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是由一线教师编写的,结合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一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讨论下面问题:
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师活动:
(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学生活动:
(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
2.2100+2(n-100)n100。
问题转换: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
解:(1)n220。
100+n220。
(2)=0.48nn=0。
100+=0.48nn=500。
(二)、活动2: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直尺还是保持平衡吗?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距离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根据统计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实验次数棋子数ab值a与b的关系。
右左ab。
第1次11。
第2次12。
第3次13。
第4次14。
第n次1n。
根据记录下的a、b值,探索a与b的关系,由于目测可能有点误差。
根据实验得出a、b之间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的a和b的关系如何?a=nb(学生实验得出学生代表发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长为l,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问题由学生合作解决并派代表板演并讲解,教师加以指正。
解:设支点离n枚棋子的距离为x得:
x+nx=lx=答:略。
(三)、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课后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活动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2、课本,第110页活动2。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二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
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六、小结作业。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要沉着、机智、勇敢。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金钥匙”(课件出示)问:那这篇课文是一个起伏?还是几个起伏?(生答)本文有几个起伏?哪几个起伏?每次起伏突出了哪个人物?(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画)。
2.生答:(三次:(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师板书:点点夺。
三、研析情节。
3、组织交流。
a、先看看伯瑙德夫人的表现?
(1)当德国军官把蜡烛点燃时,伯瑙德夫人的表现如何?谁能读读有关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出示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
生2:机智。(从哪个重点词看出?)从急忙取灯、吹熄。
生3:她迫切想把蜡烛吹熄。(从哪里看出?)从她的语言看出。
(4)指导朗读。师:从伯瑙德夫人的动作和语言中我们体会到她的急中生智。假如你就是伯瑙德夫人,面对着三位德国军官,面对着脸色苍白的儿女,你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哪位同学愿意试试?(指名读)真是外表镇定,内心焦急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伯瑙德夫人的心情吧!(齐读)(指导读出合适的语气,读出人物情感。)。
(2)指名汇报。
生1:机智。(从哪个重点词看出?)(天真冷--)(从语言中看出他马上想出计策,借搬柴之机要取走蜡烛)。
生2:镇定。(从哪个重点词看出?)慢慢站、端、从这些动作中看出。为什么能这样?
(3)指导朗读。
师:是啊,雅克一个十二岁的男孩,正和你们同龄,面对着三个凶恶的德国军官他没有被吓破胆,而是表现得如此从容机智。可以说是妈妈对祖国的热爱,是妈妈的镇定机智影响了他。所以雅克能镇定机智地端起了蜡烛,再平了一波(板书|端起)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把句子再读。(齐读)。
c、交流杰奎琳的表现。
在这个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与勇敢、镇定与从容。(板书:勇敢机智)。
五、续写。
点点夺。
吹端端(熄)。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镇定勇敢机智。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四
我以理解词语“生死攸关”入手,直接进入文本,要求学生找到能够理解这个词语的句子。理解的同时,抛出金属管为什么会在蜡烛里的问题,把烛光和情报联系起来了。通过这个词语的理解孩子们已经能够充分了解烛光的重要,情报的重要。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填表),把握母亲、儿子、女儿怎样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从德军手里巧妙地拿走蜡烛。从母子三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理解当时情况的万分紧急。最后,我们一起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更加突出了事件的紧迫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展示出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一节课的好坏,不在于它有多“精密”,而在于对课标理念的融入和渗透,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课堂上灵动的生成。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五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和验算的方法,能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再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学生用品大展销,这里是选取其中的几件。
商品上标价分别为(字母表示的为商品价格不知道的):
上衣65元巧克力y元。
钢笔40元皮鞋60元。
书x元文具盒20元。
如果拿100块钱去买商品,用钱的结果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请你自己购物的话,你准备选择什么。
二、观察讨论:把上面的式子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1.小组讨论,介绍如何分。
2.教师指出:像这些用等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4.提问: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写出一些方程来吗?试试看,在随练本上写出一个方程。
5.汇报:说说你写的方程是怎样的?
提问:如65+x是方程吗?为什么?
由此看出:具备方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图来表示吗?
三、方程史话。
说起方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方程的解法,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术》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取得在全世界领先发展的地位,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它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师:大家知道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练习求未知数,指名板演。(两题)。
刚才我们求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们在解方程时写个“解”字。师补充写解。
其实我们以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方程。
2.选出方程的解,并画上横线。
x+8=30(x=38x=22)。
x=5是方程()的解。15x=36x=30。
12-x=8(x=4x=20)。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3.检验。
师: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代进去的方法算一算,如果它的等式结果和右边相等,说明是正确的,这种就是方程的检验方法。
请大家把书翻到80页,看一下方程的检验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的格式,自己任意挑选一题进行检验。
五、巩固练习。
做个游戏,好吗?
1.分组出五题判断题,写出式子,可以是方程,也可以不是方程的,考考其他组,看看哪个组编的题最好。
2.求出最好这组中的两道方程中的解,并检验。
文档为doc格式。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六
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虫()()仓()()。
行()()扁()()。
昔()()马()()。
看谁组词多。
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识下面带下划线的字吗?请注上拼音。
()()()。
强盗熄灭厨房。
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搜集()显眼()秘密()微弱()。
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暗淡()轻松()镇静()熄灭()。
比一比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选词填空。
持续继续。
(1)老师关上被风吹开了的门,()讲课。
(2)节目太精彩了,观众的掌声()了很久。
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
“她知道,蜡烛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样,情报就会被发现,还会危及他们一家三口的性命……”
这句话描写了伯瑙德夫人的(),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个,找一找,抄下来。
读句子,理解词语并造句。
“蜡烛摆在显眼的位置,反而骗过了德军几次严密的搜查。”
反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七
一节课的好坏,不在于它有多“精密”,而在于对课标理念的融入和渗透,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课堂上灵动的生成。
上本课时,学生没有预习,但是在教学中,我扎实地渗透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显得张弛有度,和谐活泼。我以理解词语“生死攸关”入手,直接进入文本,要求学生找到能够理解这个词语的句子。理解的同时,抛出金属管为什么会在蜡烛里的问题,把烛光和情报联系起来了。通过这个词语的理解孩子们已经能够充分了解烛光的重要,情报的重要。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填表练习册中),把握母亲、儿子、女儿怎样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从德军手里巧妙地拿走蜡烛。从母子三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理解当时情况的万分紧急。最后,我们一起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更加突出了事件的紧迫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展示出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从这里,我领悟到:一节课的好坏,不在于它有多“精密”,而在于对课标理念的融入和渗透,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课堂上灵动的生成。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因此在本课的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汇报课前布置查找的相关二战的资料,初步理解了“生死攸关”的意思,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汇报读懂了什么,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堂课上主要学习课文的主体部分,上课伊始,我通过三组词“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秘密、绝秘、绝妙”;“危急、危机、厄运”的读、说,一方面引导学生复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巩固了生词,练习了说话能力。并设计将“生死攸关”一词归类,又一次深入理解了“生死攸关”一词,也由此导入了学习阅读课文的3——7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一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这时,老师及时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即“抓住关键词,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的句子,画下来,然后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在这里,学生的“悟”也就比较准确。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课文中直接描写“烛光”的句子,体会到“烛光”就是死亡的威胁,只有让烛光熄灭,才有生的希望,才能保证情报站的安全。通过反复的练读,学生感悟到当时的危急情形,同时也体会到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冷静和默契。于是,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高大起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十万火急、岌岌可危、千钧一发、……生死攸关。此时此刻,学生对“生死攸关”这个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这一课的评课后,我更加明白了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靠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进入五年级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学习方法,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虽然有朗读指导的设计,但在课上的指导没有到位。,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八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2.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的时候,他(她)(怎么做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端走--夺回;重新点燃--端上楼。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伯瑙德夫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4.在学生“导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特别是重点的词句,进行更深入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危险、紧张以及人们的机智与勇气。
板块四:人物评价l。
1.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2.教师总结、点拨。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生死攸关之际,母子三人怎么做的,体现出怎么样的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过程:
1、播放录像,激情导课。
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周年,在60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录象,请大家看录象。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家园,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要求,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感受。
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1)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出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
(2)教师过渡: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设想”的后果。
(3)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
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
(5)重点体会“娇声”一词。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指名读杰奎琳的话。
(6)师生合作读: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蜡烛即将熄灭,时间不允许她听故事了,她仰起小脸高兴地说:“”杰奎林镇定的把烛台端起来,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什么呢?
7、句式训练:
教师: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一家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说一两句话。
伯脑德夫人……。
女儿杰奎琳……。
教师总结并板书: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家人都为保护情报站沉着冷静和敌人周旋,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一度窒息和感动,就让我们共同记住他们,记住这些在二战中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伟大的人物。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排练成课本剧,可以查阅有关材料。
板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是如何爱上读《水浒传》,怎样读《水浒传》及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文章层次清晰,语言平实自然。透过文字,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了解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百听不厌好奇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3.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小报。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的方法,与自身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讨论、谈话等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我”爱读《水浒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特别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津津有味。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想看《水浒传》。
1.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思考:“我”如何爱上读《水浒传》的?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我”对《水浒传》的深深喜爱之情呢?读完后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指导学生体会:
a)小时侯听邻居老大爷讲故事,初次接触水浒故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对于武松打虎更是百听不厌。
b)写在家里找到一套《水浒传》,虽然看不懂,却盼望能读像《水浒传》这样有趣的书。
c)写当心爱的书被大火吞没了后,哭着要《水浒传》,直到妈妈答应了才破涕为笑,更表明了“我”想看《水浒传》的心情。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相关的部分。
师:通过这几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我”爱上了读《水浒传》。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了,现在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一读1-3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
2.齐读1-3自然段。
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1-3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4、5自然段)爱看《水浒传》。
1.默读4、5自然段,想一想:“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指名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a)师: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谁能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我”是怎么“迫不及待”地读的?(早上……晚上……放学路上……)。
b)师:“我”还怎么读呢?(还读了“武松打虎”)。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a)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b)请小组合作排演武松打虎的小短剧,可以加上对话,看看哪个小组最精彩?
c)再次朗读。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和喜爱,感受“我”阅读《水浒传》的喜悦。
带上自己的感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部分(6自然段)读了《水浒传》后的收获。
师:自由读这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又说了什么?
师:你们自己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象文中的“我”这样,有自己的收获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文中“我”的收获。
三、总结拓展。
1、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经历了三个过程: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有的收获,请你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结合老师的板书,复述课文。
2、《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
a.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b.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c.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板书:
15童年读《水浒传》。
想看《水浒传》--爱看《水浒传》--读《水浒传》的收获。
[《童年读《水浒传《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同学:(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同学: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干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同学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平安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同学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协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同学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需要)。
3、同学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同学们兴趣,都迫不和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同学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同学发展实际,“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身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同学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同学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同学看,让学得较快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同学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同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干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胜利阶梯”为载体,提高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胜利阶梯”强化我们同学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同学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同学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同学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胜利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同学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同学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布置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同学自我表示的能力。同学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同学就解下自身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身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小朋友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 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吼。
四、讲读1、2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 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 “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景象的?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插图,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钱塘江大潮给了你什么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感受壮观,激发背诵兴趣。
1)、出示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头过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 、找出大潮壮观的词语。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潮来之前,次写潮来之时,再写潮去之后的情况,最壮观的是潮来之后的情况,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八、布置作业。
背诵3、4自然段。
[观潮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四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阅读例6的主题图及题目,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自主完成p.10页的“做一做”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正确求出积的近似值。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用“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2、阅读教材第1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并把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3、练一练:p.10页的“做一做”。
4、想一想:要保留一、两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5、思考发现: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关键是看()。
任务:探究积的近似数方法(课内):
1、按要求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435.5(整数)14.53(一位小数)4.537(两位小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求积的近似数方法:先根据,再按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关键是看。
2、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依次分别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7.5×2.31.56×0.17。
3、“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关键是看.是否满五.
过关检测:
1、1.61×1.5的积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0059×1.7的积有()小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三位小数准确值最小是(),最大是().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五
《凉州词》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七
今天这节课也与小动物有关,板书白鹅,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三组词语:
a供养不周、大模大样、窥伺、净角;
指名读--正音,齐读;【这些词语的字音是难点,建议加注上拼音,降低难度】。
b步调急速步调从容。
局促不安大模大样;
c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2、这些词语有一定的难度,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再读,边思考: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什么形象?(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对这只白鹅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高傲;走路大模大样,很富态;脾气很大;娇生惯养;架子很大)。
5、出示第二节句子,起到什么作用?【同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不需要讲解的】。
三、教学课文1-3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这只鹅初到丰子恺家,怎样表现?(朗读)。
除了高傲之外,要可以用什么词语?(骄傲)有没有喜欢的意思?(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有些小气;架子大;“高傲”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丰子恺要把高傲送给白鹅,难道丰子恺先生不喜欢这只白鹅吗?学习第三自然段,画出表现“高傲”的词句。
从哪里体会到了它的高傲?这句话中,你想强调哪几个词?为什么?--再读--其他同学想强调哪几个词--再读。
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请大家把这段话变成一部动画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朗读,学生尽情地想象)--互动交流。
一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鹅却如此勇敢--读(出示句子:凡有生客进来……狂吠)。
一只随时可能被当作下酒菜的白鹅却如此的忠诚--读(出示中心句)。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了白鹅步态的高傲?(咬你一口)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净角出场?把那种高傲气读出来。
既然是写白鹅,为什么前面还有写鸭子呢?(比较)。
男女同学赛读。
通过对比,我们更能读好这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积累应用。
课件出示:我是一只的白鹅。
【听后感想】。
第一次听江老师上课,感觉江老师的语文功底很深,不仅板书写得好,而且知识面宽。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江老师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合体,内容恰当,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初读全文解决词语,第二板块是教学第一段带出第二段,第二版块为“叫声”和“步态”,详略把握得比较得体。教学语言要进一步推恰,克服随意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加要主意锤炼语言,建议用录音笔记录自己的课堂,回家后仔细听听,反思以后必有长进。这其实就是微格研究。
[《白鹅》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八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同学们齐读课题,家看。
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什么,读;
师: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要问的呢?
师:嗯,同学们真不错,请你读句子;我常常想,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以作者杏林子开篇就提出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出示课件)(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2、师:现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怎么办?
3、师:谁敢来读?那么作者笔下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听几位同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3、师:谁回答作者笔下的生命是指什么?(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4、师: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主要写的是谁呀?(飞蛾)写它怎么样呀?(在强烈的求生)希望其它同学都能像他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求生的飞蛾)。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不屈生长的瓜苗)。
5、师:这位同学挺聪明,刚才学习的方法,他马上就会运用了。
6、师:下面同学们自由地读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然后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沉稳有规律的心跳)(创造无限的价值)。
7、师总结:我们初读了课文,这美美的散文被我们浓缩成为了一首小诗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诗)。
三、品读课文,理解积累。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师:现在让我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求”生的?(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飞蛾在强烈的求生?
(挣扎、鼓动)。
3、师: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谁来读?
(指名读)。
4、师:我感觉你在跳动,而不是跃动,谁再来读?
(指名读)。
5、师:从“跃动”这个词中,老师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齐读)。
6、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这只被人捏在手里的飞蛾,你们命悬一线,你会说什么呢?
7、师:面对这只强烈求生的飞蛾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呀?(生:震惊)。
8、师:来,读出作者的震惊,读出你的震惊。(生读)。
9、师:同学们,标点可是无声的语言,读出感叹号表达的情感,谁再来读。(生读)。
10、师:作者震撼了,她在想什么?(出示课件:心想--)。
(学生说话训练)。
11、师:课件图片展出,讲解杏林子的经历。
第一个宝贝就是: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第二个宝贝是:联系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结学法:同学们看,刚才我们怎么学的呀?抓住关键词感受飞蛾求生的欲望,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哪些关键词体现了这一点?(点学生回答)。
1、师:你感受得很真切,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这句话。
你感受得很深刻,也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你感受得很强烈,也请你来读。
(生回答:冒出、冲破、仅仅、竟然)。
2、师:每个字每个词都在诉说作者的心声啊!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品味到瓜苗的不屈,瓜苗的顽强,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屈,读出顽强。
3、师:瓜苗仅仅只是想活下去吗?(板书:不屈向上)。
4、师:作者看见这不屈生长的瓜苗又想到了什么呢?
5、师:我们又一次运用了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品读。
6、师:听香瓜苗对作者说了什么?
四、总结。
同学们,小瓜苗如此的顽强生长,那怕仅仅只有几天的生命,但它还是活得如此的光彩,如此的坚强,是啊!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同学们,生命成可贵,我们生命得继续下去我们要使我们的生命活得更精彩,请同学们就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去学习下面的课文,下节课老师再来和你们一起研究我们的生命。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求生的飞蛾----珍惜。
不屈生长的瓜苗----不屈生长。
沉稳有规律的心跳----。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十九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68÷4224÷4252÷6345÷15。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任选一题说一说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一下。
方法一: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方法二:
22.4×10=224。
4×10=40。
224÷40=5……24。
3、师:
这样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更简便的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5.6。
422.4。
20。
24。
24。
二次备课:
思考:(1)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这个24又表示什么?
(2)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
(3)怎样在商上面表示六分之一呢?
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完成练习三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五、作业:
课本第19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因此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二十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我反复思考后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通用21篇)篇二十一
目的:1、能知道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来提高跑的速度。
2.了解游戏方法、规则,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能主动参与练习,体会速度感和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教学内容: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布置本课内容和要求。
2、准备活动。
3、站立式起跑练习。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学内容:。
一、50米快速跑。
1、重点:能做出50米快速跑的全程动作,做到动作自然、放松、快速。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站在四根跑到一端,教师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1、学生听口令跑。
2、听口令追逐跑。
要求:认真、跑直线。
次数:2时间:5分钟强度:中。
二、计时跑(游戏)。
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和灵敏、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站立式起跑的50米快速跑计时比赛。
2、教师口令指挥。
3.规则:第一名为该组获得1分,最后以得分多的为胜队。
教师活动:1、学生听口令做,四人一组。
2、要求:动作协调、认真刻苦,跑自己的跑道,要为集体争光.
次数:3x5时间:16分钟强度:强。
教学内容:1、放松2、课后小结。
达成目标:通过放松运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放松的效果。
教师活动: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听口令、音乐做组织:体操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