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班教学中,教案起着指导教师教学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一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
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
人物图卡数张。
活动过程: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二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三个高矮明显的小动物,爸爸妈妈和我照片几张。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三、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活动。
师:用小客人方式导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儿注意。
(二)游戏:比高矮。
1.把三个小动物排在同一个地方,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三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两位小朋友和老师进行比较,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3.请三位小朋友比较高矮,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4.请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高矮。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延伸: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我将活动准备1中请爸爸妈妈来园改为老师、小朋友,另外再准备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和几张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这样我主要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小动物、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的照片,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观形象。活动开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区分三个娃娃中谁最高,谁最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选择了有明显差异的两位小朋友和老师来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再让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最后让幼儿进行操作,完成小动物高矮贴纸练习,整个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亲自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用直观的实物教具比用图片观察的方法幼儿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三
1.引导幼儿步入神奇的数学领域。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图片两幅;小筐子一个;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狮子各两个。场地画有迷宫图。
首先请幼儿画一画,把第一幅图中重的物体下面画。
比一比,比较第二幅图中桶和袋子谁重,谁轻?
试一试,完成以上任务后,幼儿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较铁球、皮球和棉团的重量,将最重的给爸爸,比较重的给妈妈,最轻的给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来到迷宫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蓝线,手持最轻物品者走红线(孩子),妈妈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别从起点出发,依次比较两动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动物前行,沿线走到终点,又快又正确者为胜。
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四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快乐。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手工制作的长短不一的两条裤子,两根金箍棒,两条丝带。
一、导入。
教师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长颈鹿妈妈带着它的宝贝小长颈鹿要去超市买东西,他们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那宝贝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啊?)。
(一)利用故事中出现的长短不一的裤子、金箍棒、丝带等物体,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二)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四)教师总结。
知道物体是有长短的,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发现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五
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结合我的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活动目标,以针对性、开放性的原则贯穿整个活动,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提高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一)说一说
提问:盘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1、第一次尝试活动(同类物体进行比较)
提问:
1)每人拿两样(绸带、吸管),比较它们的长短。
2)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小结:当两件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时,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长短不同。但在比较中,我们要将一端对齐后重叠比较或者并放比较。
2、第二次尝试活动(三样同类物品进行比较)
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比较物品的长短
寻找两个相同物品的小朋友,比较物品的长短。
2)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小结:三根进行比较时,一根是最长,一个是稍微长一点,一个最短。
我们在说那一个长,哪一根短时,要看看它在和谁比较,因为不一样的物体比较结果是不一样的。
二)进行排列。
1、它们一样长吗?
追问:哪一根长,哪一根短,哪一根最短?
2、根据长短有规律的排列。
小结:在排列中,我们可以按长到短,也可以短到长进行排列。
三)操作活动(涂色练习):
1、请幼儿按要求将操作纸上的短的尺和长的绸带涂上黄色。
2、将最长的蜡笔和最短的管子涂上蓝色。
3、同伴之间说说理由。(最长和最短)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六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现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
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
三、结束部分。
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七
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区别高矮。
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引入高和矮)。
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两棵树,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两个幼儿比较高矮,再让高的幼儿跟老师比,或让矮的幼儿跟更矮的幼儿比,使幼儿知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幼儿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四、延伸活动:请全体幼儿课后分组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玩排队游戏。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八
教案目的: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能独立地给3件同类物体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规律。
教案准备: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图片四张,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劳动乐翻天》,蜡笔、贴纸。
教案流程:
一、出示娃娃,引出课题。
2、这几个小朋友的个头一样高吗?谁高谁矮呢?
1、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把他们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出哪个高,哪个矮了。)。
2、现在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比高矮了,又该怎样比了呢?现在小朋友的高矮发生变化了吗?
三、学习按高矮排序。
2、幼儿说,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3、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出操作结果。
四、幼儿操作。
1、发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把书翻到17页:快乐餐厅招聘了四名服务员,我们一起来看看谁高、谁矮,在更高的那只动物下面的框里画勾。
2、这是个服务员一起比,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撕下贴纸给它们排排队,一边排队一边说排队的顺序。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九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重点: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
(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
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
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一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4)、老师小结:小兔和青菜一样多,小狗和肉骨头一样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较。
它们还和什么一样多呢?(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
(1)、随幼儿的回答,两个物品之间作比较。
(2)、师幼小结:小兔子、青菜、矿泉水瓶、盘子和书一样多都是两个;茶杯和小狗、肉骨头一样多,它们都是三个。
3、幼儿游戏活动:捡鸡蛋和拔胡萝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们愿意帮妈妈的忙吗?宝宝听好啊!
捡鸡蛋:
(1)、老母鸡在鸡窝里下了很多的蛋,妈妈想知道鸡蛋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要求:宝宝听着音乐走过去,音乐一停,每个宝宝就拿1个鸡蛋。
幼儿开始捡鸡蛋游戏。播放音乐,宝宝捡鸡蛋开始。音乐一停,拿到鸡蛋的宝宝坐到位置上给妈妈看看,宝宝们把鸡蛋轻轻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个。赶快告诉我。鸡蛋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3)、是的,老母鸡下的蛋和宝宝一样多,太好了。妈妈(拿起篮子)来收了。
老母鸡生了好多的蛋都给你们吃,是不是啊?
拔胡萝卜:
那宝宝听好了,妈妈还在地里种了许多的胡萝卜,妈妈也想知道胡萝卜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可是萝卜地里这里有点远,待会咱们听着音乐怎么样啊。(跑步)。
(1)、要求:音乐一停,宝宝捡1根胡萝卜,找到胡萝卜的宝宝坐到位置上。
(2)、幼儿开始拔胡萝卜游戏,发现少了一根胡萝卜。
给妈妈看一看,是不是每个宝宝都有一根胡萝卜?看看谁没有?这个宝宝没有,胡萝卜怎么样啊?对啊,怎么少了一根啊。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现在,胡萝卜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师拿起篮子:放进篮子。
师小结:你们可真能够,有帮妈妈捡鸡蛋,有帮妈妈拔胡萝卜,妈妈看到你们做这么多事情,可开心了。
4、送礼物。
(2)、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小红花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每人发一个,是个好方法,我来试试哦。咱们来一起数一数,来了20个宝宝,那妈妈要准备几朵小红花。那20个宝宝和20朵小红花是不是一样多啊?那妈妈就来试一试是不是一样多。小红花和宝宝怎样啊?一样多哇!你们贴上小红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宝贝们,我们走喽。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二
1、能有兴趣地参加数学活动。
2、锻炼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难点:能准确地按要求排序。
1、布置商店的情境:在柜台上有各种物品。(每种有三个,大小不一,逐渐递增)如:皮球、娃娃、食品盒、杯子、雪花插塑玩具、瓶子等。
2、小熊手偶一个:各种动物图片每人一套。(每套三个,大小不一,逐渐递增)。
一、导入:
参观商店,引起兴趣。
(出示手偶小熊)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商店开业,请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请幼儿有序地参观小熊商店)。
二、展开:
1、观察商品,发现不同。
提问:
(1)“小熊商店里都有什么物品?”“每一种有几个?”
(2)“仔细看看这三件物品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小熊:“小朋友,我的商品有大有小,摆得非常不整齐,你们能帮我给它们排好队吗?”
(1)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商品,先比较大小,再按一定的规律摆放。(引导幼儿自己区分大小并排序)。
(2)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指导语:“小熊,你看我们小朋友摆得整齐吗?”
小熊:“你们摆得非常整齐,谢谢,我这里有许多动物图片送给你们表示感谢。”(幼儿每人三张画面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动物图片)。
3、请幼儿利用图片进行三个物品的大小比较练习。
小熊:“请小朋友把三张图片放在桌子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1)请幼儿自己摆放图片并寻找不同。(大小不一样)。
小熊:“我的动物朋友要一起做游戏了,请你们按照大小不同帮它们排好队吧!”
(2)请幼儿练习将三只动物分别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分别按照两种方法排队)。
4、观看幼儿用书(“小猪”第9页),请幼儿辨别三个物品的.大小。
小熊:“今天我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你们喜欢的《幼儿用书》,请你们看看上面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1)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说说上面有什么,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根据教师要求,给相应的物品涂上颜色。(例:最大的花,最小的自行车,不大不小的电视机等)。
(三)结束。
小熊:“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欢迎你们到我的商店买东西。”
(1)请幼儿到小熊的商店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要说明买大的还是买小的。
(2)请幼儿自己玩自己买到的商品,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三
小班的小朋友对事物特征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1、 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规律排序。
2、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认识大和小的概念。
大小不同的球(鞋子、衣服、毛巾等)。
一、认识大和小
1、 出示颜色和大小不同的两个球,让幼儿观察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
2、 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 请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或者想想见过的东西,什么大,什么小?
二、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出示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球。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教师小结:
1、把两个球摆放在一起,就知道谁长,谁短。
2、出示大小不同的3个球,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谁最大?谁最小?
4、用“xx比xx大,xx比xx小” 句式来说说3个球的大小。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四
1、积极参与数学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够比较3个以内物品的大小并说出最大和最小。
3、能根据物品的大小分类。
1、3张大小不一的蛋糕卡片。
2、熊猫爸爸、妈妈、宝宝、商店的图片。
3、用卡纸做成的3顶大小不一的帽子。
4、教学图片。
1、教师图片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是最小的和最大的蛋糕图片,引导幼儿感知蛋糕的大小。
(2)这是什么?你喜不喜欢?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感知最大和最小。
(1)教师出示熊猫一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图片上都有谁?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最大和最小。
3、开展游戏,帮熊猫一家挑帽子,引导幼儿练习比较大小。
(1)教师出示商店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看看熊猫一家来到了哪里?
(3)今天,熊猫一家来到商店买帽子,你能帮它们挑选合适的帽子吗?
4、教师出示三顶帽子,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
(1)哪顶帽子最大?哪顶帽子最小?
(2)教师引导幼儿帮助熊猫一家找到相应的帽子。
熊猫爸爸最大,所以戴的帽子应该是最大的,熊猫宝宝最小,所以带的帽子也应该是最小的!
在建构区投放大小不同的材料,供幼儿观察比较。
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生活中物品的大小,尝试用最大和最小等语言描述物品。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五
1、学习运用重叠对应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实物的多少。
2、初步理解一样多,多1个,少1个等词汇。
3、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对应感。
活动准备:
磁性动物教具5只及相应房子,小猫5只,红绿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回家。
1、出示5只小动物,排成一排: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在外面来做游戏,看是谁?现在小动物们玩累了,想回他们自己的'家里,每只小动物住一幢房子,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去吧。出示5幢房子,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说:许多小动物,许多间房子。
2、把每只小动物放入一幢房子,引导幼儿比较:房子和小动物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
3、再出示一只小动物:又来了一只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现在动物和房子是不是一样多?﹙不一样多﹚动物多了一只,房子少了一幢。
二、小花猫和鱼。
1、出示小花猫和鱼:小花猫回到家里,肚子饿了,找了鱼来吃,看又几只小花猫,有多少鱼?引导幼儿说出:有许多小花猫、许多鱼。
2、请个别幼儿上前摆放,比较鱼和猫是不是一样多﹙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
1、出示雪花片,请幼儿比较自己拿到的红的雪花片多还是绿的雪花片多?引导幼儿说出:红﹙绿﹚的多一个,红﹙绿﹚的少一个。
四、评价活动情况。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六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七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3-2)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一、导入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
3.趣味练习:比较长短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
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活动自然结束)。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小班数学比较长短教案(模板18篇)篇十八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以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3、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活动准备:玩具猫一大一小两个、大小房子、钓鱼场地布置、大小礼物若干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