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需要有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能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发。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一
3月30日上午,我们来到市气象局参观、学习。
我们先在外面参观了观测天气的仪器。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能见度仪、风向风速仪、百叶箱等。能见度仪是用来测试大雾天气时所能看到的距离;风向风速仪则是用来测量风向、风速的。
接着,我们观看了模拟风筝实验。富兰克林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里,将风筝放上了天空,并成功捕捉到了天电。因此,模拟实验时,展馆内雷声隆隆,富兰克林雕塑手中的风筝线被雷击中发亮,我触碰了一下风筝线末端的钥匙,电流给我带来了一阵刺痛感。
在防雷科普馆b馆,我们见识了神奇的“法拉第笼”实验。工作人员先让两个小记者进入笼内,然后将放电杆与笼体接触。两者接触的瞬间,发出了“啪啪啪”的声音,并伴有火花蹦出。不过,笼子里的小记者即使碰触笼体,也不会有任何损伤。这个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活动结束时,我忍不住感叹道:“气象现象真令人称奇。”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二
今天,我们实验小学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去参观县气象局,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兴奋不已,喜形于色。在一片片欢声笑语中,我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气象大楼的门口。
这座大楼看起来既威严又气派,一位讲解员叔叔先引领我们来到了大楼的二层,告诉我们这里是气象探测室,里面有很多探测设备,比如说温湿度、降水量、风速、太阳辐射等等都是从这里监测到的。这真是太神奇了!原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天气预报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啊!
不知不觉我们的参观就接近了尾声,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恋恋不舍地返回了学校。在回去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在灾害发生之际,也许一个防灾救灾的小知识,都有可能成为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甚至保护他人的“生命急救箱”。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三
通过气象局门口的那些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气象知识,如闪电的:闪电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出现同时伴有雷声,也称之为雷电。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中尽情飘动,舒展着自己纤细的腰肢。迎春花张开了报春的小喇叭,向我们报春。蓝天上,一朵朵柔柔的微云在漂浮。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气象局,我们高兴极了!
老师带我们绕来绕去,一路上,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的衣襟,纯净的,柔柔的,吹得我心都醉了。下午4点25分才到达山顶??气象局。
一位阿姨过来欢迎我们,为我们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气象知识。随后,我们上了一个楼梯,又有一位阿姨来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探空仪器”。工作人员通过收到“探空仪器”的数据,由于现在的气象设施先进了,每天的工作人员由4个到了3个。
这时,一个叔叔来给我们介绍“地面观测场”,在“地面观测场”上,有“风塔”、“风杯”、“雨量器”、“百叶箱”、“蒸发器”、“采集桶”、“风向标”等,都是专门通过地面探测天气的。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四
今年“3.23”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xxxxxx”,昆山市气象局紧紧抓住“xxx”这一主题,精心准备,提前策划,在3.23气象日活动期间,昆山局组织开放气象科普基地、招募气象志愿者、开展“随手拍天气”、举办气象科普“五进”、媒体现场报导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地开展气象宣传。
一、创新活动方式,早规划、早部署。
为了做好今年的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昆山市气象局精心策划,提前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制订《纪念“3.23”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活动准备、宣传方式、参加人员等,对宣传各项活动进行安排。
二、高度重视,纪念宣传活动有声势。
充分利用各类媒介作用,通过局门网站、昆山气象官方微博、微信、社区显示屏、短信平台、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发布“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公告、开展“随手拍天气”活动,招募气象志愿者、广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努力扩大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公众认知度,提升气象部门公益形象。
三、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
结合全国第xx个“学雷锋”纪念日,组织气象科普志愿者到结对的校外辅导站—娄江社区,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设置气象科普宣传展板、展示气象人影发射设备、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材料、宣讲人工增雨原理、雾霾的形成等气象科普知识,举办《苏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有奖问答等活动,使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社区居民中得到进一步的宣传普及,从而提高居民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中国气象报》3月12日对此进行报道。
四、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
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气象,热爱气象科学,昆山市气象局与城北小学和三中心小学联合开展“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在3月18日和20日,市气象局分别城北小学和三中心小学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赠送气象科普书籍、展出科普展板、应急车和人影设备,举办“霾的形成和危害”知识讲座,吸引了600多名学生参观。气象局工作人员还现场提问,与学生良性互动,激发了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校方希望今后能继续合作,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五、局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的了解,在3.23世界气象日宣传周期间,局科普教育基地、气象台向社会全天候开放,气象局共接待气象志愿者、新镇小学、城北中心小学、小主人报新闻学校、金宝贝教育早教中心及社会各界人士700余人。同时为加强气象科普宣传,还展出气象科普展板、展示气象应急车、人工影响天气设备、播放气象科普片,作了三场《霾的形成和危害》的专题讲座、向社会公众发放《气象知识》、《超级风》、《昆山气象灾害防护指南》等科普读物1000余份。
六、举行气象志愿者队伍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气象志愿服务,昆山市气象局从今年3月初通过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得到全社会的良好反馈,目前已有各行各业志愿者40名,在“3.23”世界气象日当天,昆山市气象局举行“昆山气象志愿者服务队”启动仪式。今后市气象局将组建气象志愿者qq群,在昆山气象门户网站开设专门的科普教育平台,加强对志愿者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
七、媒体广泛报导。
今年市气象局组织的3.23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昆山乐居新闻网连续报道、电视台全程采访、电台专访气象专家、昆山日报专版报道等不同的形式宣传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八、活动成果。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加深了公众对气象部门和气象业务的了解,拉近了气象知识与社会公众间的距离,增强了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而气象工作者与公众面对面宣传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进一步认识到公众对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普知识的不同需求,有助于今后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宣传。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五
十二月十三日的下午,我们东方红学校四年级的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湘乡市气象局。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兴奋极了,不一会儿,我们到了气象局。气象局建在城郊,大概是因为城市里的汽车,摩托车和工厂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空气,不便于工作人员测到准确的气象。这里天空澄清,空气清新,周围宁静而干净。远处看,气象局规模宏伟,特别惹人注目的就是那座通向草坪的桥。我跟随着队伍,来到了草坪上。草坪是正方形的,总面积有六百二十五平方米,同学们都惊叹这里真大啊!
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我一个箭步冲向让我特别好奇的百叶箱。百叶箱有四个,分别摆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打开门,我看到里面是由许多叶子组成的,风一吹,就能测到温度,湿度和风向。百叶箱的两边有自然风向标,它的作用跟百叶箱一样,但比百叶箱测得更准。地上有三个水表,它们能够将地底的湿度和温度测出来。东南面有四个棍状的仪器,它能将当天获得的全部资料传送到电脑里,再通过电脑将它制成影片,通过雷达发送到电视台,再由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编辑整理播放,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天气预报了。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六
三月二十一日下午,五年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气象局参观。
来到气象局,我们先看到的是气象局办公楼。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气象局办公楼二楼的一个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两排电脑。工作人员介绍,那些电脑是用来观察、分析数据,推测天气的。每天上午九点半左右,工作人员就会通过电脑,将数据传到上一级气象部门。气象专家们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再进行判断,最后由天气预报员播报出来。可是,电脑里的数据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的心中充满疑惑。
随后,我们来到了气象观测场。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原来,办公楼电脑里的数据是从气象观测场里得来的。工作人员指着那个矗立在观测场中央的、高高的、细细的东西介绍,那是风向杆。杆顶部左边的是风杯,右边的是风标,它们是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的。风向杆旁边的三个白色的箱子叫百叶箱,是用来测量气温的。气象观测场还有许许多多的测量仪器,工作人员都一一介绍了。同学们不仅认真地听了,还把它们记在了科学笔记本上。
没想到,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其实是要通过精确而又复杂的计算才得出来的。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又学到了许多知识。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七
昨天下午,老师向我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为了丰富我们的科普知识,今天的科学课是去气象局参观。我们全班同学禁不住拍手叫好,欢呼雀跃。
来到气象局,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两片植满花草树木的草地和一个大圆形花坛。草坪上已落满了花瓣,有高大的望春花树的白色的,有树枝繁多的紫桐树的糯米状紫色的,还有一小簇像是被人摇下的新鲜梨花花瓣,她们把整个“绿被”装饰得令人赞叹,惟妙惟肖。因为需要分批参观,我们就在绿被边一边嬉戏一边等待。
轮到我们参观的时候了,我们依依不舍地排着整齐的队伍离开“公园”,来到“仪器综合基地”。在那儿,解说员阿姨细心地给我们介绍了百叶箱,低温测量仪,地面温度测量仪和风速风向测量仪等多种仪器的用途与工作方法。其中,就有两项是我喜欢与好奇的仪器—风速风向测量仪和地温测量仪。风速风向测量仪是由一根伸向天的约两层楼房的高度铁质的电线杆形的东西。顶部有一个t形的铁条。铁条的一端是一个帆板形的“牌子”,风向哪边吹,它就像哪边摆,这就是在测风向,另一端托着一个y形的铁,每个顶点上都有一个圆形“铁球”,它一直在旋转,这是在测风速。看,这测风向风速的“小玩意”还挺有趣的吧。
再说说地温测量仪,它由三样“配件”组成,一样是弯形水管理里装一些线,你可别小瞧它哩,它这东西看上去普通,作用可是大大的哟!它可以把温度显示直接送入监控室,价值100多万呢!第二样是三根温度计,一根早上温度,一根是下午温度,还有一根是夜间温度。另外一样是三根被卷起来的温度计。三样零件协调工作,缺一不可。
之后,我们还来到了监控室,在那里,解说员给我们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来源,现在的天气及世界各国的气象卫星在宇宙中的飞行状态与用途。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八
3月21日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伴着春风,闻着花香,举着校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兴高采烈的去青阳气象局参观。
大约四十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四中西边大约两千米的气象局,只见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青阳县国家气象局”几个大字。一进门,这儿绿草依依,鲜花盛开,环境洁净而美丽。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了气象局观测站,讲解员打开了一个如电视机屏幕大小的显示屏,说:“大家看,显示屏上显示的是今天的天气情况,今天是晴天,所以降水量这一个刻度表就显示在”0“这个位置。同学们再看,这个数据是记录风向的。”通过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我们还知道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今天的收获真不少,我不仅懂得了许多有关气象的知识,还了解了气象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的重要意义。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九
我们来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气象知识,带我们认识了一些气象设施。
工作人员首先带我们来到工作室,给我们讲了一些气象知识,比如冷暖空气结合就会下雨;发射的雷达碰到云就会自动返回气象站报告数据,便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要下雨、云层的浓度以及云层流动的方向。
气象局的院子里有一台气象应急车,这辆车投资高、作用大、功能先进,具有防雷电系统,主要功能是应急救灾。车顶的方向标有七、八米高;车顶后部有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旋转360度;车顶前部有卫星反射面。院子里还有一个火箭发射架,在云层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射催雨弹,可以人工增雨。
这次参观,我们还认识了雨量筒、酸雨测量筒、地温场……。
今天下午的参观,我收获颇非。真没想到小小的气象局竟然储藏着这么多丰富有趣的知识。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
今天,老师带我们参观气象局,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虽然路途中下起了蒙蒙细雨,但也阻止不了我们开心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气象局。
观测台是一个圆形的高台,中间有一个十字小道,周围有测风仪器,手动量水器,自动量水器和地表温度器。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我们人类服务着。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一
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我们60名焦作日报校园记者参观了市气象局。
我们来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气象知识,带我们认识了一些气象设施。
工作人员首先带我们来到工作室,给我们讲了一些气象知识,比如冷暖空气结合就会下雨;发射的雷达碰到云就会自动返回气象站报告数据,便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要下雨、云层的浓度以及云层流动的方向。
气象局的院子里有一台气象应急车,这辆车投资高、作用大、功能先进,具有防雷电系统,主要功能是应急救灾。车顶的方向标有七、八米高;车顶后部有红外线摄像头,可以旋转360度;车顶前部有卫星反射面。院子里还有一个火箭发射架,在云层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射催雨弹,可以人工增雨。
这次参观,我们还认识了雨量筒、酸雨测量筒、地温场……。
今天下午的参观,我收获颇非。真没想到小小的.气象局竟然储藏着这么多丰富有趣的知识。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二
4月21日,我参加了焦作日报校园记者工作中心组织的走进气象局活动,了解了气象知识,感受了天气的变化莫测。
参观了气象台,我们知道了气象台是制作天气预报的,这里有语音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电子气象预警发布系统等。我还知道语音大喇叭发出的女声并不是大姐姐说的,而是在电脑上语音合成的。
参观完了气象台,我们又去了气象站。一到那里,我们眼前一亮:“那个大杆子是什么?上边像勺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那个箭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那个红色的杆子呢?”一个个问题像喷泉一样冲出我的嘴巴。面对问题,解说员叔叔不但没有不耐烦,还微笑着一一解答:“那个大杆子叫风向杆,上边像勺子一样的东西叫风杯,用来测量风速;那个像箭头一样的东西叫风标,用来测量风向。瞧,现在箭头的是西方,说明刮的是东风。而那个红色的小杆子叫避雷针,是用来防雷的。”经过这一详细讲解,我懂了,原来那个就是我们科学书上学的风标、风杯和避雷针啊!从前总是记不住,现在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可比课堂上的死记硬背强多了!
接下来,我们又去看了百叶箱,那里有四个温度计,那是什么温度计呢?我问出了我的问题。解说员叔叔耐心地讲道:“这四个温度计分别是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干球温度计用来测量气温,湿球温度计用来测量湿度,而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用来测量最高和最低温度。最高温度一般会出现在当天12时到下午2时,最低温度一般会在午夜12时到次日2时出现。”这个叔叔讲得好详细!
然后,我们又看了带着“皇冠”的蒸发皿、像管子一样的深层地温表……。
参观气象局,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这使我更热爱学习了!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三
今天天气真好,万里无云,天空一片蔚蓝。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好奇的心情到气象局参观。
刚踏入气象局门口,只见一片绿草茵茵,再往前走才发现原来是一栋办公楼,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气象局。在气象局解说员阿姨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中心,待我们坐好后,解说员阿姨首先向我们说明观测好气象,掌握好各地天气变化,对各地区防灾减灾、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又向我们介绍了多普勒气象器的作用,可以利用多普勒气象器直接观测各地区的气温;可以知道哪些地方是雨雪天气,哪些地方是酷暑天气。听解说员阿姨介绍后,有个同学就提出问题:“那楠这地方冬天会不会下雪?”解说员阿姨笑着说:“那楠虽然是个林区,气温相对比县城寒冷,虽然冬天有时候会结冰,但还是不会下雪的.!”
随后我们跟着气象局工作人员来到了预测场,只见有个白色的箱子,解说员阿姨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百叶箱,它装有干、湿球温度表,可以测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还有湿度,接着解说员阿姨指着竖在地上的四根尖尖的“铁线”说:“这叫做避雷针,它起到避开雷电的作用,我们看到高楼楼顶上的高竖的铁线也就是避雷针。”最后解说员阿姨又向我们介绍风向标,只见风向标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大风车一样,却有掌握风力和风向的作用。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今天的收获真不少,我不仅懂得了许多有关气象的知识,还了解了气象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的重要意义。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四
8月21日,小记者们又参加了活动—参观气象局。
上午9时,小记者们在气象局门口集合。在那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去参观室外的观测站。观测站里的东西可多了!有量筒、风杆、小型蒸发皿、百叶箱等等。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作用,有的是测当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有的是测草地的温度,有的是测雨水量和风向,还有的是测地面的温度,真是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了室内,进入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房间。原来播天气预报时后面的背景只是一块蓝板,我们后期看到的整体效果是电脑制作完成的。
那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介绍了播天气预报的过程,并且让愿意参与的小记者体验了一回当天气预报播音员的感受。大家都很高兴!
这次活动让小记者们了解了许多气象知识,让小记者们受益无穷!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五
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3月20日下午,学校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6个班的学生到青阳县气象局参观学习。
下午,尽管天上下着雨,还是挡不住我们的前行的脚步。我们怀着好奇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县气象局。在气象局里,一位气象员叔叔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领着我们来到一栋大楼的二楼电脑监控室。一进门,许多不知名的仪器就跃入我们的眼帘。我们一个个瞪着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气象员叔叔耐心的给我们一一介绍,并给我们讲解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如沙尘暴、雷雨的形成与危害,还有各种气象符号。通过叔叔的介绍,我了解到预警信号总体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叔叔还领我们观看了卫星云图,教我们如何看云识天气。最后气象员叔叔还给我们介绍了世界知名的气象站以及他们的分布情况。
参观完二楼,叔叔又领我们来到楼下的气象观测台。在楼下的观测台上,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等等有关气象的测量仪器。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令我感到好奇。身边的同学不住的向气象员叔叔提问题。叔叔耐心的讲解给我们听。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六
11月12日上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气象局,参加小记者协会的采访活动。
我们在院子里等了一会儿,听到管理员叔叔说:'可以进去了。'我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噌'的一声窜到里面。采访开始了,首先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机制:即每县一个气象站,检测本地的天气数据,然后报到北京统一发布。接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看着电脑上错综复杂的线,我心想:原来叔叔阿姨们的工作这么不容易啊!通过向他们提问,我还明白了在电脑里云层显示图上云层用颜色表示,颜色越深云层越厚,还有温度、雨量等许多气象知识。
他们还向公众承诺:
一,气象数据发布及时、准确;
二、使用规范的天气预报用语和统一的天气符号;
三、解说词通俗易懂并体现出季节和本地特色;
四、主持人手势合理、语言自然流畅、着装适宜;
五、画面生动、可视性强;
六、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他们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向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学习,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七
3月21日,我们凤翔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和老师去气象局参观,我有许多收获。
首先,我们进入气候观测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百叶箱,一位阿姨从百叶箱里拿出来两根温度计,一根写着00——800;另一根写着00——400。百叶箱是测量温度的.。第二个是一个水槽,一位阿姨告诉我们这是测量蒸发量的。第三个是地下温度器,一位叔叔告诉我们这是用来测量地下5厘米、10厘米、158厘米的温度。地下温度器旁边是一个草坪,草坪里插着类似水管的东西,叔叔告诉我们这个草面温度器。
接着我们参观了气象局工作中心。叔叔告诉我们;要收集数据、收集气温,才能知道气象;如果长期不下雨,就会造成干旱;暴雨预警信号、闪电预警信号等。
今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很高兴。
世界气象日参观气象局(实用18篇)篇十八
今天,闹钟还没响,我就醒了。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吗?因为,我要去参观市气象局。
到达目的地后,老师把我们分成两队进行参观。我们队先参观防雷科普馆b馆。一走进去,我们就被一个奇怪的球吸引住了,那个球里面闪烁着五彩的曲线,特别漂亮!听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辉光球,而彩色的.曲线就是电流。我把手放上去,感觉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手掌。接着,我们组又来到a馆。一进门,我看见一尊卷发的外国人雕塑,他好像在放风筝。工作人员给我们演示了风筝实验后,让我们摸摸雕塑手中的钥匙。我感觉自己被电了一下。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外国人是富兰克林。他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在电学发展过程中,他为全世界解答了“电为何物”,并第一个提出正电、负电概念。他用风筝实验发现了雷电的放电现象,并发明了避雷针。原来,我们家楼顶上的那根针就是避雷针呀!
我对富兰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一股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我要向他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为了理想和目标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