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里收集了各个领域的总结范文,包括学术研究、工作总结等多个方面,供大家借鉴。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一
[1]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97.
[3]王长城,姚裕群.薪酬制度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杨伟国.战略人力资源审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江雯.建立基于素质的薪酬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6):7-10.
[10]麻艳如.企业薪酬体系诊断维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1]卿涛,郭志刚.多重视角下企业薪酬制度的解析与构建[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二
摘要:一个高效率且有竞争机制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存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中的人才精英进入旅游企业,还可以让已经在企业中的员工保持工作激情,大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而该旅游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才会呈健康向上的趋势。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并为建立起更好的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薪酬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按照其总体发展的要求所建立的薪酬激励计划。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多种薪酬形式如工资、奖金、福利等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和对企业忠诚度的培养。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只有站在经营管理的高度,系统性地认识薪酬体系的定位、管理对象、实施手段,才能全面把握薪酬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的管理作用。通过企业建立的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将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形成长期和中短期的利益结合与捆绑,促使旅游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利益的共同体,让“求生存、谋发展”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共同的成长目标。
一、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企业中不同的职位与层次之间应该保持着相应的关系。旅游企业就其他企业而言,其工作层次、职业岗位不尽相同,工资结构也分布不均,不很合理。如酒店、旅游风景名胜区等这一类的旅游企业的老板会选择支付员工工资平均化的这种分配方式。这种做法是其出于平衡员工,避免因差距过大而产生员工冲突的考虑,然而这种分配的平均化除了起到平衡作用的同时,还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另一部分如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等这类旅游企业工作的员工则呈现出另一极端,旅游企业内部员工工资相差差距过大,同样不利于该类型旅游企业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另外,据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大部分旅游企业,其高层职员的薪资水平也都停留在较低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一些即使是营业业绩比较突出的旅游企业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现象使我们为旅游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现状担忧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这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旅游企业薪酬设计缺乏科学化的考量。
在大多旅游企业的工资结构中都存在单一或模糊的问题。薪酬是企业对员工在其内部业绩表现的认可、反馈和物质表现。决定工资高低的关键性要素应包括:工作的职责、努力程度、工作的具体要求、任职资历、工作的环境与安全保障以及工作的绩效考核评定结果。此外,企业的效益、对社会保险的要求、培训需求也是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表明,企业员工薪酬的追求也不完全是刚性的。因此,大多数旅游企业没有周详的薪酬计划和预算支付,只是随意的复制大多数公司采取的并不成熟的薪酬管理模式,其工资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功能。这种做法最终导致旅游企业的内部矛盾,造成企业甚至行业内的人才的严重流失。
2.旅游企业薪酬体制忽略精神价值强大的激励作用。
一个企业若想长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诉求。做物质条件的满足和精神层面的慰藉“双管齐下”。一个企业如果忽略了员工的精神激励机制,一味只重物质方面,让员工感受不到人格上的满足与升华,这样最终也会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事实上,在很多旅游企业内部,优秀的员工并不是因为金钱上的缺失而离开,反而更多的是因为其认为精神层次没有得到满足,认为自身人格没有得到相应价值上的认可而离开。
3.旅游企业的薪酬体制缺乏竞争力,员工跳槽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企业想吸引优秀的行业精英,若其设定的薪酬体制相较于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更为合理,则会更有竞争力。如果旅游企业的员工发现其所在单位的薪酬管理体系相比较于其他企业缺乏竞争力,则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这是旅游企业内部优秀员工不断跳槽的重要原因。而面对跳槽频繁的员工所导致的岗位人员的不断更换,企业的培训成本上升,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关于旅游企业薪酬机制的几点建议。
1.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旅游企业应按照各地区和各阶层的关联性及差异性来分析其薪酬结构、奖金和福利发放的具体状况。参考行业内的薪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旅游企业自身的调整。使企业的薪酬支付具有更强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2.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在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精神鼓励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多关心员工生活状态、开展户外活动、集体旅游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的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让员工更深的感受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关怀与温暖,从而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李锐.浅析我国薪酬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j].商场现代化,20xx(1)。
[2]朱传伟.实施全面薪酬战略留住并激励企业员工[j].商场经济,20xx(2)。
[4]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m].20xx:112。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三
(一)对激励的理解。
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与工作行为相关性关比较高是保健因素,员工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单位的制度要求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安排等,员工在工作中对单位的相关政策不满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员工对企业的某个方面不满意,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对很多方面不满意,就会导致员工辞职,引发企业员工流失,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满足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薪金政策的现有要求,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员工给企业工作取得成绩而带来的业绩感、在工作中有表现的机会、完成所分配的工作而得到的奖励的等方面。由于员工在工作中得到了满足他们对未来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加喜欢在这个企业积极努力的工作。保健因素对稳定员工队伍是必须的,员工出现不满意的情况会对企业失望,从而想离开这个企业。保健因素的变化趋势与薪酬之间相关性是呈负相关。激励因素的变化与薪酬的相关性是正的。企业激励因素不到位,员工处在一般的激励影响下,影响程度不大,企业的薪酬标准到达一定水平时,激励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呈现正相关发展。企业对保健和激励因素设计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相应的薪酬管理政策,发挥两个因素的作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的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薪酬的表现形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对员工取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收入、奖金和津贴收入等以现金、实物和股利为表现形式的工资性报酬称为狭义薪酬。对员工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称为广义的薪酬,经济性的薪金是指工资收入、奖金、津贴、各种现金福利及带薪假期等。非经济性的薪金是指员工对企业单位以及自身工作等在心理方面的感觉等。薪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是根据员工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一定是计算标准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是企业的一项费用。薪酬从员工的角度来说是在企业里工作所得到了劳动报酬。员工的薪酬包括内在和外在两种表现形式,内在的薪酬主要表现在心理和语言方面的激励,是看不见但能够感受到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满足和荣誉方面的感觉。外在的薪金主要是得到的现金和实物资产,它能够改善员工的家庭生活和居住环境。员工的薪酬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社会地位,员工个人能力的展现和在企业里的工作前途,也表示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
三、完善中小企业激励与薪酬体系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中小企业任职岗位薪酬标准。
中小企业应该对工作岗位的价值进行评估,明确每个工资岗位的薪酬标准是企业做好员工薪酬管理的基础环节,也做到薪酬在企业里公平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价值评估。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业务分析,详细编制反映工作岗位实际情况的工作岗位手册,对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量要求、任职资格和条件、工作过去的复杂程度、工作环境等等进行清楚地描述;二是企业根据各工作岗位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对企业贡献的多少,合理确定各工作岗位的价值,并按不同的岗位价值确定薪酬标准;三是对各岗位任职资格进行评估,确定不同等级的薪酬标准,企业根据每一位任职人员的学历高低、技能大小、经验水平的具体情况,确定岗位工资,这样会出现同岗不一定就同酬的现象。企业工作岗位价值和任职资格的评估工作,是实现企业对员工薪酬公平的重要方法。
(二)完善中小企业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薪酬如果不与绩效激励机制挂钩,就不能实现薪酬结构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激励作用,只有将企业的薪酬动起来,才能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企业的发展才有活力。在企业里绩效如何评价、如何进行科学的考核,怎样进行测评等问题是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应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薪酬管理的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企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绩效考核既可以评判员工的能力大小,也可以激励员工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制定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考核时,不仅与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挂钩,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贡献多少进行评定,防止了“大锅饭”现象的出现,积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
(三)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的内容。
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定绩效计划、部门绩效协调、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的采用和提升绩效目标等。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步骤,中小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验发展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重点要求,工作岗位的差别、员工的技能等对企业各部门和各岗位员工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期望,与此同时明确表达出企业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奖惩规定。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指标的设计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公平、公正和激励性。考核指标应该将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将企业不同阶段的要求体现出来。绩效评价考核的方法应该适应企业的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绩效评价考核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沟通,与基层员工的沟通,要客观、公平、公正。使各部门、每一个员工得到满足,真正发挥绩效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志伟.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03).
[2]魏友玉.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3).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四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在日常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设计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又是实施良好的绩效管理的重要体现,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探讨企业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薪酬;薪酬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激烈和复杂多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作用日益凸显,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在国外已经被许多企业实践了很多年,而国内企业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晚,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也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这些方法大多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企业在引进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管理是绩效的具体展开和落实活动,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主要侧重信息沟通和绩效提高。强调事先的沟通与承诺,绩效管理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制度。另外,企业绩效管理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内外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薪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支出,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薪酬常用来将业绩和薪酬联系起来,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这种薪酬制度最早是由有“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事实上,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绩效薪酬模式,其绩效的内容指标与薪酬要保持一致,即以绩效定薪酬。不过,需要在绩效与薪酬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正确地把握好这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员工工作稳定的心态和基本的生活收入,义能保证员工有一定工作斗志和士气,反之,如果这个平衡点把握得不好,就可能会使员工心理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本身都是一种损失。
绩效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性薪酬制度,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第一,绩效薪酬更注重绩效工资、远期报酬。薪酬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员工的表现好坏与最终的薪水相联系。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引导员工为长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意识,提倡中长期绩效薪酬激励,同时,注重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感情培养。第二,绩效薪酬目标制定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员工的长远利益,在具体的制定合理的薪酬时,应该着手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薪酬目标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保持员工有很好的企业忠实度和归属感。第三,绩效薪酬制度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具有相对的弹性。现代意义上的绩效薪酬与传统的薪酬相比,绩效薪酬是通过调节绩效优的和绩效劣的员工收入,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身体行为进行合适的调控,来刺激与激励其行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目的。在不同企业的薪酬文化中,薪酬改革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统一薪酬标准。从企业的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战略层面都实行一体化的整合。进而具体的整合职位、能力和绩效三位一体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而绩效薪酬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绩效管理还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解决近期或远期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薪酬管理是一个结果和阶段性的总结。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情况,是反应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企业对自身改革的思考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在薪酬管理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现了由计划、晋升工资制向新岗位、职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转变,无论是企业的基础层面的员工还是战略层面的高管都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当我们在理智地分析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时,发现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1。薪酬管理战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不一致。
我们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应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方面,需要给企业的员工合理的工资,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满足其多种需求得以实现,并且对企业产生更深厚的忠诚感。同时,要兼顾到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以提高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薪酬管理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与研究,制定一套量体裁衣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以战略为导向将企业薪酬管理构建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经营战略不同,采取灵活薪酬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公平合理地薪酬分配制度,才更有利于企业内员工和企业发展。
2。薪酬管理执行情况与员工沟通存在脱节。
企业的长远发展依靠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体力支持。现在一般企业并没有把员工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必要沟通管理相联系起来,可能大多数企业只考虑眼前的短暂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沟通是加强薪酬管理的关键,只有让员工理解企业的薪酬设计原则与具体程序,才能够使员工明白薪酬管理的意义,并且把自己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联系起来,管理者也能够真正的知道员工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薪酬方案,满足员工的需求。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与企业的管理者对其制度推行有很大的关联性,管理者是薪酬制度的制定与指导者,他们对其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代表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推行薪酬管理的关键一步,必须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力资源等等相结合起来,带动企业的薪酬落实到实处。
在对企业进行薪酬管理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企业员工所产生。如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矛盾和不信任,管理者缺乏沟通可能会使一些设计良好的薪酬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经常与员工沟通,吸收员工参与制度设计,促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改变员工对于自身薪酬与企业薪酬制度的认识。管理者和员工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理解与包容,对于在薪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去解决,有利于集思广益能够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人性化的薪酬体系。
2。薪酬管理要使员工参与薪酬设计,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若要想薪酬管理成功,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和考核方法配合使用。通常由于绩效管理或者考核上的问题使得很优秀的薪酬管理功亏一篑。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时,让员工参与其中,这时上下之间可以提供不同的意见,并且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薪酬的重要性和意义。
3。企业内的薪酬管理制度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企业的薪酬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的特点,就是企业内部根据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标准,同时,要兼顾到企业薪酬总体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区别的薪酬管理方法,对于表现比较好、业绩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员工给予高薪酬,而对于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给予适中的薪酬水平。这样可以很大的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基础上,而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体现和必然结果。企业管理者采取绩效管理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对合理的薪酬管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薪酬管理与设计之中,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要体现内在公平性和外在竞争性,真正建立起让劳资双方共同满意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取得共赢,而这种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定会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五
摘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面对市场经济中的机遇以及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挑战,都会影响企业决策制定。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企业长久地发展。结合现在的经济市场环境,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提出合理意见,实现国有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关键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企业员工。
1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面貌在几十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主体就应该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相应生产要素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而对现代企业现有的发展来说,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企业长期保持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战略意义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下,从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国有企业在今后发展中薪酬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运用薪酬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有效地激励,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几十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地进步,但目前来说,一些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存在薪酬机制不合理问题。
在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大锅饭一直存在国有企业中,这就会导致薪酬制度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员工贡献的大小,最后出现不公平的结果。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平均主义,这就会阻碍国有企业发展。具体体现在:(a)企业员工的主要精力不会花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和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上,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b)国有企业之间在收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性体现在员工收入方面,这就会导致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影响企业稳定发展。(c)国有企业薪酬还受到岗位等级制度影响,不同岗位的员工,只要他们的级别一样,他们薪酬就没有太大区别。这会长期反复,就会降低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薪酬体系缺乏竞争性问题。
从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企管理者收入水平相对偏低,这就会导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优秀人才出现严重地流失情况。国有企业薪酬竞争力没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对外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想要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就必须在薪酬体系方面要优于同行企业。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拿出优厚的薪酬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这会对国有企业长远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b)国有企业体系对内缺乏公正性。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国际、国内其他企业标准有很大区别。国际上的企业中管理者与一般职工的薪酬差距很大,这就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薪酬之间的差距不大,这样会造成分配缺乏公平性,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3薪酬体系缺乏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
国有企业中薪酬体系缺乏科学严谨的制度,主要表现在:(a)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考察存在随意性问题,表现为粗放型薪酬体系。对企业员工薪酬考核没有完全与员工对企业贡献度相结合起来。很多情况下国有企业领导决定了员工薪酬,使得薪酬考核失去应有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b)国有企业在确定薪酬标准时没有对市场行情进行全面、详细、综合的调查,不能对市场上劳动力薪酬体系有个清晰地认识。国有企业也很少建立职工与企业共同进退的薪酬方案。这不能充分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国有企业发展。
3.1提高薪资体系内部和外部公平性。
公平性在现代企业薪酬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有企业制定相应的体系时需以公平性为前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薪酬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公平的薪酬体系是对他们辛勤劳动最好的激励。国有企业薪酬体系的公平性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对他们来说,自身的综合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这会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长久地发展,形成企业与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
3.2采取按岗位和业绩的薪酬体系。
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员工岗位差别进行给以薪酬,主要可以根据员工岗位的重要性,员工个人综合能力等进行确定工资档次和发放标准。根据企业每个岗位的差异性,合理地制定薪酬差异性,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国有企业还可以对企业员工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考评,从而给予奖金和绩效工资的分配。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奖金、绩效考核等薪酬体系,提高优秀员工薪酬待遇,促进企业内部良性循环的竞争环境,进而提高企业发展。
3.3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设计。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体系是由企业领导层讨论共同决定的,企业员工参与共同决策机会很少。在国有企业中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建立企业与员工合理地沟通桥梁,员工就会更加理解和接受企业的薪酬体系,让员工感受到在企业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团结和稳定,对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薪酬体系制定等方面进行阐述,将对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国有企业薪酬体系优化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
参考文献:
(略)。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六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对于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与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人才流动性大、关键技术人才匮乏、部分员工消极怠工等现象,构建完善的酬管理激励制度已成为企业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1.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的不科学。
薪,指薪水,又称薪金、薪资,所有可以用现金、物质来衡量的个人回报都可以称之为薪;酬,报酬、报答、酬谢,是一种着眼于精神层面的酬劳。因此,薪酬管理激励机制不能只是体现在金钱上面,还应该包括成就激励与地位激励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但是,现阶段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激励制度中往往会忽略后两个方面。尽管近期管理层已经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弊端,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2.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目前的建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竞标过程中目标盈利率被不断降低,接近成本价中标甚至亏本中标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就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企业信誉重于一切,偷工减料的行为是坚决不被允许的,所以势必会造成在其他方面压缩成本的现象。而这种压缩成本的措施一旦体现在降低职工工资标准上,对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将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第二,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工序繁多,标准不一,各项检查、认证、管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责任心均有较高要求,工作本来就十分辛苦,辛勤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回报若长期不能成正比,人才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考验,轻者会影响员工能力的发挥,重者人才就会流失。而且,在各个企业之间,相同岗位的人员进行薪酬比较一直都是员工之间乐此不疲的话题,这种同行业之间的薪酬横向比较,必然会导致薪酬处于劣势的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加剧。尤其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类似的工作内容与强度,若薪酬偏低,员工的创造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最终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施工的地点多在野外,项目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大部分技术人员需长期跟随项目施工,与家人聚少离多,长此以往会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这也成为人才流失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项目建设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岗位类别与层次设置较多。例如,主要技术人才包括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技术主管、成本、水电、物资机械和财务等各类主管,勿论还有众多的基层工作人员。虽然这些人单独来看只是企业运转中的一个小齿轮,但是缺了这些关键的小齿轮,企业的整体正常运转就会受到阻碍。因此,为了留住这些人才,更为了激发人才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十分必要。科学有效的激励,能够促使人发挥出更多的潜能。因此,为实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以及工作潜能,科学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另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提高员工的团队凝聚力与企业向心力,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自觉接受、学习企业的文化与发展目标,并将这些转变为实际工作中依据的准则。薪酬管理激励机制能防止企业主要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保证他们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因为激励制度本身就隐含着正面的竞争精神,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与激励下,员工的工作态度会进一步转变,从而积极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
1.完善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一般分为基本薪酬、福利薪酬、津贴补助、柔性薪酬、激励薪酬等部分。薪酬结构是对企业内部不同类别与不同等级的职位所得到的薪酬进行统筹、合理安排。制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战略、企业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管理与资源配置的战略措施、市场平均薪酬等,薪酬结构还包括员工个人突出贡献的奖励办法。薪酬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要以同工同酬为依据,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与贡献的大小,对具体员工的薪酬进行合理调整。建筑施工行业的职位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许多技术要求特殊的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合格的任职资格与对应的技能。
2.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制度。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时代背景也在不断变化,每个行业的薪酬结构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变革必不可少。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也应该对薪酬结构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该举措的终极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关键性技术人才心甘情愿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首先,要符合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薪酬作出适当调整,同时配合企业选用人才的机制,实现动态薪酬机制。其次,调整措施要立足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实际的经济收益,在满足员工要求的前提下促进企业收入的提高。最后,应该将调整后的制度与调整前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3.多项薪酬管理激励机制并举。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的岗位多样,技术要求也不同,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技术要求以及技术难度系数的不同合理调整薪酬。例如,对工作环境越差,技术要求越高的岗位给予较高的薪酬福利。其次,对一些特殊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例如,在技术创新上做出了特殊贡献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公共财产的损失等。对这部分员工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最后,针对一些特殊方面的贡献,可以设置一些特殊奖项,并匹配具体的奖励金额。例如,国优奖、专利奖、金点子奖等。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激励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激励机制构建与价值进行探索与分析,有利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进行改革,提高企业的用人水平,避免人才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薪酬管理,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对其相关工作进行管理能够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而给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但是,如果企业的薪酬制度缺少科学性,则会对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对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因此,企业想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对其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应用。
1.1企业的薪酬管理能够对企业及员工的关系进行维持。
员工之所以会为企业工作主要是因为员工和企业之间签订了相应的劳动合同,即企业员工给企业进行工作、为其劳动,而企业给员工支付一定的报酬。薪酬管理是员工和企业之间利益的实现中介、纽带,若企业薪酬管理无法达到员工的需求,那员工就不会为企业进行劳动,且如果员工的工作、劳动达不到企业的规定,企业同样也不会给员工支付相应的报酬。薪酬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主要是对员工及企业的发展、生存进行维持的枢纽,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影响较大[1]。
1.2企业的薪酬管理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激励是企业的薪酬管理核心,且还是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目标,企业可以利用薪酬激励来保留、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薪酬对员工工作激情进行一定的激发,使员工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进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另外,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机制可以激发员工不断朝着企业所期望的目标、方向进步、发展,使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2]。
1.3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判断员工个人价值的最主要依据。
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中,经过实施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使员工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如企业给某个员工加薪、升职,说明该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企业认同,同样也可以说明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个人能力比较优秀。反之则证明企业并没有认同员工的价值,也可以证明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不是非常优秀。因此,员工能够利用相应的薪酬管理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判断,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
如今,许多企业并没有对薪酬管理的具体含义进行正确、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薪酬看作是工资福利和奖金,一味地对物质报酬进行追求。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较为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且从来没有对工作岗位进行相应的评价,进而导致企业在该情形中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存在较大的难度[3]。
2.2企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
企业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必须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价值。但是,在国内的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几乎都忽略了企业的薪酬水平。企业的大多决策行为成效均要在几年后才可能显现出来,若企业缺少长期的激励,则会使管理人员的一些短期行为对出资人利益造成损害。因为企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所以长期以来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经过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薪酬水平有所改变,但有些企业薪酬水平同样还是比较低,尤其是企业中关键技术骨干力量的薪酬与市场中的相关情况相比显著偏低,且对外还缺乏有效的竞争力,进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逐渐流失。企业薪酬的市场竞争力比较缺乏也是导致人才流失最关键的因素,进而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越来越严重[4]。
2.3企业的薪酬制度缺少科学性。
企业薪酬管理中的薪酬制度主要是企业参照劳动的精确程度、复杂程度、繁重程度、负责程度以及劳动条件,把各类薪酬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级别对薪酬的标准进行确定的制度。国内的许多企业,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其薪酬等级的设计均建立在较为严格的一些官僚等级上,且基本的薪酬通常都是根据行政级别进行确定[5]。因此,在该背景影响下,员工工龄、行政职务、职称、学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资水平,企业员工的薪酬增长一般都是根据员工自己的企业地位变化决定的,并不是根据其业务水平提升来判断。若一个人长期处在级别较低的岗位,不管其工作有多么出色、能力有多强,其工资收入也不可能太高,进而就会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
2.4企业员工的福利比较单一且缺少创新。
企业员工福利中非经济性报酬主要包含挑战性的工作、参与决策、就业保障、学习和进步机会、员工价值实现。而经济性的报酬则被看作对员工劳动付出的回报,非经济性的报酬是给予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及关怀。在国内,许多企业的员工福利目前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福利上,比如加班费、医疗保险、子女的入托补助、住房补贴等,缺少一些人性化福利[6]。
2.5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薪酬脱节。
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存在严重的绩效考核与薪酬脱节现象,且企业薪酬激励的效果也不明显,论资排辈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员工的工资通常都是和其工龄、学历、职位等挂钩,但是与个人的业绩却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导致企业中绩效考核的相关体制较为缺乏。另外,企业员工自身具有的业务能力、技术、具体劳动贡献考核的指标也比较少,且大多都属于软指标,如开会考勤、厂纪、厂规等,导致企业的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员工离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缺少有效的长期激励体制,而且企业没有评价、分析、测量员工工作的具体成果,进而导致员工劳动成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致使员工失去工作热情,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影响。
企业在对其薪酬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理论来进行管理,且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其相关特点,把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企业的薪酬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而且需要进行相应的艺术管理。同时薪酬管理必须服从企业经营的相关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政策,关键在于薪酬管理一定要能支持企业文化及其经营战略。企业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行完善及与时俱进,其薪酬管理的具体作用才能在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使企业薪酬管理主要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服务的手段、工具等作用得到体现。
3.2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增薪机制。
对企业的工资增长率及工资总额进行确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操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企业可以经过对相应的薪酬机制进行调查,获取相关行业中企业薪酬水平及薪酬结构等资料,对社会的发展状况、劳动能力等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增薪体制。企业应该建立对个人技能进行评估的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其薪水进行确定,而工资的标准则根据最低技能到最高的等级进行划分。因为技能制度可以在企业岗位的调换及新技术的引进等方面发挥一定灵活性,所以当员工证明其可以对更高一级的工作进行胜任时,企业应该增加员工的报酬。在该评估制度中,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对相应的信息进行传递,让员工不断重视自身发展,进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7]。
3.3企业应该完善其薪酬管理的制度及对其薪酬管理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如果企业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给企业员工提供较为合理的工作薪酬。企业所制定的薪酬制度是不是具有一定吸引力对其激励、吸引以及维系优秀人才有重要的影响,且其对组织归属感及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促使员工更好地将相关工作目标完成等均有一定的作用。企业应该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进而给企业制订薪酬方案、进行决策等提升可靠的依据。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该不断对其薪酬管理的具体制度进行完善,合理地设计企业的薪酬管理结构,且薪酬结构的设计应该考虑各种类型岗位特点,针对各种岗位设计出不同的激励模式,并建立以技能及岗位为基础的企业薪酬结构。
3.4企业应该让员工的福利实现多元化。
企业员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员工除了希望获得相应的物质福利之外,其同样希望能够获得其他福利、精神福利,比如个人发展机会、教育福利、尊重、关怀以及赞赏等。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的员工进行了解,针对员工发展潜力、工作安全、培训机会、家庭照顾等各种需要,不断地推出更多元化的、与我国福利标准相符的福利机制。企业应在对员工福利总额进行制定的基础上,参照员工的实际需求及特点制定出福利项目,并让员工可以自己进行选择,使员工的福利要求得到满足,进而让企业的福利能够发挥一定的奖励作用[8]。
3.5企业应该对其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强化。
绩效考核主要是对企业中员工的付出及其劳动成果进行反馈,且也是对员工薪酬进行支付的主要依据。企业在对其考核制度进行实施时,必须具备一套可以对员工本人的具体情况及岗位特点进行反映的考核依据,而且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操作一定要公正、公平,应做到对事不对人。企业的绩效考核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及类别的员工,对不同的考核指标及内容进行确定,且参照行业的特点将各个岗位的主要责任、复杂的技术劳动、工作量大小、风险承担程度等进行确定,把责任要素、管理要素以及技术要素等全部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要素中,且将考核的结果当作员工培训、晋升、教育、聘任、分配薪酬的主要根据,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对员工的工作潜力进行挖掘,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
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将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必须重视其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薪酬管理工作。薪酬管理在企业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意义,企业只有将薪酬管理工作做好,才可以实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八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薪酬管理的完善与否总是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尤其是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工成本、吸引优秀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描述了我国部分企业由于滞后的薪酬管理制度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在进行了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当中,结构工资制这一基本的工资分配制度被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适用。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不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则会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间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用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企业效益都是必不可少的。
1.忽视薪酬绩效的激励效果。
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对绝大多数的员工仅是适用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根据其职位来确定薪酬,从企业的人员构成中可以看出,员工的薪酬趋向于均等化。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管理者总是随意决定员工的薪资标准,企业员工的各种报酬性项目的核算,缺少科学的方式和精确的依据,员工没有办法通过薪酬系统来确定自己的大致收入。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结构中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员工工资水平等级比较小,在工资体系中员工绩效与公司效益挂钩的项目也是比较少。总之,呈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具体的薪酬绩效考核办法、明确的评价标准与规范的考核步骤。因此,工资晋升机制就不能建立起来,依然保持着“老天下大雨,人人都有份”的状态,从而失去了绩效奖金应有的激励作用。
2.薪酬管理晋升渠道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薪酬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晋升通道狭窄,中小企业的员工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能够有所提高的是工资的水平,然而他们缺少的是晋升的机制,这让员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失去明确的方向感,与此同时对工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也就没有办法做更好,进而失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的效益降低。我国中小企业在薪酬确定后,员工开始正式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能够加薪,是领导的意志决定的,却没有一套科学的薪酬晋升体制,导致员工对自身的薪酬增长的预期不够明确,最终结果会让员工缺乏对待工作的动力。职业发展通道单一,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对员工工作的有效激励。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的职位是呈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职位越高,职位数量越少。因为职位有限,能晋升的人数毕竟是少数。这样的发展通道,会诱使公司大多数有潜力的员工会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的精力用于职务的晋升上,而当上面职位全部塞满时,看不到希望,便又会寻求其他出路。优秀人才难以留住,进而影响了整个我中小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
3.薪酬水平低于市场水平。
我国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均衡且低于市场水平,薪酬水平触及的是一个外部的公平公正问题,即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将自己在公司所获得的薪资报酬与自己处于同一行业的工作者的薪资报酬进行对比的过程,进行比较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将会影响员工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工作中的表现或者选择离开现在的企业进入更加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企业。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在不断的完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资源要素之一,人才的合理配置必定要契合价值规律的需要,优秀人才向着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企业流动将会成为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采用传统的方法,没有随着公司发展考虑在行业中的所处的环境,参考行业在市场上的价格来制定相对应的薪酬方案和确定相对应的薪酬水平。企业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一方面会造成人员的严重流失,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稳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
1.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的作用,就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它是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也是实现内部公平的重要环节。创建公平的绩效审核体系就必须要保证其公正、公平、有用。而有用是绩效审核机制创建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务必做到如下几点:
(1)能精确的衡量业绩,保证其公正、公平;
(2)报酬范畴应足够大,以便拉开员工之间工资的间隔,确保其具有激励性;
(3)明确的定义报酬和业绩之间的关系,并能将业绩衡量的结果与工资结构水平相挂钩;
(4)存在改变业绩的机会,让员工拥有更多的选择。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环节之一,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也可以通过这些措施让员工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鼓励员工努力创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建立双通道发展路径。
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即是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应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时效,建立晋升“双通道”路径,帮助员工实现其自我价值。我国中小企业最初的职位体系只是建立了管理通道,而忽视了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导致员工晋升路径单一,薪酬增长空间有限,只有晋升到管理职位才有可能实现较大的薪酬增长;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成熟,人才重点发生变化,基层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将基层员工简单并入底层工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阶段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双通道的发展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相互贯通,专业发展通道中的优秀人员也可进入管理序列。管理通道的员工可根据组织程序公开选拔。专业通道的员工可通过职称评定获得相应资格取得。两个发展通道都需要设定严格的筛选条件,经过层层筛选,考核通过后方可确认。
3.提高中小企业薪酬水平。
提高中小企业给予员工的薪酬水平,从而能够间接的提升其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和留住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也是所必须的。一方面,当今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贡献,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确切的来说,现如今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则更多的是来自人才方面的竞争,而企业的薪酬水平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自然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既然说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才能保证这种竞争力呢?相信这也是诸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在意的事情。对于提高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来说一个重要而又实用的方法就是企业自身参与到薪酬水平的调查之中,或者通过委托专业的调查机构来获取到市场薪酬调查报告,从而适用于自身薪酬水平的制定。通过这种自身参与的薪酬水平调查,可以让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取到企业内较为全面的薪酬数据信息,还甚至包括来自一些竞争对手薪酬水平数据的信息,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依据,来让自身的薪酬水平更加富有市场竞争力与活力。
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方案的设计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薪酬是链接企业和员工的桥梁,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使一个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作用。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九
引言。
自建国以来,国家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然从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国家经济体的组成形式也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例如,国企的改制,私企不断增加。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形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与此同时,随着以人为本的政策深入人心,国家和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人员的薪酬管理问题也相应的收到更多的重视。因此,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提出企业人力资源薪资管理新措施已迫在眉睫。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推动,人力资源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企业薪资管理手段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源的存留。合理规范的薪资管理制度能保障人员的流失,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人员薪酬分配合理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小社会贫富分化,为国家的安定发展做出贡献。1.1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不论是国企、私企、外企还是合资企业都离不开员工。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安排归根结底都是落实到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安排管理上。因此,人力资源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是难以回避的重点,薪酬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为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为了每位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薪酬管理安排必须得当。1.2人力资源薪资制度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刺激企业对人力资源薪资制度进行合理地安排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发展。使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真正达到“在其位,谋其政”的效果,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助力。反之,如果企业在人力资源薪酬方面安排不合理,容易造成员工消极怠工,甚至于企业人才大量流失。企业的竞争源于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来自人力资源的利用,而人力资源的多寡通常由企业合理的薪酬制度来决定。合理创新型的薪酬制度必然会吸引源源不断的人才。相反而言,强大的企业缺乏合理创新型的薪酬制度必然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影响工作效率,对企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1.3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是国家安定的调和剂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均”是引起“不安”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安排不合理有悖于国家提出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企业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对社会愤恨不满,影响国家的安定。
据查,目前大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
2.1企业薪酬缺乏吸引力。
根据某人力资源调查,绝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薪酬待遇不满,实际薪酬与心理期待薪酬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尤其是实习生和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企业薪酬缺乏吸引力。在当代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大学生的概率仍然为千分之几,依旧显得十分珍贵。然而,毕业后面临微薄的薪酬待遇,不禁让人滋生出“读书无用论”的想法,迫使许多毕业生继续升学或啃老待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薪酬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衡量一份工作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即“好工作”意味着“高薪”。因此,企业薪酬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决定人才的去留。
2.2企业薪酬分配欠考虑。
目前,企业薪酬分配欠考虑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薪酬分配制度缺陷的问题之一。(1)大部分企业的薪酬奖金没有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例如,许多企业销售部的薪酬奖金划分层次不明显。每月销售业绩最佳员工与其他业务能力较弱的员工之间在薪资奖金方面没有拉开优势距离,没有充分体现出能力的价值。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优秀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减退。另外,部分小型企业或者是企业创业之初,往往一人身兼多职,但是薪资方面没有体现出多余的劳动付出。(2)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薪资分配制度缺乏创新。相对于国家事业单位而言,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尤其是企业基层工作人员。在此种情况下,长期固定不变的人力资源薪资分配制度显然会体现各种不足。(3)企业薪酬发放制度不合理。在绝大部分私企中都存在薪资发放制度不合理的现象。在私企中扣押员工工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行为,几乎成为了入职的“潜规则”。
2.3企业薪酬福利。
“名存实亡”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新经济时代,所有就业者几乎将企业福利与企业薪酬视为同等重要的条件。这也是每年报考公务员“爆仓”的重要原因。目前,除国企外的绝大部分企业福利制度实际上形同虚设,尤其是私企。在许多企业中,员工的福利待遇根本无从落实,只有最基础的工资。除此之外,所谓的“五险一金”基本都是从有限的薪酬内扣除。
为了企业的积极发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变革。
3.1企业应增强企业薪酬的吸引力。
司马迁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的利益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努力。而企业员工的利益来自企业的薪酬待遇。正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如鱼与水。如果企业增强了薪酬的吸引力就能有效地应用人才,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但工作能力较强的毕业生,企业应及时调整薪酬待遇。有的企业实习期长达一年半载,实习期间的薪酬待遇非常的微薄,导致许多毕业生无法在大城市独立生存。不得不借助外援或者在实习期还未结束的情况下,就频频“跳槽”,造成社会失业率不断升高。另外,对于长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企业也应及时调整薪酬待遇。在薪酬分配制度方面应充分体现将能力与回报相结合的特点。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利益。一旦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变革,企业薪酬待遇没有如期调整,企业将会面对被“挖墙脚”的局面,造成企业人力资源不断流失,引起企业发展动力不足。面对此种情况,部分企业应敢于变革陈旧固定的薪酬分配,与时俱进地对实习期的薪资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使企业内任何人力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1)企业薪酬应真正实现“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老生常谈的分配原则。尽管如此,许多企业仍然未将其落到实处。实际上,在任何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薪酬分配制度都应以“按劳分配”为最主要的薪酬分配原则之一。企业应真正实现在充分考虑到员工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员工在企业中通常是作为独立的经济体而存在。由于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不同,员工在工作方面的付出和努力的程度也产生相应的差异。如果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必然导致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消极怠工,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员工投机取巧,钻了薪酬分配制度缺陷的`空子。(2)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万能制度,所以制度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人员流动较大的私人企业,几乎每年的员工都不同,面对此种情况,企业必须及时调整薪资分配制度,反思其不合理性。(3)企业员工利益是否得到保障首先应从薪资发放制度上体现出来。一旦企业员工的基本薪资不都能及时发放,其他保障更无从可言。许多企业年年招工,员工流失相当大,薪资发放制度不合理就是原因之一。如果企业改变了员工工资发放的制度,会有效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3.3企业福利应落到实处。
据查,80%的中国人都认为最理想的工作之一就是公务员。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非常好。因此,近几年,公务员招考都是热门中的热门。除了公务员之外,在国企工作是另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企员工福利待遇好。相比之下,在私企工作意愿较低的原因之一就是福利待遇跟不上。甚至很多企业几乎没有福利待遇可言。鉴于此种情况,企业应积极将员工福利待遇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3.1避免以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方式体现福利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薪酬构成部分就是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常常“冒充”福利。实际上,绩效工资都是从员工基本工资中抽取的,是变相扣押企业员工薪资的“陷阱”。3.3.2减少现金报销的难度目前,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对员工有不同程度的补贴。其不同在于,有的批报手续繁多,批报周期很长,甚至最后不了了之。还有一部分是需要员工现垫付,由于项目多,资金大,报销时效长,最后无钱可垫,影响事情进展。3.3.3增加节日的福利补贴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的生活质量,中国传统节假日都设定了假期。企业也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然而依然存在很多企业无视和回避员工节日福利的现象。国家法定节假日仍然以平常的薪资待岗,这是无视员工福利待遇的表现。另外,还有很多企业,所谓的“带薪年假”都是形同虚设,都需要以牺牲部分工资为代价。
综上所述,目前企业薪资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为了企业更良性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制度还有待创新。
参考文献。
(略)。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
摘要:薪酬管理公平性是一个组织或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薪酬管理中的公平问题成为组织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薪酬管理的概念和亚当斯公平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对企业薪酬公平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进行分析,同时对企业中存在的薪酬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和后果进行梳理,进而对实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薪酬管理;公平理论;薪酬公平;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工作,既是构建劳动关系、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又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在薪酬管理中,无论是薪酬水平的确定,还是薪酬体系的设计,都应当遵循公平性原则,只有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薪酬体系才是有效的,才能确实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构成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所谓横向比较,是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的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经历和其他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的报酬和投入比值作比较(见表1)。
纵向比较是把自己目前所获得报酬与目前投入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过去投入的比值进行比较。
当员工进行上述的两种比较后,发现如果处于不公平的状态,就会影响其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要求加薪,如果未能实现加薪就会申请离职或消极怠工以改变投入与报酬的比值关系。
三、薪酬公平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
亚当斯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公平要求。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他人所获工资的对比来评价自己所获的工资的,员工对工资的比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工资比较的外部公平性,主要集中在对其他企业中从事同样工作的雇员所获得工资水平的考察;二是工资比较的内部公平性,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工作之间的工资对比问题;三是工资比较的个人公平性,涉及同一企业中不同岗位的人所获工资间的比较。因此,将公平理论应用于薪酬制度,可以得到三种公平的表现形式;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员工个人公平。
(一)外部公平。
外部公平就是员工在本企业的薪酬要与社会相同岗位平均水平薪酬相当。强调的是本企业薪酬水平同其他组织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这种外部竞争力关注的'是组织之间薪酬水平的相对高低。
实现外部公平的手段是进行市场薪酬调查,进而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制定自己企业的薪酬水平。一个公司的薪酬水平政策可以采取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公司薪酬水平的确定一方面要与公司人事制度整体配合、结合公司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取决于不同岗位人员的社会供求关系。对于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的紧缺型人才,公司应制定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制度,从而留住人才;对于社会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的人员,公司可以采取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的薪酬政策,节约成本,促进公司财务状况的良性发展。
(二)内部公平。
内部公平要求企业的职位与职位之间的等级必须保持相对公平,即薪酬政策中的内部一致性。内部公平的依据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员工个人特质,因此,组织内部薪酬水平的确定以工作内容和工作所需技能的复杂程度为基础。总之,内部公平强调的重点,是根据各种工作对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相对贡献大小来支付报酬。
(三)员工个人公平。
员工个人公平是指对同一个组织中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相互比较时的公平性,要求组织中每个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各自对组织的贡献相互匹配。员工个人公平强调员工个人方面的差异在薪酬决定中的影响。实现员工个人公平的手段是进行员工绩效评价,将员工的薪酬与个人绩效结合起来,体现绩效文化,突出绩效优先,注重员工的业绩、贡献和表现,薪酬分配向绩效倾斜,从而保证个人绩效越好的员工的报酬也越高。促使员工通过业绩体验到自豪感,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满足。
(一)薪酬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1.公平主义的误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管理内部形成一种“平均主义”思想,薪酬管理也长期偏向“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承认劳动差别与报酬差别,人为地否定劳动效率与物质利益间的联系,要求员工不分劳动能力高低、劳动贡献大小,均支付同等报酬。而这种所谓的公平正是造成薪酬管理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平均主义以表面上的合理、公正、公平掩饰着本质上的“分配不公”,是对员工积极性的极大破坏,是一种奖懒罚勤的现象,其极大地遏制了企业员工的创造精神,严重挫伤了高绩效员工的公平感。
2.薪酬制度不完善。
薪酬制度本身是引起员工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薪酬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完善很难拉开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使其从心理上不能感受到公平感,严重遏制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套完善的薪酬制度要建立在详尽的职位分析基础上,要与员工能力和员工绩效挂钩,同时,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保证薪酬的外部公平。
薪酬结构主要是由基本薪酬、激励薪酬、福利薪酬、各类津贴等组成。企业在确定薪酬结构的时候,对以上几部分所占的比例要进行合理科学的估算,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战略规划、市场需求状况、组织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决策。很多企业在对不同类型的薪酬结构进行选择时,并没有把握住关键点――薪酬结构与自身的运行特性相符合,这就导致“低能高配”、“高能低配”的现象在薪酬发放中时有出现。
4.绩效考核不健全。
绩效考核的结果反应出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贡献、工作热情等,同时也为员工薪资的发放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然而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形式不灵活,考核标准界定模糊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结果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员工薪酬的发放,不客观的考核结果自然不会使薪酬分配具有公平性,甚至对员工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导致员工薪酬发放不公平的原因还有如下几种:领导的管理风格、员工个人判断失误、工资歧视等都可能会引起员工对薪酬管理的不公平感。
(二)薪酬管理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的后果。
(一)营造公平的企业文化氛围。
营造公平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确立公平感的重要途径。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相反,平均主义是一种貌似公平的不公平。建设公平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氛围,使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保证多劳多得、同工同酬。让员工在享受这种公平感的同时,自觉、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做事,为企业着想,让比贡献、比业绩、比品德、比能力、比忠诚成为主流。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应当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是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有才能的人才;第二是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实现组织内部的公平;第三是薪酬与绩效挂钩,实现员工的个人公平。因此,企业首先应以上述三个目标为导向建立薪酬制度。其次,企业要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让员工了解到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得到与付出相应的报酬。最后,企业要公开对薪酬进行发放。根据调查显示,工资发放模糊更容易引起员工的不公平感,薪酬保密制度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薪酬制度一定要透明化,公开发放薪酬。
(三)构建充实合理的薪酬结构。
企业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主要指职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股权等)和非经济性薪酬(主要指工作条件、才能发挥、个人发展、团队氛围、工作成就感、声望、业界地位等)。现在,在中国企业的薪酬结构中,往往更多地注重了经济性薪酬,而较少的关注非经济性薪酬对员工的影响。实际上,一个人才除了要实现自身的物质利益(收入增长)外,也会关注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工作成就感和未来的个人发展等,因此,企业的薪酬结构不仅要包括物质方面,也要在精神方面满足员工的需求,使员工的外部公平性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更好的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做贡献。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企业可以创建一个绩效考核系统,增加表现与薪酬挂钩的绩效工资所占的比例,并对绩效考评的内容、形式、指标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促使员工能够积极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的反馈作用,消除资历、职称、学历等影响,根据业绩进行分配薪酬,真正地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一
摘要: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薪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和员工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是薪酬体系合理,不但能够将员工本身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人力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若是薪酬管理体系出现问题,那么不但无法将人留住,还可能导致企业运转出现失灵的情况。笔者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做好薪酬管理工作。
关键词: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问题;策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比较大。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能够更好的稳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给企业利益最大化以及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管理的时候,薪酬管理是比较敏感的,合理薪酬能够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若是不合理,那么很容易出现高薪留不住人才,高薪低效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科学有效薪酬机制的建立,从而给企业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薪酬分配的时候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在当前经济体制中,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薪酬平均主义还是存在的,这些企业的级别相同的员工即便是工作业绩、工作量以及水平相差较大,薪酬相差也不大,这会导致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并且这也会影响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还有些中低层领导和员工收入也非常的相似,管理者的工作量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远远超过了普通员工,薪酬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倾斜,若是一味的实行平均主义,那么会导致中低层领导出现不满情绪,在工作的时候也会比较消极,这会导致企业核心领导以及技术骨干流失严重,这也会给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2.薪酬设计的时候,没有长远的考虑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应该有长远性和未来性,这在本质上和企业发展规划是一样的,企业都会进行不同时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根据需要进行战略上的部署,从而给企业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的薪酬管理也是这样,不能够仅仅考虑当前的需要,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社会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薪酬,只有根据市场发展来进行薪酬的调整才能够确保薪酬管理和企业发展是同步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薪酬管理的激励性存在缺失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比较重视企业成本控制以及自身的实际利益,没有根据需要来对其管理进行创新,还是通过以往的薪酬管理理念来管理薪酬,认为若是采取激励性策略会导致企业成本支出的增加,会给企业效益造成影响,这也导致了薪酬管理的激励性较差。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效益创造是和职工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没有科学的利用激励性的薪酬机制,很难讲员工本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出来,甚至员工工作积极性可能会下降,那么效益保证更是无从谈起。这便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重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性,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真正的做到居安思危。
对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选择有效积极的策略来进行管理,不断的改革和优化当前的薪酬管理策略,让其为企业将来发展更好的服务。1.重视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而言,薪酬发放的依据往往是绩效考核,想要保证薪酬管理的有效性,便必须保证绩效考核的完善和科学。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合理的评估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保证薪酬以及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在进行薪酬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部门和岗位的不同,并量化考核内容,并且不同级别岗位工资应该拉开,从而将薪酬管理本身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并且,还应该做好岗位工作量、劳动强度、脑力劳动等方面的划分工作,从而保证薪酬考核本身的科学和合理。2.确保制定的薪酬战略和企业发展相符对于企业而言,其薪酬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该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需要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适应。在进行薪酬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考虑到市场评估的需要,若是薪酬过低,那么对人才引进是不利的,若是薪酬过高,那么也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只有薪酬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相符,才能够给企业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薪酬管理应该发挥其积极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利用薪酬机制来进行员工风险承担、利益共享理念的培养,让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便必须保证薪酬管理的透明和公开,肯定员工的付出,对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激励。并且,在进行新薪酬制度实施的时候,应该全面的考虑到员工的意见,在进行业绩目标制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可行性,若是考核指标不符合实际需要,那么必须及时的调整,从而确保薪酬能够和考核统一在一起,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薪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若是企业能够做好薪酬管理工作,不但能够将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出来,留住优秀的人才,还能够进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从而给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企业必须进行薪酬管理问题的解决,从而帮助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二
薪酬体系设计是薪酬管理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吸引留住人才,还能适当控制成本。本文依据薪酬管理体系基本理论,对当前企业聘用员工薪酬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综合考虑岗位等级、个人技能和资历、工作绩效、福利待遇等因素,提出了设计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及相关策略。
供电企业主多分开完成后,原有的多经企业全部依法合规进行了处置,存续经营的多经企业均成为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全资或控股的集体企业。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体制、运营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集体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也给企业的依法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企业普遍实行多元化用工模式,其中社会聘用员工达到企业用工总量的80%左右,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长期以来,集体企业对聘用员工的关注不够多、日常管理不够规范,突出表现在职工薪酬构成单一、激励和考核措施使用不多、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员工流动性不足。如何建立符合集体企业实际的现代薪酬管理体系,对于提高社会聘用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和企业绩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薪酬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所谓薪酬管理体系,是指以实现企业薪酬管理目标为服务宗旨,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引,企业薪酬管理人员对员工报酬发放方式方法、发放水平、发放结构等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调整与分配,并为这项工作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体系,即为薪酬管理体系。在薪酬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为保证体系构建的科学合理,实用适用,需要企业充分结合自身特点与经营项目类型,对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及特殊群体薪酬结构进行综合考虑与合理确定。综合而言,薪酬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拟定薪酬管理计划、调整企业薪酬结构、制定薪酬管理政策几部分。
薪酬管理目标主要是针对员工而言的,即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公平的、有序的、具有吸引力的、带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来达到留住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优秀人才这一目的。利用这种薪酬制度鼓励与引导员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所需技能和理论知识与经验,促进员工效能充分发挥。有了明确的薪酬管理目标,还需要对薪酬管理制度激励作用进行充分利用,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与企业文化。
2)薪酬政策的制定。
制定薪酬政策是为企业对薪酬结构、薪酬方式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为薪酬管理提供导向和说明,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员工薪酬总额。薪酬政策的制定,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状况,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等实际情况基础上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政策,包括薪酬成本政策等。
3)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企业薪酬中固定部分与变动部分的结构以及不同岗位、层级人员之间的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企业内部以职位或等级区分的薪酬等级数量;相邻的两个薪酬等级之间交叉与重叠关系;同一薪酬等级内部薪酬变动范围。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能对员工产生最大激励的原则。
2、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薪酬作为企业对员工辛苦工作的一种回报和酬谢,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即以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为目标和导向,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标准。要想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公平有效,激励作用明显,企业就必须遵循激励性原则,将其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每个员工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
2)公平性原则。
薪酬管理体系具有公平性,是每个员工都渴望的,同时也是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员工才会认为这是公平的,合理的,进而薪酬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在薪酬管理体系实际设计中,应对员工技能、个体员工业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薪酬管理体系整体协调的同时,又兼顾每个员工之间的差异。
3)适应性原则。
企业的薪酬体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者市场环境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改变时,应按照其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企业薪酬策略做出合理的调整。薪酬体系的设计必须以合法性、合规性为前提,如与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则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目前公司所属6家集体企业社会聘用员工约有1400人,分布在11个专业、42个岗位。员工的薪酬体系大多采取固定工资模式,薪酬结构单一,灵活性、激励性较差,对技术型、管理型员工工作绩效调动不足,传统固定工资制已成为制约集体企业发展的瓶颈。
1、薪酬管理激励性不足。
从总体上看,集体企业现行的薪酬体系在实践中存在激励机制严重不足,很难有效地体现员工工作绩效价值。虽然有相应的激励工资,但是缺乏科学、配套的薪酬激励管理机制,不仅没能有效的发挥激励功效,而且扭曲和削弱了激励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此外激励手段单一,忽视员工需求的多层次性,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促进工作效率提升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2、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
1)岗位工资没有体现岗位价值。
岗位工资没有体现岗位价值,只要是级别相同,岗位工资就相同,可是不同的岗位,在多年的变革中,其岗位工作难度和责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岗位工资还是延续多年以前旧的标准,己经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在的岗位价值。
2)技能工资无法体现技能差异。
技能工资确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工龄长短,工龄越长,技能工资越高,未与员工技能、职称和贡献挂钩,不能有效地反映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员工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未能起到对员工的激励导向作用。
3)基本工资不能体现绩效贡献。
基本工资薪酬类别分解不细,涵盖的内容范围和激励性不全、不强,不能充分体现员工的岗位、技能、学能和工龄等要素对工作的绩效贡献度。而且目前基本工资层级差别很小,使得责任和贡献大的关键岗位无法实现权利与义务之间的正比关系,缺乏内部公平,无法有效激励员工。
3、薪酬管理缺乏奖励晋升机制。
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规范的薪酬晋升标准和有效的薪酬调整制度。员工薪酬晋升加薪无法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员工岗位和业绩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规范合理的调整,不能实现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薪酬晋升渠道的不通畅,不利于员工个人职业规划,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1)创新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绩效为主的分配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认识到单纯的提高薪酬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紧密结合的薪酬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该遵循“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按劳分配”的薪酬分配原则,坚持以现实工作业绩为基础,通过对员工进行实绩考核,合理拉开薪酬档次,建立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按劳分配薪酬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2)科学评测要素价值,设计公平性的薪酬标准。
企业既要注重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性,也要保证薪酬评定程序的公平性。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体系,这是完善薪酬分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确定薪酬标准的公平依据。然后通过对各类岗位科学的分析评估和工作成效的真实评价,最终确定企业内部每个岗位的价值和相对重要程度,进而设计具有内部公平性的基本薪资标准。同时将员工的知识、技能、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等要素纳入薪酬分配范畴,建立按劳分配为主、按要素分配为辅的多样分配形式并存的薪酬制度,真正实现员工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
3)合理增加福利补贴,设置多元化的薪酬构成。
福利和补贴是企业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为员工提供生活保障,而且对增强凝聚力起到巨大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实施多元化的福利保障措施,在为员工提供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同时,还应该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福利补贴待遇,以使得员工的生活更有依托和保障,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比如社保在执行“五险”基础上增加“一金”;发放人才津贴、交通通讯补贴等;以及为员工创造带薪轮训、无偿进修机会;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员工建立年休假、补充养老金等福利制度。
2、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
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是检验员工工作业绩优劣的公平方法,也是确定其薪酬标准的最直接依据,还可以成为今后加薪升职的重要参考标准。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绩效评估前必须对岗位进行分析和界定;对评价指标设计应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突出关键绩效指标,有量化的考核数据;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方法公正、公开、公认,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绩效评价结果应实事求是,并与薪酬标准和激励机制有效结合挂钩,只有这样“按绩效取酬”的激励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绩效评价必须实行动态优化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绩变薪变”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每年根据员工在本岗位技能情况及上年度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等综合考评结果,实施绩优晋升制和末位降级制的动态薪酬调整。二是随着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原来的绩效评价制度可能会失去其科学合理性,企业就要考虑对原有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优化,确保制度具有科学有效性。
3、建立科学长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1)完善与优化薪酬激励机制。
对于核心员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实行份额奖励,设置特殊、优秀人才津贴等长期激励政策。对于贡献突出的员工提供晋升轮岗与带薪培训的机会。企业只有设计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薪酬激励措施,才能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科学建立岗位、薪酬晋升制度。
合理设计划分岗位工资薪档和技能工资等级,不断健全完善规范的薪酬晋升标准和岗位调整方案,畅通晋升通道。按照年度周期,根据员工岗位实际及绩效评价,公平确定员工的岗位薪档和技能等级晋升标准,最终实现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使各类员工有同等的晋升机会,真正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机结合。
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员工的薪酬结构可以由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学能工资)和绩效奖金等共同构成,绩效奖金作为薪酬最灵活的一部分,应根据不同岗位和绩效评价设定不同比例,以此拉大薪酬差距,使其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3]同时还能以此为依据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合理使用,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客观均衡分析内外环境,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设计以基本薪酬为中心,绩效考评奖金、各项补贴、福利保险等并用,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并行,具有激励性、可操作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同时合理设计薪酬晋升通道,根据员工的岗位、业绩变化,实行动态管理,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薪酬晋级机会,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有效推动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1]钱琳。浅析中小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xx,(6):116.
[2]何燕珍。国外企业薪酬政策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xx,(6):31.
[3]韩国庆。关于企业薪酬分配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xx,28(10):64.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三
薪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指企业对于雇员付出劳动所给予的一种酬劳形式、一种驱动力量、一种激励因素和一份价值回报。学者从多种角度对薪酬概念做出界定,本文通过以下角度来阐述薪酬概念。
1.1从概念的发展角度和本质来看。
现代意义的薪酬(compensation)在学术领域和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是经历了从工资(wage)到薪水(salary)演变发展而来的,最后发展到整体性薪酬(totalreward)的过程。
工资是根据工作时间或者工作量而支付的劳动报酬,主要支付对象是从事服务行业或者是制造行业的生产操作人员,以蓝领阶层为主,根据每天工作的时间数或者生产的件数来领取工资。薪水又称薪资,是特指企业每个月都支付给雇员一种相对稳定的金额报酬,在欧美国家特指白领阶层。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政府职员每月发放报酬称为薪资,在中国普通雇员的劳动报酬也用薪水表示,很多企业为了激发雇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培养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工资阶层和薪水阶层的区别趋于模糊化。薪酬是指雇员的整体性薪资,在薪水基础上还包括红利、奖励以及企业提供的福利等。在薪酬中突出强调了“酬”的概念,体现了报酬在支付中承担的激励作用。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采取的报酬支付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各种显性报酬和隐性报酬相结合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学术领域的部分学者将雇员从企业获得的所有形式的报酬都归在“总收入”的范畴中。
在不同的时期报酬的支付形式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体现的功能不同,但报酬从本质上都反映了雇员付出劳动后所获得的回报,这是一种交换关系的体现。在这种交换关系中,一方是接受报酬的雇员,另一方是支付报酬的企业。雇员按照企业的要求付出劳动后获得报酬,企业通过员工的劳动获得经济效益,支付报酬给雇员。
1.2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探究薪酬关注点。
在经济学中主要关注工资具有的性质,决定工资水平高低的机制问题,工资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等问题。但是在管理学中把关注的点放在工资对企业效率提升问题上以及采取哪种薪酬支付形式才能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等问题。
1.3多维视角下对薪酬的解读。
从全社会来看,薪酬水平的高低代表雇员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很多社会宏观经济问题都和微观经济中的薪酬问题息息相关,如“拉动内需”“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市场购买力不足”等问题是从宏观层面对薪酬问题的反映。
从企业来看,薪酬主要是成本费用的体现。企业考虑如何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费用问题,工人的薪酬构成生产成本,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的薪酬构成费用。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是否给企业带来预计的绩效,薪酬体系在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其要能够衡量企业绩效。
从个人来看,薪酬是付出劳动换回报酬的过程,是一种交换结果的体现。
2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2.1薪酬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
2.2薪酬分配中平均主义倾向突出。
在物流企业中,各个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分工不清晰,各个岗位之间薪酬差别不明显,同一岗位内部薪酬与绩效没有明显挂钩。这种薪酬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员工多劳并没有多得,致使有些岗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消极怠工情绪,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激励员工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薪酬激励的短视行为主要指企业过于注重短期激励,而忽视了长期激励对于企业稳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员工工资所执行的标准,主要是员工近期的工作态度、业绩水平作为关键指标来决定的,并不是以员工长期的工作作风以及员工的发展空间确定的。在同一岗位上,不存在工资档位的差别。对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中高层核心管理人员,薪酬中只体现工资和奖金部分,对其激励效果不明显。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类型的员工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要超过对物质层面的追求,企业用工作成绩的肯定、职位的晋升等激励员工的效果会更好。企业薪酬激励的短视行为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2.4专业技能在薪酬构成中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物流企业中像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都包含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来完成各项工作。但通过调查发现,多数物流企业对员工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只有按岗位笼统的认定,并没有按技能水平在工资构成中详细的区分。比如像技能水平高的叉车工人与技能水平一般的叉车工人基本工资是一样的,企业对专业技能不重视的态度,在薪酬中没有有效的体现专业技能,使员工在专业技术方面不愿意钻研,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失去了动力。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水平,影响服务质量。
2.5非物质薪酬的缺失影响激励效果的实现。
非物质薪酬主要指物质薪酬以外企业满足员工的其他需求,如企业提供的培训、提供职位晋升的通道、定期组织员工集体旅游、免费健康查体等。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大多数物流企业只重视对员工物质需要的满足,忽略了员工所追求的精神需要。现阶段,由于物流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多数员工的学历低、技能差,期望企业能够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有的`员工期望企业有畅通的职位晋升通道,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实现其职业梦想。有的员工希望工作付出、工作成绩的取得能够得到公司的认可,获得工作的成就感。由于非物质薪酬的缺失,员工失去精神动力,薪酬所起到的激励效果呈现下降趋势。
3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薪酬激励的策略。
3.1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
3.2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化薪酬激励体系。
3.3建立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近年来,伴随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的数量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呈现井喷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在规模效益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员工招聘方面对员工的吸引力不足,如果大幅提高薪酬必将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到企业当期经营成果的实现。为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短期激励为辅,长期激励为主的激励策略。短期激励在激励中所占比例不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当期的激励成本,而长期激励又不会大幅度提高当期的激励成本,使企业整体激励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长期激励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针对核心员工可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享计划、职位晋升激励计划、员工培训奖励计划。
3.4在薪酬构成中体现专业技能差别。
在不同岗位上由于所需的专业技能有差别,按照岗位要求设计专业技能标准。在不同岗位薪酬构成中有专业技能工资的差别,激励员工从事技能型工作。在同一岗位内部,员工的薪酬构成中除了要考虑员工完成的工作量,还要考虑员工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根据取得的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薪酬标准,在企业中形成重视员工专业技能的氛围,哈佛大学教授研究发现,企业若有效激励不足,员工只能发挥20%的潜能,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激励的作用,把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潜能激发出来,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专业水平,最终提高其竞争力。
3.5非物质性薪酬提升企业的激励效果。
企业根据不同岗位对非物质性薪酬需求的差别,设计出有岗位差异的激励方案。如针对基层操作型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使员工的技能获得最大的提升,也提高了员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针对管理层员工提供有关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企业提供合理、畅通的职位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其在企业发展的空间,激励员工为梦想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3]陈燕。薪酬激励在企业优化管理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经贸,(22):78.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四
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薪酬管理和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员工的利益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企业中的薪酬管理质量和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与改善,但是依旧有些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围绕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话题展开具体的讨论,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管理;薪酬管理。
一、现在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企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企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现在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惯性问题,同时也成为长期以来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企业的薪酬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国某些企业的薪酬水平依旧是比较低,这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企业中关键技术骨干力量的薪酬,这些人的薪酬和市场中的相关情况相比较明显偏低,并且对外的竞争力较为缺乏,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逐渐流失的重要原因,企业人力资源浪费情况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2.员工福利单一且创新性差。在我国企业员工福利通常分为非经济性报酬和经济性报酬两种,非经济性报酬一般包括挑战性的工作、就业保障、参与决策、员工价值体现等,体现更多的是给予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与关怀;经济性报酬主要是看作对员工劳动付出的回报。一些企业的员工福利依然是加班费、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传统性福利,人性化福利的展现几乎没有。
3.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脱节现象严重。现在我国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存在绩效考核和薪酬脱节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企业薪酬激励的效果也不算明显,论资排辈在薪酬管理中还是占着相当大的“份额”。和员工工资密切相关的要素有工龄、学历、职位等等,但是唯独和个人业绩的关系非常小,这也是影响企业绩效考核相关体制较为缺乏的重要因素。另外,企业的考核工作大多都是流于形式,面向企业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技术、具体劳动贡献方面的考核指标非常少,并且这其中像开会考勤、厂纪、常规等的软指标比较多。这极大地增加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尤其是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少。另外,企业没有评价、分析、测量员工工作的具体成果,员工的劳动成果极不容易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失去工作热情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企业的经营、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新形势下改善我国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的有效措施。
完善相应的增薪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薪资水平。首先企业要对相应的薪酬机制展开调查,尽可能详细地获取相关行业中企业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等方面的资料,同时还要对社会的发展状况、劳动能力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增薪机制。企业应该针对个人技能建立评估机制,以其工作能力为参照调整其薪水,工资的基本标准最好根据最低技能到最高的等级进行划分。因为技能制度可以在企业岗位的调换及新技术的引进等方面发挥一定灵活性,所以当员工证明其可以对更高一级的工作进行胜任时,企业应该增加员工的报酬。这样的评估制度,相应的信息透明度比较高,员工可以时刻掌握自身在整个企业中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应该实行多元化的员工福利形式。企业员工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福利上,他们往往是多元化的。通常包括个人发展机会、教育福利、尊重、关怀以及赞赏等等精神福利以及其他福利。所以,企业首先要对员工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不同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等要素进行全面的理解,以员工发展潜力、工作安全、培训机会、家庭照顾等各种需要为参照基础,不断推出更加多元化,与我国福利标准相符的福利机制。企业应该在对员工福利总额进行制定的基础上,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福利项目,并将最终的选择权交在员工手中,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实际福利要求,这样员工的福利才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3.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付出的劳动成果进行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对员工薪酬进行支付的主要依据。企业在具体实施考核制度时,必须具备一套可以对员工本人的具体情况及岗位特点进行反映的考核依据,整个考核过程必须秉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企业的绩效考核要参照员工的层次和类别,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内容,同时还要以行业的特点为参照,确定各个岗位的主要责任、工作量大小、风险承担程度等,同时要把管理要素、技术要素等内容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要素中,这些考核的结果是员工培训、教育、聘任等机会的主要依据,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对员工的工作潜力进行挖掘,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
参考文献: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五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薪酬的管理论文,供大家阅读!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方法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市场调查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horibe,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说明书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离职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措施;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六
摘要: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立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分析了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外部因素、内部要素、个人要素,指出了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就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的方法举措方面提供了富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对促进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企业;劳动工资;薪酬管理;对策。
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福利等各种经济报酬的总称。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是企业基于宏观发展战略,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对企业员工劳动工资及薪酬的原则、策略、水平、结构进行科学确定和调整的行为和过程。构建科学、现代的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重要管理举措。
一、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外部因素。
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具有深刻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员工的工作心态及文化技能水平、社会居民生活成本水平等,都会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的设计、实施产生影响。三是国家政策法律,如国家出台的刺激居民消费、冻结工资、最低工资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等法律、法规、政策都会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内部因素。
一是企业文化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的水平、构成新模式创新等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制度。二是企业生产效益因素。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是影响企业工资和薪酬的最直接因素,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效益越好,越倾向于制定较高的工资和薪酬水平。三是企业分配制度因素。企业是否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是否愿意让员工分享部门的所有收益,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劳动工资薪酬结构及水平。此外,企业内部工资和薪酬规定,是重工资、轻福利,还是轻工资、重福利,以及对企业员工收入差距的把控程度,都会对企业工资和薪酬管理产生影响。四是领导层态度因素。除一些规模性较小、管理结构简单的中小企业外,企业工资和薪酬的制度选择和设计,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领导班子等研究决定,因此企业领导层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判断,对工资和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推动工资和薪酬改革与创新的态度等,都会对企业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三)影响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的个人因素。
一是个性差别因素,如员工个人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实践能力、社会资源、工作质量、贡献大小等会影响其工资和薪酬水平。二是收入预期因素。员工根据国家薪酬政策、社会薪酬水平、企业薪酬管理规定、自我定位预评价等而产生的工资和薪酬预期,对员工接受薪酬的影响比较大。三是人力资本差别因素。由于企业劳动者岗位、职务不同,工作努力程度、工作效率、劳动效益不同,因此造成企业员工劳动工资和薪酬的结构和水平都存在差异。四是个人偏好和需求因素。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性差别和个体偏好差异,导致劳动供给、薪酬效用、激励效果等都存在很大差异。
二、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潜在深刻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上仍然沿袭过去的以工龄为基准、平均分配的办法,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且缺乏灵活性,使得同一部门之内干多干少一个样,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得劳动工资和薪酬的激励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二)劳动工资与薪酬统筹力度弱化。
许多企业由于存在比较明显的家族特征和人治色彩,企业员工的工资主要由企业领导(老板)说了算,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统筹和合理评估,受到较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劳动工资和薪酬标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强。
(三)劳动工资与绩效管理不相衔接。
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员工的劳动工资和薪酬没有与员工的工作付出和绩效真实挂钩,使得工作不太辛苦、付出较少的中高层劳动工资和薪酬标准过高,而基层技术人员等劳动工资和薪酬过低,存在比较大的薪酬悬殊,违背了劳动工资和薪酬的公平性,不能有效发挥企业薪资奖勤罚懒的作用,形成了不好的企业氛围和恶性导向。
由于不少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少企业还只是停留在“人事”的管理水平上,未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薪酬福利体系、关键岗位人才储备机制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使得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的目标比较模糊,加之透明度不够,监督性不强,常常导致企业员工产生困惑与不满情绪。
三、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考。
(一)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目标。
设定科学的目标,是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追求,为此:一是应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出勤率和工作表现来确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水平。二是应通过科学有效的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实现留住高层次优秀人才的目标,并加强企业核心员工培养。三是应体现不同的工资和薪酬差异,发挥工资薪酬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作用。四是应坚持以岗定薪资,劳动工资应随着人员岗位的变化而调整和变化,合理确定工资差距,促进企业内部公平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应遵循公平性原则,不仅要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劳动工资及其薪酬与自身的密切相关性,还要注意员工薪酬水平与同领域、同行业的对比,体现内部和行业、横向的公平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公平感。二是应遵循竞争性原则,在进行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设置和调整时,要注意与同地区、同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资水平对比,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薪资满意度,确保薪资水平能够发挥留住高级优秀人才的目的。三是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在面对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时要树立系统思维,将劳动工资及其薪酬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在进行薪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数量增减,更要注意结构优化。四是应遵循激励性原则,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和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薪资投入与激励效果的相关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劳动工资水平和薪酬结构,努力使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发挥最好的激励效果。
(三)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的方法举措。
一是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薪酬政策、薪酬管理知识及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树立和强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科学化薪酬管理理念和国际薪酬标准化理念。二是应立足实际,制定与本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薪酬管理战略,具体而言,可以借鉴和选择低成本、差异化、专一化等劳动工资及薪酬战略,制定出高效、科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员工满意度较高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薪酬管理体系。三是应该改善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具体办法,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灵活的劳动工资和薪酬管理措施,努力体现个体的差异化,确保薪资结构符合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要求,既注重短期激励,更注重长期激励,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薪资在激发员工工作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四、结束语。
劳动工资及其薪酬,是企业员工获得经济收入、实现劳动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和构建现代企业劳动工资及其薪酬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劳动工资和薪酬的激励带动作用,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春丽.浅析现代企业劳动工资与薪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xx(04):218.
[3]丛永进.浅谈现代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xx(04):253.
[4]钟慧明.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与劳动工资管理[j].中国投资,20xx(s1):203.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七
[1]杰尔姆·a·卡茨,理查德·p·格林二世,徐飞译.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黄孟复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职工工资状况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杨加陆等编.中小企业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周伟光着.大公司用薪酬激励,小公司用奖金鼓励[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6]郑晓明编着.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三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第364页.
[7]赵国军着.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全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第17页.
[8]李艳着.员工关系管理实务手册(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9]参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10]杨宜.中小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1]王书贞.基于“银企博弈”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南京大报,2007(6):132.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八
[1]林康,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国际贸易问题,1985年第3期.
[2]garyhamel,d,competingforthefuture,1995,page212.
[3]李永壮,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4]崔巍、宋培斌,外派机构与人员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李永壮,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1.
[6]茹万,基于文化差异的在华外籍员工管理问题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52页.
[7]缪亚杰,浅议外派人员的薪酬制度,管理观察2011年12期,51页.
[8]赵静,从在华知名企业看跨国公司薪酬体系及其本土化,商场现代化,9月总第51期,310页.
[9]段兴民、周蓓蓓,跨国企业外派人员管理问题探究,国际经济合作研究,2008年.
[10]杨新华、王昱,破解外派人员的`薪酬管理难题,《人力资源》,2008年第6期.
[11]何易,跨国公司人员配置策略探讨,国际经济合作,年第11期.
薪酬管理的论文(精选19篇)篇十九
1.1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仍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从基本国情出发,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绝大对数管理者属于行政级别,不仅受到企业领导决策层相关制度条例的限制,还要接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这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仍在途中。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还不完全是企业直接管理人,其薪酬管理方面还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例如,在20xx年,国家就曾针对中央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计划的编制出台了一系列明文规定。在20xx年到20xx年间,三次调整了中央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并重新分配了负责人权责范围。尤其是20xx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提出利润总额目标值下降的央企工资总额不改变,同时央企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变更为基本工资、绩效收入和任期奖励。另外,企业最低工资及劳动法等法律条例也对企业薪酬管理造成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1.2企业档级分化过多,差异明显。通常来说,国有企业具有组织链条过长、呈矩阵式结构的特征,且母公司下会设置多级别经营单位,其下方又会设置对应的机构和部门。经营范围逐步扩张,业务区域也随之拓展到国内外的诸多省市,基于此,国有企业复杂的结构特点也成为影响薪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间在工作环境、条件待遇、薪资报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1.3薪酬变动空间小。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薪酬主要由固定工资、浮动薪酬、福利待遇三方面构成,尽管在浮动薪酬方面添加绩效薪酬,但基于不同档级的差异和同一档级的具体差异,固定薪酬和福利待遇主要根据员工所处的职务档级来确定,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薪酬都是固定不变的,弹性空间较小,除此之外,由母公司统一制定的各方基本内容,并未赋予下级单位参与薪酬设计的权限,导致其参与程度有限,压缩了薪酬管理的弹性空间。而国家参与制定国有企业的薪酬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稳定性,加之社会各界并未对国有企业的薪酬问题提出过多的异议,使得薪酬呈现出调整周期长、幅度小的特征。
2深入分析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尽管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但与国外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2.1薪酬分配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方式为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与此同时,绩效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其它福利待遇在基数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比例,因此,薪酬分配在横向与纵向上受到双重限定。这种平均分配的形式与国外的利润共享、个人价值体现等策略有明显的差距,因此,该种分配形式使得优秀人员失去了工作热情,而落后者也缺乏更大的危机感。
2.2薪酬管理不符合企业统一战略方针。当下大多数国有企业为了合理压缩成本,提升核心竞争优势,都会以人力资本作为切入点,或减少人员数量,或大幅度降低薪酬,以此作为缓解经济效益下滑的手段。在短期效果上看,这种简单调整后的薪酬分配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实际上薪酬分配方案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导致员工的个人差异无法充分体现,促使员工纷纷跳槽。
2.3缺乏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绝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薪酬考核仅仅是对出勤率的评判,再加上轻微的绩效变动,其余内容皆由专业软件进行自动监管,如工龄、岗位差异等。此外,软件程序也对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进行自动调节。简单来说,就是国有企业的薪酬考核就是简单的数据统计,缺乏对薪酬的深度拓展,换言之,就是尚未建立健全薪酬考核体系,导致薪酬依然延续货币发放的形式,没有实物形式的奖励,仅停留在物质基础上,进而无法调动员工工作热情.
3.1设定动态化薪酬。在薪酬设计方面,要权衡浮动指标与固定指标,并将权重倾向于绩效浮动指标,促使员工产生危机感。例如,在设计岗位时,应当采取岗位分类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同样的岗位不应当设置同样的薪酬标准,要通过评判个人的业绩成果,调整绩效幅度。另外,绩效应体现出不同岗位的本质性差异,要尽量向核心岗位及人员靠拢,体现出人力资本技术附加值的作用。再者,要从正反两方面告知员工,仅仅依靠职务和工龄获取资金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而创新变革后的薪酬分配将更加公正公平。
3.2与企业的战略方针相契合。众所周知,企业无论采取何种行为,都应当符合战略决策的统一思想,因为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风向标。企业的战略思想的关键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战略,其主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和对员工精神的鼓舞。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侧重于稳定高层次管理人员,提升基层员工架构稳定性,并制定并出台优质的薪资福利管理体系,从而完善职工社会保险机制,为员工营造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该方法要比缩减人员数量、降低薪资标准等短期行为效果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3.3保障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侧重的是从体察员工的心理变化着手,而非单纯的采取缺乏人性化的奖惩机制等手段管理企业。针对此,企业应当立足于薪酬的基本概念,拓展体制变革的新思路,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深化对薪酬的认知。管理者可将薪酬拓展到生活福利待遇、定期安全培训、员工保险等业务方面,以此消除员工的顾虑,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深化经济体制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应当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多维度调整薪酬体系,力求稳定人员结构,最终确保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康.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