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一
读完《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我心里有了答案。答案是:爱他。爱情是个名词,是一种荷尔蒙刺激后的对异性的近似神魂颠倒的迷恋;爱是个动词,是你对身边人实施的、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美好的言辞或行为。
那问题又来了:“怎么爱?”“说他的爱的语言”“什么是爱的语言?”“爱的语言是每个人喜欢的接受爱的方式,包括五大类: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和接受礼物。”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英语、汉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而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把这五种表达爱意的方式比喻为不同的“语言”,如果你爱人最主要的爱语是“肯定的言辞”,那你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一下对他的肯定、鼓励或者赞美,比你天天给他送“礼物”都管用,因为你说的爱的语言他听不懂。
肯定的言辞、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和接受礼物不用过多解释。“精心的时刻”的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经历一些美妙的时刻,包括精心的活动或者精心的对话等,比如两个人一起旅行,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会、吃大餐、打球,或者面对面的聊天,互相说一说心里话。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二
我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小女儿4岁,听了父母的语言,让我觉得很惊讶,翻转了我的认知。原来父母的语言是那么的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么大的影响。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有什么想法,基本都是心里想,不和孩子沟通,然后就去行动,很少去和孩子说,我为什么这么做,总觉得她们很小,说了她们也听不懂。比如,给孩子洗澡时,感觉水不太热了,我就会加快洗澡的速度,那孩子正在开心的玩耍,不愿意配合,我就会凶他,让她听话等。
遇见父母的语言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方向和动力,虽然孩子已经过了0到3大脑快速发展的年龄,但我愿意从我自己去改变,在接下有限的几年内,尽我所能的去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
那怎么样科学的给孩子沟通呢,作者提出了3t原则:
3、轮流谈话,给孩子更多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因果关系,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用封闭式(是不是,好不好)、命令谈话的方式,多用开放式的方式。
4、作者提倡关闭电视和手机,因为电子产品不符合3t的原则。关掉哪些不关注、不轮流、不交流的电视或手机,电子产品没有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生活中就缺乏互动,情商会不断下降。
3t原则和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数学、思维方式、自控力和品格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的语言真是每个孩子最省钱的.投资。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三
石头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要仔细观察。”落叶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落叶终究要归根的自然规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水滴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你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品质。”……大千世界,万物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老师,花、草、树、木,无一不例外。人不是我们唯一的老师。
一块石头是何等的坚硬啊!可谁能想到,一滴水就这样成年累月的滴着、流淌着,一把斧子都锤不开、砸不开的石头,一滴水竟然办到了!硬是硬生生地砸出了一个“洞”,可不就是要坚持不懈吗?水都能这样坚持,何况人呢!
万千世界,总有源源不断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任何奥妙之处,全部为你而展现!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四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付出会收获什么,但是你无所事事的话,一定不会有任何收获。”
最近,读完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特别如果宝宝还不到三岁,特备推荐读一下。
一个孩子最初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轨迹,拉开学习差距的不在于后天的学习态度,而在于三岁以前父母给予的3000万词汇。
因为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家境富有,或者报了多少课外班,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研究表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
本书以丰富的实例,给读者阐述了3000万词汇的重要性。也以具体的情境,在语言与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等方面为读者给予了指导,其“3t原则”一直贯穿始终。
请相信父母语言的力量,它是世界上既免费又十分重要、不可浪费的资源。
1、共情关注: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观察、理解、行动。
3、轮流谈话: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不做简单问答,耐心等待孩子回应。
4、另外还有后面提到的第4“t”:关掉电子设备”。
1、为宝贝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2、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3、称赞过程,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5、言传身教;
6、培养孩子的因果思维;
7、将固定思维转变为成长性思维。
说实话,从看完这本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正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第一段讲的是,作者是怎样进入到这一研究领域的,本书的作者本身是一个脑外科专家,但是因为惧怕给病人做开颅手术,所以专门研究显微镜下的人工耳蜗,并为大量失聪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手术。作为术后的效果跟踪,让他和他的研究小组,有了神奇的发现,就是患儿的智力、阅读、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不取决于他的家庭富有或贫穷,而是父母的语言。
在育儿书籍方面我很喜欢看美国人写的书,作为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在我们中国人还在想着怎么解决温饱、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足够闲的时间和金钱,支持他们去开展各类实证研究。我喜欢看实证研究的书,真是的故事读起来不费力,真实的数据也更加让人震撼和信服。
当然数据是真实的,但是分析逻辑是主观,作为研究者难免会有些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过分自豪。我们阅读的时候,还是要部分借鉴为好。比如说,书中提出父母多输入数学词汇,孩子将来的数学天赋将被更好的开发,而多语言中多加入方位词,孩子的空间感会变得很出色……我到是觉得,每个家长说的语言都不可能是无限多的,受到教育背景和自身环境的影响,很肯能侧重某一方面的词汇,而其它方面的词汇,就会相对少些。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这些,只要能够积极的回复,多多与孩子聊天这就足够了。
最后一段讲的是作者的丈夫唐纳德。刘,他的丈夫是一名儿科医生,在20xx年为了救两个被卷入海浪中的小男孩,而失去了生命。
作者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最有力的支持、我的真爱。对于他来说,站在岸边看到两个小孩在挣扎,立即去帮忙是无须争论和犹豫的。他是一个小儿外科医生,孩子需要帮助,孩子就要得到帮助,这不仅仅是一项准则,这是他生活的方式。即使他知道采取行动会使自己丧命,他也不会站在岸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挣扎。
文章说,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就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配得起自己的潜能。他们在挣扎,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作为父母,虽然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配得上我们孩子的潜能,但是尽我们所能的做我们可以做的,是爱之所致,也是作为成年人对于孩子,对于社会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后来,唐纳德被称赞为英雄。最后我想说,无论如何感谢这对有爱的夫妻。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五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1888年1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贫穷的农家里,虽然出生贫苦,但早年就受到母亲自力更生的影响,长大后做过教师、工人、推销、演员等工作。
《语言的突破》原是卡耐基教授写的一本要人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更有效地说话的书,是卡耐基的第一本著作。此书对卡耐基原著作原义进行了深入阐述,它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顺乎自然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在智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谈话,博得美誉,获得成功,将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这是卡耐基教授以自己多年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提高个人在不同场合演讲或交谈能力的一本速效书。事实上,我们的整体形象不仅要看我们穿戴什么,还要看我们是以一种什么姿态去维持讲话的方式。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与人交流,从交流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人格修养等个人形象,所以在与什么人说话的时候也有必要的讲究。
很多成功人士都很赞成这一种观点:即一个人的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就要靠沟通的艺术了。
我们现在居住在大学里,一个与社会交轨的地方。可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交谈中度过,课堂上你是否会用精炼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是否说得有建设性,发表意见时是否有会技巧性说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特殊的细节,如何充分运用自己学习的讲话技巧,这些生活常见的问题,这本书谈得面面俱到。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实用。
当然,就像这本说所说的,一个人口才好,并不是他与生俱来的。然而却像翱翔在苍穹的雄鹰,我们不知它在悬崖边摔过几次跟斗,在天空历练了多少回,他的成功最需要的是一股后劲,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抵达目标。所以说,练好口才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需要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意志。
要记住,失败一次,就要多练习一次,就是多一次的经验,多增强了一次的才能。说话失败过的人,只有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渺视过去的自己,才能战胜失败,成为能言善辩之才。要记住,只要坚持不懈用心练习下去,你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发现自己是城里或社区里最出类拔萃的演讲家之一了。所以说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了。
卡耐基教授的这本书用他成功的经历向我们讲述很多诸如此类的演讲与交谈问题,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只有当我们沿着日常交谈的路径向上攀升时,而达到当众讲演的境界时——譬如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会议上——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评估本书所教导的成功演讲技巧,发现它对日常的语言活动是如此有效。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六
最近读了《教师语言艺术》一书。读后感触颇深,受益非浅。
《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启发广大教师如何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它有深入浅出的论述,也有实践案例的生动映衬,特别是总结了很多优秀教师成功修炼语言艺术的宝贵经验和可贵素材,非常具有启发性。
语言,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态度要和蔼,内容要得体,方式要适宜,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孩子求知的欲望,拨动孩子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孩子的心田。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要让孩子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孩子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应。“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就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人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适应课堂和孩子的年龄,心理的特点,赋予语言以情感色彩,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七
如果你没有嫁给爱情,或者你们的爱情已到期,而你还想维系你们二人的婚姻,怎么办?
读完《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我心里有了答案:
爱他!
爱情是个名词,或许是一种荷尔蒙刺激后的对异性的近似神魂颠倒的迷恋;
爱是个动词,是你对身边人实施的、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美好的言辞或行为。
那问题又来了:
“怎么爱?”
“说他的爱的语言”
“什么是爱的语言?”
“爱的语言是每个人喜欢的接受爱的方式,包括五大类: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和接受礼物。”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英语、汉语、日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而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把这五种表达爱意的方式比喻为不同的“语言”,如果你爱人最主要的爱语是“肯定的言辞”,那你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一下对他的肯定、鼓励或者赞美,比你每天给他送“礼物”都管用,因为只有你说他“听得懂的语言”,他才知道“你爱他”。又比如,你爱人主要的爱语是“服务的行动”,那你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比你一个劲的鼓励他要管用。再比如,你爱人的主要的爱语是精心的时刻,你不需要刻意的说鼓励的话语,也不需要什么家务都做,你需要的是静静的陪着他,一起看日出日落,共同经历悲伤快乐,听他讲出他内心的故事。
所谓“精心的时刻”是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经历的一些美妙的时刻,包括精心的活动或者精心的对话等,比如两个人一起旅行,一起看电影、听音乐会、吃大餐、打球,或者面对面的聊天,互相说一说心里话。其他四种爱的语言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那么接来下的这个问题特别重要:“我怎么知道我的或者他的爱语是什么?”
试着回答以下问题:(1)你最常请求你配偶的是什么事?你最常请求的事,可能是最能使你感觉到爱的事。(2)你的配偶做什么事或者不做什么事,伤害你最深?跟这件事相反的,可能就是你的爱的语言。(3)你通常以什么方式向你配偶表示爱?你表示爱的方式也会使你感受到爱。
如果有两种语言似乎对你都同样的重要,说明你是“双语”之人,会的语言越多,越容易感受到爱。
我只能帮你到此了,如果你完全顿悟了,可以不用看这本书;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去买这本书来读,上面还有一些实用的操作指导和很多作者作为婚姻咨询师所接触到的案例。
另外,“爱的五种语言”可以扩展的其他关系中,比如亲子关系。
爱他,就说他的“语言”。希望你有一个美满的婚姻。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八
一直以来,我在寻找让自己内心安宁,恢复家庭关系的方法。读了很多书,受到一些启发。但是这些启发大多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主要是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可是夫妻关系是双方的,即使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但是对方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还是会很困惑。所以,一直以来,我虽然努力的反思,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我依然有一种迷雾之中的感觉,找不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几天,我开始看《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他在美国举办婚姻研讨会,并帮助已婚人士做婚姻指导。他通过研究12年里辅导过的夫妇记录,根据他们的回答,分成了五类,通过分析形成了爱的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语言,精心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每个人所理解的爱的行为不同,造成我们对对方的行为认识的'偏差。所以出现了我们夫妻之间彼此都认为自己在付出,对方却认为得不到爱的误解。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了一些模糊的想法,但是还没想明白具体该怎么做。看了这一章,我觉得清晰明朗起来。我觉得我找到了可以尝试的方法,虽然需要时间,但是,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并不深刻,200多页。但是,我觉得如果夫妻关系感觉到了困惑,值得一读。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九
《语言与文化》一书出自“大家小书”第三辑,作者罗常培。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较一些罢了(出自“大家小书”袁行霈的《序言》)。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所谓大家,就应该是把他的学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让所有的读者都可以品味出个中奥妙。那些所谓晦涩难懂的文章,不仅显示不出作家学术的高深,而且更意味着作家学问的贫瘠。
本书作者罗常培(1899-1958),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市人,满族。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对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研究卓有成绩,被学术界誉为“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大师。
本书引言中,引用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并且说明想从语词的含义讨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分六段:第一、从此与的语言和演变推溯过去文化的遗迹;第二、从造词心里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第三、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第四、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第五、从形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第六、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重要问题,作者想做的就是尝试给语言学和其他学科搭起一座桥梁。
),最初之严格应用于原始的鹅毛笔(quill
pen),后来笔的材质虽变化,但这个字依然保存着,如果由此分析现代语词和羽毛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古代笔的制度。我国著名的《说文解字》中的字,大都可以看出一些历史遗迹,如“安”,静也,从女在宀下,会意,就是说把女子关在家里便可安静,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女性的观念。第三章,从很多语言的习用语或俚语中,我们可以窥探出造词的心理过程和民族的文化程度。例如,云南昆明的倮倮叫妻子“穿针婆”,发怒叫“血滚”,伤心叫“心冷”,欺负叫“看傻”。在初民社会里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因为超过他们所嫩解答的范围,也会发生一些神异的揣测,倮倮叫冰“锁霜条”,福贡的傈傈族叫虹“黄马吃水”。这些族语里不明方位,前者叫东方“日出地”,西方“日落地”,后者叫东“日出洞”,西“日落洞”,北“水头”,南“水尾”,在这些民族中保留了古代人民在不了解自然时的懵懂与敬畏。第四章,语言本身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会吸收新的成分和旧的糅合在一起,所谓“借字”就是一国语言里所羼杂的外来语成分,包括音译的,新谐声字,借义词,描写词。一般来说,两种文化接触时,上层文化影响低级文化较多,而看借字,中国语中有入超现象,作者认为这不能单以文化高低来论,另外还有很多原因,依我总结一是中国向来自大,对其他文化很少接受,不屑研究,以致从没有人注意过中国语词的流出;二是中国方言众多,又过于复杂,除了本方言使用者,其他人也就不觉得是中国话了。至今文化借字依然是广泛存在,所以从借字看古代文化交流应该是十分有力的例证。第五章,学者说“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因为他们时常提供给重要的证据”,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迁移都可从语言学角度加以证实,南渡的百姓有根据他们的旧籍贯侨置州郡县的制度,“侨郡”一词,原意是让他们有所怀念,不忘归北,但我们就可以此来了解此次民族迁移的情况,在《宋书·州郡志》有具体考证。第六章,中华民族有很多部族组合而成,虽汉化程度很深,但从姓氏方面还可以窥探到它的来源。如,慕容氏本来是鲜卑姓,其后人因讳言所出,分化为两支:一支广东东莞容氏,一支山东蓬莱幕氏,这两个形势看来毫不相关,但其实出自同一个祖先。据向达说:“曾无甘肃。。。p82”,那么。。。从此种历史遗迹我们可以继续推测出两个民族间的接触和来往。第七章,在初民社会里,即一种理想的原始社会里,名称的用处极大,名称相同,意味着实质也相同,在各个国家都有这种由亲属称谓而制定出的婚姻制度,但由于它对于我这个读者过于复杂,在此不做累述。
c语言编程读后感篇十
在【语言与文化】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作者的态度在这本书里可以很清楚的找到:在文化这辆车上,汉字只是外壳,是轮子,不是发动机,更不是操纵方向盘的。也许通过这个我可以猜测作者的想法是文字是载体,文化是核心,也就是文字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表现。感觉就像文字是文化的附庸。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作者的陈述中也能感觉到的是文字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和语言、绘画、音乐一样,将文化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以一种其他人可以轻易接收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女书,就像各个民族的文字。书中所提到的女书的形成,就和当时妇女的生活息息相关,她们不能通过和男性一样的方式——上学读书——来学习文字这种书面的表达方式,可是她们又需要向远方的人倾诉,那时又没有传音的物件,于是女书这种表达方式就出现了,它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妇女对于向他人倾诉而又无法传达的问题,其实进一步说,就是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依然希望能和男性一样拥有倾诉和争取幸福的权力。各民族的文字同样也是反映了各自的生活情况,特别是文字还停留在象形文字的时候,放牧民族的文字多是出现牛羊,农耕民族的文字多是出现土地,放牧民族文字更形象,农耕民族文字更规矩——或许是当时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简单,条文和规矩更少,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和简单,而农耕民族更多的是集权制度,人们生活在规矩方圆中,这种情况在文字中就反映了出来。
而是利用简单的几个意象,比如常见的“明月”,“垂柳”,“孤帆”等,勾勒出作者想要描绘的环境,再加几个字的补充,就给了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让诗人想表达的意象自动浮现在读者脑海之中。从诗句中能感觉到,这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失去了那种简单淳朴,上层社会已经开始逐渐腐败,奢靡之风盛行,有愿者众多,可也难以扭转。诗句词句中透露出来的点点滴滴,无论对也好错也罢,都忠实的反映着当时的文化,或者说就是文化在书面上的表现形式。
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些,很多看法和作者表达的态度不同,或许是我不理解原本的意思,或许是误解了作者的观点。但是这就是读完了这部分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