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一
刘海,男,藏族,现年13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班长,是学校护校队成员,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那天,他在班上第一个反应过来,高吼一声“快跑,地震来了”,他协同教师带领本班学生从六楼跑到操场上,此时教学楼已严重倾斜,水泥砖头随时往下掉,然而他不顾个人危险,返回教学楼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疏散被困在学校教学楼的其它班学生,带领学生顺着安全通道来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又马上清点了一下六年级的学生,看他班上的学生都来齐没有。
到了下午,学校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当时由于被地震破坏的山路还未抢修通畅,通讯也未恢复,很多家长都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当刘海的哥哥来学校接他时,他要求哥哥把同村的七八个没有家长来接的学弟、学妹也一块接走。当他哥觉得这样承担的责任太大而面有难色的时候,他说:“这样把他们放学校,他们着急,他们的爸妈更着急。让他们跟我们一块走吧!”最终,当这些同学回到家,和家长见面的那一刻,他也安心了很多。
回到家他也坐不住,帮大家搭帐篷,几天后,来电了,当他从电视上看到特重灾区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线,看到无私的志愿者在第一线,看到那些他的同龄人的坚强和乐观的时候,这个性格倔强的男生流下了眼泪。
通过刘海同学的种种事迹,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评该同学为“日隆镇小学抗震救灾小英雄”。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二
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显得无比的渺小。但是灾难是永远压不垮人们的意志的。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痛。
这一天是那么的平常,我们也像平常一样的上学、学习,可就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午休刚刚下课。忽然,地动山摇,教学楼颤动了起来,教学楼外面的白杨树也颤动了起来,教室里一阵慌乱,同学们不知所措。老师首先意识到,不好,这是地震,让我们马上离开教室,我们立马冲出了教室,向教学楼下开阔的操场跑去。站在操场上的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给惊呆了。此时,同学们把平时所有同学之间的不愉快都抛到了脑后,就是平日里交情很差的同学,都相互的安慰着,互相问候:你有没有受伤?吓到了吗?……这一声声关心的话语回荡在校园里。等到稍微平静以后,他们又开始关心家人是否安全,有手机的师生们不停的打电话,直到把电话打通,知道家人是安全的,才把他们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下。
事后,我从广播电台、电视台才知道:这次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中江县还不算是最严重的地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在地震中心汶川,和离汶川较近的北川以及我们德阳市的什邡、绵竹等地区。电台、电视台每天都在报导地震后的一切,从电视里看到的一切,让人感到震惊、悲痛,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一望无际的是废墟,而在这些废墟下却掩埋着万余人的生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万余人的数目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废墟下埋着万余条生命,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废墟下的生命也在一个一个的逝去。
经过这次灾难,我懂得了许多。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坚强意志,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篇三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