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作文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里,小编分享给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一
认识本课的2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每个字都读准,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请5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抓住重点句,品读课文。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
2、说一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拓展延伸。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请你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深入分析课文、(集体讨论)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二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特别是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都比较长,而课时又有限,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限时快速阅读课文”和“精选教学内容”是两条最有效、最基本的实施策略。比如,《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教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迅速理清文章线索,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品细节、悟感情、习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1、围绕主线,品味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主线(思路)就不相同,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多条教学主线。比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主线可以有这样几条: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逐段提问引导,让学生学懂课文;二是基于课文情感性较强,便以体验情感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三是基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品味细节,体会感情”作为教学主线,也就是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去领悟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在本课例中,教师以第三种主线实施教学,既抓住了课文“细节描写逼真、细腻、感人”的基本特点,又比较符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它的最大优势是既能使学生“得意”(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又能使他们“得言”(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具体的)。这样教,就是“一石二鸟,言意兼得”。
2、习得方法,学会学习,增强发展后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三
知识与能力:
1.会写十一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浴血搏杀”等十八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抒情;创设情境,借助想象,补白练笔,心灵沟通,入情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阅读动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感受战象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读文入境,积淀情感,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2.品读文字,知有情有义;交流练笔,感生死之情;对比阅读,悟重情重义。
3.品描写之精妙,悟内心之情怀。
4.拓展延伸,感情升华,尝试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背景资料。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战象的哪些感人的情节?
2.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成为小标题。
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理解字词,梳理质疑。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离开寨子时,嘎羧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嘎羧为什么要在临死前凭吊战场?
嘎羧为什么没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和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
4.小结:学习贵在有疑,能够做到学有所思,我们的学习才会更深入。从你们的问题中,老师感受到嘎羧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大家的心啊!我们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方面的理解,还要注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位英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说要明确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因此初读时对文本中的四个情节进行了梳理。通过质疑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期待,并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做出评价,进一步提出质疑中有待提高的能力,探究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
(三)品文悟情,抒发情感。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的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画下来,想一想感受到什么情感?是怎样感受到的?
提示:可以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做简单批注。
(2)想象嘎羧当时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在四个场景中选择一处写一写)。
2.集体交流,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根据学情预设抓住以下这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融情对读,加深感悟。
(1)英雄暮年。
通过朗读感受嘎羧的老态龙钟以及衰老的样子,体会作者的怜爱、悲伤之情。
(2)重披象鞍。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四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v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w。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v播放幻灯片w,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六
教学理念:
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近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近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指名读,出示,齐读。
生答。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近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近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近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七
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小说。当我见到封面上那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我就喜欢上了它。
《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一头在日寇和象兵的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救了出来,但身负重伤。村民每天会给它冲澡,准备食物,嘎羧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但它的一条前腿因伤得太重而瘸了。在这后的二十六年里,村民们天天给嘎羧最好的待遇,渴了饿了可以随时找一家人,他们都会给它最好的水和果子。但渐渐老去的嘎羧吃的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它不再吃东西了。正当它虚弱得站都站不稳时,忽然向村民要回了自己当年上战场用的象鞍,准备离开村子。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赶来为嘎羧送行,这时猎人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商量后决定悄悄跟着嘎羧去象冢偷几根象牙。结果发现嘎羧去了“百象冢”――上次抗日战争时战象战死后埋的地方。嘎羧挖开土,跳进洞和战友们埋在了一起。波农丁和沈石溪觉得自己不能拿战象的象牙,默默得离开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诉说了一头象和人的感情。象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在这个故事中,嘎羧在临走前,绕着寨子起了三圈,对救它养它的人表达恋恋不舍的感情。这让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个小女孩在路上捡了一只猫,精心喂养了它几个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附近有猫叫声,原来是猫妈妈来找孩子了,小女孩打开门,小猫箭一般得冲了出去,女孩好伤心呀,一会儿,小猫又回来了,在小女孩的脚边不停得蹭着,叫着,小女孩蹲下来,抚摸着小猫,终于小猫还是走了,依依不舍得跑向了它的家。
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整整二十六年,嘎羧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
但是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却选择了离开这儿,去了“百象冢”,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伴们葬在一起。可见嘎羧这二十六年来并未忘记它们,还有现在背在背上的,和它经历风雨,在小阁楼上放了二十六年象鞍!和战友们躺在一起,也许是对嘎羧最好的.归宿吧!
看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为嘎羧感动。
过了二十六年,嘎羧依然十分清晰得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死行为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九
象性格温顺,是人类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故事主要写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名叫嘎羧。它自知生命已经要到尽头了,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忘记战争的时光,无法忘记那些曾经跟它一起血战沙场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被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追求,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们的乡亲,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宝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而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它的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永远和平。当我读到书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十
嘎羧凝望着江面,它回想起来:眼前的江水原本是血红的,是我每一个战友的鲜血染红的。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卫家园。
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应该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上面亲了又亲,感受着战友的气息。想到这里,它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当年的战友。嘎羧朝天吼叫着,想到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想到了杀害他同伴的日寇,嘎羧心里充满了愤怒,它离开了打洛江,离开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又走了,它要去找它当年的战友。
他来到百象冢,这里躺着当年被日寇杀害的八十多头战象。他找了一块平坦的草地,在地上挖掘起来,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
象冢挖好了,它躺在里面,看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嘎羧心里想: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二十六年来,你们对待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也不让我搬东西,而是把我精心喂养起来。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谢谢你们!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十一
我认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这本书讲的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和战友躺在一起的故事。
嘎羧是一头懂得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先们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是它没有去那里,而失去了几年前战友们躺下的地方,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我认为队友对嘎羧有多么重要。
嘎羧不是因为自己幸存下来而不干活,就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失去希望,而是帮助解救他的人们干活,直到不能干为止。而且嘎羧临死前披着象鞍,就代表他希望自己是一只战象,他希望这个美好的地方不要再发生战争,不要让那么多无辜的人和动物都白白牺牲,从中我读出了嘎羧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的心。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的身上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朋友,共同保护这些朋友,让大自然更美妙。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十二
认识本课的2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1.读课文,每个字都读准,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3.请5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带着感情朗读。
2.说一说,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1.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2.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请你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优秀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大全(13篇)篇十三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近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