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学习、工作或实践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一
《论语》论理,理论人生,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人生沧桑百态。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
《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师范的课本里读过,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我也自认为对有关《论语》的内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翻译《论语》,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够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灵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阐明去领会《论语》,《论语》不再高深莫测,不再那么令人难以领会。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国有着接近“神”的地位。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征曾直言不讳地赞颂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坚持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都体现了其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掩卷长思时,才意识到《论语》里满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乐哀愁,被历史神话的“圣人”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追寻。
不得不说《论语》是本韵味无穷、值得用一生细细咀嚼的语录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复制的榜样。咿呀学语时,半懂不懂地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乐无穷;青葱年少时,装腔作势地笑谈“唯小人与女子难为养也”,乐在其中;风华正茂时,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掷地有声;如今,在网络文化“神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调侃的语气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变成了口头禅。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对着苍茫河水轻声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理解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我们也会侃侃而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我们也能体味为什么北宋名臣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其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人。《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这就是孔子!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二
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可以说肩负着使学生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师应精心备课、厚积薄发,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识《论语》,走近经典。
教学重点: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
教学方法: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参
观
导
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
“参观”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通过“参观”活动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初
识
作
者
和
论
语
多媒体展示:
1、 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指定学生读简介、学生记忆并笔记。
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初
读
课
文
1、 播放课文录音,布置听读任务:注意读音、断句。
2、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断句。
3、 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课文。后自由朗读。
学生听读课文并完成听读任务。反复朗读。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
尝
试
自
己
疏
通
文
意
1、布置自学任务: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3、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摈弃满堂灌的做法。
齐读课文。
师提出要求。
生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
布
置
作
业
1、熟读、背诵课文及重要的文言词语意思。
2、课下搜集孔子的资料,并积累几则其余的自己感兴趣的论语在下节课交流。
3、背诵全文。
巩固并拓展延伸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各则语录,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设疑导拨法。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检查复习。
发一份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翻译的小测验题。(可收部分)。
答题,未收部分学生课下交学习小组长协助检查。
检查学习效果。但务必及时反馈。
齐声背诵全文。
师观察哪些学生尚属滥竽充数和不熟悉者,以便课下重点检查督促。
生背诵课文。
既是检查巩固也是在诵读声中进入经典学习的情境。
分组讨论探究。
布置讨论任务:十则语录中哪些是探讨学习方法的,哪些是探讨学习态度的。请分类笔记。
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引导对不同意见的讨论。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改变满堂问的学习模式。
自由论坛。
要求学生说出对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论语的认识。
深入思考并积极发言。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体
验
反
思
要求学生思考:举出实例说一说哪一条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一条还很有差距,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应如何做。
针对自身情况认真总结反省并发言。
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以致用。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一条或两条论语来写一段话。
在笔记本上造句并互相交流。
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百
家
讲
坛
开设“百家讲坛”要求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积累的成果,并说出自己对孔子和论语以及经典作品的认识过程和独到见解。
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和提高。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热爱经典的兴趣,增强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并选背《弟子规》年终进行比赛。
让国学之精华沉潜于学生们的血液之中熔铸出民族之魂。
教学反思。
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设计使陈旧的文言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生从僵化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饶有兴味的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远古的原创大师进行着精神对话,相信,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定能增加对国学的认识,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三
子曰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子曰目标3。
子曰目标3。
子曰。
子曰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子曰愠罔殆谓哉焉诲。
子曰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子曰3.熟读。
子曰。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子曰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子曰由此导入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门:
子曰教师讲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5.四种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读指导。
子曰1.教师范读课文。
子曰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子曰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子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子曰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子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子曰(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子曰处理方法:
子曰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子曰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子曰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子曰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子曰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子曰七、指导背诵。
子曰八、小结。
子曰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子曰九、作业 。
子曰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子曰2.背诵全文。b类。
子曰3.默写全文。c类。
子曰。
子曰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子曰。
子曰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子曰4.朗读与背诵.
子曰:目标2。
子曰: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子曰。
子曰一、三分钟演讲。
子曰二、检查复习。
子曰朗读全文。
子曰二、导入 。
子曰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子曰三、翻译课文6-10则。
子曰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子曰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子曰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子曰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子曰(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子曰(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片断写作:
子曰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子曰六、小结。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子曰七、背诵指导:
子曰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子曰八、作业 。
子曰a1.课后练习三、四题。b默写课文。
子曰。
子曰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四
《论语》的内容涵盖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多个领域。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论语十则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最近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我对“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深刻。这句话是孔子教给他的弟子仲由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孔子说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可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不懂装懂的人。
那天我的几个朋友来我家,我们一起聊天,不知不觉聊到了地理。我问她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有几个么?”大家都困惑地摇摇头,唯独有位“聪明”的,她告诉我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只有一个,面积好象是几百平方公里吧。话一说完,另一位朋友就反驳到:“谁说的,上次我在网上就看到了世界上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好像就有20多个哩。”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解答,我们上网寻求答案,果真跟另一位朋友说的一样世界上面积小于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就有25个,最小的国家面积只有0.012平方公里。那位“聪明”的朋友“唰”的一下羞红了脸。
看来如果你养成了不懂装懂的坏习惯,那你可要麻烦咯!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快读)。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快读)。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五
第一段:介绍论语二十则的背景和重要性(约200字)。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和后学的言论记录。其中的二十则无疑是这部经典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篇章之一。这二十则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于人生道德、社会关系和治理国家等方面的重要见解和智慧。读者们通过研读这二十则,不仅可以学习到优秀的道德观念,更能获取到指导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本文将深入探讨论语二十则,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体会。
第二段:道德修养及个人行为准则的重要性(约300字)。
论语二十则中的很多条目都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比如,其中一则提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一条目告诉我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做到心无旁骛,守住底线。另外一则提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一条目则告诫我们不应该只追求嘴上的仁义道德,而应该通过行动来体现。这些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对个人修身养性、塑造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家庭伦理及亲子教育的价值(约300字)。
家庭伦理也是论语二十则中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孔子提出了“有子道,务于正、废于不正。唯其与则同。小人之与,则己呼。”的理念。这一条目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家长,应该带头做好榜样,以正直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孩子们。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及对道德伦理的共同追求,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第四段:社会秩序及治理之道的思考(约300字)。
论语二十则中不仅关注个人修身养性和家庭伦理,还涉及了社会秩序和治理之道的问题。其中的一则提到“立于向善,而拂不敬,违之者,弗存。”这一条目告诉我们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整体的利益。在社会治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强调了各个阶层的角色和责任。这一理念对于社会和谐、法治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五段: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当代价值(约300字)。
论语二十则是孔子学派的经典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读这二十则,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价值观念和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如道德沦丧、家庭关系紊乱和社会秩序不稳等问题。而论语二十则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为我们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供了启示。
总结(约100字)。
论语二十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人们的道德修养、家庭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读这二十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当通过学习和实践,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六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d、“岁寒”章: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艰难。
e、“子贡问”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5、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6、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7、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七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一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朴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论语》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几个观点,我受益匪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起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还有就是敬孝之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读《论语》我受益匪浅,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有更有意义。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有如明媚的阳光照进橱窗,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使我明确前进的方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八
论语,顾名思义,论而语之,论的是古代贤士的心得体会,语的是流传千古的康庄大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一起走进《论语》。
语,论也。语,言也。孔子便是洞悉了这个字,生活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无不给予我们莫大的感悟。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懂论语,他们心中的论语其实就是一句句深奥又富有哲理的话的汇总。非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正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纵然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真谛,但每一句短诗,无不给予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无必向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并且交了朋友就应该用心对待,还要注意尺度,这样才能长久的将友谊持续下去。理想之道。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给予我们了清晰的价值观,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看完论语之后,我又抽空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她独特的解读方式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他并不刻板,但一定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可于丹老师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平和朴素,平易近人的孔子形象。正如易中天所说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论语,让我们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让我们学会快乐的生活。
来,《论语》中说道讲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九
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誉为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是一本有关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的宝典。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从二十则论语中选择了二十个触动自己最深的话语,进行心得体会。
第一段:《为政第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做官的道理——以德来治理国家,才能让众多的人心如星辰般围绕着你。这个道理让我深思,在工作中,我要坚持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做一个让人民群众信任、敬仰的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第二段:《学而第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缺一不可。在我读书和工作的过程中,我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思辨的精神,不仅要不断积累知识,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
第三段:《子罕第十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巩固已有的知识,才能开拓新的领域。在我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会先总结以往的经验,再结合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段:《颜渊第四》。
“君子不器。”《论语》中的这句话把做人的智慧凝聚在七个字中。意思是君子应当虚怀若谷,不要自视过高,不要把自己当作所谓的“器”,而是要始终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在工作中,我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同事请教,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第五段:《卫灵公第二十五》。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心胸开阔,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都是一种坦荡的气质,而小人总是心怀不安,躲躲藏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做一个有担当有气度的君子才是人生的追求。在我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会竭力做到坦荡荡,坚守自己的原则,在困难和逆境中不变初心。
通过解读《论语》中的二十则名言,我不断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的升华和丰盈。《论语》中那些智慧的箴言,如同导航仪一般,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进。我将始终坚持学而思之,并不断温故而知新,不自视过高,以及保持谦虚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我深信,只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这些智慧,我的人生将充满无尽的可能和希望。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
《论语》是中国文化一部重要的经典之作,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精华。其中,二十则孔子言论旨在指导人们的修养和行为,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论语》中的二十则孔子言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道德原则,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处世能力。
二、理解人性。
《论语》中许多经典语句关注人性本身。其中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还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醒我们做一个有修养、有涵养、不容易生气的人。这些言论反映了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认为人性本善,而人的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人性,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困难。
三、寻找人生意义。
《论语》中的许多言行都表达了孔子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追求意义的愿望。其中有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告诉我们真正的仁人是为了追求道义而甘愿牺牲自己。孔子倡导的“仁”、“义”、“诚”等,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应该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道德准则。
四、结交朋友。
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关注个人的修养,还有引导他人。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了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老师,并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有一句“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於礼乎”,告诉我们要注意人脉关系,通过社交来开拓自己的人脉。通过结交朋友,我们能够打破孤独,增加彼此的知识储备、个人经验和资源共享。
五、践行学习。
孔子一直将学习视为人生的核心任务。《论语》中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喜欢学习的人比知识渊博的人更好,乐于学习的人比喜欢学习的人更好”。学习不仅要有知识储备,还要喜欢和乐于学习。通过自我学习、社交学习、实践学习、反思学习等多种方式,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学习也是追求改变和成长的过程,是人生的不断拓展。
六、结语。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髓,还凝聚了中国千年文化的精华。通过学习《论语》的二十则孔子言论,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人际交往原则,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一
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的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如果有一件物品你不喜欢,那你就千万别强给别人,那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对待别人要懂得奉献,多向雷锋学习学习,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向他那样,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那这世间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冬天,寒风凛冽、环境是何等的恶劣,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强不屈,高风亮节!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位共产党员,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但还是沉着冷静,英勇不屈,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呀!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想困难屈服;反而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永往直前。
通过读《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方法与处世之道!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三
教材分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
教学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四
学期,我们学校新加了一门课程――经典教育。我们四年级学习的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中有很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学会的知识,要按时去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是啊,对于学过的知识,我们只要经常去复习,就能够更加深刻记住所学的内容,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可以学以致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有没有尽力?与朋友交往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复习?"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每天都按照这三点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我相信,我就可以改掉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小毛病,让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的到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论语》,以及其他的`经典著作,在经典阅读中茁壮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五
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论语》是我国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几代弟了编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教育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让邻三尺”,这篇文章讲的是两个邻居从刚开始不肯退让自家的院子到后来各退三尺地,从而两家的房子都合适了并且成为了很好的邻居和朋友。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们要理解、多谦让对方、多替别人着想,别人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自己的开心快乐!
《论语》这本书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虽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义,但我想只要多读几遍,我会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六
教师指导背诵,要求语音准确、声音响亮,切忌断句、破句,并参考朗读标准,每组十个人,一人背一则,其他组点评,然后四组选代表背诵接龙,一人背一则,不能连续背,接着每组齐背接龙,最后教师打分。
全篇课文除去“××曰”等字眼,不过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做到当堂成诵,但要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以灵活、生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事半功倍。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七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必须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异常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明白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仅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异常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仅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我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十分高明的,他要求学生进取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日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明白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所以,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当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十分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景。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理解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所以,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一样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忙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日,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我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日的课改供给了成功的范例。仅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我的弟子。孔子经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梦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证明自我的态度,宣传自我的主张。孔子在自我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能够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经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日,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八
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一则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诚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
论语十则心得体会(优质19篇)篇十九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译文:子路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自己带头做事,同时使百姓勤劳工作。”子路想知道进一步的作为。孔子说:“不要倦怠。”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仲弓担任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先责成各级官员任事,不要计较他们的小过失,提拔优秀的人才。”仲弓再问:“怎么才能认出优秀的人才,再进而予以提拔呢?”孔子说:“提拔你所认识的,你不认识的,别人难道会错过吗?”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国的国君请你去治理国政,你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纠正名分。”子路说:“你未免太迂阔了吧?有什么好纠正的呢?”孔子说:“你真是鲁莽啊!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应该保留不说。名分不纠正,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公务就办不成;公务办不成,礼乐就不上轨道;礼乐不上轨道,刑罚就失去一定标准;刑罚失去一定标准,百姓就惶惶然不知所措了。因此君子使用任何名词来表示名分,一定要让它可以说得顺当,说得出来的,也一定让它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吧。”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圊,曰:“吾不如老圊。”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求学习农耕之事。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农夫。”他又请求学习种菜。孔子说:“我比不上有经验的菜农。”樊迟离去之后,孔子说:“樊须真是个没志气的人!在上位的人爱好礼制,百姓就没有敢不尊敬的.;在上位的人爱好道义,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在上位的人爱好诚信,百姓就没有敢不实在的。能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就背着小孩投奔过来了,又怎么用得到农耕呢?”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给他政治任务没有顺利办成;派他出使外国而不能独当一面;这样念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政治领袖本身行为端正,就是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走上正途;如果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令要求,百姓也不会照着去做。”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治,就像兄弟一样。”
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钱财),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美了。’”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前往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这里的人口众多呀!”冉有说:“人口众多之后,接着应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裕。”冉有说:“如果已经富裕了,还应该做什么?”孔子说:“教育他们。”
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让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便差不多了,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说得真对呀!”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使自身行为端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那只是一般的事务。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询问孔子:“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说得这样武断,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话是:‘做君主很难,做臣属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很难,不是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吗?”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说得这样武断,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话是:‘我做君主没有什么快乐,除了我的话没有人违背之外。’如果你说的是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是不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是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文:叶公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使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来归。”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担任莒父的县长,向孔子请教政治的做法。孔子说:“不要想要很快收效,也不要只看小的利益。想要很快收效,反而达不到目的;只看小的利益,反而办不成大事。”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我们乡里(楚国)有个正直的人,名叫躬的。他父亲偷了羊,他亲自去检举。”孔子说:“我们乡里(鲁国)正直的人做法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面自然就有正直了。”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平时态度庄重,工作认真负责,与人交往真诚,即使到了偏远的落后地区,也不能没有这几种德行。”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以。”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本身操守廉洁而知耻,出使外国不负君主所托,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说:“想请教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子贡说:“想请教再次一等的表现。”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行动一定有结果,这种一板一眼的小人物,——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再问:“当前的政治人物怎么样?”孔子说:“噫!这些人的器识,像是厨房里的小用具,算得了什么?”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找不到行为适中的人来交往,就一定要找到志向高远,或洁身自好的人。志向高远的人奋发上进,洁身自好的人有所不为。”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没有恒心,就不可以做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易经.恒卦》的《爻辞》说:“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协调差异。”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说:“全乡的人都喜欢他,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并不可取。”子贡再问:“全乡的人都讨厌他,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可取。比较可取的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讨厌他。”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容易服侍而很难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不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的时候,他会按照才干去任命。小人很难服侍而容易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也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时,他会全面要求,百般挑剔。”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胸怀坦荡。”
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决、朴实、口拙这样就接近人生正途了。”
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以。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向孔子请教:“怎么做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睦融洽。”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能即戎矣。“。
译文:孔子说:“善人教导百姓达到七年的时候,就可以叫他们去参军作战了。”
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用没有受过作战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这就叫践踏生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