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准确,更需要思想深刻、观点独特。这篇优秀作文范文的结构严谨,观点鲜明,引人入胜,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次过年我总是会背这首诗,因为又快过年了。每到这一天,我就会特别高兴,因为可以收红包、吃团圆饭、放烟花。
到了晚上爆竹声一片响,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大箱烟花。我手上拿了个加特林烟花,有八百八十八发子弹,一分钟之内全部可以打完,这是仙女棒的改版。
春节还有个来历。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就出现在大街上吃人,这时候来了个老人家,他告诉大街上的人说:“我知道把年赶走的方法,只要在门口贴红纸,在大街上放烟花,穿上新衣服,就可以把年吓走了。”人们按照老人说的方法做,结果真的把年赶走了。从此春节的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过春节还有吃团圆饭的说法。到了吃团圆饭的日子,我们家的餐桌上会出现红烧肉、小鸡炖蘑菇、一品豆腐、红烧桂鱼等等。吃完团圆饭,长辈们会给小孩发红包,这时我最激动的时刻了。
关于红包也有个传说,古代有个叫祟的妖怪,每到过年就到人家家里去摸小孩子的头,小孩子就会发烧变傻子。之后有一家人想了一个办法,晚上拿八个铜钱给小孩子玩,小孩子玩累了,躺到床上去睡觉,父母就把八个铜钱装到一个红色袋子里,放到孩子枕头下面。晚上祟又来到了小孩子床前,当他要伸手去摸小孩子的头,忽然床上有一道金光,祟被吓跑了。原来八个铜币是八位神仙。祟和随同音,从此压祟变成了压岁。
啊!我太喜欢春节了,背后不仅有神奇的传说,还有有趣的习俗,还能让家人团圆,真是太有意义了!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二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三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诞生了诸多我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因此,先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第一个发育时期,不过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节日类型较少,活动也不丰富,并且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节日习俗通常是建立在人类对于自然崇拜的基础之上。现如今,从先秦时期所流传的节日包括:社日节、上巳节和腊日节。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土地为生,并且在那个自然信仰洋溢的时代,人们对于土地能够生发万物的能力很容易做出神秘的理解,进而有一部分人便将土地视为“神”一样的存在。因此,我国最早诞生的一系列传统节日都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从先秦时期的节日中便可窥知一二。
社日节。
所谓社日节,即祭祀社神,也称土地神的日子。在那个传统农业的社会时代,我们的祖先对土地是怀着十分的崇拜与敬仰,并将其当做“神”的化身将其作为自己祭祀的对象,并称之为“社”。
《礼记郊特牲》记载:
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想要从土地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因此这便是古人对土地崇拜道德关键原因。
上巳节。
上巳节与社日一样起源时间都比较早,并且在先秦时期,上巳节是一个十分热闹且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时间为时间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被称为“上巳”。上巳节是由“水滨祓禊、招魂续魄”等一些巫教起源而来,一般选择在一个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举行祭祓禊、男女相会等活动,来祈求避灾驱邪和农作物茁壮成长。
《周礼·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畔浴。”
根据这里的记载,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共同来到江河之滨,来参加女巫举行的消灾祛病、洗濯去垢的仪式,以此保佑自己可以祛除不详。
腊日节。
腊日是年终的祭祀节日,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百神,主要目的在于对神灵感谢,所以举行腊日祭,希望来年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且在民间,腊月的活动主要是为过年所做准备。
《尔雅·释天》记载: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不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年”还并我们现在所称的年,而是来自农业生产,谷物成熟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庆贺丰收,会在这岁末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尤为特殊的节日——年。只不过在先秦时期,年还不能称之为节日,此时年节只属于萌芽酝酿时期,还有待于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得知,先秦时期的节日存在这样一系列的特点:农耕色彩十分浓重,节日中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源自于古人对自然崇拜的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当时的人们将自身收获的多寡、幸福与安稳、生与死等等一切都归因于神灵、祖先的庇护,体现先民对于神灵祖先的敬畏。因此,这一时期的节日文化,神圣而神秘。
(二)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发展。
汉代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经济方面,汉初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赋税徭役。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之土地利用率增大,在此之上商业和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丝绸之路的出现,促进了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往,加强了中原与域外民族的联系交往,包括匈奴、鲜卑、羌、越等周边民族,甚至与中亚、西亚各民族也建立了联系,外邦文明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原。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下行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这也为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融合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华夏族向汉族的转化提了基础。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原本分散的七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分散到统一,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形成的各种区域文化相交相融,形成了以原来的中原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汉文化。
秦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任务,到了两汉时期,社会环境及政治文化也相继发展,汉承秦制,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改变,去除糟铂留其精华,由于汉王朝科学的发展,此时人们已经减轻了对自然的崇拜程度,因此汉代的节日远远脱离了先秦时期浓厚的巫术色彩,并且在汉朝的一些列改革后,许多原来不固定的节日都在汉王朝所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两汉节日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代节日文化外在形式的美,即通过外部的某些特定化形式来表达情感意愿,二是汉代节日文化内在本真的美,即两汉节日文化本身内容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美。两种审美内涵交织辉映,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共同的审美精神追求。
(三)、汉朝传统节日风俗的改变及发展。
两汉时期,节日经历由小规模到大规模,数量增加,节俗内容增加的发展过程,至东汉,我国传统节日已初步定型,有确定的节日名称、相对固定的节日时间以及相应的节日风俗,此后部分节日内容和习俗延续两千多年,节日名称与节期没有很大的变更。
随着两汉各种文化资源的发展与融合,节日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的继续壮大发展,有的则逐渐消亡。
新兴的节日包括七夕节和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主要习俗是禁烟火、吃冷食,关于寒食节俗的起源,主要有“改火说”和“节推说”两大观点。寒食节作为一个地方性节日初兴于西汉末年太原郡,于东汉末年成型,至六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
萧放先生曾说寒食节起源于较早的祭火习俗,在汉代晋地人们将这种隐约的历史记忆具体归结到乡贤介子推身上,以具有伦理意味的介子推传说为寒食节俗提供历史依据。
寒食节在发展过程中将介子推的传说融入其中,为节日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得寒食节的节日文化内涵愈加深厚,在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背景下,其节日习俗与历史传说互相渗透,寒食节成为一个具有悼念先贤、弘扬忠孝、赞赏隐士、鞭挞负恩等多重意义的载体。民众出于对忠君爱国的忠贞之士的尊重与怀念,因而在冬日禁烟火。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自古人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遵从和对天文历法的崇拜,将星辰——牵牛星、织女星根据农耕生活模式,赋予了新的意义。
据班固《西都赋》记载: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对星辰的命名是民众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由此明显感知,对牵牛星、织女星的命名源自先民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虽然“牵牛”、“织女”只是以星辰名字出现,但此时已经表现出人们将其人化并寄托情感的载体,可见织女与牵牛从自然星辰到神人的转变在两汉时期已经确定。
七夕起源较早,但在两汉之前只是一个节令,在汉时成为具有风俗习惯的节日,最主要的节俗——乞巧,也在此产生,与此同时,人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饱满,故事传说开始丰富出现,由此牵牛、织女从自然星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神。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四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爱的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它也有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赏月、吃月饼,还有祭兔儿爷,吃螃蟹……当然,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喝菊花酒了。
记得在我五岁那一年,大家一起过中秋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酒店参加团圆聚会。桌上菜肴丰盛,四周张张笑脸,碰杯声,欢笑声交织一起,大人们高兴地叙旧情、谈生活工作情况如何。我在一旁边吃边听,听得津津有味。当我想喝水时却发现自己面前没有水杯!我问妈妈:“妈妈,我渴了,可以给我倒点水吗?”这时,外公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啊!忘记给小朋友点饮料了!”妈妈略一思索,拿起她的酒杯,笑嘻嘻地对我说:“简简,这杯子里的雪梨汁,你喝这个吧,可好喝了”。
我接过杯子,正准备喝,突然发现我坐在妈妈旁边的阿姨笑得有些古怪。我觉得奇怪,看了下桌子上的其他人,也都是尽量憋着笑的样子。我感觉气氛有些不对,迟疑起来,杯子放在嘴边却不敢喝。
只见杯子里有些“水”,上面飘着一些花瓣,鼻子里传来一阵清香,仔细分辨一下,应该是菊花……奇怪,菊花怎么会放在雪梨汁里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一向最得我信任的外婆说:“快喝雪梨汁吧!”我不由自主地用舌头舔了一口,我觉得这味道很像雪梨汁,可是辣得我直吐舌头。桌上的人见了都开怀大笑起来,妈妈说:“傻孩子,这是菊花酒,好喝吗?喝菊花酒是我们中秋节的习俗哟!”我一下子傻眼了:小孩子不是不能喝酒吗?现在,我知道了,喝菊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中秋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欢乐……。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五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看到精彩的赛龙舟,还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可以吃到口味众多的月饼……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就非春节莫属。
早上,妈妈一大早就把我叫醒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妈妈,你干嘛一大早把我叫醒啊?”妈妈回答:“别睡了!今天过年了啊!”“那真是太好了!”我高兴地说,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我刷完牙洗完脸后就立马跑到一楼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爸爸说:“正好!过来帮我贴对联吧!”我说“好咧!”我看到中间的福字贴反了,就大声对爸爸说:“爸爸,爸爸,你那福字贴反了!”爸爸回答我:“没有贴错,就是这样子的。”我问爸爸:“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福倒了吗?”“没错,看来你长了一岁又变聪明了呀!”爸爸高兴地回答我。
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家里吃年夜饭,吃完以后我就坐在门前等待姑姑,叔叔,哥哥和姐姐的到来。过了半个小时,姑姑她们来了,我给她们每个人拜了一个年,每当我拜一个年,他们就会给我一包红包,看到自己口袋里满满的红包,我心里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吃过年夜饭之后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放烟花,哥哥先拿出了一包小小的烟花,一看原来是我最喜欢玩的烟花之一一一沙炮,我接过哥哥手上的沙炮,哥哥说:“你还是不要玩这种了吧!这种的声音更大。”我回答:“没事,不就是一粒沙炮吗?不会有事的。”我拿出一粒沙炮,丢在了地上,“嘭——”的一声,那声音响彻天际,我们在一起玩得可开心了。
春节可真好啊!可以一起吃年夜饭,一起玩烟花,还可以收红包呢。我想今年的春节一定会更好玩的,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六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简介。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4.社日节简介。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5.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6.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7.七夕节简介。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8.中元节简介。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9.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10.重阳节简介。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11.冬至节简介。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12.除夕节简介。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的出现蕴含本民族对美好生的向往,歌颂,以及对民族起源的深情回忆。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中华大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布衣,莫不因″春节"而同庆,″清明"同祭,"端午"同忆,″中秋"同思,这些节日简直就是超强的聚合剂,将成百上亿的人的悲欢,言行在同一日呈现,成百上亿的人为了那一日或不远万里,排除千难回家(看看春运的车流人潮吧),或挂社扫墓同祭祖先,或全国同吃月饼,而且,传统节日除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还能体现国家是否兴盛,人民是否富裕。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七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还有重阳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每到春节,我的家乡都要举行舞龙大会。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八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祭祀扫墓、踏青插柳更是传承千年的习俗。
故人的悠悠怀念,品读名家笔下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清明节,我们对这个传承两千余年的特殊日子是不是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呢?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的清明节吧!
周作人。
周家墓祭的规矩,拜坟岁和送寒衣都只有男子前去,佩公祭祖坟乌石头一处,致公祭祖坟调马场龙君庄两处,用船三四只不等。船在城内某一处会齐,由值年房分给每船茶炊一把,各人泡茶一碗,点心一桌,大抵是瓜子,花生,福禄糕,糖馒头之类,菜一桌及柴米等。坟前行礼毕,回船散胙,与做忌日时差不多相同,但因为是在冬天,所以三鲜什锦改用火锅而已。
清明上坟,规模就要大得多了,不但是妇女同去,还因为要举行三献礼,有些旧排场,所以于男女座船,火食船,厨司船之外,还有一只吹手船,多的时候一总可以有十只以上。
——《鲁迅的故家》。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故乡的野菜》。
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
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
……。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
——《清明》。
萧红。
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观之下,感慨唏嘘,烧香点酒。若有近亲的人如子女父母之类,往往且哭上一场;那哭的语句,数数落落,无异是在做一篇文章或者是在诵一篇长诗。歌诵完了之后,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也就随着上坟的人们回城的大流,回城去了。
——《呼兰河传》。
陈忠实冰心。
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假如清明植树能名实相副,每人每年在祖墓旁边,种一棵小树,不到十年,我们中国也到处有了葱蔚的山林。五月五是特别为小孩子的节期,花花绿绿的香囊,五色丝,大家打扮小孩子。一年中只是这几天,觉得街头巷尾的小孩子,加倍喜欢!
——《寄小读者》。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九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家家都要贴对联,挂灯笼。贴“福”字。贴福字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把“福”字贴倒。这样一来,人们路过他家门时都会说“福到了”。
除夕夜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包饺子时,有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就象征着来年会有好运气。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在欢乐祥合的气氛中辞旧迎新。
孩子们则欢乐地跑到门口看烟火,等大人们发压岁钱。
说到放鞭炮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当严寒将近,新春来临的时候进村吃人。
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了“年”怕红色和霹雳啪啦的声响和火光。
于是每年除夕夜人们红腊,穿红衣,点鞭炮去赶“年”。以后“年”也再没有回来。
这个习俗也流传至今......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
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对联,爸爸妈妈会帮我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他们还会买些礼品和年货送给老人,同时送上祝福语。我记得去年年三十,爸爸妈妈每人都发了我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哪个红包里钱多,我打开一看妈妈给的比爸爸多,我利用爸爸妈妈的红包又做了两个红包,我也给爸爸妈妈每人一包这样他们就能和我一样岁岁平安了。晚上,爸爸出去打麻将了,等他回来时已12点多了,这时家家户户已经放起了迎春炮,爸爸也拿了鞭炮到楼下劈里啪啦地放起来,断断续续的炮竹声一直到天亮才停。
我们家乡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每当大年初一早上大多数人都会去寺庙烧香,希望来年的日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走好运,发大财。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走了。
文档为doc格式。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一
虽然冬天很冷,可春节是我最爱的节日,。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爸爸妈妈跟我说除夕要吃饺子,要守岁。传说古代有一个小妖叫崇,每年除夕晚上崇会来到凡间,等孩子们睡着了,崇就出来摸小孩的头,小孩就会变成傻子。一户人家知道了这件事,除夕晚上那户人家就拿八个铜钱给孩子玩,等孩子玩累了,睡着了,那户人家就把那八个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枕头的下面。崇出来了,刚想摸孩子的头,枕头边闪出一道道金光。崇被吓跑了,原来那八个铜钱是八仙的化身。
除夕那天,还要贴春联,时间最好是上午,而且“福”字不能乱贴,是有讲究的。大门口的“福”一定要正着贴,寓意开门迎福、吉祥临门。
除夕晚上要吃年夜饭,爷爷奶奶做了好多我喜欢吃的菜,有清蒸大螃蟹、油焖大虾、炒粉、红烧鸡翅膀等等,可好吃啦!孩子们会觉得除夕是最开心的一天,因为不仅有好吃的年夜饭,还可以放烟花,而且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放着各种各样的烟花:有擦炮,有摔炮,有仙女棒,有摇花,有小蜜蜂,还有窜天猴等等。
“快放呀!放呀!”我堂哥笑话我胆小不敢放,我心想:放就放,豁出去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打火机靠近烟花的引燃线上。点燃后,我大步地跑到离烟花远远的地方,一下子就扑到姐姐的怀里。“隆——”的一声,烟花飞上天了,在天空绽开了美丽的花朵,漂亮极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无论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的话。
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欢春节了!因为这种欢乐的气氛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正月十五。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二
正月初一,春节,古称岁首、岁始等。传说是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正月初九,天日,九皇会,传说是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的诞辰。
正月十八,落灯日。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春龙节(头牙),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二月廿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冬至后105或106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清明,24节气之一,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四月廿八,药王(神农)诞辰。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七月初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二,盘古王诞。
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九月初九,重阳节,元帝得道之辰。
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祭祖节,又称鬼节之……。
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水官的诞辰。
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十二月十六,尾牙。
十二月廿三/廿四,祭灶节,扫尘日,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十二月廿五,道都中接玉……。
十二月廿九/三十,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三
现在,我还是忘不了那个令人难忘而又非常开心的春节。
那次春节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小祥、小毛一起过的。在过年之前,我跟小祥他们约好,春节一起放烟花,于是我早早地就去超市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烟花,用来跟他们一起庆祝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大家走亲访友,欢聚一堂,开心又热闹。正是对热闹的期盼,让我早早地就起床了。大人们比我们更早,家里已经来了好几拨客人了。我的好朋友呢?我要去找他们。
旋风一般奔出大门,厚厚棉服的帽子似乎被扯动了下,兴许是有人放了什么东西,然而我并没有在意。我迫不及待地要找到我的好朋友,跟我一起分享最热闹的鞭炮,最美的烟火。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在我身后响起,我有点慒。原来小祥和小毛这两个小坏蛋已经偷偷地躲在了门后,把一个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大的鞭炮扔到了我的帽子里。短暂的蒙圈过后,我决定了,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快点来承受我的怒火吧。我往后瞧了一眼,在一旁果然站着这两只哈哈大笑的小坏蛋,我拿出一盒小砸炮,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在了他们俩的脚边,然后捂着耳朵跳开了。于是一阵报复与反报复的你追我赶开始了,满院满室荡开了我们的笑声、叫声、打闹声。
我们在嬉笑和打闹中度过了开心的一天,夜幕降临了,太阳落下,月亮和星星偷偷地探出头来,看着这欢乐祥和的世界。满天黑幕下,我们准备的烟花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的战争终于平息,我把准备好的烟花都拿出来,各自选好我们喜欢的烟花,万花筒、冲天炮、小蜜蜂、恭喜发财……炫烂的烟花带着我们对新年的期盼,朵朵绽放。
我喜欢这个热闹欢快的春节!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四
春节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都有着春节的影子。这不,很快的,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在等待着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对这个节日是期待的。我家里人人都在期待着春节的来临,这毕竟是一个大节,还是一个团圆节。这个节日里,不管在外多远的人们也都纷纷赶着回家,家乡情结在这个热闹的团圆节里格外的浓烈。
我期待着春节,期待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饭的那个晚上,期待着这个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喜悦。相较于我的期待,弟弟妹妹们的期待就简单得多了,弟弟说,他喜欢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他能吃到很多好吃的零食。妹妹则说,因为她又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所以她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当然还有最不容忽视的一点,那就是,春节来了,红包也就来了。
春节里,红色是主要的色调,热烈的红色在这一天里装饰着各家各户。就连马路上都遗留着红炮竹的红色外衣,喜庆的一天里,处处都是人们拜年的笑语。我喜欢春节,很多人都喜欢春节,因为这属于人类的历史文化,是已经每个人深入骨子里的一种意识。
过春节,这已然不是一种节日这么简单,春节结束了冬天,迎来了春天;结束了过去,走向了未来。过完春节,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找到我们的新目标,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拥有一个新的自己。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春节又来到了!
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发红包、吃年夜饭、贴对联、放烟花等。过年一定要贴春联,贴春联的时间是早上6点到上午12点。贴春联也有讲究,下联在右,上联在左。我家春联写的是:“万事如意发大财,吉星高照好运来。”横批是“牛气冲天”,中间还贴了一个福。
贴好春联,最有趣的要数放烟花了。说到烟花,种类繁多,有加特修林烟花,最少能放一百发,多得可以放八百八十八发;有子母蛋烟花,放在天上一开始和普通烟花一样,但是过了一会儿就会突然爆开,满天流星从上往下飞,一颗颗“流星”如同跳伞运动员;还有一种叫钢丝棉烟花,一点火,就劈劈啪啪地响起来了,这种烟花很危险,很容易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可能还会引发大火。所以燃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除了热闹的放烟花,吃年夜饭更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随着“久经菜场”的妈妈一声大喊:“开饭了……”拉开了年夜饭的序幕。望着这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我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流。妈妈指着一盘红烧鲤鱼说:“这是‘年年有余’!”指着红烧鸡说:“这是‘吉祥如意’!”……摆满了一大桌,还有大龙虾、螃蟹、鲍鱼、炒粉等。开始吃年夜饭了,妈妈先给大人一一斟满酒,小孩倒满饮料,大家齐声说:“新年快乐!”大家笑着站起来,一起为新年干杯!
吃完晚饭,长辈们给我们发红包了。我们小孩得了很多红包,多的红包有一千,最少的也有一百,各种各样,金额不一,但祝福一样深厚。
我最喜欢过年了,明年过年还要玩个够。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春节记忆,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年的春节。
伴随着绿皮火车的“哐当哐当”声音,我们全家来到了米易县新山村,一个傈僳族聚居地。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最新奇的春节。
最令我这个城里娃大开眼界的是杀年猪,这是当地最重要的节日习俗,看得我激动不已,现在也是记忆犹新。
“杀年猪,杀年猪!”清早,伴随着一声声呼唤,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围观着、欢呼着、比划着。“哄,哄,哄……”一头两百八十斤重、胖乎乎、肥滚滚的大肥猪被几个壮汉从猪圈拖了出来,抬上了杀猪凳。大肥猪“嗷、嗷、嗷……”大声地嚎叫着,声音大得仿佛能振碎玻璃,在山谷回荡。杀猪、吹气、刨皮、分割……,随着一道道程序,原本活蹦乱跳的大肥猪变成了傈僳族团年饭上最重要的传统美食——铜火锅里的炸丸子、炸酥肉、汆白肉、猪大排等等等等,美味极了。
初一晚上,我们到米易县城看花灯。安宁河里流光溢彩,花灯造型各式各样:八仙过海、年连有余、仙翁拜寿……最有意思的还数那生肖大公鸡,只见那大公鸡,红色的鸡冠威风凛凛,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张一合的嘴吐出火光,豪气冲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顺山而建的梯田,一层层,一级级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直冲云霄,仿佛置身仙境的幻觉。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傈僳族风情博物馆,领略了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春节我还跟当地的小朋友一起放了烟花和鞭炮,使我感受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特的民俗春节习惯,让我终生难忘。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七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绕;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这一天的活动特别丰富!这一天,要吃粽子、挂香囊、戴五彩手环、用艾草水洗澡、赛龙舟,还要吃“五红”。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外婆总是头一天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在水里,还准备好红枣、花生、香肠、肉块……这样就可以包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拿起两片粽叶搭在一起,卷成圆锥的形状,放一半糯米,然后放上自己喜欢的配料,再放上一些糯米,盖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粽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粽宝宝。我决定,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要学会粽子魔法,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可是,为什么唯独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呢?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人们划着船,想把屈原打捞上来,可是江水太深,根本捞不上来。他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虾啃食,就往江里扔肉馅儿的米团,肉是给鱼虾吃的,米是给屈原吃的,既喂饱了鱼虾让它们不去啃咬屈原,也让屈原的灵魂不至于饿肚子。听了外婆讲的故事,我对屈原肃然起敬。
端午节,粽子、艾草的香味飘进千家万户。吃着美味的粽子,泡着香香的艾叶澡,听大人们讲着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八
今天是端午节,我就赶忙去菜市场买了几束艾叶。插在了门上,放在了屋里。
顿时一股中药的清香在屋内弥漫开来,让人沁人心脾。这是艾叶的清香,更是传统文化的味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节插艾,也演变成我国端午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我国特意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规定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国人的重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因许多筹划和创意不到位,导致现在即使放假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由、风俗,以及应赋予的时代意义。
另外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我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
弘扬传统文化刻不容缓,需要国人的共同努力。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十九
春季的时间是正月初一。传说春节的那一日,有一个怪兽叫“年”。它最怕的颜色是红色,所以我们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外面都会添上窗花,窗花都是红色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年兽给赶跑。
过年前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冰箱都是满满的,屋子也干干净净。我们还会去超市买很多很多的食物,为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
过年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吃年夜饭了。爸爸负责端菜,妈妈负责掌厨,奶奶协助我和姐姐摆碗筷,放饮料。不一会儿,桌子上便有了满满一桌的饭菜,各式各样,色香味俱全。有妈妈喜欢吃的红烧鱼;有爸爸最爱的醋溜土豆丝;有奶奶认可的南瓜羹;还有我和姐姐最离不开的清炒虾仁。开吃前,姐姐站起来开心地说:“祝奶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百年不老!”“奶奶已经不老了,怎么可能百年不老。”我也不甘示弱地祝福起来。“那就祝奶奶天天开心吧!”爸爸开心地给我们补充道。就这样,一顿快乐温馨的年夜饭在我们的祝福声中吃完了。
过年除了吃年夜饭,还有收压岁钱最让我难忘。记得那一天早上,妈妈说:“我们必须给爷爷奶奶跪下来拜年才可以有500块钱。”话音刚落,我和姐姐便“噌”地一下跑了过去,“扑通”一声跪到了爷爷膝前,大声地给爷爷拜年。爷爷被我们给逗笑了,挨个发放压岁钱。紧接着,我和姐姐又给奶奶拜年,奶奶又挨个给我们发了大红包。全家人都笑红了脸,我和姐姐领到压岁钱也很开心。
春节是个欢乐的节日,是个热闹的节日,更是个一家人团聚的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二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又名寒食节,是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
“又是一年春风至,清明时节慰英灵“。今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成都人民公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在那里有一座雄伟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个碑是为了纪念在保护铁路运动中牺牲的人而建立的。这一天,成都的很多市民都自发地来到这里,为这些烈士们献上了白色和黄色的菊花,纪念碑的周围已经摆满了花环。妈妈对我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听了妈妈的话,我深受感动,我恭恭敬敬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面,深深地鞠了三次躬,表达对那些先烈的缅怀。
清明节的习俗不但要祭祀,还要踏青。祭奠先烈之后,我们去了青城山。来到山脚下,我抬头往上望,好高的山呀,我能爬的上去吗?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小心思,笑着说:“咱们先坐缆车,然后再爬山。”缆车升到半山腰,我往山下望去,好深的峡谷呀!
下了缆车,我们开始爬山了。我踏上曲折山路,向山顶出发。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就像一排排迎宾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向下看,小溪的流水哗哗直往下流,清澈见底,那气势,简直无法形容,涛声阵阵,我忍不住大喊一声。好美啊!远远望去,老君阁还藏在山老林之中,最后终于登上了山顶,往下一看,真是“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啊!
下山的时候下雨了,此所谓“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令我难忘啊!
我国传统节日范文(21篇)篇二十一
我国历史悠久,在这滚滚历史长河的波涛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在少数。在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从小我就对这个节日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生日就在这一天,在这热闹的节日里还迎来了我的成长,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还有着不少的习俗,比如吃粽子、划龙舟比赛等等。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能够在端午节里吃上香喷喷的粽子,还能够去家乡的河边给划龙舟的参赛员们加油。在我经历的每一个端午节里,这一天都热闹非凡,还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记忆。
我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能够与亲人朋友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感受端午的芬芳。并且,我还能够与朋友们一起,借着我们瘦小的身躯在人群之中穿梭着来到河岸边,然后一起为划龙舟的叔叔还有哥哥们一起大声喊着加油。等到我们喊累了,没力气了之后,我们从兜里拿出被我们藏起来的粽子,粽子下肚后,我们瞬间就又恢复了力气。于是,我们又扯着嗓子大喊着加油。
每年端午节这一天都是我千盼万盼给等来的,等到这一天真正来了之后,我会发现这一天过得极快,不过一瞬间,粽子填饱了我的肚子,河道里的赛龙舟也迎来了结束,等到夜晚来临,我恍惚间只觉得这一天就在眨眼间结束了。端午节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我的端午节也是很充实的一天。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迎接这个我喜欢的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