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一份详细规划学期内各项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文件,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和形式各异,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具体范例,供您参考。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一
过程: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教育幼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步。
幼儿教师――以教育幼儿为职业的专门教育工作者,更应学好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将帮助你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使你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它将有助于你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
1、纵向深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2、横向联合――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二
1、理解和学习童谣,丰富关于问答式童谣的经验。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编童谣。
1、动画片:你能飞吗。
2、童谣图片四张。
动画片。
1、观看动画片:你能飞吗?
讨论:谁会飞?怎样飞?
2、出示图片。
3、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习童谣。
(1)回忆童谣内容、整理句式。
(2)完整地学习童谣。
(3)运用多种对答方法念童谣,提高念童谣的兴趣。
4、迁移已有经验创编童谣。
(1)自由交流创编的内容。
(2)集体交流。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三
1.能观察并理解图片内容,感知童谣的语言美。
2.在学、说、玩中,喜欢朗读童谣。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鹅的'经验。
物质准备:图片、排序小红旗、童谣课件。
一、出示图片,引出童谣。
1.幼儿自主解读图谱。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示范童谣。
二、梳理童谣,理解童谣。
1.出示图卡,请个别幼儿根据内容排序。
2.再次听童谣,验证童谣内容。
三、说玩童谣,体验节奏。
1.游戏“看图谱”说童谣。重点:帮助幼儿熟悉童谣.
2.有节奏的趣说童谣。
四、欣赏童谣,激发情感。
1.欣赏不同地方的声音念童谣。
请1—2老师来用不同的方言念童谣,给幼儿欣赏。
2.给童谣取个名字!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四
午饭后,小朋友吵闹声非常大,我在组织小朋友说儿歌时,发现小朋友对本地的民谣儿歌非常感兴趣,他们打着节奏、拍着手,非常高兴。其实,我园在开展特色项目研究中,我们挖掘了许多适合幼儿颂唱的,如“咱俩好”“大苹果”等等民谣儿歌,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教育意义浅显易懂,都深受幼儿喜爱,为此,我特选择了“板凳谣”这首民谣儿歌,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受朗诵民谣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1、理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会仿编儿歌,。
2、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1、幼儿轻音乐磁带;
2、幼儿自制打击乐35三十五件(玻璃瓶、奶粉罐)。
3、活动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猫、白鹅一套。
(一)开始部分。
1、提问:小朋友们参加过运动会吗?运动会上都有哪些项目?(师幼讨论)。
2、小动物们也要开运动会了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教授儿歌《板凳谣》。
(1)教师配着欢快的音乐一边念儿歌一边根据儿歌内容操作活动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猫、白鹅逐一出示)。
(2)根据儿歌内容,教师提问,幼儿看图回答,熟悉儿歌内容。
(3)教师请幼儿看图说儿歌。(教师提示)。
(4)教师请幼儿拍手打节奏看图说儿歌。
(5)教师请幼儿配上欢快的音乐有节奏的说儿歌。
2、师幼利用自制打击乐打节奏说儿歌,熟练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第一种儿歌节奏,师幼打节奏说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节奏型:xx|xx|xx|xx||。
(2)教师示范第二种儿歌节奏,师幼打节奏说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节奏型:xxxx|xx|xxxx|xx||。
(3)、配音乐打节奏说儿歌。
3、仿编儿歌。
提问:小动物们除了参加这些运动项目还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如: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来打篮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来。
(三)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的运动会真热闹,我们也一样爱运动,我们到操场上做运动吧!
附:板凳谣。
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
乖乖出来踢球,上面坐着小猴,
小猴出来赛跑,上面坐着熊猫,
熊猫出来拔河,上面坐着白鹅;
白鹅参加拉拉队,大家来开运动会。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五
1、能够理解童谣的内容,会有节奏的朗诵童谣。
2、引导幼儿喜欢表演童谣,培养幼儿愿意学习童谣的情感。
ppt课件(图片是小白兔拔萝卜、洗萝卜、切萝卜、炒萝卜、吃萝卜)一小兔头饰,萝卜若干在泥土里等。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宝宝们,地里的萝卜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拔萝卜吧?
(引导幼儿听音乐去菜地里拔萝卜,并将拔好的.萝卜放到框里,然后找一个空位坐下来。)。
二、理解儿歌。
a)师:瞧,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一。
提问:小兔在干啥?它是怎么拔的?它说的可真好听。
(引导幼儿两只手用力拔并学习录音句式)。
b)师:嘘,听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仔细听并能说出是水的声音,出示课件图片二)。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洗的动作。
c)师:咦,又来什么声音了?(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师:原来这次是小兔在切萝卜,那它是怎么切的?谁能像小兔说的那么好听?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切的动作。
师:萝卜切好了,谁来猜猜小兔接下来做什么呢?(幼儿猜测后,出示课件图片三)。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示:小兔手里拿了什么?(烧菜用的铲刀)。
师:小兔要炒萝卜了,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炒的?我们一起听听它是怎么炒的?
听录音,师生一起学习并引导幼儿边说边做炒的动作。
d)师:萝卜炒的真香啊,林老师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兔也准备吃了。
(出示课件图片五,引导幼儿听录音)提问:它是怎么吃的?
提示语:你们想不想吃?(想)那我们和小兔一起吃萝卜吧!
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吃的动作。
三、学习儿歌。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完整念儿歌。
师:今天,林老师要和宝宝们学习一首儿歌,名字叫萝卜谣。
2、师生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四、活动延伸:
师:宝宝们真棒,我们一起回教室把刚才的萝卜洗洗吧。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六
1、在讲述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童谣朗诵。
2、通过童谣的寓意懂得不能偷别人的东西。
3、学习大胆表演,并对此产生兴趣。
1、根据童谣设计四幅图画;
2、二只小猫、一只小狗头饰,场景布置;
一、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片内容。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画,现在请你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也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自由讲述)2、请一些能力强的小朋友上来讲述,给予点评。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对,现在老师根据小朋友说的内容汇总一下。
有二只小猫,肚子饿了,到山上去偷桃子吃,它们来到山上,作了分工,一只小猫上树偷桃,另一只小猫放哨。(解释:放哨)突然,来了一只小狗,小猫听到小狗的叫声赶紧下树就跑。谁知小狗跑得快,追上了小猫,咬了小猫的毛,咬了小猫的皮,咬了二只小猫的尾巴梢,痛得小猫“妙妙妙……”地叫,说“我不再偷东西了,我不再偷东西了!”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小朋友什么呢?(不能偷别人的东西)。
二、学习用童谣来表示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可是有点长,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用童谣来说的,老师说一下,你听听,觉得怎样。童谣:二只小猫,二只小猫,上山偷桃,一只上树,一只放哨。听见狗叫“汪汪汪”,赶快下树,狗追上了猫,咬了毛,咬了皮,咬掉二个尾巴梢,痛得小猫“妙妙妙”,从此不再偷东西。(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念童谣一遍)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学会念童谣,使之掌握。
三、表演童谣。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小猫小狗,我们来看一下。(介绍表演方法)要求:
1、由三个小朋友扮演小猫小狗,二只小猫要事先说明谁上树谁放哨。
2、下面的小朋友要边拍手边念童谣,说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再请他来表演。
3、幼儿表演。
四、结束:我们现在将这个童谣表演给小小班小朋友看看。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七
1.上课之前,欣赏一首歌曲。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听音乐。
1.知道唱得是什么吗?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夏天来到了,老师有一段描写夏天的文字,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读读。
夏天到,知了叫,
火红太阳当头照。
树叶茂盛长得好,
蔬菜瓜果真不少。
湖里荷花香味飘,
池塘青蛙呱呱叫。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这段话只有六行十分短小,还有谁想读。
(4)指名读(一边读一边打打节拍好吗?)同学一起帮她打节拍。
(5)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
(6)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看看你们又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7)学生自读。
(8)师生交流,你们想到了什么?
(9)再听听看,说说你们听见了什么?
(10)再闻闻看,看看你们闻到了什么?
(11)此时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就展现在面前了,短短的六行文字,就把夏天展现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好吗?老师给大家准备音乐。
(12)学生读。
(1)学生念(师生交流)。
(2)学生再念谜语儿歌。
(3)学生表演童谣。
(4)同学们童谣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有的是谜语,有的是颠倒歌,还有的是作游戏时唱的儿歌。
3.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谜语。
(1)出示童谣:圆脸蛋,金灿灿,一脸芝麻全长满,不怕太阳天天晒,抬头绕着太阳转。
(2)学生读。
(3)你们怎么知道是向日葵的呢?
(4)师生交流。
(5)这是一首谜语童谣,我们平时读的`谜语有的就是童谣。
4.大家看这是几言?怎么押韵的?
(6)指名读,全班一起来读读好吗?
5.老师这里还有一首童谣,这是问答歌,有问有答,知道是什么问题?什么答案吗?
(1)出示: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向前飞,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摇摇头。谁会跳,兔会跳,兔儿怎样跳?前腿蹦蹦后腿跳。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六条腿儿慢慢爬。
(2)学生自己读读。
(3)谁来问?谁来回答?学生问,另一个答?
(4)学生一问一答,读文章。
(5)再请一位学生来问,其他学生回答,一边说出答案,一边做出动作。
6.大家看到的是颠倒歌。
(1)出示:颠倒歌〔1〕。
忽听门外人咬狗,
抬起门来拉开手。
拾起狗来砸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从来不说颠倒话,
麻袋驮着驴子走。
(2)你们笑什么呢?
(3)师生交流。
(4)这里还有一首有意思的童谣,出示:《板凳绑扁担》是个小的flash。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谣呢?
(6)这是一个绕口令。
7.还有一些童谣,我们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读,还可以唱呢?
(1)录像出示:《找朋友》。
(2)这是我们在做的游戏啊,
今天我们走进了童谣的世界,认识了这么多童谣,这才发现童谣原来这么丰富,你们喜欢吗?课下我们可以再多收集一些童谣,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编一些童谣。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八
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沟,我看见受到污染的河沟水,心理很难受,我就思索要设计一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1、引导幼儿观察河沟水是否受到污染;
3、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怎样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指导幼儿做环保标志图片
清清河沟水的图片
同时让幼儿讨论: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河水很清,里面有小鱼在游、 还有小蝌蚪在里面游, 图片上的风景很美丽。
组织幼儿到户外河沟去观察河沟水的情况,让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河沟水是什么样的?河沟水又脏又臭、全是垃圾和废弃物、河沟里的水也快干了、河沟里没有了小鱼小虾!
1、不往河沟里倒垃圾,和废弃的物品,比如;用过的塑料袋,旧鞋子,旧衣服,不往河沟里倒粪便和腐蚀物。
2、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时,能拒绝不用塑料袋;
1、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沟边;
2、让幼儿制作警示牌挂在河沟边;
3、让幼儿绘画――请爱护环境的标志贴在河沟边的墙上。
但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的活动,让他们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仔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析了河沟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各种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九
1、理解和学习童谣,丰富关于问答式童谣的经验。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编童谣。
1、动画片:你能飞吗。
2、童谣图片四张。
动画片。
1、观看动画片:你能飞吗?
讨论:谁会飞?怎样飞?
2、出示图片。
3、根据对图片的理解,学习童谣。
(1)回忆童谣内容、整理句式。
(2)完整地学习童谣。
(3)运用多种对答方法念童谣,提高念童谣的`兴趣。
4、迁移已有经验创编童谣。
(1)自由交流创编的内容。
(2)集体交流。
儿歌:
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摆摆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慢慢爬。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十
黄皮肤,守秩序,我是小小中国娃。
爱祖国,爱人民,五星红旗心中挂。
升国旗,要敬礼,仪态庄重,要肃立。
唱国歌,有激情,唱出国威中华情。
铃铃铃铃下课了,课间休息多快乐。
顺序走出教室门,楼道慢步靠右行。
不在楼里乱追跑,轻声走路才文明。
门厅进出人员多,右门出入。
安全。
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
时间。
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一
1.引导幼儿练习四散走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
2.激发幼儿对户外游戏的参与兴趣,喜欢与同伴、老师一同做游戏。
3.锻炼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1.哨子1个,小狗、小猫、小鸡和小鸭的指示标牌各1个,小椅子知。
2.分别挂有小动物的指示标牌放在场地的四个角上。
3.音乐-我们是朋友。
声音。
一、导入。
情境导入:跟随音乐,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四种小动物排排队,一起开着小汽车去郊游。
教师扮演交警,通过哨子和红绿灯的指示标牌,引导幼儿练习前进与停止的交替变化。
二、展开。
1.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
来到了郊外,你们高兴吗?我特别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今天我就来当一回“哨子司令”。
(1)在场地的四角分别放有一把小椅子,小椅子上各挂有一种小动物的标牌,那就代表了小动物的家。
请小动物们分别找找认认自己的家在哪里.
一同唱歌,一同游戏。”小朋友们就要模仿相应的小动物的动作。
当听到哨声响时,小动物听听是谁家的哨子响了。
(教师人一顿在一个小动物的家里吹哨子),谁就快速的跑回家。其他小动物继续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哨子司令注意随时提醒找错家的小动物,要求小动物们必须听到哨子响后,才能快速的跑回自己的家。
3.游戏进行三次后,请一名幼儿扮演“哨子司令”吹哨,游戏反复进行。
4.针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评价。
哨子司令要表扬那些认真游戏,没有找错家的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
我发现有的小动物记性特别好,他把自己的家的位置记得牢牢的,哨子司令一吹哨,
他能分辨得很清楚,一次也没有跑错家。
三、结束部分。
请小动物们帮忙收拾整理器具后,排排队,一起高高兴兴的开着小汽车跟着回家了。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十二
(二)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喜欢跳舞吗今天老师带来的圆筒也会跳舞,还会跳出不同的舞步。
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拿出来,在纸上抠出大小不同的圆形,边抠边教幼儿抠画的基
二、学跳圆圈舞
(1)把幼儿分成6组,每组一个调色盘,大小不同的圆筒
(2)教师出题《学跳圆形舞步》以命题的方式,让幼儿围绕题目进行创作。
讨论:小朋友都跳出了喜欢的圆形舞步,有哪个小朋友想说一说。
三、自由创作
1、让幼儿在另一张纸上自由创作,跳出自己喜欢的舞步
2、创作结束后,请各别幼儿到前面来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幼儿童谣教育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三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