或进入另一种向往的可能的人生。好书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对于“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了,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高品位的书对于我们既是窗子又是镜子。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书犹药也,善读之可治愈。假如能够经常感谢一本书,想念一本书,是一件多么让人幸福荡漾的事。它使我们此时的心情变得温暖而柔软。也许,还夹杂着一种丝丝缕缕的想说却有说不出的感伤,这是所有读书人的情感。

拜读了这本《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启迪了我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感悟和向往。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广度,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八

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智慧与真情》,“文字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引自该书的《内容简介》)读它,你将会懂得很多教育方面的智慧,也感受到教育中的真情。

我认真地品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我们的教育的的确确需要很多很得真情。这种真情是隐藏在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的学生之间。它具有隐蔽性,看不到,摸不着;相反,只有双方用心去感受才能品味到它的滋味,共享其中的亲情。

校长与教师之间需要更多的真情。校长的真情将会使教师支持校长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运行的更好。因为由于校长与教师之间有着真正的真情在,所以校长就能够“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将教师吸引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肖川《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也就是说校长那种对待教师真正的真情,感动与鼓舞着每一位教师,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里头,找到自己的个人坐标与准确的位置,知道自己的真正人生价值,明白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将全力以赴地与全体员工一起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共创生机勃勃的校园。

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他的学生之间,以及教师的本身也需要许许多多的真情。教师之间如果有着真正的真情,那么不管是对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宽容,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双方都有着深厚的真情,那么将会在合作,宽容,理解上,是默契的;也是和谐的。正如肖川教授在该书的《同事之间》中说“多一点充分的、真诚的沟通,多一点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宽容;单位主要领导多一点精神的追求,不搞小集团、小宗派;不把机会和荣誉过分地集中在少数人的身上,从制度建设上铲除人身依附的土囊;少一点‘扶持一小撮,打击一大片’的政策与措施,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厚、宽容的心理氛围,营造一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人都能取得成功的环境。”这些观点是值得各位教师思考、揣摩、斟酌的。

而教师本身也要有了丰富的真情,其作用就更加重大了,不管是对于自己本身,对于他的教学,对于管理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从教师的本身来说,一个教师拥有丰富的真情实意,不管是对于他的教学或教育学生,都有着很大裨益。正如肖川教授在《成为有理想的教师》中说:“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着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而又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又如“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底蕴。”(同上)由此可见一个教师的丰富思想与他的真情,对于他的教育与教学,是多么重要啊。

教师的真情还表现在他与学生之间的无可缺少的作用。有时教师的真正的教育真情会感动学生努力学习,甚至更加努力学习。比如就拿考试来说吧。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教师:“考试怎么考”或“你这样讲,我们考试怎么办”。而肖川教授是如何回答学生呢?他在《说三道四》里说:“你们考得不好没有关系,你们可以用一生去学习和探索;考得不好我还有方法帮助你,如果你考试作弊,我就没有办法帮你了,那是你一生抹不去的污点。”这就是一种真情,一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学习、前途、未来的真情,相信学生将会被老师的真情所感动,而更加努力学习,刻苦地塑造自己,成为一个突出的尖端人才。

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广大教师都能拥有这样的真情,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将是非常成功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九

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

漫长的暑假,有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陪伴,我想说,日子过得真的还算充实,还算诗意。并且,在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足的享受和滋润之余,也更加钦佩肖川先生对教育的殷殷执着和切切关注。在他如歌如吟般的文字叙述里,细细体会他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坚韧信念和绵绵真情。

他在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让我无由的在头脑中激荡起对教育的新思考,对自身的反省与评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文体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对教师,对教育中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你一旦走进他的文字领域,你就难以抗拒那种源于内心的文字力量,你拒绝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乐意去追随他行云流水般真挚的教育情怀和真实的教学趣味。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折射出作者对于教育、对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最欣赏“开放的课堂”这一章,我一直苦苦的思索着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开放的课堂?几多困惑,几多迷惘!肖川先生给出了精准的答案。他说,开放的课堂首先是民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有着情绪上安全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重视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他特别强调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开放的课堂不囿于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它关注的中心不是教师预订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真实的收获。在课堂中,只有学生是作为完整的人――有着广阔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课堂生活――教学才有助于完整的的成长;开放的课堂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注重对自我认识活动的监控。这些观念的提出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最终明白了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别情调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满意的回答,这应该是允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更没有认识全知全能的,教师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护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文字中所捕捉到的信息,尽管我早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却不能标准的诉诸于笔底。

从对肖川教授的文字解读中,我不由得向往起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我愿意成为一名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儿童的优秀老师,我向往创造民主、开放、温暖、和谐的课堂。惟其如此,才能让教育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源泉和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沐浴在肖川先生阳光一般温暖的文字之中,你会觉得教育是一项多么崇高的事业,一项酝酿着真情与智慧的事业。我觉得,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就是学生的心灵得以温暖的阳光。肖川先生的语言也如同阳光一般明媚、温暖。他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与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这是多么有力量、有诗意的话啊,是的,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真的要向肖川教授深深的鞠一躬以示致敬!他的文字散发着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你会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他的清明的智识,随意的情性和真实的趣味。他对教育的温情关怀,他对学术的广泛兴趣,还有他个人那种看待世界的通达的情怀,都化成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字符跃然纸上,寄予我们熟悉的汉字以优雅的魅力。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淡墨飘香的文字中隐藏着肖川先生生命的律动,以情怀浇灌文字,以信念锻造智慧,以真情与智慧交融的纬线来引领教育的航向,以不同寻常的关注眷恋着教育的激情与理想!真的值得你一看!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一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今天我想说的是:孩子们需要班主任老师爱的目光。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回顾起来,我参加工作已经半年了,而我开始接触班主任工作也已一学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刚刚接触班主任工作时情形,只能用忐忑和无措这两个词来形容。在工班主任工作这方面我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认为自己还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班主任,还有很多地方是我需要学习的。所以在假期里,我很有幸读到了这本书,从书里面我学到了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班里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中谈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观点我特别认同,并且一直在教育工作中实践着。书中还说到“学生是人,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位置。教师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老师的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比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老师高高在上只能拉大与学生的距离,而转换角色,就会使自己融入集体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心服口服,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作为老师,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对待他们,用爱去包容、爱护他们。

其次,以爱为前提来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但是这种严格是以爱为基础的,而不是对学生的无理要求,同时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自己所教的孩子。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学生很严厉,面对他们我甚至不敢轻易对着他们笑,因为我怕他们一对他们放松,他们就又开始犯老毛病。果然,在严厉面前我发现他们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让我省心。与此同时,我却发现他们没有以前那么活跃、可爱了。我很疑惑,我原以为是我们接触时间长了,或许应了那句玩笑话-出现了疲倦期。但是,但我看到这幅图画时,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而不会犯错误的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对于孩子的调皮与错误,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貌似他们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样。

教师无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教育方式。把平凡的事务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情转化为快乐。除此而外,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我让家长,老师,学生明白: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付出比结果更重要”。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而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身为老师,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我们更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提高自己,跟着自己的学生一起进步。在学生心里老师永远是最棒的,所以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与佩服。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我会铭记学无止境,不断完善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合格的班主任。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二

我认真的通读了肖川博士所着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全书共分为九编:《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真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整本书很有亲和性。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说起教育的智慧,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课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技法,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的更灵活,会让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错误之后一步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一种本色,就是爱,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有了爱,教育充满阳光,有了爱,追求变的美好,有了爱,生活变的更充实。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三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肖川博士专为广大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教师所写的一本诗意化的教育学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书是为教师而写就的,他力图反映出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该书旨在我们广大教师理解与领悟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提供一条别样的路径——通过人人皆能读懂的教育随笔的自由形式,言说出人性化的教育所应具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加深教师对教育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增强教师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全书弥漫着人文主义的浓香气息和发散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致的帧装设计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画式插图与淡淡的墨香的衬托之下,《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愈加显示出让人有急不可待的阅读冲动。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始终贯穿着肖川博士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向往、求索与感悟的深挚情怀,而且还贯穿着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会理想及人生理想的这两大主题。

面对日益功利化的当今教育改革的价值趋向,作为知识分子一员的教师更需要坚定社会道义与民族责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和造就自主发展的好公民的终极价值。

他的观点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读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犹如与智者对话,它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和责任,也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怎样关注教育、人事、社会与时代。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

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材料中,我们都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的,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

二、谁来解放教师?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

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仗义执言,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

解放教师,首先要有自我的意识和力量。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书中的良言佳句非常多,分享我划出的几句,感受肖川随笔的魅力:

1、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勤于反思、用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性格。

2、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3、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提高。事实上,不仅在教学之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四

漫长的暑假,有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陪伴,我想说,日子过得真的还算充实,还算诗意。并且,在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足的享受和滋润之余,也更加钦佩肖川先生对教育的殷殷执着和切切关注。在他如歌如吟般的字叙述里,细细体会他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坚韧信念和绵绵真情。

他在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让我无由的在头脑中激荡起对教育的新思考,对自身的反省与评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体和通俗易懂的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对教师,对教育中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你一旦走进他的字领域,你就难以抗拒那种于内心的字力量,你拒绝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乐意去追随他行云流水般真挚的教育情怀和真实的教学趣味。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折射出作者对于教育、对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的每一个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最欣赏“开放的堂”这一,我一直苦苦的思索着究竟什么样的堂才是开放的堂?几多困惑,几多迷惘!肖川先生给出了精准的答案。他说,开放的堂首先是民主的堂,开放的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开放的堂是学生有着情绪上安全感的堂;开放的堂重视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他特别强调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开放的堂不囿于教师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它关注的中心不是教师预订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真实的收获。在堂中,只有学生是作为完整的人――有着广阔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堂生活――教学才有助于完整的的成长;开放的堂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注重对自我认识活动的监控。这些观念的提出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最终明白了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别情调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满意的回答,这应该是允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更没有认识全知全能的,教师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护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字中所捕捉到的信息,尽管我早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却不能标准的诉诸于笔底。

从对肖川教授的字解读中,我不由得向往起民主的、开放的堂。我愿意成为一名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儿童的优秀老师,我向往创造民主、开放、温暖、和谐的堂。惟其如此,才能让教育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泉和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沐浴在肖川先生阳光一般温暖的字之中,你会觉得教育是一项多么崇高的事业,一项酝酿着真情与智慧的事业。我觉得,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就是学生的心灵得以温暖的阳光。肖川先生的语言也如同阳光一般明媚、温暖。他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与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这是多么有力量、有诗意的话啊,是的,我们的确有理由相信,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

真的要向肖川教授深深的鞠一躬以示致敬!他的字散发着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你会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他的`清明的智识,随意的情性和真实的趣味。他对教育的温情关怀,他对学术的广泛兴趣,还有他个人那种看待世界的通达的情怀,都化成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字符跃然纸上,寄予我们熟悉的汉字以优雅的魅力。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淡墨飘香的字中隐藏着肖川先生生命的律动,以情怀浇灌字,以信念锻造智慧,以真情与智慧交融的纬线引领教育的航向,以不同寻常的关注眷恋着教育的激情与理想!真的值得你一看!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五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的自序题为《用一生写三本书》,也就是《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艺术与趣味》三卷本教育随笔系列。实际上,肖川老师后来还写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形成了四卷本的系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是第二册,这本书对我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的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的随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这本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的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但是我们通过智者的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的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的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的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的突破拓宽了教育学的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的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的生命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的两个话题。

一、教育的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材料中,我们都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的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的,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

二、谁来解放教师?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

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仗义执言,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

解放教师,首先要有自我的意识和力量。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书中的良言佳句非常多,分享我划出的几句,感受肖川随笔的魅力:

1、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勤于反思、用于承担、敢于创新的性格。

2、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个人:他(她)严正而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

3、正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六

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通读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全书共分为九编:《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真义》、《教学的智慧》、《教师的解放》、《文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整本书很有亲和性。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说起教育的智慧,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课堂上的一些巧妙的教学技法,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这些突发的事件,也就是课堂上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因为在课堂上,因为我们的教育智慧,会让优异的学生变的更灵活,会让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在错误之后一步步的引向成功,感悟到思考的神奇。课堂上的互动生成,基于一种本色,就是爱,师生之间的爱,缺少了这些,我们的课堂依旧是枯燥乏味的。

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爱的教育追求,只能是一种敷衍。有了爱,教育充满阳光,有了爱,追求变的美好,有了爱,生活变的更充实。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七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饱含了不起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我想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心灵中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肖川还特别地强调,他是为教师而写作。其实我觉得他绝不仅仅是在为教师而写作,而是在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在不断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们而写作。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她们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什么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带着智慧与真情的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

教育之职责。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教育之远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重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离教育名师有多远?”我无法计算出来。肖川教授的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的引经据典,精妙绝伦的语言典范,让我赞叹!我也许不能成为名师,但我可以有名师的理想和信念,朝着名师的高度奋进,直到永远。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八

回顾起来,我已经参加工作半年了,而我开始接触班主任工作也已一学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刚刚接触班主任工作时情形,只能用忐忑和无措这两个词来形容。这学期在自己的摸索与学习中度过,而对于我作为班主任来说,我在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我认为自己还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班主任,还有很多地方是我需要学习的。所以在假期里,我很有幸读到了这本书,从书里面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在下学期的工作里我会受益很多。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班里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这一点在我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深有感受。其实,更确切地来说这种爱是相互的。学生都是很简单、善良的,所以当老师对学生付出一份爱,同时老师也会收到学生回馈过来的尊重与爱戴。

记得20xx年9月10日是自己人生中过的第一个教师节,在这一天我收到了很多学生送给我的小礼物,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班一位名叫靳路才的学生。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原因,这个孩子的智商有些问题,他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说话流利,也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很快地进行思考。但是,他却有着跟其他孩子一样的童真与善良。他记得我交待给他的每一件事情,他知道老师对他的好,他甚至还记得哪一天是教师节。还记得中秋节那天,由于对他的心疼与怜悯,我悄悄地给了他一块儿月饼,并祝他中秋快乐。我以为他不会有什么反应,没想到的是放学的时候,他在走的时候竟然对我说:老师再见!就是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哪怕就在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想到当时的这句话,我心中还是很感动,因为这是我教他以来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刚接触他的时候,问他话他一句也不说。但是,这一天,他主动跟老师说话了,在我心里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至少接纳了我这个老师。是这个学生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天使。作为老师,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对待他们,用爱去包容、爱护他们。我很感谢这位特殊的孩子,是他让我体会到了很多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其次,以爱为前提来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但是这种严格是以爱为基础的,而不是对学生的无理要求,同时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自己所教的孩子。我想到之前看到一幅有意思的图片:图中一个小男孩有一双美丽的翅膀,但是在他的身后站着他的父母,而父母手中拿着一把大大的剪刀,正朝向孩子的翅膀剪去。图片最上方附了这么一句话:你们早已折去我的翅膀,现在又要让我展翅飞翔……。看到这幅图画,我就在心里想,我是否也像图中父母那样,束缚了学生的翅膀呢?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学生很严厉,面对他们我甚至不敢轻易对着他们笑,因为我怕他们一对他们放松,他们就又开始犯老毛病。果然,在严厉面前我发现他们表现越来越好,越来越让我省心。与此同时,我却发现他们没有以前那么活跃、可爱了。我很疑惑,我原以为是我们接触时间长了,或许应了那句玩笑话-出现了疲倦期。但是,但我看到这幅图画时,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调皮,而不会犯错误的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对于孩子的调皮与错误,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貌似他们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样。

还有一点,对于学生来说,事无小事。有时候在老师看来是一件不算事情的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千万不能忽视掉任何一个小细节,否则我们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学生。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身为老师,我们不能安于现状,我们更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提高自己,跟着自己的学生一起进步。在学生心里老师永远是最棒的,所以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与佩服。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我会铭记学无止境,不断完善自己,期待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合格的班主任。

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真情(优秀19篇)篇十九

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么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识,积累经验而增长智慧却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虽然我在教学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视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课堂真的会成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课堂,只剩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在。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而如果说感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特别像我一个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说只停留在书上的一点解释,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思想。所以去吸取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去领受和品味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把他们那里真正好的东西慢慢吸收过来成为自己脑海中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是“巨人”,但是我们可以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个人。

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比教学更重要的就是反思,如果没有反思就不可能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更不能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而将经验抽象成理论则无从谈起。在新教师的培训中,过来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这些新教师要懂得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进行总结,让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不断得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弥补一些自己缺乏的东西,加强自己优秀的地方,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最后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可能我都没有发现学生最擅长的就是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你不去重视这些,可能你就会把一些不好的思想通过你这样不经意间的言行传递学生那里。如果让学生接受了这些不好的思想,可能这些思想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想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真的没有注意到这点。不过我相信我以后会好好注意这点,熏陶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品德优秀的学生。

在这本书读完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对肖博士这本的思考,更多的是思考自己一个教师该如何重整风帆,调整方向,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新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

    项目经理的权利和职责范文(15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技巧的秘籍,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指导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里面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文体的作品,供大家参考。优化部门组织结构,合理分配

    行政人员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实用18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成就和价值,为未来的发展树立更高的目标。通过阅读下面这些年度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总结的目的和写作的方法。

    幼儿园游园活动邀请函大全(18篇)

    在撰写邀请函时,需要特别注意时间表达的准确性,确保受邀人能够及时安排时间参加活动。以下是一些精选的邀请函示例,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使用。亲爱的家长:您好!在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范文(20篇)

    经济师的职责不仅限于经济分析,还包括对经济法律法规的熟悉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

    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汇总19篇)

    活动策划需要注重细节和计划性,同时要灵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挑战。最后,祝你在活动策划中取得成功,希望你的活动能够精彩纷呈并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

    学生春节假期延长通知(模板17篇)

    通知的内容可以包括会议、活动、重要事项等,是对特定人员的一种要求或指示。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通知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地写通知。集团所属各公司部门:根据国

    医院职工新年致辞(精选15篇)

    职工是指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为企事业单位或机关任职的人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职工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技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学生好人好事的鼓舞人心(模板19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对写作有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范本,或许能够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大学生入学自我介绍指南(实用18篇)

    通过自我介绍,可以让别人了解到我们的经历、成就和目标,从而产生共鸣和交流。想要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可以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给你

    保安幼儿园消防演练活动总结反思(优质15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的一种呈现,可以帮助我们在相似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