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开始之前,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位教育界的专家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一
教材第67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2题。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检验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实物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1.提问: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质?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形列出方程吗?
3.填一填。
4.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借助天平平衡,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方程有关的新知识。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演示:先在左盘放上一个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请学生到台前操作:天平右边的砝码加到250g时,天平平衡。
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0+x=250。
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办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反馈。
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
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据等式的性质。
讲解:当x=150时,100+x=250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出示课题)。
(2)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汇报。
(3)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小题。
(1)出示例1题图。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在天平两边同时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仍然相等。
追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x+3=9。
x+3-3=9-3。
x=6。
提问: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写出这一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示范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解:x+3=9。
x+3-3=9-3。
x=6。
引导: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提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说明答案是正确的)如果不相等呢?(说明答案是错误的)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检验一下。(随学生的回答扼要板书检验过程)。
(2)即时巩固。
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4.5=9100+x=100。
师强调:解方程时注意等号要对齐,检验时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1.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不是递等式。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2题。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二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三年设计人: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能力目标。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情感目标。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情景导入。新学期开始了,历历要到文具店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选一选,到哪家文具店去买。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的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3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探究。
二1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的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1)根据主题图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
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
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7
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巩固与探究。
试一试。
1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和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中的第二题。
3想一想,再比较大小。
1.20.61.7()2.42.8()1.1。
1.6()2.61.9()2.05.0()5。
综合练习。
(1)填一填。
比28.7大的数()()()(30.2)。
比0.8小的数()(0.67)()()。
(1)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完成“练一练。
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完成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此项实践活动,达到了”虽课以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4.9元5.1元。
8.2元8.5元。
2.36元2.63元2.65元。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三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
(拿出课堂作业本帮助你)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生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位置颠倒
生2:每个算式乘积是1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生:2可以写成2/1,分子分母颠倒后,2/1×1/2=1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生:倒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倒数(板书)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看这几个算式,倒数是对几个数来说的?
生:两个数(师板书)
师:这两个数的乘积有什么特点?
生:乘积是1(师板书)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怎么理解“互为”呢?
生:相互的意思
生:就是对两个数而言的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你能说说黑板上其他例子谁和谁互为倒数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生:不对
师:你帮老师改正吧
生1:应该说3/5是5/3的倒数
三、 研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倒数,现在我们就帮这些数找一下他们的倒数朋友吧! (师读生写)
3/2 7/9 15 1 0
把他们的倒数朋友写在作业本上。(师巡视,找两名学生板演)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些数的倒数的?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师板书找倒数的方法)
师:15是整数,怎么办?
生:15=15/1,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1/15
师:1呢?
生:1=1/1,所以1的倒数还是1(师板书)
师:0有倒数吗?(出现2种答案,小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完了,那0到底有没有倒数呢?
生:没有
师:理由呢?
生:0不能做分母,0乘任何数都得0(师板书)
师:找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板书)
四、 总结收获、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找倒数,现在请你做主考官,你说一个数,找一个同学说它的倒数
师:大家掌握这么好,总结一下学的知识吧。
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
生:没问题
师:好,那就带着这份自信认真完成,做完小学数学作业本第11页
五、 拓展、提高(由于练习时间长,这个环节课后做了补充)
师:老师这有2个疑问,能不能帮助老师呀?帮老师求他们的倒数,老师出示小数和带分数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倒数》,对倒数的认识,学生印象深的是“分子与分母颠倒了位置”而不是倒数的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所以在课堂学习时,我从分数的倒数引入,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倒数外在表现形式确实是将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然后提问乘积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理解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
对“互为”一词的理解,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学生在学习“倍数”概念时,已经接触“互为并不是指一个数,而是两数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当时花了很多的时间练习谁和谁互为倒数,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进而理解。
然后提问:整数没有分子和分母,那么整数是否有倒数呢?如果有的话,你能举例说明吗?在学生掌握总结出求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后,再提出两个特殊的整数的倒数的研究,通过集体讨论,加深了学生对“1”和“0”倒数的认识。同时也将倒数的认识引向本质内涵:两数乘积为1。
在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让学生讨论过多,求倒数的方法,我只是口述,应该板书,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时间没有掌握好,本打算练习后讲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但由于时间没有分配好,最后没有提及,课后才进行补充。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四
《梯形的面积》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给出操作的材料和方法,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提出“小组合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更大的探索的空间,这一内容为后继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作必要的铺垫。
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的活动经验,了解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小组讨论及课前铺垫应该能够得能顺利完成。但对于选取从两腰的中点进行剪切、旋转的割补法学生未必能够想到,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困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探索梯形面积公式、交流及应用的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数学思考:在参与操作、观察、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问题解决:会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4.情感与态度: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感受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条理性。
(二)教学重点: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分析、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梯形割补成长方形的推导方法。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课件辅助推导过程。另外,对于割补的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呈现教师要采用课件演示。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五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通过对图形(或实物)、数排列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发现规律。
2.学习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美化教室、排队及认识数等。
3.在找规律中初步感悟规律存在的普遍性,为发现与掌握更多的数学规律打好基础。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这天××学校的同学举行了庆“六一”联欢会。他们找来彩旗、灯笼、小花,把教室布置得特别漂亮。现在他们正在漂亮的教室里唱歌跳舞呢!
2.多媒体播放动画:彩旗、灯笼、小花布置的教室,小朋友们边唱歌边跳舞,伴着歌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灯光由暗变明,最后静止于主题图。
3.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布置并思考: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认真观察,发现规律。
1.教学例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小旗、灯笼、花和小朋友的排列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排列是否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根据小旗、灯笼、花、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说一说最后一个应是什么?小旗、灯笼的排列规律比较简单,不难发现,教师应着重让学生说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先看男女生围成一个圈,再以某个具体的男生(或女生)为观察的起点,看一看排列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说出规律。
2.想一想。看,谁来啦?(多媒体出示老师来参加“六一”活动,并带来西瓜、桃、香蕉三种水果。)根据前面我们学到的“找规律”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三种水果的排列是否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
3.教学例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例1)发现找规律时既可以从形状又可以从颜色入手,说出各自遵循什么规律。
三、巩固新知,运用规律。
1.涂一涂。学生完成涂色卡(根据第89页例3、“做一做”改编)后,引导学生对每一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再认识,多角度思考。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卡。
2.利用学具,小组合作按一定规律摆放图形。
3.请部分小组展示摆出的有规律的图形,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相互对摆出的图进行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可以从颜色或形状入手找规律;可以从前往后观察,也可以从后往前观察找规律。)。
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1.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地方运用事物的排列规律美化环境。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江边的石柱、斑马线、马路护栏、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规律的花柱、花钟……)。
2.同桌交流、分组汇报。(对说得好的重点引导分析,使认识得以深化。)。
3.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让我们鼓掌表扬自己。(连续响起三次掌声。)。
师:你们发现掌声有什么特点?(我们的掌声有“慢慢快快快”的规律。)。
师:掌声有规律,有的乐声也是有规律的!你听。
(教师播放有规律的音乐,学生根据音乐的节拍,有规律地做动作或表演。)。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照张相。照相要站队,请你想想我们可以怎么有规律地排队?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我们可以按高矮来站,可以按男女相间来站,可以按照衣服的颜色站;还可以一个人朝前,一个人朝后来站……)。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真不少啊,我们就按同学们说的办法挑几种试试。
(整队出教室,按学生说的方法试着站队。)。
设计思路:
设计“拓展延伸”,让学生找“生活中有规律的设计”、“发现有规律的声音”、“设计有规律的动作”、“进行有规律的站队”。这些练习的设计,既使学生有兴趣,又能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六
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的铺垫,我认为一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
这节课上,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而没包办代替,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比如:比较5.1元与4.9元的大小,我组织学生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需要改进的地方:(1)应再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在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应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最后设计的“结合本课谈体会应变为师生共同小结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九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数学探求知识的兴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2、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体会知识的价值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题。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梅花鹿图
图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离开了,还剩下几只梅花鹿?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鹿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白鹅呢?
课件出示白鹅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说出图意再列式。
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一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二
2、渗透对应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一.利用已有知识,引入
1.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2.根 据下图,你能正确说出各个象棋子的位置吗?
二.明确概念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我们用一对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这对数叫坐标。表示方 法为(a,b).a是点对应横轴上的数值,b是点在纵轴上对 应的数值。
例1写 出图中a、b、c、d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
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你能说出例 1中各点在第几象限吗?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3,4);b(-1,2);c(-3 ,-2);d(2,-2)
问题1:各象限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练习:教 材43页:练习1,2。
三.深入探索
识别坐标和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坐标判断两点的关系以及两点所确定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四、巩固练习:教材44页习题6.1——第1题;教材45页—— 第2,4,5,6。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课本p45第3题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三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研提倡严谨、科学、务实,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1、加强教学技能,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2、主动理性学习洋思教学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动态分层,及时辅导。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2.233.8。
第二章《分解因式》约6课时3.9----3.16。
第三章《分式》分式约10课时3.17---3.30。
第四章《相似图形》期中考试约20课时3.31---5.12。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约7课时5.12---5.26。
第六章《证明一》你能肯定吗约9课时5.26---6.15.
期末复习约9课时6.16---7月。
货比三家数学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四
1、通过对煎饼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择优求简的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能在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煎3张饼的最优方案,经历运用运筹数学方法思考的过程。
理解煎3张饼所用的最少时间的方案,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方案。
一、呈现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提问:同学们吃过煎饼吗?你知道煎饼是怎么煎的吗?
引导学生用手掌的正反面演示
2、呈现部分主题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关煎饼的信息?
强调:煎两张饼要用多长时间?
师:同时煎两张饼比一张一张地煎要节省时间(板书:节省时间)
3、引导并揭示课题:
看来煎饼时也是有学问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煎饼中的数学问题吧!
二、初步探究
1、呈现完整主题图
(1)引导:你认为煎三张饼可以怎么煎?
引导生说想法并尝试用手掌演示
(2)自己的手掌不够,促使产生合作需要:师生合作或同桌合作
(3)合作探究: 3张饼可以怎样煎?
2、合作演示,比较想法:
(1)学生演示说明想法,注意全体学生倾听
(2)引导讨论比较:怎样安排更节省时间?时间省在哪里?
(3)初步认知: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板书)
三、深化探究,形成认知
1、引导:你认为煎几张饼时也要像这样只安排?
(1)猜测
(2)选单数与双数各一个进行研究
引导:前面可以先怎样煎?剩下几个饼时再用煎三个饼的方法呢?
(3)学生以煎饼张数尝试边动作演示边叙述:教师板书呈现
注意:点出关键并质疑:煎单数、双数张饼的煎法。
(4)以同桌为单位任选一个数字再验证,后汇报
2、师生一起完成10以内的情况分析并板书
引导:观察这些情况,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3、观察结果,明确规律:
4、再次强调:合理安排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四、拓展与应用
1、挑战:如果全班每人吃一张饼,那怎样安排?要多少时间?
2、安排炒菜问题:
先让学生观察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再考虑怎样安排可以让每位顾客都能最快吃到菜?
4、课外延伸: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运筹的推广
五、结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会了在解决问题时怎样合理安排、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如果在生活生产中遇到了问题,我们要像华罗庚爷爷一样把知识应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还能帮助别人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