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一
当各路诸侯攻破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离咸阳不远时,赵高派心腹把二世杀了。赵高想自己即位,又怕进关的诸侯不服,就把二世的侄儿子婴立为秦王。子婴明白赵高一肚子坏水,非常危险,就设计杀了赵高。项羽想借着咸阳内乱连夜进军,又怕投降过来的秦军叛变。大军到了新安城南(今河南新安),楚军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都给杀了,埋在大坑里。打这儿起,项羽的残暴出了名。
公元前220__年,刘邦进了武关。秦王子婴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yáo)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又吩咐大将周勃带领全部人马,从东南侧面突然打进去,杀了主将,消灭了这一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大臣前来投降,车马好像戴孝似地都用白颜色。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交给将士们看管。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乱纷纷地争着去拣值钱的东西拿。萧何首先进丞相府,把那些有关国内户口、地形、法令等的图书和档案都收管起来。这些文件是将来治理国家不能少的,他认为比银金财宝更有用。
刘邦约法三章
刘邦进了阿房宫,一见宫殿这么富丽,宫女们这么漂亮,就进了内宫,躺在龙床上不想离开了。
部将樊哙这时闯了进来,说:“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做富家翁?这些穷奢极欲的东西使秦亡了,您要这些干吗?还是快点回到灞上去吧!”
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张良对刘邦说:“请您听从樊将军吧!”刘邦只好封了库房,自己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去。
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已经吃够了,从今儿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废除。我跟诸位父老订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办罪的轻重看犯罪的轻重而定。”“约法三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百姓们兴高采烈,纷纷拿着牛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耐心地劝大伙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父老乡亲们就不要再操心了。”
打那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们都希望刘邦留在关中做王。但刘邦却担心项羽也会打进关中,不肯放过自己。
有一个谋士说:“将军,我们可以一面立刻派兵去守函谷关,别让诸侯的军队进来,一面招收关中的壮丁,扩大自己的军队。这样才可以抵抗诸侯。”听他这么一说,刘邦就派兵去守函谷关,不准项羽的军队进来。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说:“沛公有令,无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来。”
项羽知道后,气得连眼珠子都突出来了。他打进函谷关,到了新丰、鸿门(在今陕西西安东北)把大军驻扎下来,召集将士们商议怎么去惩罚刘邦。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二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赞刘邦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乱世英雄出草莽,斩蛇起义古今闻。
汉秦换代民情定,刘项竞争上下分。
裂土封王疑倒退,维权灭将怎同心。
江山百姓都归朕,太祖从来为子孙。
漳河白浪渺悠悠,往迹如斯不复留。
古道暮秋初下叶,楚人昔岁此沉舟。
乘风夹岸鼓鼙急,落日流霞烽火稠。
子弟八千飞捷日,咸阳已报尽归刘。
捷足咸阳约法三,履险鸿门解虎眈。
广武签盟烽火息,乌江背信战争酣。
知人善用谋韬稔,度势窥机策略谙。
夙夜怀忧眠未稳,屠烹走狗莫容耽。
莫把亭长看等闲,平民成就帝王天。
先机胜算关中入,鸿宴溲离灞上还。
暗度陈仓施妙计,重围垓下写奇篇。
休言无赖胸无墨,善用英才唱凯旋。
布衣将相第一人,开创王朝四百春,
略地攻城疆域广,轻傜减赋世风新,
纳招贤士驱骁将,诛剪奸憸用俊臣,
约法三章留史册,传承万代笑嬴秦。
千年烽火去悠悠,楚汉相争骨作丘。
立马新安独坑虏,鏖兵巨鹿敢沉舟。
鸿门樊哙伶牙利,别苑虞姬粉泪稠。
空有良才无用处,九州天下必归刘。
何分显贵与清贫,身世沉浮别有因。
问鼎无须扛鼎力,解铃应识系铃人。
韩生断首怜犹假,雍齿封侯恨却真。
待得一朝天下定,荒丘染血卧功臣。
连绵尸骨垒山河,将相王侯有种么?
约法三章为民众,乡音四面止干戈。
驾前何惧能人少,天下从来俊杰多。
物尽其材皆可用,千年犹唱大风歌。
刘邦(前256年[1]/前247年[2]-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3-5]魏国大夫刘清的曾孙。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7]。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8],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9]。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10],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11]。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12]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13],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氾水北岸[14-15],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16],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17],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18]。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19-20]。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三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路人皆知。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太公”“媪”在中国古代,是老翁、老婆婆的惯用称谓,平常无奇。
但当刘邦坐上了龙墩、成了皇帝,昔日的布衣身世竟罩上了奇异的光环。《史记·高祖本纪》紧接着写道:“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看!由这里刘邦一下子成了龙种。
为了进一步强化“真龙”印记,《史记·高祖本纪》又写下了如下神话:秦始皇常感“东南有天子气”,故出游便游巡狩东方,意在镇服东南的天子气,刘邦于是就对号入座;吕后在山中找寻刘邦,常常一找便得,问何以如此,吕后说刘邦所在的地方,上面经常有云气,依着云气去找,就能找到;刘邦一次醉酒在山路上行走,遇一蛇擋道,拔剑斩蛇继续前行。后行人走到其斩蛇处,见一老妇人在那里哭泣,说这是她儿子白帝子,化身为蛇,竟被赤帝子斩杀了。当人们置疑她时,老妇人却不见了,云云。这些说法,中心思想无非一个:刘邦,乃真龙天子也!
显然,这些传闻的编织、播撒源头当推刘邦,至少他是乐见其成的。因为故事的指向很明确——都是为刘邦争天下、坐天下服务的。先说那“见蛟龙于其上”,这档子事,倘若刘太公不说、刘邦不允说,谁敢造次?再说那“见其上常有龙”,谁能保证王媪、武负不是刘邦请托?至于吕后望云寻夫、老夫人哭白帝之子,更是破绽多多。因而记录这些传说的作者司马迁本人也并不尽信,言他撰《史记》只是有闻必录,亦即他记录刘邦之出身,如同写黄帝“教熊罴貔貅虎与炎帝战”一样,用的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方法”。不过,悉心编造也好,刻意传播也好,目的都是为刘氏“家天下”制造舆论。故从刘邦以“真龙天子”自居肇始,经过文景之治直到汉武帝登场,“龙子龙孙”一脉赓续均喜闻其编、乐听其传。于是,也就一路绿灯传了下来。
按说,布衣出身当上皇帝说来更励志,正应了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发出的那句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话用在刘邦争天下之前可谓圭臬:他嬴政、胡亥可以当皇帝,陈胜、吴广、项羽可以称王,我刘邦为何不可?但当其坐上龙墩之后,前文所述就成了务必去除的魔咒。个中道理并不复杂:我刘邦一个底层白丁都能当上皇帝,他人为何不会效仿?这个逆向设问,自然是令冀望刘家天下代代相传的刘邦内心所惧怕的。于是乎,为刘氏家天下永固计,“真龙天子”的神话便出现了。可以说,神话刘邦的身世,既是其争天下、聚人气的需要,也是其坐天下、愚民心的需要。
古语有云:“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一时可能会得到某种效应,但假的就是假的,不仅终究靠不住,还会授人以笑柄。刘邦编造其母曾与大蛇交合,本意在表明他乃“正宗龙种”,岂料到了魏晋一些名士的嘴里,刘邦竟成了“杂种”。同样,传说清太祖一生下就会说话,主旨大概是为了表明其乃“神人”也,可到了老百姓那儿,却成了“清妖”,这恐怕是杜撰神话者及其子孙后代始料不及的。故而,今天一些仍然以“自夸”“子夸”等形式编造传记故事的人,当引以为鉴。神话毕竟是神话,当不得真,更成不了真。
图:王恒 编辑:黄灵 yeshzhwu@
相关热词搜索:;刘邦的英雄事迹篇四
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刘邦用人之道,欢迎阅读!
1、用人不疑。
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2、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汉室大业,与他善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人才。我们搞企业管理也不妨学习一下刘邦的人才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中善待比我们更强更优秀的人才。
3、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之先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一切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由此他就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
4、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他的用人策略是十分英明的。
5、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6、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对于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应得的酬劳,而更需要尊重和信任。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以致于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有一句古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权在中国历史上最高权威,宗教在中国一直是政权的辅助,广袤的土地和千万人口。被一个深藏在皇宫的人统治着,并安然有序地开创着中国的历史文明与社会进步,这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皇帝网罗着全国的精英,皇帝是人才智慧的最高端,研究中国历史皇帝的智慧,就能达到“会当凌绝峰”的境界。
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一个庞大帝国的领导者和缔造者,借鉴他的人才智慧,启发我们今天的人才策略灵感。
汉高祖刘邦才不及中人,但要说到人才管理,可以算是大师级的人物,他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让韩信带兵、让张良谋划、让萧何治国,人才都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和功臣、将相们讨论问题时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你们看到一方面,没看到另外一方面。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刘邦在用人的确有过人之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长处。
如韩信能带兵,他敢放手给兵。张良善于谋略,在他手下能运筹帷幄,萧何会管账,他敢放手给钱。刘邦的高明在于善于利用比自己厉害的人物,能使各种杰出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而且有效授权。刘邦曾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问到自己,韩信说陛下最多能带10万兵。刘邦就问他,为什么韩信反为自己所擒。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善将将。韩信的一席话,可以说是真正道出了刘邦能成大业的真正原因。
刘邦用人不问出身
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是沛主吏椽,谋士张良是失魂落魄的游泳者,大将军韩信是个讨饭的叫花子。周勃是一个编席打篓子兼作吹鼓手的人,张苍为秦御史,樊哙是剥狗的屠夫,娄敬为车夫,灌婴是小商贩等,但他们各有其长,加上刘邦的大胆任用,都成了谋臣战将,忠心耿耿为刘邦效劳,形成了以刘邦为首领的中坚力量,对刘邦统一天下起到了极其决定的作用。
刘邦终其一生,正是由于他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选才之德,谋才之脑,提才之能,用才之胆,容才之量,护才之魄,育才之法和集才之力。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因此,企业老板们不一定样样都行,样样才干过人,但必须善于识人、选人、用人。否则,任何雄才大略难以实施,任何宏图伟业都不能成功。企业不在大小,员工不在多少。凡重用众才之能者必兴,凡善聚众智之光者必明。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五
刘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这是因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刘邦有关的英雄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秦军在巨鹿打了败仗,可章邯还有二十多万人马驻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讨救兵。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反而要查办章邯。章邯怕赵高害他,只好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
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阳,秦王朝内部也发生了混乱。
二世虽然是个糊涂虫,是鹿是马还分得清。他笑着说:
“丞相别开玩笑,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绷着脸说:“怎么不是马?请大家说说吧。”
二世就问大臣们。不少人懂得赵高的用意,就附和着说:
“是匹好马呀!”
也有的害怕赵高,不吭声:只有少数大臣说是鹿。
没过几天,那几个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找个借口办了罪。
打那以后,宫内宫外大小官员都害怕赵高,再没有人在二世面前说赵高的不是了。
公元前220__年,刘邦的人马攻破了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离咸阳不远了。二世吓得直打哆嗦,连忙派人叫赵高发兵去抵抗。赵高知道不能再混下去,就派心腹把二世逼死。
赵高杀了二世,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现在六国都已恢复了,秦国不能够再挂个皇帝的空名,应该像以前那样称王。我看二世的侄儿子婴可以立为秦王。”这些大臣不敢得罪赵高,只好同意。
子婴知道赵高杀害二世,想自己做王,只是怕大臣们和诸侯反对,才假意立他为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好,到即位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去,趁赵高亲自去催子婴的时候,就把赵高杀了。
子婴杀了赵高,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峣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另派将军周勃带领全部人马绕过峣关正面,从东南侧面打进去,杀死守将,消灭了这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峣关,到了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秦王子婴带着秦朝的大臣来投降了。子婴脖子上套着带子(表示请罪),手里拿着秦皇的玉玺、兵符和节杖,哈着腰等在路旁。
刘邦手下的将军主张把子婴杀了,但是刘邦说:“楚怀王派我攻咸阳,就因为相信我能待人宽厚;再说,人家已经投降,再杀他不好。”说完,他收了玉玺,把子婴交给将士看管起来。
这样,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强大的王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灭亡了。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各人都拣值钱的金银财宝拿,闹得乱哄哄的。只有萧何不希罕这些东西,他先跑到秦朝的丞相府,把有关户口、地图等文书档案都收了起来,保管好。
刘邦在将士陪同下,来到了豪华的阿房宫。他看见宫殿这么富丽,幔帐、摆设儿好看得叫人睁不开眼睛。还有许许多多的美丽的宫女。他在宫里呆了一会,心里迷迷糊糊的简直不想离开了。
刘邦不听他的话,说:“让我歇歇吧。”
刘邦是一向很信任张良的,听了他的话,马上醒悟过来,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
接着,刘邦召集了咸阳附近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被秦朝的残酷的法令害苦了。今天,我跟诸位父老约定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除了这三条,其他秦国的法律、禁令,一律废除。
父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不必惊慌。”
刘邦还叫各县父老和原来秦国的官吏到咸阳附近的各县去宣布这三条法令。
打那时候起,刘邦的军队在关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们都巴不得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
当各路诸侯攻破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离咸阳不远时,赵高派心腹把二世杀了。赵高想自己即位,又怕进关的诸侯不服,就把二世的侄儿子婴立为秦王。子婴明白赵高一肚子坏水,非常危险,就设计杀了赵高。项羽想借着咸阳内乱连夜进军,又怕投降过来的秦军叛变。大军到了新安城南(今河南新安),楚军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都给杀了,埋在大坑里。打这儿起,项羽的残暴出了名。
公元前220__年,刘邦进了武关。秦王子婴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yáo)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又吩咐大将周勃带领全部人马,从东南侧面突然打进去,杀了主将,消灭了这一支秦军。
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大臣前来投降,车马好像戴孝似地都用白颜色。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交给将士们看管。
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乱纷纷地争着去拣值钱的东西拿。萧何首先进丞相府,把那些有关国内户口、地形、法令等的图书和档案都收管起来。这些文件是将来治理国家不能少的,他认为比银金财宝更有用。
刘邦约法三章
刘邦进了阿房宫,一见宫殿这么富丽,宫女们这么漂亮,就进了内宫,躺在龙床上不想离开了。
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张良对刘邦说:“请您听从樊将军吧!”刘邦只好封了库房,自己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去。
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已经吃够了,从今儿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废除。我跟诸位父老订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办罪的轻重看犯罪的轻重而定。”“约法三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打那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们都希望刘邦留在关中做王。但刘邦却担心项羽也会打进关中,不肯放过自己。
项羽知道后,气得连眼珠子都突出来了。他打进函谷关,到了新丰、鸿门(在今陕西西安东北)把大军驻扎下来,召集将士们商议怎么去惩罚刘邦。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
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
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
当时,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音shēn)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和吕氏结婚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20__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
秦朝末年,秦始皇征发大批民工在骊山为自己修筑陵墓,规定各郡各县都必须押送一定数量的民工前往骊山,如果数量不足或不能按期到达,不但民工要被处死,押送的人也一样要被处死。
那时,刘邦在家乡沛县担任泗上亭长之职。一次,他受县尉派遣,押送一批民工前往骊山。半路上,不少民工知道前往骊山筑墓,必将有去无回,纷纷逃亡。刘邦知道自己即使押送剩余的民工到达骊山,所有的人也都难免一死,便在丰县西的一个大泽旁的凉亭中和民工们一起停下来喝酒。
刘邦开怀畅饮,喝得有些醉了,对民工们说:
民工们对刘邦的义举十分感激,有十几个壮士看出刘邦将来是个大有作为的人,便当即表示愿意跟随刘邦共图大业。
刘邦大泽诛蛇
刘邦很高兴,当天晚上便带了这十几个人穿行大草泽。夜,黑漆漆的,大泽中的小路已看不太清楚,刘邦便派一个人在前面探路。
于是,刘邦独自一人,一摇三晃地向前走去。走了不远,果然见到一条大白蛇横卧在路中,样子十分凶恶。刘邦丝毫也不感到害怕,拔出剑来,一剑砍去,便把那大白蛇斩成两段。
刘邦便从大蛇身上跨过去,继续前行。走了一段路,他因酒力发作,醉得厉害,想起后面的同伴们,便停下来等候。
“有人杀了我的儿子。”老婆婆回答说。
“谁是你的儿子,他是怎么被杀的?”
壮士们认为这老婆子是在胡说八道,刚想羞辱她一番,那老婆子突然化成一阵风,不见了。
那些壮士们都十分惊奇,前行来到刘邦停歇之处,把所见到的告诉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那些壮士们知道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也更加死心塌地追随他,对他也更加敬畏。
这个,《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似乎真有其事,其实是刘邦做了皇帝后,后人编出这斩蛇之事,借此说明他是“赤帝之子”,他做皇帝是天命所归而已。
后来,“大泽诛蛇”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帝王创业。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六
中国历史上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是汉高祖刘邦了。
刘邦是个无赖,除了吃喝嫖赌,好像会的也不太多,就是爱交朋友,著名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就是那个时候结交的狐朋狗友。这说明,位子决定脑袋。在小小县城里,像萧何这样的大才子,还不是当个普普通通的小吏?但就是他辅佐了刘邦,开创了大汉天朝。还有韩信,刘邦认识他的时候,他仅仅是在项羽帐外手拿着戟看门的人,被张良相中后,指挥千军万马,打败项羽。我想,当时项羽打死也不会相信,他军中一个小小的看门人竟然有如此大才,并且是要了他老命的大才。
刘邦从小就有不凡的梦想,总是守着人数他大腿根内侧72颗黑痣,来说明他的命是老天眷顾的。且不说这动作是多么的恶心,但一直坚持梦想,并且努力的去实现,这点是成功者永远不变的特点。
刘邦会用人,所以,他麾下有那么多的良才,也就是用了这么多的良才,他整个团队的实力大增,并且实现了霸业。我记得当年在制药厂的时候,营销经理给我们做培训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当区域经理,既要有霸气,也要有匪气,这好像说的就是刘邦。刘邦有霸气,否则无法成就霸业,但他同时也有很多匪气,即利用知识分子,又侮辱知识分子,让清高的知识分子无法清高。他遇到自命不凡的,先来个下马威,然后再启用,这就是管理之道。
刘邦当皇帝也是逼出来的,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当皇帝,下一个时间段自己的命是否在还属于未知呢,还怎么当皇帝?他当皇帝的野心是一个一个胜利所累积成的。所以,很多做大事的人不会考虑太多,有了详实的计划,勇敢的往前冲就够了。做大事的野心就在一个一个小小的胜利中形成,原来不敢想的事情也敢做了。尽人事听天命,别把后路布置大多。
刘邦是个公认的无赖。人家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他的膝下啥也没有。所以,他扑通一下跪下来与项羽结拜为兄弟,又扑通跪在他结拜兄弟面前表述忠心。这不能说刘邦懦弱,只是他的政治权谋而已。当他被弓箭射中之后,他为了稳定军心,忍着剧痛指挥若定,“每临大事有静气”,足以表现他的英雄气概。
李清照曾经写词来缅怀项羽,说项羽是个大英雄,但是仔细想想,项羽杀人如麻,简直是个恶贯满盈的屠夫,而刘邦是个不忍涂炭生灵的贤君。老天给了刘邦天下也是公平的。
刘邦给我了一个启示,就是做好计划后要大胆的去做,不要考虑太周全,因为老天如何安排自己那是老天的事情,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大胆的往前走,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七
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刘邦简介的内容,欢迎查看!
生平
战国时的魏安釐王21年·周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乙巳岁,即公元前256年生于楚国泗水郡(即汉“沛郡”)丰邑县中阳里家中,父母为刘太公(据野史记载名为:刘煓,字执嘉)和刘媪(野史记载名为:王含始),刘邦有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个弟弟(《史记》记载:大哥刘伯。二哥刘仲,汉朝建立后改名刘喜。四弟刘交。)刘邦为老三,故名字为季,人称刘季。 公元前221年庚辰岁,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帝国,之后刘邦试吏为秦国泗水郡的泗水亭长。
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起义,刘邦在楚故地沛县响应,参与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动。
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请降,秦国灭亡。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之后是四年零三个月楚汉之争,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于二月初三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定陶即皇帝位,建都洛阳,高祖三年再迁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
刘邦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在汉王位,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在皇帝位),从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死后,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邦画像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但到后来能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建立汉朝基业,是因为他与人友善,善交游,心胸豁达,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有领导才能。每有征战常常亲征,能够使将领和士卒信服。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205]刘邦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奠定汉代延续四百余年的基业。
感孕而生
《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贵不可言
刘邦曾辞去亭长在家务农,吕后和两个孩子住在田间小棚里,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后还留他吃了饭。老丈看了吕后的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后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
老丈走后,刘邦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后向他备言前事,说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刘邦问老丈在哪,吕后说:“其走未远。”刘邦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刘邦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刘邦登基后,这位老丈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父子情深
刘邦很崇尚孝道,称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居住,封父亲为太上皇。太上皇在皇宫生活日久了就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蹴鞠
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斗鸡、蹴鞠为欢”。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古人居家旅行必备娱乐物。
城隍神
《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刘邦,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152]刘邦得天下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长安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八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豪杰。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20__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妹夫樊哙去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
刘邦的英雄事迹篇九
;这是一场保家卫国之战。公元前200年农历十月,刘邦与匈奴单于冒顿在山西大同一带高峰对决,32万步兵对垒30万骑兵。此战之前,刘邦有一个严重疏失,对北方冬天的寒冷缺乏准备,汉家军近二三成的士兵被冻掉脚趾和手指,“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汉书·匈奴传》)。冒顿单于成功实施“诱敌深入”和“擒贼先擒王”战术,分割包围,把刘邦死死围困在大同的白登山,整整七天。刘邦派人私下向冒顿王妃(阏氏)重金行贿,得以侥幸生还。
冒顿和刘邦是同时代的英雄,但粗糙不羁至极。公元前209年,冒顿弑杀父王,自立为单于。“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父王群妃为妻),以力为威”(《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这一年他26岁,此之后横刀立马,兼并整饬匈奴数十个部落,再之后疯狂扩张,东进辽东东胡,西到帕米尔,北抵贝加尔湖,南踞长城脚下,黄河岸边,一统辽阔的草原和戈壁,不到十年时间,一个彪悍的匈奴帝国强势崛起。公元前200年,与汉朝军队决战的时候,冒顿35岁,刘邦58岁。
这一年是汉七年。事实上,刘邦是在汉五年春天称帝,六月定都长安,十二月灭项羽,统一中国不足两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北部边疆不断报急,边关多处吃紧,匈奴在边境沿线掳人口,抢财物,杀官吏。在此之前一年,为强化边防,刘邦封异姓诸侯韩王信为代王,重兵驻守山西北部,驻地在马邑(山西朔州),但不久,韩王信在重压之下投降匈奴。“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顺势大举南下,破雁门关之后,又连下太原、晋阳。刘邦是在这样的危机之下挂帅出兵的,这一仗是实实在在的保家卫国之战。
但这一仗打输了,不仅军事上输了,国家的体面也随之扫地。自此开启了中原大国向塞外强权屈尊纳贡的先河。每年向匈奴呈送金银财物之外,而且“和亲”,汉代的和亲,说穿了,就是用美女换和平。汉代对匈奴的和亲,止于汉武帝,史载共有八次,仅对冒顿单于就有三次,公元前200年,汉高祖首次和亲,第二次是汉恵帝刘盈(公元前192年),第三次是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6年)。三位皇帝给冒顿单于每人送去一个姑娘。被和亲的姑娘都是有身份的,是翁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诸侯的女儿称翁主。
贾谊是汉文帝时的博士,即皇帝的文化顾问。他上书奏说:今天的形势好比人之倒悬,脚在上,头在下,脚在指挥脑袋。匈奴对汉天子发号施令,掌控着皇帝的权柄。汉天子向匈奴进贡,行臣子礼数。但没有人能扭转这样的势态,是我们国家缺乏人才呀。
这样的“倒悬”之势是从汉武帝开始改变的。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即位,第二年起即启动了“丝绸之路”计划。“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之路,派张骞去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抵抗匈奴。汉武帝雄才大略,兴军事,强贸易,振奋国力。从即位起,终止与匈奴和亲(与乌孙国两次和亲,乌孙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在与西域多个国家的往来中,引进了“良马利刃”,综合实力大增,汉武帝在位54年,彻底扭转了国家的“倒悬”,汉朝人民自此站起来了。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又三十多年之后,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朝觐汉天子,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51年,是艱辛漫长的150年。
相关热词搜索:;刘邦的英雄事迹篇十
大风歌(刘邦)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我威武平定天下,荣归故乡。怎样能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海内——四海之内,也就是全国。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此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