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4-12-18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5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篇一

凤凰镇中心校

程良芳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凤凰镇中心校

程良芳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教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俄罗斯方块”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呈现三幅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12到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由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转30度、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

第四单元表内除 法

(二)教学反思

凤凰镇中心校 程良芳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第一阶段,即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篇二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课件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直观感受和理解“平均分”,并在实践和交流中透彻理解掌握新知识。本节课的优点有:

1、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提境高学习兴趣

新课一开始,从“分”字入手,利用课本的插图:学校组织同学们明天去参观科技园,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他们所看到的,再引出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分糖果,然后学生就动手分糖,在分得过程中发现了要“公平分”也就是“分得同样多”自然而然地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初步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2、以学生为主体,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本节课从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来理解感受“平均分”。刚开始时在普通的分糖果中感受提炼出特殊的分即“平均分”;然后又自己动手探索“如何分”;最后又是挑战自我的“有多少种平均分”。这样由易到难,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

分为学生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3、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学练结合,学习效果好。

在设计教学包括习题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就检测巩固,张弛有度,学生轻松地就掌握理解了本节的重点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效果较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

习题设计以基础题为主,又有拓展提升,注意学生智力的提高和优生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教师讲的太多,以后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篇三

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反思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联系以前的数学知识,借助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表内除法的新知识。

在上课之前,我先检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通过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很熟练地背下来,为学习表内除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新课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让学生通过想口诀的形式进行除法的学习,整个教学显得水到渠成,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不错。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统一,新的知识也就很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篇四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例2(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年级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篇五

《表内除法

(一)》(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例2(8-9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3)课件演示验证。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表内除法

(一)》(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

(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四、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五、课堂小结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长江

《表内除法

(一)》(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12÷4=3。

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读。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除号表示什么?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四、深化练习

(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二)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3.比较这两题的异同。

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

(三)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练习三的1-3题。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7页练习三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练习题卡。教学过程:

1、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2、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3、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4、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5、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册教科书第18页例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填空。

2×()=10 3×()=9 4×()=8()×4=12()×3=18()×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9÷3=()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五、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教学例2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学生可能回答:

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1)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师:好,请你们尝试解答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解答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生生互动)(2)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多鼓励):

(1)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我是这样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24÷6=4(个),想:

(四)六二十四(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可以装几屉?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4÷4=6(屉),想:四

(六)二十四。„„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价):(1)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得数。

(2)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计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所以用除法计算。(3)我们还可以根据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计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2.练习应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做完后交流汇报求商方法

(2)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做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求商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又是怎样解答的。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3.游戏:同桌完成书第21页的第8题。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思考: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五、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表内除法

(一)》(第8课时)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23例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出发在生活中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2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来分一分。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式?(12÷3=4)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代替糖)师:怎样列算式?(12÷4=3)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这是求12里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2.看图说话列式。算式:□○□=□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引导学生表述图意:8个,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 算式:□○□=□

3.揭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是用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学例3左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所求问题是什么?(生:每个纸盒放几只?)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2)画图理解题意。

学生画图理解题意(教师对画图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在课件中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15÷3=5(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2.教学例3右图

(1)读题,找出数学信息,(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所求问题是什么?(要用几个纸盒?)板书:要用几个纸盒?(2)画图理解题意。

师:你怎样来解决?请你来画一画图。学生画图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所画的图,理解题意。请学生代表汇报: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3)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请学生结合图再说一说。(4)列式解题。15÷5=3(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师:请你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多请几个学生回答)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多请几个学生回答)(5)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请学生画一画。

师:我们解答的正确吗? 请学生画一画进行验证。

请学生回答,进行集体交流验证(课件显示验证过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计算正确”。

3.比较两题的异同(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请小组汇报: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订正、完善答案。师生小结:(1)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2)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练习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解决问题的。2.练习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请学生进行讲解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3.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列式解答。(2)请学生说出这3道题的联系与区别。4.出示图(见课件)。

请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四、总结评价,谈谈收获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表内除法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第9课时)

教学内容:(p24、25页,练习五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一、巩固练习:

1、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

2、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几个?

3、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3 个。

二、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基础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解决吗?

列出算式并解答。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小组内说说,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小组内说说,全班交流。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并解答。

3、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第六、七、八题。开火车说出算式和口诀。

4、独立完成的第9题、第10题。

要求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解决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1、动脑筋,想一想。星期天,小明带着12元钱去超市买食品,请你帮帮小明,可以怎么买?(要求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长江

《表内除法

(一)整理与复习》(第10课时)

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除法的含义,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初步学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忆、整理、复习、应用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在进入数学王国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活动二:复习近平均分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

2、下面哪组是平均分,说出你的理由。(课件)

3、根据要求平均分,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组,每组()个;把12个圆片每3个一组,可以分成()组。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我们就叫做平均分。

(三)活动三: 复习除法的认识

师:刚才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1、师:你能列除法算式吗?指名板演,说说你的理由。2、师:你们会读吗,指出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开火车读算式。

(四)活动四: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课件出示例1的图。

让学生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订正时,让学生先互相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请个别学生发言。6×3=18 表示每堆有6个南瓜,3堆就有3个6 18÷3=6 表示18个南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个南瓜。18÷6=3 表示有18个南瓜,每6个为一份,可以分成3份。

(3)让学生指出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学生读一读三个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乘法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与商)

2、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游戏:

(1)摘苹果:把口算卡片做成苹果形状,算对的同学就可以把它摘走。(2)送信:卡片“信箱”贴在黑板上,请几位小朋友做邮递员来送信,比一比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师:得数是1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全班参与(3)看谁先到家。

说一说:你是怎么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小结:对!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开求除法算式的商,这样可以的又对又快。

(五)复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你们真是太棒了!数学王国的国王非常高兴,他想送给同学们每人一张30元的购物券,拿到这些奖券你们想干什么呢?让我们到商店去看看吧!可以买些什么呢?

(1)、课件出示:a.10元奖金可以买几个茶杯? b.20元可以买几副手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数学活动:师准备一些玩具,创设商店的情景。请你为你们组的成员准备礼物。你想买什么玩具作为礼物?学生说要买商品,提供条件 :

(1)5只小熊猫15元。(2)18元可以买3个篮球。(3)12元可以买4个铅笔盒(4)6元可以买三个笔记本

(5)(5)买6枝钢笔需要12元。要求学生想付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小结: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t猫”),“kt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

四、布置作业 长江 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王崧舟梅花魂课堂实录 王崧舟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记叙文结构安排 记叙文常见结构布局问题(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

    2023年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目录(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如何做好派出所内勤工作的体会和认识 派出所内勤工作心得体会(五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

    最新囊萤夜读王崧舟教学实录 两小儿辩日王崧舟教学实录(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2023年功能测试总结报告(四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王崧舟《荷花》教学设计(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王崧舟

    优秀性的心得体会大全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的思考和启示进行总结和整理的一种方法,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万里长城教案中班(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