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的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一
一、班课课题:
珍惜粮食,吃好盘中餐。
二、本课目的:
通过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让同学们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三、本课形式:
表演、小品、背诵等。
四、过程设计: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导出班会主题,古人云: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这餐,每念农夫之苦。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何谈发展。
(二)让本放小记者对本班同学以珍惜粮食为中心进行采访,并将采访答案与同学交流。
(三)请同学们观看《小品喜怒哀乐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学们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食品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从何丽珠和朱佳颖演出的小品还是李奕炜等同学演出的小品,我们不难得知隐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惊的数据来告诉同学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品质。最后,宣布班会结束。
(五)教师小结。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二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活动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活动三歌表演《悯农》。
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活动四和面。
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
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活动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三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爱惜粮食。
4、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水稻、麦子、农民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1、教师出示图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b、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谈谈对这首诗的感想。
2.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粮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边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并总结。
四、珍惜粮食,我们可以怎么做?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五、节约粮食、文明就餐倡议。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五
1、教师请小朋友背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2、介绍粮食的`来历,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诗《悯农》讲的那样,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讨论怎样做才能不浪费粮食。
(1)结合幼儿平时的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进餐的表现。
(2)老师和幼儿评选出进餐习惯良好,不浪费的好宝宝,并奖励小红花鼓励。
(3)请幼儿谈谈今后在吃饭时应该怎么做?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进餐时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不浪费粮食,爱惜粮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六
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爱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
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爱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
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家园互动:
1、不论在家进餐还是外出就餐,家长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饭菜。
2、家长可利用假期,带孩子郊游。并给孩子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使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如果幼儿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饭菜时,幼儿可以提前跟老师说明情况,使老师在进餐前就能将多出的饭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费。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七
1、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学会尊重他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7、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八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九
1、初步了解简食物链中的动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食物链。
3、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4、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课件、动植物头饰若干。
(一)导入:根据课件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里一开始有谁?后来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2、故事里面谁最厉害?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出示故事里的动植物图片。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关系?谁被谁吃掉?
2、请幼儿排一排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像这样一个吃一个,好像一条链子的关系,我们叫它食物链。
(三)了解动植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它们中你最讨厌谁?为什么?
2、假如没有了其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会发生什么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觉得谁最厉害?(人类)为什么?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动植物的减少呢?(如过量捕杀动物;过度砍伐树木等)。
4、讨论: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5、发散思维,讲述其它的食物链。如海里的食物链。
(四)游戏:谁饿了。
1、幼儿自由选取角色,根据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请扮演相关植物链角色的幼儿根据食物链的关系迅速手拉手蹲下。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
2、形象感知,丰富经验。
(1)逐图播放图片稻谷的生长过程的课件,引导幼儿边欣赏边了解稻谷的生长过程。
(2)结合课件丰富:稻谷、禾苗、插秧、稻穗、沉甸甸等词。
(3)幼儿借助课件完整表述稻谷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知道大米是来之不易的。
3、循路析文,经验提升。
(1)请小朋友说说大米是怎么来的?这些粮食来的容易吗?
(2)小结:春天的时候,农民伯伯就开始播种,种子发芽长出禾苗,把禾苗插到田里,到了夏天,农民伯伯要经过施肥、治虫、除草,禾苗慢慢长大,长出稻谷,到了秋天,稻谷逐渐成熟了,农民伯伯就要进行收割,晒稻谷,再把稻谷加工成大米。你们看,农民伯伯种的稻谷要经过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才能收成,是多么不容易呀。
6、拓展思维,结合教育。
(1)让幼儿说说:“除了大米,你还知道哪些粮食?”
(2)讨论:如何爱惜粮食?并结合教育。
7、分辨是非,反思行为。
(1)观察幼儿进餐图片,反思自己的进餐行为。
你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8、梳理总结,重点突破。
小结: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每一种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小朋友平时进餐时要爱惜粮食,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9、借助古诗,加强认识。
通过学习古诗《悯农》,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1)播放古诗《悯农》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2)幼儿复习古诗。
(3)幼儿边打快板边朗诵古诗。
(4)提升古诗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这首古诗名称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一
1、了解合理的营养结构,知道哪些食物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
2、在家长的帮助下设计一份营养食谱。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营养结构图、制作营养食谱的纸、各种食物图片。
一、导入。
二、我最喜欢吃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让你随便吃,您能吃多少?
三、营养宝塔。
1.小朋友想吃很多喜欢的东西,这样合适吗?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
2.教师出示大图。每天应该吃的东西就像一座宝塔,下面的东西应该多吃,上面的东西应该少吃。
3.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粮食做的食品可以让我们有力气)。
4.可以吃的第二个多的是什么?(蔬菜、水果也要多吃一些,它能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5.比蔬菜水果要吃的少一些的是什么?(牛奶鸡肉鸡蛋鱼肉都要吃一些,能补充蛋白质,可是不能吃的太多)。
6.吃的最少的应该是什么?(巧克力这样的甜食和油炸的东西都应该少吃)。
四、我的营养食谱。
1.看了营养宝塔,我们知道哪些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不能一个劲的吃喜欢吃的东西,不吃其他东西。
3、玩游戏"蹲一蹲"教师请3位幼儿上来分别扮演3个食品,并站成一排。(游戏规则:老师说完指令,幼儿迅速完成,再接下一个幼儿,如果接不上,将被罚表演节目)。
4、师幼共同表演《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吃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得让我们忽略了对它的关注。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通过讲解健康食谱一课,我认真查看了学生的“一日三餐”记录表,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好多都“不会吃',尤其是早餐,大多是在外面吃点面条或者买个小饼,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吃早餐。说是妈妈没有时间给做,让带钱自己买。孩子就自由支配这点早餐钱了,省下来买一些小食品吃。比如什么“拉条”啦,唐僧肉等。不卫生不说,更谈不上营养。有的孩子嫌早餐不可口干脆不吃,还有的孩子在课间偷偷地啃两口面包算是“早"餐了。
孩子们不会吃,责任不在孩子,更多的责任在于家长.现在的家长怎么就弄不明白挣钱是为什么?工作是为什么呢?除了实现自身价值外,不就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好点吗?不是为了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吗?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健康吧,学会疼孩子吧,不要认为只要有钱,就是疼孩子,肯德基少吃点吧,不要把吃肯德基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对于孩子不会吃,学校也有一定责任,作为教育者,需要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饮食,关注学生的健康。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二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爱惜粮食。
4、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稻、麦子、农民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2、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3、怎样爱惜粮食。
(1)请小朋友讲一讲你们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当萌萌来到蚂蚁仓库后,羞愧极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3、"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吃饭时要把碗里米饭吃干净,不掉桌上和地上,图中的宝宝吃饭时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讲卫生又浪费,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干净不浪费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小鸡吃米粒准备:一些废旧的纸揉成的纸团,几个纸箱或者塑料桶规则: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变身为小鸡"吃地上的米粒",伸出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鸡状。每次只可以用手夹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纸箱或塑料桶里。看谁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净,给与奖励。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在日常幼儿吃饭的时侯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求助,改变自己,构造新的朋友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爱粮节粮。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20xx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激发孩子们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10月12日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01。
了解世界粮食日。
为帮助孩子知道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以及各种粮食的种植及收获过程。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各班教师通过集体教育《“光盘”侠的故事》《大米饭的由来》等,开展一系列的爱粮节粮的主题教育活动。
02。
“我是小农夫”体验活动。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粮食得来的不易,结合幼儿园的小菜地开展了“我是小农夫”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陪同下认识各种蔬菜、参与种植活动,松土、采摘等活动。
03。
参观厨房。
平时生活中幼儿常见的食物基本上为半成品或者是已经加工好的食材,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餐桌上食物是怎么来的,大班孩子走进厨房,参观食堂,观看厨师对食物进行摘、洗、切、到最后的烹饪等,了解食物加工的整个过程。
04。
争做“节粮爱粮小使者”
为了让活动的开展更深入、更有意义,大班幼儿以及教师制作宣传海报,走进班级、各办公室、厨房、门卫室向全体幼儿及家长、教职工发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倡议全园师生与家长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用餐,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
粮食的永续。
地球的明天。
都在你我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里。
theend。
审核:项能翠。
编辑:吴玥。
教学目的:
1、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及其功能。
2、知道保护手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过程:
1、通过做手指操,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套手操。请小朋友们跟着我把手指一个个伸出来。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无名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引导幼儿了解收的'结构。
(1)教师:大家看看,我们的小手长得什么样子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我们的手上有五个手指,他们长短不一样。手指下面的部分叫做手掌,手掌又分为手心和手背。
3、引导幼儿了解手的作用。
(1)教师:我们的小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手可以玩玩具、吃饭、洗脸、穿衣服、画画、而且还能用手去感知东西的大小、冷热、轻重。看来小手的用处可真大啊。
4、引导幼儿学习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小手。
(1)教师:手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2)幼儿思考后回答。,(3)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让幼儿为正确保护小手的方法贴花。
重新找新朋友。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四
1.在“运粮”的游戏情景中,练习用脚控制“粮食”(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重点双腿夹“粮食”即沙包连续往前跳),锻炼腿、脚部力量。
2.探索多种用脚“运粮”的方法,增强脚、腿动作的协调性。
重点:学习用脚控制沙包。
难点:用双腿夹着沙包(即“粮食”)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足够量的沙包;四只小筐;四辆小推车:音乐(3首)。
一、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腰部、脚部的热身及跳跃动作。重点进行脚部、腿部训练。
二、练习用脚控制沙包连续往前跳一段距离。
1.自主探索用脚“运粮”的多种方法。
(1)分散探索。出示沙包。
师:这是小蚂蚁的“粮食”。小蚂蚁要把“粮食”储藏起来,我们来帮忙运一运。但这次我们不用手,而是用脚来运。
(2)集中交流,分享不同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用脚运粮的?运给大家看看?
个别幼儿示范:(根据幼儿交流、示范的顺序进行)重点引出:
a.单脚运跳:把沙包放在离地的一脚的脚背上,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b.单脚夹跳:用离地的一条腿膝盖弯曲夹住沙包,用另一只脚连续往前跳。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脚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把沙包放在两腿中间,夹住沙包连续往前跳。
(3)分散练习上述四种运粮的动作,找找能用脚把“粮食”运得比较远的`方法。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那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会运得比较远呢?大家都去试一试。"幼儿练习时,教师鼓励幼儿每种方法都去尝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交流分享(根据幼儿交流的顺序进行),教师规范动作。
你把“粮食”放到哪个位置后运得比较远呢?
a.单脚运跳时,要非常小心,否则,跳几下沙包就要从离地脚的脚背上掉下来。
b.单脚夹跳时,沙包要夹紧,夹得离膝盖越近越好,就会运得比较远。
c.双脚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要把沙包放到两脚中间的脚窝。
d.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的时候,把沙包夹在两膝盖中间,不太会掉下来。
2.练习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
(1)通过对比,发现比较快而安全的“运粮”方法--双腿夹着“粮食”连续往前跳。分散探索。
师:你自己或找朋友去试一试这四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
幼儿练习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四种方法都试试,鼓励幼儿与朋友比一比。
交流分享。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快也比较安全?重点:双腿夹“粮食”连续往前跳。
师小结:双脚并并拢,用膝盖弯曲夹住“粮食”,一二一二往前不停顿地跳,跳得越远本领越大。
(2)为小蚂蚁运粮,重点练习双腿夹着连续往前跳(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全体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适时提醒动作要领。鼓励幼儿用较规范的动作跳跃,对比较胆小的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于挑战。
3、游戏《运粮忙》,体会用脚“运粮”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放有沙包的筐;与小推车相距5—6米)。
(1)师:谁先来运一运,从筐的地方开始,运到对面的小车里,每人一次运一小袋。
(2)分四组进行比赛。
师:帮小蚂蚁运粮的时候,要一个接一个,运好了排在队伍的后面,每人运了一次没有运完的话,还要运第二次哦。看哪一队先把筐里的粮食全部运到小车上,哪队就获胜了。
(3)进行表扬、小结。
三、播放音乐,随音乐做放松动作。
最后,四位幼儿推着小车,其他幼儿跟在后面。
师:我们一起把粮食送到小蚂蚁的家里去。
本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游戏时能遵守游戏规则,玩的很尽兴,很开心,目标达到了,但是孩子们存在着个体差异,个别幼儿动作不是很协调,活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他们给予特别指导,这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五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1、引导幼儿了解粮食的由来,知道农民的辛苦,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2、培养幼儿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1、课件。
2、幼儿剩饭视频。
(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1.让幼儿观看幼儿剩饭的视频,然后分组讨论:小朋友挑食、剩饭对不对,为什么?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1.请小朋友看图片,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图片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
1.出示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激发幼儿同情饥饿儿童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活动反思:我是根据现在孩子们包括我们成人都存在的浪费粮食的情况下,设计的。首先在观看孩子们是剩下倒掉的.垃圾桶是孩子们会觉得很恶心,但是在知道是他们造成的就不再那样了。在介绍粮食是怎么来的时候,多数幼儿都能很好观看图片而且还能很好表述。个别幼儿还是不能很好参与,我觉得要是把这些图片换成视屏的话就更直观了,由于条件所限也没有请到真正的农民伯伯,这方面没能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在最后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时孩子们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有个女孩子还哭了。我觉得最后环节很成功,孩子们也懂得在我们浪费粮食的同时还有好多像自己一样大的孩子在挨饿,甚至饿死。孩子们有表达了自己今后一定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挑食。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六
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教育,让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的重要性,明白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要承担自已的责任和义务。
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事例等。
一、开场。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谈谈对这首诗的感想。
2.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粮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三、日常生活中,你身边有哪些浪费粮食的现象?
学生自由发言并总结。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定餐一定吃,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五、节约粮食、文明就餐倡议。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七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儒灵童教材。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
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当萌萌来到蚂蚁仓库后,羞愧极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3、"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吃饭时要把碗里米饭吃干净,不掉桌上和地上,图中的.宝宝吃饭时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讲卫生又浪费,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干净不浪费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小鸡吃米粒准备:一些废旧的纸揉成的纸团,几个纸箱或者塑料桶规则: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变身为小鸡"吃地上的米粒",伸出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鸡状。每次只可以用手夹一粒米粒,然后把"吃"到米粒迅速的放到纸箱或塑料桶里。看谁把地上的米粒"吃"得又快又干净,给与奖励。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诵读《弟子规》经典。
(2)教师可在日常幼儿吃饭的时侯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求助,改变自己,构造新的朋友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爱粮节粮。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激发孩子们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10月12日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01。
了解世界粮食日。
为帮助孩子知道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以及各种粮食的种植及收获过程。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各班教师通过集体教育《“光盘”侠的故事》《大米饭的由来》等,开展一系列的爱粮节粮的主题教育活动。
02。
“我是小农夫”体验活动。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粮食得来的不易,结合幼儿园的小菜地开展了“我是小农夫”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陪同下认识各种蔬菜、参与种植活动,松土、采摘等活动。
03。
参观厨房。
平时生活中幼儿常见的食物基本上为半成品或者是已经加工好的食材,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餐桌上食物是怎么来的,大班孩子走进厨房,参观食堂,观看厨师对食物进行摘、洗、切、到最后的烹饪等,了解食物加工的整个过程。
04。
争做“节粮爱粮小使者”
为了让活动的开展更深入、更有意义,大班幼儿以及教师制作宣传海报,走进班级、各办公室、厨房、门卫室向全体幼儿及家长、教职工发起“爱惜粮食杜绝浪费”的倡议,倡议全园师生与家长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用餐,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
粮食的永续。
地球的明天。
都在你我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里。
theend。
审核:项能翠。
编辑:吴玥。
教学目的:
1、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及其功能。
2、知道保护手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过程:
1、通过做手指操,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套手操。请小朋友们跟着我把手指一个个伸出来。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无名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引导幼儿了解收的结构。
(1)教师:大家看看,我们的小手长得什么样子呢?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我们的手上有五个手指,他们长短不一样。手指下面的部分叫做手掌,手掌又分为手心和手背。
3、引导幼儿了解手的作用。
(1)教师:我们的小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手可以玩玩具、吃饭、洗脸、穿衣服、画画、而且还能用手去感知东西的大小、冷热、轻重。看来小手的用处可真大啊。
4、引导幼儿学习用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小手。
(1)教师:手可以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2)幼儿思考后回答。
(3)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让幼儿为正确保护小手的方法贴花。
重新找新朋友。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八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目的: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过程: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目的: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准备: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过程: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目的: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准备:“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目的: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准备: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过程: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目的: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过程: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十九
大二班。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
2、懂得要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和习惯。
3、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
懂得要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和习惯。
1、水稻、麦子、农民伯伯种田图片。
2、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1、教师出示图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拿出水稻、麦子的图片)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两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1、教师请小朋友背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2、介绍粮食的来历,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a.“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b.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c.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2)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3)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古诗《悯农》讲的那样,粒粒皆辛苦。
3、小朋友讨论怎样做才能不浪费粮食。
(1)结合幼儿平时的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进餐的表现。
(2)老师和幼儿评选出进餐习惯良好,不浪费的好宝宝,并奖励小红花鼓励。
(3)请幼儿谈谈今后在吃饭时应该怎么做?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进餐时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4、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不浪费粮食,爱惜粮食的感情。
5、小朋友分小组进行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评选优秀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表扬,幼儿更进一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并提醒身边的幼儿和家人也爱惜粮食不浪费。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二十
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
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
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小百科:粮食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二十一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目的: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过程: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活动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目的: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准备: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过程: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活动三歌表演《悯农》。
目的: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准备:“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活动四和面。
目的: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艰辛。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准备: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过程: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活动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目的: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过程: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二十二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同学们在活动当中树立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并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活动目的。
让大家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和劳动人民的艰辛,形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三、活动主题。
四、活动时间。
__年__月__日。
五、活动主持。
__。
六、活动议程。
1.认一认,请__位同学认一认图片中的粮食作物(玉米、水稻、麦子、土豆),并作简单介绍。
2.讲一讲,请__位同学分别讲讲“粮食日的由来”、“粮食的作用”以及“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3.答一答,请__位同学答一答有关世界粮食日的相关知识,答对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
4.想一想,为世界粮食日拟定几个宣传标语,突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并请__位同学读一读自己拟好的标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点评交流。
5.诵一诵,由主持人带头,全班集体朗诵《珍惜粮食》的诗歌。
6.最后由__老师总结。
大班教案粮食(汇总23篇)篇二十三
1、感受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2、学习用短促的声音表现歌曲的跳音部分。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磁带及录音机。
1、以游戏方式,前置副歌学习,掌握跳音的唱法。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来做老公公,你们做小猴子,我做什么,小猴子也要跟着学做。(教师和着副歌部分的旋律做动作,当唱“来来来来”时做拍腿动作,当唱“秋天多么美”时做张臂拥抱动作)。
欣赏后提问:你发现这首音乐中哪一段音乐比较特别?(引出跳音)。
——幼儿学唱。(重点学习跳音部分)。
2、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记住歌词。
1.班科学《秋天多美好》是季节认知中的一个版块,秋天囊括了多个层面的内容,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整个大主题的探索,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切入方式,导致了课程内容的过多和不可消化,幼儿的学习过程也只是蜻蜓点水,在每个环节中都不能很好的深入探索,不能更全面的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执教者来说,对环节的掌控和课堂节奏的把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我的课程目标是这样设定的:
能运动多种感官途径了解认识秋天,知道秋天是一个美好的丰收的季节。
2.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也搜集了很多有关于秋天的东西,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了解和认识秋天,从吃的到看的,再到摸到的,再到闻到的,在发挥幼儿感官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探索和思考,奈何内容实在太多,没有任何一次的小环节是丰满的,以至于每个大环节的递进都是平铺直叙式的平淡乏味,毫无跌宕起伏的惊喜感,在调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学习方面设下了一个大屏障,不仅我无法穿越,孩子们也无法跟进。
不仅在课堂上我的支持策略出现故障,在对教材的解读上我也存在很多的偏差,就单单是这个大主题子内容的选择上我就没能横好的掌握,如果从小的入口切入秋天这个大环境,以小见大,感受秋天的某个方面的美,再迁移式的感受整个秋天大环境的独特和神奇,这样给了孩子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间,也给了自己一个更好掌控的局面,对于整个教学思想---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所以,日后对教材的解读把握还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多多请教,多多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虽然经历了滑铁卢,但是也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必须摈弃的一些方式,对自己来讲,何尝不是一次成长和历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