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和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请大家注意,下面的范文仅供参考,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一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实施中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更能从阅读、反思、解释、写作应用中,为学生营造不同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然而,群文阅读不仅在于阅读,更要从阅读中学会阅读,运用好阅读。
读与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阅读的过程是增长心智活动的有效途径,由外而内的吸收知识,写作的过程是对自我心智外化的过程,从自我经验、心得体会中由内向外表达。阅读与写作本身是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1.巧用“留白”来延伸读写结合。
2.结合仿写迁移来突显读写训练。
仿写是从原文本的表达上进行模仿和叙述,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领悟。仿写迁移至心理学上,作为写作教学的有效手段,便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作为仿写对象,并从立意、构思、写作手法上进行模仿,体验写作训练。需要强调的.是,仿写迁移不是“照搬”,而是教师阅读指导下,以新的写作形式来进行训练,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在具体仿写迁移训练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仿内容,如在《松鼠》一文中,对于松鼠搭窝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启发学生进行模仿。明确仿写的切入点,结合“先……再……然后……”句子格式进行仿写,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以钓鱼的过程进行训练、以放风筝的顺序进行训练等。对于仿写内容,教师切忌对原文的拼接与组合,要启发学生从原文写作技巧和方法上,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和思维特点,明确仿写思路和内容,提升知识迁移。二是仿形式,所谓形式,主要从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进行训练。小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对事物的认知相对简单,特别是在生活中的观察力较低,不利于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因此在仿形式写作训练上,要从原文的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教师要善于从中来梳理写作架构,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如何安排详略内容,结尾如何收笔等等。如对《我的家乡》一文,从文章结构的梳理上采用“总、分、总”方式。如有学生写道:我的家乡在豫南一个美丽的田野上,那里有望不到边的麦田,有弯曲的河流,有丰富多彩的风俗风情……;开头结束后,结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家乡的美丽风景进行了描绘;在结尾处进行总结:我爱我的家乡,她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我爱我的家乡,她是我人生成长的摇篮。
3.创新改写。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对策。
1.读写结合避免走入误区。
群文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要避免两者的机械练习与分离,正确理解读写融合的方式。如有些教师过于讲解阅读,偏重于对文章的探究,而忽视写作方法的提炼,在写作教学中,又撇开了阅读训练,进行单纯的写作方法指导,使两者无法有效融合。还有教师在强调读写训练的同时,过于注重形式,忽视读写过程中各要素的衔接与对应,要么只读不写,无法从阅读训练与写作上进行良好平衡。
2.注重群文阅读拓展,服务读写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良好的阅读是提升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倡导多读书,少做题。群文阅读的开展,要强化阅读量与阅读范围的拓宽,结合群文阅读要求,从课内文章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中,来促进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拓宽群文阅读,一要注重理念上的拓展,将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衔接,让阅读走进学生的思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二要注重阅读形式的拓宽,不仅要注重文本阅读,还要通过阅读实践活动,结合网络阅读、音像阅读来丰富阅读方式;三要注重阅读内容的扩展,特别是经典范文、童话故事、科普读物、故事等材料,都纳入群文阅读范围中;四是注重阅读时间的拓宽,如课内、课外、课前、假期等都是阅读关键时间。
3.强调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写作常常遇到“无话可写”的尴尬,其根本在于缺乏自身的生活体验。叶圣陶提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因此,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来感知真情。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关注周围的点滴,培养自我的敏锐视觉,用发现的眼睛来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三、结语。
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与读写结合实践,在应用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适用性。注重对群文文本内容、文本主旨的分析,引领学生从关注身边生活,从联系事物的共性与特点上,拓宽阅读半径,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梅.形神兼备巧妙迁移——浅谈小学语文随文仿写的训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10期.
[2]房志荣.“为写作而教”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j].语文教学通讯期.
[3]徐玉英.议题,群文阅读的抓手[j].贵州教育08期.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二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欲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课外补救了,这样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负面作用是很大的,从而使学生会感到心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老师会觉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再次加倍的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工作量加大了,而且还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师生身心疲惫。因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做法。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不可能达到40分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再多,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听进去的,这就要求老师抓住重点进行讲解,不能从开始讲到结尾,同时要了解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尽量在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的时间段里讲解必须讲解的内容,其他的内容尽量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以及其他的学习活动。另外,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这样能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老师讲解的过多,整个课堂上只听到老师的讲解声,却很少看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有时候会发现不少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根本不在听讲的状态,但老师提醒提醒学生后,又继续开始自己的讲解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貌似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并没有质量。如果说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不如说是老师完成了自己的讲解任务,教学是肯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的。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备课。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因此,不做预先的准备,肯定会收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老师进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一定要做到有准而来,只有有备,才能胸有成竹。也许能备好课,但不一定能上好课,但上好课,必定是先备好课的。因此,欲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对课文的各个方面都要研究的仔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还有查阅与课文有联系的`相关的资料,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掌握课文的重点。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哪些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的,哪些内容是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哪些内容是自己讲解的。在此基础上,老师要重视具体方法的设计,比如,合作学习是怎么开展的,是同桌合作,还是几个人一起合作?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问题是怎么引入的?讲解的时候是如何设置教学情境问题,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有几个重要的环节,比如导入阶段,老师是怎么进行导入的?课堂中的过渡语言是怎么设计的?学生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老师又怎么点拨的?这些都要在备课中进行思考,力求每句话,每项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备课必须备学生,这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事,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在培养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凭自己的喜好,有兴趣的话,就多参与,没有兴趣的话就思想开小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稳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备课的关键内容。比如,在进行《番茄太阳》一课教学时,为了能及时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番茄与太阳有什么关联的地方吗?学生在这样的问题面前,立即开动脑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此时,老师可以再次的问学生:作为课文题目的番茄太阳,为什么加上引号呢?学生为了解开这个迷雾,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课文了!
3.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是最为常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之一,当前,各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用好多媒体却并不简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充分的运用好多媒体,发挥它应有的教学作用。多媒体课件,集声光电一体,它能有效的唤醒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热情,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增砖加瓦。比如,在进行《雷雨》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中的词句。如,“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如何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渐渐的”的一词含义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听两种声音,一种是让学生听到的雷声从大到停,另一种是学生听到的雷声从大慢慢的变小。学生立即指出第一种的声音不符合课文内容,可见学生已经领悟了渐渐一词的含义。然后老师再播放几组画面,如,花朵慢慢的绽放,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的升起……然后再请学生用渐渐一词造句、说话。这样,学生不仅领会了文本内容,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4.指导学习方法。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展,这也是老师转变教学观念的表现,但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监督与指导,否则,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不起来,甚至会为了某一个观点争吵不休!因此,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做好指导工作,尽量将工作做细致点,毕竟学生还小。比如,对某些问题的合作探究,究竟是安排几个学生为一组?要视情况而定;各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究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老师也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小组成员的组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强强联手,要尽量使各组的综合能力差不多。总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要考虑老师自身的因素,也要考虑学生的因素,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同时也要积极的与其他老师开展好各种合作活动,比如集体备课等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根本的保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三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大象舅舅的图片)(出示小象图片)这头小象与大象是什么关系呢?请你猜一猜。
答案就藏在一个故事里,故事的名字叫“为清晨吹喇叭”.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个故事,看谁最先找到答案。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猜一猜,也可以跳过去。
二、共读故事,思考分享。
1.故事里的大象舅舅和小象在什么地方?它们在干什么呢?
2.把你觉得特别好玩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然后和同桌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3.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特别好玩的地方?
三、听读故事,妙趣对话。
大象舅舅和小象玩得真开心!猜猜,大象舅舅和小象还会玩些什么?听老师讲给你们听,我们来边听边猜测这个故事的内容。
1.注意看屏幕,老师讲到哪里,你的眼睛就要跟着看到那里。
2.猜猜,大象舅舅会许什么愿?小象会许什么愿?如果是你,你会许什么愿?
3.继续听!再猜,魔法实现了吗?为什么?
5.故事听完了,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觉得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好玩?
小结:虽然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愿望都没有实现,但他们实现了蜘蛛的愿望,所以,大象舅舅和小象特别高兴。
四、分组阅读,共享智慧。
大象舅舅和小象真会玩,他们还做了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分组读故事《穿衣服》和《算电线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拿到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怎么读呢?眼睛看大屏幕,耳朵竖起来,听我悄悄说给你听。
1.自己读故事,边读边把你觉得好玩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
2.读完后,把你觉得好玩的地方讲给同桌听,并且告诉小伙伴你为什么觉得好玩。
3.分享:
(1)《算电线杆》---大象舅舅算了哪些东西?算清楚了吗?
(2)《穿衣服》---大象舅舅怎么穿衣服的?你平常是怎么穿衣服的?看图:大象舅舅变成什么样了,读句子,学动作:微微笑了;哧哧笑了;捧腹大笑。
小结:看你们笑得多开心啊!大象舅舅和小象跟你们一样快乐。
五、纵向浏览,寻找快乐。
1.出示句子:我觉得悲伤……猜一猜,说说你的疑问。
2.听录音:我们来听听小象是怎么说的。
3.出示句子:海上有大风暴……如果你是小象,你的心情怎样?
小结:小象的心情跟我们一样,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所有的窗帘都放下,并关紧。在小象最无助和悲伤的时候,大象舅舅推开门走了进来。你看,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难过。
4.讨论:它们一直这样难过下去,天天以泪洗面,行不行?
小结:大象舅舅说:“我要想个办法,使我们快乐起来。”他们玩好玩的事情,做好笑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悲伤就像火车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田野、房子、天地、电线杆一样,总有一天也会过去。最后,他们“忘记了要悲伤,让自己快乐起来”.
5.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小结:真好!你们都是会生活的、聪明的孩子。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开心甚至伤心的事情,这很正常。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向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用快乐赶走悲伤和不愉快。
六、自读顿悟,体味快乐。
1.自己读《写一首歌》,看看大象舅舅写了些什么?
2.大象舅舅和小象还在唱歌呢!和你的小伙伴试着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唱到手舞足蹈都可以。
3.全班分享。
小结:你看,大象舅舅和小象是多么的快乐啊!
七、拓展阅读,延续快乐。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象舅舅、小象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读完这几个故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想问一问小象呢?如果你想知道刚才所问的这些问题,请大家去阅读《大象舅舅》这本书吧,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
教后反思:
选择这样的一个议题及文本,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作品本身。文本选自《大象舅舅》,这本书是20世纪美国图画书历史上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阿诺·罗北儿的作品。阿诺·罗北儿是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他的作品除了温馨、带点茶香的趣味之外,对于传统被认为是高层次思考才能解决的哲学论题,例如勇气、意志力、友谊的本质、死亡的恐惧、智慧等,都能够用具体的影像、说闲话的.语气数落出来,让读者常常会发出“啊”的感叹。他的作品,每篇都可以作为儿童哲学的题材。这位有着独特生命感怀和艺术天赋的图画大师用他手中的铅笔盒画笔为世界创造了一座被爱与盼望照亮的伊甸园,永久庇护我们脆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来自学生,尝试给二年级的孩子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我是第一次。对于刚刚开始练习默读的一群小孩子,要带着他们在40分钟内读完五个从未接触过的故事,我不知道我们的课堂会有怎样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和二年级的孩子一起讨论关于至亲的离世、关于死亡的阴影,真不知该从何入手,又该讲到何处。
因为有挑战,所以更想尝试。如何找到突破口?议题的选择至关重要。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眼睛。群文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得更多、读得更广、读得更乐,更要让他们读得更深,让他们在多篇文章阅读中学会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他们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五个故事的同质性很强,选择一个怎样的议题,才能既切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又能撞击孩子们的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将议题定为“快乐起来”,议题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勇气和智慧。课堂上,围绕议题,孩子们通过对五篇故事的阅读,与大象舅舅和小象一起共享快乐的时光,经历悲伤的情绪,最后达成共识:悲伤和难过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不能让它左右我们的生活;没有谁可以代替你的快乐,在乎你的内心。在此共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与故事中的角色不断对话,不断完善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在分享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在不开心的时候高兴起来时,孩子们的精彩诉说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在定好议题、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依靠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教学策略,尽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挑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我多次采用了猜读的方式。第一次,猜一猜:小象与大象是什么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故事。第二次,猜一猜:大象舅舅和小象会许什么愿?如果是你,你会许什么愿?这些充满好奇感与极具代入感的问题,让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第三次,猜一猜: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愿望实现了吗?故事一次次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孩子们的阅读变得更加刺激、更加有趣。孩子们在和文本的对话中、与小伙伴的对话中、与老师的对话中,已经和大象舅舅、小象一样欢乐起来。
在学生阅读完四个故事之后,我让学生把这四个故事连起来比较,看看又有什么发现。这正是群文阅读的魅力,它总会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整合、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比较法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之后,学生很快发现,大象舅舅和小象并不是一直都是快乐的,他们也有伤心的时候。于是,第四次,猜一猜:小象为什么伤心?如果说,前三次的猜测都是将学生引向精彩的故事情节,那么,第四次的猜测则是将学生引向哲学层面的思考:如何面对忧伤?学生从小象的经历中,体会到伤心时让自己快乐起来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四次猜测,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期待、充满意外,让阅读变得格外吸引人。再比如,让学生演一演---像大象舅舅和小象一样吹喇叭、向花们问好;唱一唱---唱大象舅舅为小象写的歌,用自己熟悉的曲调、用任意编造的曲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所有这些教学活动,都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释放了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象的经历中,顿悟到快乐的源泉是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感谢孩子们!我们共同完成了挑战!我终于相信,同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讨论哲学的话题,这种信心是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找到的。期望这节课带给我和孩子们的记忆就如同大象舅舅和小象一起度过的那些“忘不掉也算不过来的日子”一样,温暖一生。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四
从2003年的教育整顿开始,直到2012年,新课改在广西的不同城市,各级县和乡镇统一开展实施。教育改革的本质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发达教育的时代推移,改革的方式就是通过教材改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方式的转变,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递火炬,教材反映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展现了民族的各族风情,了解古代的生活习俗。
开父母的怀抱和呵护,进入住校的生活,这样对这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平衡教育发展和安全落实农村文化教育,政府方面要加大力度扶持农村的教学教育活动,拉近城乡差距,保障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师的素质,鼓励更多的高素质教师走进乡村,走进各个角落,同时,也要对这些乐于奉献自己的教师进行更好地补偿。实行教师换岗上任也是发展平衡教育的一关键方式,每3-5年实行一次换岗行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自身,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人才的不流失,走的路越长,看的越透彻,对教师的身心素质也有一定的提升。实行可持续教育发展方针,新课题的提出是针对小学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得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并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系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培养青山年儿童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贯彻素质教育为宗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不仅显示了新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教育现代化工程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成为教师队伍面临的重大难题。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双边动态性互动活动,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且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青少年儿童自制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暂,教学效果常常大打折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引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农村的每一样事物,都可以深深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举例教学,引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农村学生无法见到的,可以通过网络图片和视频,情景结合地教学生理解新事物。以德育人,从小开始,小学教育就是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开始,因此,从事例开始,告诉学生要做个诚实孝顺,懂礼仪懂礼貌,刻苦勤奋的学生,从小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依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生活是教学的开始,是教育的灵魂。从教材里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领悟人生哲理。用生活的点滴感化学生,深入灵魂地教育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人生道德哲理。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新教材的运用为教师增加了创新的空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题材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例如《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是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课前搜集有关的人类环保的资料与信息,利用丰富的生活教学资源。例如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人类为保护树林做了哪些事”的资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像松树一样坚韧,经得起生活的挑战,才能屹立长春。如何做一个像松树一样坚强的人,拥有像松树一样的品质,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教育。
三。运用形式多变的课堂活动。
枯燥的课堂学习导致一些学生开始厌学,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逐渐出现有的学生逃学的现象。因此,运用多变的课堂活动能调动课堂气氛并起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等方式,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刚上课的时候会向学生讲授人的五官,老师就可以用语言描述来形容出五官,然后由学生相应的指出自己的五官。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出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而调动课堂气氛。此外,在课堂进程中还可以做做体操,如,让孩子们边拍手活动活动筋骨边念儿歌——“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坐好”时,就让他们都坐好。
四。强调课堂纪律的调控。
不能太过强硬。这时,就可以用儿歌的方式来委婉的表达,如:要讲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了,可为了强调这些重难点,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会说:“神耳朵?”孩子们便紧接着说:“竖起来!”“小眼睛”——“亮起来!”接着学生便真的盯着老师,还做出认真倾听的样子,听好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并牢记在心。就这样,无须喊无须嚷,我们的孩子们会紧紧跟着我的脚步往前走,开心又快乐!
五、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气氛将课堂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协调以形成完美的教学氛围。所以,为了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要设计、生成好的问题来带动小学语文课。在目前实行的课程改革中,对课堂的动态生成给以了充分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教学自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正是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和谐的教学过程。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五
从关注现实性走向开发可能性――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实施。
(江苏省宜兴市广汇小学)。
摘要: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对小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学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只会做习题而不知或不会读书,导致了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也导致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仅仅局限于课本的阅读,已满足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这就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材料;阅读策略;展示舞台。
自2001年全国英语课程普及后,三、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可到了五、六年级,很多英语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像有所下降,不像开始那么积极了。尤其高年级增加了语篇阅读的内容后,很多教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教学效果总是不够理想。那么,小学英语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呢?结合本人平时的做法,谈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通过观看、阅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课外阅读通过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英语信息输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为兴趣一般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保持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吸取了许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那些似曾相识的`词语也渐渐熟记于心,随着阅读难度的加深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外语不再是步履维艰,而是轻车熟路,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他们的心理认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独立、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的结构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有组织学习的能力、对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也是提高听、说、写质量的有力杠杆。它只能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得,要开发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得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广大英语教师既有兴趣又感困惑的事情。因为它是“课外”,又没有准数,许多因素教师难以控制,所以教师应加强指导。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精选阅读材料。
1.梯度性。小学生年龄小,词汇量有限,因此,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是要注意难度适中,在整体安排上要做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趣味性。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供学生阅读的材料要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论文或是学生熟悉的小故事,如一些中英文寓言故事等。
3.知识性。因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了解一些信息,所以选材料要具有知识性。《英文小读者》是一本比较适合当前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杂志,其中的英语儿歌、英语经典小故事、英语俗语、俚语、幽默故事很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另外,像《学英语》《英语周报》这两种报刊也可以选择。
(二)采用合适的阅读形式。
1.书面阅读。传统的书面阅读是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操作起来最简单、快捷的阅读形式。
2.音像阅读。音像阅读是及时运用现代化教学音像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觉渠道参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阅读方法,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英文版动画片、少儿节目的英文板块。
3.网络阅读。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阅读宝库,加之快捷的电子搜索功能,已逐渐成为一种阅读时尚。
(三)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已经把学习策略的研究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要根据阅读内容,让他们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是把阅读文章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的载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的做法。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阅读方法。
1.视读。即让学生不出声、不动笔,用眼浏览读书,每节课都规定学生用几分钟视读一篇文章并回答问题,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文字转换为信息的时间,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限时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寻找,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样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较容易地解答问题。
三、实施课外阅读的成效。
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了新知识、新信息,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加快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率。而且由于阅读量大,学生不但复习了教材中的知识,又不断接触新知识和新语言现象,从而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使基础知识更扎实,又逐步提高了基本技能。
(3)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对英语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了学生良好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无论是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开辟新途径,尤其是学生自身英语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英语课只有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周密计划,精心指导,课内得法,课外得益,才能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不断扩充、丰富,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从而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六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学本领》。
【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二、主题回顾。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童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童话,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学习童话《大林和小林》。
1、(出示课件)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板书题目)。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读阅读材料一《大林和小林》,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同桌讨论: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们用什么办法逃走的?
(3)、你喜欢大林还是小林?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我的感悟:
我要学习小林,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过渡:同学们,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下面的这个故事小山雀学本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出示课件)学习童话《小山雀学本领》。
1.请大家自由阅读《小山雀学本领》,边读边想: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诗朗诵《神奇的世界》。
六、作业。
1、好书推荐: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
2、课下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
美丽的童话世界。
大林懒想当富翁,不想工作。
胆小不动脑筋。
小林勤劳热爱劳动。
勇敢机智。
3.美丽的童话世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6.阅读教学设计要决。
7.现代文阅读单元教学设计。
9.秋天的雨阅读教学设计。
10.《生命生命》阅读教学设计(精品)。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唐利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黄绍业。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广西教育,2005,(28):34.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八
如今人们对人文教育的理解多种多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人们对人文教育的理解概括整理可以得到两部分人们彼此认同的观点:人文教育的起点是加强人文课程及知识的教育,而人文教育的传播媒介便是文史类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并不单单指文科课程学习或理解掌握部分有关人文的知识。人文教育的核心便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拥有科学的、以人为本的人身追求。因此,人文教育的'现实内涵便是指:人文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一切能够起到陶冶人性作用的人类文化及人生阅历;人文教育的目的则是在教师完善自身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指导,帮助提高其整体素质。人文教育促使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立完善的个性及人格,引导学生行为做到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
二、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今各种物质诱惑及多种文化充斥的情形下,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及培养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其立足于社会。而现今科技的发展也需要遵循人文精神原则。因此,进行人文教育刻不容缓,人文教育的实施也有助于时代的发展。
第一,在教材中渗透人文教育。教材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是无法脱离教材的。在一篇篇教材课文中可以体现人文教育,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情感及思想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由课本文字这个媒介与文章作者近距离地进行接触交流,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情感。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充分蕴涵着人文文化,值得教师去进行人文教育,也值得学生进行对人文教育的深刻体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发现课文中的人文亮点,合理运用其中的人文素养,再与自身的阅历及体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生也要学会对人文精神的领悟。
第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并不仅仅是只维持一段时期的教育,而是需要持续长久的进行下去。人文教育着重强调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及内心的感受,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进而进行吸收及领悟。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把适合的文章进行自主改编,进行一个情景模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自主改编及情景模拟表演,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人物内心有充分的体会及感受。这种做法既实现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也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教育。
第三,教师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教师如果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则能够帮助其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还应时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以便对学生发挥良好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作文进行阅读批改时,如果能够保持微笑,对学生慈爱地进行课程辅导,充满爱意地进行阅读教学,是一定能够使学生感受及体会到的。教师将人格魅力与专业水平两者进行同步提高加强并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帮助提升人文素养。就像作者能够通过文字使读者感受体会到其思想、情感,教师也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人文思想,对其进行人文教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人文亮点并结合自身阅历,教会学生“成人”便是对学生的一种很好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需要一步步开展进行及贯穿人们一生的,因此,仅仅让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凭自身的一己之力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不止是对学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对于社会全民而言,人文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九
新的教育标准提倡让英语学习更好地服务生活,这使趣味化的英语教学得到更多的关注,结合教材及知识点设计合理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将小故事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将儿歌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等趣味化英语教学使得小学英语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更高阶段的英语阅读学习打好基础。但是,由于英语本身在小学教学中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反感和抵制的情绪,并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阅读的质量。
从教学实践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趣味化策略,使原本枯燥的阅读教学变得生动趣味,并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方法将理论化的知识趣味化,将较难的知识简单化,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感体验中将学习趣味化知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使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容易对新鲜有趣的授课方式产生极大兴趣[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3-6年级的小学阶段,英语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部分,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于强调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因此,教师实施趣味性教学非常有必要。
趣味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因材施教,营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开口、活泼、自信、大方的个性,也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开放课堂,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趣味化教学主要是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使英语阅读教学变得生活化、生动化、趣味化。寓教于乐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一)结合教材及知识点设计合理且具有趣味性的游戏环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游戏环节。并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共同完成英语阅读任务。
在游戏中,应把握好游戏的节奏和尺度,让每位学生参与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节课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简单的游戏,模拟真实场景,学生分角色阅读。从而使原本呆板单一的英语阅读变得生动有趣,并且使学生记忆深刻,轻松掌握阅读技巧。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应给予赞许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确保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2]。
(二)将小故事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趣味化教学不是简单的.游戏娱乐,而是教师运用趣味化教学模式使传统呆板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英语阅读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
因此,适当的将小故事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既加深学生对相应英语阅读知识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当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掌握tiger、wolf、fox等英语单词时,教师可将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融入其中,以故事为主线,将原本枯燥单调的英语单词和语法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将儿歌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歌曲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将儿歌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为枯燥的英语阅读学习增加音符和节奏,使学生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4]。
如当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需要掌握sunday、monday、tuesday等星期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将这七个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儿歌音域流畅、易于上口、节奏轻快、简单易学,以歌声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歌曲的学唱中来,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形式。
(四)完成课堂阅读任务后增加趣味化的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在学生顺利完成课内阅读任务之后,应适当增加具有趣味化的课外阅读内容,既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将英语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5]。如教师可以购买趣味性的英语阅读书籍,像《三怪客泛舟记》《神秘幻想故事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这类书籍具有图文并茂,内容鲜活的特点,使学生对书籍中的内容产生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法及发音的错误,及时纠正,确保学生阅读的质量。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英语阅读方法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当运用趣味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质量,为学生更长远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并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潜质呢?透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刻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说、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说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理解者,理解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就应给学生充分的时刻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明白,教师就应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刻让给学生阅读、明白、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十分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好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到达明白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能够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能够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能够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潜质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资料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样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到达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盼、思索和探索,始终持续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简单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资料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资料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持续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潜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潜质。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明白语言,不仅仅要明白语言所表达的具体资料,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个性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述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透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明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明白潜质和阅读水平。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一
围绕工作室的课题“群文阅读教学”,我从文艺随笔这类文体的群文阅读探究入手,选取了课文《谈中国诗》(钱钟书)和课外的《谈诗》(钱穆)两篇文艺随笔展开具体教学。在这次公开课后,听取了师傅和各位同伴的评课意见,我又再次拿出教案,回看课堂实录,反思自己这次教学,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一、议题的确定。
这次课的议题是“听君一席诗话,品诗一番风流”,在完成教学。
后再反观该议题,发现与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完全吻合。首先,本次课的旨在启发学生学习文中鉴赏诗歌的方法和学习读文艺随笔的方法,但议题后半部分“品诗一番风流”,更像是一堂品鉴诗歌的课堂,与文艺随笔阅读未扣紧。之所以用这个议题,还是我不够严谨,为了让题目形成互文对应,听上去好听,而忽略了对议题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议题应是教学目标的直观文字呈现,这次的议题应表达出通过读《谈中国诗》和《谈诗》后让学生探寻到一些读中国诗和文艺随笔两种文体的方法。结合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我强调的是文章体裁,所以议题应当从体裁入手命名,比如“文艺随笔阅读方法探究”之类的题目。
二、文章的选择。
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之后,选哪些文章作为材料又是一个关键。蒋军晶老师说,群文阅读强调的是互文性。互文性是法国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她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单篇的文本是不自足的,应当与其他文本相互对比阅读。本次课选的两篇文章有共性(对象相同――谈中国诗,文体相同――文艺随笔,诗歌阅读方法有相同等)和差异(受众不同――分别为外国人和中国人,选取诗歌不同,对诗歌特点的'理解等),正因如此才有可比性,适合做群文阅读,因为他们满足了互文性特点中的――明显的整合性和便于发现规律。明显的整合性体现在:两篇文章虽都是评中国诗的,但《谈中国诗》主要谈中国诗有自己的特点,和西方诗也有共同的特点;《谈诗》则只选取不同朝代的中国诗分析,解读背后隐藏的“人”是怎样的?所以,两篇文章有不同的倾向,可以互补,在文艺随笔这种文体下整合。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
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辨清对象――理清文脉――领悟随笔――。
回顾方法。首先,辨清对象是为了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之一――对象相同,尤其对于《谈中国诗》来说,不仅举了中国诗的例子,也举了许多西方诗,学生很可能会有疑惑“题目谈的对象是‘中国诗’,为何文还举西方诗的例子?”,这就需要在开始往后读文时,认清写作对象,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其次,理清文脉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整体架构,了解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比两文对中国诗特点的看法,比较异同。所以这部分设计了“两位钱先生都在谈中国诗,那么他们认为中国诗有什么特点?请分别归纳两位先生的观点。”的问题,以此来理出文脉。再次,在基本清楚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就想让学生从这两篇随笔的学习中,发现规律,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设计了“这是两篇同为谈中国诗的文艺随笔,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没有共同点?请你找出并总结。”这个问题,但是学生寻找、归纳文艺随笔体裁特点的时间或不足,以至于这个环节有点匆匆而过。最后,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打算做个总结,让学生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发现借助两篇文章所获:学习中国古诗的方法和文艺随笔的阅读方法。这一环节是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宣讲课文的内容,希望他们一课一得,用于今后的文章阅读中。所以最后总结了读文艺随笔的方法:整体感知(浏览全文)――重点探究(跳读精读)――整体回望(浏览辨析)。
重点能力――析例明理:搜索事例,结合观点,咀嚼领会。这些方法的提出,是我对学情把握不足,不了解这个第一次上课的班级,把他们当做自己平时的学生教,让同学们简短回顾学习两篇文章的过程后,直接点出了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忘了他们平日对这些方法的关键词平时可能没有听过,也没有进行过这个阅读流程的总结。这是由于我的疏忽和急于结束课堂导致的,应当引以为鉴。
四、教学效果评价。
在这堂课上,学生有一些收获,同时也有一些迷茫。从我的观察。
来看,学生的收获主要有:1、对群文的阅读方法有初步认识,探索了一些方法。比如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回答了两篇文章鉴赏中国古诗的方法有“对比阅读、知人论世、借助生活中的事件”等。2、发现一些快速、准确筛选信息的方法。两篇文章容量较大,且旁征博引,具有学术性,与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类似,需要快速、准确筛选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低头速读、跳读、勾画、旁批,已经学到了一些阅读方法。学生的迷茫主要是:1、对文艺随笔的阅读方法总结。由于我的问题,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匆匆总结阅读方法,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时间再反应。2、别的同学回答的内容未必能清晰记忆,比较探索。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答案各式各样,但未抓住关键词,板书呈现,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其他人的思想火花,碰撞更多的火花。
这堂课是第一次呈现这两篇文章的群文阅读构想,面对这样一块未经打磨的“顽石”,感谢师傅和伴们的用心点评,让我这个当局者发现了自己今后打磨“顽石”的方法,努力争取磨去的外壳,呈现润泽光滑的“宝石”模样。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二
摘要: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阅读不仅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要求,更为今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丰富的阅读知识的积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解语文阅读知识以及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暂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时间,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则显得尤为关键[1]。
一、做好阅读课前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当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如在识字、识句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客观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阅读预习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问题,使学生带着探索的精神进入课文的阅读当中。
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中时,可以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逐步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获得新的收获。充分做好小学生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畏困难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三册(下)关于古诗《咏柳》,会涉及部分难认的生字词,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先对古诗有一定的印象,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做好阅读内容重点的选择。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所有课文在内容的设置上都巧妙的涵盖了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以及修辞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要阐述的知识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则应系统了解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课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有选择性地讲解给学生。
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篇幅的阅读理解与背诵,无形中会给学生造成阅读学习的压力,同时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桂林山水》一课中,文章用丰富的排比句式描绘了桂林山水为何“甲天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祖国山川美景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导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意识,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阅读课程的学习则是学生简单阅读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课堂的气氛难免压抑,学生上课无法释放热情。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的创造,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热情[2]。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读书角,结合班级情况,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也鼓励班级的学生将自己阅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还能增进同学之间友谊。
小学阶段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要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探索精神。教师在为班级打造读书角的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学生珍惜时间,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同时,阅读环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内,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将阅读的地点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册(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如果季节、天气允许,教师则可将阅读课堂移至室外,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阅读与观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更能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为己所用。不但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够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四、分组阅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分组进行阅读课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掌握学生分组阅读学习的`原则,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表现情况以及性格等方面进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势均力敌”。在分组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够实现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可,必要时还可以参与到学生对本次语文阅读课程学习的讨论中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五、加强课后巩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新教改不断强调为学生“减负”,意在使学生不会因课业压力过大,造成对学习的厌烦,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不进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任务布置了,因为想要学生实现学科更好地学习,除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课后时间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是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就能够达到的,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所学的阅读知识不断巩固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够伴随孩子的一生。
顺应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应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2]吴小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43—43。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受到长期传统教育理念和考试导向思想的影响。他们忽视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教学仍然基于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风格,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在小学语文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阅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再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
2.1建立有效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阅读语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和相对敏感的感官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赤壁之战》相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影《赤壁》中的相关片段,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热情,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2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阅读。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保障。只有学生明确了阅读方向和目标,才能真正体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教学的价值。找到阅读和学习的方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本文时清楚地了解应考虑哪些问题。他们应该提取文章中暗示的因素,并应使用这些文本信息来挖掘作者的情感。因此,才能与自己的情绪共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实际阅读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阅读的内容,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2.3科学选择阅读内容是提高有效性的保障。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首先是合理地运用有效的阅读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我国小学阅读教材中删除了大量与阅读教学无关的内容,大大提高了教材的有效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还必须有选择地选择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兼容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文章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避免收效甚微的情况出现。其次,科学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内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有限。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并努力整合和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例如,《秋天的怀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教师就可以将文章《我的老师》整合进来,并通过补充相关的文学资料,来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在教授完具体的词语和段落后,向学生推荐几本与亲情有关的书籍。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一体化”阅读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扩展”中学会感动、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爱。
2.4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认知。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习说话,学会倾听,学会总结,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扩大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次探索。当学生的看法发生偏差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加以纠正;当学生的意见不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封闭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总之,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发展规划,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使学生享受阅读,达到“快乐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在日渐增高。其中,阅读是学生获取和理解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学习中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开始注重培养。但就当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所以,探讨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举措来解决此类问题。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但当下,仍然有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处在低水平阶段,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小抓起。所以在小学时期,老师如何采取合理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帮助还处在懵懂阶段的孩子来提升阅读水平是十分关键的。
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让其在指尖翻阅的书页中领略世间百态,为自己的写作无形中收集了很多鲜活的素材。除此之外,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和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品读不同的人物故事时,可以去分析和明白其中的人生道理,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出发探究事物,追其本质。此外,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老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现如今,由于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老师仍保留着老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单向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阅读教学上永远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分析解读问题,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填鸭式教学方式。最后的结果便是课堂收益甚微,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教师缺乏教学热情。
课堂上拥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就当前而言,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的导致了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缺乏热情。一个引导孩子学习的老师如果对教学缺乏热情,课堂的学习氛围可想而知。此外,部分老师甚至没有认真备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内容超纲等问题,导致学生接受不了,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三)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以及语文素养。
首先,小学生还处在懵懂稚嫩的成长阶段,对阅读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小学生天性爱玩,要想让好动的他们静下心来阅读还存在很大的挑战。其次,正如上述提到,老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课堂不能够吸引学生,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恶性循环。再次,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老师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不能够认真学习,导致学习效果差。除此之外,小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语文素养,导致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也存在较大的瓶颈。
(四)学生阅读时间少。
学生的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语文课堂上,但是当下老师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课堂上老师只是粗略的教授内容,剩下的靠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阅读能力低下。除此之外,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阅读。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兴趣非常不利,同时也为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上也增加了难度。
(一)改变传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剔除传统教学模式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方法,并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把传统的单方面的对学生阅读知识灌输改变发展为和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对学生进行必要性的引导,如福州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提问学生田忌最后反败为胜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给出与文章相关的词语来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习的文章进行复述,考察学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能力。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重视阅读教学,提升教学热情。
首先,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不言而喻。所以,老师应该改变缺乏热情的教学态度,要不断重视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老师也应该定期去进修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充实自我以去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再次,老师要努力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如播放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资料等,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上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此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年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旨在提升阅读教学水平。通过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果。
(三)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如上述所说,枯燥的课程使本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更加缺乏阅读兴趣,加上学生语文素养有限,更无法对阅读产生好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来打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厦门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在上《南辕北辙》一课中,就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诠释文章中提到的南辕北辙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如何阅读,争取吸收每一篇阅读文章的知识,对待老师也不要抱着畏惧的态度,要学会不懂就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增加学生阅读时间。
学生仅在课堂上所花费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只是老师教导学生如何去学习阅读文章的场所,学生要真正的去实践这些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才是提升能力的关键。所以,在这一方面,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并定期推荐课外好书给孩子们进行阅读,让其感受阅读的魅力,真正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也能让学生今后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小学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论文(优秀15篇)篇十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必须认真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新方法,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阅读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摘抄评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集资购买阅读图书和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景阳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监督并要求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黄色书刊。
第五,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