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经验总结,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有很大的启示。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一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二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大家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范志民竟然自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我想他既然敢于承认错误,那么在他心中会深深反思,引以为鉴吧!
在课堂上,我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引导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认错,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比书本中知识与技能更有价值。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知道国旗、国徽出现的一些场合。
2、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3、知道关于祖国的一些常识,如首都、天安门广场等。
教学重点:认识国旗、国徽,体会到国旗、国徽和祖国荣誉的关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升国旗、奏国歌的音像资料;准备几个爱旗护旗的小故事。
2、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国旗和国徽。收集有国旗、国徽的资料。
第一课时:五星红旗升起来。
教学过程设计:
一、找一找、认一认。
1、出示祖国的版图,提问:这是什么图?(这是我们祖国的版图,我们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2、找一找,指一指,我们祖国的国旗是什么?国徽是什么?首都在哪里?
3、找到了,认对了,把相应的序号填在课本中。
4、说说其他几个图上画的是什么?
二、升旗活动。
2、升旗时应怎样做?
三、教唱儿歌:
1、五星红旗真美丽,
全国人民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敬礼,
唱国歌时要肃立。
2、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星星在一起,
一颗大来四颗小,金光闪闪照大地。
国旗国旗真美丽,小学生们热爱你,
升旗国时要立正,我们向你敬个礼。
第二课时:五星红旗升起来。
一、升旗的指导。
1、具体指导学生升旗时要有的规范姿势(目视国旗、立正、敬礼),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姿势体现着我们对国旗的尊敬。
二、模拟升旗活动。
三、讲几则爱旗护旗的.小故事,激发儿童对国旗的爱护和敬仰。
《五星红旗——少先队员向您敬礼》《他留下热爱五星红旗的一颗童心》
四、老师小结:
同学们非常严肃认真,行注目礼,唱国歌声音洪亮,充分表达了我们爱国旗的情感。
第三课时:我向国旗敬个礼。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升国旗的主要场所。
1、师:你们在哪些地方能看到我国的国旗?
2、小结:在学校的操场上、天安门广场、国家机关、轮船、飞机、火箭、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每逢重大节日,家家户户都挂起国旗。自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以后,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3、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师:每天按照太阳升起的时间,武警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4、出示图片:国际比赛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
5、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光荣和自豪。同学们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和这些运动员一样为国争光。
6、出示图片:火箭上的国旗;边防哨所有国旗。
7、小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表明这里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护卫着国旗,保卫祖国。
二、认识国徽。
1、出示国徽图案:国徽上有什么图案?
2、出示图片:界碑上的国徽。
3、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知道了国旗、国徽、国歌是代表国家的,热爱祖国就要热爱国旗,爱国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板书设计:
第二课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旗图案。
国徽图案。
首都北京。
国庆节十月一日。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四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空间也比较集中。文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把当时的情景和记忆中的一些片段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既富于变化,又浑然天成。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依依话别时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动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特别是离别时的情景生动感人,场面描写细致入微。本文表面看起来是记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是作者教书生涯情感的总结与积淀,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肯定。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离开母校、离开小学老师。因此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离别情景,更珍惜时日不多的小学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精神实质,能自主读书,大胆质疑,但对文章的写作方法、特点掌握不够,老师要加以指导、点拨,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师生难舍难分的感情。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小练笔。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小学六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跟母校、老师、同学告别了,想象一下,在我们小学毕业那一天,会是怎样的场面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意大利著名作家乔万尼.莫斯卡写的《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介绍作者。
3、认读本课生字词。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深?找出来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文中处处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找一找,读一读。
2、小组合作交流。
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语言描写如:“中学的都是要严格得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那就吹吧!我们一起吹。”从这些语言描写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
动作描写如:我揉了揉他的头发。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都是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4、最后一个自然段含蓄地点明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
“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作者极想留下一些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以前没收的东西现在都还给了学生,唯有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的,作者极为珍惜,舍不得洗去,这个细节含蓄表达出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这一细节的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文章中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含蓄的表达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小学六年里,你遇见的老师中有让你特别难忘的事吗?尝试着选一件最难忘的事,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四、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老师 学生。
关爱 嘱咐。
不舍。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五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四、作业:
拓展延伸,写一篇同题作文。
板书设计:
对校园的不舍。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七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节。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的心里,描绘了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构想。
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地词句,写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对学生的爱逐一描述。
时间顺序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对校园的不舍。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八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分别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感染作用”,在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或学生;在教学中,我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谈话导课,营造氛围这篇文章表达了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加之六年级再有一个月就结束小学生活,告别童年,他们对这种离别之情定会有更深得体会。课前我就通过声情并茂地谈话,渲染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核心问题,精读感悟精读感悟环节,我根据文本特点,抓住“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这两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自学感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浓浓师生情,学习作者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感同身受,被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情深深打动。
三、创设情境,以读促写当学生还沉浸在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深情时,我适时创设情境:时间老人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所再见了,此时此刻,和大家相处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老师眼前:难忘初次见面时大家的热情懂事,难忘每次活动我们刻苦训练的情景,难玩大家的欢声笑语……请大家以“难忘那一刻”为题,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下那时那刻我们之间最令你难忘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写具体。孩子们才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令人赞叹。我想这就是读与写的巧妙结合吧。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如果课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再细致些会更好。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九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
本文教学,我不仅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还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即将离开母校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中的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同学们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王雄同学竟然主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他敢主动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真是让我意想不到。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远比书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更有价值。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一
三、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师生难舍难分的感情。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小练笔。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介绍作者。
3、认读本课生字词。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深?找出来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文中处处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找一找,读一读。
2、小组合作交流。
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文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动作描写如:我揉了揉他的头发。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都是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4、最后一个自然段含蓄地点明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四、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老师 学生。
关爱 嘱咐。
不舍。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搬弄是非、热泪盈眶、烟消云散、害臊、抱歉、簇拥、聊以自慰、噙着泪水、抽噎、一本正经”等词语。
2、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在练笔时尝试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是师生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体会文中难分难舍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
学心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
1、检查课文。
2、检查生字。
3、检查词语。
4、对于有问题的地方重点指导。
四、初读感知。
1、指导学生整体读文,感知课文内容。
2、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引入新题。
二、通读课文,明确要求。
1、通读课文,找出所有的人名,多读几遍。
2、作者在本文中写到了几个学生?是些什么样的学生?这样写是否体现抓住典型来写的特点?(不)写这些有什么好处?(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复杂感情与不舍之情)指名读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回忆片段。
三、赏读课文,品悟感情。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2、重点指导。
(1)老师对学生的爱。
语言描写:“中学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
“吹得不错,斯巴多尼”(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
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
(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含蓄的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动词“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拥抱、吻、抓、拉、塞”等体现了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2、写作特点。
(1)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换,采用了顺序和插叙结合的行文方法。
四、仿写练习,迁移运用。
1、“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试着写一写。
2、巡视学生写作,相机指导。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老师学生。
依依不舍师生情深。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词,掌握“唾”的写法,掌握“喱”在文中的读法,通过小资料了解蜥蜴。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老师的叙述和对话以及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
3、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通过练笔,让学生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真情。
教学重点: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老师的叙述和对话以及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让学生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读有关离别的古诗。
3、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回答问题。
3、检查自读情况。
a熟读人名:乔万尼·莫斯卡。
马蒂尼里克利帕安东尼里马尼利斯巴多尼。
奇奥蒂尼达尼埃里。
b、生词:。
害臊抽噎簇拥腮帮子。
搬弄是非热泪盈眶噙着泪水。
烟消云散衣冠不整聊以自慰。
c、我脸上还有黏糊糊的唾沫印儿哩。
指导“唾”的书写,“哩”的读法。
d、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2、学生畅所欲言:调皮、捣乱、不好好学习、勇于认错、热爱老师……。
3、从哪些语句让你们感受到这群学生是这样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
过渡:可是,就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他们就要分别了,这群调皮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圈圈、画画)。
6、生反馈:马蒂尼里噙着泪水朝我走来,其他的孩子跟在后面,把我团团围住。
奇奥蒂尼也是热泪盈眶。“没什么,老师,现在我这儿都长了个茧子了。”
“老师,”马蒂尼里抽噎着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于是,斯巴多尼鼓起挂着泪珠的腮帮子,发出那种古怪的声音。
7、指导体验马蒂尼里、奇奥蒂尼、斯巴多尼的感情,利用课件了解小资料中的蜥蜴,指导个别读。
小结:没有刻意的修饰,一切都是真心的流露,作者用真实的语言,表现了一群真实的孩子,真实的感情。(板书:用真实的语言,表现了真实的人,真实的感情)。
9、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师生的不舍。“同学们,你看见什么了?”
课件:(下课铃声响起)。
以至于马蒂尼里跳起来,拥抱我,吻我的脸颊,在我脸上留下了唾沫印儿。他们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达尼埃里把那几张瑞士邮票塞在我衣袋里,斯巴多尼把他的笔帽也塞给了我。
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为什么呢?(学生对老师的爱)。
小结:几个动作,透露的是学生对老师那浓浓的爱意。指着板书,依然是真实的语言,表现了真实的人,真实的感情。
10、课文中处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找。
指导读最后一段。体会双重否定的好处。
对,这种感情不直接写出来,就叫间接抒情,它也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调皮可爱的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与老师依依惜别,这份真挚的感情,这份纯真的师生之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板书:师生)。
爱
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学生送我情啊。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四
1、掌握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
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五
学习目标:
预设教学难点:
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知道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踏上新的路程,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去开辟自己的未来。你可曾想过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你将会做点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了解他和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2、板书,齐读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要完成目标,一定要细心读书,积极思考呀!
三、导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二)自学检测(一)。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检查读书情况。
2、朗读比赛,纠正字音。
3、交流:按地点、时间、人物、事件的顺序描述。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四)自学检测(二)。
1、小组讨论交流。
2、反馈小结:1-9自然段:“我”与学生即将分别,“我”对学生的认识和嘱托。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六)自学检测(三)。
1、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四、升华:
马上要毕业了,对老师说出你的心里话。
五、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baoqianchouyelabatuomocuyongniukouxiyi。
二、形近字组词。
溘()臊()噙()钮()鳃()颊()聊()唾()。
瞌()燥()擒()纽()腮()铗()孵()锤()。
磕()躁()禽()扭()h()荚()迎()捶()。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弄()、()热()眶、烟()云()、()以自()。
六、未完成堂堂清学生情况统计:(教师必须及时真实记录,以便补习.)。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六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节。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的心里,描绘了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教学构想通过谈话导入本课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地词句,写批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体会师生之间难舍难分的感人之情。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小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天——即将分别的感人情景。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描绘师生之间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作者在学校最后一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3、生读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1)老师对学生的爱:语言描写“中学的老师要严格的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吹得不错呀,斯巴多尼!”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嘱咐。动作描写“揉了揉他的头发”,体现老师对学生的浓厚感情。最后一段其实含蓄地点明了作者的情感,也可以看作文章的精彩点题之笔。“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是说“我”极想留下一些什么学生的东西作为永久的纪念,所有没收上来的东西都已经还给了学生,只有这“唾沫印儿”是学生主动给予的,“我”极为珍惜,不忍洗去,也就是含蓄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不舍,对学生的爱。
(2)学生对老师的爱:“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抽噎”等等。“拥抱”、“吻”、“抓”、“拉”、“塞”,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
4、写作特点:
(1)本文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全文。
(2)在行文上富于变幻,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行文方法。
5、练习: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6、小结:主题思想。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时间顺序对学生家长的回忆。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设计(实用17篇)篇十七
本文教学,我不仅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还引导学生在毕业前,即将离开母校时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一次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
本课作者从教师的角度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感人情景。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再现了他那群上课不爱听讲,爱搬弄是非,爱打瞌睡,爱刻字,爱搞恶作剧的学生。这不由使我思考,中外儿童在天性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和我的学生一样既调皮又可爱。
为了引导学生跟文中的孩子们的表现做一下对比,反思自己言行。我让学生先给文中的孩子分类,然后看看自己是归哪一类的,同学们个个积极主动。有好几孩子主动承认爱往桌面刻字;还有两个学生问我自己最近总是上课不专心该怎么办?最让我吃惊的是王雄同学竟然主动揭发自己是爱搬弄是非的人。他可是个向来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呀!他敢主动承认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真是让我意想不到。我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远远比书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更有价值。
今天上午,青阳教育办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组在王书记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并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听取了吴校长的工作汇报后,他们分组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接下来分头到各个班级进行听课。
今天我教学的是第八主题单元“告别童年”中的课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一位外国老师在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们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抓住课题中的“最后”质疑——“这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师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离别的场面是怎样的?”“这最后一天里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什么情感?”……接着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并学会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有的同学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整个事件的细节都娓娓到道来;有的同学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梗概;有的孩子在复述中还能很好地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读书感悟来讲。通过课文的复述,孩子们对师生之间那种依依话别的“感人”“不舍”的场面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段来体会师生间道别时的这种“不舍”“真挚”“感人”的情感呢?”接着孩子们都能通过的“噙着泪水”“团团围住”“热泪盈眶”“挤”等一些词语和重点句段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这篇课文很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他们不仅从中去体会一位老师在即将与学生告别的不舍、难过、伤感、失落及对孩子们的那种深深的爱,也能感同深受孩子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老师,离开的小学生涯的那种心情。所以,在这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里,我也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即将离开母校、告别童年的那种心情,并让他们的动笔写下最想跟老师说的真心话。
整堂课很真实、朴实、常态,师生间的交流和谐融洽,孩子们的发言也很纯真很实在,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那种浓浓的爱。但在课堂上因投入与孩子们对文章内容与情感的交流,却把文章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恰当地运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方法”给忽略了,没能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句段好好去体会,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练笔中尝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