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每个学生的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集锦,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写作的灵感和思绪的开拓。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一
1、改革传统的预习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习活动。
传统的预习方法只是让学生看看新课内容,尝试的做一做习题,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采的。除了阅读教材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组织上也应不在局限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根据内容的不同组织群体行为,象小组合作、请教家长和教师等等。比如教学统计之前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到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找到整理的方法,这样就为课堂讨论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找出生活中的角,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角,再借助自制学具边看书自学边动手操作找出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对书本的预习有了更深的体验。
2、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在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数学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预习活动就可以“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同样,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概念型教材应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应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而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
3、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各种“未解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时我们应该去敏锐捕捉和把握这些有效的资源开展教学。不要因为怕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成为在教学时精心创设的一些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羁绊而不愿预习。而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地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学生与教材。对学生:应及时掌握预习后的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的困难?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分歧?因学情的变化,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对教材: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教师必须考虑重新组合教材,拓展教材。同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突破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二
太阳下山明天还是升了起来,春天失去了明年还是一样的会来,也不明白昨日的以往的你的微笑是否还在。国庆的来临意味着校运会的开始,教师也满心在准备着,我坐在安静的树下,一丝丝的清风伴我走进了回忆。因为一时的好奇,我参加了去年男子1000米的跑步比赛,那天我怀着期望去比赛。
第一次,我胆颤地走进了赛场,那一声枪响后,我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去完成自我的心愿,可是当我回头望不见一个人时,我也就满载着失败而归。我低着头不敢看别人,啊!连太阳也在笑我怪我似的,它那毒辣的光似乎目标就是我。没能见到廖教师那慈祥的面孔,我就冲走了。尽管我明白他们都不会怪我,尽管我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尽管我自我已经尽力,可这一切都没能说服我留下。想着想着眼泪都涌了出来。
突然,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了,她休息了一会儿说:“怎样了你?受了挫折站不起来了!?”“我是不是让人很丢脸啊?”我抬头望着她。“别那么在意,比赛是残酷的`,可人是有情的,刚刚廖教师还叫人找你呢,只要你能敞开心扉,没有人会怪你。”她蹲下,边为我擦干了泪边说:“别哭了,我的好哥哥。”一抬头就看见她那微笑的脸蛋,我想,这就是她说服我的最好理由了。我看着她,突然,身边的草儿都笑着,满是蝴蝶飞舞,它们也都在劝着我解开心锁。突然一滴泪珠跳了下来,我一愣,才回了神。我们一齐手拉手开心地向赛场走去,几个同学都气喘吁吁的向这边跑来,我们都笑了。
你的微笑是最美的,是那温和的温馨,是那雨后的彩虹,挂在天空……。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三
写景作文的关键首先是教会学生观察。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观察景物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观察呢?我首先给学生教观察的顺序。我从学生学过的诗歌入手,将观察顺序按: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从四周到中间,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静态到动态,从动态到静态等,以《静夜思》、《山行》、《咏柳》等诗为例,学生学起来形象、直观。
光会观察还不行,还必须做到叙述时有条理。
关于叙述的顺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在总说部分,要交代时间和地点。然后写景物的概况,先从面上写,即大的方面,然后抓住一个有特点的地方重点描述。写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选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来详细的描写,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我要求学生要在叙述时加入自己的感情,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
为了让学生记住写景作文的要领,我在下课前将写景作文的方法编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记下来。学方法,养习惯。
定顺序,上中下,
有点有面轮廓清。
抓特点,写具体,
有体会,有真情。
总分总,条理清,
勤留心,多思考。
大胆想,用修辞,
好文章,自然成。
让学生先在课堂上口述校园的早晨,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想好后,将所想的用笔写下来,这样就形成一篇完整的、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写景作文了。
有的同学写校园很美,有的抓住校园很干净的特点,围绕一点来写,内容具体,生动,作文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四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具备天生的写作能力,还特别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和多观察生活,从而收集到写作的材料。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要激励他们大胆创作并修改,让他们在写作的体会中进步与成长。
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这样一个真真切切的人物才会树立起来。
一、抓住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写作基本功,也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人物的语言描写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道理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谈话来交流感情、说明观点、传递信息。在学生平时的作文里,也常常需要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包括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为刻画人物以及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要写好人物语言,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语言一定要符合其年龄、性别、身份、职业、性格、文化修养、思想认识水平以及人生经历等特点。
(2)描写人物语言时,要能真实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独有的语气、神态以及习惯性动作等。以此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
(3)记录人物语言时,要做到准确、紧凑、连贯、简练、鲜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平时说话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进一些语病或废话。因此,我们在记录时,要有选择,不能完全照搬。有时,应该作适当的加工调整(有特殊需要时除外)。
(4)记录人物语言,要根据一定的需要,灵活、合理地运用“直接引述”与“间接转述”这两种记录方式。
(5)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表现人物特点服务的,因此,与此无关的人物语言决不能塞进文章里。
二、抓住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进行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再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写外貌要注意写好眼睛。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大家想想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由此可见,写外貌不在全,而在精。
三、抓住动作描写。
一个人物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只是人物描写的一个侧面,而无论是哪个侧面,我们都要与人物的特点紧密联系起来,千万不要进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写。首先,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具体。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能真正地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动作要能拆分,要把一个大的动作场景拆开,用一连串小的动作来表现。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作文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描写不够具体,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和方法。当然,这些技巧和方法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巩固,形成一种写作的.良好习惯。关于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许多伟大的人物或作家都有过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恩格斯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契诃夫说:“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高尔基说:“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和说服力量,必须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从上面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动作实际是人物的又一张名片。所以,我们在教学生习作时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一定要加强指导学生。
四、写好心理活动。
(1)要符合人物身份及特点。心理活动是表现人物身份与特点的重要手法之一。生活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比如学生、老师、医生……他们因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遇到事情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描写人物心理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要让人物想自己该想的,避免千人一面和表面化。
(2)要交代人物“想”时的状态。所谓想时的状态,就是指人物思想时的语气、动作、神态等。不要总是“我想”“你想”“他想”,这样写出来的心理干巴巴的,没有现场感。一个人在思想时,总会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是看着什么东西默默地想,还是坐在桌子旁撑着下巴微笑着陷入沉思?把它们写下来,让我们如见其人,可以加强表达效果。
(3)要和其他的描写相结合,为了表现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光用人物心理描写,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往往还需结合人物言行、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描写来实现。这样结合着写,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还能增强文字的艺术表现力。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描写的练笔,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习作的良好习惯,从而写好人物记实作文。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五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例如有一篇题为《傍晚》的文章,小作者写被晚霞笼罩着的府山顶、树和望海亭,它们是“静”的,而望海亭上空飘动的云彩却是“动”着的,它们“一会儿像人,一会儿像狗,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奔驰着的枣红马,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引颈鸣啼的雄鸡……”小作者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交相辉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爱。
四、“浓”要与“淡”结合。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和“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五、“景”要与“情”结合。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例如:鲁迅在《故乡》第五段中,他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是有机交融。
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进行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育、经历、性格等的不同,必然会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成功的肖像描写是深刻解读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可以形传神,进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人物的身份和生活际遇等内涵。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达到以形传神?
首先,着意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特征进行肖像描写。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现实社会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因此在描写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仔细观察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独特之处来进行肖像描写。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不是泛泛来写,而是抓住“眉”与“目”作为切入点重点来写,突出她的“娇”“弱”的气质。林黛玉外貌的其他部分,则让读者自己去补充想象。又如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关于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描写:“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一颗美人痣,就足以写出了蔡芸芝先生的美丽,让我们永远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句话就总括地勾画出了孔乙己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鲁迅先生讲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了,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采用画龙点晴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并不是说描写人物只能描写眼睛。这里含有抓住重点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东西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其次,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节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刘鹗《绝唱》“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脸比作风干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文章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文章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文章专以叙述为长。我们本讲选的优秀作文《男班长,女班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描写部分很少,介绍事件发展过程的叙述占了很大的篇幅,如开头对男女班长来自何方的介绍,女班长对男班长的观察,正副班长必须合作的现实,以及同学们的揶揄,思想的顾虑,同学开玩笑不断,“收到副班长纸条”,到结尾“男女班长仍然合作着处理班里的事务”。这篇文章用很短的篇幅,以叙述为主,把一波三折的事件按发展轨迹清晰有序地介绍出来。对发展过程虽是梗概地介绍,但文章的思想内涵却非常丰富,也可以说在写法上是比较巧妙的。
叙述在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实际上,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我们所选优秀作文,《奶奶与花》就是叙述与描写交融在一起的,近似于一线串珠式的一篇记叙文。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六
方法很重要,写作指导对学生。
作文。
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一些拔尖的学生,更是有很大的益处,能给他们带来醍醐灌顶的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之如何点题,供大家参阅。
记叙文是考场作文的得分利器,同学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记叙文写作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懂得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如怎么确定文章主旨?怎么行文谋篇?怎么选择材料?怎么进行具体细致描写?等等。但是,很多同学还不知道记叙文的扣题点题方法,有些同学甚至没有扣题点题的写作意识。前不久,有个同学拿了自己写的一篇《欣赏》的文章给我看,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有点题,中间主体部分一次都没有点到“欣赏”或大意接近“欣赏”的文字概念,显然,文章中部没有扣题点题,这是记叙文写作之大忌,失分会很严重的。基于这种情况,本学案就针对“记叙文的点题”的问题和同学们谈谈写作中的操作办法,希望给同学们一些借鉴。
记叙文的“点题”,是指在文章中点明文题,点明立意的一种做法。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必要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作文是合题的,立意又是明确的,点不点题无所谓,如果是竞赛作文,就真无所谓,如果是考场作文,应当是点题为妙。因为阅卷老师看的速度非常快,或许短时不能明白过来,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不要省了这个操作。
【方法介绍】。
是不是一定要在文中点文题(题目)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完全合题,不点也能让人一下子看明白,那样的话不点也行,但如果你的文章有点“形散”,那就需要在文中多次点题。我建议我们的同学在考场作文中都要点题,多点题一定不会错的!
点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技法,点题有术。但文章究竟在何处点题,则无定规,应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定。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篇首即将文章的主旨推出。篇首的点题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它可以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和思考,便于读者对文章中心的感知和把握。
如朱自清着名的《背影》,文章扣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文章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段话用平实、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这样开门见山,落笔点题,说“背影”,揭主旨,为全文罩上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也为读者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很好的预设作用。
二、卒章显志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全文叙述或陈说的基础上,在文章有了水到渠成的蓄势后,将文章主旨在文末推出。这样的点题犹如江水陡掀波澜而又瞬间定格。它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王周生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选择了病房和万人体育馆两个地方,采用倒叙手法,写小浩波探望病危的阿婆,由此引出阿婆平时“最爱”小浩波的诸多事情。特别是阿婆为了保护小浩波,宁愿自己烫伤,从而激起小浩波一心要给阿婆买皮手套的念头,这种感情是那样的真诚纯洁,那样的深挚持久,以至阿婆死后,小浩波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演出,还念念不忘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好不再生冻疮。文章在篇末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中暗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使文章所要表达的“大人们应该保持那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这一主旨得到了彰显。作者在篇末的点题,深刻地揭示了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三、一线穿珠法。
这种方法是作者在行文中数次点题,点题的话语犹如一条红线,把材料串联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中心突出的整体。
如有篇题为“读书真好”的满分作文,作者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点题,成了这篇文章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开篇写道:“每当我陶醉在书的海洋中时,一种奇妙的感觉便充溢着我的心房,我似乎听到自己的心底发出由衷的感叹:读书真好!”这里,“读书真好”是作者第一次扣击题旨。作者巧妙地移用文题作为点题之语,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第一印象。接着,文章由读书长真知——“我有甜蜜的感觉”写到读书益情智——“我得到心灵的净化”。前者直抒胸臆:“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后者叙说感受:“……是的,读书真好。”然后再由读书助成长——读书“成了我精神的脊梁”,到最后读书促进步——书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作者由“我”及人,由点到面,由叙感受而发感叹:“不仅是我,亿万个声音都会呼唤:‘读书真好!’”再次点题。最后,作者以“读书真好”四字独立成段,结束全文。这篇末的点题,是前面的内容的总结和升华。综观全文的数次点题,设置恰当,多而不腻,似一颗颗珍珠穿成的项链,放出夺目的光彩。
一般来说,文章点题与否,是衡量其高下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就叙述性的文章来说,除作者有意地运用含蓄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主旨的文章外,都应认真点题。不注意或根本没有点题的文章,只能给人以散乱、肤浅之感,而这样的文章是难以获得认可的。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
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
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韵悠悠》)。
6、当东坡居士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认为这是激动人心的壮美风景。当易安居士在落红之下低吟浅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棂湿绫绡。”我们认为这是宁静淡泊的风景。当青莲居士在月明星稀时,对长空高歌:“天下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认为这是无奈悠远的风景。
许许多多美的风景组成了我们的泱泱大国,许许多多人文风景组成了我们灿烂丰富的历史。——(富阳市《心景和谐》)。
7、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金华市《想起了父亲苍老的脸》)。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丞相横槊赋诗慨叹人生苦短。列御寇御风而行,超然洒脱;庄周不畏世俗所累;李白淡薄名利留下千古佳话。而反观周兴、来俊臣之辈贪图钱财,使自己一生不得安宁;卫青曾与霍去病抵抗匈奴立下大功,却为了功名害死李广,自己也忧郁而终。生命应得到善待,但凡追名逐利而不折手段者,其生命也将暗淡无光。
虽然都欣赏“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人生哲学,但生命乃是人们最初的珍爱。惟有生命的存在,才有可能言及其它。——(南通市《善待生命》)。
9、如果说春天是一组欢快的四季曲,那么阳光便是灵动跳跃的节奏。春天,绿色的使者,希望的象征;阳光,温柔的天使,光明的象征。有了春天,无不生机盎然,繁花似锦;有了阳光,无不温暖人心,心情舒畅。——(江西《让我挺胸沐浴春天的阳光》)。
10、“挺胸”是什么?是昂首自立,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么?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舍身而取义么?是飘逸洒脱,张扬个性,不谄媚权贵么?历史上多少名人志士,用他们的行为乃至生命,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诠释了这个词的含义……——(江西《挺胸而立》)。
我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我渴望美丽,我享受生命,所以无论何时,我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常州市《让好心情牵引我们成功》)。
01、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直面苦难》。
02、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0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04、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05、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06、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07、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08、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09、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
10、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渐去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多少雨飘在胸前风响在耳畔,只知道沧桑早已漫进了我的心爬上了我的脸。当一个人与追求同行,便坎坷是伴,磨难也是伴。
1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熬过长夜,你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你便能拥有快乐,耐过寒冬,你便无须蛰伏,落尽寒梅,你便能企盼新春。
12、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13。
或许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的无情终归要将自己继日的辛勤当做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丰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就请在凄惨中反省我们自己吧!
1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隔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15、每一滴水都折射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双眼睛都嵌进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条泛着清丽的旋律的小溪都闪烁着美的光辉。不要空叹人世的无奈,且用美丽的心情来看待人世的繁华多彩,细细品味那无处不在的美吧!
16、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17、当雏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已有了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当骏马休憩于栅栏之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已有了梦想,那就是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18、冰雪覆盖的时候,我们需要一团火来取暖;暗夜无边的时候,我们需要点点星光来取暖;前途茫茫时,我们需要一盏航灯来取暖……四季轮回,心里滤不去的是烦恼和忧愁,脚下略不去的是艰辛和伤痛。寒天冷日,让我们用什么来温暖迎风而立的自己?留些真诚给自己取暖吧!
19、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真实的历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20、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七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八
要深入了解知识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经过思考,标出不懂的,有益于课前抓住重点,有时间还可以超前学习。
2.用心领悟
在听老师或同学讲的时候,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悟。领悟别人每讲一步的道理,更要领悟别人为什么会想到这一步,别人是从哪一点开始突破的,他有没有使用什么数学技巧……自己与他们对比,为什么没有想到,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够。以后,自己要有目的地在这些方面多多加强。
3.大胆尝试
学习上遇到难题并不可怕,可我们千万不能只是对着它发呆,我们只要大胆地对已知条件进行组合、联想,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条件,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放弃;我们要大胆地画图,用线段图、关系图、树形图等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再对题目进行分析;我们要大胆地拼拼、拆拆、剪剪;还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先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行尝试、分析,再逐步寻找解题的途径。
4.敢于猜想
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从小就要养成敢于猜想的习惯,遇到陌生的问题情境,要善于进行类比、转化、归纳,大胆地猜想,再设法对猜想进行验证,不对的话,再次猜想,再验证。学会在对错误的不断改正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5.及时总结
每节课后,我们应及时对知识进行回顾,看看自己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体会;自己要学会每过一段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把知识连成线,编成网;平时要多回忆老师讲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量不变思想、消去思想、转化思想、特殊化思想、极端化思想……掌握这些思想的灵魂,在以后的解题中就能举一反三。
1.进行补充拓展性学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阅读有关书籍,观看相关的音像资料。使课内的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并消化理解。
2.进行实践应用性学习
在家庭或社区的有关阵地,在家长的帮助和伙伴的协助下,探索知识,掌握技能。
3.进行服务展示性学习
将课内所学知识,为家庭、社区服务,在服务、展示中实现“学以致用”,感受知识、技能的作用,产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内驱力。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九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
散文。
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它是小学生经常练习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类型之一。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一
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哪些地方?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我们从哪里下笔?描写一处优美的地方,主要是将这处特点描写出来。可以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介绍自己去过的景点,也可以介绍风景名胜。重点是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具体、要讲清什么地方,什么风景有什么特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1、确定写作方向:
主次分明地突出写作内容。要选定一个你认为最美丽的地方,记住是一个而不是几个,然后再集中笔墨写这个地方,这样才会中心突出。
2、把景物特点展现出来:
写作之前想好你想突出这个地方哪方面的美,例如想突出都市的繁华美,你就可以从高楼大厦的现代气息、道路的宽阔整洁、人潮川流不息的方向描写。观察时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季节特点,如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形状特点、颜色特点、气味特点、声音特点等进行细致的描写。
3、按照一定顺序描写:
可以按从上而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下往上的顺序写,还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按一年四季顺序写。总之,要按顺序写,这样文章才有条理。
4、学会使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生动写优美:
写景的时候,要想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就必须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句子写生动、有趣。注意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三、思路章法指导。
总写——分写——总写。
这个章法要求我们把文章分为三部分来描写。即开头先总写,点明写什么景物,或结合着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第二部分可以按照一年四季变化顺序、从早到晚的变化顺序、不同方位的游览顺序来具体描写景物的特点。最后首尾呼应,抒发自己对景点的喜爱之情。
总写:这里是文章的开头,指的是在开头先总地描写景物特点。可直接点题,或直接抒情,点明要描写的景物,或点明景物在什么地方等。
分写:比如你要描写家乡小河的美丽景色,就可以描写“小河的春天美”,“小河夏天美”,“小河秋天美”,“小河冬天美”等。在具体描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景色的特点,积极地联想和想象,进行拟人描写,把文章内容写得生动有趣。
总写:这里是文章结尾,可以是文章结尾,可以抒情的方法来结尾,或者直接赞美,或抒情议论。通过结尾的总写,与开头的总写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就更具有重要性。对于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为难以解决的问题。作文写的好坏,和学生的写作方法、综合素质、读书习惯、积累运用、细心观察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有写事、写人、写景,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写景的作文最让学生感到难写,无从下笔。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用心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书面语言,积累好词佳句,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坚持勤写多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景作文学生问题主要有:作文无话可写,不知如何去写,文章干巴巴,没有优美的词句,更谈不上恰当生动的修辞手法;写景作文中,主要是写“景”,但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写事比景多,重点不突出,与景无关的话语太多;写景作文中,学生不知如何写,没有任何顺序,东一脚,西一脚,没有头绪,写一处静时往往穿插别的景色,别的景色谢了两三句之后,又扯到另一处景色。
首先要注意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确定写作内容时,一定要对景进行观察,观察对象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对于写景作文,留心观察是第一步,平日里要留心身边的景物变化,可以写一些观察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到写的时候就有素材了。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变化等角度去细致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而已。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他写出的文章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次是巧用修辞,适当想象,写景作文其实就像我们画画那样,需要有和谐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大胆的想象、还要适当地营造意境。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各种的修辞手法,这样会使景物更加的可感可触,仿佛就展现在眼前一样。当然,如果在你的作文里适当地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那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出彩,景色就会像人那样会思考、有情感了,文章也会显得特别有气势。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外,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想象的魅力是巨大的,它能让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大,会使你描写的景物变得更加立体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不要害怕,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想象尽情地写下来吧!另外,写景作文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按照景物的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顺序依次描写;时间顺序,就是按照季节变化或者一日的时间变化来描写;地点转移顺序,也就是移步换景,根据自己观察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在写景作文中,我们还要注意在描写时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动有静,文章才显得栩栩如生,笔下的景色才会活起来,才会更吸引读者。
三、抒情是写景作文的点睛之笔。
首先应寻找适合自己表达感情的景物,一个风景点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全写进去,使文章非常芜杂,不知所云。其次是应该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写出能寓情的景物来写。通过自己对景物的描写,把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景的热爱,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体。如小学三年级的课文《燕子》,作者是通过写北归的燕子,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春意图。燕子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呈现了春天那勃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不易察觉的细节,这一点至关重要。再如:李白的《静夜思》,诗人借月光抒发了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用多种手法,把景物写得形象、生动、感人,描写出活灵活现的画面,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当然,写景时使用何种手法,要根据中心意思需要而定,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样的写景作文,就会非富多彩,景中的这份情感,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也会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小学三年学生写景作文的指导和训练,教师之间应多进行交流,学生应在写作中深刻体会,掌握写作技巧,不断总结经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必将逐步得到提高。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三
一、依据文题定详略。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大多数同学的审题不认真导致重点不突出,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二、依据文体定详略。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情的部分略写,而议论文,就是议论的部分详写,而记叙抒情略写。
另外,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依据结构定详略。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如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四、依据内容定详略。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乃至于对整个学科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故事引领――诱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对阅读不太感兴趣,即使是读有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图于形式。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听有趣的故事,针对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但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而是留下“悬念”,让精彩的文章缺少结尾,这样悬而未决的情节就会诱发学生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他们会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们的精神家园。
2.推荐读物――强化阅读兴趣。
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他们常常不知如何取舍,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育者应做个有心人,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内容健康、教育意义较强的读物,推荐他们去读。由于教师推荐的书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孩子们定会津津有味地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渐渐地他们也会觉得一本好书会有特别大的魅力,读书是多么有趣的事,自然会自己主动找书读。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学期开始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课外阅读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要求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3.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指出了摘抄记录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不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阅读中,发现有好词、佳句、美段就要进行合理选择,并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或者针对感触很深的内容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长期积累,终究“厚积而薄发”,既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又可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创造条件,使之“多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手边拥有他们感兴趣,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资源;教师还要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公告栏和黑板报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内容,还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让孩子置身书的海洋,频繁地与书打交道。这样天长日久,就会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带进书的世界。
2.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为了学生在课外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即使有作业也与阅读有关。如,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此外,还抓住寒暑假黄金时间,让学生读整本书,全套书。总之,让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取大量课外读物,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四、积极评价,使之“恒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的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如,朗诵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等。以多种能力的培养再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举行读书笔记、资料卡片的展览会,挑选优秀的笔记或卡片展出,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既为其他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又能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表现欲和阅读兴趣。
当然,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法得当、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成为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源泉,并伴随学生一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第一小学)。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五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相结合呢?
首先应寻找适合自己表达感情的景物,一个风景点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它们全写进去,使文章非常芜杂,不知所云。应该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造反能寓情的景物来写。同时,作者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的融为一体。
写景作文的顺序。
要写好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选择好叙述的起点,是开门见山地直接开始描写景物呢,还是先对描写对象的来历、背景进行介绍等等,要根据描写对象和表达需要的不同,确定好叙述与描写的出发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这里的顺序可以是:。
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
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除了上面的三种叙述顺序以外,还有一种是“没有顺序的顺序”这种主要常见于抒情性散文,描写的景物往往随着作者的思路不停地变化,有些像“意识流”小说的风格,往往不拘泥于对景物本身的表现,而在于对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较为适宜有一定写作功能,能轻车熟路自在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人使用。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六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的阅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要求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通过名人名言激发阅读兴趣。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毛泽东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热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文学名着激发阅读兴趣。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介绍一些关于原着全文内容、历史地位、作者相关作品的文字使学生产生阅读原文和其他作品的强烈欲望。3.通过活动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4.引进激励机制激发阅读兴趣。开展学生自办小报、卡片摘记评比,古诗词朗诵、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只要看出努力的痕迹,就可以发一颗五角星,得到五颗五角星后就可以当上“演讲小能手”、“故事大王”、“阅读小明星”;对于高年级学生平时的评比成绩,可用小红旗标示,得到五面小红旗就可以当上“阅读小明星”、“读书小博士”。这样的评价生动形象,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能巩固阅读方法,又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着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课外阅读活动。
(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1)培养读书的积极态度,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从《三国演义》原着来看,大家发现作者褒扬的刘备确实不算一个有勇有谋之士,不过他这礼贤下士一德也实在地让他掳获了人心。当今社会,如果有了这样的品质就能比较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受益也是匪浅的。所以联系自身,我们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七
一、巧引兴趣激发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1.了解学生喜欢读什么。
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语文教学论文)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引导读。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大量阅读。此时学生往往是什么书都要读,而且读的时候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的学生一本书读完了,让他说说书中的内容或者印象深的地方往往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趣”“广”“适”
“趣”即有趣,“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目的。“适”即合适。时下,书市上的书,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诸如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
“读”,其方法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按照“速读一寻找知识点一摘记”的程序进行。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并简要摘记。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时代发展的需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思”,即思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记”,即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的时候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第二、三两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三、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3)读后讲述课。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叙述读物内容。叙述可跟朗读结合起来。形式可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也可让学生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
(4)读物讨论课。在全班学生读过某本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范围可以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物评价,也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树人小学31)。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八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十九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
其实啊,写景的文章并不难写,写的作文一定要真实,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一下你所要写的景物,不要怕你写不好,细致的描写加上流畅优美的语句,其写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记住,用心去写,用心去感受。祝你成功!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在考试的时候,我们描写景物,要注意运用好以下的几种写作方法。
l、认真观察,细致描写。
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具体描写,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
2、运用比喻和拟人。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拟人,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确切,浅近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美丽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要使比喻确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确切。找相似点,一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考虑。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长短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等。请看下面的佳作片段:。
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
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来使用,就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立体描写,色、形、音、势都有。
小学指导之如何写景(热门20篇)篇二十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行的。教材固然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一途径作补充,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难以提高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逐渐能力化、课外化,重视课外阅读已严肃的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在此谈一孔之见。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尤其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因此,电视、广播、电影、戏曲、广告、电话、书信等,无一不是语文课外读物。面对减负的呼声,我们要将课外阅读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也可结合写作,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写起,去发掘其中的意义,养成向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新教材,加强指导,让学生得到益处。
利用课堂教学,尽可能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才能最终“得益于课外”。
2.以教科书和《语文课外阅读》为纲,落实训练重点。
与课本配套发行的《课外阅读》是一本很不错的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更易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就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看《课外阅读》也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来进行。例如,课前三分钟学生谈读书体会,要求学生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进行评析,使《课外阅读》的文章和单元教学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3.分阶段、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由阅读节选向阅读原著或由阅读课文向相关篇目扩展例如:学了鲁迅的《风筝》一文,可以让学生读他的《朝花夕拾》;学了《金色花》一诗可以推荐学生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读了冰心的《纸船》,推荐学生读《繁星春水》;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推荐学生读他的《骆驼样子》等。阅读长篇文学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阅历的增长,到了适当的时候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思想品德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学名著正是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和精湛卓绝的艺术特色经久不衰的。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由“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节选到阅读整部经典名著及相关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小学一二年级,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文字较浅。故事情节较强的作品,如《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等。小学三四年级,可根据鉴赏能力的要求,将读作品和提高欣赏水平结合起来,指导安排阅读《水浒传》《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学六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了,但面临中考的压力,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
4.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学艺术的精妙。
教师指导的同时,可以借助电视、广播、电影、网络等媒体,开展诸多读书报告会、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征文比赛、办报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配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狠抓《课外阅读》和课程标准中推荐书目的落实,遵循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规律。学生在六年中该读哪些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教材的需要,本着立足课内注目课外,由课外拓展课内的宗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读书。只有改变随意、无序、低效的阅读状态,才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砥砺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