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学计划编制的案例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计划。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一
《文化生活》内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之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置身艺术天地,领略艺术的瑰丽之美,还是深入民间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抑或泛舟知识海洋,与前贤圣哲进行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精神之旅,都会带给我们独特的文化体验。文化生活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砺炼我们优良的品质,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都生活在文化之中,理应了解文化生活现象,分析文化本质与特点,形成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和参与文化生活的选择能力。
二、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高二学生可塑性强,但情绪仍然不稳定,有多变性,容易冲动或偏激,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意识,加强方法论的指导,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三、 教学内容。
1、 感受先进文化;
2、 识别、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3、 选择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 教学目标。
2、道德目标: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能力目标:要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已有结论,在批判中培养他们观察现实、体验社会、分析社会的热情与能力;引导他们在现实案例中展示观点,在实际的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文化现象的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文化生活的探究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五、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眼力,辨别现实生活中的落后、腐朽文化,抵制污染。
六、 教学重点。
通过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的对照,启发学生选择先进文化。
七、 教学方法。
读、演、议、辩相结合,采用探究式、情景体验式教学。
八、 教学策略。
坚持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与教法的统一。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小品、漫画、影视等活泼的形式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通过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减少其逆反心理,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
4、落实知识、过程、情感三维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组织者的转换;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思维和习惯。
九、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十、 教学过程。
(一) 名作(名诗、名歌、名曲)欣赏暨课堂导入。
每日一读——《乡愁》。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我们要慎重选择文化。
(二)“奥运福娃”探究。
1、“五福娃”体现了哪些精神?
体现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奥运精神。
也体现了“团结、奋进、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龙”(dragon)在我国是美好的意思,例如龙凤呈祥,但在西方是魔鬼,很恐怖。北京奥运不仅是中国的奥运,更是世界的奥运,因此,福娃的原形中没有龙,这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三)感受先进文化。
1、交流自己最喜爱的文化。
2、观看《千手观音》,谈观后感。
(四)阳光下有阴影。
1、小品《电脑算命》。
2、课堂辩论。
正方:“烧香敬神”是封建迷信活动,不可取。
反方:“烧香敬神”是精神信仰活动,可取。
3、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自觉抵制社会中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毒害。
(五)小结。
把握主旋律,学习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以高尚的精神朔造自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自己。
(六)自由论坛。
a我的文化生活 b我看文化生活。
(七)课后作业。
把“我的文化生活”或“我看文化生活”整理成文,作为政治小论文交给老师。
十一、教学流程一览表。
教学环节 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文化的影响 朗读《乡愁》 名作欣赏同时承上启下。
小结 把握主旋律 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摈弃惯性思维。
自由论坛 感悟先进文化 交流自己选择的文化生活 生生互动,心灵碰撞。
课后作业 文化选择 撰写政治小论文 巩固学生的文化选择。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生活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明辨是非,谨慎选择;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一、我们需要自主选择。
多媒体展示案例:《女大学生为何退学》。
思考:
1、导致女大学生退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2、你有过父母不在身边就感到“六神无主”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情况吧。
辩一辩:
正方:我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父母的生活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所以要更多的依靠父母。
反方:父母的`经验不能代替我们的亲身经历,所以我们要更少的依靠父母。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自主选择对我们的重要性。
二、我们学会自主选择。
多媒体展示案例:新闻现场。
讨论:
1、蔡某选择这种方式来解决矛盾会造成什么后果?
2、蔡某的所为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呢?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学会自主选择首先要:明辨善恶,谨慎选择。
思考:什么样的选择是合理的呢?
不违反社会的准则;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活动:“明辨是非”和“我来做两难选择”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三
今天在九一班上第三单元第七课:走强国富民之路的第一课时:“时代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设计1)》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按照明确目标——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归纳小结——检测反馈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两大板块:一是科教兴则国兴;二是面对竞争与差距。在第一板块以教师讲授为主,首先通过世界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世界经济、世界格局的变化,得到结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接着用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第二板块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读p80内容,老师出示思考题,然后师生通过教材实例讨论,使学生明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教育的差距还比较大,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选择.
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以本节教学目标为中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突出了重点。
2、充分运用了教材中的`案例、图表。
3、在第二板块运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这几方面:
1、教师包办较多,不相信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比如三次技术革命,完全可以让学生采用列表的形式,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实际教学中问题和结论是我自说自话,把现成结论讲给了学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课前预习不充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节奏。本节内容案例较多,有的案例需要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观点,感觉是教师把观点强塞给学生。
3、知识点有遗漏。对p82相关链接:科教兴国战略未作讲解强调(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版教材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内容。《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情景感悟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每个人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共同探讨: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活动一:大屏幕出示课本p19的三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干部?你对担任学生干部有什么看法?
通过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过渡: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
想一想: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议一议:李岚在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老师对承担责任的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如:洪战辉、任长霞等由此产生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练习一:【分析身边事】。
大屏幕出示p21的四则材料。
思考:请你替这些同学选择,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从而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练习二:【谈谈身边事】。
教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自觉承担责任呢?请大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谈起。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道清除小广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不能逃避和推卸。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面对责任,而不承担责任呢?我想,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
(二)敲响警钟: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活动三:【课件展示】。
大屏幕出示p22杨某的故事。
思考:杨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带来了哪些后果?社会生活中由于不负责任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还有哪些?与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这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教师: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像材料中的杨某,由于没有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板书: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三:【列举事例】。
教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承担责任的社会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练习四:【明辨是非】。
昨天应该是亮亮值日了,而他却没有来。当老师问他时,亮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胳膊摔了一下,怎么值日!”今天上午,亮亮迟到了,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怨爸妈,没有及时把我叫醒!”
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去积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同学的信任,失去老师的信任,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因此,我们面对责任,要积极地去承担!
练习五:【向他们提建议】。
完成教材p23的填一填:
观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现象,向他们进一言:
设想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上极端不负责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标志,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有价值。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责任感,从小自觉承担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大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堂检测:(见导学指南)。
五、布置作业。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六、板书设计: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九年级思品第二课第二框,为了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设计相关案例,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即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案例的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本节课增色不少,正是因为有丰富多彩的案例,才能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激活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也有如下缺点:
1,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个别习题学生做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相应的引导不够。
2,个别设问不够准确,导致学生答题时一头雾水。
3,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学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有的班级准备充分,效果比较好,而有的班级准备不充分,学生探究过程中所需时间就较长,所以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现象。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五
教学目标:根据中考要求,紧扣考点,引导学生系统、详细地复习,使学生掌握这一课的考点知识,并能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展示考点1.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2.了解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3.掌握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4.知道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三、考点讲述。
小结:巩固练习:(单项选择)。
考点2、了解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考点分解:
小结:学以致用:
单项选择:。
(2)、正确对待考试压力,获取成功的重要途径是()。
a.以平常心对待考试b调整自我期望c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d增强自身实力。
小结:学以致用:
3讨论: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小磊面临着初中毕业,人生的道路如何规划?他爸爸和它展开了对话:
考点4知道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考点分解:(1)21世纪对青少年提出哪些新要求?
(2)为什么要求青少年要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意识?(从意义上去回答)。
四、课堂自测。
五、课堂总结知识结构。
六、结束语: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六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大改革。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它是社会本质的变化。初中学生理解这一历史转变是较困难的。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使学生感到很抽象,也不好理解。因此,这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利用教材引言中的“立木为信”的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讲述后,提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归纳为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从此直接引入新课。
2、“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一目,可让学生利用教材“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提供的材料,自己归纳整理。如有条件,制作教学软件,演示有关我国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工具,以加深理解。
3、“著名的都江堰”一目,教师可制作都江堰的图片或教学软件,展示其防洪灌溉的原理。或者让学生根据教材叙述,画出都江堰防洪灌溉示意图。
4、“商鞅变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上述问题,由此正确理解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述其改革措施时,应让学生逐项分析它的历史作用。可利用板书或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图示设计如下:
通过图示,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讲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就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种主要手段。
5、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变法运动与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出战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1、注意前后联系。学习本课时,应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两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注意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过程中从量到质的变化。
2、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3、综合归纳。在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商鞅变法”“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著名的都江堰”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深化对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4、人物评价。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他们的历史功过。在课堂活动和讨论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讨论,学生就会知道什么看法是对的,什么看法不对,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练一练。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活动与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两首诗,体会“直抒胸臆”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
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道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学生自己概括,小组展示。
第1节:伫立林间岔道口。
第2节:我择幽寂路上走。
第3节:路径绵长难折返。
第4节:人生之路不回头。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的选择。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八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课后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一个成长包,以后,把自己写的字,画的画,得的小红花,成绩册,奖状等进步成果,放进包中,一学年之后,看看自己成长的脚印。
第三课时爱惜书本和文具。
一、导入新课。
感受与体验,看看我们都发了哪些新书,书中有哪些内容。
诉说与交流,说说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哪些内容更感兴趣,为什么对它感兴趣。
二、书本、文具对我说。
1、将上学期用过的书、本拿来,在班内或小组内展示,看看谁的书、本保护得好,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
2、模拟表演,扮成新书、新本和文具,对使用它们的小主人公说说自己的希望。
3、学习包书皮。
(1)教师演示包书皮。
(2)指名学生示范包书皮。
(3)每个人练习包书皮,同桌互相检查。
(4)展示包好皮的书,表扬做得好的。
三、我的好经验。
1、结合第7页图和自己的实际,找一找书本文具易损坏的原因。
2、结合第8页图和学生自己的经验,交流保护书本、文具的好办法。
3、当堂演示或做做,看看这些方法好不好。
4、看第9页,讲“鲁迅爱护书”的故事。
四、讲讲自己或同学与书本、文具的故事。以表达自己对书本、文具的喜爱。
主题二我们班里故事多。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第一课时我们班里的故事。
一,参照本课教材的画面,结合平日班集体的生活,思考、回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
1当我有了进步或取得成绩的时候……。
2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3当我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
4当我们班集体获得奖状的时候……。
5……。
二召开“我们班的故事多又好”故事会。
老师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带头讲同学关心、帮助自己的事,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有趣情节。学生可自由上台讲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合演,再现故事的真情实景,每当一个故事讲完,老师应适时启发学生体会感悟故事里蕴涵的友谊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使学生感受故事会并没有结束,每个同学在集体中的成长也将继续下去。
第二课时我的感谢卡。
一感谢你,我的伙伴。
1感谢伙伴。小组或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讲讲一年来值得感谢的同学的事情,说说同学帮助自己时的心情,并表达对这个同学的感谢心情。
2互助树。画一棵只有光秃秃树枝的大树,准备一些绿叶,让学生谈谈同学中乐于助人的事,说出一件事,在一片绿叶上写上这个同学的名字。贴在树上,并请他说说帮助人时的心情。
二感谢卡送给你。
2个人制作感谢卡,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
3在教室的一角办“留住我们的感谢”展览。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乐曲声中,每个同学把别人送给自己的感谢卡放在展览会上。老师也献上同学给自己的感谢卡,传达师生之间的一份情意。
主题三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教学目标:
1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
3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学习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第一课时当好值日生。
一,导入新课。
观察本班教室:看看哪里干净,哪里还可以更清洁?是谁把教室打扫得这么整洁?
1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组里的、班里的优秀值日生。
2请优秀值日生即兴模拟表演“认真负责做值日”。
3做“小喜鹊送红花”的游戏。一个同学扮演小喜鹊唱歌:“小喜鹊,叫喳喳,送来一朵大红花。谁是优秀值日生,我把红花送给它。”小喜鹊把红花送给优秀值日生,其他同学鼓掌祝贺。
二,今天我是值日生。
1根据课本第15页图的几个问题情境,表演怎样做个认真负责的值日生:
早晨、课间、放学后应该怎么做值日?
做值日时,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活,怎么办?
自己完成任务,另的同学还没做完,怎么办?
有同学招呼自己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关,怎么办?
2插面小红旗活动:哪组值日做得好,我们给他们插面小红旗。班里设置一个“红旗榜”,把“当好值日生”的评比活动经常开展下去。
第二课时我是小小保洁员。
1看看课本第16页,以小小保洁员的身份,对这个班的保洁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2看看我们的教室保洁做得怎样。做得好的,大家想想怎样坚持下去,做得不好的,大家找一找原因。
3结合本班或本校实际情况设置情境,进行情境表演“人人都是人洁员”。如创设下面的情境:
(1)手工课后,地面有纸,怎么办?
(2)用转笔刀削铅笔,铅笔屑怎么办?
(3)午餐后,餐盘怎么办?
(4)午睡后,桌椅乱了,怎么办?
(5)用完教室里的扫除工具,怎么办?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表演,然后集体评议,谁是我们班的保洁员?
4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保洁公约”,开展人人为班级保洁做贡献的清洁,同学轮流做保洁员,监督大家教室清洁。
第三课时装扮我们的教室。
1我们的金点子。
(1)每人都动脑筋,想想怎样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
(2)把自己想好的“金点子”写在“金点子”卡片上,投入“金点子”信箱。
(3)“金点子”发布会,把信箱中的“金点子”卡片整理好,向全班同学公布。
(4)讨论谁的“金点子”好,并制定打扮教室方案。
2打扮我们的“家”
(1)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人家里带来的物品分类整理。例如,盆花,各种书籍,书法作品,手工作品,绘画,英语读物,照片等。
(2)自由组合,分工负责,动手打扮教室。例如,布置生物角,图书角,艺术栏,荣誉栏,神奇宫,猜猜看,哈哈笑等。
(3)自由组合,看看自己的教室多漂亮,交流感受。
主题四好书大家看。
主题目标:
1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
2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我爱看的书。
1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和好书交朋友”,同学们带着自己喜欢看的书,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走进教室。
2把好书介绍给大家。大家围圈而坐,先自由交谈,互相介绍自己爱看的书,再自愿或由小组推选出同学到中间介绍好书。
可参考第20至21页图,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例如:猜谜问答、操作演示,看图讲书中故事、表演书中故事,等等形式。并向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3每个同学在课本第21页空白处,画画或写写自己喜欢看的书,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我们一起看。
1课前准备教师组织班委会讨论设计书展活动,分工做书展的准备工作。
2在教室里,班长组织同学们搞书展活动。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工合作,出一期“好书大家看”为主题的板报,在黑板上画突出主题的漫画和提示语,课桌椅码成书展样式,图书按类别摆放。适当处布置一个图书角等。
3班长宣布书展开始后,告诉大家书展上有许多有趣的书,表扬把自己的新书拿到书展上来的同学。接下来,主持新书发布会,请新书的主人介绍书中的故事,诗歌,插图,谜语,等等。
5每个同学在书展上找自己爱看的书,同学之间互相借书,教师抓住机会夸赞借书活动中友爱互助的、有礼貌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集体生活中,共享读书的乐趣。
第三课时好借好还。
1结合课本第24页提示,小组展开讨论,议一议借别人的书,怎样做到好借好还,把讨论的结果表演出来。
2小组推选出代表向全班表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书没看完,怎样做标记?
(2)借的书该还了,可是还没看完,怎么办?
(3)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怎样还书才使书的主人高兴,下次还愿意借给你?书的主人不在,怎么办?
(5)借来的书,可以转借给他人看吗?
3试着做做小书签,并让它发挥作用。也可以送给教师和同学。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单元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的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进一步了解出行安全,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助人,尊敬老人。
3发展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主题一秋天在哪里。
主题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一课时秋天在哪里。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在日历上寻找关于秋天的话题----立秋。
二.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校园植物的变化找秋天。从同学们的衣着变化中找秋天。
三.每名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内的同学报告。每组选出1至2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学生报告。
四.描述秋天。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图片资料,或介绍自己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本地或外地秋天的情况,然后尝试从色彩入手描述秋天。
五.赞美秋天。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演唱课前收集的有关秋天中、佳句、歌曲等。
第28页的小诗。
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
六我为秋天画张像。
老师带领学生把自己看到、想到的秋天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
第一课时秋天的游戏。
一美丽的秋叶娃娃。
1做树叶面具。
2自我介绍。
3制作树叶标本。
4利用树叶的柄部,两位同学每人手持一枚树叶柄交叉后用力拉自己的树叶柄,谁的断了就输了。
二.蒺藜打靶。
三.转陀螺比赛。
四.抓拐游戏。
五.五子棋游戏。
六.和秋风爷爷赛跑。
第二课时留住秋天。
一,小制作创意大赛。
教师鼓励学生想出各种办法,进行留住秋天的美工活动。
1树叶印画。
2树叶贴画。
3种子贴画。
4制作项链。
5制作小乌龟。
6制做小橘灯。
7做花生耳环。
将作品集中起来,举办展览会,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比创意奖。
讨论作品的用途。如装扮教室等。
二留住秋天的声音。
带领学生到野外录制秋天各种昆虫的声音或其他声音。
三、欣赏秋天的声音。
主题二秋天的收获。
主题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收获的季节。
一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直接将学生带到田间,看看人们收割、采摘的场景,并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
在小组或班里,同学们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问问家长,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
2可以结合教材第34页的诗歌,也可以结合学古诗、古训来体会劳动的艰辛,如《锄禾》。
第二课时小小丰收会。
一举办丰收展。
1事先让学生了解一下哪些是秋天的果实。
2每个学生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收获物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收获物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做法:教师用卡片各种类农作物的摆放地点,如粮食类、水果类、干果类、蔬菜类等。学生先判断自己所带收获物的“家”应该在哪儿,然后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4学生们采用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参观丰收展,感知收获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受丰收的喜悦。
二神奇的口袋。
1教师带领学生们把各种物品放在口袋里或用布盖在桌上。
2一名学生把手伸进口袋里或布下面,在不拿出物品的情况下,通过触摸猜出物品的名字,然后拿出该物品请全班同学检查说得对不对。猜对了,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3猜猜是什么。
先找一名学生对一种收获物进行描述,再请一名学生猜一下是什么。
三秋天的果实。
分组展示。
第三课时大家来品尝。
一留下果实。
结合课本第40页的提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绘画、泥塑、拍照等各种办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学生确定方法后,自选准备好的材料进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完后集中展示作品。拍照的学生可在冲洗出照片后,张贴在教室的某一角,举办秋收摄影展。
二拼盘大赛。
每组做出1到2个拼盘。然后,每组派一个人讲解本组的创作。
三拼盘大餐。
1全班同学一起来品尝水果拼盘。
3在品尝的教程中,进行一些珍惜劳动成果、感谢付出劳动的人等方面的教育。
主题三秋游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外出秋游的物品,不攀比、不盲从。
2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培养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基本的文明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秋游的准备。
1秋游去哪里。
教师提出秋游去哪里的问题,请学生们小组为单位商量秋游去哪里、去干什么。
每组讨论,向全班学生汇报。
2秋游带什么。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课后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一个成长包,以后,把自己写的字,画的画,得的小红花,成绩册,奖状等进步成果,放进包中,一学年之后,看看自己成长的脚印。
第三课时爱惜书本和文具。
一、导入新课。
感受与体验,看看我们都发了哪些新书,书中有哪些内容。
诉说与交流,说说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哪些内容更感兴趣,为什么对它感兴趣。
二、书本、文具对我说。
1、将上学期用过的书、本拿来,在班内或小组内展示,看看谁的书、本保护得好,请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
2、模拟表演,扮成新书、新本和文具,对使用它们的小主人公说说自己的希望。
3、学习包书皮。
(1)教师演示包书皮。
(2)指名学生示范包书皮。
(3)每个人练习包书皮,同桌互相检查。
(4)展示包好皮的书,表扬做得好的。
三、我的好经验。
1、结合第7页图和自己的实际,找一找书本文具易损坏的原因。
2、结合第8页图和学生自己的经验,交流保护书本、文具的好办法。
3、当堂演示或做做,看看这些方法好不好。
4、看第9页,讲“鲁迅爱护书”的故事。
四、讲讲自己或同学与书本、文具的故事。以表达自己对书本、文具的喜爱。
主题二我们班里故事多。
教学目标: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第一课时我们班里的故事。
一,参照本课教材的画面,结合平日班集体的生活,思考、回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
1当我有了进步或取得成绩的时候……。
2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
3当我和伙伴有了矛盾的时候……。
4当我们班集体获得奖状的时候……。
5……。
二召开“我们班的故事多又好”故事会。
老师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带头讲同学关心、帮助自己的事,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有趣情节。学生可自由上台讲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合演,再现故事的真情实景,每当一个故事讲完,老师应适时启发学生体会感悟故事里蕴涵的友谊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使学生感受故事会并没有结束,每个同学在集体中的成长也将继续下去。
第二课时我的感谢卡。
一感谢你,我的伙伴。
1感谢伙伴。小组或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讲讲一年来值得感谢的同学的事情,说说同学帮助自己时的心情,并表达对这个同学的感谢心情。
2互助树。画一棵只有光秃秃树枝的大树,准备一些绿叶,让学生谈谈同学中乐于助人的事,说出一件事,在一片绿叶上写上这个同学的名字。贴在树上,并请他说说帮助人时的心情。
二感谢卡送给你。
2个人制作感谢卡,同桌交流,然后,把它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
3在教室的一角办“留住我们的感谢”展览。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乐曲声中,每个同学把别人送给自己的感谢卡放在展览会上。老师也献上同学给自己的感谢卡,传达师生之间的一份情意。
主题三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教学目标:
1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
3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学习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第一课时当好值日生。
一,导入新课。
观察本班教室:看看哪里干净,哪里还可以更清洁?是谁把教室打扫得这么整洁?
1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组里的、班里的优秀值日生。
2请优秀值日生即兴模拟表演“认真负责做值日”。
3做“小喜鹊送红花”的游戏。一个同学扮演小喜鹊唱歌:“小喜鹊,叫喳喳,送来一朵大红花。谁是优秀值日生,我把红花送给它。”小喜鹊把红花送给优秀值日生,其他同学鼓掌祝贺。
二,今天我是值日生。
1根据课本第15页图的几个问题情境,表演怎样做个认真负责的值日生:
早晨、课间、放学后应该怎么做值日?
做值日时,遇到自己不愿意干的活,怎么办?
自己完成任务,另的同学还没做完,怎么办?
有同学招呼自己出去玩,可这时发现教室的窗户没关,怎么办?
2插面小红旗活动:哪组值日做得好,我们给他们插面小红旗。班里设置一个“红旗榜”,把“当好值日生”的评比活动经常开展下去。
第二课时我是小小保洁员。
1看看课本第16页,以小小保洁员的身份,对这个班的保洁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2看看我们的教室保洁做得怎样。做得好的,大家想想怎样坚持下去,做得不好的,大家找一找原因。
3结合本班或本校实际情况设置情境,进行情境表演“人人都是人洁员”。如创设下面的情境:
(1)手工课后,地面有纸,怎么办?
(2)用转笔刀削铅笔,铅笔屑怎么办?
(3)午餐后,餐盘怎么办?
(4)午睡后,桌椅乱了,怎么办?
(5)用完教室里的扫除工具,怎么办?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表演,然后集体评议,谁是我们班的保洁员?
4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保洁公约”,开展人人为班级保洁做贡献的清洁,同学轮流做保洁员,监督大家教室清洁。
第三课时装扮我们的教室。
1我们的金点子。
(1)每人都动脑筋,想想怎样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
(2)把自己想好的“金点子”写在“金点子”卡片上,投入“金点子”信箱。
(3)“金点子”发布会,把信箱中的“金点子”卡片整理好,向全班同学公布。
(4)讨论谁的“金点子”好,并制定打扮教室方案。
2打扮我们的“家”
(1)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人家里带来的物品分类整理。例如,盆花,各种书籍,书法作品,手工作品,绘画,英语读物,照片等。
(2)自由组合,分工负责,动手打扮教室。例如,布置生物角,图书角,艺术栏,荣誉栏,神奇宫,猜猜看,哈哈笑等。
(3)自由组合,看看自己的教室多漂亮,交流感受。
主题四好书大家看。
主题目标:
1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活动成果。
2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我爱看的书。
1教室的黑板上写着“和好书交朋友”,同学们带着自己喜欢看的书,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走进教室。
2把好书介绍给大家。大家围圈而坐,先自由交谈,互相介绍自己爱看的书,再自愿或由小组推选出同学到中间介绍好书。
可参考第20至21页图,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例如:猜谜问答、操作演示,看图讲书中故事、表演书中故事,等等形式。并向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3每个同学在课本第21页空白处,画画或写写自己喜欢看的书,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我们一起看。
1课前准备教师组织班委会讨论设计书展活动,分工做书展的准备工作。
2在教室里,班长组织同学们搞书展活动。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工合作,出一期“好书大家看”为主题的板报,在黑板上画突出主题的漫画和提示语,课桌椅码成书展样式,图书按类别摆放。适当处布置一个图书角等。
3班长宣布书展开始后,告诉大家书展上有许多有趣的书,表扬把自己的新书拿到书展上来的同学。接下来,主持新书发布会,请新书的主人介绍书中的故事,诗歌,插图,谜语,等等。
5每个同学在书展上找自己爱看的书,同学之间互相借书,教师抓住机会夸赞借书活动中友爱互助的、有礼貌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集体生活中,共享读书的乐趣。
第三课时好借好还。
1结合课本第24页提示,小组展开讨论,议一议借别人的书,怎样做到好借好还,把讨论的结果表演出来。
2小组推选出代表向全班表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书没看完,怎样做标记?
(2)借的书该还了,可是还没看完,怎么办?
(3)怎样做才能不把借来的书弄脏、弄破?
(4)怎样还书才使书的主人高兴,下次还愿意借给你?书的主人不在,怎么办?
(5)借来的书,可以转借给他人看吗?
3试着做做小书签,并让它发挥作用。也可以送给教师和同学。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单元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的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2进一步了解出行安全,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助人,尊敬老人。
3发展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主题一秋天在哪里。
主题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一课时秋天在哪里。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在日历上寻找关于秋天的话题----立秋。
二.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校园植物的变化找秋天。从同学们的衣着变化中找秋天。
三.每名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内的同学报告。每组选出1至2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学生报告。
四.描述秋天。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图片资料,或介绍自己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本地或外地秋天的情况,然后尝试从色彩入手描述秋天。
五.赞美秋天。
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演唱课前收集的有关秋天中、佳句、歌曲等。
第28页的小诗。
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
六我为秋天画张像。
老师带领学生把自己看到、想到的秋天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
第一课时秋天的游戏。
一美丽的秋叶娃娃。
1做树叶面具。
2自我介绍。
3制作树叶标本。
4利用树叶的柄部,两位同学每人手持一枚树叶柄交叉后用力拉自己的树叶柄,谁的断了就输了。
二.蒺藜打靶。
三.转陀螺比赛。
四.抓拐游戏。
五.五子棋游戏。
六.和秋风爷爷赛跑。
第二课时留住秋天。
一,小制作创意大赛。
教师鼓励学生想出各种办法,进行留住秋天的美工活动。
1树叶印画。
2树叶贴画。
3种子贴画。
4制作项链。
5制作小乌龟。
6制做小橘灯。
7做花生耳环。
将作品集中起来,举办展览会,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比创意奖。
讨论作品的用途。如装扮教室等。
二留住秋天的声音。
带领学生到野外录制秋天各种昆虫的声音或其他声音。
三、欣赏秋天的声音。
主题二秋天的收获。
主题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收获的季节。
一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直接将学生带到田间,看看人们收割、采摘的场景,并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
在小组或班里,同学们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问问家长,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
2可以结合教材第34页的诗歌,也可以结合学古诗、古训来体会劳动的艰辛,如《锄禾》。
第二课时小小丰收会。
一举办丰收展。
1事先让学生了解一下哪些是秋天的果实。
2每个学生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收获物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收获物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做法:教师用卡片各种类农作物的摆放地点,如粮食类、水果类、干果类、蔬菜类等。学生先判断自己所带收获物的“家”应该在哪儿,然后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4学生们采用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参观丰收展,感知收获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感受丰收的喜悦。
二神奇的口袋。
1教师带领学生们把各种物品放在口袋里或用布盖在桌上。
2一名学生把手伸进口袋里或布下面,在不拿出物品的情况下,通过触摸猜出物品的名字,然后拿出该物品请全班同学检查说得对不对。猜对了,大家给予掌声鼓励。
3猜猜是什么。
先找一名学生对一种收获物进行描述,再请一名学生猜一下是什么。
三秋天的果实。
分组展示。
第三课时大家来品尝。
一留下果实。
结合课本第40页的提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绘画、泥塑、拍照等各种办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学生确定方法后,自选准备好的材料进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完后集中展示作品。拍照的学生可在冲洗出照片后,张贴在教室的某一角,举办秋收摄影展。
二拼盘大赛。
每组做出1到2个拼盘。然后,每组派一个人讲解本组的创作。
三拼盘大餐。
1全班同学一起来品尝水果拼盘。
3在品尝的教程中,进行一些珍惜劳动成果、感谢付出劳动的人等方面的教育。
主题三秋游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外出秋游的物品,不攀比、不盲从。
2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培养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基本的文明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秋游的准备。
1秋游去哪里。
教师提出秋游去哪里的问题,请学生们小组为单位商量秋游去哪里、去干什么。
每组讨论,向全班学生汇报。
2秋游带什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设计合理存款方案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信息搜集的全过程,提高搜集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难点: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教学教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课前搜集现在的利率和存款方案。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储蓄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板书:生活与百分数)。
师:昨天我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了解到现在的活期存款利率是0.35%,和10月公布的利率一样。
生2:我了解到现在的三个月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85%,比月公布的利率高了1.75%。
生3:我了解到现在的六个月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05%,也比年10月公布的利率高。
生4:我了解到现在的一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25%,也比2015年10月公布的利率高。
生5:我了解到现在的两年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10%,和2015年10月公布的利率一样。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向学生介绍:国家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来随时调整利率。)。
2、活动二。
(1)调查理财方式。
师:除了以上关于利率的事情,你们还调查到了什么?
生1:我还调查到了银行除了有普通储蓄存款外,还有一种是购买国债。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1: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券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生2:我补充一下,教育储蓄存款的利率和整存整取的定期利率一样。六年期的按定期5年的利率。
师:你们了解得真详细,这下我们大家对国债就更清楚了,谢谢你们。
师:板书国债的利率。
(2)提出探究问题。
(3)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板书三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先让学生讨论清楚三种储蓄方式,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再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发现本金和存期相同时,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3、千分数和万分数。
(1)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数。千分数也叫千分率。与百分数一样,千分数也有千分号,千分号写作“‰”千分号具有一切百分数的特点。例如:某市人口总数是3500000人,这一年出生婴儿28000人,该市的人口出生率是8‰。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4.76‰。
(2)万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万分之几的数,叫做万分数。万分数也叫万分率。与百分数和千分数一样,万分数也有万分号“?”。万分数也具有一切百分数和千分数的特点。例如:一本书有10万字,差错率不能超过1?,即该书的差错数不能超过10个。
4、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
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读、说、悟、品法。
:两课时。
一、带着问题朗读。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布置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一
《文化生活》内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之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置身艺术天地,领略艺术的瑰丽之美,还是深入民间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抑或泛舟知识海洋,与前贤圣哲进行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精神之旅,都会带给我们独特的文化体验。文化生活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砺炼我们优良的品质,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都生活在文化之中,理应了解文化生活现象,分析文化本质与特点,形成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和参与文化生活的选择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高二学生可塑性强,但情绪仍然不稳定,有多变性,容易冲动或偏激,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意识,加强方法论的指导,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1、感受先进文化;
2、识别、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3、选择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教学目标。
2、道德目标: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能力目标:要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已有结论,在批判中培养他们观察现实、体验社会、分析社会的热情与能力;引导他们在现实案例中展示观点,在实际的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文化现象的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文化生活的探究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眼力,辨别现实生活中的落后、腐朽文化,抵制污染。
六、教学重点。
通过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的对照,启发学生选择先进文化。
七、教学方法。
读、演、议、辩相结合,采用探究式、情景体验式教学。
八、教学策略。
坚持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与教法的统一。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文化生活学习的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探究式和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小品、漫画、影视等活泼的形式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通过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减少其逆反心理,培养他们的自觉能力。
4、落实知识、过程、情感三维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组织者的转换;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思维和习惯。
九、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十、教学过程。
(一)名作(名诗、名歌、名曲)欣赏暨课堂导入。
每日一读――《乡愁》。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我们要慎重选择文化。
(二)“奥运福娃”探究。
1、“五福娃”体现了哪些精神?
体现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奥运精神。
也体现了“团结、奋进、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龙”(dragon)在我国是美好的意思,例如龙凤呈祥,但在西方是魔鬼,很恐怖。北京奥运不仅是中国的奥运,更是世界的奥运,因此,福娃的原形中没有龙,这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三)感受先进文化。
1、交流自己最喜爱的文化。
2、观看《千手观音》,谈观后感。
(四)阳光下有阴影。
1、小品《电脑算命》。
2、课堂辩论。
正方:“烧香敬神”是封建迷信活动,不可取。
反方:“烧香敬神”是精神信仰活动,可取。
3、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自觉抵制社会中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毒害。
(五)小结。
把握主旋律,学习先进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自己、以高尚的精神朔造自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自己。
(六)自由论坛。
a我的文化生活b我看文化生活。
(七)课后作业。
把“我的文化生活”或“我看文化生活”整理成文,作为政治小论文交给老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二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
b、我觉得一些幽默故事也可作为我们的读物;
c、我们还可以上网阅读,读同龄人的一些著作,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提示这是一个好去处,但同时介绍一些注意点)。
d、我觉得一些好的《习作选》也可成为我们的读物。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三
1,多层面颂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理解诗歌的大意,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2,比较朗读优美的语句,通过鉴赏语句,来欣赏诗歌。
3,通过对不同的形象的分析认识,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美读和分析语句来领悟诗歌主旨。思考选择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并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并学习有象征手法的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能否来描述老师出示的两幅画片?
周晓燕:这是二条不同的路,一条是宽广的大道,两旁是笔直的水杉,远处是绿色的田野,还有各种花;另一条是长满灌木的小路,前方都是杂树看不清楚。
师:对于周晓燕同学的描述,哪位同学愿意评价?
董超:周晓燕同学比较准确地概述了两条路的特点,但是作为描述,还应该有些生动的词语,比如“绿色的原野”可以说“田野像绿色的大绒毯,上面点缀着粉红色的小花。”结尾“看不清楚”也可以改成“似乎很神秘”,这样更有吸引力。
师:对于董超同学的建议,周晓燕同学有什么看法。
周晓燕:他补充得很好,尤其“神秘”两个字,的确引人注意。
师:“神秘”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秘事物有许多危险。常常有人走了会后悔。请听诗歌《未选择的路》,来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初读阶段目标:剖析主题]层递式提问,引起学生看屏幕,通过麦克风感受朗读。
师:同学们能谈谈,通过学习本诗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听不懂这首诗讲什么?我想知道主题。
黄杰:是作者的两条路写得好还是周晓燕和董超说得好?
颜建英:这个“路”到底是什么“路”?这样的写法,我们上册在哪里学过?
黄晓燕:走条路需要这么复杂吗?(教师等待一分钟,没有新问题出现)。
师:黄晓燕同学很坦率,这一条路为什么这么复杂?
生:(杂乱)也许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难走……。
颜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杂):“人生之路,贝贝起步。”
陆芳敏:这很难,我想上重高,可按成绩却只能进普高啊!
师:陆芳敏的难处大家有同感吗?
生(杂):有,还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选择都会很难。
师:那么,现在理解作者为什么小“路”大作吗?
生:理解,因为这是“人生之路”。
师:谁能告诉任燕同学,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汤小锋:人生之路很难走,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选定,就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了。
黄杰:人生有一条道路,不能回头。
师:那么作者所说的改日再见,看起来不可能?
生(杂乱):当然,所以他要叹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头路,感到可惜,所以诗人的态度是忧愁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怀着忧愁的态度颂读诗歌,品味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吧!(齐读诗歌,教师对颂读进行短评)。
精读阶段(目标):欣赏语句]。
师:同学们读到荒草萋萋时,我想到了黄杰同学说“谁写得更好!”的问题。大家能否摘取关于路的描写,来比较鉴赏一下。(学生五分钟比较自读;自读结束后,可以各抒已见)。
周晓燕:作者写大路用了“消失丛林深处”、“延绵无尽头”,我觉得比我有味道,写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诱人”、“美丽”,更写出小路荒凉,比我好。
徐芳:你太谦虚了,我觉得大路还是你写得形象,作者虽然突出了“路长”,却写得没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凉,我还不想走呢!(大家笑,有短暂的互相评论,教师鼓励大家相互驳斥。)。
师:徐芳同学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却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说来着?
生(齐读):啊,留下一条路等到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师:走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又留恋另一条路呢?
董丽丽:也许作者选择的小路走得并不顺利,所以他觉得还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见得,或许大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义:得不到的东西,你会认为它总是好的,所以后悔也是很正常的。
何杰: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师:那么如何减少选择后的后悔呢?
生(杂乱):选择的时候要尽量慎重,一旦选定,就要坚定不移。
黄杰:既然选择要慎重,那么作者为什么反而选择难走的路呢?
董慰强:因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欢曲折的人生。
[延展读(目标):学习象征手法]。
师:说得好,大路可以指平坦的人生,小路可以指曲折的人生。这样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什么?它叫作什么?生:(大部分齐答)《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叫作“象征”手法。
师:(屏幕出示象征的定义)“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屏幕出示四幅图画:梅花、宝剑、火炬、长城,请同学脱口而出象征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例举了许多象征意义,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姚佳(问):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生(杂乱):太噜嗦,而且像讲道理,不像诗歌。
师:能用平常我们讲的文学用语来表达吗?
袁湘芬:如果直接讲道理,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师:对于她的'说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们要说的。
师: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谢谢袁湘芬同学帮助我解答问题。
生:我们写作时怎么来运用象征呢?
师:当然是“学写”啦!
生:笑。
师: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生用5―8分钟来写,师循环,偶尔应学生要求指导。)。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这样写的:我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沈丽: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走路时一定要小心,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邹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董超: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黄杰:我反对董超的看法:“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下课铃响起)。
师:(总结)无论是小路还是大路,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走得很精彩。“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作业:1、运用象征手法写200字。2、完成语文作业本。
[附课后小结]。
一,学生评议[选择了三个层次的同学]。
陆芳敏:我觉得讨论的太多,诗歌读得还不够,像昨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节课就背出来了。
袁湘芬:我喜欢讨论,这样气氛好,而且很有人生意义。
范佳:我认为口头讨论太多,同学不一定会写,最后的写小诗,应该让大家四人组交流一下。(师插入:因为时间问题,所以就不安排了)。
任建娥:读自己的诗歌在早自修也可以进行啊,我觉得不用为了追求完全,而太简单的结束最后的写作。
庞小洁:听得很懂了,很想讨论,不过怕说不好,你总是叫举手的同学,下次能不能叫不举手的同学?(师: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黄杰:换语句读很好,很有趣味。
胡挺:听是听懂了,不过写不出来,能不能再指导怎么写诗。(师:指导可以,但是你必须自己写)大家笑,结束课后反映。
二,教师的小结:
优点:因为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参与面相对较广。在教学时气氛比较民主,基本上能让学生讲自己的话。教学中采用了换读法,和看图当堂写作,学生感到学法上比较新颖,领悟知识较为自然。讨论时教师的转引环节处理得自然,学生没有生硬的感觉。主题探讨上,深入浅出,联系生活,有实际的意义。在人文性的处理上比较到位。
不足:1.对于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朗读流于表面,而没能达成深入的效果。2.讨论的环节中,时间较长,压缩了其它的时间。3.对于语文程度相对较弱的同学,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现机会。4.写作环节结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实现。5.课堂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四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
2.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生放声自读。
4.谈谈感受,结组讨论,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组同学依次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1)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有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而且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
(2)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3)诗人心中虽仍踌躇但还是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艰难的跋涉。
(4)诗人没有告诉读者他的结果怎样,而是未选择的路叹息。
(插入课件)。
6.小结:诗人重点写了未选择的路,为什么?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舍弃。当我们无法选择时,其实也已作出了一种选择。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表面是写自然的路,实际是写人生的路。这种写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浅显的,实质却是深刻的,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条路可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走一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其他许多条路,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着偶然性和随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诗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选择的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当你作出了一种选择你也就放弃了另一种人生的路。
7.能谈谈你心中从本诗明白的道理吗?
8.师总结: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决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课后反思:诗是美的,哲理确实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诗只有结合生活才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初中生来说,还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从浅处去品味,鱼和熊掌总的有所舍弃,选择的求学也就放弃了嬉戏,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汇总15篇)篇十五
第周年月日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生哲理。
2、能力目标:能说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课型阅读课主要教法诵读法、研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3、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附参考资料:
弗罗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叹息:林中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走的路了。
这的确是人生境况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被舍弃了,似乎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
但是,真的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唯一命定的轨迹伸展,我们就不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绝大多数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是现实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由选择的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错的无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上也仍能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
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活在世上已经无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号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