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任务的可行性,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和顺利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注重变通和创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一
今天学习了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连加与与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1、课件演示,分层体现加减混合的过程。
在教学例1时,我分层呈现主题图,通过让孩子回忆自己的.乘车经历来激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直接说说图意,尝试让学生用车上原有……下来……又上来……的话来说说,车上原来有7个小朋友,到站后,下车2人,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7-2=5。然后又上来3个人,再让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并列出加法算式:5+3=8。相机对孩子进行文明乘车的教育“先下后上”,并尝试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点明课题,并说说算式的结果(有的学生根据图意得出结果,还有的学生从左往右算出结果),把语言描述与算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具体意义。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在描述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观察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1幅图,说说图意,再出示第2幅图,说说图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两幅图连起来说图意,并列算式解答。最后回顾解答的过程,根据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算式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
对于想想做做的第2题,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并独立列出加减混合的式子。同时进一步追问学生“5-2”求出来的什么?为什么要用减法?“3+3=6”求出来的又是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让学生通过初步的反思,初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随堂练习,总结算法,练习巩固。
学生在完成例题与想想做做的第1、2题后,第3题撇开具体情境,仅留下6道抽象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直接计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从而让学生认识这些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一样,都可以从左往右计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独立做一做想想做做的第4、5题,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二
教学内容:教材117页---119页。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提示。
自学教材117页—118页例1及119页例2.思考:
1、例1中的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2、试着算一算,你想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4、针对第二个问题的两种列式方法你又是如何计算的?说说并总结你的运算顺序。
四、自学检测。
118页“做一做”
(挑人板演)。
五、对改。
交换----讲评板演习题------对改。
六、小结: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关键是:做好通分。
七、堂清(对改)第120页第1题。
八、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九、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三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文档为doc格式。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四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加减混合》一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由于是静止的图,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学习例题前先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际的情境表演,既对前面连加、连减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
刚一上课,我直接让3个孩子站在台前做游戏,然后先上来了2个女孩和他们一起玩,又来了3个男孩加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让孩子们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根据学生的表演完整的将整个过程讲述了出来。“那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答?”孩子们的回答都非常的精彩。而后8个孩子接着表演,他们在一起玩,一会儿先回去了3个,接着又回去了2个,再让学生叙述看到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的兴趣依然很浓,这一环节就在创设的这种生活实际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直观提示性的复习:连续来,全部用加法,连续走,要从总数中连续去掉。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进行新授课时我又利用上下车的情境表演引出新授课:现在车上有乘客7人,百货大楼到了,本站下车3人……上车2人。”这时,学生都身临其境,情绪高涨,沉浸在自己参与的情境之中。在这一活动化的情境中,当教师说出下车3人,车上的3个同学从车上走下去时,学生马上举手说:“下车的3人已经不在车上了,要减掉。”“这时又上车2人。”“又上车2人就要再加上2人。”这时,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请同学们估一估,这时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很快估算出“车上的人减少了,因为下车的比上车的多1人”,同时学生还出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7-3+2”、“7+2-3”等。活动化的情境为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课堂表演的魅力。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五
80×3=600÷15=17×5=58+45=。
二、填空。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
再算()。
2.90减36乘2的积,差是多少?列式是()。
3.16乘5的'积加28,和是多少?列式是()。
三、先画出每道题先算的部分,再计算。
四、脱式计算。
16+32×472×2-12335×4+24。
五、解决问题。
商店里有笔记本、钢笔、文具盒和铅笔,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14元,每个文具盒8元,每支铅笔3元。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问题。
买5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应付多少元?
买1支钢笔和4支铅笔,应付多少元?
买2支钢笔,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1.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八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九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二)、情境感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3、课件呈现。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课件出示:72-(47+16)=。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8页的例3及例4。
教材分析:
“加减混合”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本内容在教科书第28页,教材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人数的增减变化为背景安排了一道例题。学生一般都有乘车和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教材在全面反映加减混合计算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这样安排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步计算中第一个加数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及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练习题:
2、列式计算: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学生理解题意,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交流做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做法。)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比较做法,找出简便写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题,请学生思考先算什么,在做加减混合时,应该怎样做?
(2)小结:在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
第一关:我的基础最牢。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强调运算顺序第二关:我会解决问题。
第三关:我会应用。
(1)应找回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例4)。2.第30页练习五,第7题。3.第31页练习五,第12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三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要求:先读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例如:34+20+5=,34加20,再加5等于几?先算34加20等于54,再算54加5等于59)。
指着后两张口算卡片提问,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我们还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混合的知识。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出示例3。
师: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哪里?
1、仔细观察,说一说画面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
根据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你能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的不多,师引导)。
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多了几人?(3人)。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出到了这一站之后,车上多了3人,如果老师想问你,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你会算吗?(个别学生回答,用28+25,其余学生予以否定,不能算)。
(还少一个信息,还不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对,现在把这个信息告诉你,车上原来有67人,让学生先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3、探究算法。
计算方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书写方面,画横线用尺子,别忘写横式得数)。
把书翻到28页做一做选你喜欢的题目,笔算在练习本上。
(2)学生计算,师巡视。选出错例。
(3)指名讲解第一、二道题目,讲讲如何笔算。
(4)出示错例。请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予以纠正。
(5)生齐说,师板书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二)笔算。
(三)拓展题谁来当大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本节课最大的的特点是“老师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计算,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解算法。效果还可以。练习有坡度。我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情境中探索新知,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感觉不足的有: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在参与教学,但是有个别学生走神,而且学生还有拉长腔的毛病。总是觉得学生大了,不再注重物资奖励了,看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时刻要注意的事。
另外我也有一点感触,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练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计算5+3+2和10-5-3时分别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
二、新课引入。
在复习题后面的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10-5+3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要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4+3。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4+3的后面加写-2,把算式写完整。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在减2?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说说算是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混报交流讨论,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4+3-2中表明的计算顺序依次表示出这两部分。
教师:第2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2、学习例2:
(1)在屏幕上出现反映“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后,又飞来了3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4-2+3=。
教师:上面的算是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叙述板书。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学生:因为只有用减法先算出4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下几只天鹅后,才能算出又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第2步是那两个数相加。
学生:第二步是用第一步的得数2和3相加。
(3)引导学生总结夹剪混合计算的计算过程,谁能说说他们的计算顺序。学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四、巩固练习。
完成67页做一做的练习。
(1)小鸭子戏水,水潭里有6只小鸭,又来了3只。然后又走了4只.(2)让学生根据鸭子来去的的过程把算式填写完整,并在最后的方框里填上得数.(3)让学生结合鸭子来去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计算:5-2+3=。
8-7+8=。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顺序和第2步分别是几加几。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观察插图,明确要求,然后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完成练习十五的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五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六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七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加减混合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篇十八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列分式计算:
112215112+103+88或+103215303215+88303(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第三关: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