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介绍海外侨胞的爱国事迹篇一
一把焊枪,能在眼镜架、金项链上“引线绣花”,能在紫铜锅炉里、电机轮骨架上“修补缝纫”,也能给导弹、战车、潜艇“把脉问诊”……不管什么材质的焊接件,不管多么复杂的工艺、多么严苛的标准,只要艾爱国出马,就基本没有拿不下的焊接活儿。
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钢”)的焊接研究室里,记者见到了焊接顾问艾爱国。他个子不高,一身蓝灰色工作服洗得泛白,脸上堆叠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在焊工岗位上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艾爱国用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拼搏奉献精神。
“拼命三郎”——
面对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冲在最前面
五米宽厚板连铸项目冷却水循环系统管道安装现场,艾爱国手搭墙壁用力一蹬,两步就下到一米多深的坑道。戴上手套,举着遮光面罩,他比划着给正在焊接管道的同事们做指导。
三四十厘米宽的作业空间,把艾爱国卡在很靠前的位置。焊花飞溅,弹在厚实的工作服上又四散开去。热量不断侵扰着身体,才几分钟,他头上细密的汗珠就凝结成豆大的汗滴,顺着脸颊往下淌。
“师父就是这样,面对最苦最累的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艾爱国的徒弟、湘钢焊接高级技师王国华说。
艾爱国是有名的“拼命三郎”。
1969年,艾爱国在湖南株洲攸县边远山村劳动,因为干活最拼命,被全体村民及村里的知青,共同推荐到湘钢当工人。
“当工人就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既要钻研技术,在思想政治上也要追求进步,争取早日入党。”进厂前,父亲嘱咐他。
在厂里,艾爱国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受别人不愿受的累。
当时,在所有焊接活中,大型铜构件焊接的难度最大。
1991年,艾爱国受命到湘乡啤酒厂帮助焊一口从欧洲进口的直径3米多的大型糖化铜锅。在以仰位焊接铜锅底部时,数百度的铜粒溅如雨下,剧烈的灼烧感,让艾爱国疼痛难忍。他咬紧牙根,硬是手执焊枪不松劲。任务完成后,摘下防护用的石棉手套,血泡已经布满他握焊枪的那只手。
像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艾爱国承担了很多。自1985年入党,艾爱国坚持“做一名共产党员,我就要做得更多”。
“钢铁缝纫大师”——
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爱学习、肯钻研——这是老同事眼中的艾爱国。在湘钢工作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
1982年,艾爱国以气焊三项和电焊五项等科目全优的成绩,拿到了锅炉合格焊工证,成为当时全湘潭唯一一个持有双证的合格焊工。
1984年,为了解决我国钢铁产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国家组织全国钢铁厂集中技术攻关。“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研发,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这种风口是炼钢高炉输送焦炭粉的核心装置,这一零部件在当时国际市场上价格特别高,并很难买到。国产旧有零部件不耐高温,短则十天,长则两个月就需停产更换,严重制约国内钢铁企业发展。
“人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艾爱国用了100多天时间,先是大胆提出采用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然后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创新,对焊机、焊枪逐一改进,摸索出最佳焊接条件,最终成功完成了焊接。
这项技术的成功攻关,直接推动全国钢铁产能提升。1987年,艾爱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后来,艾爱国又主持了焊接领域的诸多重大攻关任务。支援首都钢铁公司制氧机安装,推动中厚板x形坡口对接埋弧焊工艺创新,帮助解决我国某大型设备0.2平方米紫铜导板上密集施焊难题……艾爱国累计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技术难关400多个,改进工艺100多项。
这些年,光纸质版的笔记,艾爱国就整理了至少十几万字。58岁时,他又自学电脑。如今,办公电脑里,他收集整理了有关各类攻关案例的资料,已经有几十个类别、上千个文件夹。“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艾爱国常这样说。
“老黄牛”——
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
一路小跑过来,并腿,立正,“啪”的一声,欧勇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退伍14年,这个40岁出头的汉子还保持着在部队当兵时养成的习惯。
“说起来,当年我去当兵,还是师父帮忙拿的主意。”欧勇告诉记者,1996年,他以技校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湘钢,就跟在艾爱国的班组学习。从基础操作开始,一学就是9年。
2005年,我国海军某部队发出征召通知,鼓励年轻技术工人应征入伍。欧勇打小就有当兵梦,有些激动又有些犹豫,连日不在工作状态,艾爱国看出了欧勇的心事。
“党和国家需要你去哪里,就去哪里。”艾爱国语速不快,但字字有力。有了师父的支持,欧勇立刻报了名。接下来3年,他在部队保质保量地完成指定的焊接任务。服役期满,欧勇回到湘钢,继续跟着艾爱国学习。如今,欧勇在湘钢技术质量新材料研究所刻苦钻研,已经成长为焊接首席技师。
这些年来,艾爱国倾心传艺。他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奉献。据了解,现在湘钢80%以上的高级焊工,都是艾爱国带出来的。他们当中,有的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还有很多徒弟学成后,在国内各个大型企业,成为焊接班组的骨干力量。
2003年以来,艾爱国利用工余时间,义务给200多名下岗工人和农村青年授课。“我们没有工作服,师父就到处找工人换下来不再穿的工作服拿来用,还把自己的新工作服拿来给我们穿;大家学理论有些吃力,师父就一句句、一条条讲给我们听。”现在已是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铆焊车间二班班长的刘四青说。
退休以后,艾爱国被湘钢返聘为焊接顾问。如今,已经71岁的艾爱国,每天仍旧忙碌在克难攻关、传技授艺的一线。“井水取不尽,力气用不完。”他要把这门手艺继续往下传。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介绍海外侨胞的爱国事迹篇二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他先是在马来西亚以捞虾为业,后又当过冰块推销员,他根据不同渔船的需求,主动用舢板把冰块运到渔船上,用自己的勤劳和诚实换取了珍贵的信誉。稍有积累,便及时买了辆汽车,在推销冰块之外,又经营起冰鱼运销业,由于推销成绩突出,被英国商人的一个公司委任为总代理。在此基础上,王兆松逐步开拓涉足其他项目,除了投资经营房产、种植橡胶、开采锡矿外,还投资经营酒店、戏院等服务行业。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兆松已成为琼籍华侨中的知名企业家。
王兆松的成就和为人,深得乡亲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信赖和敬重,被推举为吉隆坡琼州会馆等职,1930年,他被马来西亚雪兰峨州政府委任为华人参事局员和太平局绅,是年王兆松55岁。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0-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富了,不忘记穷人,这一美德在王兆松身上充分体现出来。1956年王兆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病故。他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侨乡人民的心中,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子孙中代代相传。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介绍海外侨胞的爱国事迹篇三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爱国者就有卖国者。有一些人虽然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处处不如外国,在外国人面前挺不起腰杆,甚至说“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抗日名将吉鸿昌对祖国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国人面前,也表现出了豪迈的气魄。
有一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政府派到美国去考察。一天,他到邮局寄包裹。美国的一个邮局工作人员听他说是中国人,就嘲笑说:“中国?我可不知道什么中国!”吉鸿昌听了,十分生气。可陪同他的一个使馆人员对他说:“你何必说是中国人呢?说是日本人,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好了。”
吉鸿昌顿时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们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大国,为什么连是中国人都不敢说呢?他对使馆的人说:“你觉得做中国人丢脸吗?不光彩吗?我倒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得很!我誓死不当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处,找来一块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我是中国人”几个字,然后挂在胸前,外出时也不摘下。当美国人惊奇地注视他的时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介绍海外侨胞的爱国事迹篇四
在与北京二建支援湘钢建设的焊工共事期间,他偶然接触到了电焊技术,被深深吸引,遂开始向他们学习。艾爱国经过日夜苦练,终于在1970年成功获得了湘钢基建外管道队招聘的6个焊工名额之一。
当时,他手中没有焊接技术书籍,只能将焊条说明书视为珍宝,读懂后细心研究。在学习电焊时没有面罩,只能用一块黑玻璃保护自己的眼睛,手和脸都被弧光烤灼,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疤痕。
经过努力,到了1982年,艾爱国成为了湘潭市当时唯一一个持有气焊合格证和电焊合格证的焊工。回忆起在一线做焊工的岁月,他说那是一份真正的苦差事,特别是做风口焊接时,由于时间长、温度高,他的手会出现一片片红色水泡。
艾爱国谈起了焊接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的一次工作经历,他要将风口的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牢固地焊接在一起,这种新型风口是纯紫铜锥型体,重100多公斤,紫铜焊件散热快,温度不易掌握,加之焊件大,铸件、锻件的材质结构不同,因此,铸件和锻件间的焊接成了攻关的最大难题。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艾爱国也犯了难,最后,他提出了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普及的“手工氩弧焊接法”设想,并草拟了一套焊接工艺。
“完成焊接需要加热到700多度,周边和环境的辐射率都很高,所以只能用石棉板挡在前面,手套也是石棉的,即使是夏天,我还得穿毛衣,否则会被火烤疼,”艾爱国说。
尽管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但艾爱国将其看成是乐趣,他在焊接时非常投入,甚至到了工作完成后才发现自己的手上又起了许多水泡的情况。
艾爱国也分享了一次焊接失败的经历。那天,他从早上7点开始焊接,一直坚持到下午1点多钟,毛衣毛裤都湿透了,一直站着焊接了6个多小时,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次不成功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他不甘心,写信给湘钢领导,要求获得再次尝试的机会。
荣誉的光环没有让艾爱国止步。这些年,艾爱国先后参加过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帮助国家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了超过400个焊接技术难关,改进了超过120项工艺。他深入一线,反复论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力争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有所创新,也为中国焊接技术从弱到强奠定了基础。
海外华侨爱国事迹介绍海外侨胞的爱国事迹篇五
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日军兵临新加坡城下。此时,新加坡华侨以林江石为领导人,组
织成立了1300多人的星洲华侨义勇军投入战斗。
1942年2月6日,义勇军先后7次打退敌人进攻。9日,义勇军将附近英军遗弃的两个油库的汽油倒入海中燃起大火,烧毁30多艘日军登陆艇。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骄横的日军在受到义勇军打击后,怎么也不相信他们面对的只是华侨游击队。但是,由于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向日军全面投降,加之义勇军势单力孤,新加坡华侨游击队被迫解散。英军一位中尉曾经感慨地说:“义勇军组织得太晚了,否则,相信一定能够阻止敌人的前进。”
2月16日,气势汹汹的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侨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侨“听候良民登记”。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侨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侨成功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侨,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许多华侨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后来,日寇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抗日华侨蒙难。