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总结,也是分享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你对知识点总结还不够熟悉,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下如何写一篇好的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一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3)1984年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1)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二、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香港的回归。
(1)中英谈判和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香港的回归。
2、澳门的回归。
(1)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2)澳门的回归。
3、港澳回归的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隔绝敌对状态的结束。
(1)中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2)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1)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
(2)汪辜会谈,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3、“胡连会”(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关注台湾问题。
(1)现状:一方面,中共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积极促进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另一方面: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成为阻碍祖国统一的两大因素。
(2)我国政府的措施和立场。
措施:大陆方面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一直为两岸的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作努力。
立场:针对“台独”,我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国家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二
85、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英国;。
86、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是: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88、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第二课考点。
9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苏俄;。
95、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
第三课考点。
96、建国初巩固政权的三大事件是:基本解放全国领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9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8、一五计划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100、农业基本实行合作化的时间是:1955年底;。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三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中国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3、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4、促使习俗风尚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5、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6、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7、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18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电影开始在城市中流行。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8、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四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五
1.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通知,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公元前2,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4.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封建_度的重要特征。
5.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6.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7、汉代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8.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9.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隔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0.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_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1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_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13.清朝设置军机处,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_到顶峰)。
1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15.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政治的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雅典民主只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民主权。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_社会_隐患。
16.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17.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属公民法。
18.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19.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汇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0.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1.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真正意义上统而不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谢谢您关注润禾教育。
2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p39。
2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是实,立宪为虚。帝国议会通过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其行政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
27.1842年《南京条约》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六
1.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2.《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完成。并非査士丁尼法典。
3.维持对奴隶的剥削压迫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
4.英国代议制特点: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混为一体,君主统而不治,国家象征。1721,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才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5.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为实。
6.半殖民地半封建专有名词。
7.三民主义未反帝,土地,反地主阶级。
8.太平天国根本原因民族矛盾激化。
9.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
10.革命根据地又称苏区区别于敌后和解放区(国统区)。
11.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政府首脑是首相。法国政府首脑为内阁部长(总理)。
12.法国权力中心为总统。
1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14.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5.义和团反帝爱国不反封建。
16.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17.工农武装割据武装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核心)根据地建设。
18.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
19.刺史监察。
20.元朝并非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
21.城邦并非城市。
22.古代地方势力并非一直被削弱。
23.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系列法案形成的。
24.分权原则并非美国独有。
25.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不是封建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保守派和民主派斗争实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只是形式问题。
26.最早侵略台湾的是英国。
27.广州并非增开的口岸。
28.民族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矛盾不意味着任何时期都是这样。
29.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
30.马关条约并非资本输出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就有了。
31.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不等于人民当家做主,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
32.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体现在打击了统治工具:清政府。
33.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革命。
34.八七会议没有找到革命方向,遵义会议只纠正了军事左倾。
35.八路军与新四军。
36.抗日战争不是反帝第一次胜利。
37.1947春国民党宣布共产党非法,关系完全破裂。
3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不代表新民主主义胜利是在土地革命,没收资本,追击国民党之后。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40.规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是1954宪法。
4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区域因素结合的产物。
42.特别行政区并非完全自治外交权属于政府,
43.一边倒不是依附苏联而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和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44.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利益是根本原因。
45.不结盟不能简单理解为不和任一国家结盟而是不予美苏结盟。
46.封建制是指封邦建国而不是封建社会。
47.闭关锁国是限制对外贸易。
48.天朝。。空想性资政新篇是缺乏群众基础。
49.辛亥革命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
50.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
51.北伐战争胜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52.大革命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础。
53.秋收起义进攻的是城市而不是农村。
54.长征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直接是反围剿失败。
55.遵义幼稚走向成熟。
56.抗日胜利意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不一样。
57.1972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
58.雅典民主根源在于商品经济发展。
59.五百人会议是抽签的而不是选举。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七
66、17世纪初统治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属于什么王朝:斯图亚特王朝;。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迄时间为:1640年、1688年;。
68、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了英国了君主立宪制;。
69、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70、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72、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第二课考点。
73、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间是:1775年;。
74、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
75、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78、美国政体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第三课考点。
7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
80、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8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82、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政治特点是:分裂;。
83、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到中心作用的邦国是:普鲁士邦国;。
84、提出“铁血政策”采用王朝战争方式统一德意志的是:普鲁士邦国宰相俾斯麦;。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八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九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局严重混乱。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消极影响。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d.叶利钦掌握了中央政权。
纠错2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东欧大多数国家经济困难,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b.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
c.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纠错3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适应性加强。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纠错71991年12月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
c.其性质与华沙条约组织相同。
d.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纠错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a.1945年和1991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和1992年。
纠错9德国经过四十多年年分裂后,又实现了统一,时间是。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纠错10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
a.波兰。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纠错11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
a.1967年。
b.1991年。
c.1993年。
d.。
a.意大利、英国。
b.法国、德国。
c.欧共体、加拿大。
d.欧洲联盟、俄罗斯。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一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很重要,一次的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会一直失败下去,刚步入高一,在学习上难免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时候更需要给自己加油、打气,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置身现实,接受一切,环境不会改变,作为学生要做的就是去改变自己,以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未知的事情。
2、课前、课后都要看书。
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学习而言,书则是最主要的,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课本,从中可以延伸出其它的知识,这就好比一棵大树生出了新枝是一个道理,对于高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看书,当然看书也是有讲究的。课前看书是为了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自己大概有一个了解,当老师上课时,自己可以理解着去记忆,带着目的去听,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好,因为你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
3、做专题练习。
上高中以后,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若做不到学以致用,即使把知识点都记住也没用,学习是要靠方法的,在知晓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一些专题训练,既能查看自己的学习状况如何,还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然,在做专题训练的时候,还需要学会在弱科上多下功夫,这才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若你只做自己会的题,放弃不会的,到头来的结果就是,会做的依旧会,不会的依旧不会,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最终却没给自己的成绩带来任何的改变,从而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不利于之后的学习,毕竟高一才刚开始,不需要怨天尤人。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二
一、荷兰的崛起(海上马车夫)。
手段: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掌握海上商业霸权。
二、英国的崛起。
过程:(1)1588年,英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三、殖民扩张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三
掌握历史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好应对高考历史选择题。
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选择题的应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础知识自当成为历史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四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近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五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结构: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知识结构: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知识结构: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六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演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
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七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着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八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积极作用: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含义:严禁国人出海,限制外商来华。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
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十九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演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变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
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二十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二十一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的是徽商和晋商。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基本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课知识点总结(精选22篇)篇二十二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