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沉淀经验,积累智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的。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一
“环境”就是我们”周围的地方”,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环境”中,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地方,是—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环境。所以,幼儿园的环境里必须有孩子的作品,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环境布置不仅要结合幼儿、幼儿园的实际特点,还要有美观、实用性,这种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这一次培训,她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是:儿童性、适宜性、发展性、艺术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我们要洗掉自己脑子里错误的传统理念,接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理念。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环境创设是全方位呈现的,不是单靠画去表现,环境是一种风格、一种元素、一种装置艺术。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来布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无形的老师,幼儿与环境互动,不断与环境中的材料相互链接,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在尊重孩子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为他们带来和谐、自然的色彩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二
玛利亚·蒙台梭利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应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走进一所幼儿园,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环境,尤其是户外环境。户外环境不仅是课程生发与实施的载体,而且是幼儿园的形象和品质的展示。暑假我认真阅了董旭花等专家撰写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一书,下面结合我园环境创设浅谈一下感想。
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幼儿爱跑爱跳、动作发展不完善、危险意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幼儿园为保护幼儿不被坚硬的地面弄伤,都铺设了塑胶场地、人造草坪、橡胶地垫等材料,我园也不例外。户外场地大多以塑胶场地为主。但随着以自然为导向的幼儿游戏环境兴起之后,很多幼儿园开始进行改造,增加了泥土、草地、沙硕等。我园上学期对沙池、水池、种植地、等都进行了有效利用。同时,合理添加适当的游戏材料如轮胎、地垫等为孩子们打造出欢乐的游戏环境。户外大型玩具如滑滑梯,攀爬架等都会定期维护,发现有破损或危险的地方,及时更换。
书中提到开放性。除了安全性,开放的户外空间和开放的玩具材料是保障幼儿户外活动自由、自主的前提之一。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考虑幼儿自由选择的自主游戏的可能性。连续性、流通性,有助于幼儿从一个空间转换到另一个空间。我园创设了户外混龄游戏活动,早操后孩子们根据提供的游戏材料,自由自主选择游戏。我们每一个负责的老师都在积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资源,为孩子们创设游戏环境。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的身心健康都会获得更高更好的发展。
教育性,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老师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经济性,我们在户外环境创设上应力行简约,不浪费空间,不浪费财务,做到一物多用。户外环境不仅仅是看起来如何,更重要的是它支持了幼儿哪些类型的活动,从哪些方面推动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经济的环境不等于捡漏的环境,质朴的,自然的环境同样充满美感。
艺术性,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设计要具有园艺的成分,但是不应该仅仅关注园艺,而应关注艺术美和童趣美。当然,有童趣的环境不等于卡通化,审美的教育渗透在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环境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以后要多读书,不断更新观念,充分了解孩子,为他们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美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的天性、好奇、真诚、淳朴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表达,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享受童年的幸福!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三
听了保教主任的讲述后我想,我们平时的环境创设与这里所讲的“环境”差别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的“创设”都创设了些什么?单纯环境的展示?贴在墙上只管好看?是不是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远了太多?为了孩子,我们是不是把心底根深蒂固的理念全新更改?主题墙在哪里?我们做得够不够?活动区成了摆设,应对检查的道具,谁之过?这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我们一再强调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此时才发现我们的环境创设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的距离还很远。
杜威曾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它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会变。”是啊!听了马园长的讲解,我对环境改变人这一说法更加深信不疑。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是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尽管他不直接决定幼儿的发展,但却通过影响幼儿参与的活动而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尽管我们也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但是在环境的创设中却总是存在盲目性,正如马园长所讲“环境的'教育价值体现不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够;在环境创设中,更多地追求美观和装饰功能;以教师的成品展现为主,缺少幼儿和家长的参与;与主题活动分离等等。其中室内环境脱离主题活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主题环境创设分为两部分:主题墙、主题活动区。主题墙布置可以分为四个模块:信息资料类、观察观赏类、作品展示类、互动操作类。信息资料类即要搜集与本主题内容相适应的图文材料展示出来,使幼儿对本主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幼儿共同来完成,从节约的角度,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我们的资料。观察观赏类与信息资料类紧密联系,互相服务。作品展示类即围绕本主题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成果进行展示。互动操作类,我认为是最体现教师智慧的一个模块,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创设环节。在这个模块,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有所侧重的布置出一个与幼儿能够产生互动、动态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与主题墙对话的效果。
通过听马园长的讲解,我进一步的明确了活动区域的种类。幼儿园活动区分为三类:常规区域、特色区域,主题区域。像我们平时准备的“娃娃家,构建区,自然角”等属于常规区域;特色区域是指各幼儿园开设的特色教学或园本化开设的专项活动区;主题活动区即与主题活动相吻合的区域。分析我们的活动区创设,平时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区只限于“构建区,自然角”等基本的区域,各班在准备材料、布置区域等方面雷同,没有新意。
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以孩子为中心,时时刻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创造一切的可能。以上就是我在近阶段学习的体会,当然,还需要在今后的时间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成长,我会一直努力的!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四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学总结:
1、主题环境缺少幼儿的参与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迹,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留?通常情况下,我的创设不是最后以学具的形式呈现,就是作品不够美观无法很好的融入环境当中。
2、主题环境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包括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和游戏的活动设计都较为单一,在呈现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的添画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长着同一张脸。孩子的创造形式也很单一,仅仅是蜡笔或水彩笔。
3、室内布局不合理
原来我将教室整体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活动一块,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块模式,这样的划分省去了更换活动时的来回挪动桌椅的麻烦,也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动空间的浪费,比如游戏活动时进餐区和集体教育活动区几乎空着,而区域活动的地方却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状况。在各区域分配时,我也比较混乱。比如,原先我将图书角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兴致勃勃的小演员们一表演势必会打扰到看书的孩子们。当然,原来我只是觉得图书角去的人少,也没想到改进方法,就那样放着了,也因此图书角变得形同虚设了。
4、没有整体预设致使环境缺乏统一感
在创设原有教室的环境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预设,致使后期不断丰富的环境、添置的游戏材料不论从色彩还是外形上都显得凌乱,缺乏统一感和美感。
1、由教师把握好主基调,幼儿细化内容。要让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能呈现在班级中,又使环境不失高雅、美观,关键在于教师的点缀与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妈妈”时,让孩子在妈妈的画像上剪贴上头发,即童趣又美丽无比。呈现的主体都是幼儿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构思无不显现出教师的审美感。
2、丰富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长期性材料按照幼儿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如角的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进行更替。
2)在建构区多投放一些环保的、低结构性的材料
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巧做,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奶粉罐等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1、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环境创设中的目标意识、内容的预设、生成、调整、指引。
2、教育的痕迹可以通过显性的环境呈现并再次影响着幼儿,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教育。随着活动内容的开展,幼儿的作品可以不断丰富主题环境。
3、主题环境是动态的。通过环境,看到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过程性,又要有结果性。就拿主题墙来说,它是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下的产物,墙面上既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显示出主题的发展脉络、相关信息资料、以及幼儿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材料的用途。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意的,在这方面,带教方指导教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在创设环境时总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样较薄的东西竖着固定在桌上我通常会用硅胶来固定,但这样其实破坏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用两个塑料的晾衣夹作为底下的支架,既美观又方便还不会破坏桌面,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精心去营造,幼儿的生成活动需要教师有心去捕捉。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五
听了x老师的讲座之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了新的认识。《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环境创设,在色彩上,应以艳丽的纯色为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以让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造型上,应以稚拙、简洁为主。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有利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幼儿能力有限,作品效果不一定很美,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巧妙的构图、精巧的设计。
在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创设时,使用材料和装饰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使各种材料得到综合利用,还可以使环境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新意层出。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也必将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发展的目的。环境装饰应让幼儿充分有效的感知、自主地参与、共同进行再创作。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出发,让幼儿多动手动脑,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活动与环境这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存的,互相关联的,活动依靠环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而环境的创设需要活动来表现。为了能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环境创设必须是幼儿喜欢的,必须要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六
人们都说,课改在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挑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层教师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新课程需要教师在实践反思、师幼互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因此,注重园本教研,帮助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正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但是,要让教师成为主动而快乐的实践研究者,幼儿园管理者——园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研究表明:幼儿心智发展与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成人作为成熟的个体,虽然其思维、情绪内隐了许多,但“环境”对其主动性的激发仍然至关重要,所以,创设和谐的支持性环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
近年来,我们从关注教师需要出发,立足园本,努力创设教研“大家庭”,与教师一起经历了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有目标—有价值”的转变,实现了教师的主动发展。对此,我们的体会是:
幼儿教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独特群体,与物质环境相比较,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师幼关系融洽的班级中,教师和孩子相互“宠爱”;在团队氛围好的幼儿园中,园长和教师相互“宠爱”。其实,这里的“宠爱”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相互理解的心理氛围。我们认为,管理要以“相互理解”为前提。我们的做法有:
(一)变“监督”为“调研”
很少有人能在别人的“监督”下自在地工作,鉴于此,我们把幼儿园管理的目标重新定位为:通过“调研”,实现“服务”“保障”和“督促”。所谓“调研”,是指要及时调查、了解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强调“服务”是为了帮助和鼓励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益;“保障”是指要确保人员及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督促”则要求全体保教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此,我们在“园务日志”中增设了“来自教职工的信息”“来自家长的信息”“每日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从而体现以上管理思想。
(二)变“难题”为“议题”
课改之初,一些教师由于遭遇许多操作上的难题而变得焦虑万分,对此,管理者主动向教师呈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在教师中征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组织教师共同商议,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将“难题”变“议题”。如由于课改强调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和调整、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等,教师们普遍感到案头工作增多。于是,针对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简化教师的案头工作,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从幼儿成长、家长要求、课改需要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教师感到了案头工作的重要性。
(三)变“评比”为“分享”
提到评比,教师们大多觉得紧张和害怕。为了消除教师的不良心态,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弱化了原有“评比”中的评价、竞争态势,变“评比”为“分享”,变“个别化展示”为“集体性尝试”,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实践。如原来的创设环境评比要打分,教师在紧张之余大多关注自己的分数和等级,偏离了环境创设评比的初衷。后来,我们把创设环境的评比变为鼓励分享,即鼓励教师相互观摩其他班级的环境,并围绕“您最欣赏的版面及理由”“您最欣赏的区角材料及理由”“您最欣赏的呈现方式”等问题开展交流活动,得到教师的欢迎。
幼儿园管理的目的是要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提倡管理要“有详有略”,也就是把幼儿园管理中“管”的成分“粗略化”,而把对教师的支持和引领“细致化”。
(一)还教研组专业研究的自主权。
我们结合本园实际,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给予教研组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利。具体表现为:
(1)研究主题、研究方式由教研组内部商定;
(2)教师可向组长或园长“预约听课”;
(3)教研组协商决定研究课的时间、内容和执教者,通报园行政:
(4)教师要调课或代课,由教研组长负责协调;
(5)教研组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用于添置书籍等;
(6)各教研组资源共享;
(7)教研组可商议并决定对某些教学制度的改革等。
(二)善于回应和互动。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善于回应幼儿,随时随地与幼儿建立互动。幼儿园管理者也应注意在幼儿园管理的每个环节上做到及时地回应和互动。教师重视幼儿园的每一项变革,我们就要重视教师向幼儿园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重视教师获得的每一项经验,并给予教师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上的专业引领,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和谐的支持性环境作为前提和保障,需要教师的自信、自觉作为动力。管理者并非无所不能,而当我们坦诚地与教师一起面对问题和困惑时,教师群体才会变得无比智慧和强大。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七
本周末我非常有幸参加了上海特级教师来连的培训,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上午为四节优秀的课堂展示,下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金牌教研员崔岚关于《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培训。
本次培训我真是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下面我将从集中教育活动展示和培训两个环节所收获的几点进行一下简单的阐述。
一、集中教育活动展示。
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分别是,上海市科技幼儿园的教研员金晓燕,一位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贝贝星幼儿园的高爱华老师。他们分别展示了中班和大班两节活动。
金晓燕老师上的大班语言活动《我发现的变化》非常吸引我,她以科学知识为导线以语言交流为教学方式进行的一节新型的综合科学语言活动。这节活动的选择来源与生活,教具的选择也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她的课堂氛围活跃,且整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幼儿充分思辨的时间,通过思辨、脑力激荡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提问准确,有层次,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我认知自我更正从而掌握知识要点,真得很让我敬佩。金晓燕老师上的第二节活动是中班的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教师以游戏的方式渐进增加难度和深度,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很是值得我来学习。
高爱华老师上了一节中班美术活动《谁躲起来了》和一节大班数学活动《避开猫的方法》。高老师上课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她的两节活动都是在情境中进行教学,且有始有终。我以前的教学也采用过这种形式,但是小故事都在课前出现,当活动进行到中间结尾的时候情景都不存在了,高老师一直是在情景中进行的,让孩子学习的特别有成就感,而且高老师对孩子的指导也很认真到位,充分的欣赏每个孩子,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环节是崔岚老师进行的培训,崔老师讲解的很全面有案例有分析,还有现场提问,解答。让我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和材料投放有了新的认识,所有的活动都要先有内容,后才能生成目标,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区域活动其实也是“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提供要充分彰显幼儿意识、课程意识和审美意识,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并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变换、顺应幼儿发展的“活环境”。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所需及时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环境,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知水平,帮助幼儿达成更高的需求,让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真正顺应孩子们发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八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于我这个非幼儿园专业的教师来说,真是隔行如隔山,在出去之前,我特意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握里面的理念,同时在参观学习的时候,重点获取创设的理念,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就是通过创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参观的几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是以幼儿为主体,每一处幼儿园甚至每一层教学楼、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设计主题,设计的内容都能与幼儿互动“对话”,能极大地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内容丰富多彩。
安全愉快、整洁优美、丰富多彩、动手动脑、益智健体、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喜不自禁、乐此不疲地在环境中活动,在环境中探索发现、想象创造,在环境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幼儿的'情感、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个性等。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所以,我觉得,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所展示的孩子们的作品中,废旧材料的利用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样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工程中,不但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学多了很多,体会很深,懂得了环境创设是我们老师和幼儿共同走进主题共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我们必须敏感地观察幼儿的每一个探索点,兴趣倾向,才能做好幼儿表现美的铺路石,引领他们走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审美境界。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九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身体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方法,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的户外活动环境和户外活动空间。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定位应是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它是一种活生生的潜在课程,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活动过程服务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其成效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创设原理是应根据户外活动的目标和园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对园舍进行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对户外场地和空间进行精心布局。
地理环境多样化。户外活动环境的多样化是诱发幼儿户外活动兴趣的基本条件。我们在户外活动环境创设中设计了沙地、水泥地、石地、水池、草地、等活动场地;地理环境富于变化: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面平地、有斜面、有阶梯形、有丰富的绿化带。
场地划分区域化。我们把户外场地大致划分为器械区、游戏区、沙水面区、动植物区养殖区、绿化地等。
这样,幼儿园整体环境就成为一个“三维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大型玩具成为我们练习各种基本动作的好地方;我们还利用沙地练习跳跃攀爬运动。
2、室内各种小环境的有效利用。
除了大环境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一些小环境的条件的创设也是起着补充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室走廊活动区,在地面上画些格子、小脚印、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一些动作练习(如跳、跨等),或在房顶上方悬挂一些自制玩具以及精美可爱的小饰物,高低不同、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跳起触物;在一些活动区域放置一些小型的器械,如呼拉圈、拉力器、皮球、高跷、沙包等,供幼儿休息或课间时随时进行活动。
总之,总体规划和创设一个合理、、多样化、多功能性的环境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有效激发活动兴趣的大物质空间。
二、。
器械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物质空间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与幼儿户外活动密切相关。我们在观察幼儿使用户外器械活动中,发现同一器械因其使用方式不同对参与活动状态以及活动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器械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愿望与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操作器械引起的方法越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身心锻炼也就越全面。
可见,器械作为幼儿户外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不仅是幼儿户外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户外活动的操作材料,我们充分开发利用器械的功能,将活动中的物质因素转化为要素,融入幼儿户外活动中,通过幼儿活动主动作用于器械,使器械的运用对的发展起到最大程度的推动作用。具体做法是:
1、老器械新玩法。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器械,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是可以创造性地老器械新玩法。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我们还开发出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再如泡沫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了幼儿不同的动作和能力。我们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创造出更多的玩法,孩子们在活动中玩法越玩越多,兴趣越玩越高,思路越玩越广,自信心越玩越强,身心也就越玩越健康了。
2、废物利用,自制器械。
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自制的器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味趣性强,更能激起幼儿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师生共同收集,共同制作,如利用竹竿和纸箱制了轿子;用果奶瓶和松紧带做拉力器;在矿泉水瓶中装上沙、水等就成了幼儿活动的辅助器材(如保龄球);报纸、挂历纸做成了活动的纸棒等;易拉罐捆绑或连接成串变成了梅花桩、拖拉玩具;家用电器的包装箱成了“山洞”、“坦克车”等;米袋、垃圾袋装饰后变成了可爱的跳跳袋;弹子、豆子、棍子、旧报纸、布头等成了赤脚活动的好材料……。这些器械制作方便、节省、便于更新,孩子喜爱,锻炼效果好。
总之,通过我们的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充分发挥自制器械的功能,使户外活动能够更大程度激发活动兴趣、培养创造力,促进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
1、以自身积极的情绪状态,为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情绪态度与能否带出高质量的户外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在户外活动中的最佳情绪应是积极、活泼、充满朝气,而且能调动活动气氛。在户外活动开展前,我们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穿上最适合运动的服装,动作有力到位,做孩子的玩伴,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和带动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2、充分发挥互动作用,引发自主学习与探索。
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有时教师要教给孩子的,孩子不一定想学,而孩子需要的却没能让他学,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使“教”与“学”统一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自己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让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活动与探索。
首先,为幼儿提供适合不同个体的活动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幼儿作为户外活动中的一个主动学习者,活动内容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幼儿自身的主动活动来获得新的发展。由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存在个体差异,在户外活动前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的身心发展状况,有目的的进行分层指导;在活动中则全面、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给予不同指导,尊重捕捉幼儿自发生成的东西,及时给予鼓励、反馈和帮助。如,在小班“小羊过桥”的活动中,我们设计安排不同高度、宽度,不同状态的“小桥”,有纸桥、绳桥、积木桥、长凳桥等,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平衡练习。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走难度高的“桥”,并用游戏的情节、暗示拿着沙包等辅助材料过“桥”,使他们的平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平衡能力,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其次,让幼儿在分散活动中,获得自由、自主的锻炼机会。如在分散活动中我们让自由选择器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创设户外活动区,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通过活动环境中的人和物发生交互作用,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同是学得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自愿、自由的气氛中,在宽松、随机但非放任的指导中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练习、调控活动量,并做好保育工作等。这就对幼儿户外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品质,关于从幼儿那里获取并及时反馈,还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对孩子的指导不强行介入,用暗示、游戏等尊重幼儿自主活动的主体性。
再次,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寻求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在注重幼儿自身经验学习得的同时,还应充分给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有力的机会,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如玩“车轮滚筒”时,开始孩子经常出现“翻车”现象,我们便引导他们观察玩得较稳的幼儿,通过相互观察和模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活动的要领。通过亲自体验,不断捕捉、感觉、摸索出更高难度的玩法,我们还注重让幼儿共同分享经验,创造条件让孩子把各自经验给予展现、迁移。
结合幼儿自身活动实践,对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创设的认识和思考。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园所环境创设已经从单一的物质环境创设进入了更高层面――心理环境的创设,两者都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为心理环境的主要实现和表达者。另外,在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不可忘记安全性是最主要的,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其他方面的和发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十
通常情况下,我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以集体锻炼为主,形式单一,幼儿提不起兴趣。为了拓宽幼儿的运动与交往空间,我们尝试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让幼儿在一个空间广阔、材料丰富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与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我们通过合理设置区域、有效投放材料,并利用标志和音乐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保障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有序进行。
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活动场地作全面规划:准备开设哪些活动区,应设在哪个具体位置,需多大空间,对周围环境有怎样的要求,等等。
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要求和活动材料的性质,我们将户外场地分为6个区域: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小车区、球类区、一物多玩区。在投掷区,幼儿可以利用飞盘、飞镖等游戏材料练习掷远和掷准;在钻爬区,幼儿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在平衡区,幼儿可以通过独木桥、跷跷板、梅花桩等进行平衡练习;在小车区,幼儿可以利用滑板车、小自行车等进行接力比赛,提高动作协调性;在球类区,幼儿可以练习滚球、拍球等多种技能;在一物多玩区,幼儿可以自主选择、组合多种材料,创造新的玩法。
在规划活动场地时,我们既要考虑各区域活动的性质和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我们将投掷区设置在场地边缘,并留出较大的区域空间,以此控制投掷方向,保持安全距离。钻爬区和平衡区对运动空间的要求都不高,且两种活动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可将这两个区域设于相邻的位置。小车区与球类区运动量大,且都需要较大的运动空间,宜分隔一段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一物多玩区需有较大的弹性化空间,以满足幼儿各种自创游戏的需要。合理的区域设置是保障各区域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
在设置区域活动内容及场地时,教师需注意以下问题:
1.区域数量及区域空间的设置需根据活动场地大小灵活安排。若户外场地不大,可考虑将活动性质相近的区域合并。
2.应考虑各区域活动内容和性质的合理搭配,既要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区。也要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区,既要有练习基本动作技能的活动区,也要有发展综合运动素质的活动区。
3.各区域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便于幼儿选择区域。
1、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为各个区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材料,而且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投掷区,有飞盘、沙包等用来练习掷远,有飞镖配靶子、篮球配篮筐、套圈配立竿等用来练习掷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在钻爬区,练习钻的器材有钻圈、“山洞”、滚桶等,练习爬的器材有软垫、爬网、攀岩等,不同的器材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在平衡区,有独木桥、跷跷板、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供幼儿练习近平衡。小车区内则有滑板车、双人踩车、单人踩车、小自行车、小推车等,对幼儿动作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球类区有滚球、羊角球、皮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玩法各异。在一物多玩区,我们提供的多是一些低结构材料,如绳子、报纸、瓶子、罐子、塑料棍、软棍、轮胎、布袋、毽子、呼啦圈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创新。如,在玩呼啦圈时,幼儿可以利用腰、手臂、腿等多个部位转动呼啦圈,也可以用呼啦圈来玩“跳门槛”游戏,可以尝试让呼啦圈在地上滚起来,还可以用呼啦圈玩“开火车”游戏。一种器材的多种玩法促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在锻炼的同时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幼儿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也可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如,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大小各异的易拉罐又结实又好看。有的幼儿想到用它们做“梅花桩”,有的幼儿尝试把它们变成高跷,有的幼儿认为可以把它们改造成拉力器,还有的提出直接拿它们做趣味接力赛跑道上的障碍物……我们支持幼儿的创意,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幼儿游戏的兴致更高了。我们还帮助幼儿制作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材料,如“神奇飞碟”,幼儿可拿来玩抛接游戏,也可以拿来夹在两条腿中间跳、顶在头上走,还可以作为障碍物玩间隔跳、障碍跑等,锻炼了幼儿多方面能力。又如,用粗布缝制的大袋子,幼儿可用来学袋鼠跳、学毛毛虫爬,还可以迎风奔跑模拟放风筝,幼儿很感兴趣。
我们还会根据场地和材料的特点以情境化的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在练习投掷动作时,我们组织了“战胜大灰狼”的游戏,游戏中沙包成了“弹药”,而大灰狼头像则成了“靶心”,这使幼儿为了打中大灰狼而主动调整自己的投掷动作,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2、提供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教师要根据运动的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因此,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如在投掷区的投篮活动中。篮筐有高低、大小之分,呈现出不同的难易层次。在平衡区“搭桥过河”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大小、高低、宽窄不同的搭桥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材料搭“桥”。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而能力强的幼儿获得了挑战自我的机会,维持了对活动的兴趣,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
3、不断变换和调整材料任何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变换和调整材料。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材料创造新的游戏,也可以引导幼儿将原先的多种材料搭配组合后变成新的活动材料,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甚至用新的材料替换原来的材料。投放材料时,我们还应考虑季节的变换。在春夏两季,我们宜提供运动量较小的活动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在秋冬两季,我们可提供运动量大的活动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
我们合理利用环境中的标志物和音乐的暗示作用,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
每个区域均有文字或形象标识,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识选择区域。由于户外活动区同时有好几个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各班教师会选择其中一个区域指导幼儿开展活动,这样,每个区域至少有一名教师。教师会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和材料的数量限定参加该区域活动的人数。当人数达到限额时,教师就在区域标识旁插上一面红旗,提示幼儿“人数已满,请另选区域参加活动”,引导幼儿自动调整。
我们还以固定的乐曲为信号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当播放充满动感、节奏鲜明的乐曲时,幼儿就知道要随着音乐进行热身运动了。当幼儿在游戏时,我们会播放幼儿熟悉的、欢快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在活动时段中点,一首轻快、跳跃的乐曲提示幼儿可以重新选择活动区域(若不想换区,仍可在原区域中活动),并要求幼儿在这段音乐结束前换好区域。节奏紧凑的音乐提示幼儿快速收拾活动器材,并迅速到规定的场地集合。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主题活动中,丰富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投放一些可供幼儿探索发现类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
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
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幼儿,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墩实、稚拙的模样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怜爱,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的感知。
可以收集成人劳动的照片,儿童画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份成就感、自豪感。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将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
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创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篇十二
她们在具体规划,合理布置区域时,考虑到了区域活动的界限性,相容性和转化性。本着动静分开,减少干扰的原则,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不同的区域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应该是具有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的特点的。例如在“爱妈妈”这一主题中,她们在语言区域摆放儿歌“我的好妈妈”插字卡片,而在美工区,则有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做成的准备送给妈妈的爱心包包。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无拘无束,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智能,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同时增强自信心,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材料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域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不仅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东方红幼儿园收集有大量的废旧材料,她们通过教师的精心制作再加以过塑,投放在各个区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数学区域,老师们用硬卡纸制作了一到十的阿拉伯数字,还有各种图形、分类符号并都一一过了塑。把这些抽象的数字用生动的图谱表现了出来,特别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利用废旧材料不仅能制作这些精美实用的教具同时又能给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学习需要,投放的材料必须坚持层次性。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同样是穿珠子,我在东方红幼儿园就看到是这样的:小班的孩子穿得珠子就比较大,品种花色相对单一,好多还是半成品的;而在中大班珠子就相对小点,花色品种就多了许多。
区域活动就是孩子自主的活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观察者、促进者。在这里我看到老师在一旁只是静静地观察,悄悄的站在幼儿的后面,让孩子自由探索,哪怕有争议,老师还是在一旁微笑地注视着孩子,像是在说:孩子你们能解决的......
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区域活动的价值本就在于能够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孩子个性充分发展,这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实现它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