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问题,加深对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应用。如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纪录片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而本次观看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更是引人瞩目。从这部纪录片中,我深刻感悟到大桥建设的艰辛、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国家力量的浩荡。以下是我对该纪录片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大桥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港珠澳大桥作为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交通项目,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程,具备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影响力。纪录片中,从大桥的建设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华南地区发展的意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介绍。在了解这些基本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大桥建设是否真能带来突破性改变,提升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这也是本次观看纪录片的首要目的。
第二段: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工程师们发扬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攻克了无数难关和挑战。这在《纪录片港珠澳大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工程师不仅要经受住天气、海洋环境等自然因素的考验,还需要经历严格的施工安全、设计细节、工期、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挑战。他们的付出才换来大桥建设的圆满完成。而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中领悟到工程师们的职业精神和爱国情怀。
第三段:技术创新与发展。
港珠澳大桥建设除了要求工程师们有卓越的技术能力外,还要求他们具备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意识。在建设过程中,许多颇具技术含量的新技术得到了运用,比如跨海隧道切割机的研制、技术创新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交通环境、环保导向等等。技术创新不仅是工程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观看《港珠澳大桥》纪录片,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成就,更能看到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
第四段:浩荡的国家力量。
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力量的体现。纪录片中展现的很多场面,比如在大桥建设前期的规划,中期的采购建材和物资等,都充分展现出了国家在工程建设中的力量。更令人感慨的是,国家通过大桥建设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也提升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浩荡的国家力量,可谓是支撑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核心动力。
第五段:对于自身的启示与成长。
观看《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落实到自身,也有很多启示和提升。我们可以学习工程师们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质量。我们可以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明确自身在战略中的角色和方向,为国家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我们也可以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和关注,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总之,观看《港珠澳大桥》纪录片,不仅是了解一项伟大的工程成就,更是理解国家战略和实践,以及自身在实现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和价值。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如此有意义的纪录片,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二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建造过程既漫长又艰辛,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座桥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让大家对这座桥的独特贡献有更深的认识。最近,我看了一部有关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并从中获得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的一座跨海大桥。这座大桥总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和海底沉管隧道联合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时9年,总投资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纪录片中介绍了大桥建设的具体过程,以及建设中所采用的高超技术和专业设备,让人对这项工程的伟大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大大缩短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和距离,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更加繁荣。通过纪录片中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香港和澳门到广东省内各个城市的交通时间,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大桥采用了许多环保设施,例如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以及环保设备的配置,揭示了这个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环保贡献。
纪录片中还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历史上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文化中“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除了为社会交通运输带来改变,还是一种新时代下的文化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地感,为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四段:对于工程师和建筑人员的敬佩和肯定。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非常艰辛,在完成该项目时,漫长的时间和艰苦的工作方式,令人不胜惋惜。不过,看到纪录片中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和设备人员都在一个项目中协作,也让我对那些工程师和建筑人员表示高度的尊重和敬意。他们不但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专业,而且对港珠澳大桥这座工程负责和把控严格,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第五段:总结和思考。
纪录片结束后,我对港珠澳大桥这个伟大建筑工程有了更新而广阔的认识。这座斥资庞大、工艺复杂的跨海大桥,仅仅是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的展示。同时,这个工程还代表了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一部分,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念和决心。纪录片看完后,我深切感受到参与国家建设的不易,也表示了自己要好好努力,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三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上午在广州“叹早茶”,下午“刷卡”过关去澳门吃个葡挞,晚上去维多利亚港欣赏香港夜景……这样的美好憧憬,如今就要变为现实。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大湾区时代”加速到来。
“多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你”“再远的距离也不再遥不可及”“想去大桥拍日落,想去大桥看白海豚”……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三地市民对大桥开通的热切期盼。一直以来,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因伶仃洋相隔,缺少直接的陆路通道,只能走海运或绕行珠江东岸。大桥的建成通车,让珠江西岸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相连。交通效率的变化,引起时空的变化。以前,从珠海、澳门到香港,陆路车程需要3个小时之久,如今只需不到1个小时。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极大便利了三地之间的交通往来,也拉近了三地市民的距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人民日报10月24日)。
俗语说: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大桥的开通,不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物流为例,香港贸易发展局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内地的珠江西岸仓储用地充裕、人工成本较低、产业配套设施齐全,但仓库租金远低于香港和珠江东岸。借助港珠澳大桥,在珠江西岸地区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将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换言之,作为连接珠江西岸和香港的纽带,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有效扩大香港机场和货柜码头的腹地,这既能刺激珠江西岸地区物流服务的快速增长,也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地位,可谓双赢。再以旅游业为例,大桥开通后,三地通关更加便利,“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的推广,既能带动香港、珠海旅游的发展,也将不断充实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看得见、摸得着,不少企业家已经跃跃欲试。
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联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打开了无限可能。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人民网10月24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乃至世界道路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伟大奇迹,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对两岸三地人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大便利,大大节省了出行时间,提高了生产生活效率,同时也对三地的繁荣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自12月开工建设,历时近九年时间,攻克了很多世界性技术难题,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桥的成功建成,是所有参与者、建设者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成果,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范例。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近年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依靠内生动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众多领域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例如“fast”天眼,c919大飞机,墨子号量子卫星等等,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在重大工程建设史上的又一伟大壮举,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听到港珠澳大桥的落成,举国人民欢腾雀跃,为之振奋,为之自豪,为我们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骄傲,为我们的祖国由衰败走向富强而欣慰。
靠人不如靠己,我国的发展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发展到当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靠别国的施舍和可怜,别国也不可能真心实意帮助你,唯有靠自己。我们在被封锁、被限制的情况下一步步走来,用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现在的成果,非常的不容易。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仍要继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争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中国交建承建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对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正在中国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桥梁大国和强国。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径斜拉桥、大跨径的悬索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建造桥梁分别占5座、6座、6座。而且,我们新建的斜拉大桥、悬索桥、跨海桥,从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逊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如都格北盘江大桥全场1341.4米,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1853英尺(约合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四川干海子特大桥,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最高钢管格构桥墩达117米;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创四项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桥(165公里长)这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之昆山段的特大铁路桥,全场164.85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第一高铁长桥。而放眼未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预计通车;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0车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也将建成。
未来,我们还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桥梁正在路上,我们国家的桥梁建设,正在从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近几年,从桥梁、高铁、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康社会新时代时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时代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中共同努力,为中国荣耀增光添色!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巍然屹立伶仃洋畔,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通车之前,香港市民前往珠海必须走水路或3小时的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且由于物流的拥堵造成了发展的瓶颈,通车后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仅为30分钟,使伶仃洋天堑变通途,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往来,使两岸连通更为紧密,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更加频繁,带动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和人才往来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提升香港及澳门人民对内地的向心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更好地发挥香港“一带一路”连接点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港珠澳大桥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创造了8个“世界之最”,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无穷智慧和中国制造的威力。须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这一里程碑之作,实现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入桥梁强国之列,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和谐统一。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四
继6月29日主桥合龙之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桥梁工程已于日前完成了最后一道伸缩缝的安装。27日上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将举行仪式,正式宣布主桥工程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27日,注定是一个载入永恒史册的日子。2016年9月27日,一个孕育了30余年的伟大构想,在经过辛勤的建设者们近7年的日夜奋战后,终于全面贯通。港珠澳大桥,这个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如今以靓丽的容颜横卧伶仃洋上,如同一条水上巨龙,连接起了香港、珠海和澳门,随着桥面铺装全面完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澳门之间客货运输通道以水运为主和陆路绕行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对香港、珠海、澳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说,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其从方案最初提出到如今以真实面孔呈现在人们面前,期间不知蕴含了三地人民多少殷切的期待,而建设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更可想而知。如该桥全长55公里,涵盖了公路、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等多项不同领域工程建设,是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技术的超级集合体,很多关键技术和施工方法在世界上也没有经验可循。同时,该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规模之最的背后,也代表着这个超级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制造施工,从质量控制到工程管理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其中大桥的防风防腐防震技术、世界最大钢箱梁和桥塔的制造安装、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海上墩台安装、两大人工岛的快速成岛等技术创下多项世界记录。
如今大桥成功贯通,功劳属于高瞻远瞩的决策者,属于勤奋敬业的建设者,而方便则惠及了三地人民。一则,它拉近了三地通行距离。一桥飞架,将珠海和港澳两地的通行从过去的陆路三四个小时,水路一个多小时,压缩到只有20到30分钟的车程,并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将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同时该桥西端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国家高速网并网,东面香港一侧通过大屿山公路连接香港地区路网,这一连接不知将三地之间的通行距离拉近了多少。
二则,它拉近了三地的经济交流距离。项目开通后,将为香港、澳门与内地的交通联系开创新局面,为三地长远的经济发展、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如今,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香港机场已经在开建第三条跑道,机场北商务区也在规划中。而在珠海,近年来,围绕着如何使港珠澳大桥成为珠海便利对接香港、澳门的'桥头堡,这座城市也在深度思考,到底该如何优化政策、环境及配套设施,并通过承接两地高新产业外溢与转移,拉动高新区建设及高新产业发展。
三则,它拉近了三地的人心距离。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虽然相隔不远,但由于实施“一国两制”,长期以来三地人心距离感觉还稍有隔阂。时至今日,三地合作共建的港珠澳大桥带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不仅缩短了各地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内地人民与港澳人民之间的心灵距离。应该说,这是属于三地共同的新坐标,也必将成为三地人民共同的心之印,爱之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港珠澳大桥的全面贯通,对于建设者们来说,今天或许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束,但对于三地发展来说,却是一个越来越近的开始。愿港珠澳大桥的成功贯通开启三地发展新纪元,我们热切期待着这一愿景在不久后变成现实。
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这个计划中的长达29公里的大桥估计耗资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庞恰特雷恩湖桥和宁波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的世界第四长桥,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在珠海动工,工程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战略意义。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1000多亿元,约需6年建成。2010年,一位香港老太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大桥在建工程被延迟。2011年12月,延误近1年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启动,曾荫权表示会追回一年的延误。2013年4月21日,位于桂山牛头岛的预制厂顺利完成首个海底隧道标准管节。2013年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2013年7月30日,首节180米管节海底安装,标志着深海隧道安装全面开启。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隧道已建成总长达到1845米。
路线规划。
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kong-zhuhai-macaobridge;葡萄牙语:pontehongkong-zhuhai-macau)是东亚建设中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
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设计时速每小时100-120公里。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
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一百公里。据透露,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使用措施。
将要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整个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计划收费50年。
对于最多人关心的通行费,根据工可报告对收费预测,其中有两个方案中私家车收费为150元,但近期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对外称,按最新融资安排,三地政府有共识希望尽量调低过桥的收费。如私家车每程估计收100元人民币,货车为200元,甚至更低。相关部门强调,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还有若干年,最终的收费标准根据规定在收费通车前3个月才确定并公布。
内地大桥一般使用寿命都是五六十年,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提高到100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也就是在120年之内能够完全满足使用功能,可以放心使用,没有计划之外的大修。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五
2019.05.16号下午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纪录片,电影充分展现了中交集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林鸣同志为代表的中交桥梁人的光辉形象,其间我们振华重工的浮吊及参与员工在影片中也有影像出现。
观影后直到现在,“大国工匠”运用智慧在看似不可能中创造奇迹,激励着我这个普通的质检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踏实学习、注重质量细节,功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努力为振华作贡献!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六
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座新地标。作为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我有幸参观了港珠澳大桥,并对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特点进行了思考。以下是我对港珠澳大桥的心得体会。
首先,港珠澳大桥的壮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站在大桥上,我能俯瞰到珠江口美丽的风景和广阔的大海。尤其是黄昏时分,太阳缓缓落下,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夕阳的余晖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让我感到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连接了中国的香港、珠海和澳门,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大桥的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壮举,更是一种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象征。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更加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大桥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和建设水平,采用了多项前沿技术和材料,如自沉式吊桥和特种钢材。这让我深受启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一代,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科技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港珠澳大桥也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如建立了保护区和进行了环保监测。这让我明白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珍惜并爱护环境,用我们的双手为美丽的地球添砖加瓦。
总之,参观港珠澳大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壮丽的景色、深远的建设意义、科技的展现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都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以更加强大的科技力量,创造更多令人震惊的工程,让我们为之骄傲。我也希望这样的奇迹会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和独特的魅力。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七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付匆匆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成长具有紧张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片子的,是感情。尽管大桥是今世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历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雄伟。正如片子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比较起数据成绩,片子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办,用了八年去扶植,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芳华,便放在了这大桥扶植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早年的独身只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戴婚服在即将完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配合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照样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紧张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豪杰”。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看众的心中,让人人每当疾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邑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今世七大奇迹”。
最令我冲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历程中的挫折。胜利虽然令人欣喜,然则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支付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艰苦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许多颠末多日劳顿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降服重重艰苦终于对接胜利后,许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冲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玩笑的说,人人都有两个情人,一个是本身的另一半,另一个便是大桥这个项目。娶亲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片子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扶植历程中的许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动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艰苦,尽力奋斗,开发立异的精神。往后我会继承向港珠澳扶植者学习,踏踏实实、奋发向上,在本身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度。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八
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架起了港澳与中国大陆的紧密联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幸参观了这座令世人瞩目的大桥,并且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桥的规模、桥的建设历程、桥的功用、桥的意义以及我的所思所想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港珠澳大桥的心得体会。
首先,港珠澳大桥的规模让我震惊不已。大桥总长约为55公里,其中包括了6.7千米的海底隧道和5.6千米的海中桥梁段,规模之大简直超乎想象。参观时,我沿着人行观光道走过,远远望去,大桥像一条巨龙盘踞在海面上,气势恢宏。我仔细观察了大桥上的桥墩,它们是如此的巨大而坚固,完全能够承受海浪的冲击和风的力量。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智慧和工程技术的伟大。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也是令人叹服。在我们参观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从规划到竣工,整个建设历时9年,耗资数百亿人民币。在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洞府勘探、桥墩沉箱制作,还是悬索索塔安装,都考验着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勇气。桥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正是这些人们的辛勤努力,才使得港珠澳大桥成为了人工奇迹。
第三,港珠澳大桥的功用是多样的。首先,大桥连接了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以前,要从中国大陆去澳门或者香港,需要坐飞机或者船只,既费时又不方便。现在有了港珠澳大桥,只需要坐车就可以轻松到达目的地。其次,大桥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大桥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路。同时,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可以通过大桥来欣赏中国的美景,感受中国的文化。
第四,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中国人民造出了如此伟大的桥梁而感到骄傲。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代表着中国迈向世界先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一座大桥,更是中国强大的象征。
最后,我对港珠澳大桥有着很多思考和感想。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工程奇迹——长城,它也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然而,港珠澳大桥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长城,更在科技含量上取得了突破。我想,当我们长大后,或许可以亲身参与到这样的工程项目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具有伟大建设历程和重要意义的桥梁。通过参观和学习,我对大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欣赏这样美轮美奂的工程,也希望中国能修建更多的这样具有挑战和创造的奇迹。大桥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奋斗精神,让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九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货车聚集、人流涌动——港珠澳大桥24日9时正式通车运营。当天,记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现场看到,首批满载货物的货车快速过关,旅客出发顺畅,标志着历时九年建设而成的这座“国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据珠海市口岸部门介绍,大桥通车后,可通行车辆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桥实行客货分流,口岸穿梭巴士是粤港及港澳口岸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频密接驳服务。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口岸均实行24小时通关,其中珠澳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创新模式。此外,三地口岸均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提供多种多样的出入境交通换乘方式。
通车当天,“便利”是大桥给群众的最直观感受。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旅客很早就抵达珠港出境大厅,希望尽早上桥体验。常年在香港居住、生活的珠海市民张贵莲特意提前一天乘船回到珠海,就是为了在大桥通车运营后,体验搭乘穿梭巴士返回香港的便利生活。她说,自己此前每次都要搭车、乘船,花费3个小时以上才能从香港回到珠海,如今大桥通车运营,她的行程已经缩短到最快两个小时以内,换乘难度也显著降低。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我打算每周都回家一次。”她说,“这是国家的大工程,更是我们老百姓的福音。”
大桥的通车,还让粤港澳三地众多企业触摸到了市场的喜人前景。经营业务涵盖国际物流、仓储物流、代理通关等服务的稳建供应链公司市场总监李梅蕊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让企业极大地节约了运营成本,促使业务更好地辐射到云南、贵州等地,预计业务会有20%至30%的增长。
在当天货检区通关现场,拉载珠海公路口岸首票出口货物的香港货车司机蔡文峰满意地看到,由于采取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红外体温检测等一系列先进设施设备和智能化通关查验系统,满载货物的车辆只需刷卡一次即可过关,耗时不到一分钟。他说,以前大桥没有开通,绕道珠江口东岸抵达西岸,通常需要近5个小时,节假日拥堵通常花费十多个小时。“现在大桥通车了,我们司机不用起早摸黑,公司可以预测物流时间,我相信珠江西岸的发展会比预想的还要快。”
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20,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中国交建承建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对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正在中国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桥梁大国和强国。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径斜拉桥、大跨径的悬索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建造桥梁分别占5座、6座、6座。而且,我们新建的斜拉大桥、悬索桥、跨海桥,从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逊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如都格北盘江大桥全场1341.4米,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1853英尺(约合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四川干海子特大桥,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最高钢管格构桥墩达117米;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创四项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桥(165公里长)这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之昆山段的特大铁路桥,全场164.85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第一高铁长桥。而放眼未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预计年通车;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0车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19年也将建成。
未来,我们还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桥梁正在路上,我们国家的桥梁建设,正在从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近几年,从桥梁、高铁、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康社会新时代时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时代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中共同努力,为中国荣耀增光添色!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一
作为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海底大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作为一座伟大的建筑工程,大桥的建设历时多年,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纪录片,我深感震撼和感动,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体会。
首先,纪录片向我们展现了大桥建设的艰辛。我看到工人们通过汗水和努力,在极寒天气和高温环境下,用极具执着和毅力将桥梁建设起来,在工程中,他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分钟的劳动都是可见的。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得以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师和工人们的崇高尊重,同时也是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共有的价值取向。
其次,我也深受启发,崇敬着大自然的力量和韧性。虽然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问题,但是,建设者们没有放弃,他们通过智慧和科技,创造了环保、节能和前沿的建筑技术。这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令我非常佩服、崇敬。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多的关注环保,营造更加绿色和和谐的社会环境,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好。
第三段: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的整合、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内地与港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连接了港澳与珠海等周边地区,也连接了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心灵。它的建设不仅仅标志着我国建筑业的技术高度,也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综合实力,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它的建成,将为人们提供持久可靠的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感悟。
在看到这部纪录片之后,更加感受到建筑工程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是一群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顾风险、不畏困难、不惜牺牲的工程师和工作人员战斗在工程一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将我们最好的愿景变成现实。这种精神不仅仅值得我们学习,也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五段:总结。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建设精神、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笔历史性的巨额投资,背后所伴随的是一个时代的洪荒之力,这桥并无想象中的光鲜,大桥主体建设施工期长,成本高,面临沉降和废物处理等诸多技术难题,令人感到更加渺小,而这仅仅是我们建设国家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也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奋斗和创新的精神、坚决的决心,才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和繁荣,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二
大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实现交流与发展的载体。作为我国的一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通车初期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我有幸乘坐此桥前往澳门旅游,这次的经历不仅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大桥的魅力,也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体会。
上午的阳光洒在大桥上,整个桥面格外明亮。从远处看,大桥像一条龙,欢快地蜿蜒在蔚蓝的大海上。我心中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登上大桥。当我踏在大桥上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自豪。沉甸甸的桥身给人一种坚实而稳定的感觉,即便是在海上也不会晃动一下。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纵情奔跑,享受着海风的拂面和阳光的温暖。
站在大桥上俯瞰,我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桥下的海水波光粼粼,海豚在跃出水面嬉戏,给大桥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远处的澳门一览无余,高楼大厦耸立,星罗棋布的灯光夜幕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这座巨大的工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乘坐大桥,我们不仅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也可以欣赏到沿线独特的风景。大桥上设有观景平台,我站在平台上欣赏着流淌的河水和两岸的美景,不禁感叹造物主的伟大。在大桥上行驶的车辆如同一条条流水线,快速而有序,给人一种非常方便的感觉。这让我想到了未来,当桥梁与智能交通技术融合时,我们的出行将如何更加便捷和高效。
大桥并不只是一座简单的桥梁,它也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发展。港珠澳大桥完成后,澳门的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所在的班级,同学们纷纷计划和家人一同乘坐大桥前往澳门玩耍。我想到了当地的居民,大桥带来的便利和机会也将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大桥的好处不仅体现在交通上,更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带给人们希望和机遇。
港珠澳大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以忘怀的体验。从建设构想到最终的通车,大桥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一张名片。它不仅是一座通往澳门的桥梁,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缩影。大桥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凝聚了无数工人的辛勤努力和智者的智慧结晶。大桥之上,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庞大的工程,更是一座连接人心的纽带。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大桥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仅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大桥给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为我国拥有如此辉煌的工程感到骄傲,也希望大桥能够继续在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三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不知大家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巍然屹立伶仃洋畔,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切切实实解民难。
通车之前,香港市民前往珠海必须走水路或3小时的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且由于物流的拥堵造成了发展的瓶颈,通车后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仅为30分钟,使伶仃洋天堑变通途,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往来,使两岸连通更为紧密,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更加频繁,带动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和人才往来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商投资,提升香港及澳门人民对内地的向心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更好地发挥香港“一带一路”连接点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是众志成城聚民力。
港珠澳大桥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创造了8个“世界之最”,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无穷智慧和中国制造的威力。须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从设计到建成通车历时14年,这一里程碑之作,实现我国由桥梁大国迈入桥梁强国之列,体现了我国科技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和谐统一。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跨海通道工程。其中岛隧工程为控制性关键工程,规模大、技术十分复杂。七年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理论研究、现场试验、国内外专家咨询等,最终成功建成。港珠澳工程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书写着国家强大的新篇章。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同心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缩短地理距离的同时,更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大桥的建设,有助于让香港人看到内地的进步和发展,强化港人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大大促进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自信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大桥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设工作者们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因此大桥的建成通车无疑也彰显了建设者们的技术自信与实力。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复兴桥。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港珠澳大桥务必将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民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一桥越沧海,港珠澳大桥正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发展繁荣的缩影,彰显了“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展现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更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引领我们齐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经历了“山竹”严峻考验的港珠澳大桥于23日上午正式开通。大桥的建成开通,让珠江西岸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相连,从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车程将从3小时缩短到不到1小时,往来粤港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说“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不仅仅是是一座大桥的正式开通,也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各个方面不断进步成熟的体现,是我们建设者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体现。
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这座大桥,既是让人自豪的成绩,也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和一种志气。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一种大国崛起、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能力,一种勇创先锋、复兴民族的志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这座大桥历时15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正是这些可爱的超级工程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有了他们一路担当,携手共渡难关,才成就了港珠澳大桥上的大美风光。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于今天早上9时正式通车。1983年,港商胡应湘首次倡议;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5月23日,建设完工。从设计到开通,港珠澳大桥前后历时35年!
港珠澳大桥开通,这三个意义特别重大:1.基建狂魔,再破世界级难题,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建设难度之大,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此外,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今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强度为17级。港珠澳大桥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拦、路灯都安然无恙,经受了史诗级考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2.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通车,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大大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通勤时间。此前,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需要3小时,大桥通车后,时间缩短至30分钟。3.世界级大湾区,呼之欲出,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直到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湾区才真正迈上快车道。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湾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粤港澳大湾区用不足1%的国土面积,不足5%的人口总量,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1%。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对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面积、港口吞吐量、旅客吞吐量、gdp增速等几个指标上,排名第一;经济总量,也已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深圳是全球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东莞、佛山、惠州是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一个世界大湾区的底气及基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势必极大降低人员、物品流动的时间和成本,促进城市互融互通、协同发展。
实际上,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大桥本身。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这座桥梁从开工建设到接近完工通车,一路都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其中,尤以岛隧工程难度最大。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创造了最大沉管预制厂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一年安装十节沉管的世界纪录创造了221天完成两岛筑岛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浇筑百万方混凝土无一裂缝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精度达毫米级的世界纪录。
今天,经过中国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集万千智慧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向建设者致敬,向伟大的祖国精神致敬!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2.5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四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港珠澳大桥观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xx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xx至20xx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xx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合同。
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五
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自主创新助推攻坚克难。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岛隧工程项目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难度最大的地方。,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至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带给我的感想。
近日,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假如自己是悲伤的,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我也会表达我对它的赞美之情,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是不是假的,进去新闻页面后,才发现是真的。
这条新闻的内容就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啦,这座桥位于广东省伶仃洋境内,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从计划设计到施工实现,整整花了九年的时间,我回忆我当时看新闻的情景,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我只有惊叹,重复看了几遍,我一个人默默深思。
我是在今年的七月份知道这座大桥的,当时还没一个具体的概念,不知道那些细节,只知道是一个很大工程,到了今天,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新闻我看完了,我也无法言喻,我们用时间向全人类证明了什么是奇迹,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奇迹,属于世界的奇迹。
桥隧全长55千米,时速可以达到10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这是我不敢想象的,可它就是这样的实现了,让我深深震撼。
这条路是修成了,可我的人生路,还没修炼成功,这条路更长,更需要时间,我也在做计划,也在想办法去实施,总之,自己似乎好像是成长了,在我二十岁的年龄,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幸运,让我更加自信起来,感谢中国,感谢那些为这个工程辛勤劳动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真棒,我相信奇迹还会再现,我也会好好努力下去。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六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大家看完这部影片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正好,2019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会感慨大国工匠勤劳智慧的伟力,你会惊叹盛世中国日新月异的华彩!你更会情不自禁地缅怀起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泱泱华夏炎黄子孙曾经的文明与强盛,屈辱与悲歌。曾经的我们,也曾雄立于世界的巅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有过文景之治,我们有过贞观长歌;我们有过两宋的风流,我们有过康乾的盛世!我们也曾是天朝上国,我们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满则亏,盛极必衰。我们也开始做起了掩耳盗铃夜郎自大的迷梦!终于,来自不列颠的鸦片和枪火撬开了我们家园故国的朱门。从此,烽烟遍地、饿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顾的我们开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梦想。黑暗不能永远遮盖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和奋进的动力。如今,我们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杂陈!如今,我们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热泪盈眶!如今,再看到壮伟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我最美的中华啊,我最爱的中华,只愿您能永远繁荣昌盛,宁静安详!只愿您能永远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对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创造了众多的“世界第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正在中国的江河大海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大桥已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桥梁大国和强国。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跨径斜拉桥、大跨径的悬索桥和跨海大桥中,中国建造桥梁分别占5座、6座、6座。而且,我们新建的斜拉大桥、悬索桥、跨海桥,从技术含量、技术水平以及使用的普遍性方面,毫不逊色。
全球最高的100座桥,有81座位于中国。如都格北盘江大桥全场1341.4米,桥面到谷底的距离为1853英尺(约合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
四川干海子特大桥,世界第一座全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最高钢管格构桥墩达117米;鹦鹉洲长江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创四项世界第一。丹昆特大桥(165公里长)这是京沪高速铁路丹阳之昆山段的特大铁路桥,全场164.85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第一高铁长桥。而放眼未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沪通长江大桥预计2019年通车;主桥设置双层双向10车道、世界上通行能力最大的杨泗港长江大桥2019年也将建成。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七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大家一起来参阅吧!
港珠澳大桥这一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国桥梁建设者队伍。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历时14年,建设者们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奋斗精神。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又一进步,依靠内生动力解决了前进中的问题。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凭借勤劳智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所遇情况纷繁复杂,建设者们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勇于面对,积极解决,不断地改良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名中交高速人,我们在学习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把学习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勇于攻坚克难,为中交高速未来发展做出新贡献。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时间,长度达55km的超级工程为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带来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交建设者,虽未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但我从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在深海中建设大桥难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从加工到运输、安装至最后合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号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e30节沉管在环境复杂的海底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最终实现了无人准确对接。
中交集团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沉管工艺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从事建筑行业马上快十年了,时常也会问自己“累吗”,回答是“累!”有时候也很苦恼,“离家太远了,不能照顾日渐老去的父母”“放假时间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个她一直异地”……但如果问自己“要放弃吗?”我会非常坚决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个,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桥梁,看着他们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脉,满满的自豪,足够填补我所有的遗憾。
今后我们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非常重要的一座桥。它连接着20年从小渔村发展为大城市的珠海,连接着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所在城市澳门,也连接着经济发展非常好城市香港。它,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难度最大的大桥,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为什么它最具挑战性呢?因为,在它的建造工程里,有许多难题。
首先,它的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它头顶上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隧道。因太长,中间需岛屿,而偏偏又没有,只有建造人工岛。偏偏人工岛得普通建造方法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圆钢筒的制造速度非常之快。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许多难题等着他们。台风、地震、氯离子腐蚀钢铁许多自然现象令他们头痛不已。在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挑战,没有历史上的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
摸索,摸索出了纪录,摸索出了成就,也摸索出世界桥梁史的奇迹与港珠澳的美好发展前程!这座桥,体现了中国人的倔强与自强不息。让我们向建桥的所有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工人学习,也为他们点赞!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正好,2019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八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大家一起来参阅吧!
港珠澳大桥这一国家工程、国之重器的背后,是一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中国桥梁建设者队伍。建设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历时20xx年,建设者们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彰显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奋斗精神。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又一进步,依靠内生动力解决了前进中的问题。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凭借勤劳智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所遇情况纷繁复杂,建设者们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勇于面对,积极解决,不断地改良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一名中交高速人,我们在学习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把学习的精神融入自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勇于攻坚克难,为中交高速未来发展做出新贡献。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时间,长度达55km的超级工程为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带来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交建设者,虽未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但我从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在深海中建设大桥难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从加工到运输、安装至最后合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号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e30节沉管在环境复杂的海底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最终实现了无人准确对接。
中交集团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沉管工艺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从事建筑行业马上快十年了,时常也会问自己“累吗”,回答是“累!”有时候也很苦恼,“离家太远了,不能照顾日渐老去的父母”“放假时间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个她一直异地”……但如果问自己“要放弃吗?”我会非常坚决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个,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桥梁,看着他们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脉,满满的自豪,足够填补我所有的遗憾。
今后我们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非常重要的一座桥。它连接着20年从小渔村发展为大城市的珠海,连接着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所在城市澳门,也连接着经济发展非常好城市香港。它,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难度最大的大桥,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为什么它最具挑战性呢?因为,在它的建造工程里,有许多难题。
首先,它的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它头顶上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隧道。因太长,中间需岛屿,而偏偏又没有,只有建造人工岛。偏偏人工岛得普通建造方法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圆钢筒的制造速度非常之快。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许多难题等着他们。台风、地震、氯离子腐蚀钢铁许多自然现象令他们头痛不已。在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挑战,没有历史上的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
摸索,摸索出了纪录,摸索出了成就,也摸索出世界桥梁史的奇迹与港珠澳的美好发展前程!这座桥,体现了中国人的倔强与自强不息。让我们向建桥的所有设计师、工程师以及工人学习,也为他们点赞!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正好,20xx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xx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xx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会感慨大国工匠勤劳智慧的伟力,你会惊叹盛世中国日新月异的华彩!你更会情不自禁地缅怀起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泱泱华夏炎黄子孙曾经的文明与强盛,屈辱与悲歌。曾经的我们,也曾雄立于世界的巅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有过文景之治,我们有过贞观长歌;我们有过两宋的风流,我们有过康乾的盛世!我们也曾是天朝上国,我们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满则亏,盛极必衰。我们也开始做起了掩耳盗铃夜郎自大的迷梦!终于,来自不列颠的鸦片和枪火撬开了我们家园故国的朱门。从此,烽烟遍地、饿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顾的我们开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梦想。黑暗不能永远遮盖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和奋进的动力。如今,我们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杂陈!如今,我们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热泪盈眶!如今,再看到壮伟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我最美的中华啊,我最爱的中华,只愿您能永远繁荣昌盛,宁静安详!只愿您能永远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十九
就在上个星期二,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从20xx年一直建到20xx年,足足用了九年的时间。大桥远看像一条弯弯的蛇,一直蔓延到海的尽头。近看一座雄伟的大桥,耸立在海洋的正中间。桥中间有三个像船帆一样的高塔。港珠澳大桥有一部分是海底隧道,隧道里灯火通明,车辆可以开到海底最深处再上来,仿佛进入了未来世界。
爸爸对我说,在大桥修建之前,只有两个国家会建,一个是韩国,一个是荷兰。中国先找到韩国,想去看一下韩国的桥,可韩国不让看,中国只好在隔300米的地方拍了照片。中国又找到荷兰,荷兰开出了高价。中国问可不可以出3亿,荷兰说如果出3亿,就只为中国唱一首祈祷歌。中国很生气,决定自己修桥。在这9年的时间里,中国不断努力,终于建好了港珠澳大桥。这件事也成为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后来荷兰惊讶极了,把中国请过去,还为中国升起国旗。中国非常自豪。
我又问妈妈:“万一发生了海啸和台风怎么办?”妈妈说,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有很多大学都来参与研究,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最终攻克了难题。大桥可以抗16级台风,今年9月,14级台风“山竹”来的时候,大桥上的路灯都没动,真牢固啊!
我真为中国自豪,能建造这么高科技的大桥,实在太伟大了。我以后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为祖国做贡献。爸爸妈妈说,明年要带我自驾去大桥,到香港和澳门玩,到时候我就能见到港珠澳大桥了!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二十
星期一这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珠海,游览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
我们在车站等着,即将要坐巴士来体验港珠澳大桥的美景。一分钟,两分钟,十五分钟,我的心越来越焦急,想要快点上车。终于,车来了,我快速地跑上去,找了个位置坐好,便等待着车发动。
我拉开窗帘,车已经开始行驶了。我往窗外看,外面是一片一望无际,蔚蓝无比的大海,海上的波浪翻腾着,像猛虎般地朝我们扑来,让人身心愉悦。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水天相接的地方重合成了一条线,海水犹如被一双永不休止的大手所源源不断地推进,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浪头,而来到我们身边时,却又小了下去,像是尊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浪花翻滚起来,像是身态轻捷的仙子,荡起了白色的泡沫。港珠澳大桥,它就像是一条蜿蜒的巨龙,还像是“肌肉发达”的长龙。我们则在“巨龙”的背上行驶。港珠澳大桥全长有55公里,运用了大量的钢结构。桥上非常宽,可以容纳3辆大巴。我们很快便进入了海底隧道,一进去,里面黑漆漆的,即使有灯光照着,还是感觉漆暗无比。隧道里面,有无数根灯管在隧道上方闪亮着光,就像在黑夜里闪烁的星星一样。在隧道里,隐隐约约能听到海底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是钢琴弹奏出的优美乐章。出隧道了,很快便到了香港,桥形也逐渐变成了y字形,每个大约200米,便有一个大“招牌”,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到了香港了,我便从幻境中如梦惊醒,亲身体验到了港珠澳大桥,真是雄姿莽莽,美伦美奂,魅力无穷啊!
第二天,我们回来了广州。这次体验了创造“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让我永生难忘。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二十一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那么,关于《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港珠澳大桥》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xx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xx至20xx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xx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合同。
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
工作计划。
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一座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一种自豪。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20xx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一张联通世界”的中国名片,一桥飞架,连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电影重点挖掘了港珠澳大桥之所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伟大工程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这座“超级工程”背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勇于攻克难关、不断挑战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创造中国奇迹。桥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二十二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至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在看完纪录片《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后,我不禁为如此伟大的工程赞叹。工程师们克服多种对施工不利的条件,在工程建设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找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海床结构复杂,再在海底建设如此庞大的超级工程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地震,进而导致海啸等灾难的发生。为保证工程安全进行,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阻水问题:大桥横跨珠江口,对珠江的排洪纳潮有较大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航道淤塞;这样必须采用大跨径的桥梁。(如果采用30米跨径,桥墩的厚度约为2-3米,阻水率为6-10%,而采用100米跨径,阻水率就降为2-3%)。
2、航道问题:珠江口为我国航运最繁忙的航道,必须提高大桥净空;。
4、白海豚问题:大桥横穿白海豚的繁殖地,建设期必须错开白海豚繁殖期;。
5、台风:珠江口台风多,对大桥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设计上有较高要求;。
6、海水侵蚀:海水对混凝土的逐步侵蚀,影响大桥结构和使用寿命。
珠江口基本上为冲积地质,淤泥较厚,在这上面修建外海人工岛,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同时由于淤泥和地质其他问题,在上面建设沉管海底隧道同样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内基本上为盾构隧道)。这样在淤泥地上修建人工岛和海地隧道也成为一个难点。
大方面的问题便于发现,但对于如此巨大的超级工程来说,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新问题。例如,在放置沉管隧道之前,工程师们发现海床并不结实,无法承受沉管的重量,在洋流的影响下还会导致沉管侧翻。如果沉管侧翻,在海底巨大的压力下,是无法再将其置回原位的,这样一来,造价高昂的沉管就相当于报废了。因此,在此之前,工程师们现在实验室里模拟海洋环境,计算相关数据,并同时在海底浇灌混泥土平台,日后可将沉管放置在混凝土平台之上。
对于像港珠澳大桥这样的世界级超级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一项工程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港珠澳大桥》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沉管e30号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展示了大桥项目涉及地质、水文、环境、防风以及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的建设难题,将大桥主体工程桥、人工岛、隧道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和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如万花筒般呈现出来,大桥的建设者孤岛筑梦、奋战七年的峥嵘岁月载入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史册,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闪耀伶仃洋上。
港珠澳大桥的完工是世界的又一大奇迹,这份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及精诚通力的合作。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我们的工程师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海上搭积木,海底穿针线,为了对接34个隧道结构,数万吨沉管在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进行无人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滴水不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就就骄傲自满,不求上进。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了事。要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韧劲,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对于职业的敬畏心和忠诚度,做一个工作中的好工匠。作为工程师,我会以工匠精神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步走,精益求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一座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连起了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风采。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一种自豪。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以第e30号沉管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回顾了港珠澳大桥自年动工以来,中国桥梁建设者们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历程,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一国两制”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港珠澳大桥,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一张联通世界”的中国名片,一桥飞架,连接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区域,电影重点挖掘了港珠澳大桥之所以成为二十一世纪伟大工程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这座“超级工程”背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勇于攻克难关、不断挑战极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确立“中国标准”创造中国奇迹。桥的背后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港珠澳大桥参观心得体会(优质23篇)篇二十三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全长70分钟,历时8年不间断跟踪拍摄,是在电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的一部全新的电影纪录片。那么,其观后感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观后感,仅供大家参阅。
5月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在全国院线上映。
影片总导演闫东:当一座雄伟的大桥建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觉得不光是看到桥,更想表现的是建设这座大桥的一线建设者,这个片子在今年五一劳动节上院线,向全国的各界的职工致敬,他们分守在各个职业当中,是工匠精神铸造了国之重器。
看了电影以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因为作为一名钢铁人,我们也是支撑“国之重器”的坚强力量!
港珠澳大桥可谓是中国钢铁行业一次空前的“大阅兵”,中国宝武是港珠澳大桥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供材覆盖了桥、岛、隧三大主体工程,合计约50万吨。而宝钢股份供货合计约34万吨,在大桥主体工程用钢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盛赞: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看完基建工程题材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感受到我们祖国基建工程的强大,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就像一条巨龙飞跨三地,将香港、澳门和珠海连为一起,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时间,长度达55km的超级工程为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带来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名中交建设者,虽未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但我从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在深海中建设大桥难度更大,尤其是世界最大沉管从加工到运输、安装至最后合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号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e30节沉管在环境复杂的海底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最终实现了无人准确对接。
中交集团承建的海底隧道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沉管工艺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不仅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也反映了世界最高水平。
从事建筑行业马上快十年了,时常也会问自己“累吗”,回答是“累!”有时候也很苦恼,“离家太远了,不能照顾日渐老去的父母”“放假时间太少了,不想和我的那个她一直异地”……但如果问自己“要放弃吗?”我会非常坚决地回答“不!”理由只有一个,望着一座座平地而起的桥梁,看着他们由自己的努力,一天天的打造成一座城市的血脉,满满的自豪,足够填补我所有的遗憾。
今后我们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采。
电影开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就是在这波澜壮阔的伶仃洋上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誓言。几百年后的今天,勤劳智慧的工程师们亦是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杰作——港珠澳大桥。
大桥横跨伶仃洋,这里台风频繁,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工程师们需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因此施工过程中必然是困难重重,阻水问题、航道问题、航空限高问题、白海豚问题、台风、海水侵蚀等等,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习的地方,只有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才能使我们不断攻坚克难,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正如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所说:“遇到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我们有自己智慧,同时也要利用各种行业资源、国际资源。”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建工程。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另外一大难点是安全环保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同时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等。然而高瞻远瞩的工程师们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开工初期就立下誓言:“大桥建成通车,白海豚不搬家”,他们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在影片的最后,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足以证明一个人将自己全部激情投入到喜欢事业当中无疑是幸福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的那段岁月亦是终生难忘的。
虽然早已久慕港珠澳大桥的盛名,却是一直无缘得窥其貌。正好,20xx年5月9日晚,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我才有幸一睹其风华绝代的英姿。
晓月银钩花初绽,歌舞瑶台宴正欢。玉皇酒醒寻碧带,唯见游龙卧清湾。举世闻名的港珠澳大桥,东西绵延数十公里,沟通港珠澳三地,如一条巨龙,静卧在伶仃洋的万顷碧波之上。远望港珠澳大桥,它真的彷如一根仙人们遗落人间的玉带。它纤细柔美,蜿蜒绵长,悠悠渺渺,伸向天际,又在人们目力所极之处消失于云海之间。近看港珠澳大桥,它却是一条遒劲有力、雄伟壮观的钢铁巨龙。它如同是堕入人间的敖广,一会儿作神龙摆尾状戏水弄澜,一会儿又逞飞龙在天状怒射苍穹。在它身上,刚与柔被同时赋予;在它身上,力与美在双双绽放!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主桥东起香港新界大屿山岛西北部散石湾,向西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此外,大桥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从上面一览碧海、蓝天、绿岛、白云,非常惬意。大桥下还有许多绝美的海岛,日落时便有最美的景观。如若到时,你也正好驾车路过,便就能有幸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港珠澳大桥的壮伟,不仅源于它的气度和绝美,更源于人们为它所耗费的心力和汗血!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最初在1983年提出,20xx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20xx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总投资达720多亿元。整个工程,从立项、审批到设计、建设,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港珠澳大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巨龙的象征,更是我们大国工匠的丰碑!
看着港珠澳大桥,你会不由得涌起一阵由衷的敬意和自豪。你会感慨大国工匠勤劳智慧的伟力,你会惊叹盛世中国日新月异的华彩!你更会情不自禁地缅怀起历史的舞台上我们泱泱华夏炎黄子孙曾经的文明与强盛,屈辱与悲歌。曾经的我们,也曾雄立于世界的巅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有过文景之治,我们有过贞观长歌;我们有过两宋的风流,我们有过康乾的盛世!我们也曾是天朝上国,我们也曾威加海外!只是,月满则亏,盛极必衰。我们也开始做起了掩耳盗铃夜郎自大的迷梦!终于,来自不列颠的鸦片和枪火撬开了我们家园故国的朱门。从此,烽烟遍地、饿殍千里,不再被上天眷顾的我们开始了沉痛的近代史。愤怒孕育希望,不甘哺育梦想。黑暗不能永远遮盖光明,落后就要挨打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坚持的勇气和奋进的动力。如今,我们又重新崛起,怎能不五味杂陈!如今,我们又再逢盛世,怎能不热泪盈眶!如今,再看到壮伟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默默地祈祷和祝福:我最美的中华啊,我最爱的中华,只愿您能永远繁荣昌盛,宁静安详!只愿您能永远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xx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xx至20xx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xx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为了测试海水对金属的腐蚀,科研人员调用了在实验室被还是浸泡了二十多年的金属材料进行比较。注意,二十多年实际浸泡,不是推算不是模拟,是实际!当我看到实验室那些泡在水里的钢板时我对工程师们的高瞻远瞩是无比的佩服。
感触三:精诚通力的合作。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合同。
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四、结语。
港珠澳大桥,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这是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