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一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二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60×3300×94×5020×46×500。
22×1315×1115×1770×437×5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周长(厘米)。
1611634。
821620。
441616。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1)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厘米,是52厘米。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的周长和面积。
(1)长23厘米,宽17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正方形边长=12分米,求周长和面积。
(3)正方形周长是36米,求边长和面积。
五、思维训练。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三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四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1、学生猜出三种可能。
2、通过议一议,能说出:摆、拼、叠等方法。
3、学生会用说出“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方法,应该有学生想到用“量”“算”的方法。
1、通过猜想,理解“面积”的“大小”
2、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
3、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巡视,
2、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填在下表里。
(表略)。
展示小组学习情况。
3、从表中你发现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4、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1、学习小组操作。
有些小组有只摆一、两个长方形的可能。
2、完成表格。
3、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并能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
通过小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
1、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观察分析的能力。
3、掌握一定学习数学方法。
学习例1。
例1,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想的?
3、议一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试一试:求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说一说你是是怎样想的?
1、学生能正确用摆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
3、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5、尝试练习的正确率相对较高。
学生通过摆、说、议、练,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总结、归纳法计算方法。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请你快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没有数据的长方形)。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算不出来?
2、猜一猜:如果它的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可能是多少?
3、如果宽是4厘米,长分别中8、7、6、5厘米时,面积分别是多少?
3、出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
1、学生的思维可能受阻,通过学习小组长讨论会找到解决办法。
2、能通过学习分析、类比方法推导、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本策略。
2、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一个长方形菜园,长是12米,宽比长短2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认真作答,相比之下,直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完成得更好!
检查学生应用知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1、一块面积是16平方米的土地,在你的眼中,它是什么形状的?
2、猜一猜,量一量:
我们的教室的面积是多少?
3、实践应用题。
量一量,算一算:你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你家住房总面积约是多少?
4、全课总结、质疑。
1、学生的空间想象得到训练,思维得到拓展。
2、学生的猜测结果与实际会产生差距。
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收获比较大,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体验,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五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4、一间教室长9米,宽6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5、把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六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实验,猜想。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略。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揭示课题。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电脑、每个学生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
(2)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3)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电脑演示)。
画面一:
问: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20平方厘米?
问: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
(先移动成为长方形再数)。
设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答不出?你能想想办法吗?
二、探讨新知.。
1.理解长宽.(抢答)。
问: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问:为什么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生: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沿长边依次摆6个小正方形,长是6厘米.。
沿宽边依次摆3个小正方形,宽是3厘米.。
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知道长、宽与什么有联系吗?
2.实践感知.。
师:请你用6个1平方厘米摆一个长方形.(师巡视)。
汇报你是怎样摆的?(生说师板书)。
3.观察讨论.。
4.深入探讨.。
师巡视,汇报结果如下:(电脑演示,可让学生操作)。
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字母公式是:
[板书:s=a×b]。
5.释疑。
师:复习中画面七那个长方形你能准确地求出它的面积了吗?
生:先测量长和宽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列式计算.(口答)。
2.判断对错.。
(1)5×2=10(dm)()。
(2)(5+2)×2=14(dm)()。
(3)5×2=10(dm2)()。
(4)2×5=10(dm2)()。
反馈:(1)为什么错?
(2)求的是什么?(周长)你能指一指求的是哪里吗?
(3)求的是什么?请你指出来.。
(4)为什么对?
3.动手实践.。
师: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请你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步骤:(1)各组讨论分工(测量、记录、计算).。
(2)汇报分工情况.。
(3)分小组进行测量.。
(4)反馈交流.。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4.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看书、释疑)。
5.思考题.。
求阴影面积?单位:cm2。
(多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九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课遵循这一理念,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寻找计算方法并推导面积公式—实际应用”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公式推导、验证结果等,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和桥梁。
教学目标 :
2、能力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结构:利用网络课件,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运行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
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总结评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不但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还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 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教学过程 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教师因此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然后通过验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一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
(2)手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观演示,明确道理。
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演示为:
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
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c、横着再放5个。
d、左起按顺序纵着放其余的。
e、实践操作。如:让学生说出长摆几个小正方形是几厘米,宽摆几个是几厘米,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质疑,实际测量。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结论质疑。重点理解为什么用长乘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看书自学的探索中,进而弄清为什么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充分利用媒体演示,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面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会运用的目的。我们让学生去测量,计算身边的长方形物体的面积的大小,通过动手学生就已经把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了。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教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猜想——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彩纸
1、复习铺垫,提出问题
师:想一想,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师指名学生回答: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已知,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
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一块很大的长方形草地,用方格的办法就会很麻烦,那我们怎么来求长方形草地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动手操作,猜想验证
操作1、摆一摆猜一猜
方法数一数。
说一说3个长方形的面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长不变,宽增加,长方形面积增加,宽不变,长增加,长方形面积增加,也就是,长方形面积和长、宽有关系。
但是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看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为4分米,宽为3分米,面积为12平方分米,4x3=12,长方形面积=长x宽,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小方格来验证一下。
操作2、摆一摆验一验
学生利用小方格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来
长/dm宽/dm面积/dm2
图a
图b
图c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并给与及时的帮助
然后,出示一组学生的填写表格,认真观察,并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3、深化新知,拓展应用
18x11=198(平方分米)
答:这块席子的面积是198平方分米。
4、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1、教室空调的长为20分米,宽9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李阿姨想做一块手帕(如右图所示),做这块手帕需要用布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三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
1. 通过激趣,2.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公式,3. 使学生初步理解方法,4. 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学习方法的教学,7. 发挥学生的性,8. 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9.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理解掌握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公式。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结构进行教学。通过激趣,诱发学习动机,培养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突出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长方形、红旗、课件等。
学习纸、直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
一、创设情境导入 。
1、课件出示新居结构图,质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个面积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样去量?比较两种摆法。
4、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课件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使用,共同来解决。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学生大胆去猜想。
1、课件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长方形。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课件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
4、猜一猜: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拨: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的实验。
2、布置实验要求:用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摆任意长方形找出你们所摆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并记录下来。
3、课件出示实验报告单,各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测量结果后,现场在课件中输入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并对思考题开展积极讨论。(观察实验报告单)。
思考: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
5、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6、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公式)激情鼓励。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引导质疑: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讨论验证方法。学生自主验证,交流验证结果。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2、归纳:实验——发现——验证。渗透学习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2.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两个同学合作,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播放音乐让学生测量,然后各组交流测量的情况。
(1)回到导入 题。课件出示新居的结构图,给出数据,请学生计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积。
(2)课件出示破镜子的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出长度。
五、深化拓展。
学习了这个方法你有什么打算?
六、开放题:课件出示一幅设计图,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请你来当设计师为我们关山小学设计一幅新校规划图。
执教:涂红玲。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五
解放村小学三一班邱素婷。
教材分析。
(1)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准备。
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个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个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想比较出谁赢了,就要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二)展示、交流方法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4表示什么?3呢?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一行沿宽一列一共是多少个?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扛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一个长方形,大家开动脑筋,小组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课本。
五、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六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打基础。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七
教科书第123—12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1、教学。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 5×3=15。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八
推导和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引导: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引导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十九
教科书5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练习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二十
教科书51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应用。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案(精选21篇)篇二十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
主动探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 认识面积的含义。
2.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 面积的计算。(探究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5. “我们的试验田”为场景的实践活动。
一、 判断。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相等。
二、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