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教授特定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的编写和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工作,大家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小学教案范文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一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二
教学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3、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_______。亲师友,______。香九龄,______。孝于亲,______。融四岁,______。弟于长,_______。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三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四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五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明白《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完美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3、学习资料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这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资料,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亲师友,香九龄,孝于亲,融四岁,弟于长。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资料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期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应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为大官,但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之乎者也,古训在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学习,心灵又得到洗礼和震撼。在学生琅琅“读经”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横生。
在教学《三字经》前,我反复阅读教材,明白这些资料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通篇皆为整齐押韵的三字或四字小节,结构整齐悦目,读来简洁凝练,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根据这一特点,我查阅了超多的资料,制作资料有关的小故事课件,借助这些故事帮忙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用心性。在教学资料时,利用《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两个故事,结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感知何为“孝”何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层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从诵读中,教材的押韵美感、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体现出来,或者说正是教材语言特有的声律美感内在地决定了吟咏诵读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因听声而记真切,因吟诵而见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语言的声音美本身!这能够看出每一天让孩子反复吟诵这类读本,美辞佳句尽入腹中,积累日丰,有助于培养学生凝练、典雅的文言语感和美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识字量及运用知识的潜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六
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very very耶!
物质准备: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教学过程:
(一)“三个字”游戏导入。
1、开始部分。
2、结束部分。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1、人之初,性本善。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习相远。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提问引导。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4、总结。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七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总结延伸。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建议]。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八
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verygood,veryvery耶!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1、开始部分。
2、结束部分。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1)提问引导。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九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永不退色的经典。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一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二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三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
活动目标:
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听音乐进场。
(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
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播放视频2,理解语句“父母命,行勿懒。”师: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马上答应,那爸爸妈妈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视频2。
2.师幼讨论。
教师:妈妈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妈妈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想想做得真不错,我们表扬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幼儿讨论教师:你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谁来说一说。
情景表演:幼儿:妈妈喊我洗手,我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马上去做,不偷懒。那我们试一试。**孩子,到妈妈这里来,要吃饭了,把手洗洗干净吧。(要下命令式,让孩子去做事情)3.诵读句子教师小结:孩子们都明白了爸爸妈妈让我们做的事情,都知道马上去做,不偷懒。弟子规中有一句好听的话也是说得这件事情。我们一起听一听。(播放课件2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出示相应字卡)一起读一读。分角色读4.幼儿体验。
教师:爸爸妈妈喊你做事情的时候你能马上去做不偷懒,那老师喊你们做事情,你们愿意吗?孩子们(哎)请你们把这句好听的话告诉客人老师吧。(播放课件2)(四)诵读,进一步巩固认识。
教师总结:今天好开心,孩子们都会读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明白了话的意思。让我们一起去告诉别的班级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播放音乐,幼儿拍手诵读离开)活动延伸:
角色游戏:将录音放在游戏区中,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进一步巩固认识。
日常生活:家园合作,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四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诧异,对渊博的学士们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士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祖莹,让他背诵五经里的文章句子,并且叙述之中的意思,高祖听后十分赞叹祖莹的才能,非常赞赏祖莹。祖莹出去之后,高祖和卢昶开玩笑地说:“当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才子啊!”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五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在春秋战国的标示下列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
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依照上述传承通过板书右面的地图来讲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位置,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简要介绍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用做好的五霸图给同学演示。(2’)。
春秋时期由于权利的纷争,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这一诞生了。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非常好的教育方面的名言。话说孔子曾经拜过一位七岁孩童为师。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板书配合),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此处与学生互动,板书配合)。
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3’)。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后世创造了众多宝贵遗产。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物理等方面就已十分优秀。
《春秋》记载,公元前6,“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详的物体,又被称为扫把星,每76年才能看见一次。(演示课件)我国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也是春秋末年人,他为人们创造了许多生产工具,如锯、刨子、石磨、木鸟、云梯、立体石刻地图。现在建筑业还会办法鲁班奖给建筑业的优秀人士。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以为能工巧匠,据史书记载,伞就是她发明的。(演示课件)(2’)。
此时到了战国时期,便有了七雄(配合板书上的地图进行简介)。
战国(前475年到前2)。
前4,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通过地图简要介绍战国概况。(4’)。
介绍战国时期的文化。包括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扁鹊发明四诊法。
司南的发明。(演示课件)。
司南的发明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人发现一种可以吸铁的石头,并能指示南北,于是人们把它打。
磨成一把勺子,放在一个四周写满天干地支(与三字经之前的课程结合)的方盘上,便可通过司南来辨别方向,司就是指向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是勺子的形状?(鼓励学生发挥)。
答案:因为勺子像北斗七星。插入本周四凌晨6时北斗星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新闻。(演示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讲授: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通过长城、兵马俑引出秦统一六国。简要介绍秦始皇。播放木偶剧,演绎秦始皇功勋。播放前将问题留给学生,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做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看完木偶剧后请同学回答(配合课件示意)。(5’)。
但秦始皇也有他的过,那便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一生可谓建工伟业,那么到了他的儿子胡亥这里,又到了灭亡的时候。农民起义在先,刘邦项羽举兵在后,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反目,开始了楚汉之争。公元前2,刘邦攻占咸阳,秦灭亡。秦亡之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谁来执掌国家政权,成为亡秦主力项羽和刘邦两个集团的主要矛盾。根据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自然要求践约称王。项羽虽不是先入关者,但是在歼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的战争中,实际上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以“定天下者”自居,认为楚怀王是项梁所立,没有战功,无权主约。不久,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此处加入四面楚歌的故事(3’)。
秦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讲授: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仍然通过板书演示朝代更替。(2’)。
公元前2,刘邦称帝建汉,史称西汉;强调都城定在长安,长安为六大古都之一。汉朝发展繁荣,之前的朝代都是局限于中原地区,汉朝已开始与外国交往。最著名的与外族交往的事例就是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
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
两汉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通也日益发达,古代世界的东方与西方的几个文明地区联系起来。中国的丝绸驰誉世界,中国被称为“丝国”,中西交通线也被称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板书演示)。(2’)。
由于两汉时期开放的发展模式使得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盛世。
张衡与地动仪(演示课件)。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提问: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为什么用龙和蟾蜍做装饰?
答案:地动仪上的龙代表“地震云”,因为龙从云,“地震云”的形状和龙很像;而下面的蟾蜍自然是代表地震之前动物骚动的现象和常识(让学生们想想地震前一些动物的反应。蜜蜂群迁、牛羊不进圈、鱼跃水面、蟾蜍和蛇纷纷出动、狗吠等)。
蔡伦与造纸术(演示课件。甲骨文——竹简——帛书——纸张的制作过程)。
华佗与麻沸散、针灸、五禽戏(演示课件。五禽戏)。
佛教道教产生(演示课件。主要人物、口号、标志等)。
司马迁作史记(演示课件)(6’)。
汉朝在汉献帝这一辈又灭亡了,一共经历了400年之久。
汉朝时期的许多故事都被后人编成了成语,将以下成语(已编写成学生课件)留给学生自己课下搜索,了解故事内容。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总结:回顾我们今天讲得内容。我们知道一个武侠电影里常说的话,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要经营好一个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就一定要是一个贤德的人。(1’)。
背诵环节:(如还有时间的话)。
邀请一位同学背诵本课时学习的第一句话,背诵后请他点名另一个同学背诵第二句话,依此类推。(5’)。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小黑板、图片。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七
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
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八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三字经》。
(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现在我们来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
(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
(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
(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2)课后,自由组合成小组,为自己创编的“新三字经”编歌、编曲,并歌唱。
为语文学习增添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识记了学习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三字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九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序号课时授课内容。
1第1课时人之初——名俱扬。
2第2课时养不教——习礼仪。
3第3课时香九龄——千而万。
4第4课时三才者——应乎中。
5第5课时曰水火——人所饲。
6第6课时曰喜怒——人之伦。
7第7课时父子恩——臣则忠。
8第8课时此十义——勿违背。
9第9课时经子通——居上世。
10第10课时唐有虞——称三王。
11第11课时夏传子——终于献。
12第12课时魏蜀吴——失统绪。
13第13课时唐高祖——国祚废。
14第14课时太祖兴——若亲目。
15第15课时口而诵——自勤苦。
16第16课时如囊萤——宜立志。
17第17课时莹八岁——亦若是。
18第18课时犬守夜——宜勉力。
19第19课时复习课。
20第20课时复习课。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讲。
一、授课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三、授课基本内容。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3.结合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及衍生的哲学思想。
4.详细讲解课程内容,贯穿与内容相符的小故事,提高可听性,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拓展思维。
四、授课提纲。
1.导入(10')。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2.诵读新句子:(2')。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3.讲解句子,阐释概念(30‘):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三字经》人性本善的说法,来自于孟子的思想。
人性的三种理论。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故事一、周处杀龙的故事]。
[故事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故事一、上学的孩子和做乞丐的孩子]。
[故事二、偷黄瓜的贼]。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故事一、窦燕山的故事、五子登科的来历]。
4.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5.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附件:阳光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图文并茂的课文对小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建议准备有图片的教材。
多讲故事。
多让大家发言。
记住每个人的名字。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二讲。
一、授课目标。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二、授课基本内容。
1、回顾三字经1-4句内容。
2、授课内容如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1、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2、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先介绍岳飞(简介略)。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讲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请老师教育孩子的问题(此处略)。问一下学生知道朱元璋吗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三讲。
一、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二、授课基本内容。
1、讲解三字经第一段9~12句内容,重点是从孝悌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
2、授课内容如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3、组织学生朗读与讨论。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对来听课表示感谢。教“爱的鼓励”,以备后用。
{向大家推销这种鼓励模式}。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阳光的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假设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
(示范手语,放在最后传授)。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讲解后两句。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朗读今日所学。
附件:志愿者授课经验总结。
可以让助教也参与讨论,并且回答问题,这样对活跃气氛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帮助。学生向你做鬼脸的时候,是他们希望得到你的关注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一个眼神,也可以委婉批评,还可以视而不见,都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类型而定。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四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2.教学难点:如何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三、授课基本内容。
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
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
四、授课提纲。
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诵读新句子(3'):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三才”这个概念,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易经》里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易”是什么呢?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说明自然界最基本的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是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就叫“三才。”)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什么叫“纲”?“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粗的绳子。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线。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网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后面的十义还会提到,这里不作详细讲解)。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5.复习(3'):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总结。
附件:
1.《中国古代星象划分法》和《中国星空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五讲、第六讲。
一、授课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伦”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课基本内容。
第一节课:
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讲历史上一个有关信任和承诺的小故事:情同朱张。
第二节课:
1.诵读《三字经》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乃九族,人之伦”
2.解释七情八音九族。
讲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断琴。
三、授课提纲。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本节课讲授的新句子。
第一节课:
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10分钟)。
2.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和“六”
3.诵读新句子(3-5分钟)。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4.解释概念。
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讨论】六畜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马的作用已经减弱,其他几样还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体诵读一遍(可选)。
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5.讲“情同朱张”的故事(板书:情同朱张,东汉,南阳,朱晖,张堪)。
故事梗概:东汉人朱晖很讲信义,朋友张堪生前曾嘱托他照顾张的妻儿,张堪死后,朱晖就恪守承诺,年复一年地资助张堪的妻儿,并把太守奖励给他儿子当官的机会给了更具才能的张堪的儿子。
6.总结与回顾(5分钟)。
回顾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强调其重要性;。
说明我们要像朱晖那样,为人诚信,重视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集体诵读一遍新授的句子。
课前准备:黑板上板书新授的句子。
第二节课:
1.导入。
2.诵读新句子(3分钟)。
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多读一遍。
3.解释概念(7分钟)。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4.欣赏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伯牙断琴(板书:俞伯牙,钟子期,知音,春秋战国,楚国)(10分钟)。
导入:《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传说《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创作的。
讲述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故事。
朗诵古文:老师领读一遍,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5.总结与回顾(5分钟)。
简单介绍下次课的内容。
集体诵读新授的所有句子。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七讲、第八讲。
一、课题:五伦十义。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树立学生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领会文中所要求的道德礼义。
5、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社会。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本节课以将人与人相处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十各优良品德教授给学生为宗旨,力图使其在得到教育后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此优良传统发扬。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十义,学会十义,发扬十义。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记住十义的概念以及发扬十义的重大意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发放教学资料给学生。
团队机制。
建立“我的团长我的团”师生关系。以民主选举形式任命其中一名同学为“副官”,帮助教师(团长)管理学生纪律。整体课程贯穿军队制度(包括战友互助、先举手再发言、合作精神、奖励制度等)。将“十义”与军纪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讲了“五常”,提问学生:是哪“五常”?(仁义礼智信)由此引入“义”的概念。今天的课程是对“仁义礼智信”中“义”的一个分解教授。本节里古人提出的“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进入新课。
让学生熟悉课件内容,确认不熟悉的字词,由教师更正。确认学生完全掌握生字词后进入跟读阶段。
跟读完毕,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及发音。进入讲义阶段。
引入课题——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古代,现代是团长与兵的关系),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五伦之中每一伦都是一体两面,五对十面就是十义,也就是十条义理的意思。(太极的渊源)先从第一句讲起。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
“父子”字面意思理解为父亲和儿子,延伸的意思即是父母子女,也就是家庭关系,父子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恩字,父要念子之恩,子女是祖先的遗德,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样,子女要感父母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再造。父子双方都能知恩报恩,果报就是父慈子孝,这是自然的。(插入母亲救婴儿的故事,震撼学生;插入动物界爱子女、子女反哺的小故事,丰富学生自然知识。)。
提问学生:为什么先讲父母子女的关系?
教授孝为先的道理。
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夫妇即是夫妻,夫妇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占一个从字,两人不背逆谓之从,也就是《论语》里面说的“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当着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提问:你的父母相处和谐吗?(考虑到会有否定答案则适当引导。)。
兄弟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可以举学生中的例子)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能兄友弟恭,长惠幼序,兄弟之间自然就会和睦友爱,父母看到必然欣慰欢喜。法昭禅师有诗:“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少,能得几时为弟兄”?汉朝田真兄弟三人因分家生隙,财产遂均分三份,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锯成三段。当日天晚决定次日动手,哪知当天夜里紫荆树就死了。次日三兄弟见之大惊,痛悔人不如物,决定不分家了,那棵树又活了。(还可以引入双胞胎的心电感应等故事)。
提问:请学生讲一个与兄弟姐妹和谐友爱的故事。
课间休息。
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朋友之间是一体为一太极,原则是“朋谊友信”,朋友之道讲究信与谊二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但是朋友相处切记要知止,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所以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朋友之间是一体,是指理体而言,不是在事项上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物极必反,这就快臭了。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是利字当头,无利不早起。这是交易之道,与交友之道有天壤之别。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你交的朋友讲直话、能原谅人、知识渊博,就是益友;反之,你的朋友性格怪异、个性软弱、专门说你爱听的话,就是损友。
讲述一个半朋友的故事。一个父亲教育自己的儿子如何交朋友。
从前有一个仗义的的广交天下豪杰的'武夫。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别看我自小在江湖闯荡,结交的人如过江之鲫,其实我这一生就交了一个半朋友。”
儿子纳闷不已。他的父亲就贴近他的耳朵交代一番,然后对他说:“你按我说的去见我的这一个半朋友,朋友的要义你自然会懂得。”
儿子先去了父亲认定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某某的儿子,现在正被朝廷追杀,情急之下投身你处,希望予以搭救!”这人一听,容不得思索,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喝令儿子速速将衣服换下,穿了这个并不相识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让自己的儿子穿上“朝廷要犯”的衣服。
儿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个能与你肝胆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搭救你的人,可以称做你的一个朋友。
儿子又去了他父亲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抱拳相求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这“半个朋友”听了,对眼前这个求救的“朝廷要犯”说:“孩子,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这里给你足够的盘缠,你远走高飞快快逃命,我保证不会告发你……”
儿子明白了:在你患难时刻,那个能够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称做你的半个朋友。
那个父亲的临终告诫,不仅仅让他儿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真理:你可以广交朋友,也不妨对朋友用心善待,但绝不可以苛求朋友给你同样的回报。善待朋友是一件纯粹的快乐的事,其意义也常在此。如果苛求回报,快乐就大打折扣,而且失望也同时隐伏。毕竟你待他人好和他人待你好是两码事,就像给予和被给予是两码事一样。你的善只能感染或者淡化别人的恶,但不要奢望根治。当然,偶尔你也会遇到像你一样善待你的人,你该庆幸那是你的福气,但绝不要认定这是一个常理。因为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做游戏:请两位关系要好的同学上台,一名同学闭上眼睛,另一名同学引导其穿过过道。让学生体会培养之间信任的感觉。
提问:学生认为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君臣之间是一体也为一太极,原则是“君敬臣忠”,做领导的要尊重你的部下,做属下的要忠于自己的本位,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敬在内心,忠在行为,二者都不在嘴上,花言巧语没用。你假装为老板干活儿,老板就假装给你发薪水,反过来也一样。孟子在《离娄篇》中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理本就是一报环一报的。
讲述纪晓岚与乾隆的有趣之事。
讲述军队里的服从命令的道理。
五伦十义,就是做人的十条大道,也是支撑一个人命运的十根柱子。明道才能行道,行道才能立命,命轮竖立起来了才能运转。不明道、不行道,一辈子演了十个角色全部都演砸了,十根命柱都倒了,你的命运会是什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本课程讲义结束,带领学生朗读数遍。
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八、作业布置。
现场写出假如你做老师会怎么教学生。(了解学生意愿)。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九讲。
一、授课目标。
1、知道“经子通——居上世”的准确理解,每个字的确切解释;。
2、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知道“三皇”来历,“炎黄子孙”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认知华夏子孙的归属感,民族荣辱的共同感。
二、授课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世系沿袭历史,古老而美好的神话。
三、授课提纲。
1,课前板书(从经子通到居上世)。
2,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和“子”各所指什么。(5分钟)。
3,讲解新句:经子通,读诸史。举例说明,读书做人做事循序渐进的道理。(5分钟)。
4,考世系,知始终。讲解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5分钟)。
5,自羲农,至黄帝。这里将是全课的重点,将引入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伟大人物。
给学生讲到的上古神奇传说有:华胥履大迹生伏羲。
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
三皇。
八卦。
红楼梦。
结绳记事。
神农架。
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25分钟)。
6,号三皇,居上世。总结上古时代的三位伟大的传说人物和“世系”沿袭,请学生思考:民族荣誉感,荣辱与共的亲身感触,找几个学生体验式发言。最后诵读本课所学句子。(10分钟)。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讲。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终认为谁更适合担当的职位,巩固同学们对任人为贤的认识。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十一讲。
一、授课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传承,树立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3.让学生记住各个朝代的基本信息、重要人物及相关文化知识。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
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忆,道理的领会。
对于朝代更替以及众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
三、授课基本内容。
课前发放课件给学生。(助教协助)。
建立班长轮值机制。(上一堂课试验比较成功,考虑使用。)。
强调背诵的任务,告诉学生会在第二节课的末尾进行背诵小擂台游戏。
规则如下: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数量均等),游戏时每组选择2到3名同学参与背诵。背诵内容为这两课时的内容。比赛结束后背诵较好的组队获得表扬。如无意外,背诵小擂台将成为长期使用的教学内容,所以会制作比赛结果表,每节课获得胜利的同学将得到小红花一枚,并贴在比赛结果表上。(1’)。
导入新课(评书讲历史)。
上回说到三皇开创文明,两帝施行禅让,夏禹治水、商汤灭桀,周王灭纣。
提问学生:谁还记得三皇两帝是谁?有什么故事?(3’)。
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今儿我们继续指点江山,再回过头看看那繁荣的夏商周三代历史。
讲授: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第一页课件。选择两名学生领读两遍新内容,让学生熟悉字词读音及字面意思。(2’)。
这一段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扩展。我们怎么看待这三个朝代的更替呢。
一边做板书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此三代的传承,利用小规律帮助孩子记住这四句的内容。(5’)。
周朝处穿插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如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解)。
话说姜子牙(姜尚)渭河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笔直的,上面没有鱼饵,还钓在离地三尺高的地方。其实他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侯。这一天天朗气清,姜子牙又在江边垂钓。慢慢地他的名声就传到稽昌耳中,稽昌派兵去请,姜公不理。稽昌又派官员去请,姜公不理。稽昌觉得必是贤人,便带了礼物、换洗后来到江边见姜公。姜公很高兴,但又提了个要求,要求周文王稽昌亲自来拉自己坐的车。周文王二话不说拉起就走,走到800步的时候实在走不动了,姜公便说:大王一向敬仰贤德,能够放下尊驾,那我姜公保你王朝800年,这便有了800年的周朝史。姜公为周公出谋划策,建设国家,帮助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2’)。
引导学生朗读几遍,熟悉内容。(2’)。
由周朝的逐渐衰弱引入到春秋战国时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