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指导性和系统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一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助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突然来访。”
点评。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二
从前,有一个叫石的木匠,带领弟子去齐国。走到曲辕这个地方时,看见一棵被奉为神社树的大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条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树临山而长,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几十条大船。很多人都围着这棵大树观看,赞叹不止。木匠石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石连看都不看一眼,照样不停地赶路。
弟子们。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三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四
主人赶毛驴路过集市,在书摊上买了《怎样使毛驴多驮东西》、《怎样使毛驴跑得快》两本书。毛驴道:“你最好买《怎样保养好毛驴》这本书看看。”
主人道:“多驮东西跑得快,才能挣钱。有了钱,才好保养。”
毛驴道:“保养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好才能多驮东西,才能挣钱。”
主人和毛驴在集市上吵起来,互不相让。有个看热闹的人为驴主人帮腔道:“你手里的鞭子是干什么用的?”
驴主人被提醒,挥鞭对毛驴一阵抽打。毛驴不再言语,默默地跑起来。
几天过去,《怎样保养好毛驴》只卖出几本,而《怎样使毛驴多驮东西》、《怎样使毛驴跑得快》两本书严重脱销。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五
从前,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城堡旁边有一个灌木丛,灌木丛里长着一枝美丽无比的玫瑰,但它非常骄傲,从不让任何小动物接近它,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一天,蝴蝶飞来了,准备采集花粉,玫瑰花鼓起刺,把小蝴蝶吓跑了。
小蜜蜂来了,来帮玫瑰花传播花粉了,玫瑰花尖叫道:“你来干什么呀!快给我走开!”
“呜……呜呜……”小蜜蜂哭着飞走了。
小蜻蜓来了,想在玫瑰花的叶子上停息一会儿,玫瑰花破口大骂:“臭蜻蜓,快给我走!别把我的红色小礼裙给弄脏了!”
“哼!”蜻蜓生气地飞走了。
玫瑰花想:“唉,每天有那么多小动物来打扰我,真烦人!要是我能插进花瓶里,再摆上桌,那姐妹们一定会羡慕死我的!”
它天天那么想着,月月那么想着,年年这么想着。
终于有一天,它被插进了花瓶里,还摆上了桌。
所有来到这里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多美的玫瑰花啊!”
玫瑰花心里乐滋滋的:“这里才是我的天堂啊!我以前真是被那个破灌木丛给毁了!”
刚刚过了不久,随着“啪”的一声响,花瓶被打碎了,玫瑰花被扔进了垃圾箱。
玫瑰花渐渐枯了,可曾经被玫瑰花嘲笑过、欺侮过的小动物们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在玫瑰花死亡前的最后一刻,它是多么希望,希望能够再看灌林丛最后一眼。
“咚”玫瑰花最后一片花瓣落了下来。它,死亡了。
寓意:花无百日红,再漂亮的花终有一天也会凋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六
汹然喷涌的地下水不禁洋洋得意起来:“看我多神奇呀,简直是一场人工雨!”
皮管道听了,有些不悦了:“若非是我把你牵引上来,你能喷得那么高那么远吗?”
一旁的吊绳也居功自傲着:“要不是我把你提携上来,你又怎能帮助地下水喷得那么高那么远?”
忽然,皮管道不再喷水了!操纵着皮管道的大手只得将他放在楼道上,匆匆地下楼去了......
哦,原来是安装在送水泵出水处不住扭动身子的皮管道出了问题!主人生气地说:“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配合我工作呢?”
这时,主人发现送水泵出水处仍在“突突突”地喷抛水花哩。他条件反射的拔掉电线插头,把皮管道牢牢地“焊接”在送水泵出水处,重新通上电源,送水泵又“隆隆”地响了起来......
皮管道又喷水了,他欢快地喷向湛蓝的天空,喷向闪闪发光的琉璃瓦,也喷向雪白雪白的墙壁......
此刻的地下水与皮管道俱不敢自夸了,因为他们一得意,就会失去自控,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生命环环相扣的链条上,任何一处的脆弱易折或分裂自堕,都是对自身的辛辣嘲讽与严厉戈击!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百鸟盛会一结束,鹌鹑们个个垂头丧气地走回草丛。老鹌鹑了解大家的心思,说:“你们既然羡慕人家有美丽的尾巴,那就该想办法长出比凤凰、孔雀更漂亮的尾巴来呀。”
小鹌鹑们听了,自然很高兴,都想尽办法使自己长出漂亮的尾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在一只小鹌鹑屁股上,居然生出几根五彩的羽毛来。
可是,这几根刚刚长出的羽毛,在鹌鹁中间竟引起轩然大波。大伙恶狠狠地咒骂、闹哄哄地讥笑小鹌鹑:“简直不成体统,无非是想出风头、故意表现自己罢了!”
嗓门越来越高,最后连老鹌鹁也这样说:“哎呀,小老弟,为什么只在你自己的屁股上长出羽毛,而不帮助别人也长呢,这显然是你的个人主义在作怪。没法子,只好请大伙帮助你改正错误了!”
话音刚落,那些充满妒忌的鹌鹑们,一下子便堂堂皇皇地扑上去,你一啄,我一口,不一会儿,小鹌鹁刚刚长出的羽毛没有了,就连原来短短的羽毛也只剩下寥寥几根了。
第二只长出漂亮尾巴的,比第一只更惨。这样,鹌鹑本来不长的尾巴,越来越秃了。
冬去春来,每次参加完百鸟比美的盛会,鹌鹑们总是垂头丧气,而老鹌鹑也总是感慨万端地大声疾呼:“快想办法。长出漂亮的尾巴吧,难道我们的子孙永远光着屁股去参加百鸟会吗?”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八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投影。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一课时。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一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二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及《伊索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
2、选择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本新书,说她新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名字很陌生——伊索寓言。
同学们,大家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请一个学生上台讲出此故事)。
老师质疑:跑得快的兔子为何会输给爬得慢的乌龟呢(学生讨论后小结)兔子太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赢乌龟,于是在路上呼呼大睡,而乌龟则坚持不懈,凭着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终于打败了兔子,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勤能补拙的。
谁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并能讲一讲。(让孩子们上台讲故事)《农夫和蛇》还有《偷东西的孩子和她的母亲》听过这两个故事吗?老师讲这个故事。
这些精彩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现在我们想不想先了解一些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呀?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作者伊索简介:传说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距今2500年。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个编寓言的高手。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编写的寓言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将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等有趣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集》。
什么是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的等等。
1、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伊索寓言》,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一)、我们欣赏故事《牧童和狼》。
1、《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还有的叫《说谎的放牛娃》,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原文。
2、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
师区别读。“狼来了!狼来了!”你觉得哪一次?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欣赏故事《蝉和狐狸》。
1、导:那么我们抓紧时间看看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看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自己读读故事。
出示: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注意,你现在就是那只狐狸,蝉站在大树上,你要对他虚情假意、花言巧语,百般讨好。如果你骗不下他来,你还得站在树下饿肚子。
引导:蝉作为一个胜利者,他的话应该怎么读?
出示“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4、哪句话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师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在寓言里,聪明人指谁?它的聪明表现在哪?说说你的理解。
(三)、《狐狸和葡萄》。
1、过渡: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请你们下课后去自学。
2、出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及自学要求。自学《狐狸和葡萄》,要求:
1)、思考:从哪儿看出狐狸无能为力,做不成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长辈听,问问他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1、自读故事,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
(1)故事内容简说;
(2)对角色的评价;
(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4、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拓展阅读。
1、交流《兔子坡》这本书,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2、感知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常听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有爱心,是呀,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人处处是春天。我们除了要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爱什么呢?在这个大千世界?(爱动物、爱植物、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爱整个地球……)引出爱动物的话题。
新人家就要来了,兔子坡的居民们开始变得既兴奋又不安,因为新的变化意味着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为此,跳远健将乔奇还特意请了足智多谋的阿那达斯叔公到兔子坡来做客呢!
推测内容。
1、导言:你们喜欢的动物们来啦!看,可爱的兔子们!(课件出示兔子图片)其中有一只非常可爱,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给它取个名字吧!这是聪明可爱、活泼勇敢的兔子小乔奇。他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兔子坡的故事。现在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小乔奇吗?(学生置疑)。
2、学生质疑:乔奇住在哪里?它和那些伙伴生活在一起呢?它究竟想讲什么故事?
3、学生假想故事内容:你们猜猜小乔奇到底要给我们讲什么故事?
4、小乔奇说:有一山坡上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兔子和其他的小动物。有一天,他们听到一个消息说有一户新人家要搬来啦!兔子坡的居民开始变得兴奋不安。因为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啦。那么到底是谁要搬来呢?他们过上了怎么样的新生活呢?优美的故事全写在《兔子坡》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页吧。
5、(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多漂亮呀。上面画了些什么呢?一只快乐得跳起来,行步如飞的兔子。这是谁呢?(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他就是小乔奇啦!)一个土山坡,一座房子,还有一片菜地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猜一猜,说一说。
6、封面上还有什么?(儿童文学金奖、作者名称、出版社)可见这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是一本重量级的小说哦。想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吗?我们现在去认识他们吧。
三、认识人物想象情景。
设置悬念:
1.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吧:罗伯特·罗素1892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他毕业于纽约的一所应用艺术学校。1914年秋天,他为《哈波氏》周刊上的一首诗歌做了一幅整版装饰画,这是他的画作第一次被正式发表。在接下去的许多年里,他创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图画,并不断地被报纸、杂志等媒体所采纳。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假想情节。
1、你们想知道兔子坡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小乔奇说:考考你,来看看目录吧。看谁猜得着)课件演示目录,让学生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目录假想情节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推测的故事情节。比开始假想的更接近本书内容。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
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自己读故事。
伊索寓言读书交流。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三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毫不示弱、威胁等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寓、焦、勃、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心情和语气。
3.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表演和讲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表演、讲述,感知寓言形象。
1.读准生词,理解生词,完成课后描红。
2.读通课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说说你们对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流传了有两千多年了,分别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战国策燕二》这两本书。
2.谁来读读两则寓言的题目。(指名、齐读。)。
1.请小老师到前面来,把生词带领大家读一遍。再指名读,纠正字音。
2.你们理解了哪些词义,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点拨理解词义,相机渗透方法。
3.描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笔画不容易写好,提出来,交流。
相机指导:寓、焦、疲、勃的书写,临写两遍。寓的最后两笔要写规范,焦的四点底的写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边子的提笔要写准确。
1.同学们,故事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宋国的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点长高,于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课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鹬要啄食蚌,却被牢牢地夹住了嘴巴,它们相持不下,互不相让,被渔夫轻易地捉住了。
交流、点拨、点评、提升。
2.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展示朗读。
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读好重点语句。师生共评:读出焦急的心情和兴致勃勃的语气,读出鹬威胁的语气和蚌得意洋洋的语气。
(2)自由有感情地练读。男生女生赛读。
3.同学们,故事很有趣,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讲述的方式来使故事留在我们的心里。
讲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么?(可以补充语言,加入形象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主准备表演、讲述。)。
4.指名展示,师生共评。
同学们,我国古代寓言是充满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1.完成《习字册》和《一课一练》中的字词部分。
2.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1.通过合作、探究,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明白农夫和鹬、蚌傻在哪儿。
2.揭示寓意,说出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成语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两则寓言的相同之处。
4.拓展阅读,对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质。
对寓言角色作出评价,揭示寓意。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处,感受寓言文化的特点。
1.查找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2.拓展阅读寓言故事。
1.揭题。
2.同学们,请用简短的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寓言是我国古老的文学,它充满了智慧。我们的先人想通过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智慧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农夫和鹬、蚌的身上。请你评价一下他们,也可以说说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
鹬蚌不应该这样互不相让,最后只会两败俱伤。追问: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相似的事情呢?
(配乐讲述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
2.这样的故事流传了二千多年,宋国农夫、鹬和蚌也早已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铭刻在我们的心里。寓言故事的题目成了成语,流淌在我们的文字里,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广泛运用,这就是经典的文化。
我们来交流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3.像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读读资料中的故事。挑选一则来讲一讲。
指名展示、点评。
1.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寓言,让我们擦亮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这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笔在文中语句旁圈圈画画,写写关键词,想好以后可以小组交流。
预设:
(1)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给人启迪。
(2)古代寓言都已经成为成语被广泛运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讽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语言生动、有想象的空间,适合讲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仅我们国家,古希腊、印度都曾出现过优秀的寓言作品,我们来欣赏两则。
(课件显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学生自读,总结特点。(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结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间的故事。)。
1.完成《一课一练》中的阅读练习。
2.尝试自由创作寓言故事。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四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资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国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 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字词积累:
3、预习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7、《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拓展迁移
8、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达标检测
9、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戏 ()风韵 ()厄 ()运泯 灭()
禀 告 ()抢劫 ()闲适 ()皎 洁()
险象迭 ()生心旷神怡 ()
10、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
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 伶俐
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1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类文赏析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出自::)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一起读.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六
《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小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这是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再通过朗读以及结合生活谈谈就能理解寓意。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渎自说自悟来领会寓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1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1理解寓意,教育学生从寓言中学到如何做人。
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利用:
使用配套的教学课件朗读磁带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牧童和狼》。
们前后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
2、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适时提问“惊慌失措”的意思)。
好几次。
后来。
牧童。
大叫狼来了。
吓坏了,慌忙大叫。
村民。
闻声赶来,惊慌失措。
没有人来。
3、比较朗读两次“狼来了”,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牧童好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牧童?
5、师述:这样一位爱说谎的牧童,使得村民们再也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的羊怎么了?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交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
8、自读课文,指名读,要读出牧童前后迥异的心情。师生点评、齐读。
三、学习《蝉和狐狸》。
里可以看出?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读读。小组合作学习。
2、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表现蝉的聪明、狐狸的阴险。
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齐读最后一节。
5、交流:你的身边有像这只蝉一样聪明的人吗?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蝉和狐狸不同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看过《伊索寓言集》中的其它故事。
五、作业。
附板书: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没人相信)。
蝉和狐狸。
(聪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深刻,都结合了自己的例子来谈。课堂气氛较活跃。
这主要是课前备课不充分,没有深挖“一贯”。看来今后在备课时还要想得更多。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七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籍,对优秀读物产生兴趣。
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出示本班读书口号: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2、最近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收获?
1、教师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选择一两个讲伊索寓言故事。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1、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2、出示本学期班级推荐阅读书目
3、宣读本班读书计划
4、小结。齐说口号.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八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小学寓言教案(模板19篇)篇十九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