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在文字表达上有独特风格和美感的表现,它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一
一大清早,我便被楼下宏亮的鞭炮声唤醒。我急忙从被窝里爬出来,探着头往楼下看。哎呀,好快呀,马上就到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等做好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饭。菜色很丰盛,丰盛到我都流口水了,于是我便过去蹭蹭主人的腿,摇摇尾巴,主人就会笑着说:“你也馋了对吧,好好,这个给你。”我便会得到一块红烧排骨。吃晚饭,主人的孙女就会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主人就会摸摸孙女的头,给他一个红色的信封,我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只知道主人叫它“压岁钱”。
大家还会下去放鞭炮,那是一种点燃会发出很大响声的大东西。我很害怕鞭炮,可是人们却很喜欢它,每次点完后,还会抬头盯着天空看好一会,我从没抬头看,我不感兴趣。
再回到主人家,大家会一起看电视,时不时的说几句话,笑一会。大家其乐融融,主人也很开心。
他的歌声里说的,大年初一的重头戏就是拜年了。我们才刚刚起床,妹妹、姐姐们来给父亲母亲拜年了。妹妹的年龄是我们中小的,只见她的小嘴儿微微一弯,用呢喃的声音说了一声:“大姨、姨夫,新年快乐啊!”。
随后,我们穿上新衣服,前往外公外婆家,他们家真是好不热闹。我们小孩子们则恭敬地给长辈们拜年,有的说着祝贺词,有的送上新年礼物,让他们极为开心,因为虽然外公婆子孙满堂,但平时大家都很忙,不能天天去看望他们,所以只有在节日或他们生日的时候才会团聚在一起。最后,我们又去拜访了其他的长辈,送上新年的祝福。
除拜年外,最令我们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了。每当接过长辈包含祝福的红包,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种幸福感。我今年又要发财啦!想到这儿,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二
每到春节临近,但凡从乡村走出去的人,都会表现出对昔日里浓浓年俗的怀念。失去而又不易复得的东西总显得格外珍贵,于是,重温乡村年味、体验乡村年俗变得越发急切。而深处石台的慢村,把原汁原味的乡村年俗呈现于世人眼前,让年俗“动”起来,让身临其境的人“嗨”起来,不忍触碰的乡愁便如三九寒天的暖阳,搅得来客心里犯痒痒,眼睛忍不住湿漉漉的,心也跟着飞起来,而又悠然滑进甜蜜的回味中。
现代人从乡村出发,融入到另一种文明,渐渐淡忘了过年的仪式感。社会像那如椽巨笔,描摹出沧海桑田的一道道年轮,身在其中,我们只是尘埃般的影子。曾经是过去祖祖辈辈企盼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而在那年那月,也只有每年这个时候,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对自己来一番精神按摩,让美好明天的蓝图再次进驻脆弱的心灵。在人们心里,过年绝不只是一个节日那么简单,而在隆重的仪式里倾注了强大的精神能量。过年,就像一道门槛,跨过去就如翻开新的一页,迎来的将是别有洞天的日子。
这种期盼带着浓浓的宗教意味,是以仪式感越发隆重。小孩子家随口说了句吉祥话,会让长辈们高兴好几天,而一旦口无遮拦爆了粗口,或是不吉利的话,长者脸上立即爬满阴云。可谁也拿小屁孩没辙,只好想出一个绝佳的办法,过年前偷偷拿着一小撮稻草把,趁小孩不注意时在他嘴边擦摩几下,意为擦屁股。经过了这个仪式,就再也不用担心小孩的疯话痴语了,因为已经向神明宣示,那小孩长着一张屁眼嘴,说话算不得数。遇到小孩乱说话时,家长立即笑着说道,这伢擦过嘴的,不要紧不要紧。于是,就又皆大欢喜地迎着新年。
时值腊月,年味便开始弥漫开来。慢村的年俗节虽然带着些人造痕迹,但从乡亲们乐呵呵的神情里,还是感受到原生态的年味气息。一些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静谧的乡村居然还能感受到如此热气腾腾的年俗,多少仍有不虚此行的欣慰。在整齐的慢村农舍两旁,热闹的过年赶集让年味一下沸腾起来,产自山里农家的特色农产品陈列道旁,各色山货黝黑发亮,质地醇厚,极易让人从浓烈的荤香中拨离出来,心情顿时清爽许多。村民手工制作的豆腐乳、萝卜干被红彤彤的辣椒酱包裹着,红白相间、白里透红,看上一眼就会满口生津,颊齿留香。这些颇受城里人喜爱的农家吃食,不过村民们世代传承的家常必备,这些日常生活里的佐餐之物,每在过年大鱼大肉的油腻味里,常如点睛之笔涤荡着肠胃、抚慰着味蕾。
切芝麻糖,打糍粑,酿米酒,做豆腐,看大戏,杀年猪……。
山里的年俗不能一日里尽显于眼前,但有了这些似乎已经足够了,足以让人想起过去的时光。孩子们欢天喜地来回奔跑,他们不懂上一代人的年味记忆,只在追逐中积淀自己的人生。若干年后或许能够明白,慢村的年味已化作年轮的原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里,如绵绵细雨般浸润着人心。行在慢村,找回一点年味的感觉,便不虚此行。(1月16日星期二)。
作者:冯德利。
公众号:半日随笔。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三
我从小就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可谓是终生难忘,可更使我难忘的就是对过年的记忆。
我家住在吉林桦甸境内最东边一个叫夹皮沟镇再普通不过的小屯子里,那里除了有连绵不断的群山和各沟岔淌出的河水,还有开垦在群山之上的山坡子地以及座落在沟趟子里的村落。虽然我从小就在乡村里长大,但天性让我和其他山里的孩子一样盼望过年。因为那时的过年太让人向往、太让人招迷、太让人渴望了。因为年的到来对每个农村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因为有了这样的情结,以至一年有那么多的节日都没能让我心醉,而唯有过年却让我魂牵梦绕以至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农村,每到年关都要做这么几件事情。一是杀年猪,二是准备年饭,三是捡煮饺子柴禾,四是糊屋子,五是换炕席,六是做新衣服。过去每逢过年凡在屯子里生产队过活的社员每家都要杀一口年猪,一般人家除了头蹄下水外只会留一少部份自己家用,剩下的都卖给了左邻右舍。如果哪家没养猪他就会早早的选好哪家提前订下来,等到这家杀年猪时会把订给人家的猪肉称好份量放在那里等买猪肉的人来拿,买猪肉的人拿猪肉时也不用再称秤就会拿回家去。记得我家也和其他人家一样每年都养一口年猪,一到腊月进门就开始宰杀。杀猪那天父亲会找来好几个人帮忙,先是把猪从猪圈里放倒绑上四蹄,然后抬到院子里。院子里早就事先放好了大桌子,桌子旁边放上一个盆,盆里面放有一把早已磨好了的杀猪刀。等把猪从猪圈里抬出来放在桌子上,两面的人分别把住猪的耳朵尾巴和腿。然后杀猪人拿起杀猪刀,照着猪的脖子底下气管的部位就捅下去。这时猪会发出歇嘶底哩的叫声,只见被捅的地方猪血会像穿箭一样淌出来淌在事先准备好的盆子里。为了猪血不会马上成块,放血前还要通常往盆子里放把盐。猪杀死后要从一条腿处割个口用一根铁棍向猪身的各个部位插进去,然后用嘴憋住力气从猪腿开口处猛的往里吹气。这时只见猪身子逐渐的鼓了起来,为更好的把气吹到猪的各个部位站在身边的人还要用棍子不断的在猪身上敲打。等把猪完全吹鼓起来吹气的地方是要用绳子扎起来。这时屋里的大锅早已烧开了水,将猪抬在锅的上面用锅里的开水猛劲的往猪身上浇,这时再用刮猪毛的刮板往下褪猪毛,等猪毛完全被褪好褪干净就把猪抬回到院子来,开膛取出灯笼挂一口年猪就杀好了。
杀完年猪通常要请人吃饭,家里和捞忙的人就会把血脖割下一块,切成不大不小的扁块放到锅里炖,然后再放上早已切好的酸菜、猪血和粉条,一锅香气可口的杀猪菜就完成了。这时外面的年猪已处理完,被请的客人也早已围坐在炕桌旁一起喝酒吃杀猪菜,这样年猪就算杀完了。而每当这时就让我想起一夏天的割猪食来,那时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头猪卖钱以供家用,我和姐姐弟弟每天都要割很多猪草回来剁了馇成猪食喂那圈里的几口肥猪,虽然有些辛苦但想到过年时吃肉的香味,心里还是暖融融的。
农村过年一般都提前准备年饭和菜,只有那跑腿子和单过的人不准备。那时农村很穷一般年饭大体有这么几种:一进腊月先是蒸粘豆包,粘米面通常由每家种的小黄米和粘苞米通过浸泡磨制而成。由于是自家种植没有太高成本,所以每到这时家家都会包不少的粘豆包冻上放在棚子里准备腊正月吃。再就是蒸馒头,一进年关,特别是腊月二十七八,每家都会提前把过年吃的馒头蒸好,放在棚子里过年那几天拿出来一馏就可以吃了。再就是做豆腐,凡是有能力的人家都会做一两个豆腐,做出的豆腐一部份放在凉快的地方保存好过年时吃新鲜的,剩余的都被打成相等的小块放在棚子里冻成冻豆腐随用随时去拿。还有就是呼猪肉,年前每家杀的年猪通常都会放在棚子苞米仓子里抷上雪冻上,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就会把它拿出来,除了一部份留做炒菜包饺子外剩余的象猪头、猪蹄、猪下水和猪肘子都要下锅煮熟,过年上到饭桌上。还有就是疏菜,那时没有新鲜菜可吃,过年吃的总是老四样土豆、箩卜、大白菜和酸菜。一到过年放在菜窖的菜由于远,各家各户都会早早的拿回屋子里等过年那几天用。家里门前就是一座仓房,每到这时我总感到那里就象聚宝盆里边有很多我期待的东西在里边。而父亲亲手锁上的那把大锁头又让我感到它是那么的神秘。
捡煮饺子柴禾一到年关几乎成了各家各户的惯例,每到这时各家各户都要提前准备煮饺子的柴禾。那时在山区住的都是土草房平时捡柴禾不分干湿都要烧,但要过年煮饺子就要有一定的讲究了,就是都要用站杆柴禾来煮饺子。所谓站杆就是林子里站着枯死的树木,由于它枯死时就在山林里站着树木没有被雨水浸泡几乎没有水份。所以居住在林区的人家每年都会把干透了的站杆捡回来再劈成小拌,留到三十晚上煮饺子用。这种柴禾最好的要属山里的爆马子树,这种树开白花黑皮木质呈白色而且硬而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燃起来会发出如鞭炮燃起来的声音。后一种是山桃树,山桃树木质细腻切呈粉色,不但含水份少燃起来也会发出七哩啪啦的声响给除夕夜增添了喜庆。而杨木在林子里最多也好捡,它不但水份少木质呈白色,烧起来火苗起的快。由于爆马子山桃树稀少,山里人在捡过年煮饺子的柴禾时最多选择的多是杨木站杆。
记得家的西面就是大山,每到这时哥哥就会带我去捡过年煮饺子的柴禾。那时农村社员家是不养牛的,捡柴禾一色的用人爬犁往回拉,我们平时捡柴禾不会走远,只要能烧火就行。而这次是捡过年煮饺子的柴禾,于是跟着哥哥拉着爬犁翻过了好几道岭去那大岭西去捡。山上积雪很深,哥哥总是让我抗小的,那干透的山桃溜光水滑的杨木站杆,让我们一会就捡满了一爬犁,然后往家拉。每到这时我总是给哥哥当助手,站在他的旁边用栓在爬犁腿子上的绳子一起拉那沉重的爬犁,等把柴禾拉回家劈成小柈,父亲早把那呼好的猪肉给我和哥哥端上桌,吃着那香嫩的猪肉总有一种浓浓的年味在心里头。
糊屋子是过去乡下农村每逢过年总少不了的事,因为那时的房子多是土草房,好一点的就是盖的高一些大一些,总没有脱离了土草房的范畴。而这些房子无论是好一点的,还是孬一点的都要在过大年之前把陈旧的屋子糊一糊。糊屋子除外屋做饭的下屋不糊以外其余的房间都的糊。糊屋子有三种糊法当时在屯子里盛行。一种是印花纸糊墙,一种是白纸糊墙,再有一种就是报纸糊墙。印花纸糊墙最贵只有好房子人家使用,白纸糊墙要贱一些有一部份人家使用,而最多使用的是报纸糊墙。这种纸不但在当地供销社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而且有时还会在队上或其它地方不用花钱也会搞到。因我家老房子是那种陈旧型的所以一般都用报纸糊墙,记得每到过年父亲就会把在大队看过的报纸拿回家,我和姐姐就会把屋里糊的焕然一新。糊屋子不管你的屋子有多么破或多么旧,只要用纸糊上一宿之间就会使屋子由陈旧变的亮亮堂堂。每到糊完屋子我和弟弟们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躺在炕上看糊完的报纸,特别那上面的大小字你躺在炕上就会知道很多国家大事。
过去在农村都盘老土炕,而这种老土炕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暖时间长,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一般都是昼短夜长,那时经济不发达一般农村人家每遇过年炕上都要换领炕席,所以每年过大年不是很穷的人家都要做这件事。炕席是那种用高粮桔杆刮去里边的瓤编制而成的,炕席编制有两种:一种是窄溜的一种是宽溜的,窄溜编制的炕席细腻铺在炕上美观好看但价格贵,宽溜编制的炕席粗狂大方价格便宜一般人家都选择这种宽溜的。记得一到换炕席的时候,我和弟弟们都要先上去打两个滚。晚上临睡觉的时候总会钻到被底下感受一下躺在炕席上的滋味。
换新衣裳是那时农村的***惯,每逢过年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做上一套新衣服穿。做新衣裳是孩子半大小子和姑娘们一年中最盼望的事,每逢过年无论是家里过的好还是不好都要做一套像样的新衣服穿。由于那时国家经济落后物质馈乏,农村人穿衣都实行老三样即;黄、蓝、黑三种颜色,黄蓝两种颜色大多都做成外衣穿,而唯有黑色做成冬天的棉袄,而姑娘和年青妇女则都做那种小花布。一到过年你到大街上看一看,无论是走亲戚的还是串门子的男人都穿黄蓝黑三种颜色衣服,而女人都是花格子小棉袄。如果是一家子出来的小孩,男孩都会穿着一种颜色和一个样式的衣服,而小女孩则一色的花格子衣裳。由于我从小就没了母亲,是父亲含心茹苦把我们子妹六七个抚养长大。日子虽然艰难苦涩,但每年的新衣服父亲一件也没给我们少过,让我这没娘的孩子感觉在父亲的羽翼下生活也是那样的温暖幸福。
就是这样各家各户的年过得还是不一样,过去农村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面,一般只有五月节、八月节和过大年这三节队里才分面,分面的时候家家户户要拿苞米去换,所以过年只有三十下午那顿饭才开始吃细粮,那天下午各家都会炒很多菜再蒸上年八看不到的大米饭,一家人在老人的操持下吃完年饭喝完年酒开始给年岁小一点的压岁钱,因为就要过除夕了兜里不能空着。除夕夜每家都会吃饺子放鞭炮,有条件的能有几个菜条件不好的也只有饺子。除一早上还是吃饺子,下午是馒头,这样初一到初五,有条件的能吃到初五,而没条件的也只有拿别的粮当细粮来补充。那时农村兴种大黄米和小粘米,没有这些的在年根到来之前换些苞米面馇子也算过年啦!记得“”有一年过大年,父亲由于被打成走资派在屯子里挨斗。那天已经是三十晚上了,但由于父亲在挨批斗时说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一直被造反派领人批斗很晚,就是在那种逆境中父亲回到家中还是乐呵呵的给我们做了年夜饭,那年的年夜成了我一生都难忘的年夜。
总之有句俗语说的好过了初一就初二,初二很快到初三,初三下面是初四,初五到来过完年。初五这天通常被人们叫做破五,它的意思是到了这天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这天一般都会把新衣服脱下来,放到柜子里等明年再穿。而从农事上讲从这天起就得干农活了。在东北林区这个季节还是检柴禾的季节,各家各户要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做都会开始上山捡柴禾。那时家乡屯子左右的大山都还是树木,人们都习惯了以放鲜树做为烧柴对象。上山那天首先要给山神爷老把头磕几个头,嘴和心里都叨咕着让山神爷老把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家中没灾禍保佑发财的话语。然后选好一棵树把一二百-响的炮仗挂在上边点燃,这时山上山下就会传来很多响声。从此时起年也就算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作者|周文涛。
公众号|咱们村。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四
天刚蒙蒙亮,兰青就披衣下床。揉揉眼睛,迷糊地端起自己和里屋婆婆的尿盆,倒到后院厕所里。舀了瓢水,冲了冲,用长包谷芯刷刷,放在墙根。她不敢耽搁,走进厨房,赶紧生火做早点。当蒸汽噗噗噗冒,顶得锅盖像按不住的小毛孩往上跳时,她往灶火里扔了几根树枝,起身叫老二起床。孩子洗脸刷牙的当口,她往长把的炒菜勺倒了点油,伸进灶膛。等孩子收拾停当,稀饭馒头煎鸡蛋也端上了桌。
女儿眉头一皱,“怎么又是鸡蛋?”“鸡蛋好啊,有营养,这不还有黄豆芹菜嘛。赶快吃,没时间了。”她催促着,这娃,嘴咋这么挑呢。女儿不情愿地拿起筷子,拨拉着鸡蛋,就了两口菜,喝了几口稀饭,起身拿书包。“咋吃这么少,再吃点,不吃早点早上听课没精神。”她唠叨着,“不了,来不及了。”女儿背起书包出了门。她看着剩下的饭菜,叹了口气。胡乱吃了些,利利索索收拾了锅碗,把屋子里里外外扫一遍,她就该到地里去了。
早上除草,下午给棉花打药。还没背上药桶子,兰草就已经一身汗了。过了四十,越发肥胖,习惯了整天拖着200斤的身子走在大太阳底下,也习惯了每天背一身臭汗从地里回来,谁让男人常年在外边干泥水匠,男人女人的活都得她干。婆婆中风半个身子不能动,老大又上了大学,一年咋都要上万的花销,家里一下子紧吧起来。兰青费力地背起桶子,一手压杆,一手控制喷头方向。棉叶子宽大碧绿,一行一行站得整齐,喷了药后顶着细细的水珠,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兰青甩了一下脸,汗珠子雨一样落在叶子上,草上,也一并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
一来回完毕,衣服湿透。她有点口渴,便走到另一片地里,摘一个大西红柿在衣服襟子上一擦,咔嚓咔嚓吃了起来。酸爽的汁水一到口里,五脏六腑都舒坦,天儿也凉爽了许多。等到这三亩的棉花打完,太阳西斜,收拾收拾回。田间的小路还算平整,不像大路,车碾人踏,坑坑洼洼。兰青突然觉得肚子里边一紧,像被人拉扯一般发硬,便定住不动。停了一会,软和了些,继续往前,没几分钟,又一阵发疼,如此这般了五六回才到家。使劲一摁,隔了厚厚的肚子,有点疼,咋了这是。能咋,一天净胡想,于是便不再多想。
她浑身发疼,跟散了架似的,肩上被勒出了两道红印。男人今天回来了,还没吃饭。她屁股没挨凳子,又在厨房里忙活了。案板上擀起面片来啪啪作响,不多时,西红柿碎面端上了桌。男人沉着脸不吃饭,她也顾不了多少,抽空用毛巾擦了把脸。再回到桌子跟前准备坐下,男人把碗端起来戳到她面前,眼睛直勾勾看着她。“咋了。”她一脸不解,“咋了,你说咋了,啥调货都么有,你说这饭咋吃。”男人声气大了起来,她顿时明白了,今忙糊涂,忘给男人调饭了。赶紧端过来,在桌子上油盐酱醋辣子花椒面调合适,重新端到男人跟前,男人这才端起碗呼噜呼噜吃起来。吃晚饭,碗一搁,抓了把扇子,摇出大门到村道找人谝去了。
第二天,兰青的肚子还是这么个样,尤其是弯腰的时候,吓得她不敢动。趁人家软和不闹事的时候,兰青抓紧时间干活。家里没面了,男人吃完饭又睡觉去了,她也不指望,装上一袋子麦子,抱到架子车上到村东去磨面。后院的菜园子也旱了,辣子叶都有些干,她一桶一桶水提过去浇。婆婆的衣服被褥该拆洗了,她一件一件洗。喂鸡喂羊喂狗喂猫,家里的活好像就没有完的时候,直到下身开始出血,她才觉得该找大夫瞧瞧了。
混混沌沌回到家,脑子反而活跃起来。英年早逝,生离死别,这些词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甚至葬礼上一片白孝一片哭声一座孤坟的画面,也从昨日的经验里被她清晰地挪到了自己死后。儿子怎么办,婆婆谁照顾,爸妈听到这个消息会多么伤心欲绝,她一整天就这么胡思乱想着。老大回来了,看着妈一阵心疼:“妈,你看你一天光知道忙家里的事,咋把自个不当回事呢,肚子有点不舒服就该到医院看,咋能拖这儿长时间。”小姑表姐侄子一个个都来了,掏净肠子说些安慰的话,“这也没啥,也不一定是着坏坏病,咱到省院再看看嘛。”“就算真是,切了就行了,现在医学技术高,保准能治好,一天不要净胡想。”……村里一个名声颇好医术很高的老中医也来了,把把脉,看看脸色舌头,啥话也没说走了,回头交代孩子他爸,“准备后事吧,没治了。”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五
过年喽!吃粽喽!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是因为“粽”和“宗”的读音很像,吃粽子是“光宗耀祖”的意思呢!
今天,我们家可忙开了锅。看,奶奶淘着米,准备着粽叶。爷爷和妈妈一起包起了粽子。一裹一捏,挺简单的样子,我也决定来试一试。我照模照样地学了起来,唉呀,不是漏了馅,就是散了架,粽叶在我手上完全不听使唤。看来,我只能乖乖地帮着夹馅打下手啦。哇,馅料真丰富啊!有爸爸喜欢的.肉馅,有妈妈最爱的干菜,还有香香甜甜的红枣,真是满足了各种口味的需求呀!开始包白米粽啦,我又帮着解绳子。我把缠在一起的四条小细绳小心地解开,本来只够包一个粽子的绳子就变成了可以包四个粽子的了,而且用细绳包的粽子更好看呢!
在大家的努力下,大盆大盆的粽子包好了。瞧,爷爷包的粽子胖嘟嘟的,真可爱;妈妈包的粽子瘦瘦长长的,显得很秀气。咦,怎么还有一种奇怪的粽子呢?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粽子连在一起的,尖头朝下看,就像是母亲抱着孩子,难怪妈妈说这叫“抱孩儿粽”。我把尖头反个方向,朝上看,哈,又像是两片船帆呢!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顺风粽”,表示一帆风顺的意思。
(指导教师茹茉莉)。
看到这篇习作,真的像闻到了过年的味道。在小作者的笔下,过年吃粽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啊。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六
我的奶奶被分配到我们组,她一笑起来,嘴边和眼角挤出一团肉来,此时,她脸上是没有任何“鱼尾”的。她熟练地抓起一把箬叶,数都不数,像理扑克牌一样轻松,在指尖铺开,煮箬叶的水,在罅隙间流过,指缝也变得香香的。我们八个人把奶奶护得紧紧的,小屏风一样,硬生生围了个圈儿。
“我的可是大肉粽!”肖大仙在后面大吹牛皮。
“我的也是,我看到了一点米,是深色的,看!”周城宇喜出在望。
我没有心思去理会他们,只在旁边似教徒一样祈祷。
“南无喝罗惮那哆罗夜耶……”我双手合十,念着佛教歌曲《大悲咒》。
周城宇特想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吃粽子,被我这“花和尚”的慧眼看见,她恼羞成怒骂了我几句,肖遥也笑了。我又开始打趣肖遥——你那个是姚承佑那组包的,肯定没肉。
“好了,同学们开吃吧。”刘老师才是老大,一声令下,我迅速抽开绳子,瞬间,只剩下香甜的糯米托在手中。
我咬一口,清香、浓香、鲜香,都充斥我的唇齿间。我一口吞了半个粽子,里面竟有约三厘米长的大肉,呵呵,我真是一口十个满足,三口回味无穷呀!每咬口,吃一个角,四口刚好吃完一整只,我转向肖大仙,笑容不禁有些邪恶。
“啊一一我找不到肉!我再咬,再咬……”情绪崩溃的他,不断哀叫,“只剩一个角了,还没有肉!是酱油和米欺骗了我,是谁包的,给我站出来!”最后他只能含泪咽下这“糯米疙瘩”。
“哎呀,真是肉的,太好吃了。”高天昊像我一样,虽好吃,但从不懒做哟!
“别看我!”周城宇生气了。
我忽然一转头,看见粘稠的糯米粘在了周城宇的脸颊上,我差点笑出鼻涕泡泡来。
……。
教室里,粽叶飘香,笑声朗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七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新春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新春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题记。
随着一阵阵响起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春节来了,我们嘴上都扬起了笑容,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还有“福”字,“倒福”是“福到了”的意思。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所以,春节一定要放烟花,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烟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是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烟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是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是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是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18的新气象!
富有年味儿的春节,富有人情味儿的人。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九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过年的味道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十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母亲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父亲母亲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父亲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母亲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母亲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十一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或许过年的味道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过年的味道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过年的味道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过年的味道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十二
新春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奶奶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奶奶,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奶奶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奶奶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母亲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母亲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母亲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奶奶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奶奶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过年的年味(汇总13篇)篇十三
猴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大街上张灯结彩、光彩夺目、欢歌笑语,好一派节日的景象。
晚上,我和妈妈去看过年热闹的景象。然后刚走出家,就听到礼花齐鸣,满天飞舞,走在街上,看见五光十色的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街上的红灯笼个个都为我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公路上的汽车渐渐少了,因为人们都开开心心的回家过年了。我们回到家,打开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直播,节目丰富多彩、搞笑剧弄得我哈哈大笑,还有些歌唱明星给我们带来一首首精美的歌曲,让我们陶醉!看见明星们在歌唱,我也跟他们一齐唱歌。还有些小朋友还会做些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看得我心痒痒的,我都想学学了。
一年过去了,我又长了一岁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时光,学好真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