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发人才活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一
以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等更大范围内获得资源、配置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当组织规模较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较多,而且人员问题因为人员数量和组织层级显得更为复杂时,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就需要设置一些独立的部门承担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由于专业部门的存在使得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规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人力资源经理也能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目标指导人力资源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掌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更大的组织中,人力资源职能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更加专业化。人力资本内部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选拔时候,可以在下面成员企业中进行选拔,选拔的对象多,企业集团内优秀人才有了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有利于提拔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迈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必须得到不断地提升,以保障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需要。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二者在性质上已有了本质的差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从被看做为一种单纯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的框架中脱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成为组织生产效益的部门。
企业集团下的各公司,不管是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设置还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对企业集团来说,都存在着机构重叠、用人过多、信息沟通困难等缺点。
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主要弊端在于:1、事务性的工作各自为政,势必增加劳动的投入,缺乏规模经济;2、各公司协调困难,人才信息及人员岗位配备缺乏空间;3、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削弱了竞争力,4、对人力资源的规划难以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5、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思路方面难以确保相对一致,不利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6、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业化。
“人力资源外包”理念的引进,正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点,这里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各分(子)公司的总代理,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承包方”,能够代理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工作,不存在对企业机密泄露的担忧,同时更加能够保证企业集团内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还存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子,但集中化程度不够,至少非基于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的贯彻,并且随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权管理的经营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有逐步下放的发展势头,这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整体趋势相违背。专业化,集中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职能。
如何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通过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活动,使人力资源更加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要求,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头痛的一项工作。同样,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估也面临着尴尬。
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依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它应成为企业予以核算和监督的重点。人力资源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传统的关于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讨论大多是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基础,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少之又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并且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有了提供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有了可能性。能科学、准确的对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进行会计确认,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有其成本和价值,当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大于获取其的成本,其差值即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理解,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价值所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在人力市场上获取超过其成本的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这为人力资源可以成为独立的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提供了可能。
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充当了资源的买卖角色,从人力资源市场获取资源后转让企业集团各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工作实则为“售后服务”,人员流失自然有人力资源部承担损失。以直接经济手段激励人力资源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同时突显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从内部的“人力资源外包”到人力资源事业部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顺应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通过集中管理获取规模经济,降低工作成本。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成熟,得以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确认,基于这个前提,人力资源事业部的模式很有实践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二
人力资源管理师不知道大家熟悉不熟悉,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就是招人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人力资源师就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法务等工作的管理人员。可以说越是大的企业单位、越是体系完整的公司,人力资源往往越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是鉴定一个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标准之一。
不过也有人说,做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人脉和能力,证书没什么用?其实我认为这话支队了一部分,的确做人力资源的人脉和能力很重要,而在在现今社会证书也不在等于能力,但是不能因此就一口咬定证书没用。
首先人力资源师证书是有不低的含金量的。拥有证书代表着你对人力资源知识体系的了解,并有一定经验,尤其是一二级的证书更是代表着你拥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虽然也出现过那种持有证书,对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是是工作水平差劲,写的方案也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这种毕竟是少数,代表不了大多数人。
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你的从业资格、专业水平、行业荣誉。工作时,除非你在业内有非常大的人气,其他人直接奔着你的能力和人脉过来挖你,不然的话拥有一本证书能够为你加分很多、增加明显的优势。在职的人、有一本够含金量的证书能够为你升值加薪带来巨大优势。当面对外行时证书能让你显得更专业更权威,买对同行时证书能为你增加一层荣誉光环和资格优势。
不过证书具体的用途大不大,有没有优势一两句话也说不清,需要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但是有两点,第一、既然每年那么多人参加考试及说明这证书必然有它的用途,第二、既然国家对人力资源师这么重视,经常改革,并要求从明年考试开始,不能越级考试,只能从四级证书一步步往一级考,这些也都说明国家对证书的重视和看好。
证书就业前景。
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而且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人才资源队伍的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由再现型素质向开拓创新型素质转化;由内向型素质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素质转化;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
某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量为600多万,其中北京缺40万,上海缺60万,广州缺50万以上,武汉也在30万人左右。
中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已转化为人力资源部门,而掌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极其稀少,据了解hr人才的缺口在全国达50万人以上,仅上海保守估计缺口就在4万人左右,大连已达到3万人左右,全国已有13000多人参加了该职业的资格认证,该职业的人才已成为社会中的紧缺人才,经过专业培训,拥有资格证书的hr人才,已成为企业争夺的对象。
薪资和待遇。
一项薪酬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的月薪,总监一般为1万元至1.5万元;人力资源管理师一般在800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5万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为4000元至8000元之间;人事专员为2000元至4000元。而在上市公司或欧美企业,薪酬水平会更高,如人力资源总监年收入可达到50-100万元甚至更高。高薪,使hr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业。
总之来书说,如果你想从事人力资源行业,那么有一本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尤其是高级证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你本事就有一定能力的前提下,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如果有条件了还是尽量考一本比较好。虽然有本证书不一定能对你的人生产生多大改变,但是很多时候能为你增加优势,让你的职业生涯更加顺利。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三
当复杂的管理体系没有产生正面效果,反而让员工疲于应对的时候,管理者们自然会希望管理能够化繁为简。“简单管理”核心是要掌握原则、抓住关键,从企业管理实践的演进来看,没有哪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开始就是复杂的,一开始总是简单的,都是掌握原则,抓住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变的复杂,而只是想着回到那种“最初简单而美好”的时代,就会为了简单而简单,使管理变得一团乱麻,更加复杂,并可能陷入“复杂—简单—再复杂—再简单的”的恶性循环。
对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就是人员的招聘、任用、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当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结构比较简单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重要的决策,基本都是由企业领导人直接负责的,这些时候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简单和原则性的,企业领导人拥有较高的权威性,而且这个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员工的升职空间比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争议性也较小,权威高、空间大,管理自然比较顺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人员的增加,经营状况的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直至出现上面提到的“复杂管理综合症”。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很多管理人员热衷制定制度,把制度当成争夺利益,逃避责任的.工具。不只是企业的领导人,各级管理人员都热衷于编订制度。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的制度管理不够完善,很多制度都是相关部门编订,企业领导人签字批准就可以执行,很多部门于是开始编订一些对本部门有利的制度,然后想方设法让领导人签字通过,然后便可“照章办事”。造成企业出现很多由不同部门制定,其内容相互冲突的制度,造成很多扯皮现象;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五花八门,制度纵然是写的再具体,也不可能都预见得到,何况制度本身质量不高,在遇到实际问题,特别是棘手问题的时候,很多部门依然是一句话“照章办事”,不管结果如何,不管给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要是按制度办,就可以把所有责任都推卸掉。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各级管理人员推波助澜,加剧了企业的“复杂管理综合症”。
2、希望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的评价和分配体系,对考核和激励系统不断修订和改进。当企业规模比较小,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员工会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所鼓舞,企业内部也有大量的职位空缺,员工职位晋升的机会比较大,这时候员工大多不会太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可当企业的发展趋于稳定,管理班子基本建立之后,员工在企业中能够看到的发展空间开始变得有限,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越发斤斤计较,相互攀比。为了减少员工的怨气,企业就开始重视让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分配机制,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不断的增加内容,并寄希望于企业的绩效考核能够全面科学的评价企业人的工作,通过分配机制与员工绩效的恰当对应提高员工公平感和满意度。
3、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断丰富和细化制度。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企业至关重要。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领导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决策必须委派其下级去完成的时候,企业领导人自然担心企业出现“任人唯亲”、“嫉才妒能”、“拉帮结派”、“敷衍了事”等问题,因而就希望通过制度,通过非常具体的条文来约束相关的人和事,来防止出现企业领导人担心的问题发生。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出于防范风险,提高员工满意度,各部门出于自身部门利益的考虑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化。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企业解决问题的初衷也是无可置疑的,管理人员维护部门利益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为什么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断丰富,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呢?要看清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容易进入三个误区:
1、过分夸大制度的作用。很多企业有些论调过于夸大了制度的作用,认为只要有好的制度,人不重要,换谁都可以;认为只要制度合理就可以让企业有序运转,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制度真有这么大的作用,企业何必在招聘上花费那么的成本,反正谁来做都差不多。实质上,企业的制度无论是在制定环节还是在执行环节都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企业及其内外部环境总是处在动态变化当中,现实情况千变万化,制度不可能凡事都考虑到、规定到,做到完美,做到非常切合实际。而过于夸大制度作用的结果就是让企业不断去制定制度,但却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企业的生产工序,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规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按照制度“一刀切”,不仅不会让问题简单化,反而会引发部分员工的不满情绪,增加企业内部的冲突与矛盾,增大摩擦,加剧管理的复杂化。
2、过分依仗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之一,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有很多,比如文化的引导、情感的维系、现场的督导、工作的沟通、发展前途的激励等等,想把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都归集到绩效考核上,都归集到经济管理这一单一手段上,实质是把很多部门内部的、日常管理中可以解决的问题,上升到企业层面,积攒到月末、季末或年终,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增加了争议,为了平息争议而投入的资源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争议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正是其他管理手段的缺失,让企业和员工之间缺少长久可靠的纽带,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大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3、过于追求企业内部公平。公平更多是存在于人的主观认识中,而不是客观世界里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企业不是法院,法院的宗旨是要维护公平正义,但企业的宗旨是要创造价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是企业的经营基本原则。过于去追求公平,反而会适得其反。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过度考核”的趋势,希望考核制度能够全面的反映员工的所有工作及工作效果,导致考核本身的工作量很大,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结果却是考核越细,员工认为问题越多;考核涉及面越广,考核结果反而越发脱离实际;……同样,在美好的薪酬理论,也会招致大多数员工的反对。经常是,越想争取赞同,异议就越多;越要追求公平,越会让员工感觉不公平。
上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要真正实现“简单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跳出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然后又从简单到复杂的死循环。要破解这种死循环,必须落实下面四方面的工作:
1、培植企业核心文化。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领导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体现在企业用人理念、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原则。很多企业设计了华丽而富有激情的企业文化,实质上,企业文化关键是要“立正守中”。所谓“立正”是要确保企业文化是正面的、积极的,是与企业的核心利益相辅相成的:“守中”则是强调平衡,既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保守,否则“过犹不及”。另外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体现了企业的规范要求,要注意维护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平衡,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2、完善内部竞争机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几乎都会陷入管理团队人员相对固化的困境,没有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老员工会把当期的所得当成一种刚性的福利,不管其对企业效益的贡献是否提高,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新员工则会感觉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有限,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固化的管理人员也很容易出现拉帮结派等问题,必须让所有的员工都有适当的危机感,有“危”有“机”才能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力,才能企业更好发展,员工得到实惠;而缺乏危机,则会让员工,特别是老员工安于现状,不可避免会去计较眼前利益,哪怕只是蝇头小利,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3、清晰企业管理体系。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是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都需要清晰化。清晰化并非制度越简单越好,有时候复杂也是一种简单。比如麦当劳的烹饪手册制订的非常复杂、非常细致,但员工工作的时候感觉很简单;相反很多中餐厅的烹饪手册写的很简单,比如“加盐少许,清蒸几分钟”,员工工作起来反而感觉很复杂,不好把握。要实现管理体系清晰化,首先是要系统化、具体化,企业制度必须要统一归口管理,必须符合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任何新制度的出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评议-批准程序。企业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控制风险,首要是控制系统性风险,通过管理制度体系,将企业运营的系统性风险消除;其次要有层次性,层层管控,不能都是一下管到底,事无巨细,想抓的太多、太紧,反而什么都抓不好。企业运营的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只能是要有效控制。
4、理顺企业利益结构。企业的绩效考核系统对应的主要是员工短期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既包括当期利益,也包括远期利益;既包括实际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情感、感受、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利益。理顺企业内部的利益结构,关键是要构筑清晰的企业内部利益关系框架,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他们要为企业、为其他部门、为其他员工提供哪些方面的利益或便利,要做到什么程度,而其能够获得的利益又有哪些、有多少,其贡献与所得的基本对应关系是怎样的。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架构不需要像绩效考核制度那样细致、精确,但必须确保企业所有员工的认识和努力方向与企业核心利益能够保持一致。
上述四个方面如果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效益就很难提高,很容易陷入简单而无序或者复杂而无效的恶性循环。只有在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避开前文提到的管理误区,掌握核心原则,把握关键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简单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让企业化蛹为蝶,实现蜕变。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四
人力资源管理师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希望能帮到大家!
企业招聘职位需求则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销售、咨询员、审计员、培训生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位需求占82.5%,市场销售的职位需求占7.5%,咨询员的职位需求占5%,审计员的职位需求占2.5%,培训生职位需求占2.5%。
可见人力资源的求职中更多地与本专业对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力资源专业学生主要以自己所学专业为求职的主要选择,企业也比较注重专业对口。
对企业招聘时间的调查统计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在四年级上下学期分布比较平均,因此对于应聘人和资源管理的求职者在求职时不必过于急躁。对招聘职位薪酬的调查表明,薪酬主体值集中在2000至3999元区间,4000至5000、5000至6000区间也占重要部分。
可见人力资源职位的价值已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调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薪酬水平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望继续上升。
与进校时将设立不久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第一志愿的比例只占26.32%相对照,毕业时选择认同的.比例却高达95%,可见随着对专业的学习,学生们改变了态度,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同时发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潜力。
调查说,绝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了愿意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同样绝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认为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将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途。
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人力资源的前景非常看好,凡是选择了人力资源职业的学生都对自己这一领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就职期望与现实需求也基本符合,说明当今社会提供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较为乐观。
我们无论在哪一个行业发展,都面临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做得不够精专,那被淘汰或被选择是必然的事情。
人力资源在中国各区域发展并不均衡,但这正意味这个行业有发展的空间,如果大家都看到一个行业发展的前景客观,那就意味这个行业正在朝着成熟繁盛的方向迈进,如房地产业目前如火如荼,相应的从业者在人力市场上的薪酬待遇也对应的高出平均值。
人力资源在中国有可观的前景,因为企业在发展,市场运行在向正规化,信息化发展,要求在企业从业的人素质的提升,而这个部分需要人力资源相关从业者整体技能和素质的发展来推动。在从业者和从业环境良莠不齐的状况下,智者会潜心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庸者却只会观望哪个行业发展好去投身其中。
hr有太多需要精进的内容,而且并不是通才被任用的几率大。通才更多的是从事的是行政兼人力的工作,可以做到公司副总。
hr的发展在于,对六大模块充分熟悉并运用,更有自己的长板,如薪酬绩效管理、培训系统的结构建立和拓展,人力战略策划管理等等。帮助老板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你得到他的信赖和倚重。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持证上岗将是无可避免的趋势,拥有一个业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会让你在相同学历的人中脱颖而出,被企业重视,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让自己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被社会淘汰。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五
人事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
国家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该职业已被国家列为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在此种形式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渐渐成为近年十大热门认证考试之一,获得此证书不但能够全国通用,终生有效,还能促进个人快速提升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近两年来,每年参加鉴定的人都在10万以上。截至目前,参加鉴定的总人数已超过30万。而随着此项目师级以上职业资格考试的展开,其吸引力进一步升温。今年又有一大批人准备参加各级别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鉴定。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近期“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都很大,缺口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标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30%);信息产业(13.2%);咨询服务业(16.7%);快速消费品(16.7%);电子技术(6.7%);制药与生物工程(6.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10%。)可见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人力资源专业管理薪酬水平
对招聘职位薪酬的调查表明,薪酬主体值集中在2000至3999元区间,4000至5000、5000至6000区间也占重要部分。可见人力资源职位的价值已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调查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位的薪酬水平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望继续上升。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为生存和发展都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人才的竞争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而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各单位中发挥着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也成为现在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人力资源;人才准入;培训机制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停滞不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人力资资源管理的模式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因此大多数企业都有必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提上日程。比如我们的电厂企业,在当前创新主题的时代背景中更应注重优秀人才的作用发挥,为电厂发展做出贡献。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在领导层面就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完善对人才的准入机制和人员管理机制,要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指导员工的团队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用人”,通过选人、育人和留人等多方面途径与方法来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根据哲学理论,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能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所以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能有所发展必须首先要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现在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往往都是约束员工控制员工,希望员工按部就班,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低效。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营造员工的主体责任感,营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是为了自己在劳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员工劳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其次,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其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在企业软实力上使企业的发展有很大提高,要能够让我们所营造的企业文化能深入每一个员工内心深处,让其自己受企业文化的约束,并自愿融入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促进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认可程度,让员工享受主人翁状态,更愿意竭尽全力为企业工作,创造更优秀的业绩。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因此引入人才的机制必须进行优化,要能够让企业吸引人才才能做后续的留得住人才的工作。我们不妨效仿现在很多企业在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时候都采用给予很大的经济优惠或者是其他生活方面的帮助,让高层次人才能够愿意到企业中来。加强对人才引进的管理,打破靠关系,走路子进来的陈旧模式,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企业才能够吃,保证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这次我们要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不能引进人才的时候处于高层次,让人才在企业越来越退化。因此,我们要首先增强我们在培训上的投入力度,要能够根据企业的情况和人才的层次水平对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一定的培训强度,不能够让培训流于形式过于敷衍,要让培训真正能够对员工起到提高的作用。其实在培训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培养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完美的职业道德操守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也能够促进员工职业专业技能的提高,让员工能够在竞争中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再次在培养员工的时候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落后于其他的发展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其停滞不前。因此,在培训的时候要提高员工的新知识,技术水平比如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只注重上一级上司对员工的管理,却往往忽视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内进行,快乐感和满足感时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劳动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由于员工在利益生活习惯各个方面的不同使员工之间的突出问题也比较严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员工之间的突出问题,要让员工能够有共同的目标,要能够正确的衡量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其中的利益冲突。其次要注重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工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团队合作的过程。企业通过改善员工之间的关系,让员工都能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就能够大大提高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员工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并且能够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发展。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企业人才的关键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每一个企业要做到能够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守得住人才,才能保证我们的企业能够健康稳定长远的发展。要能够做到通过健康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让人才进入企业让人才得到合理回报,从而享受工作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七
国家职业统计部门2013年“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50万,缺口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标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古以来,人才和钱财都是任何事业滚滚前进的两个车轮。“知人善用,得人心者得天下”,人的管理其实正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离权力最近的层次,一般工作稳定,上升通道通畅,各单位的人事部门,也是核心要害部门。因职业重要性,人事主管升职、加薪的机率很高,因此想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也非常多;同时,各人才市场乃至猎头公司对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求才若渴。从供求关系看,这个专业可谓是管理行业中的“宠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呢,小编做了个调查总结: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竞争性、效益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单一型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必须是复合型的。而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据调查显示,很多都是干行政出身的,最近几年有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专业,但是这些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反映为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国际通用型人才十分紧缺。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人才资源队伍的素质,不仅急需在总体上大力提升,而且要实现三大战略性转变:由再现型素质向开拓创新型素质转化;由内向型素质向外向型、国际通用型素质转化;由单一型素质向复合型素质转化。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量为600多万,其中北京缺40万,上海缺60万,广州缺50万以上,武汉也在30万人左右。相对应巨大的市场缺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资也不菲,据调查,大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薪水一般月薪数在1万至1.5万元或高达1.8至2万元(一般在1.5万元上下浮动);薪酬经理、招聘经理等大抵在6千元一1.2万元之间(一般在8千元上下浮动),在这样的工资标准中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薪资水准一般在1.2万元左右浮动,最高不超过1.5万元,最低不低于8千元。
在此种形式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也渐渐成为近年十大热门认证考试之一,获得此证书不但能够全国通用,终生有效,还能促进个人快速提升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近两年来,每年参加鉴定的人都在10万以上。截至目前,参加鉴定的总人数已超过30万。而随着此项目师级以上职业资格考试的展开,其吸引力进一步升温。今年又有一大批人准备参加各级别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鉴定。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属于我国稀缺性专业人才。由于人才资源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不高,造成毕业生和市场的需要相差很大,也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师改革后不允许没有工作工作证明的考生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
据悉,在人力资源管理师改革前并不要求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生提交有关工作证明,而自改革后,有关人事工作经验成为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判定标准之一,而且考生还应该根据报考的等级提交相应的学历证明和从事职业工作年限证明。
2、不同等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对工作年限证明的要求不同。
对于报考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来说:大专学历报考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生需要提交3年以上工作证明;本科学历报考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生需要提交1年以上工作证明;大专以下报考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提交6年以上工作证明;取得四级证书后报考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提交3年以上工作证明。
对于报考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来说:本科学历报考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提交5年以上工作证明;取得三级证书后报考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提交4年以上工作证明;本科学历并取得三级证书报考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提交3年以上工作证明。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八
摘要:现在很多的医院因为缺少有效的科学人力资源规划,导致他们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对各类人员的总体需求,也就使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重点分析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希望能让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关键词: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现阶段,我国相对较好的医院大都是政府开办的公立医院,这些医院仍旧沿用国家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政府进行过多的干预,因此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政府是医院实际上的所有者,这让医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只能跟随着政府的脚步,很多问题的出现让我国的公立医院在市场上不能占据有利地位。
一、岗位价值评价的提出背景。
如今,虽然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推动了医院的发展,但是医院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阻碍了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首先,已有的岗位价值评价体系比较落后,导致薪酬待遇并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大小。由于受到医院价值评价体系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医护人员的真实价值未得到真正的体现,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其次,医院岗位价值与岗位系数存在差别。我国大部分医院还在一直沿用陈旧的评价办法,即领导召开会议,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打分,最终完成了对员工岗位价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缺乏真实性。再次,我们部分医院在进行岗位价值评价过程中,对医疗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反而忽略了医院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大部分岗位评价规范和标准也是按照技术岗位进行制定的,并未涉及到管理岗位。最后,薪酬内部还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问题,该问题是影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最普遍的问题,而且也是广大医护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薪酬差异过小导致的问题,一类是薪酬差异过大导致的问题。因为薪酬差异过小,会导致优秀员工的价值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薪酬差异过大又会激发员工内部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进行。
二、应用现代岗位价值评价的重要性。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做好各个部门员工的岗位价值评价工作。在进行岗位价值评价过程中,最好与薪酬和晋升挂钩,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任何一个岗位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需要借助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医院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
在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岗位价值评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任何一个科室的管理人员要根据科室特点来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岗位价值评价指数,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医院每个科室的工作人员来说,这种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一般会与薪资体系相结合,同时对岗位实际绩效给予定量描述,最终的绩效不同所获得薪资也会不同。如果某个岗位最终的绩效结果较高,那么其就会获得较高的工资水平,反之将会获得较低的工资水平。
(一)确定岗位级别的手段。
岗位级别的确定一般是进行工资级别、福利划分的标准,同时也是行政权限、出差待遇划分的依据,该过程中岗位价值评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部分医院会根据岗位头衔称谓来对岗位等级进行划分,并非按照岗位价值评价进行划分,这样会导致划分结果不合理。例如,某医院内部,虽然外科主任和财务科长都属于中层管理人员,但是他们在医院中所起到的价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岗位等级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待遇当然也会不同。
(二)合理确定薪酬分配。
在工资结构中,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设置了岗位工资这个项目。当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岗位价值评价确定了岗位等级之后,就确定了各个岗位等级之间的差距。国际化的岗位价值评价评估体系(如crg系统、hay系统),一般是借助统一的岗位评估标准来对不同岗位、不同组织的岗位等级进行划分,并将统一标准的岗位等级应用到薪酬划分之中,从而确保薪酬分配的合理性。现代岗位价值评价还能够对薪酬内部存在的不公平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从而增加员工之间的信任度,避免出现不良竞争,使其更加愿意为医院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经历。
(三)岗位价值评价应用的影响因素。
岗位价值评价描述了一个组织对医院工作人员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因此在对其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直接借鉴国外的比较成熟的岗位评估体系,虽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而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花费较大,一般的医院难以承受。反之如果医院自己根据自己需求来设置岗位评价标准,又容易出现差错,从而具有较低的权威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挑战。
四、我国大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规划有待完善,总体需求不明确。
通过调查与统计发现,虽然大部分医院对岗位人员的总体需求进行了规划,但是总体需求还不够明确,对岗位人员缺乏有效的预测,从而导致医院人力资源无法更好的满足医院未来发展需求。此外,医院还未建立一套与医院未来发展方向相协调的人力资源规划,从而导致我国医院在护理、医疗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断流失,而且各个岗位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有待改进和完善,并对医院人力的总体需求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医院人力资源职责划分不明确,组织体系设置不科学。
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各大医院均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改革与实践,而且将护理人员在外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独立,同时成立了负责静脉输液配置、保洁物流等相关的机构和部门,对于一些人员也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有效的改善了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此同时,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根据需求设置了岗位说明书,对不同岗位进行相关的描述和声明,从而使岗位职责变得更加明确。但是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而且已有的组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大大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医院应该借鉴企业的管理,因为医院本质上是和企业相似的,患者对于医院来说就像顾客对于企业一样,因此医院一定要以患者为中心,寻找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我国公立医院的竞争力;第二,有的医院岗位评价不合理,他们的岗位评价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岗位评价这个工具;第三,现在的医院大都只注重医疗技术,而忽视了管理,殊不知,一个好的管理,医院才能更有效的运行。第四,因为岗位评价的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医院的薪酬设置的很不合理,公立医院的薪酬差距过小,让人们都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这些都是因为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造成的。
五、岗位价值评价的基本要素。
(一)知识技能。
对于新的岗位价值评价系统来说,知识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时就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临床经验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岗位,因为大部分医护人员都属于科班出身,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护人员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岗位价值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来对其所能够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工作环境和压力。
不同的医护人员,其每天需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压力是不同的,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现代岗位价值评价时,要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压力考虑其中。对于一些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的医务人员,如频繁接触毒害性或放射性物质,也需要将人身伤害考虑其中。由于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不确定的,经常会出现加班现象,此时也要将其纳入岗位价值评价之中。
(三)风险和责任因素。
在医疗的各个环节,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风险因素,而且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医疗风险,但是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岗位价值评价时,要给予分别对待,从而确保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开展。
六、结束语。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很重要的,而岗位价值评价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公立医院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标准,提升公立医院在市场上的地位。目前我国的岗位价值评价还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对现代岗位评价制度进行分析,以确保其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2]王燕.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九
这个过程包括其组成,理论内容,及其实施管理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劳动议价系统时期(招聘与薪酬的出现):1880年以前,手工业阶段。手工业者靠手艺吃饭,并没有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去积累资本,扩大自己的生产。这些手工业者(也有一些农闲时候的农民)会从商人那里承包一些工作来做,一般来说是商人提供原材料,手工业者把这些材料拿回家进行加工,按照商人的要求,一定时间以后,向商人提供合格的加工产品。而且商人向他们支付工资,这个工资的数额是事先商量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手工业者对自己的劳动时间,地点,方式有完全的自主权。这种组织形式被称为“puttingout”。从劳动关系的角度上来讲,这些手工业者和这些农闲时的农民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工人”,他们拥有两个特点:
(2)他们在劳动量的多少和商人提供的报酬之间做出衡量,感觉公平就接下工作;感觉不公平就讨价还价。
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人事管理的,商人只负责销售,他只在乎在规定的时间,能不能拿到加工好的产品,至于工人怎么工作,在哪里工作,花了多长时间工作,这些一概与他无关。这样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组织关系,而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劳动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能够找到这种劳动关系,或者说是组织形式。那就是现在很热门的一些词“外包”,“承包”.
可是说,这个时期,我们找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功能当中最早出现的那两种:招聘和薪酬。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之上,细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对策建议,研究过程中将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着眼,契合企业实际需求,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薪酬激励、绩效考评等层面,探讨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以此为现代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思考。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着眼,依据企业岗位工作分析、员工招聘选拔、人力资源规划、薪酬激励、绩效考评管理等系列方法,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一项管理行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切实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整体协调,全面关注内部员工需求,方能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具有着人才兴企的战略需求,亟需通过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进行增大企业管理型人才、技术领军型人才、综合型营销人才的占比。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集萃,逐步构建一支能力素质优秀、懂得管理经营的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以便支持企业的发展。
2.符合了现代企业技术型员工队伍的组织需求。
现代企业具有着一流员工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无论是产品研发或生产,均具有着高标准要求,为了实现公司新型产品研发项目的有效崛起,须通过一批高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支持,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方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符合了企业梯级人才队伍的补充需求。
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岗位人员流动特征较强,在生产岗位、技术岗位上具有着较强的人才补充需求,亟需通过梯级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吸纳补充进一批待岗周期长、认真负责的专业人才,避免因可用人才过少的问题,在员工休假、人才外派,出现空岗情况时,及时补充人员,保证正常生产运作。
1.完善构建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打造梯级化人才体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环境囊括了两大层次,一是企业整体组织战略结构,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主体构成因素。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需同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吻合,以达到战略指导作用与结构支持作用的良性发挥,反之也应由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一步影响企业组织战略的制定与组织结构的设计。因此,目前企业不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更要调整人才结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须遵循动态平衡原则,即在动态发展中调整人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发展战略间的相对平衡。企业人才结构须实时作出优化,优化过程中需遵循动态式、渐进式原则,确保与企业经营结构相适应,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2.专注企业人本化管理机制,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向心力。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本”管理理念,以高素质员工为中心,把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把管理制度强制性实施转化为员工的`基本素养培养,促使企业管理规范化、人性化。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合理选拔、岗位部署安排,真正将人才放于合适岗位发挥个体价值,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人才的氛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其次,应最大化信任尊重员工,将员工视作家庭成员进行关心,为员工排忧解难,通过合理的员工管理机制设置,更容易形成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促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忠诚度,通过加强内部沟通,促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和谐,增强内部员工间的友好关系,增加合作、互助的机会,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
3.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创新人才成长计划。
现阶段,企业应以岗位评价为基础,建立内外部公平性的薪酬体系。主要是要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和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达到薪酬方面的公平。公司要以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等物质激励手段为基础,并以精神激励为辅助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同时,还应该建立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分解,配套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目标绩效考评,实现人人有目标、人人讲绩效、人人被考核的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将企业目标和员工努力程度紧密结合,在绩效考核方面达到公平,并将人员晋升及员工职业生涯培训计划制定和个人能力评价等纳入到考评方法体系之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从而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职业发展、培训、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绩效管理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综上可知,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时代鲜明特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架构,方能促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战略主导地位。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对促进现代企业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后续企业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一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不同时期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时期激励机制都有其重要性,然后分别对激励、激励机制包含的内容、激励机制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激励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相伴随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对企业、政府包括个人所提出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利用的好,就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希望。
激励一词是外来语,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
目前,在国际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第一资源,而对于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作用。国内和国际上的很多人都承认,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具有许多优秀的特征,比如聪明、勤奋、吃苦耐劳等等,正是这些特征帮助许多中国人在国外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一种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机制。
美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点是对经理阶层的特殊管理方式——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最大优点是将企业价值作为经营者个人收入的一个变量,从而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所有制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性。
日本在采用股权激励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激励。日本是儒家思想运用最广泛的国家,根据自己的特点日本企业通过各种精神激励的方法来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韩国在很多方面都与日本相似,但是总的来说韩国人更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
在中国传统企业中往往视员工对上司的“忠诚度”远重于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企业对人员、工作的评价受此准则的约制,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励对上司的“忠诚”行为,抑制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而真正意义上的忠诚度应该体现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及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和政策等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尽其所能为企业作贡献,时刻维护企业集体的利益。
而现代企业则相反,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果,而其真正体现为现实的行为准则,有工作能力和效果者不断受到重视、嘉奖、晋升。企业中对人员、工作的评价受此准则的约束,形成另一种激励机制,激励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三、人力资源。
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人治”的成分居多。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40%左右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
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三)怀疑下级的能力而不授权。
有些领导担心下级干不好,便不断干预下级的工作。下级被看作是“经济人”,没有自主权,都是被动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因为没有授予自主权,下属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对企业来说恐怕是最大的浪费。
(四)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
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
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
(五)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不够。
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四、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建立一套透明公开的人才聘用机制,让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在年龄方面的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充分授权,权责相符。
给予下属充分的权力,不干预下属的具体做法,下属才能大展拳脚,不会因空间狭窄而觉得缚手缚脚。授权不单单是给予权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授权上级可以指导、监督、锻炼下级,使下级尽快成长。同时上级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为重要的事务。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
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绩效考核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即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记录,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贡献记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建立特殊贡献记录既是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建立应急信息的备案。
(五)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开发。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的今天,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基于此,一方面要将培训本身作为现代企业中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企业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企业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自然成长起来的,很多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企业现在和将来需要员工所掌握的技能,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优先选择企业内部的员工去参加培训不仅能节约企业的搜寻成本,而且现有员工熟悉企业的管理体系,可以更快地把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选择培训的员工必须考虑其个人的发展以及今后工作的需要。企业可以根据在绩效考核机制中建立起的日常工作和特殊贡献记录并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培训人才和科目,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
3、俞文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孙春雷.领导与激励——人性化管理漫笔[m].经济管理出版社,.
5、徐佩华.激励方式及其运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二
各个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虽然激烈的竞争会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但是也很容易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缓解竞争方面的压力,就会影响企业实力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虽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问题的影响,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极高的重视,并且运用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制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之中依旧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并且体制的建立并不健全。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员工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在对员工安排工作岗位方面没有按照员工的需求进行安排,并且在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管理时也只是采取一致的管理态度开展管理工作造成的[1]。如果不对这一问题提高重视并且进行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阻碍。
(二)对于企业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对企业人才做好严格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和优势,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仅仅只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招聘计划和流程的制定上,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人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企业对于人才能力方面的培养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也没有制定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各种福利政策,从而导致员工逐渐失去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企业人员流动问题的出现,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运用新型的管理理念。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2]。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期间,运用新型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这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在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企业的发展,并且坚持以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进行发展。
(二)提高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视。
无论在何种发展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都需要做好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而企业人才作为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就需要提高对企业人才培训方面的工作。不过由于不同的企业员工在自身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企业在对相关的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员工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培养工作。
(三)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的帮助为企业获取更多的人才。有效的激励措施的运用,不仅有利于让企业人才在数量上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让相应的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让相关人才投入更多的热情为企业进行相应的工作。因此企业在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岗位设定一些不同的员工福利政策,为员工划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同时还应该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如果企业员工在开展相应的工作过程中拥有着优异的表现,还可以给予其更多的物质奖励以及职业升迁,比如在假节日的时候组织年终评选等活动,提升员工自身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让企业员工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之中,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运用新型的管理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还要提高对企业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视。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对于企业在今后道路上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三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国有企业掌屋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控制着事关人民福祉的各种资源。随着市场经齐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如何在残酷的开放经济体系中存活并强大起兼,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员工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激励成为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能力的必要选择,也是国企改事所要研究的重点部分。
1.激励的意识还相对落后。
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加之人们对国占企业的追捧,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夏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发展、只管企业效益不顾员工生活状况、只顾苦层感受不顾员工情感等现象,使得企业员工疲于应付当前日常工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畏,一旦在企业遇到发展的困境时,员工也不会同企业共赴难关,受员害的最终是企业的利益。
2.激励方式不灵活,缺乏针对性。
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企世的激励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成效。而多数国阿企业的激励方式往往一成不变,激励对象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3.环境激励不健全。
环境激励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两个范畴。企业文化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形成的规则;是一个企业的主要价值;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菅见和行为的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只是一味追求产值、效益,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缺乏一种激动员工奋发向上和一种凝聚员工与企业命运紧紧维系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国有企业忽视其作用,将会使得激励效果事音功半。工作环境的安全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影响员工的注意力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程度。忽视环境的激励作用,认勾环境只是外部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不大,这种想法会影响员工的积.及性,甚至会导致员工的跳槽。
1.完善薪酬体系结构。
薪酬是激励机制物质表现的一种形式。完善拘薪酬体系要综合考虑到员工年资、能力、职务和工作绩效等因素,由基本薪酬、年资薪酬、职务薪酬、绩效薪酬及各种补贴和津贴等组成,可以全面反映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使员工产生公平感。国有企业需要从自身行业角度出发,设计和完善“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
2.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承则,员工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者,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拘奖励;同样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则宁可不奖励或不处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奖惩司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虽然某些员工可能让你喜欢,有些你不太喜欢,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3.采取个性化激励。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是不断随着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而逐步向高层次需要发展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根据员工不同阶段的需要以及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对于满足重点激励对象的较高层次需求要针对性地进行,比如,让其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参与项目决策、制定工作计划、提案建议奖励等等,要想方设法使其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留住人心,促进企业发展。
4.选择适当的激励时机。
在激励时机的选择上,应本着使员工始终保持足够的前进动力这一用人战略思想,根据不同的用人需要,分别选择适当的激励时机。既可以再任务完成后给予奖励,也可以在任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给予中途奖励。例如在“急、难、险、重”等工作时,可以开展岗位立功竞赛,采取随立功随记功进行奖励;在单项任务时可以开展劳动竞赛,平时可以开展合理化建议等,对表现突出人员进行奖励。以追求最理想的激励效果。
5.实施企业文化激励提高员工素质。
文化本身就有一种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除了运用“奖金”和“分红”等经济形式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外,还必须运用精神激励形式,培养职员的“共存亡”意识、“集体观念”和“忠诚”、“奋斗”、“创新”等精神。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依靠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第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员工对现实社会的正确理解,增强与社会的相容和沟通,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树立自身特有的精神素质;第二、要注意发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善于集中员工的意识,引导员工的情绪,形成共同的观念,并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企业的精神倾向;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围绕企业的目标,着重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在内容和要求上要讲究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接受生产力标准的检验,使员工从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依存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国企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激励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春,浅谈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03).
[2]张红玉.对企业建立和运用激励机制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3]马尔托奇奥著,杨东涛,钱峰译,战略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大致为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和矛盾。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各种载体,在进行党的政策、路线、方针和决策宣传的同时,能够较好地解决关于员工切身利益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在调查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上,积极地引导员工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通过理顺关系、解答疑惑、化解矛盾等方面深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运用控制、协调、组织、决策、指挥、激励等职能,对企业人员的配置、利用、挖掘等方面的管理,实现社会、组织、个人的利益和价值。根据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两者的内容和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科学地整合有利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指导。两者之间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1、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是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塑造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员工进行品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使员工在公司企业中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榜样示范教育,让员工学习榜样精神,以此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
2、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因此,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通过采用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使员工重视工作岗位,引导员工爱岗敬业,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关心,使员工对企业集体产生依赖和归属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合作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立足,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管理办法与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利用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协调,团结精神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员工之间的合作精神是企业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就像生命中的血管一样,把员工紧紧地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突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瓶颈,解决管理的局限性。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单单是对员工进行简单的奖、惩、罚的一种管理办法,如果没有耐心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员工对待企业的一些政策只会“口服心不服”,员工就容易敷衍了事,端正不了工作态度,从而影响企业工作的展开。但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柔和地从精神层面激发人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集体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结合到人力资源的奖、惩、罚中,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的重要载体,两者应该要相互配合,这不仅是现代社会思想政治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融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原则,一是:关心原则;二是:信任原则;三是:尊重原则;四是:满足员工需求的原则。
2、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以人为本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企业的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素质。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企业应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分为基础管理与科学管理两部分来抓,实现管事和管人相结合,契合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其次,企业要把生产活动的矛盾点要转化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点;把企业经济工作的目标转化成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以诚信立足,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最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党的建设工作相结合,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与指导作用,务实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活动原则,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提升员工对企业工作的支持。
3、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目的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要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能否得到有效开展。换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今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两者处于一个失衡的现状。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可以通过岗位培训、组织讲座、职业教育等方式,努力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创造培训的机会,让员工懂得感恩。企业不断为提高、丰富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而所做的不懈努力。员工应该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将所学的知识回报企业。
4、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有针对性。
(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有着科学指导的学科,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还要不断地掌握和认识新的客观规律,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关注企业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贯彻落实和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要关注企业横向对比中出现的失衡现象造成员工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与承受范围;要妥善处理岗位竞争和用人机制之间的矛盾问题等等。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新问题、新情况,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发挥它的政治优势,积极的引导员工能够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任务目标而不懈努力。
(2)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等问题的研究。矛盾是对立的,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在解决问题要遵循矛盾的观点,找到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要矛盾都是体现在一些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上。例如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就会使一些员工感觉到不习惯、受到拘束;商品价格的下滑,市场形势的转变,导致企业业务经营困难,那么就要寻找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条件环境、形势、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解决了一个问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去发现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指导经验,就能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3)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还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快速准确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和灵活性,思想政治工作不用拘泥与场合的要求,它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通过对员工拉家常、谈心、文化活动或者是家访等条件下进行思想的交流。通过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寓教育于无形中,也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和激励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指导,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方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大的方面说,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把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对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到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保障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五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工作的执行者是人,所以只有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才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某种程度而言,现代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就要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吸收外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内部优秀人才,实现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首先,简要概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炭企业而言的重要意义。其次,简要分析几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最后,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论述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创新,便于企业以最具可行性、最有效率的手段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网络资源以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的搜寻,下载阅读了20余篇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著作以及相关论文,重点梳理其内容,从而建立起自身论文的框架结构。之后,结合现实生活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撰写论文。
企业一般可以简单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转型期四个阶段。企业处于不同时期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不同。企业的成长期是其快速占领市场的时期,前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与招聘和绩效,后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于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在成熟期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市场占有率,收入已经相对稳定,因此企业在这个时期往往更加注重系统体系的完善,实现自我价值,塑造企业文化;正所谓物极必反,企业在衰败期和转型期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因此必然面临转型问题,当然这里的转型期并不是说抛弃原有所有的产品,而是开始采取多种经营的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就是回到了圆点,成为企业新的成长期。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结、员工的学历结构、员工的年龄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引进人才与使用人才相结合的艺术――招聘与配置;最大限度发掘员工潜能的措施――培训与开发;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手段――薪酬与福利;约束员工认真工作的方式――绩效管理;达成企业和员工共赢局面的措施――员工和劳动关系。
(一)管理观念不科学。
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调整管理模式,优化各种资源调整模式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然而,仍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不能科学、全面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较少,一些企业甚至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而减少员工福利,不利于对人才的管理。
(二)管理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从而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在社会各个行业的管理之中都广泛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因此,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应该注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然而,由于现阶段一些煤炭企业在管理技术操作方面较为落后,不能有效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较差、效率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煤炭企业之中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是由于煤炭企业在人事岗位方面安排不合理导致其人力资源不能实现充分利用,严重的经验论与辈分论,造成了员工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不足。此外,煤炭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是较大的,然而目前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的从业人员过剩也是困扰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很多人缺乏充分发挥其才干与能力的平台,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四)薪资体系分配不均。
煤炭企业中的员工大致以下三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工人。企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然而相较于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往往更容易被企业重视,技术员工则容易被轻视。这种造成了企业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差别待遇,具体表现在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方面。例如高级管理人才通常实行年薪制,而高级专业技术型员工则往往实行普通的岗位技能工资制,而且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也比不上管理人员。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以及激励员工工作两项功能是薪酬的基本功能。企业的差别薪酬待遇会极大地挫伤专业技术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五)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但是绩效考核工作在大型煤炭企业中往往流于形式,其考核工作更加关注考核对象的职位、年龄、工龄、学历、人际背景等定性因素,缺少考核指标,或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以上问题导致了考核的不具备公平性,所以很难起到鞭策员工后进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可能造成不公平现象,导致员工出现不满心理,使员工对工作不积极,缺乏主动性。
(一)创新管理理念。
理念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因素,媒体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整体开发理念。第一,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地位,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领导要尽可能的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降低工作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保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才开发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协调统一,企业要注重整体开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针对员工岗位实现细化管理,使各个级别的员工都有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管理技术。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就必须提高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工作人员操作的熟练性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重视,加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先进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管理体系。
要建立符合企业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综合考虑企业对未来的人才需求,科学分析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煤炭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严格审查其单位编制和职级序列计划,重点划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职责范围,避免私自招聘和私设岗位的情形出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企业依据自身需求,灵活、科学的设置岗位,在工作需要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岗位,减少因人设岗导致的问题。
(四)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煤炭企业包含多个部门,员工类型不尽相同,工作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激励方式,必须按照公平分配、能者居上的原则严格制定的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每位员工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进行合理的奖励,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价值,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率。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激励制度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实行定量考核、进行激励约束等,对员工实现定期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的奖惩。
(五)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可以避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促进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煤炭企业的发展。首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求煤炭企业重构劳动关系,明确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使员工和企业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其次,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加紧调整劳动用工形式,创新劳动组织管理体系。再次,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对劳动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视。此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需要煤炭企业重视技术人才,扩展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渠道,淡化专业技术人才的行政类别,摒弃经验论与辈分论,同时,明确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管理职务之间的序列对应关系,建立起技术与管理的双通道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小煤炭企业的人才流失,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工程。人力资源规划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要实现人工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协调。构建良好的工资结构,提供五项法定的基本保险。适当人才提高待遇以增强竞争力,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企业年金等。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从出勤、绩效等方面进行约束。对人员配备进行提前测算,组织定期的招聘,优胜劣态,保持企业队伍的质量。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积极了解国家最新政策,为领导做好参谋工作。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尽同,其在管理方面的侧重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选拔人才方面尤为明显。追求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将不同的人安排在与其相匹配的位置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当下全球经济处于急速变化中,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然要引领先进的创新手段。企业缺乏创新,就会导致其市场缩小,没有了市场,企业等于丧失了发展空间,为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是企业创新的重头戏。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六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作为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从事务型管理、职能型管理向战略型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把一些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给从事该项业务的专业机构,并向对方支付相应服务报酬的一种生产经营战略。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趋势看,其业务已经渗透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策略、制度设计及创新、流程整合、员工满意度调查、薪酬和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劳动争议调理等方面,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选择。
(一)招聘职能外包模式。
人力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企业的招聘政策、招聘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同时,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和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因此,招聘工作走向外包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招聘外包服务即是公司客户将全部招聘程序委托给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公司客户通过选择、培训、评估、管理专业中介机构来完成招聘工作。招聘外包可以分为长期外包和临时外包。长期外包是指外包商与客户签订一年期或多年期的招聘外包协议,成为客户指定的惟一招聘外包服务商。临时外包指客户经常遇到临时性的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人才。外包商可以针对这种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做、解决招聘难题。招聘外包的对象一般是企业外部招聘。招聘方式中的内部招聘一般不适合外包,因为内部招聘对于外包商而言其成本相对较高。他们必须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熟悉企业的业务和每个员工的自身情况;而在了解和调查的过程中又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使得员工产生抵触心理,不相信外包商的判断,无形中增加企业外包的成本。招聘外包可以让企业获得良好的专业化服务,获得更加广泛的人才资源,同时提高招聘的效率及质量,节约成本,优化招聘进程。
(二)培训职能外包模式论文毕业论文。
企业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企业内部培训和外包给专业培训机构。由于企业培训往往要求多、层次广,有许多类型是企业无法做到的,于是培训的社会化应运而生。培训外包就是由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来实施企业的员工培训。培训外包包括制定培训计划、设计课程内容、办理报道注册、确定时间表、提供后勤支持、选择讲师、进行课程评价等。企业在选择培训外包时,应综合考虑许多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是企业选择培训外包时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首先,通过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可以考察由内部进行培训和培训外包的成本,从而决定是否进行培训外包。其次,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使企业明确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所需的培训内容。(2)决定培训外包内容。培训外包决策要根据现有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特定的培训计划的成本而定。如果企业正处在发展之中且急需培训计划,分析表明不可能足够快地、及时地聘请到有能力地培训人员,因此,企业应当考虑外包某些或全部培训活动。(3)选择合适的培训供应商。培训市场巨大,有很多没有任何资源的机构充斥其中。在选择培训供应商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标准。一是培训供应商了解公司的程度;二是培训公司的能力;三是培训供应商是否能很快切入培训,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四是价格;五是培训师设计的课程是否是企业需要的,对于企业提出的培训要求,培训师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纳入课程中,而不是把公开课原封不动地拿到企业讲。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引进的课程是最适合的。(4)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控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内部培训的专业人员、经理和其他辅助人员的参与,因为他们比外部人员更熟悉本企业的情况,对员工具有更好的示范效果及亲和力。同时要监控各种外包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时间进度,定期监控服务费、成本以及培训计划的质量。
(三)薪资职能外包模式。
外包状态下的薪酬管理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由专业人力资源机构进行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薪酬方案设计和员工的绩效考核。配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求,分析行业薪酬数据,制定具有激励机制且符合企业成本控制需求的薪酬方案。方案确定之后,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制定薪酬发放标准并代为发放工资。其次,伴随着企业发展状态、行业薪酬标准浮动、员工表现等各方面因素,由第三方的专业机构代为跟踪操作,可以确保员工薪酬时刻处于公平状态。目前,薪酬管理外包内容主要有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员工工资发放和薪资方案设计。我国很多企业采用银行代发工资的形式,这不是外包服务所指的完全意义上的薪酬管理。适合进行薪资职能外包的企业有如下特点:拥有大量的薪酬管理活动,并与市场数据息息相关;承诺妥善地管理薪酬计划;期望节省管理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以便投入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薪酬设计相关的'经营问题。而将薪酬管理视为一项核心能力的企业则不适合进行薪酬管理外包。同时,认为薪酬管理过于机密化或过于独特,外部供应商难于提供有效支持的企业;难于有效地管理外部服务机构的企业,均不适合进行薪酬管理外包。企业在选择薪酬管理外包的时候,为尽可能规避薪酬管理外包的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明确目标。必须明确外包管理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企业针对合作关系而设立的绩效标准应表明外包管理能否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方式。(2)明确职责与义务。外包服务商应负责实现外包服务目标。企业应制定绩效标准和评估尺度,以便明确、持续地评估外包服务商的绩效,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3)明确的过渡管理计划。企业内部的薪酬部门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来适应企业的薪资外包,在过渡阶段,薪酬部门将工作重心由日常管理转向策略规划。人员配置需求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内部角色不再侧重于数据分析和项目管理,而是侧重于与薪酬相关的广义的经营问题。
(四)福利职能外包模式。
福利管理是事务性的人力资源活动,会花费企业许多时间,比如记录员工资料、按时缴纳保险费或者发放养老金等,十分琐碎。同时福利管理涉及很多法律问题,福利管理内制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企业将福利和津贴的规划与管理交给专业福利管理公司,会提高福利管理的效率。专业从事福利管理的外包服务商对法律的熟悉程度和福利管理的经验都是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具备的。现在许多企业将福利和津贴的业务交由专业机构代为管理,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专业而优质的服务,以及专业化带来的成本效益。如位于纽约的美国员工福利中心,就可以通过语音答复系统,向退休员工回答涉及退休金及公司分红等“个性化”的问题。而在我国,国家法定的福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务性工作也可考虑实行外包。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速度和效益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相应的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欧美许多大公司的实践表明,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其实是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个组织机构运作施加外力管理,从而在人事管理、企业技术资源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等各方面大大提高运作效率,并实现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周晓.初创企业应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外包[j].经济理论研究,,(10).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七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1)区别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提高扩大、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管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被看作为一种单纯的业务管理,从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架构中分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
2)区别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组织的第一资源,更注重对其开发,因而更具有主动性。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早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只强调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忽略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的特征,忽略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忽略能动性的开发。现在,组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越来越重视。其投资在不断增大,从一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到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中参加培训与教育的人员越来越多,从高层到基层员工从新员工到即将退休的员工,每一个层次与年龄段的员工均参加培训与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也有较大的改变,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岗位轮换、更多机会的提供,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均成为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传统的院校培训、企业使用、或者企业自己培养、自己使用的方式,也转变更注重对员工的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组织的生产效益。人力资源的功能的根本任务就是用最少投入来实现组织上的目标,既通过职务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确定组织所需要最少的人力数量和最低的人员标准,通过招聘与录用规划,控制招聘成本,为组织创造效益。
人力资源开发功能则更加能够为组织创造经济效益。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结果就是能够为组织带来远大于投入的产出。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可在成本上为组织节约更多的投入。人力资源的整合与调控的目的在于员工的满足感,提高其劳动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优势,为组织创造效益。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是一个与社会环境互相作用与影响的投入――产出系统,因此我们既要注重人力资源的自然性,注重员工能力的识别、发掘、提高与发挥,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注重员工的社会心理。注重组织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员工与组织的协调发展。既要着眼于生产力与效益的提高,又着眼于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组织是一个“整体增长”的系统。组织中,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员工个体的作用,更要注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强调团队的整体优势与组织的整体优势,既要注重员工在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注重员工在组织中最适合其潜能发挥的岗位上为组织效力。人力资源的补偿功能同样也能够为组织带来效益。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合理的奖酬与福利作为激励最直接的手段,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作用,为组织效力。合理的奖酬与福利也可以为组织节约成本,因为合理的奖酬与福利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报酬与福利。二是应该能够反映出本地区同行业相应的报酬与福利水平。
3)区别三: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实行人本化的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证实员工为“社会人”,它不同于人事管理视员工为“经济人”,它认为,组织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部门在对员工管理时,更多地实行“人格化”管理,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控制和约束。更多地为员工提供帮助与咨询,帮助个人在组织中成长与发展。业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事管理模式,但是这一传统的、被动的、事务化的、缺乏前沿性的劳动力管理。随着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界以西奥多舒尔茨为代表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下,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逐渐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已成为中外企业管理者共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归结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亟待变革人力资源模式,实现由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模式的转变。
“人力资源”一词是当代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提出的。在这部学术著作里,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三大广泛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经理人员和管理员工及他们的工作。在讨论管理员工及其工作时,德鲁克引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他指出:和其他资源相比,惟一的区别它就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的能力、判断能力”。经理可以利用其他资源,但是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科技的发展运用于管理,人的作用曾经被忽略,但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中,企业必须依赖其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来赢得竞争优势,这样就不可能低估人的作用,于是人本主义管理上升为管理的主流管理价值观,即把人当作企业的主体,确立人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主要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和展开。现代企业的终极目标,传统企业的经济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现代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
1)、确立“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能经济,谁的效率高,能力强,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优势,赢得高附加价值、低成本的回报。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也必须由权本位、亲情本位向效率本位、能力本位转变。
企业领导必须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效能优先”的管理观念,把人用好、用活、用到最适宜发挥作用的地方。制定与之适应的制度。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员工评价、激励和约束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
把人力资源当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当作最重要的资源配置,盘活人力资源,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发挥团队、群体、组织的效能。
2)、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的内涵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培养职工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也是劳动者的内在需求。因此作为企业最能动、最活跃的资源――人力资源,其管理和开发必须的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培训发展(热门18篇)篇十八
人力资源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国有企业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才能提高工作中的效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继而推动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当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历史较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做出具体的探究。
1、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都比较粗放,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干部管理办法,这样,激励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之间员工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都不利于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也不适应当今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要求。
3、缺乏专业的科技人才。
缺乏专业的科技人才是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断发展,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才都流失到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去,这样导致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很难实现。
1、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的领导者是国有企业的灵魂,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因此只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才能重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才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安排和计划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国有企业的员工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做好“人事管理”的工作局面,重视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资本性,继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2、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
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外在保障。激励机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1)经济福利激励机制经济福利激励机制是指国有企业对员工给企业带来利润所付给的相应的物质回报。本质上来说,经济福利机制机制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或交易。我们这里提到的经济福利机制,主要是薪酬方面的激励。
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合理公正的企业薪酬制度,还要设计精确的薪酬管理流程,以保障薪酬制度的正确执行。
(2)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是指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采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国有企业考核的对象是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效果,因此作为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体系上保证考核激励机制。
(3)价值观满足激励机制。
价值观满足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员工来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提高价值观。价值观满足机制包括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和价值判断实现的满足。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员工与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员工可以和企业共同做决策,这样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山东某国有企业在进行发展创新的决策过程中,重视企业员工的建议,这样不仅集思广益,而且由于参与到国有企业的决策中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积极性,有助于国有企业工作的开展。
3、培养专业的科技人才。
培养专业的科技人才是做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国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精确。国有企业只有自身培养专业的科技人才,才能积极应对各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才会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四、总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外企和私企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国有企业在今后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继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安士伟:《战略性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开发第4期.
[3]奚玉芹、金永红:《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j],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