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还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吧。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一
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你知道拥有两千多项发明的人又是谁吗?这个人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就是:爱迪生!
说到爱迪生,我们一定会谈论他的众多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小走过的“路程”是怎样的呢?这本书就像“时光穿梭机”,把你带到那个年代。
少年爱迪生是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男孩:喜欢恶作剧,甚至逃学,但他身上潜藏着某种优秀的品质。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母鸡孵蛋好奇,对高大的粮仓好奇,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有一颗敏感的好奇心。同时,他更喜欢尝试:他像母鸡一样去孵蛋;他点燃粮仓,看伸向天空的烟;他发明了一种简易的聚光灯,帮助医生给妈妈做手术…….
少年爱迪生是个勤勉的孩子。他从7岁开始推着小车去卖菜,还为自己谋了个报童的职业,他利用卖报的间隙到读书馆读书,在火车上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老师恩格尔对他“低能儿”评价没有使小爱迪生一蹶不振,反而激励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他刻苦学习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我为人类幸福已经尽了心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这是爱迪生临终时对来看望他的人所说的话。是啊!为了人类的幸福,爱迪生没有一刻偷过懒,用毕生的努力为别人带来幸福!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二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书,这本书很有趣,作者是谢然和向东。
1847年2月11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降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爱迪生家境贫穷,靠父亲种田维持生计。
爱迪生自幼敏而好学,对他感兴趣的问题,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做起实验来。因此在闹过不少笑话。爱迪生六岁那年,有一次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却不见他的人影。父母非常着急,四处寻找爱迪生。最后终于在邻居家的鸡棚里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正趴在鸡窝上,身下是几颗鸡蛋,身上、头上还沾了不少草叶。父亲见了惊讶地问:“你蹲在那干什么呢?”“嘘,别作声。我正在孵小鸡呢。”父亲听了又生气又好笑:“哎呀,你怎么会孵得出小鸡来呢?”课爱迪生还是赖着不走,父亲只好把他硬拉回了家。
到了八岁,爱迪生上学读了,他的好奇心丝毫未减,成了一个“问题学生”。
爱迪生上学不足两个星期,老师就告状来了。原来,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教“1+1=2”,别的小朋友都乖乖地跟着念,只有爱迪生不念,还反问老师:“老师,为什么1+1=2呢?”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上语文课时,老师教有关月亮、星星的诗歌,他却缠着老师问:“为什么星星和月亮不会掉下来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答不上来,就骂爱迪生是“笨蛋”“低能儿”,连校长也觉得这孩子只会扰乱教学秩序,于是就勒令他退学了。就这样,可怜的小爱迪生仅上了三个月的学。
这本书分为好几个篇章,我最喜欢:是“低能儿”吗?这个章节。主要讲了爱迪生背着妈妈做的新书包满怀憧憬地去上学,老是恩格尔先生样子很古板,爱迪生心里一点也不喜欢他,一次上数学课,恩格尔讲加法,爱迪生忽然站起来问:“为什么2+2=4?”恩格尔答不上来,同学们哄堂大笑,恩格尔骂爱迪生是笨蛋、低能儿。第二天,爱迪生的妈妈南茜来到了学校,老师说:“你的儿子智力有问题,是个低能儿,你把他领走吧,我实在教不了他!”妈妈看到儿子很难过,就问爱迪生:“从明天开始我在家里教你读书,你听不听?”“妈妈,我听!我不是低能儿。我以后一定要做大事业!”
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是个有经验的的教师。她觉得爱迪生爱问问题,说明好奇心强没什么不好的,于是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既然学校不教,那她就自己当爱迪生的老师,只要引导得当,说不定儿子还是个奇才呢。有朝一日,一定要让那些骂爱迪生“低能儿”的老师们大跌眼镜。坐言起行,母亲马上帮爱迪生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学习方案。母亲的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使爱迪生的天赋和智慧像泉水喷涌,一发不可收拾。一年之后,爱迪生已经读起莎士比亚的文学名着和牛顿的科学着作来了。
从此以后,爱迪生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学习,当爱迪生做实验时,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儿。他的实验做了好多次,甚至成百上千次,都失败了,几乎花了所有的钱,但是爱迪生一点儿也不泄气,继续做他的实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实验成功了。他先后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影播映机等。从1896到1910十四年间爱迪生共获得1328项发明专利,平均每十天就有一项新发明问世。他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
我想: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学习爱迪生这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做事必须做好,这样才能干成一番大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三
爱迪生除了发明电灯,比较著名的发明还有:打字机、蓄电池、电影等,难怪人们称呼他为“世界发明大王”。
爱迪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难道他有着超人的本领?不,正如他所说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每项发明都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佩服的人,有的人佩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善于观察生活,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举世瞩目的万有引力;有的人佩服自强不息的海伦。凯勒,她虽然双眼失明,却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连身体健全的人都无法创造的奇迹;还有的人佩服发明蒸汽机的瓦特。我,最佩服的人是曾经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电灯的发明家――爱迪生。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真正改变历史的是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看资料知道,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试验计划,据说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才找到了合适的材料。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终于发明了能持久发光的灯丝,从而发明了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电灯。正因为有了爱迪生的发明,电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爱迪生,是我最佩服的人。他为了发明电灯,反复实验,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还有在实验过程中,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没有失去信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忘我的精神继续实验……这些都是我佩服他的原因。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目标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不畏惧困难和挫折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做新时代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五
原来,早在18,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
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
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
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个夏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用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更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六
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
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
有所成就是。
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
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谦虚不仅是一种装饰品,
也是美德的护卫。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
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性格的培育。
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虽然它不能算是唯一的目的。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七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1847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他。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12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从小就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天清晨登车,晚上9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这里,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12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
爱迪生不辞辛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不起。后来,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正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努力,与人合作改革,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八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念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其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0多种成果,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时白热灯显得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
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这个消息一传开,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片混乱。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
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它材料!”
“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
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
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周年。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九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在漆黑的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改变我们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回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走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正在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6767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虽然这样,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他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有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千篇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隋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灯泡。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十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带给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用完了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六千种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到达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
1883年,爱迪生在一次电灯试验中观察到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认为能够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发现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透过,之后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
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取竹这种植物。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最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
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适宜,便超多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向沿用到这天。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十一
美国大工业城市底特律,距离休伦镇70多公里。爱迪生12岁时,由美国中部延伸过来的.铁路穿过休伦镇,通到了底特律。
一天,爱迪生听说从休伦到底特律的列车需要一个男孩在火车上当报童,兼卖水果和食品。爱迪生觉得,这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晚上,爱迪生对南希说:“妈妈,我想到火车上卖报。”
“你说什么?”妈妈十分诧异。
“我想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后,买实验材料,搞发明。”
“这不行,”妈妈摇着头,“等你再长大点儿,我会答应的。”
“妈妈,我已经不小了,都12岁了,您很早就说过,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非常可贵,我想就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
妈妈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说道:“你真的想好了吗?”
爱迪生说:“想好了。妈妈,我如果是一麻袋小麦,这袋小麦已经有80磅重啦!”
妈妈点头说:“既然如此,就试一试吧。祝你成功。”
第二天早晨,爱迪生如愿以偿,顺利地拿到了铁路公司的工作许可证。从此,爱迪生每天早晨7点钟上火车,10点钟火车到达底特律后,就到报社去购买报纸,在火车返回休伦的途中,将报纸卖完。如果没卖完,就到休伦镇再接着卖。这样,加上他去底特律时卖水果、食品赚的钱,除了买书和实验材料外,还可补贴家里的部分开支。
虽然是个报童,爱迪生却一点儿也没有忘记当发明家的理想。每当看见新鲜的东西,他总要反复观察、琢磨,直到搞清楚为止。
一天,爱迪生在底特律的一家杂货店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台印刷机。他马上被印刷机吸引住了。由于每天都要到报社,他对报纸的采编、印刷等工序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脑子里。
爱迪生向店主说:“大叔,请您把这台印刷机卖给我吧!”
“你买印刷机干什么?”
那天夜里,爱迪生想了很久。
最终,他买下了那台印刷机。
爱迪生为自己要办的报纸确定了方向:采编铁路沿线工作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所发生的事情。他把各地所发生的事情收集起来,每周一期,还给报纸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先锋周报》。《先锋周报》的报头下面,正规地印着:主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报纸篇幅虽小,内容却很丰富,很受读者欢迎。爱迪生每份报纸卖8美分,每期大约卖出四百多份。
一天,一位来自英国伦敦的工程师在火车上买了一份《先锋周报》后,便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当他看到报童从车厢前部折返路过时,便问道:“《先锋周报》的主编爱迪生是怎样一个人?”报童答道:“我就是。”工程师简直不敢相信:“就是你?如果真是你,总编还要出来卖报?”爱迪生笑道:“实际上,从采编到排版,从校对到印刷,都是我一个人。”工程师惊讶不已:“如果真是这样……实在不可思议!一个人承担一种报纸的全部工作,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你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先锋啊!”说完,工程师向爱迪生订了1000份《先锋周报》。
不久,世界第一流的《伦敦泰晤士报》登出了介绍和赞美《先锋周报》的文章。爱迪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大西洋彼岸。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十二
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发明了电弧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很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他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从传统的炭条到金属钌、铬、白金等,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但爱迪生面对试验的一次次失败却没有退却,他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尝试用炭化棉线装进灯泡,接通电源后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
但爱迪生没有满足,他要让灯泡的寿命延长后来他尝试用炭化后的竹丝作灯丝,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于是电灯开始批量生产,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十三
上学不到3个月,就被学校永远地开除;10岁就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发明创造事业;15岁被愤怒的列车长一记耳光打聋了右耳;30岁就已完成四重电报装置研究,发明了留声机……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一生不断地给人带来惊喜,早年的艰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发明家的执着与坚强。被誉为公众英雄的爱迪生一生中有2000多项创造发明。仅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就有1093种。很难想象没有他发明的电灯,我们的生活会是多么黑暗;失去了他发明的电影放映机,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多少欢乐。
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市有一户贫寒的人家,一家人主要靠种田为生。1847年2月11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这家人平静的生活,爱迪生出生了。他从小就有个“毛病”,什么事都问,什么事都想自己亲自试一下,小脑袋里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有一次,因为他对火的强烈好奇心,他一次次地点火观察“火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引燃了邻居的粮仓。这个“毛病”给他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他打开了一扇扇向未知世界开启的大门。
7岁时,爱迪生上学了。在学校里,爱迪生仍然像在家里那样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这些古怪的问题是老师无法解答的,例如“为什么2加2等于4”等等。学校的老师并不像爱迪生父母一样因为理解他的天性而不去严厉惩罚他,相反,老师认为爱迪生不是低能儿就是捣蛋鬼,所以在爱迪生上学还不到3个月的时候,就被迫永远地离开了学校。
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当过小学教师,她不仅耐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一切问题,而且还会给他讲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推荐很多书让他看。她推荐的《自然读本》是爱迪生最喜欢的一本书,因为里面介绍了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而这本书也是当时不到10岁的爱迪生第一次读到的科学书籍。
因为家里的生活日益贫困,11岁的爱迪生就走向社会,开始自谋生路。他先是帮别人卖花,后来又当上了报童。他挣的钱大部分用来补贴家用,只有少部分留下来买书籍和化学药品。
爱迪生卖报的那列火车的终点有个图书馆,爱迪生总是会在火车停留在车站的时候去那里看书。那时候12岁的他就已经读过英网历史学家吉本写的《罗马帝国兴衰史》和休谟写的《英国史》。“书籍是无穷无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要选定一个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这番话让小爱迪生知道了该怎样看书。
爱迪生再欢实验的“毛病”并没有因为走上社会而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了。他央求列车长,允许他在卖完报之后在行李车的一角做实验。列车长答应了。当爱迪生沉浸在可以在空闲时间做实验的幸福中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天,爱迪生装黄播的瓶子因为火车的颠艇倒了,黄破撒了出来并引起了自燃。在爱迪生和列车员的合力下,火被扑灭了。虽然没有酿成火灾,但是列车长的一记耳光把当时15岁的爱迪生打成了右耳终生失聪,爱迪生也结束了他的卖报生涯。
天无绝人之路,后来爱迪生因为救了火车站站长的儿子,而得到了站长的感激。为了报答爱迪生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当过电报员的站长教会了爱迪生收发报技术,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爱迪生就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一工作了。铁路电报员的工作每班12小时,而隔两天就有一个夜班。对实验的热爱,让爱迪生总是不舍得把休班的时间浪费在休息上,因此,上班的时候他就经常打睦睡。当时,铁路局规定,夜班电报员必须每隔一小时向局里发一次信号,这是为了避免值班人员睡觉误事而规定的。爱迪生经过反复试验,最终他把电报机同报时钟连在了一起,这样当报时钟打点时就会带动电报机向局里发信号。但是好景不长,局里发现了爱迪生的这种"偷懒”行为,这个天才的发明让爱迪生失去了这份工作。
失去工作的爱迪生来回穿梭在各个车站之间,因为尽管他的收发报技术无可挑剔,可他还是因为“不务正业"经常受到车站的解雇。因为爱迪生曾经用过的工作台,摆满了他的工作用具。
他总是为了把脑子冒出的灵感火花记录在小本上,而让对方中断发报或者直接把该发的电报抛到了脑后,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被车站解雇。其中还有一次,他把实验用的硫酸洒在了站长室贵重的地毯上。站长非常恼火,当即解雇了他。
虽然经常被解雇,但是爱迪生总是在琢磨和练习该怎样收发电报,他的技术越来越精、越来越有名了。他经常被派去收发速度更快的新闻电报。他被朋友推荐到波士顿当时有名的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工作。爱迪生刚一报到就被叫去接收纽约发来的重大新闻电报。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看一下这个小伙子的技术到底怎么样。爱迪生从容应对,处变不惊地应付发报人的故意刁难——在对方放送电报的过程中,夹杂着一串含混不淸的数字信号。当爱迪生交上电译稿时,同事们吃惊地看到,那串含混不清的数字居然也被清晰准确地译了出来,由此“敏捷而准确的电报员”成为了同行们对这个“不务正业”的人的称呼。
读书和做实验是爱迪生无论如何都丢不了的两大嗜好,即使生活再艰苦,即使是在流浪,即使是向朋友借钱度日,他仍旧坚持做实验。他对读书和做实验之外的事是非常吝啬的,他不舍得把钱花在读书和实验之外的地方,总是把宵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买原料和书箱上。爱迪生从不舍得为自己添置衣服,“上帝不允许我花费这么多钱在穿衣上",这是他在硫酸把他身上花30元刚买的衣服烧坏的时候说出的话。对于买衣服爱迪生是非常吝啬的,但是对于花钱去看书和做实验他却又是非常慷慨的。他每天用来睡觉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当他得到了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书——《法拉第电学研究》时,更是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这本书上。几年之后,他的汗水也最终浇开了成功的花朵。
21岁时,爱迪生发明了投票记录机,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发明。虽然为了这项发明,他已负债累累,但是却没有人买这项发明的专利。穷困潦倒的他总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绕着那架报告股票行情的机器转。有一天,这台机器突然出现了故障,正当弄不明白问题所在的管理人员急得直冒汗时,爱迪生出现了。一句“让我来看看”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注意。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爱迪生让这台机器重新正常工作了,周围的人对他赞叹不已。第二天,经过严格的考核,他当上了拿着较高月薪的交易所机械室主任,没过多久,他的新式“股票报价机”问世了,并且以4万元的价格把这项发明卖给了该交易所。有了这些钱,爱迪生终于可以结束赤贫的生活,也可以更好地投身于发明创造的事业了。
不久,热爱实验的爱迪生辞去了交易所的职务,先开了专门搞发明的小工厂,后来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型“发明工厂”——工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的创办,可以让很多人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任务,打破了以往科学家单枪匹马搞科研的局面。这个创举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1873年的夏天,爱迪生结婚了。这一天清晨,他穿戴一新,匆匆地走出了房门,后来又迟疑地返回屋里,在屋里心神不宁地走来走去。当他的朋友登门来催他时,他才想起原来他是要去参加自己的婚礼的。这时候的爱迪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他,精神非常专注,因此,忘记自己结婚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爱迪生在30岁之前就完成了四重电报装置的研究,并且克服重重障碍,终于研制出了髙音响质量的送话器,发明了留声机——这个“会说话的机器"让所有人都觉得耳目一新。
爱迪生一生中有2000多项创造发明,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但是因为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以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有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说爱迪生的实验方法是“草垛里寻针”。但是爱迪生的发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他的发明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欢乐。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发明大王”。
发明大王爱迪生(优质14篇)篇十四
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在他的所有发明中,电灯对人类的影响深远。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电灯,结束了蜡烛和油灯时代,人类从此进入了“光明时代”。
电灯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发明了电弧灯,这种灯用碳棒做灯丝,发出的光线很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而且成本高,不适合推广。爱迪生总结其他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决心发明一种光线柔和、经久耐用的电灯。
灯丝是灯泡发光的关键,爱迪生对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实验,先后用碳条、金属丝做灯丝,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他决定用碳化的棉丝试一试。爱迪生在一截棉丝上撒满碳粉,进行高温处理,做成灯丝,然后放入灯泡中,接着再抽去灯泡内的空气,小心翼翼地把口封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接通电源,灯泡发出了金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实验室。灯泡会亮多长时间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担心起这个问题来。实验结果显示,45小时后,灯丝才被烧断。大家激动地欢呼起来!不懈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果。
但爱迪生并没有满足于取得的成绩,他又接连实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选用韧性好、纤细的竹丝做灯丝。爱迪生通过高温将竹丝碳化,然后装到灯泡里。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照明1200小时。继爱迪生之后,科学家用钨丝代替竹丝,并把特殊的气体注入灯泡中,使电灯的寿命再一次得到延长。
电灯的发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今天司空见惯的电灯,却是爱迪生几千次实验的成果。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因为几次失败而放弃目标,也不能取得小小的成绩就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