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作为参考样本的一篇优秀作品,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标准,让我们写作更有依据。借助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和风格作品的写作要求。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这也是一种教学反馈机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自己的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在授课中获得的课堂反馈体会,谈一下对课堂反馈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课堂反馈是指教学过程中获得来自学生的个人或群体的反馈信息,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学习效果与反馈意见,以便教学者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通过课堂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适当的改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良好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反馈的形式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书面反馈和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程评价表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口头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教师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理解能力和思考难度等教学反馈信息。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通过课堂笔记、问答等方式进行反馈。
课堂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课堂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课堂反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最后,课堂反馈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构建更加开放、互动、积极的教学氛围。
第五段:总结。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反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去发展这种课堂反馈机制,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利益。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二
高颖洁老师三年级的音乐课《摇船调》。高颖洁老师采用播放名校同步课堂视频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课堂效果较好。在开始上课之前,高颖洁老师强调学生坐姿及课堂纪律。强调学生禁止发表与课堂无关的言论以及表情包。并要求在拍节奏时,学生嘴巴圆圆,眉眼弯弯。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在下课之前,高颖洁老师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反复跳跃记号。并提示学生要眺望远方,做眼保健操,保护眼睛。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来学习。不足:在课程临近结束,有电话过来。接了一个一分钟不到很短的`电话。当然这都是属于意料之外。希望我们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发生。上课期间手机尽量调至静音状态。王艳老师五年级的科学课《小小玩具发明家》。在上课前,王老师特别注重上课的仪式感,喊“上课”的口号让学生立即进入课堂状态。并强调学生提高注意力,设置点名提问环节。在讲授新课之前,回放小视频,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目标进行详细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对整节课建立一个系统的认知。在播放名师同步课堂视频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课例――手动小电扇来解析问题,十分到位。整节课效果较好。
不足:如果在课堂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连麦活动,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效果会更好。王艳老师五年级的科学课――《信息发布会》。上课之前强调坐姿,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播放名师同步课堂视频,听不清的地方,王艳老师又耐心的重新讲解一遍。在视频结束后,在家校本中分享上节课同学的作品。例如邱文可同学的小夜灯。学生做好玩具以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在家校本中,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非常清晰,值得借鉴。同时教师点评到位。不足: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希望语言能够再简练一些。把作业的形式也统一一下,是拍照?或视频?可提醒学生制作好以后拍摄成视频。这样分享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二、整体反馈:上课前注重仪式感。在上课时间上希望老师们把课堂时间把控在35分钟以内。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作业布置简介明确。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三
教学反馈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指导教师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高效的课堂反馈并不是简单地问答或者表扬批评,而是一种细致入微的教学艺术。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高效课堂反馈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提出建立对话式反馈的重要性。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反馈,建立对话式的反馈渠道是至关重要的。不同于仅仅用问答形式反馈的单向传导,对话式反馈更加注重双方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合作。在我所教的数学课堂中,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困惑,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来发现问题所在。这样的对话式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段:强调个性化反馈的重要性。
在进行课堂反馈时,个性化反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反馈。在我的课堂中,我会编写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在每次反馈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档案,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段:探讨及时反馈的必要性。
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反馈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如果反馈不及时,就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及时反馈,不仅在课堂上及时答疑解惑,还会设置每周学习总结和提问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提出问题。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反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对话式反馈渠道、个性化反馈以及及时反馈都是实现高效课堂反馈的关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高效课堂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明白了它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将继续在课堂中强调高效课堂反馈,并不断总结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四
化学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将知识信息、技能方法、情感态度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判断,以甄别自己教学行为的效果,进而调整后续教学策略,使教学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因此,课堂反馈调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的反馈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的信息交流,是师、生都作为反馈主体,向对方发出信息,彼此相互接受信息,并依次调节自己教和学行为的双向反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发生着各种信息反馈现象。比如,学生听课神情,对老师提问的应答和质疑;学生的课堂展示与自主学习情况;学生观察实验时的表情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描述;学生的当堂训练、课外作业、周测、月考等等。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反馈是协调整个教学系统活动、确保教学系统连续、有效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工作,它具有师生间相互激励的动力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功能和协调教学活动优化教与学行为的调控功能。
(一)前置反馈。前置反馈发生在新单元教学设计之前,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反馈信息,对新单元教材、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依此制定新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策略的一种活动。获得前置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是诊断性评价。例如: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氧气、氢气制取方法的掌握情况,以便备课时确定合适的起点和进度。
(二)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是学生在课堂对教师的提问和其它教学要求所作出的及时回应,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变化被教师捕捉后,所给予的立即反馈。(化学教学论文)即时反馈方式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外在表现的捕捉与反馈和形成性检测两种。
(三)延时反馈。延时反馈是学生在课后延迟一段时间才给予的反馈,当天或第二天给出的反馈就是作业,隔更长时间给出的反馈就是终结性测试,在作业和终结性测试之间还有周测、月考等阶段性评价。延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内在生成,对教师进行整合教材,优化知识结构大有帮助。
(一)利用直接反馈优化化学课堂的策略。直接反馈是指教师从学生回答问题、课堂展示、当堂检测、实验操作、作业测试等方面获得的反馈,教师在直接反馈中获得的反馈信息量最大,是教师教学控制系统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根据直接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心中有数,清楚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不同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尽可能想到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
(二)利用自我反馈优化化学课堂的策略。自我反馈是指师、生分别在教学控制系统和学习控制系统各自的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查、顿悟等潜意识活动评估自己的教与学的得失,从而即时调整教和学的过程。教师在自我反馈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2、做好教学反思,每节课都要有教学反思,每周做好本周反思,积累成册,最终做到积跬步行千里。
3、认真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多听课、多记录、多交流,以人为镜,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4、教会学生自我反馈,调控自己的学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教师评价、合作交流等信息的反馈进行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在题号前做下标记,“×”表示不会做,“?”表示有疑问,教师讲评后再挑出疑难问题重新标记,或记录在纠错本上以后解决。
总之,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梳理、不断调整是保持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有效途径。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反馈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是实现高效课堂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嘉泰、李俊,《化学教学艺术论》年广西教育出版社。
2、尚凤翔,《现代教学评价体系论》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五
近年来,高效课堂反馈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之一。反馈的有效性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成果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推动。我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实践和总结,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本文将从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学习效果、教师角色和反馈方式五个方面,谈一谈高效课堂反馈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生参与度是高效课堂反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采用了多种策略。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主动向学生征求观点和意见。在每节课的适当时候,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并邀请学生发言,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我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在小组活动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他们从彼此之间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课堂氛围对于高效课堂反馈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反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同时,我也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增强课堂氛围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易接受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学习效果是高效课堂反馈的最终目标之一。通过有效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在每节课结束时,我会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简单的回顾或小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课后复习、作业批改等方式,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教师在高效课堂反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助推者。在高效课堂中,我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我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并能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并为之付诸行动。其次,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进行引导。在学生展示成果的同时,我会结合反馈和评价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通过这种引导,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评价和反馈,更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反馈方式对于高效课堂非常关键。在反馈过程中,我注重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以提高反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我通过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在课堂上,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口头的反馈和肯定,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也注重书面反馈,通过批改作业、写评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评价和指导。其次,我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通过互评和自评,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这些反馈方式的综合使用,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指导。
总之,高效课堂反馈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学习效果的及时掌握、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有效的反馈方式的选择,我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然而,反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将继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反馈方式,为学生创设尽可能高效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六
首先介绍课堂反馈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谈论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得学生反馈,接着阐述如何根据反馈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总结课堂反馈的价值和应用。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写作内容。
第一段:引入。
“课堂反馈”是指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主动寻求学生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做出调整和改进。它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得教学信息和知识,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接下来,本文会对课堂反馈做更全面的探讨。
第二段:如何获得有效的学生反馈。
为了获得有效的学生反馈,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例如: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常发言,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支持他们相互讨论,以此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应该采取一些问卷式的反馈方法,如课堂问卷调查或匿名问答等,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课堂教学的看法,提高反馈的积极性。
第三段:如何根据学生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针对学生反馈所获得的信息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深挖其原因和问题所在,以便更好地理解反馈意见背后的真实需求。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四段:如何实现课堂反馈的价值和效果。
在实现课堂反馈的价值和效果方面,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保持反馈机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学生习惯于及时反馈意见;其次,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在反馈处理完毕后及时向学生反馈反馈处理的结果,增强学生对反馈机制的参与和信任感;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反馈机制的持续性和长期性,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五段: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课堂反馈的重要性、效果以及如何实现反馈机制的价值。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有效的课堂反馈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故,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课堂反馈的问题,不断强化反馈机制,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七
教师提问和反馈,作为教师话语的两个环节,对学生的语言习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随堂录音和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英语课上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及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旨在提高教师话语质量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徐薇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外语系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9(9)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提问反馈语言习得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八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唤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1.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2)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环境、情节,去推理下面所要说的内容。
(3)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阔他们的思路。
2.良好问题的特征。
(1)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到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
(2)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
(3)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然后领会所学知识的深意。这一原则在讲述阅读理解题时最为适用。
(4)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最适宜的。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one,nextone…”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1][2]。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九
近年来,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课堂反馈。课堂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高效课堂反馈的探索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体会与心得。以下是我的五段式连贯文章,来分享我在高效课堂反馈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堂反馈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在高效课堂中,反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的桥梁。在收到学生的作业后,我通常会先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这不仅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而且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向学生们征求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了解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感受到我的关心和对他们学习的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和学习中。
其次,课堂反馈需要因材施教。在进行课堂反馈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馈和指导。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会给予正向的鼓励和肯定。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通过差异化的反馈,我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个体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第三,课堂反馈需要真实、客观和及时。在进行课堂反馈的时候,我要用准确的方式和语言,给予学生们真实、客观的反馈。我会避免使用夸张或过于草率的言辞,以免给学生们带来误导和困惑。同时,我也会及时地进行反馈,不延误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课堂反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能。在进行课堂反馈的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最后,课堂反馈需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高效课堂中,我会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我可以及时修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高效课堂反馈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高效课堂反馈的实践和探索,我意识到课堂反馈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反馈技巧和策略,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更高效、更有成效的课堂。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产生积极的互动,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更加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
提问环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当然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考虑到所提的问题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否具有价值,例如,所提的问题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经验、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等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倘若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这样,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问题就缺乏挑战性,不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如果设计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回答范围,就会让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样不仅提问本身失去意义,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提问的时候,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把握,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提问的功效。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明确的指向性和具体性,倘若教师所提的问题模糊不清或者指向不明,学生就不知道应当从何入手进行回答。例如,这样的问题“鲫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犯了范围过大,指向不明的错误,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以后不知道教师真正想要获得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就导致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如果把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进行提问,如鲫鱼的身体呈现出什么颜色?鲫鱼的体表覆盖了哪些物质?鲫鱼的身体从外形上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就能够明确地知道应当从哪里来搜寻答案,从而准确地回答出问题的答案。
每一节课都会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构成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支点,同时也是提问设计的重点。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集中火力,紧密围绕着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来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扣住重点知识,理顺学习思路。例如,在学习到《饮食与营养》这节的内容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集中在人体所需要的几种营养物质上做文章,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来达到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的目的。
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规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尊重人们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简到繁,使得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才能够领略到知识的真谛。例如,在提问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时,就可以把问题进行分解,围绕着各章节中涉及到的有关种子、根、茎、叶、花的知识进行提问,把一个大的问题拆解为一系列的子问题,然后层层设疑,分别找出答案,最后再把答案进行归纳整理,重新进行综合,这样,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具有梯度性的问题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出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生物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化,从而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产生更多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实验来进行提问,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围绕着实验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实验开展之前,需要给植物遮光一到两天的时间?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来的叶子在酒精里进行隔水加热?之前我们还学习过哪些鉴定植物种子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方法?通过这种边实验边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并且借助于实验操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开拓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提问可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的活动联接成统一体,使得教与学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学习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正视提问的地位,同时,还要在课前对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精心地准备,保证课堂上每一个问题都问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徐凯捷。初中生物课堂教师提问的学问.成才之路,20xx(12)。
张莉萍,高培仁。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4)。
张保瑞,林宏谋。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中小学电教(下),20xx(12)(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一
所谓“针对性”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提问中要有明确目的和内在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提的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义,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或是认识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是巩固旧知识,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一定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上情况来进行的。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而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所提问题立意鲜明,准确、具体。没有“偏”“泛”的倾向,没有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再者是所提问题之间及所提问题与已学过的问题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保持一致,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能较为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能灵活变通,在较大程度上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贯彻好针对性的原则,要注意以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的目的明确。教师首先应精心设计问题,有明确的目的及意图,确实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易混淆、易忽略的地方提出、不能主次不分、搞平均主义。也就是说针对教材的中心、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例如,在进行契诃夫的《变色龙》的教堂中,教师紧紧围绕着奥楚蔑洛夫基本性格“善变”这个中心,提出以下四个问题:(1)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善变。(2)变的特点是什么?--变得很快(瞬息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变得很蠢(愚蠢的理由、荒唐的逻辑)(3)善变中不变的内核是什么?--媚上压下、奴才本色。(4)造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根源是什么?--反动阶级的精神统治。这种提问、犹如对准目标,步步深入、层层剥笋。
2、所提问题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同学。提出的问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认识能力为依据,即使是超越这一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也要考虑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使大多数学生能领悟。要让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全体学生身上,区别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即使是难点、也可以把它分散成为小问题给差生以发言的机会,他们是完全可以对答的。
为了贯彻好科学性的原则,我认为应从这两方入手。
3、提问不能过偏过泛。“偏”的提问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课堂上出现冷场、沉闷的现象,而泛泛地提问,则是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这种表面上热闹和徒有形式的一问一答,常常把课堂搞得秩序混乱,反倒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课堂提问的变通性。这是主要指从思维的角度而言。比如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难以下手,出现“冷场”局面时,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变通一下提问的角度,就会收到曲异同工的教学效果。如有位老师在讲《小桔灯》一课时,最后总结时,提出如下问题:“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体现在她的哪些方面?这个问题表面上显得宽了些、太笼统,学生无所适从,出现了一时的冷场。马上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提问:“请同学们在小姑娘的语言、动作、行为中找出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来。”课堂上顿时活了起来。可见教师课堂中灵活变通所提问是极具科学内涵的。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课堂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拓展、深化学生的思维,沟通师生的情感。现在谈谈如何利用课堂提问技巧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层层深入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这样的提问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与逻辑顺序,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按照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连环问题,尽量不要在提出问题的开始就设立障碍,让学生感到很困难。较常用的方法是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概括出问题的结论。学生经过这样的问题探究之后就能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与方法,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串联电路这个内容时,可设计如下连续的问题:生活中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其亮度的大小与什么物理量有关?(与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关。)改变电流强度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的大小。)改变电阻的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温度。)在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哪些仪器设备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的?(用串联方式。)进而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会如何变化?由此导入新的课程内容。这样,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而且系列的连环问题,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把学生引进问题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减少使用那些传统的填空式或判断式的问答,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
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木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铁块放入水中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会得出类似于“铁块要比木块重”的答案。
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把10牛顿重的`铁块和10牛顿重的木块放进水里,即二者重力相等,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后也会得出“铁块依然会下沉,而木块依然会浮在水面”的答案。将学生引入到这个情境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既然二者是一样重的,为什么木块浮,而铁块却要沉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怀疑,矛盾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而解决的学习问题,学生会理解得特别深刻,教学效果是课堂上用普通讲授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在教学中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往往是生活现实与物理原理及概念表面上产生矛盾,或者学生初学时形成的物理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上的争论,要利用争论来引导学生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吗?学生多数反应是物体运动时都会受到力的作用,但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争论。当教师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个问题后,学生因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而恍然大悟,并进一步深刻领会了牛顿第一定律。又如,在学习“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某学生提着凳子从教室里水平移动到教室外面,他对这张凳子做功了吗?学生思考之后会得出肯定与否定的两种结论,并且都持有各自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会围绕着“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这类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观察学生,因为学生的某些表现细节会间接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例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若这时教师不满足学生的回答请求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睁大,显得跃跃欲试,这是学生想要抢答的举动,表明学生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兴趣;那些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的学生,则可能是对这些问题没把握。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提问的意图恰当地选择提问的对象。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或者思维方法上有不足之处,要及时给以提示与纠正,使学生能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探询、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得出合理的答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只要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就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三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二、提问次数要适度。
三、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例如讲解“拿来主义”时,就应多设几级提问的阶梯:“拿来”是指什么而言?“拿来”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拿来”?“拿来主义”的重大意义何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才能启发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一个逐层深入的了解。
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问,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如,《项链》一文中“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就显得太大,学生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本阶级和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我们仍以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原因这一问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人方面的原因只是原因之一。关于个人方面的'原因,书中有许多描述,很容易回答,但只提问到此,很显然深度不够,结论不完整。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阶级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哪里?玛蒂尔德没有陪嫁的资产就不能认识有钱的体面人吗?跳舞时不是还有三个像路瓦栽那样睡在小客室的客人及他们的夫人吗?这些都说明了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真正原因不单是个人性格所致,还有深层的社会和阶级原因,即: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以金钱论地位的阶级,提问到此才有深度。但深度还不够,如果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现实提出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要“两个文明”一齐抓?加强个人修养的意义何在?这样联系社会现实提问,才真正有深度,文章的借鉴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考虑的王国。"英国教育家爱德华o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赞可夫说:"教会同学考虑,这对同学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给同学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同学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头,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符号中的什么号?"同学立刻回答:"问号。""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身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干,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发明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因此,教同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启于思,思启于?quot;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发明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干引起思维,才干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同学学习、掌握知识也同样如此。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同学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育教学应以激发同学发生问题始,以发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故,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问题意识培养提出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同学,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论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主要靠同学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有着明显的被动学习的特征。究其原因可从教师和同学两方面透视。过去,教师教育观念陈腐,对"问题"的研究角度出现了偏差。从"精讲"的角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掰开、揉碎、深挖细掘,讲深讲透,同学不用考虑就能明白,实际上降低了同学思维的层次和价值,从而养成一种惰性:同学不愿意去考虑,也考虑不出什么quot;精问"这经典术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研究的"问题"大多是教师的问题,而很少从同学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身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同学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在保守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送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同学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上课也怕同学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堂无关。正因为:多年的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仍没摆?quot;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的传送知识和同学为主体的答问式的接受知识的基本套路,使同学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表示在上课走神,质疑困难,理解能力差,考虑方式不正确。教学方式的不灵活,禁锢了同学的考虑,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同学背上繁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同学失去了自主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教学效果也不好。从同学方面来看,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学习是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还是为空虚和发展自我?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中,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用人选择制度使得同学疯狂的追求考试成果。这种追求使同学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敬。因而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这种接受式学习使同学变成了课堂的奴隶,思维逐步变得僵化,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和独立人格,以致丧失了自我。由此可见,保守的教育可以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身的意思去教同学,凡是同学的才干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同学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同学苦恼多了。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同学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同学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同学考虑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同学会提问是教育更新的关键,是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必需。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程为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学阶段,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物理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而课堂提问则是有效实现综合物理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
在普及新课程的教育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我们必须要在课堂的有效教学当中运用科学的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继而去独立的思考问题,深入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好问、好学的行为习惯能作用到学生思想、能力以及品质等多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从多年来的课堂观察当中,我们会发现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有着丰富的趣味性,并且十分具有研究价值,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研究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性的具体方法,促进提问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课堂提问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生成。
课堂提问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物理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上,通过教师对学生提问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发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同时能够表达出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通过这种互动的交流让学生体验挖掘的魅力以及物理的奥妙,并由此收获成功的喜悦,更加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可以说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学好中学物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助益。
中学阶段的物理内容相较于语文、历史等科目来说略显枯燥,无法用动人的情节去吸引学生的全心投入。因此许多在学习方面控制能力较差或者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缺少重视,课前也没有做到良好充分的预习,但是如果我们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则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思维从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上拉回来,并且提问还可以用授课的内容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其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发问,环环相扣,张弛有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归属感,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解决沟通问题,互换有无的基本前提。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在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以及友谊的背景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教师无比要高度注意我们提问的方式,要做到言语亲切,饱含情感,要杜绝漫骂、生硬与粗暴,要用引导代替训斥,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学生的进步,同时还要积极地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问题趣味化,富含幽默感,这样不仅提高了问题的艺术性,更增强了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内心的真正想法,并在倾听之后,给予正确的评价,发现问题时务必要及时地纠正与引导。
2.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体验情感,让学生在平等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行交流与学习,深度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智慧的生成。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创设出包含意义并且内容与形式均十分有趣的问题情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举例来说,“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为什么引入加速度和如何表示加速度进行思考。
3.提问要注意公平原则,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问题的回答,都能够体验参与以及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对于答案唯一,并且答案内容较短的问题,可以向学生进行群体提问,而在向学生个体提问时,则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才能使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和训练。
综上所述,在我们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提问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的非常必要的,其在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物理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明确思路,群策群力,积极探究和讨论提升中学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性的有效途径,继而让物理课堂上的提问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并最终促进我们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中学物理实验能力培养之我见.
[2]周誉蔼.物理(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分析.
[4]高职院校物理课教学改革探讨。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六
读刘显国教授的《课堂提问艺术》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很大。联想起自己的工作实际,深知课堂提问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对于提问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是经常用到的,但是如何做到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呢?当我读到《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之课堂提问艺术时很受感悟。大家都知道,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现在新课程课标更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达到有效提问,记得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教学,之后,《学记》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拽,要激励而不是压抑;要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做结论”。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并在听取其他教师的授课经验,我总结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如下: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优秀课堂提问与反馈(案例17篇)篇十七
一年一度的第二实验小学授课能力等级评价暨“创新杯”授课大赛(数学组)自10月30日至11月14日历时12天圆满结束。本次活动老师们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凭借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巧妙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技艺、亮丽的教师形象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评委老师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听课,认真评价。对于好课,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们看的已经不单是教师讲多讲少、课堂是否热闹的问题,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本身,能不能体现出是“学生的课”,能不能体现出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教师的作用和基本价值是不是体现在放手学、策动学、组织学、点拨学、反馈学上。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会了没有,是不是“学”会的。
一、细细盘点,收获感动。
本次比赛老师们精心准备,有的组齐心协力多次研讨和试课;有的老师为了让课件更能符合学情,用心学习触发器的制作;有的讲课教师备课到天黑才回家。正是有了老师们的付出,才让我们欣赏了一节又一节的精品课。-老师的激励评价、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沐春风;林-老师激情洋溢,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令人难忘;闫、文-老师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自主设计清新自然;亚-老师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让人回味无穷;-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使人眼前一亮……亮点多多,不胜枚举。
1、目标意识有增强。
大多数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师目标达成意识强,教学目标能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主体能意识落实。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给学生创设发展的情境,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老师要尽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机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自学——交流——反馈,猜想——验证——应用等模式非常明显。又如韩亚伦老师讲一年级的《立体图形》,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分类,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分一分,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令人高兴的是,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学生的错误,关注学生的困难,并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放大共享。学生在做数学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出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
3、训练意识和反馈意识。
精讲精练,变式练习是我们教学的宝贵经验,通过变换数学问题的非本质方面,从而突出数学概念和性质的本质属性。老师都非常重视习题的精选与组装,围绕目标练。课堂反馈的意识也有所增强。教师不仅能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做出恰当评价,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倾听与评价,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都有提升。
二、反思不足,明确方向。
1、目标制定不准,表述不清。
部分课目标意识不强,反映出问题是,教师对教材没吃透,教学目标不明确,大而空,照抄参考资料。有的学习目标表述过于笼统,一些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渗透的,没有必要出示给学生。
2、学生主体地位需进一步落实。
最好的学是做,最坏的教是说。老师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讲,给学生创造学与做的机会。任何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精彩。有些课堂,根本不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只提问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出错?只提问简单的问题怎么会出错?老师一讲到底不让学生表现怎么会出错?允许错,容忍错,喜欢错,才是教师上课的正确的态度。即使“破绽百出”也是真实的反映,因为只有充分暴露出错误才能彻底改正错误。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出错呢?那就是老师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自主尝试、尽情展示。
3、每节课训练的质量和时间不能保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百遍不如手写一遍。写,既是思维外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格式化的成果。教师的写(板书),比之课件的一闪而过,有着无法替代的示范作用,更能显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思维的演变程序。而学生的写(作业),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压缩讲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练,而且必须是学生独立的纸笔练习。只有学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解题,才能充分地暴露出他们的相异构想,只有这些错误在课堂上得以真实地反馈,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否则就会出现听懂了却不会做的现象。总之,独立作业是根本,练习指导是关键。
4、关注学生不够,反馈不及时。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按步就搬地走教案,不关注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发言不能用心倾听,不能正确评价和引导,更不能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实验研究表明:有无反馈信息,学习结果大不相同。课堂上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道题都需要我们作出评价、反馈,否则他们会失去判断力。学生需要反馈,一方面反馈信息将直接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间接影响学习和行为动机,让学生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反馈矫正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只有反馈及时,矫正奏效,才能防止知识的负积累,从源头杜绝差生的产生。
5、教师提问缺少思维的含金量。
体现在问题设计中难度、坡度不合适,缺乏针对性、启发性。上课时提问随意化、无序化,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能力差,要么问题空间太大,词不达意,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有的老师问题提出后往往缺少等待,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长此以往,就会剥夺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钱学森认为: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一个留美学生说,中国和美国教师最大的差别是,美国教师给他很好的思维训练,中国教师给的是知识。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不是唯一的力量,思维更是力量。
五、几点期许,共同提升。
1、抓住数学本质,追求课堂实效,把主体知识弄透。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可以转移的,是可教的。而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的智慧可以教会吗?只能靠“悟”,从活动中体验。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修改为“四能”(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修改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定准显性目标,还要把每一课的隐性目标挖出来,不仅传递给学生丰厚的数学知识,纯熟的技能,更应有思考方法的领悟、思想精神的启迪,这就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这所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秩序是学习的保障,所以学生的管理是关键。通过听课发现学生听课习惯有待关注,坐姿、写姿、学生倾听、举手回答、课堂交流等都需要教师的及时组织与调控,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与培养。严格要求与精心培养相结合,让良好习惯在二小养成,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这次的讲课赛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做计算题还行,但应用题不会做,让他改错时,细一读题,就能改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上。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材。在课前让学生看书预习,在课中让学生看书自习,在课后让学生看书复习,都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让学生翻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理念读了不少,实际教学中还是“涛声依旧”,难以改变。其实,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理念的提升,更多的是改变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习、实践加反思。反思是隐形的翅膀,引领教育前进的方向。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我们自身的新理念。
总之,课堂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时空,课堂更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离开课堂教学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是舍本逐末。有句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是熟视无睹之故,而非真的没有风景。老师们,与其倦怠,不如去享受这份幸福,以研究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你定会乐在其中、收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