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篇幅要适当,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能够充分发挥出作者的观点和思考。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优秀作文的同时,能够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一
作者|张振华。
二零二一年母亲节,带着母爱的微笑,正在向我们走来。以往过母亲节,无非就是给母亲买点好吃的,给母亲买身好衣服,或者领母亲出去旅游一次,放松一下心情。今年母亲节眼看来到了,俺这当女儿的,想来点新鲜的、时髦的、与众不同的,写篇赞扬母亲的文章,把母亲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写出来发到网上,应该也不失为是对母亲的最好的孝敬吧。
俺母亲今年已八十五周岁,已到了耄耋之年,她老人家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在她的少年时代,旧社会的战乱恐慌她目睹过;旧社会的灾难岁月她饱尝过。新中国成立后,她也迎来了新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母亲与俺父亲是同村,都是临朐县辛寨街道大郝庄村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母亲经人介绍,嫁到了俺张家与父亲结婚。
母亲是普普通通农家妇女,上学不多,解放初期进过几天识字班。但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心地善良,贤惠能干,助人为乐的人。母亲进俺张家门后,就扛起了操持家务劳动的重担,甜酸苦辣都尝过,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是爷爷眼里的好儿媳,父亲的贤内助,我们姐弟六人的好母亲。
母亲孝顺老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弱民穷,物质奇缺,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母亲还没进门,奶奶就去世了,爷爷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当时家里生活条件所限,没有好的饭食给爷爷加营养,补贴好身子。家里养着几只母鸡,每天下不了几个鸡蛋,母亲总是煮上两个熟鸡蛋,放进我的口袋里,让我给爷爷送去。当时家中数我大,还有三个小弟弟妹妹,因为都还岁数小,看着鸡蛋也很眼馋,都眼巴巴地看着这两个鸡蛋。母亲就哄弟弟妹妹说:“爷爷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壮实,牙口又不好,给你爷爷煮两个鸡蛋吃,补贴身子,你们不要眼馋,以后日子好了,鸡蛋多了,你们再吃。”爷爷生病时,母亲熬好小米粥,用小勺给爷爷喂着喝,还给爷爷洗手洗脸剪指甲。母亲虽然已出嫁,但仍然时刻挂挂着姥姥的衣食冷暖,有时家里做点好吃的,母亲都是让我们给本村的姥姥送去。姥姥喜欢吃槐花,每到春天,母亲跑几里路到邻村去采槐花。冬天来临,母亲宁愿自家不生炉子,也要和父亲一块买上煤炭给姥姥送去取暖。
母亲很能吃苦。俺父亲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村里当干部,因村里老少爷们的事多,没时间顾家。所以家务重担就落在母亲的肩膀上,母亲每天早早起床,推磨推碾、烧火做饭、喂猪喂鸡,还要照顾我们姐弟六人吃饭上学,另外还要下坡出工干活。母亲还是村里出名的养蚕模范,到了养蚕的季节,母亲吃住在蚕室,不怕吃苦受累,她养的蚕产量高质量好,多次受到村里和公社的奖励。母亲是裹足女人,走路干活不得劲,有时磨得脚起泡淌血,还坚持参加集体劳动。我看到后很心疼母亲,母亲却说:“好闺女,甭管娘,使劲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娘的脚就不疼了。”母亲还不止一次说过,家里再苦再累,也要供应我们姐弟六人上学。
母亲很会持家。勤劳节约,省吃俭用,是母亲持家的一贯作风。因那个年代日子穷,老百姓家吃不好,穿不好,用不好。有时候,家里摊的煎饼,因湿度和温度大,有的生了毛,母亲也不舍得扔,而是用刷子扫扫,用水洗洗,再上锅蒸蒸,留着自己吃,把没生毛的给我们姐弟六人吃。那时家里炒菜是奢侈品,有时炒一盘农家菜,留着给父亲吃,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吃疙瘩咸菜。母亲平时穿旧衣服,过年过节也不舍得自己换新衣服,而是用仅有的布票买上新布,给我们姐弟六人做新衣服,穿上过年。
母亲善良助人。俺四姥爷和四姥姥,因去世得早,两个舅舅和一个姨,还没长大成人,特别是那个小姨,年龄小还不会做针线活。我母亲就年年冬天来临前,给我那两个舅舅和姨,早做好棉衣服送去保暖。村里有个五保户老人,没儿没女,生活不便。家里做好吃的,母亲就吩咐我去给五保户老人送饭送水,五保户老人很感动。
母亲爱做公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门前到大队院机磨房,是泥土路,一旦下雨,行走的人多,路面泥泞,高洼不平,很难行走。每次大雨过后,母亲就领着我们姐弟几人,扛着铁锨去平整街道。下过雪后,母亲就领我们姐弟去扫除大街上的雪。母亲说,把大街平整好,大家走着平坦好走,多好!
母亲宽容包容。母亲的性格温柔和蔼,胸怀宽广,宽容包容,搞和谐社会,在大郝庄村是有目共睹。母亲从年轻到现在,从没和邻居百家,吵过嘴,红过脸,打过仗。母亲说,哪个人没点毛病?哪个人说话标着墨线?说得高点重点,忍一忍,让一让,就过去了,有什么理由去争吵啊!吵一仗,理争了,情没了,不值得。
母亲教我们做人。母亲不但自己会做人,还经常不断地利用一切机会,教我们姐弟六人学做人。她上学不多,没什么文化,但她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如懂礼貌啊,会谦让啊,邻里和睦啊,不眼馋人家的东西啊等等,灌的我们耳朵里满满的。我们姐弟六人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都向母亲交了合格的“答卷”,让母亲放心满意。
又是一年母亲节,值母亲节到来之际,把本文献给我最亲爱的母亲,并送上来自女儿心中的祝福,愿母亲健康长寿!
母亲,我爱您!
——写于2021年5月1日。
张振华,女,辛寨街道人,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二
10月26日的一个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一家名叫“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医院,我们乘电梯来到了23楼的30床,来到了奶奶的身边,奶奶看见了我,向我眯眯笑笑。
奶奶生病了,这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以后没有人和我玩了。
奶奶生病了,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照顾奶奶,因为奶奶对我非常好,我希望奶奶的病能快点好起来,好起来了我就又可以和奶奶一起聊天……等等。
奶奶生病了,这使她那亲切的目光一下子荡然无存,以前奶奶会在我面临困难的时候鼓舞我。
现在奶奶生病了,谁也改变不了命运的现实,所以我祝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三
奶奶走的太过宁静,宁静陪在身旁的我竟没发现她已悄然离去。直到碗掉在的地上发出破碎的声音,我才惊觉。看着姥姥安详的面容,我愣了愣神,突然像意识到什么似的,我连忙急叫奶奶,她却不再回应。于是慌忙失措的跑向父母。
当父母露出慌忙的神色急冲冲的去看奶奶时,我突然明白过来,终是无法忍受,泪奔涌而出。视线模糊中,看到了天空中映着奶奶慈祥的笑容,耳边似传来奶奶温柔的声音:小沐啊,你要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奶奶会在天上看着你,守护你长大的。
空坐在地,脑海里满满的都是奶奶走前的面容。
奶奶走的太过安详,安详到让人以为这辈子她过得很好。其实,她只是经历了太多已学会用宁和面对罢了。
曾记几何,我看见奶奶守在晒谷底地上苍老而又孤寂的身影,在阳光下静静的细数着回忆的谷粒,整个人就像是融入了那片天地。而又是多少次,奶奶续续不止的话匣总被不愿倾听的我们蓦然关闭。于是,她愈发的平静,也愈发的安详。渐渐地,时光在不经意间偷换了她的生活。她开始走不动了,也慢慢咬不动东西了。可她却始终保留着一份不服老的韧性。她总不愿接受我们的搀扶,也不愿吃着软的像云一样的食物,她情愿自己一步一步慢慢的走,一口一口费劲的吃。好像这样她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有大把的时光。
可时光从不给人一丝宽容,毫不留情的夺走她所剩不多的时间,在她身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沧桑。直到她不能拿着木竿赶偷吃谷粒的小鸡,她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搀扶时,她才认命的接受这现实。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平静的午后都能看到她坐在沙椅上独自缅怀自己回忆的背影。
像是会预知自己的生命尽头快到了,奶奶在走的前段日子里,总做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但有时也会拉着我坐在她身旁,听她说着。或许是对奶奶奇怪的行为不解吧,每每我都会仔仔细细的听着。而奶奶所讲的大都数是她自己过得尚可的人生。然后,我渐渐的了解姥姥。
奶奶的一生几乎都使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生活的。即便是死亡,到最后也依然释然了吧。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四
1。不哭尽量少抱,让他们多躺,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总是抱着,这点非常重要。
前三个月,依依很娇气,一直要抱,睡着了放下马上醒来,所以最疼她的外公总是把她抱起来,很多邻居也劝我们对孩子要少抱,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发育,所以外公经常在依依不哭的时候抱着的话,便会遭受梅梅的严厉批评,现在想来很是对不起他老人家,也就是自己的父母可以接受自己的责骂啊。
2.宝宝饿了就喂,不饿就不喂,不要强求每餐间隔。
如此反而宝宝们利用自身情况饮食比较规律,第四个月开始每天白天基本上是4-5个小时吃一顿奶,奶量一般是130-150毫升的水加6-7匙奶粉(总量约150-170毫升);晚上六点半至八九点一般会两吨相加达到200-250毫升左右,这样他们便聪明地填饱了自己的小肚子,可以安心睡觉了,通常这一觉可以持续8-10个小时,故第4个月以来大人很少起夜了,一般会在第二天的5点半至7点左右才会醒来吃早餐。
天天如果是7点之前饿醒,则吃完奶后继续睡至7点左右醒来,此时天天一般会咿呀一会,看到大人的脸便会兴奋的大笑并和你说话,如果一个小时后你还不给他穿衣则会开始哭泣,只要开始把他抱起来穿衣,他便会咧开嘴笑。
依依则比较早醒,一般6点至6点半就会醒来睁大眼睛看着亮处,嘴里咿咿呀呀,见到大人便会欢腾地踢腿,并与你对话,但通常7点左右又会入睡直至8点左右再次醒来,此时我们便会给她穿衣。所以他们每天都是用快乐的心情睁开眼睛面对新的一天的,希望这是遗传了他们的母亲乐观的心态。(可惜自从回到上海,外公外婆回去后,依依便对妈妈越来越依恋,晚上几次睡梦中哭泣,希望以后能够恢复她那乐观的性格。)。
3.每周一次游泳(加抚触、洗澡),天天和依依在梅梅娘家的小儿廊已经出名了,阿姨们也很喜欢他们,每次都洗得很细致耐心,昨天刚在小区边上的小店游泳,觉得质量差很多。
4.年后除了刮风下雨天,每天推车出外2-3小时,或者开车出去兜风,这样让他们接触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认识更多的陌生人,为将来的社交能力做好铺垫。不过,坏处是后来他们不出门便会哭泣,只要抱到门外便停止,可惜上海自己的家在四楼,远没有娘家的一楼方便了,且小城市商业街密集,距离很近,经常梅梅和外婆推着俩小毛孩一边给他们开眼界,一边便可以物色自己需要的服装,真是一举两得。加上龙凤胎走在路上很醒目,一路接受大家羡慕的眼神和赞美,大人和小孩们都一样的愉悦。
5.第四个月开始每天增加一次果汁和一次辅食(蛋羹或者粥糊加蛋羹)。
6.穿衣以比大人多1-2件为主,不要穿得太臃肿。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五
我把我的妈妈叫作“妈妈”,因为她生我;我把我的奶奶也叫作“妈妈”,因为她养我。
妈妈初为人妇时,生我却不会养好我。“妈妈”着急,就代她养我。
可以说,“妈妈”以前带小孩,一手抱男孩,一手抱女孩,还能随便做做家务。但当两个孩子换成我这么一个,就远没那么轻松了。
我小时候嘴刁。非奶粉不喝,非好奶粉不喝。当时的所谓好奶粉,就是特贵的奶粉,且对普通农村人家绝对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大花销。但“妈妈”牙都没咬一咬就买,一买就是三年。她说:“我的奶粉钱算什么?我孙女长大了赚大钱孝敬我!”她说完就笑,笑得好像看到我已经长大,已经赚了大钱,拿来孝敬她了。
等把我养大,她就更宠我了。她说我是她的“福星”,她说只要有我她就有好福气。她最喜欢打扮我,给我买漂亮的裙子,给我编复杂的麻花辫,编好迟迟不舍松手。上中学时我剪了短发,她气得不理我,只说:“不好,女孩儿变成男孩儿。我也没辫子可梳了。”不过她更乐衷于给我买衣服了。我穿着她买来的衣服上学,老师们都说:“你妈妈一定很有气质,才把你打扮得这样好。”
如果是以前,我必定认认真真儿地说:“奶奶当我的嫁妆,陪我一起去!”可是现在,我再不敢说出那样的话。我只看着她委屈地用手背擦泪,我将一条毛巾递过去,然后迷迷糊糊地盯着天空。天上,刚还眼巴巴瞅着的云,一会儿就飘到远方再找不到。更何况人。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六
我的奶奶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我从小就与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奶奶没念过书,但是她却经常把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编成一个个童话故事讲给我听。奶奶心灵手巧。从小到大,我穿的衣服、用的书包上都有奶奶的“杰作”——一朵花一棵草,把原本朴素的衣物点缀的引人注目般的漂亮。
夏夜是我的黄金时间。每逢吃过晚饭,便拉着奶奶去乘凉。我偎依在奶奶的怀里,数着天上的星星。奶奶不停地用蒲扇为我驱赶蚊虫,那感觉惬意的很。每逢这时,我便会问奶奶一些奇怪的问题。至今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为什么天上会有星星?这时奶奶总会摸摸我的头说:“世间每个人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属于好人的那颗又大又亮,属于坏人的那颗又小又暗。”“那这么多星星,怎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呢?”“这需要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奶奶你那颗星在哪呢?”“我不知道。”为了找到奶奶的那颗星,每逢晴朗有星的夜晚,我总会坐在院子里昂着头,极力的寻找,寻找,寻找……可是一直没有结果。
就在去年夏天,奶奶因心脏病朱槿;了医院。从父母呆滞的眼球中我知道奶奶可能不行了。
奶奶临终前,让妈妈把我叫进了病房,说她想听听我的声音。我告诉她说:“奶奶,我找到属于您那颗星了。它就是东方天空中最亮那颗!”奶奶混浊的眼里闪着泪花,说:“无论什麽时候我都会在你身边陪伴着你,看着你,永远……永远……”突然奶奶得手从病床上垂了下来。任凭我和父母的再三呼唤,奶奶最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最疼爱的小孙女。
顿时,我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呆呆的站在病房的窗子前面,望着那满天流泪的小星星,望着东方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失声痛哭了起来。回想着奶奶对我说的最后一番话,我不得不擦干眼泪,振奋起精神。因为奶奶并没有离开我,她会永远陪伴着我向新的人生起点迈步。
我相信,属于奶奶的那颗星就是东方天空中最亮的,一直不断鞭策和鼓励我前进的那颗星。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七
从小到大,让我一直深深敬佩的人就是我的奶奶和妈妈。奶奶和妈妈是两代性格窘异的女性。奶奶有一双裹了又被放开的脚,她自尊、勤劳、容忍。妈妈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她泼辣、坚强、豪爽。她们对我的影响,留给我的记忆,全部是在我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以前,我的童年时代。
奶奶是个农村妇女,是个带着六个孩子的寡妇。我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去世那年爸爸刚结婚,下面的五个兄弟姐妹最小的才六岁。奶奶没有失声痛哭,她接起爷爷的重担,带着可以劳动的孩子到地里继续耕作,她将家里的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全。那时经常有邻居到奶奶家里借点米、借点线,奶奶总是很诚心地帮助她们,却不见奶奶开口向别人求助。长大后,一次我好奇地问奶奶:“怎么从来没见你向别人借过东西?”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怕人笑话,我总是开不了口向别人借东西,所以无论什么都自己先准备好,尤其是吃的,被人笑嘴馋可真丢人。”接着她又严肃地告诉我:“你可不能向别人借钱买东西吃,那是最丢人的事。”这些话对我的影响极大,让我觉得随便发出求助是件可耻的事情。每逢我要开口向别人求助时,总是对自己说:“再想想,还有没有办法,能不能自己去做”。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家的院子是最整洁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瓜果。那时的农村人不舍得将有限的土地用来种那些奢侈品,但是奶奶却为了让她的孩子能够尝到一些美味,总是狠心地种上香瓜、草莓、向日葵之类的作物。在收获的日子还不忘送一些给邻居们。
我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很淘气,气得姑姑叔叔要打我,奶奶总是护着我说:“我看你们谁敢打,你们见过我打过你们吗?”是真的,奶奶从来不大发脾气,更不要说打人,但她的孩子都非常听她的话。
全家只有爸爸一个人在遥远的南方工作、挣钱,但爸爸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奶奶从来不向爸爸诉苦,每次爸爸邮钱给她,她又会转给妈妈。为此妈妈还经常抱怨爸爸,说那时爸爸眼里只有那些兄弟姐妹,没有她。
我的妈妈也是个农村人。爸爸因为要照顾家,三十岁时才娶了只有二十岁的妈妈,结婚后就留妈妈在农村。有了哥哥后,妈妈单独住在一小栋公房里,那是村里专门租给外来人住的小房子。妈妈没有土地,没有收入,可是她要养活自己和孩子。她经常到别人收割完的地里去捡遗下的粮食,她还在租屋旁边有限的空地上开垦了一小块菜地。后来她开始做生意,从村子里收购农产品拿到附近城镇上去卖。就靠着她的小本经营,我们在村子里住了十年。这十年里,妈妈受过别人白眼,我和哥哥也受父老乡亲的排挤,几乎没有亲戚到家里来过。但是如果别人欺负我们,妈妈总是跳出去和他们理论,甚至大打出手。我亲眼见到妈妈在一个骂过我的男孩子家门口破口大骂,而那家人根本不敢出来。我还亲眼见到妈妈将一个试图侵犯他的男人用棍子打得头破血流。在爸爸回来时,那家人来向我们道歉。
在我四岁时,爸爸终于从南方调回北方的一个城市。这样,我们一家团圆了。爸爸用车接奶奶和兄弟姐妹们离开村子时,老邻居们都说奶奶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奶奶不好意思地说:“这么多年了,舍不得离开这里啊,还是这里好,不是儿子一再要求,我不会走啊”。到了城市的奶奶继续做着她的针线活,她自己的衣服全部是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她仍忘不了她的菜地,随身带了许多种子,就在房前屋后的间隙空地上种点这种点那。每逢带她出去玩,她总是要准备半天时间,把自己里里外外全部换上最新最好的装备,反复刷洗她的假牙。到了外面,奶奶绝对不吃零食,总是说:“这么大年纪,让人笑话”。
孩子们已经大了,奶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主持家政了。每逢她有什么需求,总是拐弯抹角的表达,最后搞得孩子们哭笑不得,说:“妈,你有话就直说啊,多简单的事啊”,奶奶一脸尴尬。只有我知道奶奶的心思,她是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提要求。
妈妈到城市里来,将她做生意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爸爸的同事都敬佩这个来自农村的女人。她先后做过服装生意、水果生意、卖过鸡蛋,最后做了煤炭生意。我们家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妈妈在生意场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别人吵过,打过,生意失败过。不管怎样,她总是带回我们喜欢的东西,总是尽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她对我和哥哥要求不是很高,她说:“我可以和别人打架、骂人,但是不允许你们这样”。
那些几乎不认识的亲戚和乡亲们又上门来了,他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让我们解决。妈妈总是会热情地接待他们,这样的事情几乎没有断过。妈妈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都是一个村子的,现在我们过得好了,能帮助就帮助吧”。
奶奶和妈妈相处得倒是很好,经常听奶奶对别人说起妈妈:“我这个媳妇,刀子嘴豆腐心,能干,心大,真是心有多大财就有多大,如果我儿子不是娶到她也过不上今天的日子”。妈妈对奶奶也是充满敬意,“我们家老太太干净、做什么都好,心眼好”。
这两个女人几乎不懂得说教,但她们的言行却深深影响着我,从小我就希望将来可以成为像她们这样的人。每当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到她们。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八
我有一位爱我的妈妈,一位疼我的奶奶,但她俩总是唱反调,总让我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我支持妈妈,就得罪了奶奶;如果我迎合奶奶,就惹恼妈妈;两个都讨好,不行,会迎来双方的冷嘲热讽;两个都不理睬,更加不行,就会有四道白眼向我袭来。我的`上帝,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你瞧,又来了!
“娜娜,快下来,吃饭喽!”妈妈殷勤地喊。“娜娜,快点,有你爱吃的青菜面!”奶奶也热情地招呼。
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我下楼时,妈妈已经侯在楼梯口,满脸堆笑地说:“来,娜娜,尝尝我做的鸡蛋粉丝堡!”“娜娜,到奶奶身边来,奶奶做了你最爱吃的青菜素面。”
这个时候,无论我怎么选择都会得罪人,我只好假笑道:“我还是喜欢吃我自己泡的汤面。”“不行,泡面没有营养,还是吃我的鸡蛋粉丝堡吧!”“我看哪,小孩子最主要的是吃饱,吃我的青菜素汤面最好!”我还没应对奶奶,妈妈又开腔了:“娜娜,你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没关系的!”妈妈说话很做作,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我,好像有两道利剑直向我逼来。
妈妈的威慑让我不得不接受她的鸡蛋粉丝堡,我端起碗来正要吃时,奶奶也不依不饶地耍起了脾气:“娜娜,随你便,如果你不爱吃的话,今后你别想再吃到我做的东西!”奶奶说话字字掷地有声,那分明是在威胁我。她知道,我是离不开她的照顾的。平时妈妈工作忙,可都是奶奶照顾我的,要是得罪了她,我以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哎!叫我如何是好!为了两边都不得罪,最后,我把妈妈的粉丝堡和奶奶的素汤面都端过来,就这样慢慢享用吧!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九
“芮儿,我去跳舞了”。每天晚上在公园里的广播刚刚响起,立马就又响起了这一句话,每当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啊,我都会忍不住翻个白眼,却又无可奈何。
说这句话的人是我们家的活宝,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很奇怪,家里不缺菜,即使没有菜了,爸爸也会及时去买,但是她还是在花盆里种了一些菜,虽然每天都要浇水,她也坚持种菜,看到她这样,我们大家也就没有再继续不让她种菜。
我的奶奶干什么事都三心二意的。但是对于跳舞她是一点都不含糊,任何因素都不能影响她跳舞的决心,打雷,下雨,刮风,甚至下冰雹她都要出去,那种天气没有人会出去跳舞,没有人和她一起跳,她就找一个小亭子,一个人将手机立在椅子上跳,如果爸爸和妈妈晚上有事很晚回来,那她就不会出去跳舞了,但是晚上不管干什么都失魂落魄的。
在家里时她也不安分,因为不能到外面跳舞,所以显得有些小小的失落,一言不发的看着抖音上别人发的跳舞视频,有的时候啊看得入了迷,还会跟着一起跳上一段,再认认真真的学习了一会儿,就自己跳了起来,就连弟弟在旁边偷吃东西都没有被发现。
我的奶奶年纪已经那么大了,却还是闲不住,明明可以休息,可还是跟一个老顽童一样。
每天都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的奶奶。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
我是一个崇尚科学的好少年,但我家却有一个愚昧无知的奶奶。她认为神是存在的,什么事都因为有神在控制着。在这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上,很多事情有着科学的解释,我觉得奶奶太迷信了。
有一次,我在家中做烧纸船的小试验。奶奶在旁边看着我拿纸船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往纸船里倒些水,下面点燃蜡烛燃烧。烧着烧着,纸船里的'水烧开了,而纸船还是安然无恙。奶奶就说:“这一定是神在保佑你的纸船不被火烧掉。”我听了,哈哈大笑。拉着奶奶坐到凳子上,告诉她:这是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水蒸发时,会不断带走热量,所以在水没烧干之前纸船是不会燃烧的。奶奶听了,还是一个劲地摇头,硬说是神的力量在起作用。看着顽固的奶奶,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还有一次,奶奶去赶集,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没带伞,回到家就病了。我们一家人劝她上医院看医生,她就是不肯去。硬撑着起床烧香拜佛,祈求平安无事,早日恢复健康。有时,甚至到一些小佛殿里求得的所谓“灵丹”,烧成灰泡开水喝。结果,不但病好不了,反而加重了。奶奶整天躺在床上呻吟着,非常痛苦。
我们一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爸爸坐在一旁,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对策。爸爸到医生那里拿来药,骗奶奶说:“这是我从庙里求来的灵丹妙药,能治百病,你就吃了吧!”这下,奶奶相信了,吃了药。过了几天,身体康复了,精神饱满了。又整天说是神保佑了她,救了她。我听了,在一旁偷偷笑。奶奶问我笑什么,我就把真相告诉了她。奶奶听了恍然大悟,连声说:“我真是糊涂,求神拜佛到老,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到头来还是靠医生,我以后再也不迷信了,我要学你们,只相信科学!”
听了奶奶的话,我抱住奶奶喊:“奶奶万岁!科学万岁!”
文档为doc格式。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一
我有一个64岁的婆婆和一个15岁的女儿。女儿每当跟她的同学闲聊时,总是说:“妈妈不如奶奶好。”这话的确不假。女儿从小到大都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给吃,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是我呢,身为教师,工作太忙,很少和她在一起。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二
今天,我突然想起要为妈妈捶背。
回到家里,看到了扫地小僧布置的作业,这下子好了。我立马对妈妈说:"妈妈,干了一天活了,我来帮你搓背。"。
妈妈听了以后,坐在椅子上。我就在她的后面,帮她捶捶背,"好舒服啊。"我想,这是一种享受吧。但是妈妈老了,也累了。时不时帮她捶捶背,也让妈妈放松一下。
天下父母都应该放松放松,工作了一天腰酸背痛,回到家就是要放松放松,让儿女们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在今天之前,我还是一个不太敢的孩子,妈妈回到了家,就是吃饭,根本没有一次捶过背。但是今天晚上,妈妈,您辛苦了!
虽然妈妈是我们的母亲,但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让妈妈放松。回想一下,妈妈在6:20就要起床,为我准备煮番薯,然后要在7:30前赶到学校,一天就是在楼梯上上下下教书,晚上还要早点下班,在7:30前回到家吃饭,不然饭菜冷了,吃完饭以后,还要辅导我读英语。“妈妈现在舒服了吗?”妈妈并没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她在享受,也在放松。
其实母亲的爱是永远永远不会枯竭的。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三
由于80后始,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很多的家庭都是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是他们的心头肉,可能是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吧!为人父母的哪个不想他们过得好,所以形成了这些“小皇帝”。
之前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讲了个笑话,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大学生去面试,问他什么都不知道,连路怎么走都要找妈,我们想这世上有那么笨的人吗?出来工作了,前些日子还听我同事说,现在他们那边在外面读高中读大学的人去读书都是带着家长去的,都是在外面租着房子,帮他们洗衣服做饭,有一个家境不是很好的,他妈妈也跟着去了,再那里租了个房接点手工活回来干,一边干活一边带儿子,一个人读到大学了都不会洗衣服做饭,我也看不出来那个人有什么能耐了。不记得哪时候在哪听过这么一句话:“遗产不用留太多给自己的儿孙,够自己花就行了,一个人如果有本事,他能自己养活自己,如果他没有本事,反正也会败光,结果都一样。”
像现在那些学生,我是不知道以后他们的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要怎么样生活,他们有什么本事生存,生活那点事都搞不好,怎么做大事,从小他们就是个“小皇帝”,一点挫折都没有,顺风顺水的生活着,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不是就准备自行了断算了,家长总是会比儿女们走得早一些的,好像他们都没有想过他们走了以后,他们的孩子应该怎么办,现在,这个社会动不动就是自杀的,那是他们一直过得太顺利了。
如果他们真爱他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要锻炼他们独立,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摔了跤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鼓励他站起来,向前走,在跌跌撞撞当中,学会走路,学会飞翔,学会独立,过度的保护会伤害他的一生。
[育儿知识: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是种伤害]。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四
有书君一看题主在问题里说“奶奶都89岁了,劝我妈孝顺点也不听”,就感觉你对奶奶有偏向。你问的“怎么办?”也是针对要怎样才能让妈妈孝顺奶奶来说的。
看在你是一个懂得要孝顺长辈的孩子的份上,有书君说说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1.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郭德纲相声里的一句话:不知我的苦,别劝我大度。
俗话也说"未经他人事,不劝其善良"。不是因为一个人年纪大了即将不久于人世,就可以把她给别人造成过的伤害给抹掉。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婆媳不和,肯定是有原因的。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妈妈的感受,不一定非要让妈妈做到你想要的结果。
有些伤害,是一辈子的。
孝顺长辈是每个晚辈都该做的事,但也不能因为要孝顺就道德绑架。
谁都会老,做父母是一门学问,不是年龄大,做的所有事的事就都是对的,晚辈都得无条件去顺从。
要求妈妈放下,还得看她是否能放下,或是心甘情愿地放下。任何人与人相处,都得人心换人心才行。
2、尽好自己的本份,孝不如顺。
年龄大是该孝顺。但不是每个人都该原谅,要看她的行为是否值得获取原谅。妈妈是因为有前因后果才不孝顺奶奶的。
有爸爸,有你作为孙辈的孝顺,大可不必逼妈妈孝顺。
孝顺孝顺就是孝不如顺。
换位思考,逼妈妈孝顺是不是你对妈妈也不够孝顺呢?不要为了自己要孝顺奶奶,就要求妈妈也孝顺奶奶。
这是因为她曾经痛过,没地方可说,但是相信妈妈也不想让你记恨奶奶。
你可以做你妈妈倾诉对象,让她说说为什么会不愿意孝顺奶奶。也许她说了心理会舒服些,自己心里的怨气消了,有可能就接受你的劝说,不计前嫌。
在你这样做之前,不能一味地要求她去孝顺奶奶。如果妈妈之前遭受过奶奶太多的磨折,而不愿意去孝顺她,那你也不该单方面要求你妈妈去孝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让奶奶给妈妈真心道歉,然后再让妈妈接受,这样做也会好很多。但如果你觉得要这样双方都很难做到,说明她们之间难以调和,矛盾太深。
如果奶奶表示了歉意,妈妈还是不能接受,也不要强求。奶奶妈妈年纪都大了,各自安好就行,不要再要求妈妈孝顺奶奶。
她们互相不打骂就够了,请不要逼她做你眼里的好妈妈。毕竟妈妈跟奶奶没有血缘关系。
而你与奶奶有,你跟妈妈也有。妈妈有的时候会感叹曾经的无助,只要她不再表现得仇视就已经不错了。
你该孝顺奶奶去孝顺,你该孝顺妈妈去孝顺,不要想逼妈妈孝顺奶奶。法律上爸爸有赡养的责任,妈妈不阻止爸爸尽孝就挺好了。
孙辈自己照顾奶奶,孝顺奶奶那是你应该做的。照顾奶奶也是她儿子,你爸爸的事,至于妈妈就不要行道德绑架之事。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为什么有些客人来买衣服只买赔钱处理的,不买贵的新款?
有些男人总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女人是什么心理?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五
最近一期《男子甜点俱乐部》,蔡康永邀请了马东,他们一起来到一家三代同堂共同居住的家里做客。
其中的女主人萌萌提到,有一次半夜孩子发烧到40度,萌萌通过育儿书籍判断这是幼儿急疹,不必着急上医院,选择物理降温观察。而婆婆和妈妈两位老人家却认为一定要立马去医院治疗。就要不要去医院的问题上双方起了严重的争执,当晚谁也不妥协谁,大吵一顿,最后萌萌把门关起来自行处理。
据此,马东临时起意就科学育儿vs传统育儿这一话题进行了短暂的辩论。蔡康永选择了不照书的传统育儿的正方,马东则选择照书养科学育儿的反方。
具体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大咖的说法:
正方看法:
反方看法:
正方反驳:
反方反驳:
婆婆等不及结束,发表观点:“虽然您这么说,但我仍然不赞成马东老师您的观点。”
小小辩论在欢笑中结束了,然而这一话题却是许多家庭中重复着的矛盾冲突现象。
该相信女主人萌萌的判断?还是该听父母的意见呢?
我认为,无论哪一种育儿的方式,都基于事实而建立。
作者:森滴妈咪。
公众号:辣妈原创。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六
你们好!
当然,我自我感觉q不太高,不会说什么感情丰富的话,不会像小女孩一样忸忸怩怩,说一些滥情、很做作的话,什么“我爱你们”啊,“你们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啊,“
我知道,现在这个时候是十分关键的,何老师也曾经说过,初中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一定要把握好。考上一个好的初中,就相当于把握了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当然,我也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就像周校长说的一样,做好心理准备。不会因为考上了博才就高兴得心脏病发作,也不会因为考不上博才就寻死觅活跳楼自杀。我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次考试,就像平时的单元测验一样“处变不惊”,保持好心态,“过关斩将”自然不在话下。有人说过:“心平常,自非凡”。
爸爸,你得少喝点酒,少抽点烟,你的啤酒肚也够大了;妈妈,你得多锻炼身体,这样可以减肥,还有益身心。哎呀,你们看我怎么像个小姑娘一样婆婆妈妈的了?好了,不说废话了。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吃嘛嘛香,睡嘛嘛香!
你们的儿子。
2006年4月9日。
文档为doc格式。
妈妈不如奶奶(通用17篇)篇十七
一天,阳光明媚。小明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想过马路。小明连忙拦住老奶奶说:“老奶奶,现在是红灯,您不能过去。”老奶奶说:“谢谢你叫住了我。”
过了一会,红灯终于变成绿灯了。小明说:“老奶奶,我扶您过去吧。”老奶奶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