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设计和规划教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接下来是一份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验证的优秀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和使用。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一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望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1.一到十的卡片。
3.可敲击出柔和声音的木筷、积木。
4.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这段音乐好听吗?你感觉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呢?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诗,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欣赏一下吧!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1.教师第一遍朗诵时,运用手势、速度缓慢地进行。当说到数字时,手指点相应的字。
2.分析诗中内容。
(三)出示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画面的意境。
1.鼓励幼儿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2.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以及动作、语言,逐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重点让幼儿理解“望”、“烟村”等词义。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这首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四)教师借助动作引领幼儿学念古诗。
(五)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可安排幼儿分个别或小组背诵诗歌。
活动反思:
本次。
教学。
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望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于是我在活动准备中特意增添了相应的字卡和图示,在活动的相应环节给予幼儿适当的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借助字卡来记忆每一幅图的内容;还有就是活动环节一经过调整后组织起来更是得心应手。通过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将幼儿两两讲述改为师生共同讲述后,幼儿在老师的言语带领下讲述得更是带劲,再加上讲述时教师对个别表现突出幼儿的及时表扬,更增强了幼儿大胆讲述的信心;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率较高。
整节课的各项常规都非常好,孩子们与我的合作很好。本节课让我体会到:一节课要想上的好,不仅平常要对各项常规的培养;更需要的是准备好上课的各项思路和物质。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三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
应该怎样翻看图书?
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从第一幅画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聪聪、眯眯、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聪聪怎么啦?他可能会哪儿不舒服呢?
(4)板凳狗医生怎么做?听诊器移到什么地方,聪聪“哎哟哎哟”地叫?
(5)让幼儿观察:板凳狗哪里做错了?(听诊器的用法)。
(6)让幼儿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眯眯护士是怎么给聪聪打针的?对不对?你知道打针的步骤吗?(模仿一下)。
(8)眯眯护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聪聪怎么了?躲哪儿了?
4、带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地讲述“医院游戏”的故事。
5、组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医院游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重点: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
2、难点:学习从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找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
活动准备大图书1本;小图书20本。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四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图片)。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图片)。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图片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五
3年的幼儿园生活,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师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一首感情真挚的儿童诗,富有激情的诗句、朴素深情的友谊,表达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本次活动那个引导幼儿从回忆成长的足迹入手,从点滴进步中感受教师和保育员的辛勤劳动,在充分感受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法子内心的表达对老师的保育员的爱和感谢。
1、学习诗歌,尝试用声音的抑扬、高低、急缓、起伏表现诗歌。
2、理解诗歌中表现的内容,能清楚、连贯讲述自己3年来的最大变化。
3、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对教师的感激之情和成长的自豪感。
布置”成长的足迹“展台:小班时的衣服、鞋袜,小班时的美术作品、早操照片等能明显体现幼儿成长的标志性物品。
1、参观”成长的足迹“展台,在对比中真切感受自己的成长。
(1)幼儿间相互交流,说说自己最大的变化。
(2)教师小结幼儿成长的变化,并表达为孩子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而高兴的心情。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激和喜悦之情。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间相互交流听诗歌的感受。
(2)教师朗诵地1段诗歌,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情感迁移:朗诵这段诗歌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激发幼儿情感,尝试用自豪的语气朗诵第1段诗歌。
3、教师朗诵地2段诗歌,引导幼儿逐句分析诗歌里的感情,用深情、朴实、自豪的语气进行朗诵。
情感迁移:这段诗歌让你想起了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4、学习诗歌地3段,感受诗歌中跟老师道别的不舍心情。
3、师生共同朗诵诗歌,启发幼儿用声音和动作有感情的表现诗歌。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欢喜。再过几天,我就要进小学,
做一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师里,读书、写字多神气!
亲爱的老师、阿姨,我有很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脸上再也没有泥,
手帕、袜子自己洗,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懂得了许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从心里感谢您,再见吧,老师!再见吧,阿姨!以后我一定来看您,向您汇报我的学习成绩。
幼儿园大班音乐《捏面人》公开课视频+教学设计+ppt课件音乐反思(无琴谱)。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六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词语走呀走、突然、最后从一张图转向另一张图讲述。
2、鼓励幼儿大胆地连贯讲述,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能通过比较说出同伴的讲述好在哪里。
大图片一份,分区材料(九份)。
一、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已经会讲这个了,但是总是断断续续,听起来这个不好听。今天我们把它连接起来,看老师用了什么词语?看谁会像老师一样用上这些词?”
二、老师完整讲述。
六、分组讲述,教师指导。
七、比赛:大王比赛。第一轮抢答题。老师做动作,小朋友学说词语。(重点词:窜、睁大、慌慌张张、飞快)。
八、分组讲述,教师指导。
九、比赛:大王比赛。
第一轮抢答题。老师做动作,小朋友学说词语。(重点词:窜、睁大、慌慌张张、飞快)。
第二轮比赛。看谁能用上连词把完整地讲完,而且讲得很生动。
十、投票(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投)。
十一、颁奖。
活动效果及反思:小朋友基本能完整地讲述图片,学会了一些形容词,如:睁大、慌慌张张、飞快等,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这些形容词。但有小部分幼儿对连词的使用还没有掌握,如:走呀走、突然、最后。
1、表扬使用了连词讲述的小朋友,请他们当小老师。
2、日常生活中,提示孩子使用连词。
3、增加语言区的区域材料“小黄鸡“,对个别存在问题的孩子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七
1.了解不同广告的特点、形式及用途,学说广告语。
2.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尝试表演和创编广告。
3.体验各种新奇广告带来的不同感受。
1.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广告。
2.教师自制课件(关于青岛啤酒节的不同形式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
3.?幼儿学习用书?—《身边的科学》。
1.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广告,回顾已有经验。
(1)提问:你找到的是什么广告?你在哪里找到的?
(2)结合《身边的科学》第24一25页,组织幼儿观察、了解不同的广告形式。2.请幼儿欣赏青岛啤酒节广告,知道广告可以有多种表现方式。
(1)组织幼儿欣赏啤酒节的多种广告。提问:啤酒节都用了哪些广告形式?
(2)师幼互动交流。提问:啤酒节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广告?
小结:广告有很多表现方法,有平面广告(报纸、传单、杂志)、户外广告、影音广告(电视、网络)等。这些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让大家关注广告中的物品或者事情。
3.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与分享,拓展谈话内容。
(2)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指导幼儿展示、交流富有特色的广告语,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相关经验。
4.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宣传片,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
(1)组织幼儿观赏公益广告。提问:广告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广告?
(2)师幼交流。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
小结:关于戒烟、环保、爱护公物、奉献爱心、关心残疾人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倡导人们要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5.谈话活动后,引导幼儿创编广告语。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1)可结合玩具、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的外形特征、质地、用途、特性等创编广告。
(2)引导幼儿根据熟知的广告语和广告形式尝试创编广告,采用直接介绍、说广告词、表演等形式与同伴交流。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八
设计意图:
在中班下学期幼儿的探究、分析、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春天到处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四处都能看到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亦是一幅美景,万物都在春雨的滋润下慢慢的苏醒成长,为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了解春雨与各种作物生长的关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活动内容:诗歌《春雨》。
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教育活动的目标就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主导的作用,根据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喜欢朗诵诗歌,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进行朗诵。
2、幼儿能初步了解春雨与各种作物生长的关系,感受春雨中植物生机勃勃的情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分角色朗诵植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活动前幼儿已有过观察春天雨季特征和该季节植物生长特点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课件《春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头饰若干;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春天,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选用了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来了,植物会起什么样的变化?
2、春天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怎么啦?(下小雨啦!)春天的雨我们把它称为《春雨》。
二、教师播放ppt《春雨》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播放轻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朗诵诗歌,渲染诗歌的美好意境,启发幼儿想象春雨的美丽景象。
四、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认识。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当春雨,我来问,你们来答。谁要当种子?谁想当梨树?……”
2、师:“春雨落到种子、梨树、麦苗身上,他们心里会感觉怎样?”
鼓励幼儿轻松地、有表情地跟着教师进行朗诵诗歌表演诗歌。
五、活动结束,教师进行总结,给幼儿留下一个对春天完整的印象。
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环节,我是想通过扩展延伸来升华本次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运用绘画工具,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对诗歌《春雨》意境的感受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认知,还可将幼儿绘画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活动是以儿歌的形式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在念儿歌时有节奏感,能够对儿歌进行合理创编。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寻找过春天,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2.一段柔和的、节奏比较缓慢的音乐,如班得瑞的《雪之梦》。
活动过程:
行朗诵1谈话:美丽的春天。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欣赏·理解古诗。
(2)边看幼儿用书,边倾听教师进行讲述,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其意境。
(3)完整欣赏教师的朗诵古诗两遍。
(4)围绕古诗内容进行讨论,进一步理解古诗。行朗诵。
3.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4.激发对古诗的兴趣。教师:你还会念什么古诗呢?(请个别幼儿进行朗诵。)。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
1、情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技能: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3、认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到来的喜悦;初步了解诗歌中首尾呼应和压韵的运用。
1、物质准备:
(1)教学课件《春雨》。
(2)教学图片,幼儿表演用挂饰。
(3)磁带《春天在哪里》。
2、经验准备:幼儿对春雨有感性认识。
猜谜“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
提问:你听到的诗歌中春雨是怎么样落下来的呢?
下了春雨谁说话了?怎么说的?
1、播放课件,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2、提问:种子说了什么话?一起学说,学做。
梨树?麦苗?小朋友?。。。(同上)。
分段演示课件,并出示相应图片。
1、集体看图朗诵。
2、讨论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提醒幼儿读下雨时要轻轻地读,用高兴的声音读种子们的说话。
3、结伴互读,读出美感。
4、集体配乐朗诵诗歌。
1、认识首尾呼应的运用。
教师:诗歌中哪两句话是一样的?
介绍首尾呼应,诗歌中用了首尾呼应会更完整,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2、认识诗歌中压韵的运用。
教师:这首诗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呢!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图一幅。
2、流水声录音磁带一盒。
3、与水相关的各种图片布置场景。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
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
小小的水是泪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脏脏的水是泥水。
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二、展开。
1、师:你在小学会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名字叫《毕业诗》。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的第一段。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进小学,做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提示幼儿可以说一说a、在上幼儿园时不会做的事上幼儿园以后学会了;
b、在幼儿园最快乐的事......
3、我们一起听一听诗歌中是怎么说的?
欣赏诗歌的第二段。
刚才诗歌中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4、你们获得的成绩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你想给老师说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大胆说自己的心里话。
欣赏诗歌的第三段。
5、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毕业诗》。
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三、结束。
集体唱歌曲《老师再见了》。
《欣赏诗歌――毕业诗》。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能较连贯得朗诵散文诗,体验其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理解词语: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难点:能较连贯得朗诵散文诗,体验其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活动准备:
物质:散文诗挂图、动物叫声:蝉、蟋蟀和青蛙的叫声。
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物叫声:蝉、蟋蟀和青蛙的声音,请幼儿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谁的叫声?一起学一学。
二、展开:
1.讨论:什么季节才会有这些动物?小结:夏天,这些动物会唱歌。
2.出示挂图,朗诵散文诗《夏天的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散文诗中哪些动物会唱歌?它们是怎样唱的?在哪里唱的?引导幼儿用散文诗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2)夏天的歌还体现在哪里?用散文诗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3.请幼儿随教师小声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诗中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4.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喜欢散文诗中哪些句子?学习形容词:绿绿的、高高的、清清的、甜甜的和乐呵呵的。
5.分组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朗诵散文诗。
6.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朗诵散文诗。
三、延伸:
仿编散文诗《夏天的歌》,夏天的歌除了知了、青蛙的歌声,还体现在哪里?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
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语言活动《小雨点》。
诗歌《小雨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以后花朵、鱼儿、种子表现出的快乐,让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与万物间的关系,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的生机勃勃。诗歌句式整齐,韵律优美,富有审美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易于幼儿接受。
3--4岁的幼儿特别喜欢听儿歌、说儿歌。通过学说浅显易懂、有韵律、富有童趣的儿歌,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儿歌的语言,并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对儿歌的理解和感受。下雨这一自然想象,对小班幼儿极具吸引力,他们喜欢用小手接小雨点玩,感受小雨点落在手心的乐趣;喜欢观察小雨点落在小草、小花、大树上的情形。诗歌《小雨点》源于生活,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易感兴趣。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能力目标是: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情感目标是:感受小雨点给花朵、鱼儿、种子等带来的快乐。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动词张(嘴巴)、摇(尾巴)、发(了芽)。"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朗诵诗歌,并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将做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下雨时小雨点都落在哪里。
2、诗歌课件(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诗歌。)。
3、诗歌图片。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一)情境引出诗歌预设:
温暖的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放了,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大自然变的更加美丽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来到美丽的大森林,边走边欣赏)预设: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青青的小草,还有……(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地说,最好也能运用形象的形容词,例如:漂亮的房子、清清的小河、绿绿的河水、漂亮的花园、……)。
(二)出示挂图,分析诗歌。
引导幼儿理解“家”的含义预设: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住着一位聪明的小姑娘,她写的诗歌非常好听!你们听!(画外配乐诗歌:广阔的大海是海豚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茂密的松树是松鼠的家。)师:真好听,小姑娘仅说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家,有:(教师出示挂图,并逐一分析,引导幼儿理解“家”的含义)“家”是什么地方?家是每一个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很舒服、很自由自在、很安全。
(三)创编诗歌预设:小朋友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知道动物的家:例如:狗熊的在山洞、小鱼的家在河里、老虎的家在森林。我们也试着编一首关于“家”的诗歌,一定很好听!
1、由教具引导,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学习创编。(在幼儿没有充分放开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幼儿熟悉的画面引导:例如:教师出示竹林,引导幼儿说:密密的竹林是大熊猫的家!或者绿绿的、大大的、绿色的、等等都要及时肯定。
2、幼儿独立创编,教师为幼儿记录。(为幼儿提供较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幼儿有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为幼儿做符号记录,是为了展现幼儿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成就和满足。从而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这里幼儿大胆地求助于在场的老师,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事先和教师说好,予以热情的帮助)预设:清请的小河是小鱼的家、绿绿的池塘是青蛙的家、黑黑的山洞是狗熊的家、漂亮的大房子是小姑娘的家、茂密的大树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当出现非生物的家时,教师要及时并且热情的肯定,鼓励幼儿的大胆创意!)青请的小草是小花的家、美丽的花园是蝴蝶、蜜蜂、蜻蜓的家、美丽的朝阳一村是我的家!)。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1、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初步理解第一段歌词,学会跟唱。
2、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事前幼儿对春天已有过认识和观察。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春天》。
2、幼儿坐到位后,请幼儿都互相观察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请幼儿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之后感受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情绪,知道歌曲的名字。
1、教师再次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说说自己听了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
三、新授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的第一段,请幼儿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教师范唱第二遍,可以边唱边画;
3、教师边指图片边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可以让幼儿轻轻跟唱;
4、教师带领幼儿边根据歌词内容边有节奏的朗诵1—2遍;
5、在《春天》的伴奏下,幼儿做欢快动作。
【活动延伸】。
建议带领孩子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的变化,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活动开始天气真正好!我做兴奋状对孩子们说:“今天,太阳公公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上课的,可是太阳公公进不来啊(转为无奈状)?”孩子们大声呼吁:“那我们到外面去好了!”来到户外,和太阳公公问好后我就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
幼儿诗歌活动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如果你也曾翻开过那本名叫《黄雨伞》的书,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那些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听了还想听的音乐。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文字,可是在画面的转承启合间,却让你真的能读懂画家的心思。这样的作品对于孩子一定会更加亲切,因为,书中那一把把的雨伞,分明就是孩子们在雨中的舞蹈:一幅幅变换的背景,就像流动的音乐,记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走去,伞越聚越多,快乐也逐渐膨胀。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我们怎样传递给孩子们呢?是否就从音乐开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黄雨伞”这个分享阅读活动,让美传递,冈为我们棚信:传递美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1、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
2、能从画面前后的关联、变化中合理想象画面内容,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册绘本,音乐《黄雨伞和雨滴》《朋友》,小黄伞、小蓝伞各一。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请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绘本——《黄雨伞》。
(绘本的封面给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鲜艳的黄雨伞显得十分醒目,简洁的封面奠定了整本书画面的风格和基调,画面中间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是一条雨中的小路。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足以让孩子驰骋想象,感受绘本的风格与特色。)。
1、阅读扉页:说说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个扣‘黄雨伞的是谁?
2、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阅读第一页:听着音乐,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乐《朋友》,阅读第二页:画面有什么变化?提供小伞道具,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对这两个画面的阅读。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静静聆听与画面极其相配的音乐,在音乐中想象画面,让音乐帮助延展画面的内容。这样,相对于整本书来说最为简单的两幅画面,没有让幼儿在阅读时匆匆而过。我觉得,这种停留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舒缓的音乐放慢了阅读的节奏,也让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安静下来,进入了边看边想的境界,进入了与《黄雨伞》契合的阅读状态,更为幼儿阅读后续画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阅读技巧上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