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范文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确保内容的清晰、逻辑的严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一
黄大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不平凡的作用。他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从事着城市的清洁保洁工作。然而,在他的工作中,黄大发做出了许多被称为先进事迹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楷模。在认真研究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下面将就此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努力工作是本分。
黄大发在工作中常常认真对待每一件琐事,十分尽职尽责,不仅准确率高、效率高,而且还能够做出许多创新。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工作的环卫工人。他的点点滴滴,虽然平凡,但蕴含着强烈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既是他的工作本分,也是他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
二、珍惜时间,发挥个人价值。
“最美环卫工人”项链的故事家喻户晓。黄大发用30天的工资购买一条项链,作为礼物送给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条专门为留下“后宫”留下的项链,凝结了黄大发的真心和对社会义举人的感激之情。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时间虽然宝贵,但是个人的价值却更为重要,而发挥个人的价值也是建功立业的主要途径。
三、用心关注他人,懂得分享。
在黄大发圆满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后,他感到非常兴奋,十分想去庆祝一下。可是他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个外卖小哥在雨中夜归,想到孤独的小哥要面对寂寞的夜晚,黄大发放弃了自己的小小欢乐,去陪伴这个年轻人,给他打打气,带给他温暖。正是黄大发用心关注他人,懂得分享,才成就了这个感人的瞬间,这更是一种博爱精神的体现。
四、坚持不懈,成功源于细节。
黄大发每天认真对待着城市的清洁保洁工作,尤其注重细节处理,从而为城市环境美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展示出了先进工作者所需要的品质和特点,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五、奉献社会,回报爱心。
黄大发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着身边的人关爱、尊重并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坚信良心善良的美德,愿意为他人奉献。他的行动鼓舞了广大公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在工作岗位上坚守“服务至上”这一信仰的重要性,体现了奉献社会、回报爱心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在我们的社会中不是个例,但他鲜明的个人特点和许多美好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热爱工作、尽职尽责、心系他人、懂得分享的品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先进事迹的创造者,让自己的生命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二
黄大发系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1958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45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殚心竭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先后两次带领群众在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修凿水渠,面对失败不气馁,主动需求科学方法,历经数十年,终获成功。艰苦卓绝引来一泓清泉,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山高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
一年四季包沙饭,
过年才有米汤喝。
这是一首多年前,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当年,村口有一口“井”,全村人畜饮水全靠它。说是“井”,其实流出来的是“望天水”。山顶的雨水渗入山体,再从山脚的石头缝一点点渗出,汇在一尺见方的洼地。村民用石板把这金贵的水源围砌保护起来。“接满一挑水往往需要等上一个多小时,为了吃水,全村男女老少不分昼夜守在‘井’口排队挑水。”这是草王坝村民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草王坝四面环山,距集镇30多公里。由于缺水,既无法种植稻田,也不能发展畜牧养殖,村民们终年以包谷和红苕替代主食,80%的农户靠吃救济粮艰难度日。不通公路,不通电,生存环境恶劣。村里的姑娘早早的外嫁他乡,村里娶不上媳妇的单身汉越来越多。
1961年,黄大发第一次带领村民修渠引水。然而,群众投工2万余人次,耗资18万余元,修了近10年的水利工程,因缺乏建材和技术,宣告失败。
1991年,经过半年时间的勘察、测绘,重新科学规划了水渠线路。经历过失败的村民,信心不足,却谁也不相信能修通水渠。黄大发多次召开群众会,耐心说服。他说“我黄大发这一辈子就和这高高的灵宝山卯上了,想吃上白米饭,就跟我上。”
全村300余村民响应了黄大发号召。当地政府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了6万元现金外加38万斤玉米。修渠工程于1992年底再次启动。
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毅力,黄大发带领乡亲,硬是靠着风钻、钢钎、铁锤等简单的工具,三年的时间,硬生生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7200米的水渠。
有了水,黄大发又带领群众进行“坡改梯”,建学校、修乡村小路。昔日荒坡变良田。草王坝的乡亲终于吃了白米饭。
直至今日,这条水渠仍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人们牢记黄大发的伟大功绩,亲切的把这条水渠叫做“大发渠”。
81岁高龄的黄大发,仍然发挥着余热。他时常行走在大发渠上巡渠、护渠。,一场大雨过后,滑坡的山体阻塞了水渠。平正乡政府拨付1万元,请群众参与修缮。年迈的黄大发不顾乡亲劝阻,再次出发,带领群众,仅用三天就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补。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三
黄大发,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在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的先进人物。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思想开阔、慈爱热情的人民教师。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奋发前行。在深入了解黄大发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深受启迪,想必在这位先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先进的品质和人性的光辉。
黄大发先生,是广东省珠海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一位勤勉好学的商人,还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士。他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因此他创办了一家车内空气净化器企业,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贡献了不少力量。
黄大发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的成功并非来自于财富和地位,而是来自于他内在的品质。他具有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心怀敬畏、诚实守信等一系列先进品质。他将这些品质运用到了自己的企业管理和家庭教育中,尤其是他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始终坚守的信念,令我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品质。
黄大发先生的思想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自始至终不断在探索、思考、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他的企业管理思想高度开阔,具有先进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不断探索创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他强调管理创新要顺应着客户需要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他的管理哲学中,顾客至上是企业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满足客户的需求。他的先进思想,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拓展思路,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大发先生的精神也是引人注意的。他勇于接受挑战、见到困难不退缩。在他的企业发展历程中,他始终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用自己的精神鼓舞着企业员工。他的坚韧精神和执着追求,令我深受启发。只有具备这样的先进精神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了解黄大发的充满正能量的先进事迹,我深感到这个时代需要像他一样的先进人物,需要为社会付出更多的力量,需要具备先进的品质和思想,并在长期的奋斗中坚持不懈、不断学习、不断拓展。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他的先进精神和品质,完成自己的使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四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
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学习完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黄大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以自己的行为给了百姓完整的答卷,没有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期许,他牢记了党的宗旨、做到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一位合格的领导干部。黄大发虽没有读过书,虽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可是他却做到了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让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大家才有发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通过对他的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认为黄大发不愧为当代的愚公、他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所作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热心、负责,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是新时期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时代的丰碑。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时刻心系人民,凡事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他们的孩子,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人民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要让他们放心。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作为一教师,我们要时刻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本色做到不去收费补课,廉洁从教。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81岁了他还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要时刻做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准备,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黄大发是在“两学一做”中的一个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对他的事迹的学习,有利于在党员干部中形成“立足岗位做奉献”的浓厚氛围,我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为民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善于学习他的那种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公道正派的克已奉公的清廉品德,自觉践行“两学一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负责的态度,高昂的精神,饱满的激情,自强不息,自加压力,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忠实履行职责,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拼搏奉献,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教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我县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五
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被人们尊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曾任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
黄大发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坝,因为缺水,吃水难,种庄稼难。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苞沙饭”成为当地人的主食。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家吃上米饭。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1995年,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2016年,黄大发被评为“贵州榜样·最美人物”;2017年,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年份英雄”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的鲜明体现。他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言而有信,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他不愧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全国诚实守信模范人物。他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六
看完《“当代愚公”黄大发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正如报道所说,“这个横跨36年的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话”。黄大发同志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为弘扬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黄大发同志“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黄大发同志他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的崇高信念,他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服务情怀,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传递的正能量也足以发人深省。比如忠诚,比如实干精神。
说到实干精神,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去分析反思。实干,正是黄大发老支书的“大发”境界。胶鞋已经断裂却舍不得换一双,这个生动的细节正是老支书简朴生活的写照。共产党人,就应该像黄大发一样“先忧后乐”、“先苦后甜”。黄大发的“大发”境界是一种实干+自力更生精神力量。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通过自己的双手奋力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黄大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每个人都应该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实,中国经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为弘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质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面对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黄大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发执著地“和大山较劲”,最终取得了胜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说,不干,靠外部输血,自己内部不造血,哪大山还是大山,生存环境依然恶劣。
实干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黄大发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在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村干部岗位上的45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躬身于乡土,用另一种方式体现了“大发”的人生价值。
实干精神需要发自内心,也是一种心系群众的支书岗位的职业敬畏。在不当村干部后主动维护“大发”渠。正是因为对人民公仆这一职业的敬畏和感怀,才让黄老在不任村干部后仍发挥余热,创造出不在村干部岗位上之外的成就。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也算如此才能让实干者实惠,为担当者担当。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七
36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黄大发先进事迹。
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这就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
这名干部的心灵感悟,就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老支书事迹后共同的心声。
“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龙南县龙南镇党委组织委员罗俊说,“。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黄大发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发渠”就是最好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学习,再宣传,全县再次掀起“大发渠”精神学习热潮。”中央级的新闻报道还在持续,学习老支书精神的高潮火热掀起,让“大发渠”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坚强精神动力,也正在龙南县这片热土落地生根。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白: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渠水如镜,鉴照古今。大发渠既是一个面向历史的答案,又是一道直面未来的考题。它印证了共产党人为百姓命运担当、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也在时时叩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永恒课题。
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无悔人生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从中我感受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感受到了一个老村官的坚韧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切身体会了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看,他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排除万难,造福群众。埋下希望的种子,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像这样的村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虽不起眼,但都心系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答卷。
任前方荆棘丛生,我定将持之以恒。作为一名党员,我定不断鞭策自己位群众服务,为事业奉献青春,用我的理想和激情换取收获和自信。
大发渠像一座历史碑刻,铭记着那一段峥嵘岁月;更像一堂永远的党课,启迪我们,只要真心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1月6日,市总工会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学习《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开展向黄大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遵委〔20xx〕132号)。会议由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
春联。
同志主持,市总工会主席王学黔同志出席了会议,市总工会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工会社会化工作者15人参加了学习。
王学黔同志在。
学习总结。
时强调:市总工会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黄大发精神当做“两学一做”鲜活教材,学习黄大发同志一心向党、坚持信念的政治品质;一心干事、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一心奉公、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操。要坚持学在深处、改在细处、落在实处,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八
黄大发在工作中始终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惧艰险,坚持不懈地宣传企业安全生产知识。他曾多次向领导报告生产中的隐患,及时处理了安全事故,化解了潜在危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获得了大家的信赖与尊重。我们从中看到了,诚实守信是赢得他人信赖、支持、鼓励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的关键。
三、无私奉献。
在黄大发的心中,没有个人利益,也没有个人荣誉,他始终以团队利益为重。他愿意承担繁重的工作,无私奉献地带头上前线,随时保护他的同事。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辛苦而抱怨,只是沉默地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看到了,无私奉献的黄大发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代表,她们主动承担重责、耐劳不怨、团结互助、协作进取、追求进步,不仅在工作中彼此相信,而且在生活中建立亲密、和睦、温馨的关系。
四、不屈不挠。
黄大发总是不断地挑战自己,力求超越自己。在极其凶险的环境中,他虽然受伤,但仍然坚持工作。他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就算遭受艰难险阻的压迫,也不会屈服。他崇尚坚毅,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刻保持着充满活力的设计和实践,这是一个为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精神。
五、坚守信仰。
黄大发守护生命,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忠于自己内心的信仰,愿意赴汤蹈火,坚定地保卫生产,为了企业发展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崇高信仰无疑是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工作中最大的动力源泉。我们从他身上看到,在的事业前路上,要能长久坚守,就必须有得天独厚的信仰。
六、结论。
黄大发的先进事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坚守真理、追求真理、执着追求、追求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行动承载有志于人和,有情于企业,建设精囊的现实追求,这是一个伟大的旅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我们将进一步领会先进事迹所传递出的道理,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展现自己的风采。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九
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这就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
这名干部的心灵感悟,就是全县党员干部学习老支书事迹后共同的心声。
“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龙南县龙南镇党委组织委员罗俊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黄大发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发渠”就是最好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学习,再宣传,全县再次掀起“大发渠”精神学习热潮。”中央级的新闻报道还在持续,学习老支书精神的高潮火热掀起,让“大发渠”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坚强精神动力,也正在龙南县这片热土落地生根。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白: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7200米长的生命之渠,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初心和坚持不懈的志气。他的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后,钟山区从机关到社区,从乡镇到农村,都纷纷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活动,掀起了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的热潮。
4月25日晚上10点30分,在钟山区荷泉社区,几十余名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聚在一起,共同收看由央视播出的黄大发同志“全国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大家全神贯注,用心聆听,老支书黄大发同志历时36年凿出生命之渠的动人故事让大家觉得心里很温暖,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钟山区荷泉社区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雨春告诉记者,刚刚观看了黄大发老支书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在老支书的身上,为民看到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朴素的精神,还有全心为民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大发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并且组织我们全体的干部职工向老支书学习,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荷泉社区群众工作部主任刘可九说,黄大发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用愚公的精神彰显了当代贵州人民公仆的形象,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应该有敢于担当、实干苦干的精神,用实干担当坚守初心,为民做实事、做好事,以黄大发同志的精神鼓舞自己,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尽一名普通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观看完发布仪式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黄大发同志为学习榜样,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为民的精神,学习他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时刻心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一
黄大发,三十六年,带领乡亲们在绝壁凿出“生命之渠”;林俊德,五十年隐姓埋名,与黄沙为伴,为祖国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事,为国为民,淡泊名利,把小我融入大我,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走出了“高山仰止,景行止止”的人生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我的人生路上,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黄大发老人用尽毕生精力凿出“生命之渠”,为家乡引来一泓清泉。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和实干,为家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他把“小我”完全地融入了“大我”,恰如把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把一筐土垒入九仞之山,他便有了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林俊德也是这样,他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与祖国紧紧相连。同样地,程开甲也是样。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渥条件回到中国,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为祖国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是他们,为了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毅然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为中国制造国之重器,让中华民族如今骄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他们的光辉事迹告诉我们,大道至简,大行至朴,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
我的人生要以他们为榜样。我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一名酒店管理者。人们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常常远离家,住在酒店、民宿等,当只有一个人在外奔波时,难免会思念家。我想成为一名酒店管理者,为他们提供家一样的服务,让他们住在酒店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尝到家的一样味道的食品。我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奋斗不息。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前贤们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令我敬仰,他们在面对艰难考验时,不放弃,不懈怠,始终将个人命运及前途与祖国命运及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新时代青年,我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传承为国为民的不朽精神,学好本领,奉献青春,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大道至简,大行至朴,为国为民之魂永流传。我也将走出一条融入大我的人生之路,铸就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崇高。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二
20世纪60年代,草王坝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黄大发带领下,第一次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10多年也没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不肯服输。1989年,年过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3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
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为了修渠资金,黄大发赶了两天山路。等找到原遵义县水利局领导时,已满身是泥,一双旧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草王坝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我要带领群众修渠引水。”黄大发从破烂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项申请报告。
黄大发撂下一句话:“一年修不成,修两年;两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换,也要干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终于开工,57岁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现哑炮,黄大发准备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随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块刹时满天飞。万幸的是,碎石只击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险。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带几名党员上到山顶,把绳子拴在大树上,再系到腰上,顺着石壁慢慢往下探,寻找放炸药的合适位置。
“共产党员怕牺牲能行吗?先烈们拿身体去堵枪眼,我们做事就要有这种精神。”黄大发说。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村里的孩子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从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条跨三重大山、10余个村民组,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村民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三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4月25日求是网)。
基层是个大熔炉,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36年,黄大发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村民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黄大发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专心凿渠,难道他就不知道凿渠的艰辛。黄大发选择了凿渠,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险,简单的两个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语上的轻描谈写,更需要他在行动上去落实。
愚公精神,在黄大发同志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凿渠生活中,黄大发同志默默度过了36年宝贵时光,面对失败,勇于跟班学习;面对危险,率先站出来;凿渠不止,奋斗不止。他从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
雄鹰痛苦再生,获得了30年搏击长空的新的利器。当人们仰望长天,赞美雄鹰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它的这番苦难。36年的凿渠生活,在黄大发同志的身上始终释放着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奋勇前进,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胡喜庆)。
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黄大发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副部长鲁炜为黄大发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
《决定》评价,黄大发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四
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现播州区团结村),一个被层峦叠嶂的大山遮得严实的村庄,缺水是草王坝的穷根。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
村里有一位老人叫黄大发,他不甘心、不信命,偏和大山较劲,他用36年的时间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黄大发,1935年出生于草王坝村,23岁光荣入党,这一年,他被全村推选为大队长。意气风发的黄大发撂下了“狠话”:修水渠。于是,在黔北的莽莽深山里,黄大发带领草王坝村民修渠,这是一条遵义的“红旗渠”。
壮志未酬誓不休。为此,黄大发四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一听说哪里有在建的水库沟渠工程,就立刻背着干粮匆匆上路,前去“取经”。
1992年的春天,黄大发带领村民一头扎进深山开工凿渠。日复一日不停歇,黄大发每天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施工队在前面凿壁打槽,村民们在后面挑土砌堡。
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沟边,人山人海,鞭炮声、鼓掌声,不绝于耳,杀猪摆席、搭台庆功,好不热闹!这是草王坝村民们最高兴的一天,千百余年的梦终于实现了!大伙簇拥着黄大发上台讲话,站在台上的他沉默良久,欲言又止,一个字都说不出口,眼泪顺着黝黑、皱褶的脸庞直往下流。
“不怕山高石头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引水造梯田,穷村变成金银窝。”如今的草王坝,村民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五
3月末的平正乡,油菜花沿坡地盛开,连缀成片,沿路可见村民在梯田里耕种灌溉。
除了玉米、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团结村大批耕地种上了辣椒、柚子等经济作物,后者将通过规模化种植作为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而在二十多年前,这片梯田还是一片喀斯特地貌,难以种植庄稼,村民只能种植少量的高粱解决温饱,甚至连温饱问题都成问题。
“连吃都不够吃,根本没有别的收入,缺水啊。”
50岁的村民唐恩举对于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直到1995年“大发渠”修通后,他的生活才有了改善。
那一年,胆大的他开始养牛,到如今已经是拥有11头牛的养殖大户,年均收入能达到七八万。
与唐恩举同时发展起来的是杨光武,他将重心放在种植上,在村中种了15亩水稻,农闲时分就外出打工,靠种植和打工赚来的钱,供养着两个大学生。杨家祖上世代务农,从来没有出过读书人,他说如果不是村里通了水渠,自己根本不敢种植水稻,更何谈供儿子上学。
再过一两个月将是油菜成熟的季节,收割过后,大片空出的土地将被用来种植辣椒、柚子,由政府出资、提供技术支援,让村民就近脱贫。
作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徐国树种了10亩柚子,一亩能卖6千左右,高的时候一年能净赚4、5万。
如今的草王坝,每家每户搞养殖,少则一两头猪,多则百多只羊。村主任介绍,“单是卖猪,一年少说也能挣个四五千元。”
历经三十多年,黄大发终于打败了生命中最强劲的“敌人”——让村里有了水源;随后,为缩短路程和保障行人安全,黄大发又带着6名石匠,在大山中开凿出了一条长120米,高2米,宽1.5米的人行隧道。
春天的草王坝,天气和暖,农忙时节还未来临,坐在黄大发院子里,能看到远处小学飘扬的红旗。在已经退休的民主小学教导主任杨持禄眼中,如果不是黄大发,村里的孩子要上小学恐怕还要多走近5公里路,到邻村上学。
这位用一生时间与“贫穷”作战的山村支书,到了晚年,依旧未能放下对村里大小事的挂心,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与邻村架一座桥,让交通更为便利。
草王坝存现在的精准扶贫户,占全村人口总数的1/3,脱贫的任务仍然艰巨。
但大发渠的修建,犹如一道曙光,正逐渐改变着这座村子的命运。
村委会主任沈仕章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如今,百多户人家的村子出了三十多个大学生。
黄大发助力兴建的民主小学建在半山腰处,推开教室门,就是满目青山。
对这所学校的几十名小学生来说,尽管已经很难体会当年修渠时的苦难,但黄大发的精神似乎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6年级学生唐玲玲(化名)告诉记者,她长大了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大山里没有医生,她想将来能为奶奶、为村人治病。
民主小学老师张元春去年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留在条件更为便利的城里,主动来到偏僻的团结村,下课间歇,她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村里的交通状况正在改善,她坦言自己几年内没有离开的打算。
进小学采访时,刚下过雨,在村子里游走,隐隐能感觉到,有些东西就像这刚落进田里的细雨,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看似无声,但改变正在发生。
如同教室里摊开的课本所写的那样,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六
中央宣传部25日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黄大发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新使命,我们更应该向黄大发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信念、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才会名副其实成为党组织的好干部,百姓心中的好公仆。
要坚定信念,做到时刻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一名共产党员骨子里不能少的,只有做到有党性、讲党性,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才能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平日里,我们更要牢记当初的誓言,始终把“永不叛党”灵魂长驻心间,学习践行好黄大发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心中装着百姓的冷暖,以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为他们办实事,这样老百姓才会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更加幸福。
要敢于担当,做到时刻不忘衷心。习近平主席指出,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当前,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全党的一项政治任务,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要实现党的这一伟大目标,更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向黄大发看齐,不忘衷心,拿出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在脱贫攻坚等工作上,站好自己的岗,履好自己的职,尽好自己的责,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常深入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事于民,做到岗位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
要无私奉献,做到时刻不忘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决不能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无私奉献而铸就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以黄大发精神为航向,干好自身的工作,带动好身边人,以实际行动率先作表率,发挥、传承、践行好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忘为民服务的热心,不忘干好工作的热情,不忘为民办好事的热诚,始终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为民一辈子,奉献为民一辈子,成为人民心好的好公仆。
黄大发历时30余年,以坚定的信念、责任的担当、无私的精神,带领群众,战斗天地,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开凿了生全之渠,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为老百姓增福祉、谋幸福更需要这种精神,党员干部要时刻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不能丢!不能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黄大发先进事迹报告会(通用17篇)篇十七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在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当地村民过去的生活状况。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山高坡陡、缺水致贫的情况,老支书黄大发先后两次带领村民,在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修凿水渠,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经数十年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让团结村在1995年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坝,不仅解决了数百户群众人畜饮水难,还满足了稻田灌溉用水。有了水渠保障后,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天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水渠修成后,村民们亲切地称该渠为“大发渠”。虽然大发渠已通水20余年,但是82岁高龄的黄大发一直没有想过要放弃,他时常行走在大发渠上巡渠、护渠,慢慢地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如同牵挂着自己的子女一般。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近一段时间以来,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贯彻落实关于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的鲜明体现。他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他不愧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
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不变的担当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脱贫,志拔穷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