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400字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篇一
这是我最爱的语文老师推荐给我的一本书,当妈妈得知我准备读这本书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细细品读,慢慢理解。很不幸的是,当我读到书的第二节《小千世界》时,突然听到新闻里说作者林清玄老先生去世了,那一刻我有点悲伤,又有点害怕,怕我读不懂这本书。
书中写道:林老先生在路上捡到一粒贝壳,由此想到周围新建的很多高楼大厦,破坏了环境本有的自然之美,由此想到记忆中那块美丽的水晶,却被雕成了猛兽猎食的场景,由此想到这粒贝壳的由来,它是怎么从海洋到了陆地,由此想到了世间的变迁与无常。
书中写道:林老先生在果园打工,他是如何劳作,如何和果农沟通,看果农如何修剪枯败的果树枝条,看春天的果树如何发芽,由此想到人面临困境时,该如何平复自己的心态,丢去那些无谓的想法,重新站起来,所以他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书中还写道:幸福对年少时的林先生来说,就是痛快的,饱饱的,肆无忌惮的喝汽水,幸福对卖酱菜的老人来说,就是卖出酱菜,对一个大公司的经理来说,幸福就是这辈子再也不吃番薯稀饭,由此想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幸福,幸福都是自己心里对比出来的。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是迷糊的,以我的年龄,好多意思我都读不懂,但书里的语言清新流畅,幽默自然,把一些小事,一些回忆娓娓道来,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枝头小鸟优美的啼叫声,让我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
我想,这本书我是要读好多遍的,年少时读一读,年青时读一读,年老时再读一读,一定都有不一样的滋味吧。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400字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篇二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眼前简陋的土陶杯上有细细的裂痕,像是一位闲适的老人咧开嘴开怀大笑时,眼角的细纹,涩中带甜。空气中的白色水雾氤氲着早春茶的馨香,透过阳光,透过话语,流进你的心里。细细品尝,没有名贵茶叶的耐人寻味,只有香,只有春天的味道。茶上还残留着开水与茶叶交汇时产生的白沫……
清欢,是什么样的味道?让如此多的文人追崇,探寻。
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给我做的糯米饭,土豆、香菇、葱花、肉末与富有韧性的糯米拌在一起蒸,看着锅里的各色材料渐渐汇成诱人的酱油色,香味四溢。看着奶奶的捣鼓,吃着一大碗充满着肉香与熟烂的土豆的香味的糯米饭。我想,这就是清欢吧。那时的我作为一个奶奶的小吃货,特别快乐。
林清玄的书《人生最美是清欢》由一篇又一篇小散文构成,翻阅着这本书页有淡雅彩绘,我的心被触动了,也感悟了许多。
清欢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它来自我们对简朴、清淡、平静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得平凡庸俗无可奈何;从对人情世故的敏感,到冷漠看世态炎凉。
当一个人不再提笼遛鸟而是静静的感受林间鸟鸣,或者从农家菜中体味出了比山珍海味更为珍贵的味道,又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我们要轻轻的走路,学会去看到身旁的美景;我们要温和的呼吸,学会去闻到生活中的美好;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学会去领悟每一件事的意义。
当我们繁忙的时候,不要忘记抬头望一望天,每一缕阳光中都有快乐,优雅飘过的白云与蔚蓝天空的情意绵绵。
能够以清欢的心生活着,真是世间幸福的事。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400字 人生最美是清欢读后感800字篇三
读完《人生最美是清欢》,我开始试着理解何为清欢。
“清欢”,是在一天快结束时,花八分钟思考人生;是在夜晚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由一束马蹄兰来告别友人。“清欢”是一种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
书中有一篇文章叫《以夕阳落款》,这篇两分钟就能看完的文章却让我深受感触。文中有一句话“如果在黄昏时刻,禁止论说,只准听音乐喝茶,看夕阳沉思,将是对这个城市的人最严重的惩罚吧。”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快到留不出哪怕一分钟来思考,无人能傍晚时静下心欣赏落日的美景,许多人麻木地让自己泡在工作和学习里,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文中把夕阳比作落款的印章,把生活比喻为一幅水墨画,只有尽心去创作的水墨画,才会不留遗憾。
书再往后翻,翻到了又一篇我十分喜爱的作品——《红心番薯》。文章写的是作者父亲南洋梦里的乡思,以及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生命的惊讶。
番薯在幼时的作者眼里象征着宝岛,而芋头则代表了大陆。文中,幼年的作者不禁感叹着两种植物的相似。其实,相似的何止是形状,水土、人情都是差不多的。我想,作者对这件往事之所以如此印象深刻,绝不是因为跟别的小孩儿吵了一架,而是作者父亲在油灯下,将大陆和宝岛连起来的那一根线,以及父亲眼中掩不住的乡愁。
作者住在高楼里,感叹着番薯顽强的生命,作者所住的地方与我们一样,是无土的存在。在作者父亲眼中,人就该脚下是土地,头顶是天空,“脚踏实地”才是正常的。《马来的雨》的作者胡绳梁也感叹“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带土地的房子,读后感。但亲近自然却是很容易做到的。即使身处“容不下绿色的地方”也应该牢记自然,对脚下每一寸土地都保持尊重。文章以番薯来代表坚强、沉默、忠心的品质,同时文末最后一句“上一代人的狂歌和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中,只有静夜的敏感才听得见。”又一次向我们叙述何为“清欢”。
“清欢”是细腻的情感,是善于观察的眼睛,是真诚地对待生活,更是在浓墨重彩的人生之画作中留出属于自己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