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思考和总结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是一些教师们分享的教学反思心得,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一
本课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抓住学生们爱游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展想象力、模仿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学生年龄小的情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整堂课我从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和观看动画的形式来感受歌曲,再通过老师带动学生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学习歌词及旋律,并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在学唱完歌曲《云》后,在学生动手制作完云后,通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用手中云的道具来表现歌曲,学做云在天空中飘动的律动,像一朵朵白云,并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手中的云像什么,为下一堂课的创编做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者,而且是学生可亲、可敬和值得信赖的朋友,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难在哪里?要用满腔热忱的赞誉、鼓励,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本堂课孩子们都在老师为其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大胆表现,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当我与孩子共同在自己制作的云海中,演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时,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要将音乐课堂变成美丽的大自然,让孩子们放飞童心、童真,绽放出绚丽的花蕾。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二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与语文、数学,我认为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玩具兵进行曲》教学方案时,我就先给自己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在欣赏完乐曲后,最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设计怎样的欣赏教学方法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该如何对症下药”等等。这样,备课才不会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玩具兵进行曲》为一年级教材中的欣赏内容,如:在设计“分段欣赏”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乐曲aba’曲式结构中b段活泼轻快并带有梦境色彩的情绪,我设想了在学生听赏时教师在教室中吹肥皂泡泡,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乐曲情绪相符的环境。当时在备课设计中觉得这个方法很有创意,感觉效果应该不错,可是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容易被肥皂泡吸引,忍不住要去抓它,这样一来反到影响了聆听效果,达不到欣赏的目的。我只能将这个方法进行了调整,才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试教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把欣赏教学作为公开课内容,对于我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一种尝试,在这方面我的教学经验还很薄弱,未曾找到一个崭新的、很有创意且又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突破口。我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还是按照完整欣赏——分段欣赏这样一个教学常规去做。在我上完课以后在一份权威性音乐教学杂志中看到有的专家提出关于“如何进行欣赏教学”的观点,他们认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具有自身的完整性,把他们分割欣赏会破坏乐曲的表达意图,他们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聆听感受,而决不是根据教师的安排,去被动欣赏。我觉得这篇报道对我启发很深,为我今后设计欣赏教学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教学思路。我想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才会提升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三
《爱唱什么歌》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采用五声宫调式写成,曲调多用重复手法,音域只在六度以内,简单易学。歌词中的象声词生动地刻画出相关小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小动物们愉快的心情。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动物狂欢节》的背景音乐,和同学一起进行了边听音乐边扮演自身喜欢的小动物的律动,把同学的思绪牢牢地抓住了。同学们兴奋地跳着、笑着。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我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就这样,同学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然地走进了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学得主动、积极。为了使同学的自学能力得以充沛地培养,我还让同学自学了第二段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细节局部出现了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方:歌曲的强弱规律的体现,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点得不够到位,所以在表示歌曲的环节略显欠缺……这些都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慢慢完善的。同学的一个小小的思维,有时可能被我忽略,没有得到和时的鼓励。这或许会扼杀一个同学积极的发明性思维。当然,我一直在努力,努力地发现同学的任何一个闪光点,使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充沛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继而发明音乐,努力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四
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火车开了》是一年级第一册中的歌曲,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我抓住这一特点,以游戏和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中,我设置学生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在车厢里进行模仿火车开动时的三声部节奏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以下两点有了点滴突破:
1、首先,我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三声部的节奏训练。一年级的学生在节奏上只需掌握由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组成的四小节节奏即可。但在这节课我尝试着组织学生模仿火车开动时的节奏训练。一组用“呜-”模仿汽笛声;一组用“honghonghong……”模仿慢慢开动的声音;另一组用“咔嚓咔嚓咔嚓……”模仿快速行进的声音。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有序的进行着,开始有些合不上,但经过讲解与练习,最终三个声部完成的很好。在这可以看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2、其次,带领学生试着视唱歌曲旋律,以培养学生初步视唱的能力。视唱旋律应该在二年级进行,我把这一环节在平时的课堂中逐一渗透,这样不仅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视唱能力,还对口琴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我先弹两小节歌曲旋律,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视唱,不仅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也慢慢培养了学生视唱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孩子唱会歌曲后,我带领孩子做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孩子一边唱一边模仿火车开动的动作。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的是中速。孩子们都能够有表情的演唱,在表演唱这个环节,歌曲的速度突然提到了快速,有的学生适应力很强,可以有节奏的唱起来、动起来;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只会做动作,而忘记了歌词。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气息不够稳。第一课时学生能够准确地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就很棒了。学唱歌曲要由慢到快,表演歌曲可放在第二课时,这样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想效果会比较好些。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五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课堂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六
歌曲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诚少年儿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歌曲第一乐句旋律主要在主和弦的三个音上进行,显得明亮而热烈。第二乐句节奏显得密集且旋律向下进行,赋予歌曲以活泼的情绪。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强化了音乐主题。第四、五乐句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变化重复且歌词完全重复,突出了歌词内容,曲首的念白和第三乐句中的休止符的加入及衬词“咕嘎”的运用,使歌曲显得生动活泼而有风趣。
教授这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律动来结合歌曲的学唱、表演,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能自主投入到歌曲的学唱中,并能深深喜欢上该首歌曲。
首先在导入中学生聆听《星光圆舞曲》,边做动作边进入课堂的学习;然后在学唱歌曲时,我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休止符和歌曲的情境;最后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就这样学生享受了一堂快乐又充满乐趣的音乐课。
1。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不够轻快。由于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因此在演唱歌曲中时刻充满着饱满的激情,而我对于学生的声音没有非常好地去引导要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这在本堂课甚至今后的歌曲教学中要时刻进行关注。
2。教学语言显得不够富有童趣,显得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七
一年级本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声音世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儿童,要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
从这一个作为出发点,所以我就决定上一堂关于声音的课,课前还一直担心会出现局面混乱,因为给一年级的同学上综合课是第一次,我是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才准备的这个的课题,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做一个新的尝试。
首先,有一点我觉得很值得开心,那天一下完那堂课就有个学生跑过去跟我说,老师,我刚刚在楼梯口那里敲了一下栏杆上的铁,发出了一个响声,我要用这个声音来创造故事,当时听了很开心,最起码教学目标实现了,通过那堂课激发了在以后日常生活中他们对观察和创造声音的兴趣。
课的开始,我先启发学生“观察”与“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还让他们聆听了一段优美的森林音乐,这个环节是让他们先感受音乐的美和感受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们都很喜欢,争先恐后地去抢着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选择的图片让学生误解了,他们都觉得描述城市那张图片是四川大地震时的情景,因为我选择的是一张黄昏时候的城市图片,再加上我制作幻灯片时没有考虑周到,所以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学生引导过来,所以在这里还费了不少的时间。之后我利用听雷声的这个环节,到这儿主要是开始让他们试着创造一个小的声音故事,激发他们对创造和寻找声音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对探究声音的愿望,我觉得出发点还是很明确的,从他们能够开始通过这个声音去创编故事,我就知道离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远了,但是这部分可能由于我有点紧张,漏讲了一个知识点,就是认识声音的强弱,比较声音的强弱,结果准备了的强弱卡片都没用上,课后想想,如果这个环节没有漏掉,这个将会是一个课堂亮点,所以对于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我觉得还是要好好学习,待于提高。
在创造第2个声音故事这个环节时,因为这是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加上这个环节设计得不够恰当,环节过长,所以激发不起学生们的兴趣,到了最后结束课堂的时候就有点冷场了,有一种给别人前面轰轰烈烈,后面很快就销声匿迹的感觉,我觉得这个环节设计的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如果把原来我设定好的声音换成是一个动物园里动物的声音,再配上一些打击乐器的加入,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八
舞蹈对于半路出家的我来说,学习起来确实不易。不过每次看到每个孩子一听到跳舞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兴奋期待,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次在教一年级学生跳“小苹果”的时候,开始他们还一直跟着我认真的学,哪怕动作不够到位,渐渐的他们耐不住性子了,开始各种小动作,找各种借口,我知道应该给他们一些休息的时间,可是这才几分钟啊。一些调皮的男生已经开始张牙舞爪了,那些听话的学生也没有认真在学。看到这幅景象,想到我为此做的努力,顿时火冒三丈,平时对于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基本不会生气,也不知那天是怎么了,对他们一顿凶,都给我进教室,安静一点。对他们那失望哀求的眼神都视而不见......
我来到教室,是的.我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九
第一次教一年级的'音乐,完全陌生,不知道该怎样教、教什么,所以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边反思。本以为一年级的音乐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没想到一年级音乐的内容非常丰富,欣赏、编创、器乐、歌唱教学等等几乎每一堂课都有涉及,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教起来,就出现了很多难题。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音乐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游戏”中学习,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她们对音乐的热爱,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我开始尝试将游戏活动贯穿到音乐学习中。在聆听《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初听乐曲时,我给孩子们讲玩具兵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很安静,在复听时,我让孩子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在教室里行走,大多数孩子都表演的非常好。但由于乐曲较长,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孩子们逐渐开始乱走、打闹、说话,总之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所以不得不停止了乐曲的聆听,让孩子们回到座位做好,准备歌曲的学唱。通过“游戏”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熟悉歌曲,学会歌曲,并且获得表演的乐趣,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学组织,游戏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灵活的将听、唱、表演等各种音乐常规训练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充分在游戏中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
关于组织课堂教学这一方面,我一直做的不是很好,学生在游戏活动时不能像成人一样按游戏规则来进行,经常会发生“失控”的现象。
因此一段时间内我都不敢再让这群孩子在课堂里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就只是通过奖励“小花朵、小音符”、小组得到老师的“笑脸”这样简单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方式在三、四周之后就失去作用了,有几个孩子甚至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要小音符了”。当时虽然表现的很镇静但心里已经惊慌了,接下来该用什么方式让孩子们静下来,不随意的打闹、说话。一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在教唱歌曲时就编一些简单的小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大部分孩子都能很认真的学唱,只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想时间长了他们应该会被其他孩子感染,就没有过多的管束。
一开始考虑到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多,一首歌曲的学唱,一首乐曲的聆听欣赏,有时还要学生进行编创等等。
我总是将40分钟安排的满满的,生怕跟不上教学进度,就略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很多孩子开始“躁动”起来。情急之下,就开始喝责这群孩子,逼迫他们安静下来,但是孩子们反而越来越乱,令我头疼不已。最近一直在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虽然是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但我想总归是一年级,多少会有帮助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就讲到“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我便不断提醒自己上课时要温和,范唱时声音小一点但要声情并茂,希望这样能让孩子静静的学唱歌。几节课下来,效果是有一些的,但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同时我又开始担心孩子本就是天真活泼好动的,这样过于强调安静会不会与音乐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音乐蕴涵着真、善、美,有着无尽的文化内涵,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增长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乐园,才能让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学习。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
针对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常常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根据低年级儿童大脑直觉能力强的特点,我设计了把音准训练与已学会的歌曲的旋律相联系的方法进行练习。用学会的歌曲做音准的“参照物”,使音准这个无形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知识。
节奏教学是音乐课的又一重要部分。低年级学生对节奏训练显得被动、盲从。可以从下面的方法去做:
1、用浅显的事例说明节奏的重要性。
2、循序渐进,做到一找、二练、三巩固。找:找出实例领会实质。练:动静交替,用跺脚、拍手、走步、师弹旋律、生打节奏,或用乐器(打击乐)敲击等方法练习。巩固:用“变速”(每遍速度一致)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活动,想象力丰富。单纯的一味的教唱,将会造成歌曲艺术形象的单薄贫乏,并影响学生的唱歌兴趣。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设计“木偶剧”、“童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风趣、诙谐的情节领悟歌曲情趣。
3、用儿童化“串词”反复复习旧歌,再次揭示歌曲的艺术内涵。比如:
师:“同学们,别说话了。小弟弟要睡觉了,我们唱首摇篮曲拌他进入梦乡。”学生以放慢、安静的情绪唱起《摇篮曲》有效教学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只要对学生有所帮助,能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就是好的教学!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一
在跟学生交谈中,学生特别喜欢《虫儿飞》,放了一次又一次,真是好歌百听不厌啊。我于是萌发了在音乐课深化一下他们的喜爱之情的想法,单单教唱感觉分量不够,于是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这其实是一种学习音乐能力的培养,又无形中强化了识谱教学,还引导了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的音乐,一举三得。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声音控制得不够,达不到我所期望的集中、富有穿透力的感觉,个别男学生的大嗓门、大白声还浮在集体之外。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调。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二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怎么写?小编在此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篇优秀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第一次教一年级的音乐,完全陌生,不知道该怎样教、教什么,所以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一边反思。本以为一年级的音乐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没想到一年级音乐的内容非常丰富,欣赏、编创、器乐、歌唱教学等等几乎每一堂课都有涉及,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教起来,就出现了很多难题。
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我开始尝试将游戏活动贯穿到音乐学习中。在聆听《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初听乐曲时,我给孩子们讲玩具兵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很安静,在复听时,我让孩子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在教室里行走,大多数孩子都表演的非常好。但由于乐曲较长,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孩子们逐渐开始乱走、打闹、说话,总之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所以不得不停止了乐曲的聆听,让孩子们回到座位做好,准备歌曲的学唱。通过“游戏”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熟悉歌曲,学会歌曲,并且获得表演的乐趣,但如果没有好的教学组织,游戏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灵活的将听、唱、表演等各种音乐常规训练融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充分在游戏中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
因此一段时间内我都不敢再让这群孩子在课堂里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就只是通过奖励“小花朵、小音符”、小组得到老师的“笑脸”这样简单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种方式在三、四周之后就失去作用了,有几个孩子甚至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要小音符了”。当时虽然表现的很镇静但心里已经惊慌了,接下来该用什么方式让孩子们静下来,不随意的打闹、说话。一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在教唱歌曲时就编一些简单的小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大部分孩子都能很认真的学唱,只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想时间长了他们应该会被其他孩子感染,就没有过多的管束。
一开始考虑到一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太多,一首歌曲的学唱,一首乐曲的聆听欣赏,有时还要学生进行编创等等,我总是将40分钟安排的满满的,生怕跟不上教学进度,就略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很多孩子开始“躁动”起来。情急之下,就开始喝责这群孩子,逼迫他们安静下来,但是孩子们反而越来越乱,令我头疼不已。最近一直在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虽然是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但我想总归是一年级,多少会有帮助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就讲到“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我便不断提醒自己上课时要温和,范唱时声音小一点但要声情并茂,希望这样能让孩子静静的学唱歌。几节课下来,效果是有一些的,但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同时我又开始担心孩子本就是天真活泼好动的,这样过于强调安静会不会与音乐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音乐蕴涵着真、善、美,有着无尽的文化内涵,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增长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乐园,才能让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学习。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三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唱歌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使学生自己发现各种声音,如火车行驶的声音,老虎和小猫的叫声。再由动物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在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环节,设计的环环相扣,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
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老师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也许是由于主修钢琴的原因吧,我总是对一些乐理知识特别关注。歌曲大家能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
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这方面,我只能用“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四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
因此,课堂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
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五
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本单元主题好朋友,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爱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其中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拉着勾勾唱歌,感觉到了学生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六
孩子跑来对我说:“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本单元主题好朋友,要求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爱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其中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拉着勾勾唱歌,感觉到了学生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2023年一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反思(案例17篇)篇十七
针对有效教学这个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常常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音准”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根据低年级儿童大脑直觉能力强的特点,我设计了把音准训练与已学会的歌曲的旋律相联系的方法进行练习。用学会的歌曲做音准的“参照物”,使音准这个无形的知识变成有形的`知识。
节奏教学是音乐课的又一重要部分。低年级学生对节奏训练显得被动、盲从。可以从下面的方法去做:
1、用浅显的事例说明节奏的重要性。
2、循序渐进,做到一找、二练、三巩固。找:找出实例领会实质。练:动静交替,用跺脚、拍手、走步、师弹旋律、生打节奏,或用乐器(打击乐)敲击等方法练习。巩固:用“变速”(每遍速度一致)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爱活动,想象力丰富。单纯的一味的教唱,将会造成歌曲艺术形象的单薄贫乏,并影响学生的唱歌兴趣。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设计“木偶剧”、“童话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风趣、诙谐的情节领悟歌曲情趣。
3、用儿童化“串词”反复复习旧歌,再次揭示歌曲的艺术内涵。比如:
师:“同学们,别说话了。小弟弟要睡觉了,我们唱首摇篮曲拌他进入梦乡。”学生以放慢、安静的情绪唱起《摇篮曲》有效教学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只要对学生有所帮助,能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就是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